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輕鬆生產少點痛、參觀生產環境

講座/輕鬆生產少點痛、參觀生產環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產到底有多痛?有些媽媽說生產是牙痛20倍,比沒麻醉直接切手指還痛。也有媽媽形容像被卡車、火車碾過,但生產到會有多痛呢?根據統計指出,疼痛指數0到10分,產婦通常會認為生產疼痛高達八分,媽媽要生小孩,還真是一件苦差事。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9/15(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婦產部毛士鵬醫師主講「輕鬆生產少點痛」,以及護理部宋沛縵產諮師教導「參觀生產環境」。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爸爸、準媽媽預約報名,不限雙和醫院產檢、生產之孕婦。活動期間提供茶水,請自備環保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產部親子教室時間:107年9月15日(六)下午13: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12樓會議室洽詢:02-22490088 轉2972(婦產科秘書楊小姐)或   02-22490088 轉2988(諮詢衛教師宋小姐)

自己照顧長輩 遇緊急狀況處置SOP

自己照顧長輩 遇緊急狀況處置SOP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決定將長輩接回家照護前,除了知道長輩的疾病,在吃、住、行上有什麼一定須避免的禁忌外,最重要的大原則,就是確定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有馬上提供支援的單位。萬一不幸在居家照護的過程中,突然發生緊急事件,例如:大出血、呼吸困難、氣切套管脫出、喪失意識、嚴重疼痛等狀況,第一時間一定要立即打電話通知一一九,事後也要記得通知居家護理師,告知病人目前狀況。另外,現在許多醫院也有二十四小時的緊急醫療諮詢服務,在等待救護車前來的過程中,可打去詢問病人可能發生的狀況、等待救援期間應如何處置等。聯繫居家護理師如果突發事件發生時,不知該如何處理、也無從判斷情況危不危急,主動撥打電話諮詢居家護理師,讓護理專業人員幫你判斷需不需要緊急處置,可以避免判斷失誤造成遺憾的情況。另外,如果發現病患維生的管線脫落時,千萬別自行裝回,趕快打電話聯絡居家護理師前來家裡裝回,才不會因而造成病患身體受損。簡易急救處理──異物哽塞處理原則如何判斷病患是否有異物哽塞的情況?可以從表情及舉止是否痛苦開始。輕微的異物哽塞,通常患者會不停地咳嗽;至於嚴重的異物哽塞,患者表現通常會以雙手掐住脖子、表情痛苦,這時則是危急情況,需要採取哈姆立克法急救。哈姆立克法,指的是將噎到的病人以上腹部衝擊的方式,連續擠壓,直到異物排出。哈姆立克法在使用上,可能會因為腹部的衝擊傷害到病人,造成肋骨骨折或軟骨突起的狀態,因此需評估病人是否已經噎住到危及生命,甚至失去意識的狀態,如果已經聯繫了一一九,在救護車前來途中,因為情況危急才可使用。如果僅是輕微或是有意識的病人,先以拍背的方式,在旁邊觀察病人是否有改善,或是是否可以自行咳出,才不會避免急救方法失當造成傷害。簡易急救處理──心肺復甦術當病患因病急性昏迷,心跳突然停止時,如未及時進行處理,只要腦部缺氧四到六分鐘,就會造成大腦損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救護車還沒前來的危急時刻,幫患者使用CPR,能增加復原和生存機會,然而在使用上,一定要確定病患昏迷、無呼吸,才不會造成額外的傷害。使用上,CPR有一個簡單易記的確認口訣:叫叫CAB,第一個叫,需要檢查病人反應,第二個叫則是進行求救;C指的是執行心外按壓,按壓兩乳連線中央胸骨三十次,深度至少五公分,持續直到救護人員到現場;A指的是打開呼吸道,確保暢通;B則是人工呼吸的執行,吹兩口氣,每次維持一秒鐘。在執行CPR壓胸時, 需維持每分鐘一百下的固定上下頻率,手掌不可離開胸骨,並且避免中斷,如果需要人員接手,盡量在一百下循環結束後進行。(本文摘自/在宅安心顧,圖解長期照護指南/博思智庫出版)

從童話故事 看見自己的價值觀

從童話故事 看見自己的價值觀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諮商心理師吳姵瑩表示,那天聽了海苔熊老師的講座「戀愛童話心理學」,我一直都對童話在隱喻中反映人性這點很感興趣。還記得還在準備研究所的時候,補習班老師跟我們提到:「童話角色越是讓你認同的,那角色的心思或性格會跟你很一致。」接著老師補了一句:「我絕對不會告訴你們我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是什麼,如果你們知道了,我所有的秘密就不保了。」對故事角色裡的認同 經常會再有意識無意識的情況裡影響你對這句話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心裡也有很喜歡的童話角色,就有一種,如果我說出來了,全世界都知道我的秘密一樣,那種感覺頗恐怖的,但是真得仔細一想,你會發現你對故事角色裡的認同,經常會再有意識無意識的情況裡影響你。諮商心理師吳姵瑩表示,海苔熊在講座裡分享了阿拉丁神燈的故事,因為自從他開始了解童話原型後,發現可以解讀非常多人內在混屯未明的狀態,因為童話有時候涉及個人或文化中的潛意識,有時候是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就會這麼做。他提到有人很喜歡阿拉丁神燈裡的神燈精靈,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接著講起自己跟男友漫長等待的故事,常常期待跟男友碰面,卻因為男友一拖再拖(有時也不是故意的)就把男友的東西打包,接著又會心軟或覺得自己反應過度。在神燈精靈的角色解讀裡,其實精靈也有相似的模式,一開始在神燈裡的前一百年,他許願,如果有人把他放出來,他就要給那個人享用不完的榮華富貴,結果沒有;到了第兩百年,他許願,如果有人把他放出來,他就要給那個人三個願望,結果也沒有;一直到阿拉丁將他放出來的時候,他早已許下願望,只要有人放他出來,他就要殺了那個人!(咦!跟你看得版本不一樣對吧!我也很驚訝,童話故事就是有不同版本,而他們一起討論的正是這個版本)而喜歡神燈精靈的,其實就是認同他的情緒反覆,或者一種將情緒寄託在他者身上,一開始在等待的過程,想盡辦法要對另一半好,結果另一半沒有如預期中時間出現,他失望後覺得應該要逞罰對方,因為對方讓自己痛苦的等待,所有的拯救者,都該為他的情緒負責,他一直在等著有人來回應他的需求。某些人生路都在不知不覺中 被暗示被設定了諮商心理師吳姵瑩表示,聽了這樣的解析,我只能目瞪口呆了,即使聽了很多童話心理學,但是當他跟實際的人生結合時,你頓時會發現,原來我們某些人生路都在不知不覺中,被暗示被設定了,而當你沒有去有意識地脫離「神燈精靈」模式時,你很可能一直對身旁的人失望,認為他們帶給你痛苦,卻沒看見他們其實本來就不需要為你的生命負責,你才是那個該扛起自己責任的人。所以親愛的,你喜歡的童話角色是誰呢?那個角色在故事中的哪一幕,又是你印象最深刻的呢?透過這兩個問句,請你開啟對自我的對話,因為它很可能顯現你的價值觀、感情觀,甚至呈現你的潛意識,或者你暗自裡相信的人生路徑。你都跟白雪公主、睡美人、或灰姑娘一樣在等待嗎?等待有人來帶你離開原本的世界嗎?然後你就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嗎?你喜歡小紅帽的單純又帶點叛逆,在自己的生命裡,明明覺得自己很善良,卻怎麼一直在某種危險或帶點禁忌的處境裡呢?童話真的太有趣了,也推薦大家看看幾本很有深度的童話解析書籍,希望你們可以在童話中自我探索,化解開你生命重複不斷的模式。

非月經期常下腹痛 當心患子宮肌腺症

非月經期常下腹痛 當心患子宮肌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女患者小美(化名),因為子宮腺肌症造成嚴重經痛,甚至連平日也下腹痛,而必須常常向公司請假,到最後連工作也快保不住了!後來求助中醫師林襄穎診治,所幸經過中醫調理病情改善,不再老是請假才得以保住飯碗。林襄穎醫師也提醒女性朋友,「下腹痛」未必只發生在月經期,假如您在平日非月經期,卻常感「下腹痛」、或是「很像經痛」,那麼極有可能罹患「子宮腺肌症」!經痛時間拉長 子宮腺肌症警訊中醫師林襄穎指出,「子宮腺肌症」類似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因為子宮內膜生長在不該出現的位置例如子宮肌肉層,並且發生週期性的出血甚至發炎,造成嚴重經痛。另外,骨盆除了發炎之外,還引起廣泛的周邊組織沾黏,導致疼痛時間拉長,這也就是子宮腺肌症病患往往月經一來就痛一、兩個禮拜,甚至乾淨了也還在痛,其主要原因。林襄穎醫師表示,39歲患者小美就是典型症狀,她每個月月經總是痛到不行,除了止痛藥之外就是掛急診;接著捱到月經快乾淨時還得痛第二次;最後連排卵期又得痛第三次,導致她生活秩序大亂。剛開始,小美發覺止痛藥愈吃愈多,效果卻愈來愈差,因此改為服用停經藥,甚至也注射針劑使其停經,月經不來,當然不會痛。無奈的是,一旦療程結束,月經再度來潮,所有的痛又都回來了!可憐的小美根本無法正常上班工作,為了病痛常常請假,不但老闆不悅,就連同事們也由一開始的同情逐漸轉變成不解與無奈,還問她:「妳不是已經月經乾淨了嗎?怎麼還會痛?怎麼還要請假?」。中藥行氣活血可治本 大幅改善經痛小美深知再這樣下去就連工作也保不住,於是尋求中醫治療,林襄穎醫師診斷她是「氣滯血瘀」體質,於是採取「行氣活血」中藥治療,藥材有:烏藥、香附、川楝子、川芎、生蒲黃、五靈脂、赤芍、生白芍、藕節等等。治療三個月後,小美經痛與下腹痛大幅改善,不再請生理假,平日期間也可正常上班,睽違已久的全勤獎金終於又進了她口袋,小美十分高興,同時也對中藥效果刮目相看。早期發現早治療 避免將來不孕林襄穎醫師針對子宮腺肌症患者提出呼籲,子宮腺肌症對女性生理健康危害極深,除了經痛下腹痛之外,還可能造成骨盆發炎、子宮纖維化甚至不孕。在心理方面也有不良影響,病患長期處於疼痛狀態致使焦慮、憂鬱、躁鬱、暴怒等等負面情緒,因此,患者應儘早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在治療方面,西藥屬於症狀緩解,效果雖快,但比較著重治標;而中藥效果較慢但可以治本,使用「行氣活血」中藥使身體氣血通暢,達到「通則不痛」、「不必止痛而痛自減」的成效。(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光敏感「藥」注意 恐導致皮膚病變

光敏感「藥」注意 恐導致皮膚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臺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即使入秋白天氣溫仍高達35-36度,炙熱陽光下在戶外活動皮膚可能變黑或曬傷。除了引起光敏感反應的食物,如柑橘、葡萄柚,胡蘿蔔、芹菜類等,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服用某些藥物也可能會讓平常對陽光不那麼敏感的肌膚,突然變得很容易曬傷,或出現發紅、腫痛,甚至引發皮膚炎等症狀。藥物光敏感反應 可能出現水泡、脫皮等嚴重曬傷高雄慈惠醫院藥劑科藥師洪俊彬表示,藥物光敏感反應依特徵分為光毒性與光過敏性。光敏感藥物讓皮膚對光更為敏感,經吸收紫外線後引起光毒性,造成皮膚損傷,光毒性反應發生率較高,引起光敏感所需劑量較大,日曬後約數分鐘至數小時就可能作用,主要發生在日曬部位,出現似嚴重曬傷如水泡、脫皮等症狀。光過敏性以皮膚炎為主,與個人免疫反應有關,如有免疫疾病的特異體質患者,就容易出現光過敏反應,光過敏性反應發生率較低,引起光敏感所需劑量較小,日曬後約24-72小時就可能作用,除了引發像曬傷的症狀,還可能蔓延到其他未曝曬部位,嚴重可能出現類似史蒂芬強森症候群(皮膚廣泛性脫落、壞死、黏膜糜爛等)。防曬、補水做足 避免光敏感反應藥害救濟基金會根據醫學文獻,彙整較常引起光敏感反應的藥物,包括:fluoroquinolones類抗生素、tetracyclines類抗生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利尿劑、口服A酸劑、sulfonylurea類降血糖劑、statins類降膽固醇藥、抗黴菌藥物等。預防藥物引起的光敏感反應,洪俊彬藥師提供下列建議:1) 做好防曬措施/服用易引起光敏感藥物時,外出應做好防曬措施,特別是上午10時至下午4點間在戶外活動,可穿著長袖衣物、戴帽子、陽傘等遮蔽物,也可塗抹防曬品,減少紫外線吸收。2) 補充足夠水分/以體重70公斤為例,每天約須補充2000-2500cc的水,以每次300-500cc分次攝取為宜。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若曾有光敏感反應病史,應主動告知醫師,以便調整藥品品項、劑量。若正在服用上述抗生素、消炎止痛、降血糖、降膽固醇等藥物時,需特別做好防曬措施,並考慮盡量於夜間服用,並注意是否發生光敏感反應。若發現皮膚出現前述反應,應立即回診就醫。

女性、中老年易失眠 這3狀況是警訊

女性、中老年易失眠 這3狀況是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人一生至少1/3時間在睡覺,想要維持身心健康,充足睡眠不可或缺,但幾乎所有人都曾有輾轉難眠的夜晚。一名46歲小姐失眠數個月,擔心安眠藥會成癮遲遲不敢就醫,直到失眠狀況漸影響到工作甚至身心狀況,才尋求醫師協助。根據統計,台灣每10個人就有1人受失眠所苦,其中又以女性、中老年人的比例較高。很久沒睡意等3症狀 一週出現3晚以上恐為失眠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醫師粟寧說明,當(1)很久仍沒睡意、(2)半夜多次醒來且睡眠難維持、(3)過早醒來且躺回去也睡不著,出現上述一種狀況且每星期至少3晚,並造成次日沒有睡飽或神清氣爽,就是失眠症狀。如果持續1個月都沒有改善,建議可找醫師諮詢。開始治療失眠前,先確認是否有慢性疾病、持續壓力源或情緒問題、或長期使用酒精咖啡茶等物質,這些都可能是讓睡眠狀況惡化的因素。台灣失眠治療藥物以benzodiazepines受體促效劑最廣泛使用,但可能有肌肉無力與起床後昏沉、精神不濟等副作用,長期使用有依賴風險,屬於管制用藥。而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ramelteon),調節體內日夜節律,沒有成癮性,非管制用藥,也比較不會影響肌肉或記憶,但目前健保不給付,屬於自費用藥。服安眠藥要規律 避免零碎睡眠時間粟寧醫師建議,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考慮認知行為治療,藉由認知重建、睡眠限制、干擾控制、放鬆訓練等技巧改善失眠。服用安眠藥要有規律性,固定服藥時間、固定睡眠時間,不要害怕睡不著而提前服藥提前躺床,避免太零碎的睡眠時間。如果有失眠困擾,就避免睡前使用手機等增加干擾睡眠的因子。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適當紓壓管道,建立好的睡眠習慣。過去未曾服用失眠藥輔助入睡者,可以嘗試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因為非管制用藥沒有成癮問題、也比較不會肌肉無力或隔天起床還昏昏沉沉,可以協助患者建立規律睡眠習慣。失眠藥物治療是一種輔助睡眠的工具,最重要的是找出干擾睡眠的因素,建立規律生活習慣,而且一定要找信任的醫師協助,才能真正解決睡眠問題。

長者用藥增多 須注意4常見不良反應

長者用藥增多 須注意4常見不良反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7歲阿伯,長期失眠睡不好,多處看診重複領取安眠藥。同時服用7種藥物,導致全身無力、嗜睡、跌倒,掛急診後成功整合安眠藥減少至2種。出院後門診經醫師衛教轉介至精神科追蹤,改善失眠。高齡族群生理機能減退、罹患一種以上慢性疾病,服藥種類增多,容易有多重用藥問題。使用的藥物愈多,就越容易產生藥物間的交互作用及可能的不良反應。高齡長者常見不當用藥4原因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藥師劉盈伶表示,根據部內統計分析,高齡長者因為潛在不適當用藥至急診就醫的原因包括:暈眩導致跌倒、低血糖、低血壓、排尿困難、腸胃道出血、急性腎功能惡化及血鈉過低引起噁心嘔吐、虛弱無力等原因。其中較值得注意的原因為以下4點:1) 暈眩而導致的跌倒/服用1種以上的鎮靜安眠藥物、肌肉鬆弛劑、抗組織胺或不適當的降血壓藥物等,如未遵照醫囑服用,造成劑量過高,都容易引起高齡長者暈眩、不協調或四肢無力造成跌倒。2) 低血糖/糖尿病治療除了藥物外,病人飲食控制也有很大的關係。若未依照血糖高低來調整藥物劑量,很容易因為血糖過低而昏迷送急診。3) 腸胃道出血/長者若長期使用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或是抗血栓藥物(如脈化寧、阿斯匹靈等),容易造成腸胃道出血的副作用。4) 急性腎功能惡化/高齡長者疾病狀況會讓藥物使用相對複雜,有些藥物劑量調整,必須根據病人腎功能狀況,倘若病人未遵照醫師或藥師指示用藥,或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可能造成腎功能惡化。不誤信偏方或口耳相傳藥物、正確服藥劉盈伶藥師表示,用藥安全,還是得提高高齡長者對於重複用藥及不適當用藥的正確認知及重視。對於用藥的正確觀念應該是需要用藥才用藥,而且正確服藥,才是治療疾病的最佳方法。千萬不要服用來路不明偏方或街坊鄰居口耳相傳的藥物,恐增加藥物導致不良反應的機會。若有任何用藥問題,民眾都可以利用各醫院藥袋上的諮詢專線或親自到諮詢室,讓高齡長者用藥安全,長命百歲。

從領帶樣式看性格 重點在顏色

從領帶樣式看性格 重點在顏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領帶充分顯示一個人的性格。領帶的花色或領結的樣式會看出一個人的個性,不過顏色則更能夠強烈反應出一個人的性格。熱情的人會繫紅色領帶個性樸實的人不太會繫明亮顏色的領帶。相反地,開朗性格的人也很少選擇暗色系的領帶。具體來說,紅色代表熱情,藍色代表沉著冷靜,粉紅色代表友善,黃色表示想引人注目。就像這樣,領帶的顏色與人的性格大致上是相關連的。另外,公司想呈現的形象也會反映在領帶顏色上。例如計程車公司規定的領帶多半是深藍色,這是為了宣揚公司的司機都能夠穩重開車的形象吧。只是,領帶也會隨著日子的不同而改變。其實這才是重點。這個人在這一天的心情或動力,會反映在當天他所繫的領帶顏色上。如果運用以上的資訊就可以反過來操作。透過領帶顏色的選擇,能夠有效地塑造自己當天的心情。舉例來說,若想讓今天見面的人認為「自己很有活力、熱情」,就要選擇紅色領帶,想讓對方內心覺得「今天必須理性地傳達資訊給對方」時,就要繫上藍色領帶。執事的領帶多半是黑色的執事的工作是支援主人,也就是所謂的幕後工作人員。身為幕後人員的我們不能太搶眼,所以粉紅色或黃色等亮麗顏色的領帶,當然就不適合我們繫帶。考慮到主人若有朋友突然發生不幸而必須陪同前往上香的情況,執事大概都要繫黑色領帶,或是準備一條黑色領帶備用。順帶一提,不少人認為執事會繫蝴蝶領結。若是歐美的執事,確實經常會繫蝴蝶領結。不過日本的執事通常不會選擇蝴蝶領結。雖然沒有這樣的規矩或約束,不過我想可能是因為蝴蝶領結畢竟不適用於婚喪喜慶的所有場合吧。名人大多會自己決定領帶的顏色另一方面,名人所繫的領帶當然是各有所好,這是不用多說。他們不會選擇太具有個性的領帶,通常都是一般的顏色、花色。不過許多人其實早就決定了固定的顏色。其中也有人是無意識地決定顏色的。我有位客戶是具有強大業務能力的知名公司社長,他不僅熱情投入在工作上,也一直繫著紅色領帶。觀察力鍛鍊方式 實踐的重點同時記住領帶顏色與態度/經常有意識地觀察對方的領帶顏色,這是培養觀察力的基本功。除此之外,如果與同一個人見面好幾次的話,要同時記住對方每次不同的領帶顏色與態度。在連結對方的領帶顏色與態度,或是日後分析對方的行為模式時,這是必要的資訊。如果因為工作的關係可能較少有機會直接與人接觸的話,可以透過電視的新聞節目觀察。例如,新聞報導某公司高層因為發生醜聞而舉辦道歉記者會,觀察公司高層所繫的領帶顏色,或是觀察公司老闆參加新產品發表會時所繫的領帶顏色。以大部分的情況來說,道歉時為了讓人看起來沉著冷靜,所以會選擇藍色系領帶,新產品發表會則會選擇紅色系領帶以呈現熱情與活力。分析力鍛鍊方式 實踐的重點合併記住顏色與態度之後,歸納為固定模式/在前面訓練觀察力的單元中提過,如果合併記住對方的領帶顏色與態度,並將其模式化,將有助於分析力的訓練。例如,「繫紅色領帶時,表示對方會積極購買我們公司的商品」、「提出嚴厲質問時,對方正繫著藍色領帶」、「繫黃色領帶時,表示對方想製造引人注目的機會」、「對方繫粉紅色領帶,可能打算採取親密的態度」等等。看電視播放的新聞節目也是一樣。出席道歉記者會時繫藍色系領帶,在新產品發表會等熱鬧的舞台上多半會繫紅色系領帶等等,請試著有意識地把這些資訊化為固定模式吧。把以上資訊歸納為固定模式之後,接下來與對方見面時就可以加以運用了。例如,「啊,今天對方繫紅色領帶,所以有機會推銷我們的產品。」、「噢,對方繫藍色領帶,所以我必須理性地回答問題。」(本文摘自/日本頂尖執事教你察言觀色的28堂課/商周出版)

愛滋知識及格嗎?安全防「愛」有一套

愛滋知識及格嗎?安全防「愛」有一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鬼月即將結束,無論有無走夜路、是否為固定性伴侶,沒戴套又不篩檢,愛滋仍可能來敲敲門!根據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性知識測驗調查結果,探詢18至30歲年輕族群對愛滋防治的瞭解,民眾平均分數僅67分,愛滋基礎知識勉強及格,滿分民眾僅佔5.5%,顯示民眾對愛滋防治觀念漏洞百出。不到4成民眾每次性行為都有戴套根據調查結果,近9成民眾知道戴套適當時機,除了性交過程需全程戴套外,有少量體液交換的口交行為,也需戴上保險套。然而不到4成民眾每次性行為都有戴套。近6成民眾表示,無套性行為後他們擔心自己或伴侶懷孕更勝於擔心感染性病。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林錫勳表示,民眾在發生危險性行為後,多數容易忽略感染愛滋及其他性病風險,尤其固定性伴侶間更常見。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是預防性病最基本的方式。愛滋篩檢空窗期、潛伏期傻傻分不清調查顯示,僅15.8%民眾瞭解愛滋篩檢,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莊苹表示,空窗期是感染愛滋病毒後到能夠被檢驗出所需的時間,一般匿名篩檢空窗期為3個月,故民眾需在空窗期後才可接受愛滋篩檢;潛伏期則為感染愛滋病毒後至愛滋病發花費的時間。只要沒有每次全程戴套,無論有無固定性伴侶,都可能感染愛滋,鼓勵有過性行為民眾,至少接受一次愛滋篩檢。暴露前預防性投藥 亦可降低愛滋感染率預防愛滋,除了戴套與篩檢外,約7成(69.5%)民眾不認識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PrEP是一種預防愛滋服藥方式,讓非感染者保持體內藥物濃度,降低愛滋感染率。依據醫囑,按時服用可降低9成以上愛滋感染風險。衛福部疾管署預計於今年9月中推出PrEP補助計畫,屆時將提供1千個全年份PrEP補助名額給風險評估達標的18至30歲年輕族群及年滿18歲性伴侶為感染者民眾。請密切注意疾管署計畫相關訊息,以掌握參加時程。

運動傷害骨折 高壓氧治療加速復原

運動傷害骨折 高壓氧治療加速復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在競技場上發光發熱的運動員,最怕遇到運動傷害,小而錯失比賽機會,嚴重可能終結運動生涯。2名受訓後下肢疼痛的體育班學生,經診斷評估皆長期鍛鍊導致腓骨壓力性骨折。一般治療加上休養復原約需半年,兩生輪番接受連續10次、每次半小時的單人高壓氧艙治療,經1個月復健科短期高壓氧治療後骨骼裂痕線明顯變淡,運動疼痛幾乎消失,皆已出院恢復正常訓練。壓力性骨折 一般治療方法為休息、停止訓練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與高壓氧專科醫師何春生表示,因重複性壓力傷害造成的壓力性骨折,一般臨床並不常見,但常好發於長期從事高強度活動的選手和軍隊中強行軍等。遇到像壓力性骨折的運動傷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休息3個月,全面停止可能傷害患部的訓練。高壓氧治療可用於潛水夫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積極的治療方法,高壓氧對癒合不良的骨折有治療效果。高壓氧治療源於潛水醫學,臨床最早用於治療深潛時因海底壓力引發的潛水夫病。其他常見適應症中以一氧化碳中毒為大宗,另在癒合不良傷口、血管性疾病如動脈阻塞病變、腦中風、外傷性腦傷等治療上也能發揮功效。國外甚至廣泛用於醫學美容淡斑及抗老化醫療。單人高壓氧艙治療,躺進外型宛如「太空艙」的高壓氧艙室,在2大氣壓、百分百純氧治療,使身體組織灌流增加、加速細胞修復、縮小受傷組織腫脹體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