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陰雨綿綿易憂鬱?日照不足致情緒失調

陰雨綿綿易憂鬱?日照不足致情緒失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們的情緒。寒流來襲,如何避免寒冷的天氣影響情緒?身體保持溫暖、經常外出活動、增加陽光攝取,都是對付寒冬憂鬱的良方!洗澡前先開電暖氣 避免穿脫衣物間著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諮商心理師沈孟筑表示,低溫會影響免疫系統,容易生病,並影響情緒,因此保持身體溫暖非常重要。可使用電暖器提升室內溫度,維持室內溫度在18至27度。在穿脫衣物或洗澡前,身體容易著涼,建議可先用電暖器將房間或浴室吹暖再穿脫衣物。平時若要出門,身上可搭配口罩、圍巾、帽子、或是暖暖包,維持身體溫暖。雨天降出門慾望 減少互動生負面情緒下雨天潮濕的天氣大大降低出門的欲望,減少與人互動的機會,易增加負向情緒。盡可能的讓自己外出從事社交活動,可以增加良好情緒。倘若出門意願低,可請親朋好友邀約外出,或是主動報名有興趣的活動或課程,幫助自己在雨天有動力外出。沈孟筑諮商心理師表示,冬天日照時間短,加上台灣冬天陰雨綿綿,使得太陽露臉的時間更少。雖然受到陽光照射不足的限制,但可在家中裝設模仿陽光照度的日光燈,增加類同於日照的光線吸收,減少季節性情緒失調狀況發生。

孩子求知慾旺盛 引導步驟很重要

孩子求知慾旺盛 引導步驟很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知識分為好幾種。一名教師開始解釋天空中的事物時,首先描述外觀,然後用星辰的升起與落下來定義東方和西方。他常碰到的狀況是有個娃娃說:「不對,才不是太陽升起和落下,是地球在轉,爸爸是這麼告訴我的。」這類型的知識無可救藥,因為像這樣提早知道地球在轉的孩子,永遠不會對外觀付出足夠的注意力。大眾不擅長主動求知 最後得知的就認可當人家跟他談論天體,為了描述外觀,不可能忽略周圍的輔助形態,這孩子卻會以為並非如此,然後白費力氣地去追尋哥白尼的行星排列次序,認為那才是觀看星星的該有方式。哥白尼提出的次序的確是外觀的真理,但我認為,在真正形成太陽系的觀念以前,應該連續觀察兩三年,並且依循各種外觀形貌。在確定有把握之前就先懷疑,這是一種過度普遍且無法治療的惡習。大眾不擅長主動求知,因為在眾人的想像中,最後得知的真理就是他認可的那個。但真理不可能像這樣從一人的頭腦灌輸到另一人的腦袋裡;對從外觀出發,尚未得到真相的人來說,那毫無意義。多少人曾一面翻開報紙,一面心想:「來看看能量儲存法則是不是仍然正確無誤。」這是白費力氣的雄心,你不能遷就你所沒有的東西。懷疑是一種過程 代表的是確信首先必須懂得那個法則,用千百個例子來測試它,然後才有辦法構思第二個原則,也就是所謂的第二法則。它不破壞第一法則,而且若沒有第一法則它本身也毫無意義。而且必須兩者皆多次應用,才能進入懷疑其中一種的狀態。懷疑是一種過程,為了試煉它,首先必須感受到腳下有一股難以撼動的抵抗力。懷疑代表的是確信。請注意思考笛卡兒,這位前所未見、最大膽的懷疑論者。我們或許可以說他並不如醉鬼、胡言亂語的狂人或多疑的瘋子,因為在那些可悲的頭腦前,世界時時崩解,外觀變化萬千,像一團混沌,要靠作夢才能讓人有點概念。然而,並沒有人願意說這些衰弱的腦袋處於懷疑狀態。費心去造就真理 非失去好奇而接受真理而且他們能懷疑什麼?相反地,你知道笛卡兒在疑思之時,舒服地待在壁爐旁,比任何人都清醒,擺脫所有激動情緒,對這堅實的世界再放心不過。比較起來,我認為知名的龐加萊大可以去懷疑地球的運行,因為他先前已長期地努力思考過這個題目。但這並不代表先前那個孩子可以從長椅上起立,說:「地球在轉不見得正確,也許那只是一種說法。」從一個觀念到另一個觀念,這其中有階段步驟,而最後,在所有觀念之外,每副頭腦都該跟隨自己的進度,永遠費心去造就真理,但不任由好奇去接受真理。如果這份智慧能被更深入了解,幾乎所有人在面對愛因斯坦提出的各種弔詭時,都敢像我這樣說:「我還沒學到這個程度。」(本文摘自/論教育/麥田出版)

癌友福音!口服化療副作用較小

癌友福音!口服化療副作用較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對癌症患者來說,化學治療排期如果落在新年期間,要到醫院進行治療,相當不方便。近年來,癌症治療發明了口服化療用藥,在臨床醫療研究報告上有著很好的成績,讓癌友在家也可以接受化學治療。口服化療好處多 療效和針劑差不多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表示,傳統的化學治療是採針劑注射治療的方式,近幾年已經有相當好的口服化療,不管是在胃癌或胰臟癌的治療都有相當大的好處。早期健保只給付打針的化學治療藥物,在TS-1納入健保後,慢慢很多醫生就用這種口服藥物替病人治療。口服化療與打針兩者的療效差不多,但仍需視病人情況來決定使用。口服用藥較便利 化療無需跑醫院打開藥罐,倒出足夠的藥物再喝水吞下,口服化療看起來跟一般生病吃藥沒什麼兩樣,所以許多人會覺得口服化療不像在接受化學治療。謝瑞坤董事長進一步解釋,口服化療因為天天使用,所以在治療一個療程所需的藥會平均分十幾天用完;可是針劑的化療會在一天內注射接下來十幾二十天的藥量,所以副作用方面,口服化療會比較小。因為當輕微副作用出現時,病患發現後就會停止用藥;但打針一次性注入一個療程的藥,治療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只能等它慢慢消退。謝董事長曾有一名病人經營小本生意販售衣物,常需要到醫院化療打針,治療完後需要趕快回到工作崗位上值班。後期治療時,由於無法常常請假,建議她以口服化療的方式接受療程。療程持續了好幾年,這位病人因此能好好維持工作正常上班,保有收入,兼顧治療。化療兼顧生活品質 口服化療新選擇臨床顯示,癌症病人使用口服化療藥物,不僅能降低接受化學治療的心理壓力,也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雖然有人擔心口服藥物會忘記吃藥,但現在也已經有許多醫療用的APP能提醒吃藥、記錄服藥情形,所以下次癌友在接受治療時,不妨和醫生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讓抗癌路上少一點不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過年顧好家中孩童 居家注意5事項

過年顧好家中孩童 居家注意5事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連續6天春節假期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忙著除舊佈新,有兒童的家庭別忘了對居家安全做個總體檢。家長可以參考對居家保所設計的環境安全檢核表,從門、陽台、地板、窗戶、沐浴設備、幼兒睡床、物品收納等共40項檢核指標逐一檢核,確保居家安全無虞,安心過好年。事故傷害 為兒童青少年死因首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表示,根據兒少死因統計結果分析,「事故傷害」是造成兒少死亡的首要原因。105年度未滿18歲,因運輸事故、意外墜落、溺水、意外中毒以及火災意外等事故傷害致死者共有239位。兒童事故傷害的類型,除了車禍與溺水外,以居家意外事故,包括跌墜落、壓砸傷、燒燙傷、異物梗塞、中毒較常見,近年又發生罕見的電視機砸傷、玩電線、插孔觸電、一氧化碳中毒及動物咬傷等意外。兒童常見事故傷害 5大類注意事項家中有6歲以下兒童的家長需注意,往往家長不留神,幾秒鐘內孩子就會發生意外。不要讓幼兒離開大人視線,更不可讓兒童獨處在易發生危險或傷害的環境下,避免自高樓墜落、玩火引燃、溺水或玩窗簾拉繩窒息等意外事故發生。社會及家庭署整理常見於春節期間的居家事故傷害種類,提醒國人提高安全意識,平平安安過好年:1)注意香火/祭拜祖先時注意香火,避免觸傷兒童。燒金紙時,避免幼兒靠近火爐。2)熱湯、熱鍋的擺放/春節圍爐端熱食時別讓幼童靠近廚房,不要使用桌巾或將熱湯放置桌緣。用餐時熱湯避免靠近幼兒座位、電熱鍋儘量靠牆放,避免電線懸空以免絆倒拉下熱鍋,造成燙傷事故。3)防範墜落、動物咬傷/兒童好奇心特別強烈,探索新奇事物,家長應提高警覺,請勿隨意觸摸陌生動物。注意高樓陽台安全裝置,避免兒童墜落。4)洗澡注意/天冷洗熱水澡,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避免幼兒好奇伸手玩水或瞬間跳入浴池燙傷。瓦斯熱水器不可放在密閉間,保持空氣流通。5)留意行蹤/前往人潮眾多的遊樂設施或寺廟,家長要隨時留意孩子的行蹤與舉動,事先告訴孩子如何自我保護,走失如何聯繫。

大掃除好痠痛!2步驟檢查「媽媽手」

大掃除好痠痛!2步驟檢查「媽媽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過年快到了,又是婆婆媽媽們忙碌打掃的時節,當心手部在過度使用下,一不小心就「媽媽手」,嚴重時還會干擾日常生活,扭轉毛巾、開門鎖、騎車都出現困難。年輕人常滑手機 也可能患媽媽手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曾齡慧說明,「媽媽手」並非媽媽的專利,現代人不論男女老少,人手一隻手機、平板,不只中老年易患病,年輕人也可能因為反覆使用3C產品,造成手指肌腱腱鞘發炎,而得到媽媽手。新手媽媽擠奶、抱小孩,長期施力不當也可能出現媽媽手。患「媽媽手」會出現拇指基部外側手腕出現局部壓痛、紅腫與發熱,容易在大拇指伸展時,引起手腕外側疼痛。建議可利用簡單2步驟方法檢測媽媽手,(1)將四根手指頭握拳包覆大拇指,(2)手腕往小指側伸展,如果拇指基部手腕疼痛,就可能是「媽媽手」。建議盡早尋求復健科醫師評估與治療,以免發炎惡化、疼痛加劇,甚至局部沾黏,影響手指肌力與靈活度。除了口服藥物 還可復健、物理治療修復治療媽媽手的方式,除了適度休息、口服消炎止痛藥減少肌腱腱鞘腫脹,還可穿戴保護性副木,給予拇指和手腕適度支持與固定,減少拇指肌腱牽扯,維持自然姿勢。也可搭配物理治療如超音波、電療,促進藥物導入、減緩疼痛。手指、腕部的治療性復健運動,緩和伸展肌腱與關節,兼具治療與預防效果。曾齡慧醫師提醒,若是頑固性症狀、保守治療不佳的患者,還可在超音波導引下進行注射治療,怕打針的患者則能考慮震波治療,促進組織修復而減緩疼痛。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媽媽手發生,減少過度使用與不適當施力,平日搭配手指、腕部伸展運動與漸進式阻力訓練,是保養萬能雙手的不二法門。

孩子發燒能給藥嗎?慎藥物過敏6徵兆

孩子發燒能給藥嗎?慎藥物過敏6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抱著發燙的孩子夜不成眠是父母最煎熬的考驗,小朋友發燒該不該先給退燒藥?退燒藥該怎麼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小朋友發燒應就醫治療,切勿自行購買退燒藥,以免延誤病情。兒童用藥應經醫師評估,並依兒童年齡體重處方。應依醫師處方,正確使用退燒藥,切勿過量,以免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發燒應先瞭解原因 針對疾病處理當父母遇到小朋友發燒,常先想到的趕快退燒,但其實發燒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效能,加強疾病抵抗力。發燒時應瞭解原因,針對疾病處理。建議家長觀察小朋友的食慾、活動力、精神狀態,留意是否出現發燒外的症狀,如咳嗽、鼻塞等,表示可能有呼吸道感染。發燒應就醫治療,瞭解引起發燒的原因後對症下藥,千萬不要自行購買退燒藥給兒童使用。食品藥物管理署說明,一般醫師常用於兒童的退燒藥為乙醯氨基酚或雙氯芬酸等口服製劑與肛門栓劑,退燒效果都很類似。使用退燒藥是為了減緩高燒產生的不適感,讓兒童得以充分休息。發現兒童體溫超過38.5℃且感到不舒服時,可適時給予退燒藥,並依據醫師處方使用,才能確保用藥安全,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用藥。觀察病情變化 有藥物過敏立刻停藥、就醫很多疾病都會引起發燒,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續發燒達1週或甚至更久,須觀察病情變化等待身體自行恢復。建議家長先請教醫師觀察病情變化重點,紀錄兒童發燒的溫度及頻率,如果小朋友高燒不退、退燒時仍有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等情形,應儘速回診。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醫師常開立用於兒童的退燒藥多屬於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發生罕見的嚴重皮膚過敏反應,家長或家中照護者應注意兒童用藥時是否出現「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藥物過敏症狀,出現前述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儘速就醫。

用腦過度易偏頭痛!咀嚼肌施力來放鬆

用腦過度易偏頭痛!咀嚼肌施力來放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偏頭痛為什麼會和頸椎第二椎有關呢?是因為用腦過度或過度緊張的人,血管容易充血膨脹而且變硬,而第二環椎兩側有孔洞讓動脈通過,血管一旦膨脹,就會拉扯到第二環頸椎,連帶的跟第二頸椎相連的肌肉束也不會好過。這個位置正好位在頭後側斜上角的範圍。找出緊張的原因 配合體操解偏頭痛一般人對付偏頭痛,經常是吞些阿斯匹靈或止痛劑,問題是,你可能經年累月地吃了一拖拉庫的藥,頭痛卻連門鈴都不按,想來就來,讓人恨得牙癢癢。那麼,有何方法可以讓我們「永遠」向偏頭痛說bye bye 呢?首先,我們要了解到底是哪些事引發自己的緊張感。答案一解開,加上自我體操的配合,果然不再偏頭痛了。想要解除緊張引起的頭痛,根本之道就要釋放緊張、消除緊張。這個原理很簡單,偏偏有很多人做不到,腦袋很想放鬆,身體卻不聽使喚!咀嚼肌工作時 交感神經會靜下來所有專業登山者都知道,往上登頂的過程,因為大氣壓力的影響,使得人體內部氧化作用加速,身體的肌肉與神經系統也跟著緊張而引發頭痛,這時,有經驗的爬山者會拿根小樹枝咬在嘴裡,就不會頭痛了。他們咬的並不是什麼千年靈芝或珍奇藥草,而是運用基礎的生理知識,轉移肌肉的用力點。當我們要用牙齒咬住東西時,包括下巴、脖子、肩膀乃至全身的肌肉都會自然放鬆,因為用來咀嚼的肌肉會支撐脖子,使其挺立以保持全身的平衡。所以,用咀嚼肌的力量去放鬆全身肌肉,交感神經就比較不亢奮,身體也就恢復平衡。(本文摘自/頸椎回正神奇自癒操/樂知事業出版)

偏頭痛害分神 夾大耳神經疏壓迫

偏頭痛害分神 夾大耳神經疏壓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請家人幫忙伸出手來按揉耳朵的大耳神經處即能馬上緩解偏頭痛不適。因為第二椎有壓迫的人,這個部位即使輕輕碰一下,也會有疼痛感,就這麼揉個一兩分鐘,可以立即使血液流向耳朵,類似疏導的作用,相關的血管就不會過度膨脹了。注意:當家人在揉按大耳神經處時,可以站在你的身後或旁邊,只要方便施力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動作要輕柔,大概是會感到些微疼痛的程度即可。如果一時之間找不到人可以幫忙按揉你的大耳神經處,那麼,夾子就能派上用場,這可不是綜藝節目的整人戲碼,只要夾對位置還真有效果,就夾在大耳神經的部位,只要幾秒鐘,而且若用木頭夾,效果會更好喔!很多人以為記憶是大腦的專利,其實我們的肌肉、神經系統,甚至細胞都有記憶的存在,你可能會忘記老婆生日、欠了別人多少錢、考試的答案、該做的事等,卻不會忘記怎麼騎腳踏車、開車或運動。運動員最清楚肌肉有多麼強大的記憶存檔,例如:該用多少力?該牽引哪些肌肉?如何保持平衡?這些都已經存檔在腦海裡,無意識就會反映在當下。有時一邊騎車一邊想事情,仍能在不知不覺中到達目的地,就是最好的例子。(本文摘自/頸椎回正神奇自癒操/樂知事業出版)

睡醒2小時黃金時間 做事最有效率

睡醒2小時黃金時間 做事最有效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先生在與創辦京都晨間學習課程的曾和裕次先生的對談當中,對於早起有以下的討論:「大腦在運作的過程中,會慢慢累積許多未經整理的資訊,只有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才會在睡眠中進行整理。因此早上起床的時候,正好就是大腦處於資訊整理畢,有利於吸收新知、從事創意工作的時候。睡醒後兩小時是所謂的『黃金時間』,如何善用這段黃金時間,將會對人生過得充實與否,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早上精神好 做事能最有效率確實,早上是精力與創造力最充沛的時候。在早上透過思考自己的使命或事業計畫,讓想做的事情或目標能夠按部就班地達成。這類工作如果不在精神最好的時候進行,通常很難取得成果;特別是在夜間大腦疲憊的狀態下進行,必然不會有好的結果。如果想要擁有學習英文、準備證照考試等為了自己投資的時間,建議盡量選擇在一大早學習效果最好的時候;反之,如果是在晚上工作結束後,大腦早就疲憊不堪,即使再壓榨腦力學習效果還是相當有限。睡眠時大腦並非休息 而是進行資訊整理總是會聽到有人認為「睡覺很浪費時間」的意見。然而,睡眠對清醒時的精力補充、以及消除腦部疲勞、舒緩大腦緊張真的非常重要。事實上,我們已經知道,在睡眠中大腦並非處於休息的狀態,而是進入與清醒時不同的運作模式,其中一項就是資訊的整理。也就是說,大腦在醒著的時候處於連線狀態,光是處理大量湧入的資訊就已經應接不暇,當然不可能再歸納整理。要等到睡著時,離線隔絕資訊的狀態下,才能對自己經歷的事情進行理解並加以歸納整理。所以睡眠中的腦部活動,很有可能是屬於比清醒時更高層次的腦部活動。沒有高品質睡眠 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睡眠有兩種不同的類型?快速動眼期睡眠與非快速動眼期睡眠。「非快速動眼期睡眠」是身體和大腦都進入休息時的狀態;「快速動眼期睡眠」則是作夢的時間,身體雖然進入深層睡眠,但大腦的運作卻處於高度活化的狀態。「大腦在整理資訊」,就是指快速動眼期。雖然過去考生犧牲睡眠時間準備考試被視為一種優秀的表現,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如果無法擁有高品質的睡眠,學習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所以不管怎麼說,不論是為了補充一整天的精力,或是想要過著有效率、有收穫的生活,睡眠都是非常重要的投資。(本文摘自/古川先生早起30分鐘生活計劃/樂知事業出版)

小缺陷才是記憶點!完美反而失去魅力

小缺陷才是記憶點!完美反而失去魅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一名演員來上我的課,她對我說:「我有點俗氣,希望能脫貼換骨成為真正美麗的女性。」事實上,她是一個會使人忍不住注視,清純、清新又楚楚可憐的女生。如果她失去清純的特質,反而將失去勝過其他藝人的魅力。我告訴她:「經常被別人說俗氣,妳是不是很煩惱?不過,那正是妳醒目之處。那不是缺點,而是魅力。」如何?妳是否已經了解其實不需要改正缺點了呢?只展現優點 反而失去自我特色即使如此,相信還是有人頑固地認為,自己不能或不想暴露缺點。請再仔細想一下!難道只展現優點就能使妳真正地發光發熱嗎?工作能力強但數字概念差,這樣的女性惹人憐愛。但倘若只是工作能力強,一般人會產生憐愛嗎?隨身攜帶縫紉工具卻不擅長縫紉,這樣的女性令人莞爾。倘若只是隨身攜帶縫紉工具,一般人會覺得有趣嗎?「雖然○○,卻是○○」這正是發展妳個人魅力的重點所在。例如,知名演員綾瀨遙。她的演技精湛、漂亮又可愛。然而,她的個性與眾不同,經常有人說,聽不懂她在說些什麼,這就是屬於她的巨大魅力。看見小缺陷 更讓人動心若以男性為例,如:倫敦靴子一號二號的田村淳。他不但具備諧星的實力、擅長烹飪甚至擁有蔬菜專家的證照。除此之外,他也會參與政論節目,發表自己的意見。但他卻是一個運動白癡!他完全不會運動,即使只是丟球,球也會往不可思議的方向飛去。當我們只看見好的一面,會覺得「哇,好厲害。」僅止於此;相反的,當我們看見這些小缺陷,反而會覺得有些動心。綾瀨遙、田村淳都是如此。他們原本就已經很有魅力了,但小缺陷使他們更吸引人。只要稍微暴露自己的缺點,留給其他人的印象就會完全不同。(本文摘自/姐的缺點很自信/風和文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