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控制狂母親 恐使兒女「自毀式叛逆」

控制狂母親 恐使兒女「自毀式叛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很多女兒都像莎曼珊一樣,她們想「掌控」自己的人生,也試圖透過叛逆行為逃脫母親設下的強硬限制、規範及罰則。莎曼珊說:「我媽覺得她可以要求我做任何事,但到了九年級,我發現就連她也無法管控我的身體。我發現可以透過身體掌控自我,所以開始狂吃狂瀉。還跟她住在一起時,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深受嚴重暴食症所苦,但她完全沒留意,就算我不吃到彷彿得了厭食症也一樣。」女兒嘗試透過傷害自己 證明自己不再受母親掌控「我修了很多榮譽課程,提早畢業,就為了可以趕快離家,但最後無論讀大學或大學畢業後,我幾乎都在傷害自己。我大部分時間都覺得低潮又內疚。大多時候我都想死。我恨自己,恨自己的人生,但我有個朋友打算去匿名戒酒會,某天晚上也把我帶去,一切就變了。如果沒有她帶我去,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令人難過的是,為了有機會初嘗自由滋味,無愛母親的女兒常出現自毀行為。為了證明自己不再受母親掌控,這些女兒嘗試透過酒精、藥物、食物或性愛傷害自己,卻又無法真正達到預期效果。我們明明沒做什麼,卻遭受過度的攻擊與懲罰,內心就會逐漸因為挫敗而累積大量怒氣。自毀式的叛逆 仍未基於自身需求建立生活這種怒氣可能難以解決,也會讓人不舒服,卻也是促成改變的最佳催化劑。不過,要是無法適當疏通,這種怒氣也具有強大毀滅性。當怒氣轉化為沮喪,又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女兒可能會試圖不擇手段地擺脫這種內在動盪。我的許多個案也曾表示想自殺。這種由怒氣與絕望形成的循環可能會持續到成年。自毀式的叛逆行為無法讓人自由,因為這種反叛不是基於自信與自尊,也就無法讓人真正感到自由。相反地,這些女兒腦中還留著母親的影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回頭打擊母親。她們從未學會基於自身需求去建立生活,諷刺的是,也就等於仍受母親掌控。控制狂母親 反射性的挑剔女兒的選擇無論導致母親有控制傾向的根源為何,這類母親總是反射性地挑剔或看不起女兒的外表、學校、工作、伴侶或準備婚禮的方式。就像許多無愛母親一樣,控制狂母親會想盡辦法利用妳的每一個弱點。不過,這類控制對生活最深遠的影響,就是母親能將這些模式、反應及期望成功地深植於女兒心中,就算妳以為自己早已把她推開,影響卻仍揮之不去。如果妳有過度討好、完美主義、霸凌及容易被霸凌的傾向,我向妳保證,這些都是習得行為,妳有能力擺脫這些習慣。(本文摘自/母愛創傷/寶瓶文化)

飲水染寄生蟲 長1米蟲鑽出傷口

飲水染寄生蟲 長1米蟲鑽出傷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南蘇丹,聽說人絕不可踏進河水裡,不過原因和古希臘哲人或者萬物皆流,無物常住的觀念無關,而是因為一種寄生於人體的寄生蟲幾內亞龍線蟲,又稱麥地那龍線蟲。這種蟲的幼蟲會寄生在人身上,造成稱為「dracunculiasis」的痛苦情況,這個拉丁字意思是「遭小龍折磨」。飲水不淨 恐遭幾內亞龍線蟲感染這種寄生蟲的幼蟲先寄生在跳蚤或橈足動物身上,如果人類飲用含有這些動物而未經過濾的水,細小的幼蟲就會進入人體腹部,由胃到腸,成為成蟲,然後交配。接著雄蟲死亡,雌蟲則鑽進宿主的下肢。起先沒有任何症狀,但大約一年後,皮膚上就會出現疼痛不堪的水泡,通常生在腳或腿上。宿主因疼痛,忍不住把腳泡進河流或池塘的水裡,以求舒緩,結果由傷口釋出更多的幼蟲,傳染週期周而復始。疼痛持續數月 造成潰瘍恐會感染這些蟲可能只有一兩毫米寬,卻長達一公尺,由腳或腿的傷口鑽出人體,過程痛苦且緩慢。蘇丹人用棍子捲繞這種討人厭的蟲,過程得耗時數週,在這段時間很難工作,甚至連走路都有問題,因此幾內亞龍線蟲病成了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直到蟲被由體內移出,但蟲體造成的潰瘍可能又會造成另外的感染。這種病唯一還算好的地方,就是它只會感染人類,而且幼蟲在人體宿主體外只能存活三週,意即如果要持續寄生週期,只有很短的空窗期,水蚤必須在此時攝食龍線蟲的幼蟲。狗、豹和其他哺乳類偶見感染,但極稀少,因此只要終結人類的傳染週期,就可以徹底消滅這種病。眾志成城 也能促進公共衛生的進步前美國總統卡特主持的慈善團體「卡特中心」努力想讓幾內亞龍線蟲成為繼天花之後,徹底絕跡的人類疾病,也將是頭一個不靠疫苗或藥物就徹底絕跡的疾病。蘇丹人所蒙受的艱苦和危險,正是這個世界上許多地區每天的經歷。南聯合州的情況糟糕到連無國界醫生都不得不在二○一五年撤出。不過就在同一年,在卡特中心開始努力三十年後,全非洲僅有二十個幾內亞龍線蟲病的病例,表示這種寄生蟲已經快要絕跡。因此即使在生活最艱苦的國家裡,只要我們集眾人的意志,加強社區參與,運用常識和科學,適度且持續地投資資源,公共衛生的進步是可能的。(本文摘自/對決病毒最前線/時報出版)

跟母親吵架總自責?9句練習自我原諒

跟母親吵架總自責?9句練習自我原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一旦有辦法對母親發怒之後,這些女兒的腦中通常開始充滿疑問:媽媽明明應該愛我,為什麼可以表現得如此輕率又惡毒?下一步就是質疑自己:為什麼我能忍受她這麼久(甚至直至今日)?女兒應脫離自責觀念 檢視真實情緒就跟許多女兒一樣,莎曼珊在成長過程中始終相信,如果母親不開心或表現不和善,一定是因為她沒把事情做好。不過,就在我們的某次會面中,她發現自己心中是這麼想的:「我怎麼能任由她惡待我?我怎麼能任由她控制我?為什麼我就是無法反抗她?為什麼我任由這些事發生在自己身上?為什麼我總像個只想取悅她的奴隸?」本質上來說,她已經逐漸遠離原本的自責邏輯,開始建立新的思考模式。但她還是會問:「我到底哪裡有問題?」對這些女兒而言,能夠批判性地檢視那些自責與憤怒的情緒很重要。我總是如此提醒莎曼珊及其他所有個案。閱讀、寫下9句子 啟動自我原諒機制首先,妳是被設定要屈服於權威並依賴母親的無助孩子。妳的母親年紀比妳大、體型比妳強壯,各方面都比妳聰明、有力,除了聽她的話之外,妳別無選擇。不然妳還能怎麼辦?妳才七歲,難道要離家出走,找份工作養活自己嗎?在逐漸接受自己曾被惡待的過程中,對自己生氣是正常的。但自我譴責無濟於事,不但不會讓妳感覺好一點,也無法改善生活,只會使妳心情更糟。以下的句子能夠幫助個案啟動自我原諒及憐憫的機制。那是她們應得的解脫。只要心中一浮現「我怎麼能容許之前那種事發生?」的念頭,我建議妳們先閱讀這些句子,口中誦唸,接著寫下來:‧我當時根據有限的資訊,盡力做到最好了。‧我當時是個孩子,沒有徹底理解自己遭遇的能力與觀點。‧我很早就被設定要順從母親,並盡可能地取悅她,這項設定深植於我內心。‧我的罪惡感及面對後果的恐懼太過強烈,壓過了想要改變的動機,但情況已經有所改變了。‧我並不孤單,許多人都在脫離無愛母親影響的過程中,遭遇過困難。‧改變本來就很困難,對每個人而言都是。‧要放棄母親可能會改善的希望很困難。我就是無法接受她不太可能有所改變了。‧我被剝奪了太多力量,導致現在不知如何改變現狀。‧我原諒我自己。(本文摘自/母愛創傷/寶瓶文化)

講座/年節飲食

講座/年節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將到,許多人想犒賞自己,生活作息與飲食大亂。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指出,民眾過年後,平均大約會胖上2公斤。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7(三)舉辦營養衛教講座,由營養師米詩宇主講「年節飲食」,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飲食健康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看不見的隱形殺手-高血壓防治時間:107年1月17日星期(三)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門診前洽詢:02-2249-0088

講座/糖尿病飲食原則

講座/糖尿病飲食原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台糖尿病患者近180萬人,高達4成5患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僅有22%每日計算熱量病控制飲食。採買與煮食是許多病患與家人最頭痛的事,加上無法避免外食,聚餐時不易有效控制營養攝取,飲食管理成為重要的健康課題。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8(四)生活保健衛教講座,由營養師米詩宇主講「糖尿病飲食原則」,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糖尿病議題及有飲食疑問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飲食原則時間:107年1月18日 星期(四)上午10:00-10:30地點: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上萬人死於超級細菌 全因濫用抗生素

上萬人死於超級細菌 全因濫用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人類從沒有不受微生物感染的時刻。即使是打獵採集的小群遊牧人口,依然會遭腸道的寄生蟲寄生,或是受環境中微生物的感染。不過約自一萬年前農業開始,人類安定下來,馴服動物,這些動物就能輕易把傳染病傳給我們。農業也造成城市興起,足夠的人類群聚,光憑人對人的傳染就讓微生物持續生存。20世紀中葉出現細菌理論 改善衛生時間快轉千年,到二十世紀中業,細菌理論使得人類開始接種疫苗,改善衛生。第一場國際衛生會議於一八五一年在巴黎舉行,討論的焦點是對霍亂檢疫措施之必要。接著大家又發現了區分汙水和飲水的重要,以及用氯為飲水消毒,不但可以消滅傷寒和霍亂,也讓飲水的味道更好!可是我們減少已開發世界傳染病的底線,新興的疾病卻愈來愈多。除了流感病毒基因會漂變甚至移轉,我們也看到微生物—細菌、病毒、黴菌和寄生蟲對抗生素和其他第一線藥物的強烈抵抗。這樣的抗拒造成困難梭狀桿菌這種致命的結腸感染、抗碳青黴烯類抗藥性腸道菌的血液感染、常見花柳病淋病、肺結核,和其他許多病菌的抗藥性。抗藥性細菌產生 肇因於人類不當使用抗生素每年美國至少有兩百萬人感染有抗藥性的細菌,至少兩萬三千人因這個直接因素而死亡。這些感染有很多都肇因於為了要讓牲畜長得快而大量施打的抗生素,導致微生物產生抗藥性,傳染給人類。但更大部分的原因則是來自人類不當使用抗生素,接著微生物由人傳染給人。在這個突變和傳播的過程中,微生物不斷晉級到下一級,直到它們擁有強力的新武器,使它們所向無敵。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遲早我們會來到一個後抗生素時代,我們在醫療進展方面將退回一世紀以上。其實人人都可以盡一己之力,減緩這樣的趨勢,只要在罹患支氣管炎、一般感冒、非鏈球菌咽喉炎的喉嚨痛,或者只是流鼻涕時,不要用抗生素,還有在醫師開抗生素給你要「殺死」而非「傷害」病菌時,要服藥到療程完畢。貧窮及社會不公 造成公共衛生低下、增傳染病風險不過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宏觀因素,會增加我們面臨新興傳染病的風險。這些因素中,最有影響力的並非科學,而是政治。政治造成貧窮和社會不公,使某些人較容易遭感染,而某些人相對則否。政治促使戰爭和飢荒、脆弱的公共衛生系統,以及生物、化學和輻射物質恐怖主義。非洲和中東的政治紛擾,使得人民流離失所,冒著傳染病的危險大舉移居,社會失望和不公使沒有公民權的個人和團體犯下生物恐怖主義的罪行。(本文摘自/對決病毒最前線/時報出版)

城市微生物傳布更快 芽菜致51人死

城市微生物傳布更快 芽菜致51人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政治和經濟壓力下,愈來愈多的人遷到市區,創造出連紐約和倫敦都自嘆不如的大都會區,也使毗鄰都會的地區產生了人畜雜居的貧民窟。現有三十多個這種都會區中,最大的是東京橫濱都會圈,人口總數達三千八百萬。依附動物、人類遷移的微生物 干擾生態系統當我們考量這麼巨大的人群聚落所面對的公衛風險時,千萬別忘了美國北部還有另一個被稱暱為波華走廊(從波士頓到華盛頓)的地域人口更多。此外,人口成長以及人類如何利用土地,破壞了開闊的空間,干擾了生態系統,增加了人類與野生動物和昆蟲的接觸。許多動物都是因為氣候變化,棲地遭毀,而新遷到某些地區。如今人們也較常旅行,以先前難以想見的速度更快到達更遠的距離,對於維持全球經濟繁榮的動物和商品,以及依附其上的微生物也是如此。微生物移到人口稠密的大都市 更加速散布因此在二○一一年,德國一家有機農場的一批芽菜受微生物感染,結果造成十六國三千九百五十人嚴重下痢,五十一人死亡,這樣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微生物由隔絕和過度擁擠的地方移到人口稠密的大片地域,讓它們肆無忌憚地繁殖,這些微生物包括由食物傳播、在醫療環境中散布,和實驗室意外的產物。實驗室產生的這類微生物則包括不負責任的實驗創造出超級病菌,或者是單純的意外,比如二○○七年英國薩里佩布賴特實驗室造成附近農場的牛群爆發口蹄疫。要避免再發生大流行病,我們必須在微生物的重心之外,採取全方位的作法,了解我們自己在創造新「瘴氣」的這些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摘自/對決病毒最前線/時報出版)

母女角色顛倒?「小大人」量表來檢驗

母女角色顛倒?「小大人」量表來檢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成年後的女兒,其實很難退後一步地客觀看出自己曾是大人幫手的事實。為了幫助妳明白自身經驗是否符合這種關係互動的定義,我設計了一張辨識量表,幫助妳理解照顧母親是如何塑造、影響了妳的人格發展。【小大人辨識量表】妳小時候是否曾:‧相信無論需要付出多少代價,妳人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決母親的問題、緩解她的痛苦?‧忽視自己的感覺,只在意母親的需求及感受?‧確保母親不受妳的行為後果影響?‧為母親說謊,或幫忙掩飾她的問題行為?‧只要有人批評母親,就為她說話?‧認為必須經由母親的認可,才能自我感覺良好?‧不能讓朋友知道母親的作為? 成年之後,妳是否對以下敘述感到熟悉:‧我會盡力避免讓母親不開心,當然也包括其他成年人。‧我受不了讓任何人失望。‧我是完美主義者,只要事情出錯,我就會覺得是自己的錯。‧我的生活中最可靠的人是自己,什麼事都得自己來。‧像我這種人不會對他人有價值,除非我的作為對他人有利。‧我得時時刻刻保持堅強,出現需求或想要求助就代表軟弱。‧我應該有辦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唯有他人的需求被滿足之後,我才有餘力照顧自己。‧我大多時候都感到憤怒、不被重視或被利用,但總是把感受壓抑在心底。將自我價值建立在照顧他人 無法發展自我這些「小大人」無法在成長過程中享受身為孩子的自由,並因此付出了高昂代價。畢竟妳一旦將自我價值建立在照顧別人之上,就無法發展自我、享受奔放的想像力、學習放下武裝,也無法興之所至地做想做的事。妳不會有時間自問:「我能做些什麼?」或者在嘗試不同路線後,找到屬於自己的滿意道路。妳反而會訓練自己專注於母親,成為她的需求專家,甚至主動預估即將出現的困境,接手替她解決。不過,母女角色反轉的下場殘酷,這種關係也注定會失敗,畢竟一個小孩根本沒有能力解決母親的問題,只有做母親的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無論孩子多麼努力微笑,又做出了多少犧牲,都無法改變母親的處境。然而,女兒仍會無法克制地反覆嘗試,並在每次失敗後無法克制地感到無能、羞愧。強迫性重複 「愛」成為一堆必須解決的需求假使失敗時年紀還小,這些女兒會立志長大後「把事情做對」,而且會在成年後孜孜不倦地試圖達成目標。她們總是為別人做得太多、付出太多,也給予過多幫助。心理學家稱此為「強迫性重複」(repetition compulsion):不停地重複舊有的行為模式,希望藉此獲得與過去不同的結果。一旦受此力量驅使,妳活著就只是不停在幫別人解憂,不停在處理問題,完全沒有享受歡笑、輕鬆與樂趣的空間,而且也很難釐清「愛」與「憐憫」之間的差別,甚至不相信愛是一種有來有往的關係,而不只是一堆必須解決的需求。(本文摘自/母愛創傷/寶瓶文化)

醫美雷射精準化 聚會美麗變身不用愁

醫美雷射精準化 聚會美麗變身不用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Technavio的分析預測,未來4年全球醫學美容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接近7%,其中又以雷射應用療程的發展最能帶動市場發展,MarketsandMarkets的調查則指出亞洲地區的成長最可觀,高達12.6%,顯見亞洲人對整體外貌重視的程度,尤其年底醫美旺季到!擺脫「暗沉肌膚」、消除「頑固脂肪」成聖誕跑趴、過年聚會間的美麗效果大比拼。因著亞洲地區不同於歐美的氣候與生理條件,更不斷推進非入侵式雷射療程的創新應用,皮膚科醫師彭賢禮指出,自然、安全、有效是非入侵式雷射療程越來越受青睞的主因,精準的客製化治療幾乎無痛感的過程,與超短的恢復期,更是貼近忙碌亞洲人的生活需求!亮眼創新!台醫師發表獨步全球皮秒雷射應用,掃除色素型黑眼圈!黑眼圈是現代人常見問題,一位30多歲工程師,因長期雙眼掛著深沉的黑眼圈如狸貓般,看起來格外疲倦且心術不正,常給人沒精神、縱慾過度的錯誤形象,嚴重影響人際關係而向醫學美容求助,在治療後成功擺脫陰鬱形象,成為陽光型男!皮膚科醫師鄭國良特別在日本東京召開的「雷射創新應用亞洲論壇」則分享最新的皮秒雷射治療應用—「黑眼圈淨化術」,醫師表示:「不同波長的皮秒雷射,對於黑色素的吸收效果也不同,選擇單一且波長適中的療程能避免雷射能量在接觸黑色素前先穿越其他紅血球、削弱雷射能量,影響治療成效,溫和適中的能有效改善敏感眼周黑色素沉澱問題,同時搭配特殊透鏡將雷射能量精準聚集,可以活化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進而撫平眼周細紋,讓雙眼更有神!」鄭國良醫師進一步分享,根據其臨床研究與追蹤,目前接受皮秒雷射療程的黑眼圈病患中,69%以上已達到黑眼圈明顯改善五成,掃黑效果亮眼!除了黑眼圈問題,由於亞洲人皮膚中黑色素細胞較多,較容易造成色素沉澱,臉上除了常見的雀斑、曬斑、肝斑等黑色素斑點,在炎熱的天氣與潮濕的海島氣候下,青春痘問題帶來的色斑與凹疤更是惱人,過往治療不同的肌膚色素沉澱與凹疤問題,常常需要好幾台雷射機器交互治療才能解決,皮膚科醫師彭賢禮表示∶「隨著雷射科技持續進步,皮秒能量釋放時間比起傳統奈秒雷射至少短了十倍,效果以光震波效應為主,可降低皮膚反黑或出現白斑的機率,恢復期也較短,同時搭配特殊透鏡將雷射能量精準聚集,刺激皮下膠原蛋白和彈力纖維,撫平凹疤,增加皮膚彈性及同時改善色素沉澱或是色素不均的現象。」打擊頑固脂肪!日女最愛雷射體雕,精準打造黃金身材除了顏面要顧,身材也要雕塑!彭賢禮醫師分享:「在非手術型醫美療程中,體雕市場成長最為快速!相較於歐美人,亞洲人BMI值較低,整體肥胖的情形沒有這麼多,局部肥胖的情形較為常見,然而有些部位無論怎麼運動節食,頑固脂肪依然分吋不減,此時雷射體雕就可派上用場。診間觀察,台灣消費者最常要求要體雕部位包括臀部、腰部與上手臂蝴蝶袖,以30歲-50歲的女性居多。」日本醫美權威整形外科宮田成章(Nariaki Miyata)醫師於雷射創新應用亞洲論壇分享在日本蔚為潮的非侵入雷射體雕治療,其表示:「雷射體雕運用較長的雷射波長不容易被表皮、真皮層、水、血色素和黑色素所吸收的特性,能量穿透深,集中作用於破壞脂肪,研究證實可以去除高達24%的脂肪。」皮膚科醫師鄭國良進一步指出,相較於市面上常見的冷凍溶脂,新的雷射體雕一次療程時間只需花費不到半小時,且可以針對多部位同時治療,對於忙碌又想Hold住身材的亞洲女性而言,大幅提高便利性,利用短短午休時間即可讓體態變得更加精進完美!另外,鄭醫師也強調這並非減重的治療,而是身體局部雕塑的治療概念,還是要運動、飲食管理多管齊下,體雕效果才能長久維持。

講座/嬰幼兒牙齒保健

講座/嬰幼兒牙齒保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嬰幼兒清潔牙齒的最好時間是睡前,洗澡後可順便清潔牙齒,較容易建立習慣。幫兒童刷牙時,讓他們的頭向左或向右偏,以免因有口水在喉嚨而不舒服。對嬰幼兒刷牙不要太急躁,力量要輕,以水平方式橫刷即可,一個部位刷個20下,可讓幼兒閉個嘴休息一下再刷。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7(三)舉辦小兒科衛教講座,由牙科醫師廖泓儀主講「嬰幼兒牙齒保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中有孩子及關心牙齒健康議題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嬰幼兒牙齒保健時間:107年1月17日 星期(三)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