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半相合骨髓移植 成功率近7成

半相合骨髓移植 成功率近7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莫名反覆發燒,經常頭暈、貧血,甚至牙齦出血、皮膚瘀青,都是血癌的常見症狀。國內每年約新增2000例血癌病患,其中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最多,雖然有些病患經過化療有機會完全緩解,甚至痊癒,但多數都必須等待骨髓移植。預後不好血癌 必須骨髓移植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林欣辰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若是預後不好,之前有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轉變的血癌,或有得過其他的癌症、有打過化療,接受放射治療後又得到新的血癌,這些預後不好的血癌,就需要後續的骨髓移植來預防復發。半相合骨髓移植 配對成功率逾9成過去血癌病患要找到適合的捐贈者,要經過漫長等待配對成功。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表示,傳統骨髓移植需要捐贈者與受贈者的HLA抗原完全相符合,配對成功的機率在兄弟姊妹之間僅有4分之1,在非親屬的捐贈者中的比率則低至250000分之一;如今透過半吻合骨髓移植技術,配對成功機率高達9成以上。半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率約65到70%滕傑林主任指出,半吻合骨髓移植技術,僅要求受贈者與捐贈者一半的染色體相同,也就是患者的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都可能成為捐贈者,大幅提高移植的機會;而且半吻合骨髓移植的治療效果也相當雷同。根據台中榮民總醫院骨髓移植中心統計,目前接受半相合骨髓移植的病人,成功率大約是65到70%,與國際上的成績相當。接受移植免疫力低下 照顧須特別注意接受骨髓移植病患接受高劑量化療及全身放射治療,很容易增加感染的風險,移植患者在照護也需要特別注意,像是出院後藥物衛教、飲食注意事項、尿液自我監測。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護理師陳美惠指出,接受骨髓移植病患,會先預住到移植病房採正壓隔離;除此之外,會衛教他吃飯前後要洗手,注意口腔黏膜衛生的部分,盡量避免吃生食,並會請營養師調配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不用苦苦等待配對 勇敢接受治療滕傑林主任提醒,骨髓移植是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非常重要的方法,首先要釐清疾病是否需要移植,第二是否有合理的捐贈者,第三是病人的期待與風險,在移植前要充分溝通,一起來面對與解決。而目前血癌已不再是無藥可治,也不用再苦苦等待成功配對,呼籲病患勇敢接受治療,也能擁有美好的人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躺下就天旋地轉 恐「耳石症」惹禍

躺下就天旋地轉 恐「耳石症」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林太太頭暈長達2年,有時低頭、躺下、或在床上翻身,就會覺得天旋地轉,但一下子就恢復。後來因有懷孕的計畫,卻擔心懷孕時頭暈會加重或失去意識,而到神經內科求診。檢查發現是因「耳石症」引起,只要經過復位就可以改善。微粒掉進內耳半規管 誘發幾秒暈眩豐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陸建民表示,患者症狀屬良性陣發性位置性暈眩,俗稱耳石症。症狀為躺在床上時特別暈,不像其他的暈眩,大部分在走路或活動的時候比較暈。造成耳石症的原因,是內耳的半規管中有些微粒掉落其中、或黏在某部分結構。當病人轉動到那個半規管方向時,微粒在管中的移動會有誘發暈眩,這種暈在數秒鐘之內就會消退。平衡測試 檢驗耳朵3個半規管陸建民醫師表示,每一側的耳朶各有前、後及平行3個半規管,可藉一些臨床的誘發試驗來確定哪個半規管出問題,像是一些基本平衡測試。請患者坐到床上,頭轉右側再瞬間後躺時看到強烈的眼振,確定是右側後半規管中的耳石症。經過次的耳石復位術後,林太太在3天後突然覺得困擾她2年多如影隨形的問題消失,一週後回門診檢查,誘發試驗已不再引發頭暈跟眼振,可以放心的去規畫懷孕計劃。

高度近視易白內障 關鍵在幼年護眼

高度近視易白內障 關鍵在幼年護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為防治高度近視,臺北市於102年起提供國小2年級學童連續3年免費專業視力檢查,並逐年將各年級學童納入補助對象,107年將納入5年級學童,守護國小學童視力健康。臺北市衛生局分析參加視力檢查的學童資料,近視度數平均年增加24至26度,遠低於文獻指出近視學童每年會增加100至125度。年紀小就近視 越易產生白內障、青光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眼科部醫師楊佳靜表示,免費視力檢查包含先散瞳再驗光、裂隙燈檢查、裸視視力及最佳矯正視力等項目。學童視力檢查時,若沒有散瞳,很容易造成驗光量測的度數不準確,因為兒童睫狀肌收縮力很強,在驗光機接近時,所測得的近視度數可能會較深,是假性近視。學童視力檢查時,應使用散瞳劑,才能量測出正確的度數。年紀越小罹患近視,就越容易成為高度近視者。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等,甚至導致失明。若學童經檢查後發現已有近視,一定要遵照眼科專科醫師指示,配戴眼鏡或接受後續治療,並且改善錯誤用眼習慣,才能避免視力惡化。護眼密碼853240 建立正確用眼習慣臺北市衛生局提醒,運用「護眼密碼853240」,包括「每日睡滿8小時」、「天天5蔬果」、「靜心坐姿321」、「天天戶外活動2小時」、「每天使用4電(電視、電腦、手機及電動)時間,不超過1小時」及「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與孩子一同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與正確用眼習慣,並定期帶孩子接受專業的視力檢查及追蹤矯治,有效延緩近視發生及近視度數增加。107年第1波免費專業視力檢查自1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家中有國小1、4、5及6年級學童的家長,記得帶孩子持「護眼護照」(1及4年級)或「護眼卡」(5及6年級)至特約眼科醫療院所接受免費專業視力檢查。有關學童免費專業視力檢查及合約醫療院所名單,可上「臺北市學童高度近視防治網」http://vision.health.gov.tw,或撥打臺北市民熱線1999分機1811及1863查詢。

髖關節骨折 新手術傷口小、恢復更快

髖關節骨折 新手術傷口小、恢復更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0歲的黃女士是高血壓患者,停機車時不穩跌倒,被機車壓到左側髖部,導致疼痛、不良於行,送急診救治後,經身體理學檢查及X光檢查,確診為左側股骨頸骨折。經微創直接前側入路人工半髖關節置換後恢復良好,術後第2天即可持助行器下床走路,並於術後第5天出院,後續追蹤恢復穩定。微創直接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 術後傷口更小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部一般骨科主任黃柏昌說明,髖關節置換手術已經成為治療嚴重髖關節退化或骨折的有效且成熟的治療方法。近年來經微創直接前側入路人工髖關節置換,指利用闊筋膜張肌和縫匠肌的間隙進入髖關節,對入路周圍的肌肉沒有切開損傷。此新式手術方式比例逐年上升,有別以往傳統人工髖關節入路,破壞的組織肌肉少、術後疼痛更輕、術後早期恢復快速。此手術方式,術中失血量、術後需輸血的比例都較傳統手術低,脫臼的機率也較低。直接前側入路病人採平躺姿勢,可以精準直接量測髖關節置換後的兩腳長度,避免長短腿的問題,傷口也較小。術後可以早點行走、進行日常生活功能復健,有效預防長期臥床導致的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下肢靜脈血栓風險及肺栓塞等潛在風險,且能有效減少嗎啡類止痛藥劑用量,並且縮短住院時間。有股外側皮神經損傷、術中周圍骨折風險黃柏昌主任提醒,任何手術都存在風險,直接前側入路手術需注意股外側皮神經損傷、術中人工關節周圍骨折等風險。股外側皮神經損傷表現為暫時性大腿前側麻木,能夠治療恢復。術中人工關節周圍骨折機率約1.7%,好發於股骨大轉子。發生的病人多數不影響術後功能,僅極少數病人會合併脫臼。可採用直接前側入路(全/半)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疾病有股骨頭缺血性壞死、60歲以上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晚期髖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各種原因導致的髖關節僵直或髖關節脫位或半脫位、腫瘤性疾病等。直接前側入路(全/半)髖關節置換手術,已成為治療髖關節疾病先進有效的技術,造福更多髖關節疾病的病人。

偏鄉復健免勞頓!新北設6物理治療所

偏鄉復健免勞頓!新北設6物理治療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新北市幅員遼闊、偏遠地區交通不便,漫長遙遠的交通路途成為需復健的長輩的障礙。住於雙溪山上的計阿姨,4、5年前因頸椎壓迫神經,左手麻、酸、痛,晚上無法入眠,每天往返臺大醫院復健,舟車勞頓很辛苦。直到104年10月雙溪衛生所附設物理治療所成立,加上企業提供交通接送,讓她節省往返交通時間與近3倍的掛號及復健費用。衛生所設置物理治療所 提升偏鄉長輩復健意願雙溪衛生所護理長王玉如表示,新北偏鄉高齡長輩多,衛生所常是偏鄉醫療長照服務的第一線。單靠1個衛生所的力量有限,東北角整合各衛生所資源,加上愛心企業、社福團體幫忙。企業協助偏鄉民眾解決交通不便,響應新北市偏鄉長照政策,在平溪、雙溪、貢寮試辦,接送民眾到衛生所進行復健、接受醫療與長照服務。為翻轉偏鄉長照資源不足的窘境,新北市政府團隊建立偏鄉長照服務資源。除巡迴復健服務外,雙溪、平溪、貢寮、瑞芳、坪林及萬里6區衛生所皆設置物理治療所,讓過去需要復健的長者不必再千里迢迢到大醫院復健,提升長輩復健的意願及生活品質,更減輕家屬負擔。整合平溪、雙溪、貢寮衛生所 服務更全面前年打造以衛生所為中心一站式服務,讓民眾申請使用長照服務更加便利。去年整合東北角平溪、雙溪、貢寮3區衛生所的服務與在地資源,讓平溪衛生所成為重要的失智照護據點,雙溪衛生所則透過長照管理中心分站與輔具資源中心成為支援其他2區的重要基地,貢寮區則有24小時緊急醫療站。未來新北市政府將開發長照服務資訊系統,無償提供給偏鄉使用。期待藉由資訊科技,串連偏鄉各項長照服務,加速東北角醫療及長照網絡的整合,建構以人為本、有溫度的長照服務。秉持合作共好、資源共享的精神,東北角長照和醫療服務有更緊密合作,真正落實在地安老。

台北市民注意!95場免費健檢將開跑

台北市民注意!95場免費健檢將開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06年共有1萬1,200人參與社區整合式篩檢,符合資格的市民朋友篩檢了嗎?根據105年臺北市10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惡性腫瘤仍為死因冠軍,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28.9%,而10大死因中所有慢性疾病(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63.8%。台北市民 符合成人健檢、4大癌症篩檢資格可參加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市民朋友健康,所屬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結合16家特約醫院診所,於學校、區(里)民活動中心等社區服務據點,自107年1月27日起提供95場免費整合性健康篩檢,包括「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四大癌症篩檢」(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乳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許多民眾三餐皆外食,蔬果攝取少,多脂、高鹽、低纖維的飲食,若再加上壓力大、缺乏規律運動及菸檳習慣,罹患癌症或慢性病的民眾越來越多。符合成人健檢(40至64歲每3年1次及65歲以上每年1次)及4大癌症篩檢資格的市民,可攜帶健保卡就近於社區或醫院參加。篩檢有助降低癌症、慢性病死亡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吳岱穎主任表示,慢性病或癌症前期症狀可能不明顯,容易忽略定期健康篩檢,有徵狀時已錯過黃金治療期。相關研究證實,大規模篩檢對於降低部分癌症、慢性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非常有效。民眾為了自身健康,無症狀時就應該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預防癌症及慢行病發生。臺北市衛生局提醒,台北市民凡符合成人健檢及四大癌症篩檢資格民眾,應把握社區健康篩檢場次及鄰近醫療院所的整合性篩檢場次。相關活動訊息可電洽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或參閱衛生局網頁https://health.gov.taipei/Default.aspx?tabid=655,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分機1844洽詢。

研究:控血糖避免增重 減三高負擔

研究:控血糖避免增重 減三高負擔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0多歲的彭先生過重,身體質量指高達27.06。罹患第2型糖尿病約10年,雖然每日規律服用3種口服降血糖藥物,但血糖指標的糖化血色素依然偏高,體重逐年上升。接受新型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5個月後,彭先生不僅血糖達標,體重也下降4公斤。心血管疾病 為糖尿病患死亡主因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其中男性13.1%、女性10.5%,推估全台灣約有227.5萬糖尿病病友,且每年以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亦即每天新增68名患者。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不良會造成多種併發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冠狀動脈疾病、周邊血管疾病等,居國人10大死因第5位,心血管疾病亦為糖尿病患死亡主因。成大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鄭凱比醫師表示,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島素或是傳統口服降血糖藥物,雖能有效降低血糖,卻常常伴隨體重增加的副作用。研究發現,體重上升會對病人的血壓、血糖及血脂帶來不良影響。糖尿病病人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體重的變化也不容忽視。2類降血糖藥物 降低體重、較少致血糖過低近年發展出2類降血糖藥物,包括口服SGLT-2抑制劑及皮下注射GLP-1腸泌素。研究顯示,這2類藥物不僅可降低血糖,鮮少造成血糖過低的副作用,更能降低體重、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率。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人,經第1線糖尿病藥物後血糖仍未達標,應優先考慮上述這2類新型降血糖藥物。鄭凱比醫師表示,體重控制對於日益增多的糖尿病病人是嚴肅的課題。第2型糖尿病病人使用皮下注射GLP-1腸泌素,不僅降低血糖,更藉影響腦部中樞神經系統及抑制胃排空降低食慾。SGLT-2為人體腎臟回收尿液中糖分的重要媒介,經口服SGLT-2抑制劑後,每天約可從尿液中排除70公克的糖分,等於每天可從尿液中排除約280大卡的熱量,然而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不適合使用。

運動易喘、胸悶 婦風濕性心臟病復發

運動易喘、胸悶 婦風濕性心臟病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2歲的余女士30年前曾因風濕性心臟病造成重度二尖瓣膜狹窄,接受心導管二尖瓣膜氣球擴張手術。近來因為運動耐力下降、容易喘、累,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二尖瓣膜狹窄復發,進行第2次心導管二尖瓣膜氣球擴張手術。遭細菌感染引發心內膜炎 長久下來瓣膜受損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內科醫師賴超倫表示,風濕性心臟病主要是因為小時候得到A群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上呼吸道感染,引發心內膜炎,長久下來造成心臟瓣膜受損,最常見的後遺症是二尖瓣(或稱僧帽瓣)膜病變,再來是主動脈瓣病變。如果二尖瓣膜嚴重狹窄,考慮採用心導管二尖瓣膜氣球擴張手術,將狹窄瓣膜擴張。若二尖瓣膜鈣化或逆流嚴重,則不適合用氣球擴張手術,需採外科手術置換二尖瓣膜。隨著公共衛生改善 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漸少過去公共衛生狀況不佳,受A群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而侵犯至心肌與瓣膜的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很多。隨著台灣的醫療水準改善,罹患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越來越少,像余女士這樣的病患1年難得遇到幾例。賴超倫醫師呼籲,民眾需時時關心身體上的任何小異狀,當發現運動時會胸悶、呼吸喘、容易累,應盡速就醫,尋求胸腔科或心臟科醫師確認是胸腔疾病或心臟的問題。

講座/高血壓防治

講座/高血壓防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血壓病患平時並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感受,亦有「健康隱形殺手」之稱,長期下來可能衍生心臟衰竭、心臟肥厚、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主動脈瘤、腎血管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有鑑於此,雙和醫院於每週一、四舉辦生活保健系列講座,於1/15(一)由護理師蘇韻如主講「看不見的隱形殺手-高血壓防治」,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高血壓議題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看不見的隱形殺手-高血壓防治時間:107年1月15日 星期(一)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活潑是不是過動症?就診前寫下4問題

活潑是不是過動症?就診前寫下4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小學1年級的林小弟從小就活潑,在校時會嘲笑同學,因此人際關係不佳,在家時也經常與家長爭論,等不及別人說完話,就會插嘴說不相關的話題。家長深感委屈、挫折,忍不住以打罵的方式管教,但總是無法改變,反而讓孩子被孤立,導致惡性循環。就診檢查及測驗後,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擔心孩子不專心是生病 先回答4個問題南投醫院洪麗珍職能治療師表示,家中小孩活動量高,專注時間與其他小孩不同,許多家長擔心孩子這樣不專心的行為是不是生病,抑或只是調皮、愛玩。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提出4步驟,讓家長在帶孩子至診間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前,可以先完成的資料,讓醫師能夠參考,使得孩子能夠獲得適合的治療。首先,準備4張紙,找個寧靜的時刻坐下來,好好思索以下的問題,釐清真正困擾的地方。第一張紙寫下你最在乎、擔心孩子的是甚麼?就家庭、學校、社交等方面具體列出你覺得的問題。觀察孩子能力、情緒問題 也可藉量表檢測第2張紙寫下:孩子的「健康問題、心智發展、動作協調、感官問題、學習能力、情緒問題」這幾方面,你覺得與一般小孩不同的地方。第3張紙:可以試著從網路上下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量表」填寫後,列印1份。第4張紙:找機會與學校老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寫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洪麗珍職能治療師表示,將準備好以上4張紙帶去門診,可以幫助醫生有效率的整理出孩子的問題,幫孩子做個正確的評量與診斷,給予您適切的治療方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