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愛跟風、排隊 竟是同儕壓力導致!

愛跟風、排隊 竟是同儕壓力導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為什麼人們總是愛跟風、搶排隊?想吃醬油拉麵時,正好看到有家拉麵店生意很好,於是也跟著排隊。不過,這家店有名的是不是鹽味拉麵啊?怎麼其他客人都點這一味?在此狀況下,多數人會怎麼做?1)還是點一開始想吃的醬油拉麵2)改點該店招牌的鹽味拉麵A:2)改點該店招牌的鹽味拉麵人很容易受周遭的意見左右,所以,如果不是非常想吃醬油拉麵,就會受當下氣氛的影響,點了鹽味拉麵吧。「因為大家都這麼做」、「因為大家都這麼說」,這種心態稱為「同儕壓力」(「或社會壓力」)。同儕壓力不只是形成流行和暢銷商品的原動力,也是造成股價暴跌及社會恐慌的深層因素。團體討論後的結論 是同儕壓力形成的現象比方說,團體中適度的意見分歧,從整體來看,會呈現各種意見很平均的狀態,但經過共同討論後,就會形成較偏向贊成或反對的結果,亦即「團體極化」,這也是在同儕壓力下形成的現象。有趣的是,參加會議的人還會相信,「這是大家決定的,所以是公平正確的意見」。再者,當我們說「最近大家都結婚了」、「大家都拿到比較多零用錢喔」,所謂的「大家」,具體來說是幾人?調查的結果是三人以上。只要人數超過三人,就會削弱單一個人的具體性,變成所謂「大家」的抽象對象。類似的表現還有「他總是遲到」、「到處都有在賣」等說法。有時候,一句話中也會出現好幾個這種表現的詞彙,例如「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照顧」。 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引導或壓力,會懷疑自己的正確判斷,進而改變觀點或行為。(本文摘自/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時報出版)

總愛「貼標籤」?是你的大腦搞的鬼!

總愛「貼標籤」?是你的大腦搞的鬼!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期待已久的遠足即將到來,不知道那天會是什麼天氣。請問,你是哪種人呢?「我出門一定是晴天」、「我出門一定是雨天」、「以上皆非」?A:因人而異(正確答案是3)我都說自己是「雨男」,因為,翻開學生時代的相簿會發現,我去旅行時多半會遇到下雨。當然,就算我沒去,那些地方那天應該本來就是會下雨。所謂「雨男」的說法不過是迷信。血型占卜有同感 大腦重視與假設一致的事不過,大腦的判斷有點複雜,它會特別重視跟我們的假設或信念一致的事例。比方說,很多人看血型占卜或動物占卜時,會莫名地深有同感,認為:「對耶,對耶,我就是這樣」,這也是出於此效應。這種效應若擴大至整個社會,就會產生各種迷信。結果,人會只看符合自己想法的部分,只要與信念一致,我們就會更相信。相反地,與信念不同時,我們會覺得那是例外而忽視。像是以下這些刻板印象(不論哪個都不正確):鄉下人比較親切、滿月的夜晚,出生率比較高、在黑暗中看書,眼睛會變差。大腦先入為主的習性 當心總在貼標籤社會的一般共識很難修正,但我們不可忽視大腦這種以先入為主觀看世界的習性,因為如果發展成將人事物區分類型、貼標籤的狀況,如:「B型人就是這樣!」、「女人果然就是怎麼樣」、「反正黑人就是如何如何」,就會產生偏見與歧視。這種大腦習性,甚至也會在警察辦案及處理證據,或是學者做實驗等專業領域中,造成問題。網路上雖然有各種資訊和意見,但事實上,我們會傾向去讀跟自己信念一致的內容。再者,在社群網站上,我們也會加入跟自己同類型的人,所以在此機制下,本來就比較容易看到自己喜歡的內容。而且,近來網路瀏覽器還會依據使用者過去瀏覽的頁面,自動將使用者感興趣的網站排序提前,以至於更助長個人確認其信念。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人們都會傾向於尋找能支持自己理論或假設的證據,對於不能支持自己理論或假設的證據,則會被忽略。(本文摘自/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時報出版)

自認高人一等 當心忽略自身缺點

自認高人一等 當心忽略自身缺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你為人處事公平嗎?當然,人很難一直保持公平,有時我們會偏袒特定對象,有時會遷怒他人,但人性就是如此。另一方面,這世界充滿不合理的事,自由和平等只是口號,歧視、霸凌、貪汙、詐欺等醜惡的事永遠都在發生。在此濁世中,你覺得自己與一般人相比,有沒有比較公平?以此問題調查受訪者,請問,回答下列哪個選項的人較多?   1)我比一般人公平 2)我比一般人不公平 A:1我比一般人公平 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1,也就是說,沒有人覺得自己不公平。這種現象稱為「高人一等效應」。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比別人幸運、開車技術比別人好、比別人更會投資。以下例子也是出於這種效應: 69%的司機認為,自己開車的技術優於司機的平均表現。 70%的高中生覺得,自己的指導能力優於同年級學生的平均表現。 94%的大學教授認為,自己比其他教授優秀。 不論哪個回答,都不符合「平均值」的定義。人不只是無法正確評斷自己,還會誤以為自己高人一等,這點還蠻可愛。雖然如果人們都有高人一等的感覺,就會相信自己能面對艱鉅的挑戰,而且會更持續的努力。不過,這種傾向也須注意。正因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公平,這社會才會一直存在著歧視與霸凌。 高人一等效應(Better Than Average Effect): 人們通常會過於正面地評估自己、自我膨脹,認為自己比身邊的人更厲害、更能幹,而忽略自身缺失。 (本文摘自/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時報出版)

愛情智商低 到底是誰的問題?

愛情智商低 到底是誰的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也許一個男人可以穿上合身的西裝展現成熟魅力,或者以優良的工作表現危機處理的能力,但是這些頂多說明他的品味不錯而且還不算笨,與他懂不懂得戀愛完全無關,將他的年紀除以三,才是他愛情智商的落點所在。研究: 同年紀男女的心智年齡差五歲所以即使男人在平常表現得像個智多星,在愛情裡可能卻像個派大星。曾有研究顯示,同年紀男女的心智年齡差了整整五歲,同時也有科學家指出,男性比女性大五歲的婚姻最穩定,而國外大學的研究發現,當丈夫比妻子大十五歲,婚姻生活最美滿。很顯然地,不是只有妳的男人特別笨,智商特別低,而是全天下的男人大多如此,這不僅是先天上的差異,也跟後天的養成環境有關係。因為女人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不停構築對愛情的想像,從童話到言情小說、玩扮家家酒,以及姊妹淘口中的經驗分享,都是妳想像愛情的材料。所以女人往往連個男朋友都沒交過,就開始在心中演練怎麼經營愛情。沒人教他應如何遵行「潛規則」 才能成為女人認可的新好男人但男人就不同了,他們總是抱著且戰且走的態度,所以男人對愛情的想像頂多是跟女人親密接觸有多興奮,別指望他會預習怎麼對待另一半。於是當妳暗示他天氣好冷,他非但沒有把外套脫下來給妳,反而還拉緊外套說「對啊,幸好有穿外套」時,妳不用氣到跳腳,因為他其實也沒做錯什麼,只是沒人教他應該怎麼遵行這些「潛規則」,才能成為女人認可的新好男人。畢竟這不代表男人沒心,不肯學習怎麼當個好情人,但是大部分的男人習慣在女人表現不滿後,才會拉下臉來跟哥們討教解決方法,可惜女人總是希望男人「預防勝於治療」。簡單來說,女人總是問:「男人到底在想什麼?」而男人習慣問:「女友生氣了,我要怎麼辦?」況且,「高富帥」的流行其實深深傷害了男人的自尊心,男人自知人矮沒藥醫,但至少努力拚事業,就有錢整型成吳彥祖,男人會心想:「只要有錢,哪個妹把不到?」專業能力愈來愈強 愛情智商卻停留在小學三年級的程度於是男人寧可往「高富帥」靠攏,讓眾多女人討好他,也不願意孤注一擲對一個女人好,最後卻只能當個工具人。這個觀念看似扭曲,卻反映出男人比豆腐還脆弱的心靈。如此一來,男人咬牙努力賺錢,讓自己在事業上比別人強,無暇研究如何當個新好男人,所以即使他們的專業能力愈來愈強,愛情智商卻長時間停留在小學三年級的程度。就另一個方面來說,男人在愛情裡顯得笨拙,往往是女人逼出來的。有句話說「學海無涯」,這句話其實也適用在愛情裡,若將女人的眉角一一條列下來,保證比康熙大辭典還厚,讓男人到進了棺材的那一天還搞不懂,到底要怎麼做,女人才會百分之百滿意。今天男人學會了,在妳生理痛時別只會禁止妳吃冰,而是要溫言軟語安慰妳,不代表他就能舉一反三,變成世界上最懂妳的人。女人的眉角何其多,男人就算有心要了解妳也力不從心,妳隱而不發的千千萬萬個眉角,才是讓他顯得笨拙的關鍵。(本文摘自/哄男人要在晚餐後/松果体出版)

頭痛恐是3C用太多!肌肉緊繃擾血流

頭痛恐是3C用太多!肌肉緊繃擾血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假結束,過年期間返鄉除了吃團圓飯、與親戚聚會外,許多民眾選擇在放假期間好好追劇一番。也有家長帶孩子出門,為了防止吵鬧而讓小孩使用3C產品。但長時間直視智慧型手機、電腦、電視等發亮的螢幕,讓眼睛時時刻刻都處在工作狀態,進而出現眼睛脹痛等不適感。睫狀肌過度收縮 進一步產生頭痛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表示,3C產品因為「字太小、長時間、近距離和手晃動」4特性容易對眼睛造成危害。長時間近距離使用眼睛,會造成眼睛明顯的疲勞感,與中年人老花所產生的感覺類似。眼睛疲勞可能引起頭暈、頭痛症狀,並感到眼窩脹、眼眶痠,手沿著眉骨按壓時會疼痛。肌肉疲勞感覺源自睫狀肌過度收縮,帶動眼部周圍肌肉的緊繃,嚴重可能影響周圍血流供應,進一步產生頭痛。多出遊凝望6公尺外遠方 減少3C產品使用率20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眼球發展尚未成熟,若眼睛感到疲勞卻不休息,易造成近視度數飆升;而成年人的眼球則已定型,雖不致造成近視度數飆升,但眼睛疲勞的不適感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長期下來會導致乾眼症,眼睛出現異物感,容易畏光、流淚甚至視力模糊。何建賢主任提醒,出現眼睛疲勞症狀時,除了利用物理療法,例如熱敷及按摩眼睛周圍,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息。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將眼睛閉上。放假期間可多到戶外出遊,凝望6公尺外的遠方,節制使用3C產品,放鬆睫狀肌。

出國掃貨藥品需節制 36瓶為上限

出國掃貨藥品需節制 36瓶為上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出國旅遊常大量採購止咳藥、感冒藥、眼藥水及止痛藥,囤貨或當成伴手禮。然而別忽略各國藥品管理規範不同、分級不一,國外製造的藥品沒有取得我國藥物許可證,若民眾服用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將無法申請台灣藥害救濟。部份感冒藥含可待因 兒童應經醫師處方使用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各國對於藥品管理規範不同,我國衛生福利部曾針對國人常於國外採買的感冒藥、止咳藥及止痛消炎藥等提醒民眾注意,其中幾款感冒藥含可待因成分,雖然具鎮咳、止痛作用,但屬於鴉片類止咳藥,具成癮、呼吸緩慢及呼吸困難等風險,特殊族群使用前應由醫師評估。我國禁止未滿12歲兒童使用含可待因成分的非處方藥品,而12至18歲具呼吸功能不全兒童,應經醫生診治後處方才能使用。我國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為了防止嬰兒透過哺乳餵食而造成鴉片中毒風險,強烈警告哺乳中婦女避免使用。國外藥品未受台灣制度保障 服用不適無法申請救濟我國民眾正當使用合法藥物時,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導致死亡、障礙或是嚴重疾病(住院)時,能獲得迅速人道救濟。然而出國購買的藥品,除了不清楚正確用量、適應症、禁忌症與副作用外,這些藥品未領取衛生福利部核准的藥物許可證,無法受到台灣藥害救濟制度保障。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若有藥物過敏史或同時服用其他藥品,應於服用國外帶回藥品前諮詢醫師或藥師。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或以正當管道取得衛生福利部核准藥品,勿服用他人贈送或來路不明的藥品,保障自我用藥安全及權益。國外攜入藥物有限量 販售他人將受罰依我國入境攜帶自用藥物限量規定,非處方用藥每種至多12瓶(盒、罐、條、支),合計不超過36瓶(盒、罐、條、支)為限,且依藥事法規定,無論是販售藥品的業者或藥品都需向主管機關申請,取得許可證後才可銷售。國外購買的藥品僅可自用,若販售他人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以下罰金,提醒民眾勿以身試法。

研究:孕婦憂鬱 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

研究:孕婦憂鬱 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懷孕期,母親的憂鬱可能會影響發育中的胎兒。已經有研究證實,憂鬱的母親可能透過聲音的語調,傳遞她的情緒給胎兒。「和非憂鬱的母親相較,憂鬱母親的高興,其韻律較慢、音調較低(Maiello, 1997)。」而且這將會對胎兒造成負面影響。產後憂鬱 中斷嬰兒對母親聲音的回應研究顯示,嬰兒從出生就投入與照顧者的社交互動,且敏感於彼此溝通的品質。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內,嬰兒對於母親聲音的回應,遠超過對其他人聲音的回應。長到六週大時,他們偏愛注視媽媽,並對她的臉微笑。產後憂鬱可能造成這個互動的過程中斷,並在關鍵時刻襲擊發展中的母嬰關係,因此時嬰兒很敏感於母嬰溝通間感覺與表情的細微差異。琳恩.莫瑞設計蓄意中斷正常的母嬰互動(「無表情的臉」以及「時機不當」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母親缺乏協調的回應,會導致嬰兒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抗議與退縮的反應。產後憂鬱媽媽 難以辨識嬰兒哭鬧的原因若母親正遭受產後憂鬱之苦,可能難以「專注在嬰兒的經驗」,而且將危及她在社交互動中對嬰兒的回應。另一方面,母親全神貫注在自己的感覺上,使得她「錯過嬰兒的線索與退縮的模樣⋯⋯而且憂鬱有時和干擾甚至敵意的遊戲有關,當母親無法辨識嬰兒的不舒服,繼續嘗試要獲得嬰兒的注意時,可能會粗魯地戳他,或用其他過度刺激的方式。」此外,莫瑞等人的研究指出,和非憂鬱的母親相較,憂鬱母親更有可能提早放棄餵母奶;根據希利等人的研究,憂鬱母親較有可能反映「處理嬰兒的哭泣與需求」之困擾。母親可能覺得嬰兒「耗盡與阻礙她」,且難以適應母親的新角色。(本文摘自/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心靈工坊)

雞精怎麼選?製程、來源是關鍵

雞精怎麼選?製程、來源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這一兩年,市場興起滴雞精的風潮,除了一些知名品牌外,也有許多小品牌或小牧場的滴雞精,而且價格相差非常多,從一小包50元到200元不等,但是滴雞精真的像廣告說的這麼厲害嗎?和傳統雞精又有哪裡不同?營養師指出,雞隻整體營養價值不會差異太大,但針對雞精的選購,最重要的是從雞隻來源、雞精製程到飲用後的功效認證,都能透明公開有實證,才是確保有效的關鍵!適齡雞隻萃取蒸煮 不殘留油脂、膽固醇才是好雞精老母雞燉雞湯、滴雞精的概念已經深植人心,也有些業者會特別強調滴雞精是使用老母雞作為原料;然而,根據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在2016年發表的研究顯示, 13週成熟可出貨齡與56週的老母雞相比,「老母雞」滴雞精的油脂含量比「適齡」母雞多出一倍。張美菁營養師指出,若滴雞精中油脂含量提高,胺基酸、胜肽等物質的含量就會下降;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雞精產品時除了一定要經過離心去油程序,做到零膽固醇和零脂肪外,也必須經過10小時以上超過攝氏100度的高溫高壓蒸煮,才能夠真正萃取出雞肉的精華。台灣禽流感案例頻傳 電腦環控封閉飼養更有食安保障民眾常以為「放山養」的雞隻十分健康。但張美菁營養師指出,在台灣,放山養有許多疑慮!台灣位處東亞候鳥遷徙地帶,每年冬天總會有禽流感事件,放山養的雞隻便有被感染的風險,再加上台灣夏天高溫、冬天寒冷又多雨,雞隻和想像中健康跑跳差很大!若採用「密閉水簾式」的封閉雞舍飼養,可阻絕雞隻與一般鳥類的接觸與感染機會,不用擔心禽流感;並透過電腦化的管控,讓溫濕度與飼料、飲水、排泄物的衛生條件有十分良好的控制,才能有效降低傳染病的疑慮,食安更有保障。忙碌職業孕婦補充營養又想窈宨 攝取傳統雞精均衡飲食身為過來人的月子餐專家施雅茵副理則分享,滴雞精的價格從一包幾十元到上百元都有,但是價格和營養價值值得多比較,自己懷孕時也曾為了貧血及瘦弱體質所困擾,擔心無法給孩子足夠的營養,因為不想用可能來自化學合成的補充劑(如:鐵劑、葉酸補充劑),所以最後選擇擁有許多科學實證的傳統雞精做為主要的營養補充品,可以輕鬆調好孕期體質,同時照顧媽媽與寶寶的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長者吞嚥障礙 長期置放鼻胃管傷身心

長者吞嚥障礙 長期置放鼻胃管傷身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日前,鼻胃管與安樂死在新聞中曾有部分關聯,但是鼻胃管真的會走向安樂死嗎?吞嚥障礙是復健科常見問題,造成吞嚥障礙原因很多,國內最常被診斷需要置放鼻胃管協助吞嚥的疾病包括中風後引起吞嚥困難,退化性神經疾病如失智症、巴金森氏症、或脊隨側索硬化症等病人。吞嚥障礙嗆咳 嚴重將造成肺部感染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復健科醫師羅惠郁表示,若吞嚥障礙沒有適當治療,許多併發症將隨之而來,如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在台灣最常見的治療是置放鼻胃管,以灌食取代由口進食。然而近幾年來醫療觀念進步,為了避免長時間配戴鼻胃管對病人身心造成影響,鼻胃管置放與移除的時機,越來越受到關切。如果發現用餐時間過長、進食意願降低、體重短時間內明顯下降、進食過程中咀嚼困難、流口水、無法將食物成功吞下或進食伴隨嗆咳,嚴重者會在嗆咳後肺部感染,須特別注意。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正常吞嚥,或面臨日漸吃力的吞嚥障礙,建議到復健科尋求語言治療師、呼吸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的協助。長期置放鼻胃管 導致身心負面影響若經專業人員判斷,短時間內吞嚥訓練能有效恢復吞嚥功能,可建議暫時置放鼻胃管並接受吞嚥治療,安全進食後即可評估移除鼻胃管。若退化性疾病造成吞嚥障礙,專業人員判定只能恢復部分由口進食,或需長時間依靠鼻胃管補助養分供給,則可考量給予其他治療,如胃造口。研究報告指出,長期裝置鼻胃管對病人身心皆有負面影響,如限制社交互動,鼻胃管亦會與食道及胃摩擦造成發炎或潰瘍。研究指出,有長期吞嚥障礙的病人,使用胃造口替代由口進食,能明顯改善營養攝取、提升生活品質。羅惠郁醫師表示,如果疾病引起的吞嚥障礙需要較長時間(3個月以上)恢復,先以胃造口為主要營養供給來源,同時進行吞嚥訓練,當吞嚥功能回復至可接受範圍時(有部分嗆咳但身體保護機制可以克服),即可移除胃造口,恢復由口進食,既能減少置放鼻胃管造成的心理障礙,也能夠安全維持足夠的營養攝取。

長者難握筷進食 挑對省力輔具幫大忙

長者難握筷進食 挑對省力輔具幫大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黃伯伯常常因為每次吃幾口筷子就拿不住或是夾不到菜,吃飯到後來總是生氣。黃小姐想著爸爸年事已高,這幾年手部關節越來越遲鈍,常常會拿不住筷子、夾菜夾不住,下一秒惱羞成怒,搞得全家人用餐氣氛烏煙瘴氣。黃小姐只好帶著爸爸前來醫院,想問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自己的爸爸能好好吃一頓飯?長輩肌肉衰退、關節僵化 導致抓握食器困難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游捷翔表示,許多長輩會出現手部肌肉力量衰退、關節僵化導致控制能力、持續力下降,這時如果給予可省力、較易抓握的輔具,就能夠幫助長者能獨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動。像是輔助筷,就蠻適合黃伯伯來使用,一方面符合容易抓握的概念,另一方面在筷子前端也加入了止滑的設計,讓菜夾起時較不易掉落,同時也符合台灣長輩較習慣用筷子進食的方式。給身障朋友使用的省力輔具 銀髮族也可用有一些原本是設計讓身障朋友使用的省力輔具,也適合給銀髮族使用,像是開瓶輔助器,能加強摩擦跟施力面積,讓長輩把瓶蓋打開更省力;加粗握把餐具也讓長輩不用像一般餐具只能用手指前端拿著,像握拳一樣就能把湯匙拿好;像特製彎柄洗澡刷讓長輩免於洗不到後背之苦,等等都能讓長輩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增加獨立性。游捷翔職能治療師提醒,如果家中長輩在日常生活中因老化造成動作變緩慢、無法流暢完成,可能容易累積產生負面、憂鬱狀況,可以先了解狀況並與長輩溝通,再考慮選用合適的輔具改善、或些簡單的運動,都能讓長輩的生活獲得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