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血壓量對了嗎?遵守4W原則不出錯

血壓量對了嗎?遵守4W原則不出錯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2016年國人十大死因中,高血壓位居第8名。高血壓無明顯症狀,稍不留意就會為健康帶來永久性傷害,如心臟病、中風、腎衰竭或視網膜病變等。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建議民眾除了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更應該養成天天運動、天天量血壓的習慣。量血壓4W原則 穩定控制血壓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是最快、最容易了解身體狀況的方式,血壓是最基本的檢測項目之一。可以透過檢查報告中得知血壓情形,一旦偏高就應該每天量血壓來觀察變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18歲以上未服用降血壓藥物的成人收縮壓高於140 mmHg、舒張壓高於90 mmHg即為高血壓。若持續2週以上血壓仍高,應盡快就醫接受心臟內科醫師的詳細檢查與評估。烏日林新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孫世明提醒,已確診為高血壓或是已在服用高血壓藥物的民眾,應該每天固定時間量血壓,持續監測血壓變化,讓醫師評估調整藥物,使血壓獲得良好的控制,避免產生其他危害或併發症。量血壓遵守以下「4W」原則,獲得準確數值:1)What-用什麼測量/選購經認證且可定期校正的血壓計,都會有準確的測量數值。也需注意壓脈帶是否合宜,無論是太短或太長均會影響血壓,須特別注意大人、小孩的壓脈帶不同。2)Who-誰該測量/建議成年人定期量血壓,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已在服用血壓藥物的民眾,更應該每天量血壓。3)When-何時測量/建議早晚定時量血壓,在測量前保持心情平靜10分鐘,並記錄測得數值。4)Where-在哪測量/在家中找一個能讓心情放鬆,安靜又舒服的地方,調整桌椅高度,保持手臂與心臟同高的位置量測血壓。量血壓、飲食、運動、服藥須兼備孫世明醫師表示,高血壓的日常保健,應每天定時量血壓,正確記錄數值,使醫師評估藥物調整;也要調整飲食,低鈉、少油、少鹽、多蔬果的健康飲食,減少濃茶與咖啡的攝取量;並且戒菸酒,避免酒精及尼古丁影響,降低藥物治療效果;再加上規律運動,除了減輕體重外,更可預防其他心血管疾病發生;最重要的是按時服藥,讓血壓維持平穩。平時注重預防及維持健康,擊退隱形殺手高血壓。

講座/居家廢棄藥品檢收

講座/居家廢棄藥品檢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中有過期藥品,有些民眾會留下來當作下次病痛時繼續服用,也有許多人會直接丟到垃圾桶。然而廢棄藥物若任意丟棄於垃圾桶或沖到馬桶,經過高溫燃燒或者流到海裡,可能造成二次汙染。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將於3月10日星期(六)舉辦講座,由藥師羅沃明主講「居家廢棄藥品檢收」,介紹廢棄藥品的處理步驟,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居家廢棄藥品檢收時間:107年3月10日(六)上午10:00-10: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失眠一晚 要花6周才能恢復

失眠一晚 要花6周才能恢復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現今環境普遍認為,睡覺是個麻煩,會防礙我們進行其他活動,因此人類需要睡眠,才能有助高效思考,能夠忍受睡眠不足,似乎已經變成一種榮譽的象徵,而這種榮譽感正悄悄的在辦公室文化中蔓延,對那些為了能多睡5分鐘而無所不用其極的長期失眠者來說,這情何以堪,為什麼?彷彿人刻意睡得少,就表示較能恪守紀律,而且是一件有點優越的事。人類的睡眠時間約5~11小時 平均7小時又45分鐘有些政治人物每晚只睡4小時而為人津津樂道,例如: 溫斯頓‧邱吉爾和瑪格莉特‧柴契爾。但是,睡得少又能正常工作的人,畢竟少之又少,不過,邱吉爾白天都會小睡片刻。睡多少才能讓身體正常運作,取決於諸多因素,其中一個便是看你屬於哪種動物,人類一般的睡眠時間約5~11小時不等,平均7小時又45分鐘,貓則會睡超過12小時,長頸鹿卻睡不到2小時,海豚睡眠方式更妙,他們可以只關閉其中一個半腦,如此就能保持警覺,防範掠食者的襲擊。通常,人需要7~8小時不受干擾的睡眠,才能讓體力與精神恢復到最佳狀態,我們每天晚上會經歷4~6次的睡眠周期,而每一次週期約持續90分鐘。腦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所以會累積許多需要待清除的廢物,清除廢物的工作通常在睡眠期間進行,神經原會縮小,以利腦部類淋巴系統將廢物排出,此程序在睡眠中的直行速度會比我們醒著時快10倍。睡眠不足 恐致與年齡相關的認知力減退症狀關於睡眠不足,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缺乏睡眠會使腦得不到應有的時間來清除廢棄物,進而有可能造成與年齡相關的認知力減退症狀,並引起神經退化疾病,例如阿茲海默與帕金森氏症。失眠一個晚上,最多可能要花上6周時間才能會恢復,晚上的睡眠若減少4或5小時、且連續至少一周的話,人的認知能力表現就跟血液中的酒精濃度0.01毫克時相當。大家常說自己「頭昏眼花」,這就是一種針對缺乏睡眠產生的暈眩和茫然所下的文字定義。 (本文摘自/啟動未來式頭腦:關鍵12密碼,職場潛力X競爭力翻倍/寶鼎出版)

罹癌虛弱消瘦「惡病質」 中醫助緩解

罹癌虛弱消瘦「惡病質」 中醫助緩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症在近10年內,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絕大多數癌症多好發在中老年,四癌健檢包含的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即為例子。由於癌症發病到不治過程漫長,病人常遭受各種痛苦,家屬也連帶感受,人人談癌色變。癌症治療進展大 治療過程仍不適郭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張仁旭表示,自從醫學有正式紀錄癌症存在的已有逾100年,二戰後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癌症治療,癌症從不治到現在各式各樣化放療、免疫標靶藥物,癌症治療,可說露出曙光,未來期待癌症列入如同血壓血糖等慢性病,甚至有朝一日達到完全治療。在到達完全治療前,目前癌症治療仍充滿艱辛和不適。雖說化放療已經很進步,但可見患者遭遇不少痛苦。國際相關期刊也不少相關研究,希望幫助患者緩解、痛苦,完成療程、恢復健康。惡病質表現虛弱、消瘦 為嚴重癌症死因除了西醫外,中醫也是正式的醫療系統之一。癌症患者中許多尋求中醫幫助緩解治療的辛苦。國際間也開始注重傳統中醫藥的輔助癌症治療,開始將針灸、部分中醫藥納入臨床治療及研究。健保署也設立相關中醫輔助治療計畫,促進中醫加入癌症治療團隊中。除了化放療的副作用外,癌症患者最常見癌細胞過度發展造成的惡病質。惡病質是因為慢性發炎、代謝改變造成。主要表現虛弱、消瘦、營養不易吸收、抑鬱以及諸多症狀構成。根據國際研究,惡病質常是造成嚴重癌症的主要死因。傳統中醫藥的優點,在於調理體質、改善增強身體功能。在相關醫學中心的研究和臨床實證,說明中醫藥在這方面的輔助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況,增加存活率。

揪出病因更重要!3步驟用對止痛藥

揪出病因更重要!3步驟用對止痛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疼痛不是病,痛起來卻要人命!不論頭痛、生理痛,許多民眾習慣自行服用止痛藥緩解疼痛症狀。食品藥物管理署說明,止痛藥可簡單分為三類,「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中樞止痛藥」與「麻醉性止痛藥」,如下表:有鑒於國人使用止痛藥的情況相當普遍,食藥署提醒您,使用止痛藥遵守以下3個步驟:1)做自己身體的主人/疼痛是身體自我保護的本能,應積極排除產生疼痛的原因。雖服用止痛藥可減少疼痛程度,增加生活品質,但仍應避免過度依賴止痛藥。突然發生急性疼痛時應尋求診治,若無法立即就醫,可至社區藥局向藥師諮詢後,依其建議購買指示藥品服用,減緩疼痛,若疼痛持續未緩解則必須就醫。2)清楚表達自身狀況/因疼痛就診或至藥局購買藥品時,應先清楚瞭解自己身體狀況,並向醫師或藥師清楚說明。3)清楚了解用藥資訊/使用藥品時應確認了解藥品適應症、用法用量、保存期限及方法、注意事項、副作用或警語等資訊,如有不了解之處,應向醫師或藥師諮詢。止痛藥應盡量避免於飯前或空腹時服用,以減少腸胃道之不適,服用藥品應遵照醫師或藥師的指示,以適量的開水服用,切勿與牛奶、茶、果汁、咖啡或酒精性飲料等搭配服用。當出現疼痛症狀時,千萬不要強忍。然而需要注意,止痛藥可暫時緩解身體不適症狀,使用前後都應向醫師或藥師諮詢。不論服用哪一種止痛藥,都不建議大量或長期服用。(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0期資料)

瑜珈調息 右側鼻孔呼吸助消化?

瑜珈調息 右側鼻孔呼吸助消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儘管呼吸似乎是自然的生物韻律,卻會遭受情緒、飲食、睡眠不規律、汙染、感染及其他外力刺激等因素干擾。如果身體狀況健康、穩定、平靜且生活規律,那麼兩個鼻孔之間的氣流交替便能遵循一定的規律節奏。專業上,此現象稱為「生理節律」,古老的瑜伽士曾十分詳盡地描述這項培養高度自我觀察能力的技巧,他們能察覺人體的細微變化並將其分類。右側鼻孔呼吸 積極、具警覺性、活潑此外,呼吸法的瑜伽修行者,致力於對呼吸氣流(在雙鼻孔之間)流動的方式,與各種心理和生理狀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研究。例如,他們觀察到右側或左側鼻孔的個別通暢,將助長不同的社會活動。據說,若經常透過右側鼻孔呼吸,個體往往會變得較積極進取、較具警覺性,且較會活躍於外在世界;反之,經常透過左側鼻孔呼吸時,會產生較寧靜、較被動的心理狀態,且較趨向於內在世界。右側鼻孔氣流通暢與左半腦居於主導地位相關,似乎合乎邏輯,為了回應此問題,相關研究工作正在進行。消化食物時 用右側鼻孔進出氣流右側鼻孔呼吸與左側鼻孔呼吸之間的區別,並非僅局限在心理層面,據說透過右側鼻孔進出氣流,有助於內部器官生理過程更加活躍,例如在消化食物時。修習呼吸法瑜伽的學員在進食前都會先小心地開啟右側鼻孔。相較之下,飲水的過程則屬於較被動的攝入,左側鼻孔通常會在攝入液體時張開。因為他們認定空氣從哪一側鼻孔進出是非常重要的,便會在從事任何特定活動前先協調(從哪一側鼻孔)呼吸;此舉被認定為有助於身心,使人體在從事特定活動時,能先在精神、情緒及生理方面有所準備。瑜珈呼吸練習常見 鼻孔交替呼吸法這種呼吸的科學為古印度人所熟知,他們一向如此執行且視為理所當然。然而時至今日,大多數人並未提升對呼吸方面的認知,它便被視為瑜伽教學中的一部分技巧,旨在幫助人們對空氣流及其在任何特定時刻裡的作用,能更加敏感且更有意識。此種呼吸練習亦有助於恢復左右鼻孔交替呼吸的規律、節奏及平衡。在瑜伽呼吸練習中,最常見的是鼻孔交替呼吸法。在這項技巧中,我們透過按壓其中一個鼻孔出口或側壁,刻意將氣流從一側變換到另一側,並保持規律及節奏。要正確從事此練習之前,應該先掌握好橫膈膜式呼吸法,使呼吸能順暢、均勻、不間斷且有規律。(本文摘自/調息:呼吸的科學/橡實文化)

研究:虛擬實境跑步訓練 防老人跌倒

研究:虛擬實境跑步訓練 防老人跌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解決老年人出門運動的不便,「Exergaming」概念興起,將運動(exercise)與遊戲(game)結合,提升老年人活動的意願。國外研究也發現,虛擬實境跑步運動,降低老人跌倒次數,成果已刊登於《刺胳針》。預防老人跌倒跨國研究一項比利時、義大利、以色列、荷蘭及英國跨國研究,招募302名受試者,進行每周3次、連續6周的運動訓練,一組單純使用跑步機訓練,另一組加上虛擬實境,受試者可在螢幕上看到雙腳移動,在行走時不斷調整步伐。虛擬實境跑步運動 老人跌倒次數下降了研究者、特拉維夫蘇拉斯克醫院運動認知與流動研究中心實驗室主任阿納特・梅爾曼指出,經過為期6周的訓練,研究發現,虛擬實境跑步訓練組,6個月內的平均跌倒次數則從11.92次降到了6次。研究也發現,虛擬實境跑步訓練特別適合帕金森氏症患者,跌倒次數可下降將近60%。虛擬實境運動 提升平衡感另外一篇相關研究,蒐集了18篇虛擬實境遊戲研究,結果發現,一般傳統訓練比虛擬實境遊戲運動,更能增進老人的平衡感。巴塞爾大學運動訓練科學系拉爾斯・多納特推測,可能是因為傳統的訓練著重腰部的訓練,讓重心的轉移更為流暢,但虛擬實境遊戲的強度不足,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與完全沒有運動的老人相比,玩Wii的老人確實有更好的平衡感和運動能力,虛擬實境運動可在家訓練研究結果發現,虛擬實境運動確實具有降低跌倒發生的效用,除了訓練肌力及平衡感,同時透過模擬各種障礙物,訓練老人認知判斷能力,未來可望讓老人或其他容易跌倒族群在家中自行練習。參考資料、文獻來源:1.翻譯人員: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研究生莊昱哲2.參考文獻:Donath L, Rössler R, Faude O. Effects of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Exergaming) Compared to Alternative Exercise Training and Passive Control on Standing Balance and Functional Mobility in Healthy Community-Dwelling Seniors: A Meta-Analytical Review. Sports Med. 2016 Sep;46(9):1293-309. doi: 10.1007/s40279-016-0485-1.3.參考文獻:Mirelman A et al. Addition of a non-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component to treadmill training to reduce fall risk in older adults (V-TIM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6; 388: 1170–82. doi : 10.1016/S0140-6736(16)31325-34.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5.《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認識糖尿病

講座/認識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研究,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於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20%,與一般沒有糖尿病者相比,罹患心臟病與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高出2至4倍,且引發心臟疾病死亡的風險也高出3.38倍,腦中風的風險更高出3倍。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3/12(一)舉辦生活保健講座,由護理師張嘉倫主講「認識糖尿病」。歡迎家中有糖尿病友或是關心糖尿病議題的民眾參與,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認識糖尿病時間:107年3月12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講座/扁桃腺發炎

講座/扁桃腺發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導致扁桃腺發炎,70%是病毒感染。扁桃腺發炎症狀可輕可重,有些會出現輕微感冒症狀如咳嗽、流鼻水、打噴嚏,有時扁桃腺腫得太大,會阻礙呼吸暢通,嚴重可能阻塞上呼吸道,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3/12(一)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扁桃腺發炎」。歡迎家長們或關心家庭保健資訊的的民眾參與,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扁桃腺發炎時間:107年3月12日(一)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常便秘注意!大腸扭結嚴重恐危命

常便秘注意!大腸扭結嚴重恐危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大腸天生長度比一般人長,年紀越大發生腸扭結機率越高!一名71歲的男性因3天無法解便,腹脹、腹痛掛急診。患者過去曾經便秘,這次腹脹腹痛嚴重,經腹部X光檢查發現可能有腸扭結,經大腸鏡檢查,發現乙狀結腸部位發生腸扭結,為避免反覆發作,切除過長的50公分大腸後,避免日後的再次發生大腸扭結。大腸過長、系膜下端窄小 易發生腸道扭結澄清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邱錫雄表示,患者在乙狀結腸部位有腸道扭結情形,宛若扭轉成一個死結,阻礙糞便通過。當大腸鏡打通死結後,腸道就扭轉過來,恢復腸道的暢通,為了維持扭結部位正常,同時放置一根約40公分的肛管,以免腸道再度扭結,維持腸道暢通。一般人的大腸長度約80至120公分,這位患者的大腸比一般人更約50公分到80公分,又因患者腸系膜基部狹小,加上年紀大大腸蠕動緩慢,當積存的糞到一定重量後,易使游離的乙狀結腸發生扭轉打結。人的大腸分佈像ㄇ字形,如果ㄇ字形的腸系膜下端過於窄小,就是腸系膜基部狹小,更容易發生腸道扭結。大腸天生過長 高齡、長期臥床增風險因大腸長度過長而發生扭結,接近肛門的乙狀結腸發生率最高,約佔70%以上。這樣的腸道扭結病人,即使一時將腸道回復正常,但反覆發作機率很高。唯一的辦法是「縮腸」,將過長的大腸切除一段,恢復正常長度以免再扭結。患者於放置肛管3天後取出,再經內視鏡手術,切除一段約50公分的大腸,再將上下腸道縫合。邱錫雄主任建議,假如經常便秘,如果因大腸扭結而無法解便,未能即時治療,可能會因扭結的腸道缺血而變黑壞死,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大腸天生過長的人,加上高齡、長期臥床,罹患大腸扭結的風險就會升高。一旦數天解不出大便合併腹脹、腹痛症狀,最好即時就醫,避免後果嚴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