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單側鼻塞併出血 有鼻部病變成癌風險

單側鼻塞併出血 有鼻部病變成癌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5歲的林先生反覆鼻塞十年,常自行購買成藥及鼻噴劑使用。然而近一年鼻塞加劇,用藥效果不彰。就醫檢查發現,雙側鼻腔都產生鼻息肉,雙側鼻腔及鼻竇均有軟組織增生,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移除病灶。病理報告指出,林先生為慢性鼻竇炎及倒生性乳突瘤,持續門診後續追蹤無復發。下鼻甲肥厚誤認鼻息肉 影響治療效果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朱原興表示,鼻塞原因可分為結構性或功能性異常。結構性異常是鼻腔內組織增生、發炎造成,常見原因如鼻中隔彎曲、下鼻甲肥厚或腺樣體增生。而功能性異常因鼻腔神經功能變差,感受不到氣流造成鼻塞感,常見空鼻甲症候群。鼻息肉的形成,為鼻腔跟鼻竇內的組織因慢性發炎導致不正常增生,健康的鼻腔不會有鼻息肉。門診常見慢性鼻炎跟鼻過敏的病人,因下鼻甲增生肥厚誤以為是鼻息肉增生,此2種疾病治療的方式不同,若診斷錯誤,將影響治療效果。鼻腔結構、過敏體質、空氣汙染 致鼻息肉增生造成鼻竇炎的原因,包括鼻腔結構的異常,如鼻中隔彎曲、鼻竇開口阻塞、中鼻甲過度氣化,或是個人體質及基因之因素,如過敏氣喘體質、鼻腔纖毛功能異常,以及環境因素及空氣汙染,如吸菸、二手菸或工作環境中的粉塵,均是造成鼻息肉增生的因素。朱原興醫師說明,倒生性乳突瘤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而產生的良性腫瘤,感染部位在鼻腔時,會在鼻腔內生成許多軟組織,外觀看起來和鼻息肉類似。當病灶阻塞鼻竇開口,造成病人有鼻竇炎症狀,若只是使用藥物而非手術治療,腫瘤會長滿整個鼻腔鼻竇,甚至撐開顱骨造成外觀異常。單側鼻塞伴隨出血 可能是鼻部病變朱原興醫師提醒,若只有單側鼻塞、伴隨鼻出血或惡臭,需擔心鼻部病變。常見原因有黴菌性鼻竇炎、倒生性乳突瘤、惡性腫瘤等。有報告指出若不移除病灶,未來10年演變成癌症的可能將近1成。鼻塞是否為過敏引起,需經耳鼻喉科醫師詳細檢查判定。

上班族下肢肌力差 當心跌倒就骨折

上班族下肢肌力差 當心跌倒就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現代人常因不當姿勢或運動造成脊椎受傷而不自覺,或因下肢肌力不佳,跌倒即造成骨折,影響生活與工作。不妨從找回自身的平衡做起,解決脊椎結構平衡的問題,身體找回平衡,恢復健康。脊椎位移、壓迫神經 影響生活品質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康復運動治療中心主任林禮立表示,現代人容易罹患脊椎疾病,輕如脊椎位移,造成常見的腰酸背痛、肩膀僵硬及脊椎側彎等,重則因壓迫神經出現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神經反射痛等,甚至引起自律神經失調,造成頭痛或部位疼痛。這些病痛還會帶來失眠、憂鬱症。脊椎是最容易被忽略、卻最易造成疼痛問題的器官之一。聲波脊椎動力平衡治療儀系統(KKT),藉由物理原理與聲波傳導,以非侵入式改善背部、肩和骨盆的脊椎平衡,減輕疼痛,同時增強椎間盤、韌帶和肌肉健康,使脊椎結構恢復平衡,從根本解決慢性疼痛。上班族、長者下肢肌力不足 容易跌倒林禮立主任表示,久坐的上班族或年長者下肢缺乏肌力,導致平衡感差,常常容易跌倒。若加上骨質疏鬆,往往一跌就骨折,不只需要被迫住院及手術,還影響生活與工作。多項文獻及臨床經驗均指出,透過正確的訓練,將可有效預防跌倒。美國的多軸動態式電動平台訓練系統,每個動作都能刺激難以到達的深層脊椎肌肉,達成神經肌肉訓練效果,還可訓練不穩定的膝關節,恢復損傷的韌帶,改善肌力反應,提升下肢肌力。並且提高肢體的靈敏性及協調性,預防跌倒,同時減輕疼痛。

打破素食舊傳統 「延壽飲食」與食物對話

打破素食舊傳統 「延壽飲食」與食物對話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 (受訪者/蔬桌VegeTable café & dining負責人吳文正) (圖片/蔬桌VegeTable café & dining) 養生、蔬食觀念興起,大眾對飲食品質更加講究,不只食材要好,飲食內容也漸漸走上健康取向。然而,沒有吃素習慣的人,想到蔬食,是不是只聯想到一堆菜、沒味道?其實,蔬食的呈現,比你想的要豐富多元。由「延壽料理」概念誕生的精緻素食料理與甜點強勢襲捲台北,蔬桌VegeTable café & dining老闆Chris想走的是不同於傳統素食的新取向。 (蔬桌VegeTable café & dining負責人Chris。攝影/湯蕎伊) 延壽料理概念 身體與食物對話 Chris談到開業原因,其實是緣起自以往的工作經歷。Chris原本從事酒商工作,生活中接觸的無不是大魚大肉,但在4年前造訪日本京都的蔬食餐廳後,驚訝蔬食的表現如此不凡。當時的台灣素食,充斥著素食自助餐急切的步調或與宗教理念連結,讓素食風格只能受此侷限。Chris想開創出新的蔬食局面,讓蔬食也能夠是種美味享受,透過日式料理方式,為蔬食開展出新的可能。 (蔬桌的理念結合延壽料理概念,就像吃草的恐龍就能長得高高壯壯,人類也可以不必吃其他物種,達到體內健康。攝影/林奐妤) 蔬桌想以美食承載健康、環境保護理念,讓豐富的食物原味被強化,不用刻意加重的調味,品嘗最自然真實的原味。蔬桌基於延壽料理的觀念,使用當地、當季食材,讓身體與食物對話,結合日式料理、義式風格,打造出一個輕鬆享用蔬食的空間。Chris說,蔬桌的用餐環境裝潢邀請日本設計師,創造家的感覺。講求細節美感的Chris,餐廳裡頭每個擺設都經自己調整放置,為了給消費者最美好的環境氣氛,燈光都一一親自調整安排。 日式料理簡單調味 食物甘甜原味襲來 用最高標準來料理,堅持不添加化學製品,番茄醬和高湯都堅持自己製作。就算是素食料理,也不會使味蕾平淡無趣。肉味噌丼飯套餐,不常吃素食者也能品味的美味料理。雜揉記憶的田樂燒是傳統日式家庭煮物,將道地的日本帶回台灣。鹽麴紙包菇用簡單清淡的鹽麴與橄欖油料理,傳遞出食物清甜的原味。 (肉味噌丼飯套餐。攝影/林奐妤) (蔬菜田樂燒。攝影/林奐妤) (鹽麴紙包菇。攝影/林奐妤) 無麩質米粉製成 避免過敏危機 談到引起風潮的千層蛋糕,Chris真沒想到是甜點帶來高度關注。但也因此發現,比起料理,甜點更能取得消費大眾的共鳴,蔬桌現已開發出十幾款甜點。經過數月研發才登場的草莓岩漿千層蛋糕,佐以自製草莓醬,上面搭配陽明山的食用花。比起一般蛋糕,多層次彈牙的口感潛藏著健康的秘密。原來草莓岩漿千層蛋糕使用無麩質的米粉製成,無使用蛋、奶,讓全素者也能安心享用。 (草莓岩漿千層蛋糕。攝影/林奐妤) (繽紛草莓塔。卡士達醬以豆漿製成,兼顧視覺與味覺的美感。攝影/林奐妤) 如此受到矚目的蔬桌,免不了受到放大檢視。Chris說,有時受到素食怎可如此華麗的批判,但是他只想讓蔬食是種享受。有別沉悶的傳統風格,在蔬桌你可以與三五好友共聚談天,不吃素的人也能開心享受,享樂之餘也照顧健康,食物的原味即美味,難道不是最美妙的事嗎?

6步驟「坐」得好 腰就不痛!

6步驟「坐」得好 腰就不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坐著的時候因為身體重量集中在腰臀部,對脊椎的壓力負擔很大,除了學會維持正確良好的坐姿以外,從坐姿起身時也要特別注意,背部應盡量保持平直,也就是直背起身,因為彎腰的姿勢對脊椎的壓力負擔更大,所以起身時也要特別注意才行。正確坐姿6步驟〈step1〉身體向前微微彎腰翹起屁股,將你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分別置於臀部左右兩側,找到在臀大肌突出的兩個骨頭-坐骨。〈step2〉雙手扶在坐骨上,同時坐到椅子上,體驗坐在坐骨上的感覺,此時上半身應該是自然呈現腰背挺直的狀態。〈step3〉試著將腰部向後彎曲(骨盆後傾),體驗不是坐在坐骨上的感覺。〈step4〉再試著將肚子向前突出(骨盆前傾),體驗骨盆前傾時的坐姿,這也不是坐在坐骨上的感覺。〈step5〉此時你已能分辨出確坐姿與錯誤坐姿的差異,請記得正確坐姿的感覺。另外可以在腰後放一個小靠墊,減低下背的壓力,讓你可以更舒服的坐在椅子上工作。〈step6〉如果需要長時間坐在椅子上,有扶手及椅背較高的椅子,可以幫助你久坐時仍能維持正確坐姿。保護脊椎的正確坐姿—坐在坐骨上,當你坐在坐骨上時,骨盆是居中不前傾或後仰的,連帶著腰椎也能位於居中的位置,使得上半身能維持腰背挺直的良好姿勢入坐,此時只要再調整頭部維持頸關節自然平直,雙腳平放在地面,就是正確良好的坐椅姿勢了。兩膝中間夾一張紙 訓練大腿內側肌群及軀幹部位肌群的肌力怎麼坐,坐更好,先做2次深呼吸!坐下之前先做2次深呼吸,幫助自己集中精神在即將做的坐姿動作中,提醒自己隨時保持正確坐姿。夾膝訓練,如果你以正確坐姿入坐,總是覺得一下子就又回到斜靠在椅背上的彎腰駝背,骨盆後傾的懶散姿勢,可能是因為你的軀幹部位肌力不足所導致,試著在兩膝中間夾一張紙或一塊紙板,訓練大腿內側肌群及軀幹部位肌群的肌力,同時也能維持正確坐姿。(本文摘自/脊椎健康,全身健康/臉譜出版)

注意!零卡飲料不是真的零熱量

注意!零卡飲料不是真的零熱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飲料瓶身上頭寫著「零」「無」「少」的美妙字眼,讓人不自覺想購買。事實上只要每一百毫升熱量五大卡以下的商品就能標示零卡。也就是說,標示零卡路里的五百毫升飲料,有可能最高可攝取二十四大卡的熱量。各位務必要了解,不是標示零卡就真的沒有卡路里(熱量)。不斷去買零卡飲料來喝 無法擺脫醣類依存便利超商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零卡飲料,既香甜又低熱量,而且不會促發血糖上升,乍看之下宛如減肥者的救世主。如果出現一直想吃甜點,不斷去買零卡飲料來喝的現象,很明顯的,就是無法擺脫醣類依存的證據。並且是面對強烈的醣類食欲所做的自欺欺人之舉。醣類每公克熱量為四大卡、蛋白質也是四大卡、脂質是九大卡。全部加起來就是總熱量。同樣兩百卡路里的食品,三大營養素何者占多數,將左右體脂肪形成的難易度。請確認組成熱量的三大營養素比例。更進一步說,同樣是醣類,究竟是葡萄糖,還是果糖?脂質的話,是哪種油脂比較多?從所含成分來分辨出是否有「吃的價值」。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 甜度是砂糖的數百倍阿斯巴甜、醋磺內酯鉀等代表性的人工甜味劑,不但出現在飲料中,連酒精、零食、調味料都很常見。甜度是砂糖的數百倍、成本低廉的人工甜味劑,現今已成為加工食品不可或缺的原料。根據研究結果表示,吃太多人工甜味劑,腸內負責消化、代謝的細菌會失衡,而影響內分泌代謝。由於血糖不易下降,使得肥胖及罹患代謝疾病的風險提高。(本文摘自/30歲起這樣吃,代謝好就不難瘦/如何出版社)

講座/孕期營養、快樂洗澎澎

講座/孕期營養、快樂洗澎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懷孕後最好能把吃進去的營養都往胎兒送,只要胖寶寶,不要胖到自己,是所有孕媽咪一致的期望,但是真的可以辦到嗎?怎麼吃才能讓胎兒壯壯,又不使自己身材走樣?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2/3(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營養師薛安栗主講「孕期營養:體重控制」,以及護理長陳燕菁指導「快樂洗澎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爸爸、準媽媽預約報名,不限雙和醫院產檢、生產之孕婦。活動期間提供茶水,請自備環保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產部親子教室時間:107年2月3日(六)下午13: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2樓會議室洽詢:02-22490088 轉2972(婦產科秘書楊小姐)或   02-22490088 轉2988(諮詢衛教師宋小姐)

秋冬易發類過敏紫斑 10歲以下注意

秋冬易發類過敏紫斑 10歲以下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歲半的郭小弟罹患輕微感冒,2周後突然出現嚴重的陣發性腹痛噁心、食慾不佳。2天後出現雙下肢紅疹、踝關節腫脹和陰囊處瘀青腫脹,紅疹不斷增加,顏色也加深到猶如瘀青的深紫色。掛急診進行後續檢驗,抽血檢查並無凝血功能異常或血小板低下,但糞便驗出潛血反應,確定是類過敏性紫斑。使用類固醇治療,症狀改善並持續追蹤。10歲以下孩童 秋冬季易發作成大醫院小兒急診科醫師陳志安表示,類過敏性紫斑症好發於10歲以下的孩童,較常發生在秋冬季節,是孩童最常出現的血管炎。大部分病童發病前2至3週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有接觸藥物或過敏原的病史,致病機轉可能與自體免疫反應或免疫複合體沈積引起血管炎反應有關。出現類過敏性紫斑症的孩童受到外來病菌感染時,身體會自然產生抗體,但這些抗體除了對抗病菌,還會攻擊自己身體正常血管上的受器,引起全身器官、組織發炎,引發腸胃道、關節、皮膚、生殖器症狀,出現腹痛、血便、腹脹,以及關節腫脹,下肢皮膚紅疹,甚至少部分出現蛋白尿、血尿情況。嚴重腹痛恐引起腸套疊、腸缺血陳志安醫師表示,嚴重腹痛時,少數出現腸套疊、腸缺血,或是腸胃道出血,並且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肺出血、腎臟發炎。治療需使用高劑量的類固醇,在症狀改善後會慢慢減量,不用太擔心因為類固醇引起副作用。類過敏性紫斑症對腎臟的侵犯不一定一開始就出現,因此有過病史診斷的病人,最好讓風濕免疫科醫師追蹤至少6個月,確認是否出現血尿、蛋白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如腎絲球腎炎的併發症,大部分的病人都能因此逐漸改善。5成病人 恐在半年內復發陳志安醫師說明,其他器官症狀則只需症狀緩解即可,包括使用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藥等,2/3的病人無須特定藥物會自然痊癒。然而5成的病人半年內可能會復發,家長宜多注意。這類疾病難預防,如果出現相關症狀宜及早就醫,讓醫師評估是否合併併發症或是有其他疾病可能。

台灣母奶寶寶 8成維生素D不足

台灣母奶寶寶 8成維生素D不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喝母奶寶寶、或每日配方奶量不足1000cc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 IU。讓許多人感到疑惑,母奶不是嬰兒最好的天然食物嗎,為什麼還要添加維生素D?台灣母奶寶寶 8成以上維生素D不足2008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純母奶寶寶每日補充維生素D 400 IU,台灣兒科醫學會於2016年也仿效此建議,理由為維生素D對人體骨骼健康特別重要,以及台灣母奶寶寶8成以上維生素D不足,近年來有純母奶寶寶佝僂症的報告。還有母奶中維生素D含量偏低。郭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王莉惠說明,維生素D主要功用是增加鈣質吸收,促進骨骼強健。但後來發現,維生素D的作用不只如此。血中維生素D濃度過低者,易出現骨骼牙齒問題,如佝僂症、軟骨症、骨質疏鬆症、蛀牙、牙周病等。以及增加大腸癌、乳癌、前列腺癌等癌症風險,或是產生氣喘、濕疹等過敏症狀,還有心血管疾病、憂鬱、失智、不孕、早產、糖尿病、感染、自體免疫等其他問題。逾半數人維生素D不足 遵3點建議作用機轉和因果關係最明確的是在骨骼方面,補充維生素D確實能改善佝僂症、軟骨症及骨質疏鬆症。維生素D治療其他疾病的效果,尚無法下定論。台灣近來抽血報告顯示,19歲以上人民,61%男性及71%的女性維生素D低於標準,過半台灣人有維生素D不足的問題。補充維生素D的方法,醫師提供3點建議:1)適度曬太陽/現代人較少曬太陽,並且更注重美白及防曬,造成維生素D不足。適度地曬太陽有益身心健康,但過度曝曬可能有皮膚受損老化及皮膚癌的風險。日曬建議四肢或背部不擦防曬,每日接受溫和的陽光15至30分鐘,能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2)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例如魚、強化奶、肝臟、蛋黃、菇類。3)補充維生素D營養品王莉惠醫師建議,6個月以下嬰兒別直接日曬,喝純母乳或每日配方奶量未達1000cc者,建議每日補充維生D口服滴劑400 IU。6個月以上的兒童可經由適度地曬太陽,或是食用富含維生素D飲食,或添加維生素D營養品來補充維生素D。

每天刷牙降風險?男仍檢出口腔癌

每天刷牙降風險?男仍檢出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7歲的林先生因口腔潰瘍到醫院檢查,竟然發現是口腔癌第1期。林先生以為每天都會刷牙漱口,雖然有抽菸、嚼檳榔,但是有注意口腔清潔,應該不至於罹患口腔癌。檳榔嚼塊中生物鹼 造成細胞基因損傷致癌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頭頸癌及放射腫瘤專科醫師詹凱翔表示,有些民眾以為只要沒有含添加物就不會致癌,這是錯誤的。在接觸檳榔的當下就會影響到口腔黏膜,讓細胞處在危險環境,即使每天刷牙清潔仍無法完全避免傷害。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證實,檳榔為第1類致癌物,易引起口腔、口咽、下咽、食道等癌症。檳榔中分為檳榔嚼塊跟添加物,檳榔嚼塊中的生物鹼會在口腔中引起硝化,產生亞硝基胺,會造成細胞的基因損傷,進而產生癌症。多酚類化合物及黃樟素 誘導發炎反應除了檳榔嚼塊中的生物鹼會引起細胞基因損傷,添加物中的多酚類化合物跟黃樟素都會誘導發炎反應,破壞及傷害身體基因的功能,產生癌症細胞。若再加上菸酒的刺激,癌化機會將大幅上升。詹凱翔醫師表示,最好避免癌症的辦法是尋求戒菸戒檳的服務。30歲以上菸檳民眾可每2年1次免費口腔癌篩檢。自身遠離致癌物,並且讓醫療人員協助早期發現癌症、早期治療,促進健康。

兒童打呼別輕忽!拖延就醫恐致過動

兒童打呼別輕忽!拖延就醫恐致過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歲男童感冒,被家人帶往醫院看診。看診時醫師察覺男童不時張嘴呼吸,且嘴唇上翹還有些微暴牙,符合上腺樣體面容特徵。父母表示男童夜間打鼾聲嚴重、常睡眠中斷,白天上課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稍微過動。經鼻咽內視鏡檢查發現男童腺樣體肥大,雙側後鼻孔完全堵塞,診斷為腺樣體肥大引起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經手術將肥大腺樣體切除,大幅改善睡眠呼吸中止情況。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 多因鼻咽部腺樣體肥大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劉宗瑋表示,根據統計,學齡前兒童約10至30%有打鼾現象,而其中約2至3%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原因和成人不盡相同,大多數都是因為鼻咽部腺樣體肥大或扁桃體肥大,造成後鼻部及口咽部呼吸道阻塞,若合併過敏性鼻炎,會造成嚴重鼻塞,影響睡眠呼吸。這類病人因為鼻塞嚴重,必須不時張口呼吸,長期累積影響臉部發育,上唇厚且上翹、上門牙突出、鼻子變扁、眉間變寬及顏面扁平,形成腺樣體面容。還可能會無法熟睡、容易驚醒、尿床、晨間頭痛等症狀,嚴重還會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或甚至有學習障礙。腺樣體肥大影響臉部發育 甚至造成過動兒童進行睡眠生理檢查上較不易,需更仰賴醫師依臨床症狀及理學檢查助診斷。治療則以手術治療效果較顯著,因兒童成因多為腺樣體或扁桃體肥大,手術將腺樣體或扁桃體切除後,症狀即可獲得改善。劉宗瑋醫師表示,雖然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不少,但容易被誤以為是單純鼻過敏、鼻塞引起打呼,忽略可能是潛在腺樣體肥大阻塞呼吸道。長久下來可能影響臉部發育形成腺樣體面容,嚴重的更可能影響學習或產生過動情況,建議及早至耳鼻喉科接受檢查與診斷,必要時需及早介入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