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紓壓放鬆身心靈 從零基礎起練習冥想

紓壓放鬆身心靈 從零基礎起練習冥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冥想的練習需要非常有系統進行。找一個安靜、乾淨、通風的房間;選一個不會受到干擾,也不用執行必要工作的時間。以舒服坐姿坐好(坐在一張直椅背的椅子,或盤腿坐於放在平坦地面的墊子上),頭部、頸部和身體打直(脊椎保持在自然的曲線)。基本要素是你的姿勢是直立而舒適的。練習冥想的方法先花幾分鐘練習鼻孔交替呼吸法接著從鼻孔進行均勻的橫膈膜式呼吸。下定決心不受心念的干擾。當你已經盡可能地放鬆後,就專注在兩個鼻孔之間的鼻橋上,感受呼吸。專心感受在兩個鼻孔進出的呼吸流動。接著吸氣時,將注意力的焦點放在雙眼之間的位置上,即松果體中心(pineal center);或放在雙乳中間的位置,即心臟神經叢(cardiac plexus)。如果你是理性多過感性的人,可以將注意力放在松果體中心。如果你是感性多過理性的人,就可以將注意力放在心臟神經叢。這個注意力的焦點應該是在身體裡的空間,而不是在皮膚表面。現在讓你的思緒不受干擾地自在流動,並對思緒發展出成為它的見證人的感覺。在你覺得舒服的限度內久坐,以你自身的能力做為決定因素。但要每天進行,因為規律性是增進能力的必要條件。如果你能選定一個特定時間,然後每天都在這個時間進行,將會很有幫助。這會讓你養成坐下來冥想的習慣,而這段時間就會與心靈的放鬆和平靜狀態產生關聯性。若要發展內在專注力技巧(之後演進成冥想),心念首先要靜止和平靜。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每日經常性的演練,靜靜地坐著,閉上雙眼,將所有的注意力轉到呼吸的流動上,然後再帶到特定的定點上,來觀察思緒及影像的流動。若要開發這個觀察的技巧,可以選擇一個單一焦點來發展內在專注力。為了這個原因,世界上許多偉大的傳承就使用「咒語」。咒語是個音節、聲音、文字或一組文字,是依學生的本質而特別制定出的。它會平靜心念,以溫和受控的方式,讓人的意識覺知能穿透入心靈的深層。這份穿透力會帶領心念進入意識的更高階層,打開新的知識管道。透過專注力,可以體驗到內在力量的源頭—意識的中心,然後我們就能完全充分地運用真實的潛能。小心選擇注意焦點是很重要的,因為注意焦點會導致負面的狀態。當我們審視多數不在我們控制之下的內在專注力時,此項的重要性就變得很明顯。例如,很多人會自然而然地專注在感受上。不幸的是,這會造成疑心病(hypochondria)這類的問題。或者是,焦慮且神經質地專注在思緒上,但這種思緒只會造成問題,而不是幫助訓練注意力。還有一些人專注在特定影像上而產生恐懼。在選擇特定的專注目標時,務必要極為小心。可以發展出對思緒流的見證能力的前述練習,是絕佳的入門練習。若能在一位對冥想各個面向,包括呼吸練習,都很熟悉,而且自己也經常練習這些技巧的合格老師的幫助下,你的練習將會更加精煉與拓展。冥想的兩種形式冥想有兩種基本形式,相容式與排它式,就像是硬幣的兩面一般。這些語詞的運用只是為了分類的便利性,因為這兩者皆包含了專注與觀察。不同之處是在覺知的目標上。舉例來說,在專注的,或說排它的冥想形式中,所有的目標如思緒、影像、感官印象與感覺皆被消除,只留下一項(像是呼吸覺知或咒語)。這是眾所周知的冥想形式,也是外行人最熟悉的形式,發生在一個人安靜地閉上眼睛坐著時。另一種冥想形式是將單一焦點放在意識流本身上面。不排除標的物、知覺、思考、感受或影像。換句話說,心靈的所有動作全包括在觀察的領域內,但觀察的重點是不去識別這些進行中的活動,不管它們是心理或生理的標的物(思考或感覺),或外在的過程。一切都被以中立的平靜對等待之,冥想者的體驗就像看著橋下流水。單一焦點是膠著在流動的本身上。當觀察狀態因為涉入(識別心)流動中的標的物而受到干擾時,注意力就中斷了。這通常被稱為「行動冥想」,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進行。這兩種形式的冥想過程,都需要持續不斷的練習內在專注力,才會逐漸演進成冥想。它們對於發展自我認知都是必要的。而且這兩種形式是互補的,能互相強化,讓彼此更容易做到。它們都會帶來對下意識心靈的細微內在過程更多的覺知,而經由練習這兩者,則會加速增進自我控制的整體過程。(本文摘自/瑜伽減壓療法:結合西方神經醫學及東方瑜伽科學,讓你重獲身心平衡與自由/橡實文化)

健走後喝牛奶 一次補足蛋白質、醣類

健走後喝牛奶 一次補足蛋白質、醣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誕生於1997年的「熟年體育大學」,是專為中高年齡者開設的健康運動教室,至2018年為止已經走過21個年頭。在這段期間,我們開發出更有益健康的步行運動─間歇式健走。近幾年來,更有一項能讓我們自豪向大家推薦的研究心得,那就是—「在間歇式健走後的一小時內,喝下一杯牛奶,就能有效提升肌力,並預防熱衰竭!」間歇式健走運動之後 最需要修復肌肉受損從專業的角度來解釋,就是:「在略感辛苦的運動之後,補充牛奶中所含的『乳蛋白+醣類』等營養素,就可提升因運動而受傷的肌肉組織的修復作用,進而增加身體的肌肉量。」換言之,若想活化肌肉的機能,就必須在運動後一小時內喝下一杯牛奶。不同一般按照自己步調慢慢走的健走運動,間歇式健走可確實活動到大腿等下半身部位的大肌肉。在實踐間歇式健走時,肌肉會大量消耗儲存於人體中的能量來源─ATP三磷酸腺苷,使肌肉組織的活動更加活絡。運動結束後大約一小時期間,是肌肉修復受損組織的重要時段。在這段期間,人體內名為「葡萄糖載體」的組織會加強作用,幫助肌肉積極吸收蛋白質(胺基酸)與醣類(葡萄糖)。運動後基礎代謝率高 喝全脂牛奶也無妨換句話說,這是身體最需要蛋白質與醣類的時機,只要在這時均衡攝取含有這兩種營養成分的牛奶,就能對肌肉直接發揮作用。當我們透過研究發現這個機制時,便向松本市民們公開牛奶的這個效用。當時有位女性提出疑問說:「好不容易透過間歇式健走消耗熱量,這時候喝下含油脂的牛奶不會反而變胖嗎? 要喝低脂牛奶比較好吧?」我們的答案是,不用擔心!在運動後,除了肌肉本身需要牛奶的養分外,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也提高,就算喝下一大杯牛奶,這些脂肪也不會囤積在體內。換言之,這時候喝進體內的牛奶會用來恢復運動時消耗的能量,因此喝全脂牛奶也沒關係。根據這個機制,我有預感傳統營養學的觀念會出現重大改變。原本營養學界總是直接標示出一天必需的營養攝取量,但未來可能會根據身體需要每一種營養素的時機,設定出以一小時為單位的營養攝取建議量。如此一來,運動醫學領域和飲食領域的共同合作就能更加深入,我也期待未來會出現更有趣且有益的研究。最愛喝牛奶!略為辛苦運動之後請喝1~4 杯牛奶在我們的研究當中,請受驗者每週4次,每次進行30分鐘略感辛苦的運動,並且要求他們在運動後攝取含有「乳蛋白+醣類」的牛奶等乳製品。如此一來,受驗者的排汗等體溫調節機能便獲得改善,對暑熱氣候的耐受性也變高。那麼,到底該喝多少牛奶才好呢?經常有人問說:「我家的孩子喜歡喝牛奶,不知道能不能讓他們多喝一些⋯⋯」接下來,我們就來告訴大家適當的飲用量。就目前研究結果來看,預防熱衰竭及運動後身體所需的「乳蛋白+醣類」的攝取量,20∼30世代且體重約60公斤的年輕人,大約需要20克的乳蛋白與35克的醣類;而高中以下的學生與40∼ 60世代中高年齡者的需求量,大約只要一半。這個分量換算成熱量來看,大約是一日攝取熱量的5∼10%,相當蛋白質攝取量的10 ∼ 30%左右,分量並不算太多。若將這些需求量換算成牛奶,成年人大約需要喝2∼4杯牛奶,而高中以下的學生與40∼60 世代的中高年齡者則需要喝1∼ 2杯。無論是希望多喝一點還是少喝一點,基本上只要在1∼4杯的範圍之內,都能依個人喜好進行調整。若是年紀更小的孩童,就可在白天玩耍之後喝牛奶當點心。如果能夠搭配麵包或餅乾,就可同時補充醣類。只要每天持續運動+喝牛奶的習慣,身體就會慢慢出現變化。因此,與其天氣真正變熱才急著開始喝牛奶,不如天氣轉熱的前幾個月就開始養成喝牛奶的習慣。(本文摘自/改變走路的方式就可以年輕10歲-每天30分鐘,比慢跑快走更有效的間歇式健走/布克文化)

講座/小兒腸病毒

講座/小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又容易造成群聚傳染,家長與幼托機構不可掉以輕心。正確洗手5步驟,搭配洗手5時機「看病後」、「吃東西前」、「擤鼻涕後」、「接觸幼兒前」及「上廁所後」小朋友與家長做好防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9/17(一)舉行小兒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主講「腸病毒」,教導腸病毒正確的預防、辨識及照護注意事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腸病毒時間:107年9月17日(一)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講座/頭暈勿輕忽!潛藏大危機

講座/頭暈勿輕忽!潛藏大危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有時會頭暈不適嗎?頭暈的問題可大可小,更可以細分為8大類,其中可能是周邊性頭暈、心律不整甚至中風警訊!在急診常有民眾因頭暈導致跌倒,甚至因此受傷;也有民眾三天兩頭老是頭暈,結果竟是高血壓引起?有鑒於此,烏日林新醫院將舉辦免費講座,由急診醫學科醫師楊景旭主講「頭暈勿輕忽!潛藏大危機」,由博士級專業醫師帶您深入認識頭暈背後的疾病,邀請關心疾病保健的您一起來參加講座。(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頭暈勿輕忽!潛藏大危機時間:2018年9月19日(三)10:00開始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4-23388766分機1163(行銷企劃課莊小姐)

長老人斑?必知減緩老化4保健方法

長老人斑?必知減緩老化4保健方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我們的身上,出現特別明顯的老化特徵,諸如白頭髮、老人斑、皺紋和反應遲緩等,往往是一件難以想像的可怕事情,因為這代表我們老了!這些老化的外在表徵,其實正是反應體內細胞老了的身體變化,接著,由細胞組成的組織、器官、功能都跟著衰退。人,也就因此開始老化!體內組織或器官的老化,很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糖尿病等功能失調的疾患;除此之外,也很容易罹患癌症和肺炎等,即使年輕人會罹患的病症,往往老年人的病情卻比較嚴重,這是因為免疫系統衰退後,無法完全消滅突變的癌細胞,不容易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緣故。那麼究竟,為何細胞會發生老化現象呢?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害物質逐漸侵害細胞中攜帶遺傳訊息的基因,基因能夠引導蛋白合成,而這些蛋白,正是細胞和器官能否正常運作的重要關鍵。不論是從外界侵入人體的污染物或放射線;還是細胞自行生產的廢物和自由基,直接在人體內作亂,內外夾攻的狀態都將造成細胞內的基因遭到破壞,逐漸減少重要蛋白的生產。人類身上的自我修補基因自由基很容易掠奪細胞中的電子,進而傷害到細胞。在正常穩定的原子和分子四周,電子都是成雙成對的,由於不成對的電子狀態非常不穩定,為了使自己達到穩定狀態,會嘗試掠奪其他分子中的電子,導致細胞的損傷。那些不會老死的單細胞生物,和容易衰老的我們,擁有同一種「修補基因」。修補基因能生產一種特殊的酵素,這種酵素像是細胞內的「免疫系統」,它會能夠偵測並修復基因損壞的部份,將損壞的基因取代或是銷毀;避免傷害細胞健康。許多疾病都與基因損壞有關,比如說:癌症。正常細胞會被「必需脂肪酸──前列腺素」調節系統所控制(詳情請參閱Chapter 2),然而一旦轉型成癌細胞,它就會像單細胞般,無止盡的生長、分裂、擴散,癌細胞的複製行為將不再受到控制。老化的過程會破壞許多重要的蛋白,造成體內的「必需脂肪酸――前列腺素」調控系統失去作用。而調節系統需要許多蛋白的參與,才能發揮正 常的功能。也許這是為什麼,我發現,早衰症和著色性乾皮病兒童的病症,類似於「必需脂肪酸――前列腺素」調節系統異常的病患。Ω3 體質改造計劃中的44 名病人 ,有幾個人還很年輕,甚至不到中年,就出現了提早老化的狀況現象。攝取充足的Ω-3 脂肪酸之後,他們乾粗的皮膚、蠟黃膚色、老人斑、青光眼和關節炎等症狀,都有了顯著的改善。1980 年以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補充Ω-3 脂肪酸,甚至可以降低罹患 心臟病和癌症的機率。過量Ω-6 脂肪酸,導致提早老化發生目前的科學界一致認同,細胞老化的主要原因,源自於損毀的基因修復系統。有鑑於此,許多科學家都致力於尋找各種加速老化過程的基因,例如:酵素或食物。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加速老化的頭號殺手是:過多糖分、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另外,有些科學家的研究也顯示,纖維質攝取量不足會對人體產生的不良反應;也有科學家認為,體內的自由基會加速老化作用;另外一部份的科學家則是相信,過量的Ω-6 脂肪酸,過少的Ω-3 脂肪酸,將導致提早老化的發生。我自己的假設是,上述的原因,都是破壞「必需脂肪酸――前列腺素」調節系統,造成細胞異常的元兇。人體內,能夠利用Ω-3 脂肪酸和Ω-6 脂肪酸的酵素,會隨著老化的過程中漸漸被破壞,而我們都知道,許多老化過程中產生的疾病,往往和必需脂肪酸、前列腺素的失衡相關聯。我認為,提早老化是一種疾病,只要嘗試維持必需脂肪酸和前列腺素平衡,使用這個處方簽,就能夠避免提早老化發生,甚至進一步減緩正常老化的速度!由於人類的潛在壽命(約110 年)過長,利用人類作為研究對象不太實際,我們只能從動物實驗中,獲得一些線索。例如:當老鼠補充了抗氧化物之後,老鼠的壽命將會增加。這些像是硒或維生素E 的抗氧化物,在老鼠和人體內都有同樣的效果,能夠確保組織中的必需脂肪酸,不受到自由基的破壞。另一項實驗,是嘗試讓老鼠補充富含Ω-3 脂肪酸和 EPA 的魚油,老鼠的壽命也會延長。還有一項實驗,帶了點趣味性,讓老鼠維持在半飢餓的狀態,同時攝取所有的必需營養素,實驗結果顯示,這些老鼠的壽命,竟然能多過其他老鼠1.5 倍!半飢餓的情況下,能夠刺激生物產生一種重要的酵素,這種酵素剛好能夠,幫助人體利用必需脂肪酸,這種酵素很容易在老化過程中就失去活性。不過,比起延長壽命但卻隨時飢餓,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願意吃得飽一點。營養不良也可能導致老化狀況,這種營養不良症又可再區分為兩種:飲食型營養不良症,和代謝型營養不良症。飲食型營養不良症的病人,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營養素缺乏,導致病人血液中營養素的濃度低於正常人;代謝型營養不良的病患,飲食中通常不缺營養素,營養素在血液中的濃度也很正常,然而這些患者的體內某些酵素異常,使得身體無法吸收、利用營養素。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內營養素的吸收能力逐漸下滑,罹患代謝型營養不良症的機率也越大。現代化的精製飲食,營養素含量很少,也更容易罹患飲食型營養不良症。我們不容易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也越來越不容易利用這些營養素,現代人正面臨這兩個因子交互作用的雙重危機!更嚴重的是,這兩種營養不良症狀的交叉影響,會彼此增強病情狀態,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症。當我們每日攝取的熱量低於1500 大卡,想要透過飲食攝取充足營養素,實在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上了年紀的人,體內生化反應的速率降低,對熱量的需求也大幅降低。因此,一旦現代人有了點年紀,就非常容易罹患這種營養不良症。不論是食物中的營養素不足;亦或是身體無法吸收,兩種營養不良症都需要補充營養素。營養素的補充,不僅能夠補足食物營養素,還能夠提供大量讓身體吸收的營養素,減少吸收不良所造成的病症。逆齡的方法我們都希望時光不要讓歲月留下足跡,為了抹去歲月的痕跡,很多人花費了寶貴的時間和大把的鈔票。但事實上,不需要花費大額金錢,也不會浪費很多時間,只要以下幾點,就能夠幫助各位對抗老化: Ω-3 脂肪酸攝取充足。每週至少有1 天吃魚,中年人可以直接補充富含EPA 和DHA 等Ω-3 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魚油膠囊,輔以足量的亞麻仁油。有關Ω3 體質改造計劃的補充方法,在Chapter 11 和Chapter 12 將有詳細說明。 每天攝取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包含了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 和硒等抗氧化物。這些重要補充的營養素,將在Chapter 11 詳細說明。 纖維質攝取充足。大量纖維質的攝取,能夠減少便秘,排除體內多餘的膽固醇。三餐飯前,可以先來一道含纖維質的開胃菜。另外,也可同時攝取亞麻仁油或亞麻仁粉,必需脂肪酸和木酚素等抗癌纖維質。 符合健康狀況的有氧運動。例如:健行、慢跑和騎腳踏車,這些都能維持身體狀態、加強心肺功能。除了以上四點,大約每3 週左右,可以嘗試變換一下飲食中蛋白質、醣類和脂肪的比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食物並且記錄自己對食物改變的反應。開完刀或積勞成疾的病人,可以透過高蛋白質的飲食來補充體力。但要特別注意,罹患肝臟或腎臟疾病的人,高蛋白質的食物反而會加重肝臟和腎臟的負擔。拋開年齡枷鎖原始社會中的長者,背負傳遞人類文明,延續部落歷史、戒律,傳遞給下一代的重擔。而現代社會的長者,除了讓家中的下一代瞭解過去的歷史,世代傳承,還要透過教書、寫作、參與表演、擔任義工,扮演公共政策的催生者和執行者角色,同時更積極地為這個社會,多盡一份心力。要記住,現代人絕對不是因為拉皮而活得更久、更年輕!那麼,我們可以長生不老嗎?目前看來,在短時間的未來,是無法達成的。儘管我們知道,不死基因可以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產生基因修復系統,但人體每天上演著幾百億的細胞分裂與死亡,每一次分裂,都會造成某些渺小的誤差,即使修復系統再厲害,也無法糾出所有的基因錯誤。更別提我們環境及飲食中的輻射汙染、化學或生物物質(包含細菌、病毒等)對細胞產生的傷害。即使我們已經發現,透過基因工程,能使我們的身體長生不死,但擁有健康的身體樣態,才是無價之寶!(本文摘自/奇蹟好油:OMEGA-3臨床療癒實錄/博思智庫出版)

開啟心念 煩惱、負面意識轉變為正向

開啟心念 煩惱、負面意識轉變為正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們逐漸忘了自己也是個小光體,或者根本不明白小光體很容易就能夠連結到大光體的事實。這個事實最具體的述說就是,在需要的時候,距離我們最近、唾手可得又完全免費的宇宙最大資源,其實只需要一個心念的小開啟,就可以源源不絕地接收取得。是的,就是心念心念。說得再踏實些,就是心的力量。結合了第三眼、髮際頂輪以及心輪的運轉。心輪就在每個人的兩乳之間,從心臟中央往體表前後張開,宛如兩朵盛開的百合。第三眼在兩眉之間,這裡面包括了理性的大腦前額葉、全身賀爾蒙的指揮官腦下垂體以及松果體。頂輪從前額髮際到頭頂中央百會,包含了大腦的感覺神經以及運動神經。我們的身體和地球上所有的動植物一樣,由千百萬兆個小細胞組合而成,可以追溯到最初的單細胞藍綠藻,從那無意識的生存狀態,無法感受火熱與冰冷,沒有情緒的高低起伏,不能判斷是非對錯表達感受。進入多細胞結合的動物植物狀態,生命形式就出現了各種複雜的感知,動物們有眼睛鼻子嘴巴,可以呼吸有心跳與情緒,真是奇妙的演變!於是心念可以完全左右各種動作行為的決定,飢餓的獅子看見獵物會毫不猶豫地捕食,開心的父親會無預警請全家出門去吃一頓好吃的晚餐。心念來自無法分離的身心靈合一體,身體當我們合掌靜心以及祈請更高能量的光與祝福時,必須先放掉日常生活中各種層面的煩惱與憂傷。無條件專注在單純的交託與信任中。把煩惱憂慮交託給誰?又能信任誰呢?這是個太切實際又太深奧的問題。先捫心自問,我願意真正信任我所信仰的宗教嗎?或者,我沒有宗教信仰,那麼我願意相信這個世界有看不見的力量嗎?再進一步,那些力量中,我願意相信有更大更無法動搖的正向力量嗎?這個正向的大光明,沒有任何名稱,只是不斷地以各種共鳴的形式呈現在不同的人群民族中。自從四百多年前伽利略發現了地球繞著太陽轉,接著人類繼續發現其實太陽又繞著銀河轉,銀河可能繞著宇宙更大的中心旋轉,科學家們透過哈伯望遠鏡估算這個宇宙大約是一百三十億年,而地球存在不過四十六億年,如果把宇宙誕生至今每一億年當作一個月來計算,我們的宇宙才一歲多,在這一到十二個月的時間中,地球誕生在八九月的秋天,到了快要跨年的十二月最後幾天,人類才開始從猿人直立並且發生文化,而最古老的文明如埃及、印度以及中國,不過是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最後幾個小時才出現。在這樣的宏觀中,我們有理由認為,所有的宗教都是各民族獨特的文化精粹,每一個民族在摸索的過程中,用自己的理解與虔誠的心念,創造了接觸進入正向的光能量最有效率的儀式和方法,那就是宗教。而眾神、上帝、諸佛菩薩,都是宇宙大光明的一部分,光與光之間當然是可以溝通的,教派名稱雖然歧異,本質卻是相同的。當人們靜心祈禱時,無條件的虔敬與信任會震動心靈與那宇宙深處的大光明發生共鳴。永遠記得,人體是小光體。有些人的心輪發出的是平靜的藍光,有些人是智慧的紫色光,另一些人是帶著力量的紫紅色光,光的震動波結合人們純淨的信任,很快就能讓小光體融入大光體,於是小光體中的煩惱與負面意識,就能在大光體中轉換、充電與得到光亮的改變。靈氣沒有宗教的界線。也並不是宗教,而是作為一種接收正向能量的方法與工具。只要願意接觸學習,都可以完整進入這個方法,進入無限深廣的宇宙金庫,與正向的光能量共振,分享光能量無盡的祝福。信任,將開啟靈氣學習的道路。並且成為靈氣與光的傳遞管道。(本文摘自/大人密碼:用靈氣召回金鑰匙/印刻出版)

每日反省 信任5守則累積自我能量

每日反省 信任5守則累積自我能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既然無條件的信任是進入靈氣學習的第一條件,那麼再一次重新用信任交託的態度檢視靈氣五守則,可以獲得布一樣的理解。守則一) 就在今日,不生氣/以信任做為基礎,其實這條守則可以翻譯成:就在今日,我相信當下所發生的任何事件都是有意義的,可以讓我認清事實,並且理智地判斷應該如何處理面對。在這裡,批判自己與批判他人所導致的生氣,只是內在小孩成長的過程小階段,理智伸手拉一把,內在小孩就能超越批判,進入寬廣又精彩的人生視野。守則二) 不擔憂/任何事件發生時,我信任並且將最焦慮的事件細節交託給靈氣,光的力量將引導我往最正確的方向前行,我能掌控的,我將盡我所能。至於我不能掌控的部分,交託給靈氣,任何人事物都將必定得到最合適的安排。。守則三) 充滿感激/感謝所有美好的過去讓我得到喜悅,感激所有不美好的過去讓我得到學習與成長。信任每一時刻的現在和未來,都在靈氣的光中共存並且得到祝福。感謝最根源的生命土壤,我的身體,以及給我這個禮物的父母,不論他們是是否給我除了身體以外的更多,或者剝奪除了我的身體以外的更多,我都願意珍惜這份禮物,因著這份禮物,我可以爭取我要的人生,並且得到發展。守則四) 貢獻自己,做好本分/貢獻自己在自己的工作上,做好本分內之事。找到自我最真實的價值,信任自己的能力與養成可以勝任工作上所有的挑戰,相信努力與付出可以得到這個階段充分必要的學習,當學習與成長陷入困境時,交託給靈氣,信任下一個階段的學習與成長即將來到。相信負責盡本分的道路終究能夠走向光亮。守則五) 和善待人/在不斷變動的人事物中,信任靈氣的光能量可以幫助我理性冷靜地觀察,知道自己所需,也能了解他人所想,和善可以緩下自己的情緒,也就能圓融事態,清明的理解與智慧即可取代暴怒急躁,再難的人際關係也可以突破,迎刃而解。五守則的內涵的確每一則都是手指指向自我。自我的每日反省與靜心洗滌,並且交託外在的乏凡困擾給最信任的靈氣,合掌靜心、靈氣所給的直覺啟示,就成為靈氣使用者最有力的能量累積。(本文摘自/大人密碼:用靈氣召回金鑰匙/印刻出版)

狂吃補腦食品 靠食物變聰明有用嗎?

狂吃補腦食品 靠食物變聰明有用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腦很仰賴重要的營養成分,對不當食物的反應也很敏感。它需要不飽和脂肪酸來建構神經細胞膜,以及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層。有一些胺基酸(譬如色胺酸和苯丙胺酸)是身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須從外面補給,因此蛋白質非常重要。水中的礦物質和少數的維生素也不可或缺,它們讓大腦運作正常。必要時身體可以自己生成醣類(只要蛋白質供應充足)。然而,如果想基於「既然胺基酸對神經傳導物質的形成很重要,那我就多多益善!」的理由,拚命吃重要的營養素補腦,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有些人吃香蕉,是因為香蕉含有很多色胺酸,可以強化腦功能。當然,色胺酸是血清素(一種在情緒處理和感官知覺上很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的前體。但你吃了一大堆色胺酸之後會怎麼樣?心情大好或是看到彩色繽紛的影像?都不會。因為腦子不會允許太多色胺酸進入。所以你想提供腦子多少補腦食品都可以,但它只會挑選出當前最需要的。它是根據食譜來作飯,不是看別人供應了哪些食材。因為對腦而言,它必須保持穩定良好的運作,不受食物供給波動的影響。腦神經的食物腦嚴格管控自己所吸收的營養,保護自己避免受外界影響,這是事實,但是不表示沒有任何物質能夠影響腦子的表現,藥物和刺激精神的物質如咖啡因,就足以證明。因此神經學家正如火如荼地研究各種可能影響腦功能的營養物質。不過,這是很困難的事,因為特別是飲食,產生影響的因素十分多元。一壺銀杏茶當中,有幾百種不同的物質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起作用。也許不同物質的相互作用對腦會產生正面影響(這點人們正在特別研究當中)?因此在有關「腦與營養」的科學文獻中存有許多猜測,並且往往建議更進一步的研究。不過目前大家倒是很相信,有兩類物質對腦有正面的作用。第一類是享有盛名的Omega-3脂肪酸。它是公認的「大腦潤滑劑」,可以保持細胞膜的柔軟和彈性。除此之外,這類脂肪分子很容易就能通過血腦障壁進入腦部。服用高劑量魚油(富含Omega-3脂肪酸)超過六個月,似乎真的可以改善神經細胞的網絡連結,可是至今還沒有人可以證明吃了就會變聰明。但還有愈來愈多跡象顯示,Omega-3脂肪酸不僅可以減緩腦部老化,還能促進海馬迴神經細胞的生長。能夠有這樣的效果,到底是因為魚油產生影響的地方僅止於細胞膜,還是它同時也促進了生長因子的釋放,仍然非常有爭議。另一類被視為可以促進腦功能的營養素是多酚類(polyphenol),包括在可可中發現的類黃酮(flavonoid)、藍莓中的花青素(anthocyan)、咖哩中的薑黃素(curcumin)或銀杏葉中的槲皮素(quercetin),以及紅酒中的白藜蘆醇(resveratrol)等。多酚類如何產生作用,或是否有作用,也是沒有人清楚。有人認為,它們能夠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或刺激生長因子的形成。腦科學家正在研究所有這些物質的作用,特別是巧克力,大概也是因為受試者容易找。為什麼巧克力會讓我們心情好?不可能是因為巧克力成分含有血清素,然而類黃酮確實可能是原因。讓受試者喝一個月類黃酮含量特別豐富的巧克力飲料後,他們比那些喝不含類黃酮巧克力飲料的控制組顯得更為沉著平穩。可是他們的智力並沒有增加。不過,如果你想攝取跟該實驗等量的類黃酮,每天必須吃下三公斤左右的牛奶巧克力。一個月之後你是不是還覺得心情很好,磅秤會讓你知道。目前科學家特別熱中研究多酚類對腦的影響。問題是,我們經常利用動物模式來做研究──一隻餵了藍莓花青素的老鼠能用更短的時間跑出迷宮,究竟能告訴我們什麼?意思是我可以把買衛星導航的錢省下來,去買一大堆藍莓吃?腦研究不久後一定也會找到出路。同樣的,很受歡迎的銀杏萃取物價值顯然也被高估了。銀杏似乎無法減緩失智症的惡化,也不能讓健康的受試者在智力表現上有所提升。至於吃銀杏丸到底有沒有意義,我還是讓你自己回答。在還沒有確實了解它的效用之前,仍待進一步的研究。請慢用!總而言之,食品不是藥。喜歡的話,你可以吃高劑量的魚油和喝銀杏茶,但是你不會因此自動變聰明。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儘管它們經常互相矛盾)顯示,魚油和多酚類會輕微減緩老化過程。還不賴,但是這些大腦食品不會讓我們吃了變天才。所以如果有人要賣你補腦食品,你最好小心。食物中的常見成分能否吸收,受到腦子的嚴格管控,你不太能影響。特別荒謬的還有那些香料所含健康成分的標示,含量通常是少之又少,你恐怕要吃上好幾公斤的咖哩或龍蒿(estragon)才會有作用(而且那些東西還得過得了血腦障壁才行)。所以你可以放心,只要你飲食均衡,腦會自動取用最好的養分,並始終保持充裕的狀態。什麼是真正的大腦食物、什麼不是,完全由你的腦子來決定。(本文摘自/打破大腦偽科學:右腦不會比左腦更有創意,男生的方向感也不會比女生好/如果出版社)

「經理人頭痛」 只在周末偏頭痛!

「經理人頭痛」 只在周末偏頭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要預防緊張型頭痛,同樣有許多聰明的方法可選擇,緊張型頭痛是壓力以慢性肌肉緊繃呈現,也是心身疾病和壓力相關的典型範例。換句話說,假設因為某種原因造成你頸部和肩膀的肌肉持續緊繃,這會帶給頭顱極大的壓力,而造成緊張型頭痛。頭痛只是一開始造成肌肉緊繃之原因的後果;頭痛只是問題的症狀,並不是問題本身。另一個受歡迎的緊繃目標是下顎的咬肌(masseter muscle),尤其是那些覺得自己不該公開表達憤怒的人,會咬緊下顎肌肉,無意識地掩飾他們的憤怒。這同樣也會帶來緊張型頭痛。頭痛的直接原因是肌肉緊繃,而潛伏於下的則是壓力。停下來思考 察覺特定部位肌肉緊繃慢性肌肉緊繃的特點之一,是一個人往往是在到達疼痛階段,才會覺察到緊繃。不過,早在此之前,肌肉組織就發展出被緊握住或繃緊的習慣,而當習慣養成後,肌肉群會傾向於重複此習慣,除非它們被訓練養成其他習慣。當習慣進入我們的無意識中,例如那些習慣性緊咬住下顎肌肉的人,會發現即使沒有特別的原因,自己依然會咬緊下顎肌肉。如果你能停下來思考一下,就會覺察到自己身體特定部位的肌肉緊繃。看看你的肩膀是不是稍微抬起來了?你的眉頭是否有些緊鎖?說話時牙關是否緊咬著?夜間會不會磨牙?這些都只是造成頭痛的慢性肌肉緊繃常見的部分症狀。腰薦部位疼痛 注意是否為壓力導致另一個完全與肌肉緊繃相關的症候群是背痛,像是腰薦部位的疼痛。人們整天抱怨下背部疼痛,卻不去做伸展肌肉和放鬆脊椎壓力的適當運動,以及釋放緊繃的放鬆運動。此外,人們老是跑去找脊神經外科或骨整形外科,來緩解這些因為無意識玩弄心靈的情緒而造成的狀況—也就是壓力,以及隨之而來的肌肉緊繃、疼痛和疾病。「經理人頭痛」只在週末發生偏頭痛比緊張型頭痛要複雜多了,因為偏頭痛同時牽涉到數個內部系統。血管對壓力的反應通常令人極為疼痛,且伴隨著視覺模式和反胃及肌肉緊繃。發生在女性身上時,還會牽涉到荷爾蒙系統。另一個常見的頭痛模式是只在週末發生的劇烈緊繃/偏頭痛。這是一種獨特的壓力疼痛反應,影響的對象以公司的經理人為多,因此有個別名叫「經理人頭痛」(executive’s headache)。患者只是因為週間沒有時間生病,所以讓疼痛只在週末時出現。因為經理人在週末比較放鬆,使得無意識變得較活躍,結果就是症狀浮現了。當事者幾乎都不清楚這個流程,但疼痛的模式非常一致。因此,來自慢性組織緊繃的疼痛,可以如緊張型頭痛般簡單而直接,也會如偏頭痛般極度複雜。但不管是哪一種疼痛,就如芭芭拉.布朗醫師所指出的,緩解緊繃對於從疾病中復原,都具有實質的幫助。(本文摘自/瑜伽減壓療法:結合西方神經醫學及東方瑜伽科學,讓你重獲身心平衡與自由/橡實文化)

增肌又不過度訓練 調整訓練量有秘訣

增肌又不過度訓練 調整訓練量有秘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們都知道要增肌(肌肥大)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慢慢提高訓練量,但是訓練量太多又容易過度訓練,所以到底要怎麼樣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量呢?認識最修復訓練組術、最小維持訓練組數肌肉需要足夠的訓練量來達到增肌的效果,但是過高的訓練量會讓身體來不急修復,所以我們在增肌過程中要做的就是找到「適中」的訓練量,然後慢慢增加到最高訓練量限制,才不會一下就過度訓練。首先要先了解兩個詞,叫做最大修復訓練組數,跟最小維持訓練組數。(大多以8-12下為一組來解釋)最低維持訓練組數對於訓練者來講,大約是10組左右(新手更低,老手更高),高於維持訓練組數,就有機會增肌;最大修復訓練組數限制大約是20組左右(新手更低,老手更高)。超過修復訓練組數限制,肌肉不容易長出來甚至容易過度訓練。限制組數其實在研究上還沒有很確實的一個數字,因為大部分都是拿訓練中手(練了1-2年)來做研究。但我們知道的有以下幾點:1)訓練中手的限制大約在20組左右。而訓練老手練超過20組是有可能有幫助的。2)越大的肌群通常修復會越久,但是可以承受的訓練量也越高。所以腿部也許可以練到23至25組也能承受,二三頭肌可能練個17至18組就差不多。3)修復組數限制會被生活狀況影響。像是飲食、睡眠、飲酒、壓力等等。研究怎麼說?連結:https://goo.gl/NzUkoT以上研究把健身中手(練了1至2年)分成兩組,高訓練量組與中訓練量組。每個部位大約是2個主要動作、2個輔助動作。主要動作高訓練量都是10組10下,中訓練量是5組10下。次要動作,兩組都做8組10下。等於是高訓練量組每個部位一星期練28組,中訓練量組每個星期練18組。作者本來是預測高訓練量會進步比較多,但是照結論來看,肌肥大效果兩組是差不多的。更神奇的是中訓練量的人他們力量成長較多,身體組成進步稍多(軀幹非脂肪組織、手臂肌肉量)。會造成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太多的組數會讓身體來不急修復,也無法進步。這研究告訴我們:1)每個不同階段的訓練者,做的組數應該要不同。2)使用適合自己的訓練量,可以增加更多肌肉與力量。3)不是舉越多越好。應該要依自己的能力去安排。Peeta的建議 以力量成長當作訓練量的指標若還沒有認真訓練超過2、3年以上,你的力量成長是會直直上升的。所以個人會建議用力量進步來當作指標,如果力量一直進步不了,排除掉生活作息很有可能是訓練量太高,就要稍微減少訓練組數或是負重。平均最低和最高組數範圍:當然每個人對於新手、中手、老手的定義都不一樣,所以還是以你身體的感受為主。總而言之,對於還沒有很熟悉自己身體狀況的訓練者,力量成長不上去,是一個很好的過高訓練量指標。對於老手來講,應該已經可以很清楚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建議大家多觀察自己的身體、精神狀況等等,才能熟悉最屬於自己的訓練量,遠離過度訓練。 (文章授權提供/Peeta & Martyn健身網)(原文連結:避免過度訓練 – 找到理想的增肌訓練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