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糖尿病飲食

講座/糖尿病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快速西化,糖尿病的發生率及相關死亡率更是逐年快速上升。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死因為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持續動脈硬化。報告顯示,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併血脂肪異常,更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相關疾病,以飲食將血脂肪控制在理想範圍內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月17日舉辦講座,由營養師賴玉釧主講「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希望大家藉由此場團體衛教了解相關飲食對策,常保健康。歡迎重視飲食健康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時間:107年1月17日 (三)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統計:40歲以上女性 85%不孕

統計:40歲以上女性 85%不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齡又卵巢功能衰退的女性,究竟還能否自然懷孕?答案是肯定的。中醫師林襄穎近來收治一名44歲不孕患者陳太太,卵子庫存量AMH指數為0.4,卵巢功能嚴重衰退,所幸,經由中藥調理4個月,順利自然懷孕!高齡導致卵子庫存量下降 「做人」不易開業醫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指出,陳太太因為晚婚,年屆44歲尚未有好消息傳出,到醫院檢查才知卵巢功能嚴重衰退,卵子庫存量AMH指數剩下0.4(正常情況必須大於2),婦產科醫師告知只能做試管,但因陳太太年紀已大,所以醫生表示試管成功率也偏低。陳太太本身十分懼怕試管療程,一聽到必須打很多排卵針,讓她望之卻步。後來與先生商量後,決定由中醫師林襄穎為其治療。林醫師說,陳太太卵巢功能衰退乃是中醫所說的「腎陽虛」,因此陳太太總是兩腳冰冷,冬天更明顯。但除此之外,她還有很多婦科病情,包括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子宮腺肌症,差不多婦科能長的瘤,她通通都有。加上長期為不孕所苦,心情鬱悶,是中醫所說的「肝氣鬱結」。44歲接受中藥調理 自然懷孕林襄穎醫師表示,整體而言,陳太太必須使用「補腎陽、疏肝解鬱」治療法則,中藥材包括了熟地黃、枸杞子、巴戟天、楮實子、天仙茅、仙靈脾、川楝子、狗脊、川芎、柴胡、延胡索、梔子等等。經過4個月調理,期間沒有使用任何西藥或西醫療程,她在純粹中藥調理之下,順利懷孕。陳太太懷孕後,與先生一同帶著寶寶超音波照片與媽媽手冊來告知林醫師,夫妻兩人對於小生命的降臨十分興奮,難掩欣喜之情。林襄穎醫師說,近年來社會經濟呈現「女力強大」,愈來愈多女性發揮高度工作能力,經濟自主,但也導致了晚婚晚生育,而年齡是女性不孕症最大元兇。根據統計,女性在37歲之後,生育力明顯下降;40歲以上,85%都是不孕症族群;而且40歲以上的女性接受試管嬰兒療程,成功率(是指最後能順利生下孩子)大約只剩8%。但真正糟糕的是,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不孕症患者,對這些數字概念一無所悉,任憑時光流逝,實為可惜。高齡又卵衰 中藥可改善身體內在根基林襄穎醫師表示,造成生育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年齡,第二是卵巢功能,也可以說年齡愈大,卵巢功能愈差。至於卵巢功能好壞,最準確的是抽血驗AMH指數,大於2代表正常,0.8代表明顯衰退,至於本案例陳女士AMH指數0.4,乃是嚴重衰退,再加上陳女士已44歲,還能夠以中藥調理使她自然懷孕,實屬不易,也難怪她與先生如此珍惜這個小生命的降臨了!林醫師呼籲,高齡不孕女性,尤其是卵巢功能衰退者,善用中藥治療確實有助懷孕。畢竟,中藥能夠真正調理身體內在根基,改善「氣、血、陰、陽」。就好比地基紮穩了,才能建構高樓大廈;身體內在調好了,自然可受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大腸癌有關家族遺傳!三等親內應注意

大腸癌有關家族遺傳!三等親內應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22歲男學生血便數月,以為是痔瘡導致出血,後來出血越來越嚴重才就醫。經肛門指檢發現腫瘤。患者表示母親38歲時即患大腸癌,41歲的舅舅近來腹瀉狀況未改善,又常右側腹痛,經大腸鏡檢查亦驚見右側腸道腫瘤。三等親內患大腸癌 應以發病年齡為基準檢查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余盈輝說明,國健署公布最新國人10大癌症排行榜,雖然大腸癌罹癌人數略下降,但仍10度蟬聯癌症榜首,臨床發現大腸癌與家族遺傳有關。若三等親內有罹患大腸癌,就要以罹癌親人中最小發病年齡為基準點,在該發病年齡前進行預防性檢查。以上述家族為例,最早發病年齡為22歲,而其三等親內的親人,應於22歲前到醫院檢查。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 皆與家族遺傳有關余盈輝主任說明,目前大腸癌零期與第一期治療後五年存活率超過8成,早期治療效果相當不錯,提醒民眾日常多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臨床研究,與家族遺傳有關的癌症,女性部分有乳癌、子宮頸癌,若不分性別為大腸癌,而大腸癌有家族群聚性出現的可能,只不過比例上很小。大腸癌治療可使用3D立體腹腔鏡,比起傳統手術時間大幅縮短、傷口小、恢復時間快,1週休養即可出院。

避免高糖零食 營養師建議改吃這3類

避免高糖零食 營養師建議改吃這3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即將來臨,過年習慣吃各式各樣零嘴,「吃甜甜過好年」。但許多零食點心高油、高糖、高鹽,過完年假,體重也節節高升。零食多油脂和糖分,吃太多易造成健康危害。要如何吃的開心又不會增加體重?購買時需要包裝及標示,零食的營養成分更是重點。餅乾糖果糖份過高 可改吃3類點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何宜蓁營養師說明,牛軋糖、黑芝麻糖、核棗糕、牛奶糖、花生貢糖、可樂沙士糖等多只含有糖份,較少其它營養素。蛋捲、巧克力脆餅、捲心酥、千層派、法蘭酥、小米栳、洋芋片等餅乾糕餅高糖又高油,可能攝取過量。糖尿病及心血管病友,應避免或限制食用上述2類零食,以免影響血糖、血脂且增加體重。肉乾及魷魚絲等屬於高鹽高磷的煙燻類零食,高血壓及腎臟疾病患者應避免攝取,減少身體負擔。建議買小包裝零食,也要避免將零食放在隨手可及處,以免吃過量。何宜蓁營養師推薦幾種健康零食供大家選擇:1)堅果類/含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膳食纖維、植物固醇、維生素及礦物質。選擇非經油炸油炒,沒有額外調味者,減少不必要的鹽分及糖分攝取。堅果屬於油脂類,建議1天不超過2湯匙為宜。2)紫菜、海苔類/熱量較低,富含可溶性纖維及礦物質,但市面上的海苔通常較鹹,鈉含量高,建議選擇無調味的產品。也可選擇堅果海苔脆片,吃起來更有飽足感。3)水果類/過年期間大魚大肉,常忘記補充水果,不妨將水果取代零食,可增加每日纖維攝取。若想改攝取水果乾,需留意營養標示,可能會添加額外的糖。紅棗核桃也是不錯的選擇,可同時攝取水果類及堅果,但千萬別一口接一口。慎選零食、適度運動 健康過年若春節期間攝取過多的零食,又不想在年後看到身材走樣,何宜蓁提醒大家務必要勤於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找出自己能持續進行的運動類型,增加活動量。在愉快的年節期間,慎選健康零食,以低油、低鹽、低糖為原則,並多和親朋好友相約出遊走春,增加身體活動量,健康過好年。 運動項目 運動30分鐘所消耗的熱量 (單位:大卡) 40公斤 50公斤 60公斤 70公斤 慢走(4公里/小時) 70 87.5 105 122.5 快走、健走(6.0公里/小時) 110 137.5 165 192.5 上樓梯 64 80 96 112 慢跑(8公里/小時) 164 205 246 287 快跑(12公里/小時) 254 317.5 381 444.5 騎腳踏車 (一般速度,10公里/小時) 80 100 120 140

女性注意!更年期後動脈硬化風險增

女性注意!更年期後動脈硬化風險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6歲的陳女士因視力模糊就醫,眼底檢查發現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經動脈硬化檢查發現,血管年齡在90歲以上,腦部磁振造影檢查也發現多處腦梗塞。陳女士已知有高血壓多年,但因沒有症狀而不以為意。天氣冷會造成血管收縮,血管內皮下斑塊出現裂縫,血小板聚集而造成血栓,需特別注意!動脈硬化易造成心臟病、腦中風家醫科醫師康宏銘表示,動脈硬化是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主因。除正常老化外,有家族史者發生機率較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抽菸、高同半胱胺酸等都會加速動脈硬化。動脈硬化進展是無聲無息的累積,很多人往往會輕忽三高等風險因子。動脈硬化程度可經測量脈波傳導速度及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脈波傳導速度可反映動脈硬化程度,硬度越高,傳導速度越快。脈波傳導速度的預測價值,在越年輕的族群越明顯,40、50歲左右檢查最好。頸動脈超音波則是測量頸動脈的內中膜厚度做為動脈硬化的指標,內中膜厚度每增加0.1mm,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5%。女性更年期後 動脈硬化風險增康宏銘醫師表示,不健康的血管縫隙大,容易卡進氧化物,變成血管內皮下的斑塊,是血管硬化的徵兆。然而女性冠狀動脈疾病不一定會形成明顯局部斑塊,而是廣泛硬化狹窄,造成血流不足。近半數女性患者沒有典型的心絞痛,而容易累、喘、虛弱、甚至晚上睡不好等,都可能是女性的冠狀動脈疾病所造成,難以早期發現。女性血管在更年期前受到雌激素保護,內膜調節功能較佳,不容易形成動脈硬化斑塊。但若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是自體免疫疾病,仍有動脈硬化風險,停經後更會加速發生。上述危險族群進補類需忌口,也應善用檢查,儘早篩檢,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諾羅病毒好發至過年 上吐下瀉險脫水

諾羅病毒好發至過年 上吐下瀉險脫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8歲的上班族鄧小姐出現間歇性腹部絞痛,以及反胃、嘔吐、腹瀉、畏寒症狀,掛急診發現開始略微脫水,經靜脈輸液、針劑治療改善。抽血檢驗呈現白血球略低、C-反應蛋白略微升高現象,可能是「諾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腸胃炎。冬季急診最常見諾羅病毒肆虐,不論大人、小孩都可能罹患,好發期將延續至過年、初春,千萬不能大意。諾羅病毒致嘔吐、腹瀉 需注意脫水症狀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黃克孝說明,諾羅病毒傳染途徑是藉由被汙染的食物或水,由腸胃道進入人體,即糞口傳染。諾羅病毒傳播力極強,即使病毒數濃度不高,也可能在某些氣霧化的環境中汙染食物、食器而侵入人體,常造成大規模感染。諾羅病毒侵入人體,有24至48小時潛伏期,發病後常見噁心、強烈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部分患者會發燒、頭痛、倦怠、肌肉痠痛、頸部僵硬。症狀通常在2至3天內緩解,但若瘋狂嘔吐、腹瀉嚴重,須留意脫水電解質失衡,尤其是嬰幼兒、老人或免疫力低弱患者,可能會帶來生命威脅。進食前勤洗手 破壞病毒結構避免感染預防方式以勤洗手為重點,尤其是進食前一定要洗手。諾羅病毒缺乏酯質構成的包膜,肥皂加清水洗手,便可阻絕諾羅病毒傳播。很多人以為沒有接觸到病患及其分泌物,就不用洗手、逕行進食,但其實很多器皿、桌椅、扶手等可能被病毒汙染,一不留意很容易就會感染。黃克孝主任提醒,若要進行環境消毒,可用1:10稀釋的漂白水清洗沾過病患糞便、嘔吐物的衣物、器具,以及1:50稀釋的漂白水清潔消毒居住環境。大流行期間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避免生飲、生食。諾羅病毒患者可先在家休養,杜絕引起群聚感染的機會。儘管諾羅病毒少造成生命威脅,一旦出現類似症狀,盡速治療為上策。

孕婦注意!攝取過多高脂食物恐膽結石

孕婦注意!攝取過多高脂食物恐膽結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廖小姐經常上腹疼痛,懷孕期間更是疼痛加劇。就醫檢查出膽結石,因為擔心影響胎兒健康,所以未處理。直到坐月子期間,突然上腹劇痛延伸到背部,痛到身體無法打直。經急診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膽囊結石且膽囊壁明顯腫脹、總膽管末端也有結石。膽結石好發40歲以上、肥胖女性南投醫院肝膽腸胃專科醫師王柏政表示,廖小姐住院後先採取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取出總膽管的結石,隔天再以微創腹腔鏡的方法切除膽囊,患者術後恢復良好。膽結石好發於40歲以上肥胖女性,但近年飲食習慣改變、用餐時間不固定,使膽囊收縮異常、產生結石,膽結石年輕化。孕婦在懷孕期間因為飲食改變以及受賀爾蒙影響,攝取較多高脂肪食物、體重上升,也容易罹患膽結石。膽結石治療使用抗生素 應暫停哺乳廖小姐原本希望以母乳哺育,但擔心膽結石的治療會影響到哺乳。南投醫院消化外科主任李博彰指出,使用抗生素治療期間應暫停哺乳,但在停藥後,諮詢完婦產科醫師,便可繼續哺餵母乳。目前總膽管結石多採用內科式治療,由內科醫師操作膽胰鏡治療結石,而膽囊切除手術則由外科醫師以腹腔鏡手術治療,相較於傳統手術,腹腔鏡手術的傷口較小、恢復較迅速。

新年美麗健康計畫!24hr全日呵護

新年美麗健康計畫!24hr全日呵護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 (圖片/廣生堂) 倒數跨年後揮別2017,迎接全新一年的到來!緊接著就是農曆新年了,除了要忙著除舊布新、採買年貨,還要參加許多的家族聚會,當然,誰也不希望黯淡無光、面有菜色地參加聚會,在許下新年新希望之餘,是不是也應該好好計畫一下一整年的健康保養計劃呢? 24小時全日呵護保養 早上喝晴燕燕窩 21年零負評、零食安問題的幸福燕窩專家-廣生堂,推出新年美麗健康計畫-24小時全日呵護的保養新主張,早上一起床可以先喝晴燕燕窩,補足一天所需的健康活力,廣生堂的晴燕窩,是精選整顆燕盞,透過獨家的3D旋轉殺菌釜殺菌熟成,讓燕窩在瓶中呈現站立的狀態,這只有用燕盞製成的即食燕窩才可以達成,生產完成到消費者手上絕對不超過一個月,保證最青、最新鮮,當然,晴燕窩的成分只有燕窩、糖水,絕對沒有添加結蘭膠或增稠劑,會站立的燕窩才有好品質,保證每一口都能吃到純正的燕窩。 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即食燕窩禮盒,大多是以碎燕或邊角料製作而成,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所謂的「燕窩固形物」,大都以懸浮方式散落於玻璃瓶當中,再看看內容物的成分,更可以發現除了燕窩之外的結蘭膠或增稠劑。另外,大部分的即食燕窩,大都從國外進口,也就是從製作完成,經過運輸到台灣,通路上架鋪貨,一直到消費者手上,整個流程至少要三個月,也就是說你所吃到的燕窩已經是三個月以前製作的,這對廣生堂來說也是不及格的。 午後來包燕窩枇杷飲隨身包 擁有清新好口氣好心情 忙碌了一整個早晨,到了下午可以稍作休息,愜意地喝杯用溫水泡的燕窩枇杷飲,調整心情同時也能擁有清新好口氣!廣生堂NANA燕窩枇杷飲添加枇杷葉、魚腥草、金銀花等十幾種珍貴藥材,其中的中藥占藥比為20%,並加入純淨天然的燕窩,而燕窩比例約10%,天然燕窩與珍貴藥材的完美結合,可清肺降火、促進新陳代謝、生津止咳、舒緩喉嚨不適、調整體質並提升免疫力,也能舒緩因空污所致的喉嚨不適,是長期喉嚨保養的最佳良方,而成分天然的燕窩與藥材,更是品質極優的滋補養顏聖品。 小小一包就能隨時隨地補足人體所需的營養與保護力,秉持職人精神的老品牌廣生堂堅持給消費者最濃、最好的產品,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產品上市之前,為求絕對的高品質、高規格、高安全性,都會先給客戶試吃,100多個試吃樣本要全數通過並有效改善,才會將產品推行上市。 晚上敷個NANA燕萃淨白保濕面膜 晚上回到家洗完澡後,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好好保養肌膚,夜晚的保養對肌膚而言相當重要,皮膚會在晚上進行代謝跟修護的工作,夜晚可說是肌膚保養的黃金時間。白天皮膚受到紫外線、空氣汙染等外在環境傷害,導致皮膚變得乾燥無光,長期下來恐讓肌膚失去彈性並快速老化,適用於各種膚質的廣生堂NANA燕萃淨白保濕面膜運用世界專利燕窩萃取技術,將燕窩萃取唾液酸中的EGF表皮生長因子,與彈力蛋白等營養成分緊緊鎖在面膜裡,能加強肌膚彈力、緊緻、補水、淨白肌膚、保濕並延緩肌膚老化。 講求高品質的廣生堂在面膜材質的選用上也不馬虎,採用日本羽絲絨材質,更加透氣、緊實、服貼,也降低對不織布材質過敏的風險。而日本獨特的天然材質超導羽絲絨具有3大特性 (1)宛如第二層肌膚:0.3mm絲薄,可零距離服貼肌膚,具高延展性、輕柔的羽毛觸感、自由行動FREE體感。(2)高保濕、加強肌膚彈性:透氣不透水,吸水又鎖水。(3)高效滲透:可吸收13倍精華液,肌膚保養效果倍增。

改善慢性疼痛 治本靠簡單3步驟

改善慢性疼痛 治本靠簡單3步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最新醫學發現,肌肉細胞會因不常使用而自動萎縮,「久坐少動,對身體的戕害就跟吸菸一樣」。少動族如何抵消久坐帶來的負面影響?神經膠質細胞 與痛感關係密切所謂慢性疼痛,是原本很單純的疼痛機制卡在某個點上,就像唱片跳針卡住,動彈不得,疼痛訊息進入「疼痛迴圈」一再重複播放。在這種情況下,疼痛訊息傳導不再是單一方向(從疼痛接受器經周邊神經傳至脊髓和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在抵達脊髓之後,變成往四面八方炸開來,首當其衝的正是「神經膠質細胞」。大腦的結締組織絕大部分由神經膠質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原先被當作神經系統的黏著劑,不過最新研究指出,膠質細胞在神經系統所有功能裡都扮演極為活躍的角色,包括大腦發展、體內動態平衡、資訊的處理、學習和記憶、髓鞘的形成、某些神經元的再生。因此,神經膠質細胞在我們的感知(以及痛覺)經驗裡,其實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能減輕痛覺,也能使痛感加劇,甚至完全扭曲我們對疼痛的感受。止痛藥能緩解疼痛 但治標不治本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麻醉學教授奎恩博士(Dr. Elliot Krane)在TED演講中提到慢性疼痛十分難纏,還會隨著每一次觸發變本加厲。一再重複的迴圈模式,是慢性疼痛治療如此困難(甚至無法對症下藥)的部分原因。有些止痛藥可能暫時關掉了疼痛訊號,另一些則透過降低身體發炎程度的方式,使身體不再處於隨時可能引發疼痛的情況。但除非我們更動神經傳導的路徑,否則慢性疼痛的迴圈是不可能中斷的。運動3步驟 中斷慢性疼痛迴圈我們有可能重新改寫痛感程式嗎?的確有可能。目前像奎恩博士這樣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針對神經膠質細胞進行程式改寫的藥物;不過,最有效的還是採用自然的長程解方,也就是透過溫和的運動治癒疼痛。運動,是我們跟不適應環境(因而產生突變)的細胞,進行溝通的一種方式。透過益身操,我們可以說服這些細胞放棄原來有害的行為模式,停止傳遞或加強額外的疼痛訊息。鬆開凍結的結締組織,一步步改善所有體內的生理互動,就有效治癒慢性疼痛。簡單3步驟,有效中斷「疼痛迴圈」:.雙腳打開至舒服的寬度站好,不要太寬也不要太窄.雙手自然下垂,放在身體兩側,輕鬆呼吸,全身放鬆.讓身體緩慢輕輕地左右擺動,順時鐘和逆時鐘的脊椎轉動(本文摘自/零痠痛益身操/天下文化)

天冷慎防一氧化碳中毒 恐智能減退

天冷慎防一氧化碳中毒 恐智能減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冷氣團來襲,氣溫持續下探,不少人習慣將家中門窗緊閉抵禦寒風,若家中不通風,熱水器燃燒不完全產生的一氧化碳,就有可能引發一氧化碳中毒。初期症狀不易察覺,只會先感到輕微頭痛和頭暈,隨著中毒程度提升才會感到噁心、嗜睡,若情況嚴重,甚至會陷入昏迷。一氧化碳中毒送醫治療 仍可能出現智能減退童醫院急診部副主任魏智偉表示,一氧化碳對血色素的親和力是一般氧氣的200到250倍,使血紅素無法與身體各組織所需要的氧氣結合,會造成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濃度提升。一氧化碳無色無味,中毒初期鑑別度低,常常中毒卻不自知。即使一氧化碳中毒送醫後,依狀況使用純氧或高壓氧的治療方法,仍可能在大約一個月後產生智能減退、步態不穩、大小便失禁和行為退化等延遲性神經精神症狀的後遺症。室內外溫差大 隨身攜帶保暖衣物魏智偉副主任提醒,若感到頭痛、頭暈且全身不適,且長時間處在同一空間的人,都同時產生相同症狀,就應提該警覺。平時應注意室內通風,熱水器也應該擺放於戶外,遇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應維持現場空氣流通,並且盡速就醫處理。家中一般常見的暖氣或暖爐,因使用電器熱傳導,沒有燃燒的過程,不會有中毒情況發生。反倒應注意,當室內外溫差達5℃以上,可能因為血管快速脹縮產生不適,造成心血管疾病發作。特別是高齡族群,可能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建議進出溫差大的場所,應隨身攜帶保暖衣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