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坐式生活讓循環變慢 細胞萎縮死亡

坐式生活讓循環變慢 細胞萎縮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為什麼久坐少動會帶來這麼多問題?答案就藏在我們的細胞裡。人的生命力來自身上數以兆計的細胞,這些細胞之所以需要經常活動,有部分原因是這樣才不會沾黏在一起,滿載營養的血液才能輸送到每個細胞。如果長時間不動,細胞之間會啟動互相沾黏的連鎖反應,一直到結締組織整個黏在一起,變成硬硬的一大片,把內臟和肌肉整個包起來,結果讓我們更不想動。而包在這片硬化組織裡的,則是更多瀕死、萎縮的細胞。久坐身體循環變慢 細胞營養不足、難以排出毒素一開始,我們只會先感覺有點僵硬,隨著身體愈不動,僵硬感也會愈來愈強烈。於是肌肉細胞開始慢慢萎縮凋零,造成關節互相擠壓,因而產生傷害,演變為慢性疼痛;如果情況沒明顯改善,就只能接受手術治療,甚至必須置換關節。細胞的功能除了吸收營養,也要將身體產生的廢物定時清走,我們才能生存,這個任務是由身體的循環系統負責執行。循環系統的設計,是透過血液和氧氣的全身循環來輸送養分和清理毒素。如果習慣坐著,循環速度會變慢,輸送到全身細胞的營養也會變少;當細胞營養不足,又無法順利排出積存的毒素時,細胞就會由內而外窒息。基本上,只要我們過的是坐式生活,身體就無法順利發揮與生俱來的自癒力量。不愛動,除了會讓人容易感覺疲倦、不舒服,還會讓身體恢復的速度變慢。坐式生活引起的負向反饋循環,在很短時間內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尤其是不愛活動引起的細胞衰亡,會讓控制體重變得極為困難,因為全身每個細胞裡都有的粒線體,正是人體負責燃燒熱量的大熔爐,而它在細胞衰亡的過程中會連帶被犧牲;肌肉細胞萎縮,脂肪細胞激增,隨著時間過去,身體會變得虛弱鬆弛,也愈來愈僵硬,肥胖就此成為另一個無法中止的負向迴圈。年齡增長不是肌肉變弱主因 應規律伸展各部位對髖部來說,走路是好運動;如果走得夠快,又都是上坡,可能對心血管系統也有幫助,但走路只使用全身一半的肌肉組織。我也注意到,以走路當作日常運動的人,多半挺著一個大肚腩,核心肌肉偏弱,手臂肌肉也比較少鍛鍊到,這是因為他們走路時很少用到上半身的關係。有些人會把大肚腩和沒力量的上半身,歸咎於年紀大。年齡增長並不是肌肉力量變弱的主因,沒有好好使用肌肉才是。想讓身體強壯、精實,不受疼痛的威脅,就必須規律的伸展全身每個部位。(本文摘自/零痠痛益身操/天下文化)

血癌復發有解 雙特異抗體免疫療法

血癌復發有解 雙特異抗體免疫療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三十多歲女士突感頭暈目眩,出現類似貧血症狀,就醫後發現體內白血球數量異常,確診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又稱血癌。雖接受標準化療,病情仍未達到緩解。之後接受雙特異抗體的免疫療法,有效控制病情,骨髓移植後至今身體狀態穩定。醫師指出,血癌即使化療後復發,仍有機會達到緩解,進行骨髓移植,並非是無藥可醫的絕症,患者不要放棄希望。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症狀往往又急又猛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欣學說明,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台灣每年約新增兩百多例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典型症狀包括異常發燒、異常出血、貧血、頭暈等,症狀往往又急又猛。驗血時,健康成年人白血球數值多為3,800-10,000,血癌患者白血球數值大多非常高,甚至達十幾萬、二十幾萬。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包括化療及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等,治療困境在於,化療後約一半患者有復發情形,而化療使用的藥物若產生抗藥性,病患常無法達到長期存活。雙特異抗體 難治型、復發血癌多一項選擇李欣學醫師解釋,血癌患者須靠化療等藥物讓病情緩解,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才會比較高。在過去,當化療失去效果,患者幾乎就無藥可用。2017年2月衛福部核准免疫療法用藥「雙特異抗體」,可用於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第二線治療,難治型或復發患者使用該藥,可達到病情緩解,爭取時間進行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全新機轉的「雙特異抗體」為癌症免疫療法之一,是以BiTE技術,除了擁有辨識癌細胞能力外,還可活化自體免疫細胞,徹底消滅癌細胞。簡單來說,自體免疫細胞比喻成警察,而癌細胞是小偷,雙特異抗體就像是有兩隻手,一手抓警察,另一隻手抓小偷,強制兩者碰面,這是過去免疫治療所無法做到的。李欣學醫師表示,約四、五成患者用藥後病情達到緩解。遵照醫囑用藥 有機會緩解病情、延長壽命李欣學醫師也提醒,民眾若持續發高燒三天以上、小傷口血流不止,或出現異常頭暈等症狀,務必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查。另外,針對難治及復發型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目前已有藥物可供選擇,患者依然還是有希望,只要遵照醫囑接受治療,便有機會緩解病情,延長壽命。(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寒流來襲!保護心血管遵循8要點

寒流來襲!保護心血管遵循8要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氣溫驟降,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入冬以來首波寒流南下,可能出現低於攝氏9度左右低溫。因應接下來的冷天氣,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三高控制外,在冷氣團來襲的時候要增加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等,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因低溫及溫差過大,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天冷血管內平滑肌收縮 容易造成血壓突升高當氣溫降低時或溫度驟降時,血管內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除了慢性病病人要注意,包括長者、有抽菸或肥胖者都要小心因應氣溫的驟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禦寒保健8要點,度過寒流衝擊:1)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2)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溫和漸進、慢慢增加身體活動。3)隨身攜帶保暖衣/65歲以上長輩,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早上起床,都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外出時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4)飲食及情緒控制/避免大吃大喝、情緒起伏,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預防便秘。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以及突然激烈運動。5)不宜泡湯、泡澡/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6)運動時段/運動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再運動。7)控制病情/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8)攜帶病歷卡、藥品/外出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三高、心血管疾病患者 多留意身體狀況國民健康署提醒,早起運動的民眾,不要急著太早出門運動,建議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天氣暖了再出門,或建議也可改在室內運動。提醒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

新毒品「恰特草」似茶葉 恐致憂鬱

新毒品「恰特草」似茶葉 恐致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毒品一碰恐怕難以抽身,身陷毒品不僅造成健康危害,恐怕還會使人際相處惡化、與社會脫節。因此盡量防堵接觸毒品的管道,是大多數人抱持的原則。然而,各種不同樣貌的新興毒品紛紛湧現,現在竟有狀似茶葉樣貌的毒品!恰特草曬乾似茶葉 長期食用易成癮國內查獲從非洲寄往臺灣的毒品「恰特草」,經不肖人士偽裝成茶葉罐包裝再銷往美國。「恰特草」有「東非罌粟」之稱,又名「巧茶」、「阿拉伯茶」,是一種產於非洲與阿拉伯半島地區的植物,剛採下時外形類似莧菜,曬乾後形似茶葉,一般人很難清楚分辨。食品藥物管制署說明,食用「恰特草」後會產生欣快感與興奮感,變得多話及躁動行為,長期食用成癮性大。主要因為「恰特草」內含興奮性化學物質卡西酮,對人體中樞神經具刺激作用,長期使用易成癮,卡西酮對身體危害大,如情緒低落、邏輯混亂、妄想、失眠、厭食,營養不良、憂鬱等。遭勸喝「茶葉」 當心染毒上身食藥署呼籲,新興毒品不斷推陳出新,年輕族群或經常出入娛樂場所者更要提高警覺,若有人勸說「喝一點茶葉沒關係」,還是要當心,勿因一時好奇或受同儕影響而嘗試毒品,更不要飲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咖啡包、茶包或試喝包,以免染毒上身。想了解更多毒品濫用及危害的相關資訊,可上食藥署首頁>主題專區>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服務網>反毒資源館http://consumer.fda.gov.tw/People.aspx,或撥打各縣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免付費專線0800-770-885諮詢。(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40期資料)

紅蛋黃較營養?小心吃下毒「蘇丹紅」

紅蛋黃較營養?小心吃下毒「蘇丹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鹹鴨蛋、煎蛋、炒蛋、荷包蛋,各種蛋類食品是民眾日常生活的主要飲食來源。然而許多人認為,雞蛋或鴨蛋的蛋黃顏色較紅橙,口感、香氣和營養價值較高,恐怕吃下工業染料「蘇丹紅」。不肖業者添加蘇丹紅 恐有基因毒性、治癌性食品藥物管制署說明,為了提高蛋品販售單價,有些業者會於飼料中添加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或蝦紅素等脂溶性色素,經過禽類吸收代謝後,這些色素會累積在蛋黃中,蛋黃色澤就會加深。但天然色素成本較高,有些不肖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在飼料中添加脂溶性蘇丹紅色素,也能夠使蛋黃變得更紅潤、增加賣相。蘇丹色素為工業用染料,不得添加於食品中。常見蘇丹色素有蘇丹1號(紅色)、2號(紅色)、3號(棕紅色)、4號(深褐色)等,可能具有基因毒性及潛在致癌性。蘇丹色素除了可能非法被添加於動物飼料中,國際間在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醬、咖哩粉及含辣椒的加工產品等食品也曾驗出蘇丹紅。蛋黃色澤無關營養價值 不必只求「紅蛋黃」食藥署歷年來均針對市售鹹蛋黃類產品進行相關抽驗,一旦發現檢出蘇丹色素,中央與地方衛生單位會立即聯手,展開違規鹹鴨蛋的溯源稽查及抽驗,快速釐清非法蘇丹色素的來源,確保民眾食用安全。食藥署建議,消費者不要挑選顏色過於鮮豔、看起來不自然的食品,並提醒消費者,不論黃色或紅色的蛋黃,皆有相等營養價值,不用過度在意蛋黃的色澤,買鴨蛋時千萬別只顧著挑選「紅」蛋黃。(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40期資料)

美協會:糖化血色素為糖尿病診斷標準

美協會:糖化血色素為糖尿病診斷標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了瞭解自己的血糖變化,有些糖尿病患者會使用血糖機,量測空腹血液中葡萄糖值的高低(血糖值),作為病情控制的判斷參考,不過空腹血糖值僅能代表短時間內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如果醫師要瞭解病人長期的血糖控制情形,可透過「糖化血色素」的檢測結果作為參考。糖化血色素 反映一段時間內血糖控制情形「糖化血色素」指人類吃進食物後轉化為葡萄糖進入血液,血液中的葡萄糖會與紅血球中的血色素結合,形成糖化血色素。一般紅血球平均壽命為120天,葡萄糖附在血色素上不容易脫落,量測血液中糖化血色素濃度,可反映體內最近3到4個月的平均血糖濃度,比起量測空腹血糖值,更能反映一段期間內的血糖控制情形。美國糖尿病學會在2009年提出以糖化血色素值6.5%作為糖尿病診斷參考標準,糖化血色素檢測,已是臨床上用於糖尿病診斷及病患血糖控制狀況評估的重要方式。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糖尿病患者應每3個月檢查1次糖化血色素,以達到最佳控制效果。檢測過程只需抽血進行檢驗,受測者不需禁食。平日量測空腹血糖 仍應定期至醫院檢測糖化血色素糖化血色素因糖化血色素數值是反應自我的平均血糖曲線,可與自己過往量測的數值比較。糖尿病患者除了平日量測空腹血糖值外,建議也定期至醫院檢測糖化血色素,可更瞭解自己血糖控制的情形。糖化血色素檢測結果涉及糖尿病診斷,須由醫師或醫檢師操作。如果發現品質不良的醫療器材,或因使用醫療器材引起嚴重之不良反應,請立即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通報,或撥打醫療器材通報專線02-2396-0100。(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41期資料)

麻疹病例出現!咳嗽、出疹速就醫

麻疹病例出現!咳嗽、出疹速就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麻疹確定病例,40餘歲男性去年12月28日出現咳嗽、發燒、鼻炎、結膜炎、疲倦、四肢無力等症狀,1月2日因出疹就醫,檢驗確診為麻疹。由於個案潛伏期間無國外活動史,研判為國內感染。中國、泰國、印尼等 麻疹疫情仍持續疾管署表示,衛生單位已掌握個案接觸者,目前未發現疑似症狀。個案曾於12月31日晚間5點到9點間在新北市林口區的Outlet消費。由於麻疹可藉空氣傳播,傳染力極強,呼籲曾於上述時段出入該場所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18天至1月18日,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疾管署統計,國內去年累計6例麻疹確定病例,其中1例國內感染,5例境外移入。國際疫情監測資料顯示,全球麻疹疫情持續,我國鄰近國家中國大陸、泰國、印尼、印度病例數較多且持續有病例發生。歐洲地區以羅馬尼亞疫情最嚴峻,義大利、烏克蘭、德國、希臘病例均較往年多,而英國英格蘭大城市則於去年11至12月間爆發疫情。冬末、春季好發麻疹 接種疫苗有效預防目前疾管署已將中國大陸、印尼、泰國、印度、哈薩克、英國、烏克蘭、希臘、羅馬尼亞、義大利、剛果民主共和國、幾內亞、獅子山及奈及利亞共14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注意。不確定是否曾感染麻疹的中壯年人,及部分幼年曾接種疫苗,擔心抗體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的青年族群,前往流行地區前,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疾管署提醒,冬末及春季為麻疹好發期,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疫苗。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幼兒前往流行地區,如須帶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可於出發2週前,至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1劑疫苗。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大吃成負擔 白、黃色食物保健腸胃

大吃成負擔 白、黃色食物保健腸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秋冬普遍濕冷,逢年底尾牙、聚餐高峰,大魚大肉增加腸胃負擔,成為腸胃掛病號高峰期。許多民眾出現腹痛、排便不順甚至發炎。由於冬季氣溫改變,容易造成體內消化系統不穩定,如果未注重日常保養飲食,如生活習慣不良讓腸胃加班,時間一久讓腸胃陷入危機。中醫五行五色 白色顧大腸、黃色養脾胃中醫師陳峙嘉表示,保養腸胃飲食格外重要,高纖、好菌都是保養腸胃好選擇。以中醫五行五色角度,白色食物顧肺與大腸,例如優酪乳、山藥。黃色食物養胃與脾,例如地瓜、南瓜。在飲食均衡的前提下,選擇食物保腸保胃。上班族或外食族對於飲食的選擇以方便為主,例如優酪乳與地瓜。地瓜近幾年從傳統食物演變成歐美風行。地瓜營養豐富,除了具備膳食纖維外,另具有胡蘿蔔素、維生素A,鉀等豐富的營養元素。地瓜纖維含量高 優酪乳益生菌顧腸道地瓜的澱粉屬於抗性澱粉,較不容易被吸收造成身體負擔,且國外研究也逐步顯示抗性澱粉對於健康的輔助。攝取地瓜建議連皮一起食用,較能攝取完整的營養。每日攝取150至200克左右的份量最適宜,大約是1個半拳頭大小的份量。中醫師陳峙嘉表示,維護腸道機能,菌相平衡為重要關鍵。藉由優酪乳攝取好菌,建議補充好菌最好搭配膳食纖維,能夠幫助好菌在腸道中與壞菌抗衡。優酪乳搭配地瓜,除了在顏色上吻合五行飲食中的選擇外,也與益生菌及纖維相互輔助腸胃機能的特性吻合。

怕成為白老鼠?臨床試驗注意7大重點

怕成為白老鼠?臨床試驗注意7大重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怕被當成白老鼠,是許多參與臨床試驗者的疑慮。「臨床試驗」是為了發現或證明醫藥品的療效和安全性,而在人體進行的研究。有意願參與臨床試驗的民眾,必須瞭解以下7點,或直接詢問您的醫師或試驗主持人,充分瞭解後,再決定是否參加試驗:1)臨床試驗的目的多數臨床試驗是為了瞭解試驗藥品的療效或副作用,可能具有治療疾病的意義,但有些試驗也可能不具治療目的。受試者應了解試驗目的,來判斷參與試驗的意義。2)臨床試驗過程您應該瞭解試驗過程必須經歷的事項,該怎麼配合,例如多久回診、抽多少血、做什麼檢查。以及會給生活帶來哪些不便或有哪些限制,例如不能服用其他藥品。3)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臨床試驗可能有風險,參與試驗前務必問清楚危險性、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及發生機率。4)身體狀況是否可參加臨床試驗會訂定適合參加的條件,必須經過身體狀況評估,符合篩選標準才能參加。5)試驗的益處及預期效果臨床試驗不一定對個人的疾病有幫助,但試驗結果可能幫助和您有同樣健康問題的人,了解試驗的預期效益,可以幫助您判斷是否參加試驗。6)是否需花錢原則上不需支付相關醫療費用,但參加試驗可能增加回診次數而增加花費。有些臨床試驗會提供車馬費,可在參加前先確認。7)有沒有其他治療方法在嘗試新的治療方法前,應先了解是否還有其他可選擇的治療,可與您的醫師討論。食品藥物管制署提醒,欲參與臨床試驗者,可向試驗人員或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詢問試驗問題。為維護自身安全及確保試驗正確性,請遵照試驗程序按時回診及治療,並遵守用藥禁忌及注意事項,如果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或副作用,需盡快告知醫師。(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9期資料)

講座/產兆不要慌、孕婦瑜珈

講座/產兆不要慌、孕婦瑜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預產期接近,產兆來時要怎麼應對呢?老一輩眼中,孕婦應該少動多休息,以免動胎氣。然而孕婦若在產前做適度且溫和的運動,不僅可舒緩孕期的不適,還能幫助生產及產後恢復體力。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1/13(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婦產部醫師廖娸鈞主講「產兆不要慌」,以及講師彭艾薇指導「生產圓舞曲:一起做瑜珈」。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爸爸、準媽媽預約報名,不限雙和醫院產檢、生產之孕婦。活動期間提供茶水,請自備環保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產部親子教室時間:107年1月13日(六)下午13: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2樓會議室洽詢:02-22490088 轉2972(婦產科秘書楊小姐)或   02-22490088 轉2988(諮詢衛教師宋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