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高血脂可停藥?3迷思恐增冠心病風險

高血脂可停藥?3迷思恐增冠心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調查發現,逾半數經確診高血脂症病人未曾接受治療,即使接受治療,高達6成曾自行停藥超過7天!醫師提醒,高血脂3大治療迷思亟待破除。一份國外研究顯示,住院病人若停止使用降血脂藥物,30天內心肌梗塞風險增3倍。醫師呼籲,即使血脂指數回到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藥,應與醫師討論,積極調整生活習慣、持續治療才是控制血脂關鍵。近6成高血脂症病人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根據1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2.8%,每5人就有1人血脂指數超標。台灣心臟病是國人死亡原因第2名,急性心肌梗塞發病有年輕化趨勢,而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指出,根據調查結果,59%高血脂症病人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高達71.3%病人認為靠運動和飲食可有效控制血脂,33.8%覺得高血脂症沒那麼嚴重不用服藥。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和動脈粥狀硬化關係密切,許多大型研究證實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防止疾病再發。高血脂症初期無明顯症狀。確診為壞膽固醇偏高病人,若已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宜同時給予降血脂藥物和改善飲食及生活方式;若無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則先從飲食和生活方式改善作起,若3至6個月後血脂仍然異常,則應考慮藥物治療。使用藥物的病人中,高達6成表示曾經連續7天以上未服用降血脂藥物,3成病人覺得指數有下降就自行停藥,用藥順從性不佳往往是高血脂症無法得到理想控制的主因之一。血脂指數異常為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子,穩定控制血脂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沒有治療而可能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機率遠遠大於可能產生副作用的風險。隨意停藥 高血脂症3大迷思高血脂症的控制率不佳推估原因包括,醫師及病人對於壞膽固醇目標認知有落差、病人服藥順從性低、醫師或病人擔心產生藥物不良反應。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恆教授指出,臺灣高血脂症治療存在3大迷思:迷思一) 不用藥物治療,高血脂症單靠運動和飲食就可以控制?生活習慣的調整可幫助病人降低膽固醇指數,但中高風險以上病人仍需搭配藥物治療。李貽恆教授強調,如果無法透過改變生活習慣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長期下來就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應該與醫師討論盡早接受藥物治療,對心血管也能起保護的作用。迷思二) 血脂下降後即可停藥?李貽恆教授指出,病人用藥順從性低,正是導致血脂指數無法控制的主因之一。國外研究顯示,病人如停用Statin類藥物,30天內心肌梗塞風險將增加近3倍;而服用Statin類藥物順從性佳的病人住院率則較低。迷思三) 擔心副作用而拒絕用藥?未服用過降血脂藥物的高血脂症病人中,3成擔心產生藥物副作用。李貽恆教授強調,服用降血脂藥物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多半與心理作用有關。3步驟控血脂 降低冠心病發生率研究顯示,壞膽固醇越低,冠心病復發機率越低。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於公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指引中針對高風險病人下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從100(mg/dL)調整為70 (mg/dL)。葉宏一理事長和李貽恆教授共同呼籲高血脂症病人可遵循3步驟穩定控制血脂:1)定期回門診追蹤,抽血測量血脂值;2)達到治療控制目標,尤其心血管疾病病人應比一般人更積極治療;3)即使血脂指數回到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藥,應與您的醫師詳加討論。

白內障術後須戴眼鏡嗎?考量5要點

白內障術後須戴眼鏡嗎?考量5要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8歲男性,近視戴眼鏡40幾年,近2年視力逐漸模糊,自以為是近視度數加深,門診檢查確診白內障影響視力,須手術治療才能改善視力。治療方式是清除白內障,植入人工水晶體,但手術後就不必再戴眼鏡嗎?白內障手術後是否需要戴眼鏡 須考慮5點眼科醫師廖昶斌表示,隨著3C產品盛行,白內障患者也有增加趨勢,約8成戴眼鏡民眾在聽到需要接受白內障手術時,會詢問是否術後就可以擺脫眼鏡。一般需要配戴眼鏡多是因散光、近視、遠視、老花等問題,透過眼鏡改善視力。白內障手術後是否需要戴眼鏡要考慮下列幾點:(1)術前檢查是否有散光必須矯正、(2)人工水晶體度數測量準確度、(3)人工水晶體的選擇是否能改善老花及散光、(4)對視力的特殊需求、(5)術後畏光。通常超過100度的散光就會影響視力,倘未選用散光矯正的人工水晶體,術後就要依賴眼鏡來改善視力。同時小切口無縫線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能提高術後散光控制,並可考慮搭配飛秒雷射白內障前置手術,減少角膜內皮細胞的傷害,增加人工水晶體的長期穩定度。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降低術後老花眼鏡依賴程度一般人40歲以上就會開始有老花眼,單焦點人工水晶體沒有調節作用,只能選擇看遠或看近。不論術前是否有老花眼,選用單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95%以上必須戴眼鏡。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降低術後的老花眼鏡依賴程度,白內障手術同時改善老花,隨著人工水晶的進步,白霧及眩光狀況較以前大幅改善。廖昶斌醫師表示,有些行業對視力有特殊要求,如珠寶鑑定必須觀察入微,即使選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還是需要特殊眼鏡輔助。此外術後傷口恢復期間易畏光,必須暫時配戴太陽眼鏡遮光。接受白內障手術前,須詳細檢查了解眼睛狀態,依需求及習慣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考慮清楚人工水晶體選擇,了解手術內容及可能改善的程度。

講座/中秋健康慶團圓,月圓人不圓

講座/中秋健康慶團圓,月圓人不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秋月圓人團圓,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除了賞月聊天,少不了一起烤肉與吃月餅應景。要吃這些高油、高糖及高熱量的食品,對慢性病患者來說是想吃又害怕,一般民眾亦擔心吃了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9月19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賴玉釧營養師主講「中秋健康慶團圓,月圓人不圓」,本講座特別提供一些健康飲食小撇步,教您如何在中秋節前後吃得正確、吃得健康。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中秋健康慶團圓,月圓人不圓時間:107年9月19日(三)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間歇式健走、喝牛奶 預防熱衰竭

間歇式健走、喝牛奶 預防熱衰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春季到秋季是身體適合活動的期間,同時也是能充分執行間歇式健走的季節。事實上,讓「間歇式健走+牛奶(乳蛋白+醣類)」健康法推廣至日本全國的契機,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之後,因電力不足緊急推動的「熱衰竭應對措施」。「間歇式健走+牛奶」 提升排汗程度、防熱衰竭所謂熱衰竭,是氣溫升高時,人體因為排汗機制與體溫調節機能無法正常運作所引起的症狀。我們透過實證研究後發現,為促使這些機能維持正常,最重要的是增加體內的血液量,而「間歇式健走+牛奶」就是其中一帖良方。在這項研究當中,我們請受驗者進行略為辛苦的運動,也就是我們所推廣的間歇式健走。在運動頻率方面,是1星期4次以上,每次約15∼30分鐘。同時,請他們養成在運動後立即喝牛奶的習慣。經過實證之後發現,20世代持續1星期,而60世代以上者持續8星期之後,不只肝功能變好,體內的血液量也會增加200∼400毫升。隨著血液量的增加,皮膚中的血管變得容易擴張,因此身體也比較容易排汗。即使是60∼70世代的高齡者,在「間歇式健走+牛奶」的習慣持續8星期之後,不僅皮膚血管比過去加倍的容易擴張,排汗程度也較過去增加2成。甚至有學員覺得「明明是夏天卻不覺得悶熱」,其實這就是體溫調節機能變好的效果。不能喝牛奶的人 可用優格或起司等乳製品替代這些效果曾經被NHK「早安日本」、「老師沒教的事」、朝日電視台「Morning Bird」 等電視節目,以及全國各報章雜誌報導,相信有些人應該有印象。另外,不能喝牛奶的人若是要以「間歇式健走+牛奶」來預防熱衰竭,也可以用優格或起司等乳製品替代。請大家牢記一個重點,那就是運動後要補充乳蛋白+醣類。過去一般都是指導大家運動後要喝水或運動飲料來補充水分,但今後的新指導原則是「間歇式健走+牛奶」。這個方法很簡單,是任何人都能當下立刻開始執行的防暑措施之一。(本文摘自/改變走路的方式就可以年輕10歲-每天30分鐘,比慢跑快走更有效的間歇式健走/布克文化)

講座/中秋節飲食

講座/中秋節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秋佳節將近,不少家庭已準備月餅、柚子等相關應景食物,並且親朋好友相約團聚烤肉,美食當前難擋誘惑,但如何能夠吃得健康?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9/19(三)舉行營養講座,由米詩宇營養師主講「中秋節飲食」,在佳節享樂中,大飽口福之餘不忘健康與營養。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中秋節飲食時間:107年9月19日(三)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門診前洽詢:02-2249-0088

長輩免疫力低 防感染飲食5安全守則

長輩免疫力低 防感染飲食5安全守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三十六歲的黃小姐,幫腎臟病母親製作餐點時,一開始因母親咀嚼能力沒有恢復的很好時,補充營養都是將稀飯打成泥,製作成類似嬰兒副食品的東西,讓他慢慢吞嚥。母親的每餐粥裡都有兩種蔬菜、糙米跟一份魚和一份肉,蔬菜會天天更換,不一定是葉菜類,也有可能使用南瓜或地瓜;而魚肉的話,可能是吻仔魚也可能是鯛魚,煮成粥後打成泥狀,讓他多元吸收。飲食五大安全需留意!1) 避免生食及飲用生水/居家照護的病人免疫力多半都很低落,因此飲食上須嚴格禁止未煮熟的生食或生水,包括肉類、生蛋、海鮮……。礦泉水如果沒有煮沸,也不可食用,避免造成更嚴重的細菌感染。另外,準備食物的時候,熟食和生食的砧板也要分開使用,免得交互感染後,原本乾淨的食物,也沾上生食中的細菌。2) 給予充足的用餐時間/失智、吞嚥困難或胃口不佳等症狀,都有可能讓病患的吃飯時間拉長,有些家屬會抱怨病人吃飯速度過慢,而拒絕他自行飲食。其實只要給予病人充分的咀嚼時間,不僅能避免催促的壓力和消化不良,也能讓病人更有動力自主日常生活。如果病人咀嚼反應較慢,也可以輕柔按摩下頷,引發吞嚥動作,即使吃完一餐飯,食物掉落的情況很嚴重也無妨,耐心陪伴病人用餐,往往能讓病人在漫長的每日照護中,找回一點自己的自主權。另外,有些病人是因憂慮心情造成的食慾不振,增加陪伴時間、挑選他喜愛的食物當作正餐,也不失為一個解決食慾不振的好方法。3) 烹調方式強調少油、少鹽,減少心血管和腎臟負擔/年紀越大,往往越會伴隨著味覺退化的問題,由於病人吃什麼都索然無味,因此用餐時,可能透過大量沾醬油、吃醬菜、肉鬆來增加食物的味道,長期下來,腎臟和動脈硬化的風險將越來越高。為了避免病人的飲食過鹹、營養失衡,可以在餐點裡加入中藥材或大蒜、香菜等辛香料,這樣即使鹽放得比較少,也能增加食物的豐富層次和口感。4) 避免飲酒/過度飲酒,除了會增加酒精性失智症的風險外,對於服用特殊藥物的病患,有可能會導致藥與酒精互相作用,造成身體健康的疑慮。對於已經罹患失智症的病患,因大腦功能已出現認知障礙,使用酒精更可能導致大腦思緒出現混亂狂躁的情形,因此飲食上也要特別留意,就算是過年、生日的聚餐小酌,也要盡量避免。5) 口腔清潔要做好/口腔內的環境,不僅潮濕又易食物殘留,是細菌繁殖的好處所。失能病人的抵抗力比較低,相較一般人更容易被細菌感染,而感染後造成的併發症,往往也不只是蛀牙那麼簡單的問題。因此,除了早晚睡前的口腔清潔外,病人三餐飯後,都應該馬上進行口腔清潔,才能減少蛀牙、念珠菌感染或是吸入性肺炎等危及生命的疾病發生。意識比較清楚的病人,可以用一般的軟毛牙刷清潔;至於臥病在床、完全無法動彈的病患,則可以選擇棉棒沾取清水,代替牙刷清潔。如果病人的口腔味道較重,選擇用綠茶或檸檬汁等,可以安全喝進肚子裡的天然漱口水,也是降低細菌的好方法。隨時保持口腔清潔,減少口腔內細菌的數量,即使偶爾不小心嗆到,也比較不容易導致吸入性肺炎發生。居家小提醒吸入性肺炎,指的是因外物或液體吸入肺部之後造成的問題。最常見的情況包括:嘔吐後吸入嘔吐物或胃酸;吃東西嗆到;或是因吞嚥障礙,而導致唾液在夜晚反覆吸入肺裡。如何判斷患者可能有吸入性肺炎的問題呢?如果病人經常性的吃飯噎到、飯後說話聲音沙啞,可能就是因吞嚥困難造成食物誤入氣管,長期下來,罹患吸入性肺炎的機會相當高。為了避免用餐嗆到,病人吃飯時,一定要注意他的姿勢是否正確,除了坐正、頭微傾的用餐外,有些中風病患沒辦法完全坐起,可以採用斜躺的姿勢,將枕頭或毛巾把頭部墊高。另外,用餐後的三十分鐘內,也盡量不要讓病人躺下,避免發生食物逆流到咽喉的狀況。(本文摘自/在宅安心顧,圖解長期照護指南/博思智庫出版)

減少長者吞嚥障礙 快學「健口操」

減少長者吞嚥障礙 快學「健口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運動即良藥」這句話,即使是放在行動不便的病人身上,還是十分貼切。長時間的無法動彈,會造成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的現象發生。雖然病人身體機能已經衰退或行動不便,無法進行激烈的身體活動,但仍要維持一定的身體狀態,避免越來越衰退。只要學會簡單的復健體操和按摩手法,每日固定執行一至兩個小時,也能降低肌肉萎縮和疼痛的情況,對於病人的身體復健,有很大的幫助。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按摩與復健都適合每一個病人,如果伴有皮膚潰傷、腫瘤患者,在居家按摩和執行運動體操時,一定還是要徵詢過醫師的意見。復健體操的功能,不僅能避免體態和肌肉的僵化,使衰弱的病人維持原本狀態,不要持續萎縮下去;對於肌肉健康但罹患精神疾病或失智症的病人而言,透過持續活化身體機能、促進血液循環的運動方式,也有減少睡眠障礙,穩定情緒的功能,對於身心都能有很大的幫助。即使是步行這種簡單的運動,對於失智症的病人來說,都能減少他惡化的速度。依據病人的身體狀態,安排適合的運動,才能有效的維持或增強目前的健康狀態,不要讓衰弱持續嚴重下去。放鬆眼周肌肉:眼部穴位按摩操許多長照病人都是中、老年人口,眼睛視力往往因為長期使用或疾病(例如:糖尿病),有視力退化、甚至病變的狀況,除了出門需要勤帶墨鏡,防止太陽光的傷害外,在雙眼乾澀、酸痛不舒服的時候,按摩眼部的穴位,可以暫時減緩不舒服的症狀。如果可以,早晚各進行兩次眼睛的穴位按摩操,配合熱敷,將有助於放鬆病人眼部的肌肉,減輕老花、乾眼症等問題。 眼部穴位按摩操分解動作一、 將雙手中指指間,放在眉毛中間的位置,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按摩十次。二、 接著將指尖按在太陽穴位上,先左後右, 各旋轉轉圈按摩三十下。促進口腔健康的「健口操」訓練口腔的健口操,是最容易自己在家操作的體操,能夠改善唾液的分泌、降低吞嚥障礙,甚至有改善發音和增加臉部表情的功能。執行過程中,可以口腔按摩作為輔助,雙手使用除了大拇指以外的四隻手指頭,輕輕托住臉頰,約莫上顎後端的地方,旋轉按摩十圈,再來到雙頰凹陷處,重複來回按摩十次,最後延伸至下巴後方的凹陷處,來回按摩五次,就可以徹底舒緩平日裡口腔的壓力。 健口操分解動作一、 雙頰先輪流鼓起,可以先右再左或是先左再右。二、 重複兩次後,再同時鼓起兩邊雙頰,使用雙手將兩頰鼓起的氣一次擠下去。三、 隨著擠出,嘴巴可發出「噗」地聲音,重複進行二次以上;接著把嘴角往兩側拉, 一樣發出「咿」的聲音, 重複二次以上。(本文摘自/在宅安心顧,圖解長期照護指南/博思智庫出版)

易煩惱優慮 嘗試自我洗滌減心靈負擔

易煩惱優慮 嘗試自我洗滌減心靈負擔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要一個非常容易煩惱憂慮的人,無條件立即放下所有的煩惱與憂慮,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走上靈氣療癒之路的第一步即是自我洗滌。靈氣是一點一滴轉變身心靈 因人而異沐浴在靈氣與光的能量中,從練習接收靈氣到成為靈氣的管道幫助他人,我們並不也無法真正清楚,靈氣是如何一點一滴地轉變身心靈,從負向到正向,也許經常影像思考的人會直接看到光。另一些人則有身體發熱或手掌震動的感覺,某些平日習慣負面思考的人會不由自主地哭喊發抖,也有人一點感覺也沒有,只是感受到內在的寧靜與平和。因為人們是導電小光體,進入靈氣大光體的接收,個人的經歷在光中也會以最獨特的方式與光粒子發生化學反應,這不是考試,沒有形式的標準答案,所以也沒有比較的必要。每日洗滌練習,記下與家人朋友的互動,夜晚的夢境,周遭的回應,甚至,事件意料外的轉變。逐漸地,從練習到習慣呼喚祈請,可以越來越快速感覺到靈氣的高能量震動經常在左右。雙手傳遞靈氣 給予他人祝福成為靈氣管道的每一個人,都能透過雙手傳遞靈氣最好最大最合適他人的祝福,幫助他人從痛苦中緩解出離。幫助自己的靈氣也可以毫無限制地幫助他人,這是多麼美妙的經驗與想法。身心靈合一的身體,不但具足所有自我療癒的內在種子,也具足所有幫助他人的光連結。初學者經常最想幫助最親近的人,慢慢擴及朋友、同事或者不熟悉的他人。靈氣的手法技巧在臼井博士的教學小冊子中非常完整。最初的靈氣手法可以針對內分泌腺體,或是肌肉的疼痛,筋骨關節發炎以及思慮憂鬱過度。這些標準手法在西方靈氣的傳承中變得更有彈性,往往直接把手放在受療者最疼痛的部位,專心祈請靈氣給予對受療者最好最大最合適的療癒力量,就能有顯著的緩解效果。每一次的嘗試練習給予之後,再問問他們有沒有疼痛程度的變化或緩減,以作為靈氣給予的回饋與印證。慢慢的,從周圍親人朋友的反應回饋中,也能感受到更多靈氣能量在不同的情況下顯現的顏色熱度。給予他人靈氣治療後 須進行自我洗滌靈氣中的紅色光代表對方需要活力。橘色光代表受療者需要更多的愛以及溫暖。黃色或金色代表對方比較憂鬱或者處於多煩惱的情況,需要明亮的洞見穿透複雜崎嶇的內外情境。綠色代表身心毒素較多,需要排毒。藍色代表對方經常過分衝動或急躁焦慮,需要安全感與穩定冷靜。紫色代表對方比較短視欠缺遠見,需要更多的智慧。最後,光譜總合的白光,代表無所不知的靈氣送出對被療者最好、最大最合適的祝福,那也許不是哪一種光可以單獨解決的內在清洗。給予他人靈氣的治療之後,必須從他人的能量中抽離,除了祈請告知靈氣給他人的治療結束了,也還要有靈氣的自我洗滌。因此,走上療癒之路意味著,每日早晚合掌靜心,祈請,讓靈氣融入生活中,晨光與夕陽、暴雨與微風,靈氣無所不在。(本文摘自/大人密碼:用靈氣召回金鑰匙/印刻出版)

老人腦功能衰退?錯!可塑性仍佳

老人腦功能衰退?錯!可塑性仍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神經生物學家以健康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是這幾年才開始的事。以往,研究者經常是把注意力放在和老化有關的病變: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等。這些都非常重要,也很吸引人(還能提高科學研究計畫獲得資助的機會);可是研究健康老年人的腦子究竟如何運作,也同樣有趣。老年學習人們在這當中發現了許多令人驚訝的事。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假設老年人的腦已經不可逆轉地衰退,因此幾乎沒有辦法學習新事物,這是謬論。當然,一個八十歲的老年人不會只因為玩了一些記憶遊戲,就立刻返老還童。但實際上,腦有驚人的適應能力,甚至連雜耍這類的複雜運動動作,也都還能學。三個月的練習,就足以讓一個五十歲的人熟練地在空中拋耍三顆球。二十歲的人可能學得快些,但結果是一樣的。此外,有趣的是,經過這樣的練習,年長受試者的腦子也會產生結構性的變化。海馬迴(記憶大師)和視覺中樞的大腦皮質質量會增加,獎勵中樞(你還記得「伏隔核」吧)也會變大。因此年長者的腦子絕對不是等著被拆除的破舊建築。它可以像學生的腦子一樣成長──也許成長得沒那麼迅速,但是同樣充滿樂趣。老年人的腦部結構仍然保有很強的可塑性,這點也可從一個大量使用語言的人身上看到,而且如果會說的語言不只一種,似乎愈好。例如,一個七十歲會說兩種語言的人,前、後腦之間和左、右腦之間的連結都比只說一種語言的人好。前者神經纖維較粗,不同的腦區可能因而合作起來更有效率。縱使這類研究結果要轉化為現實應用很困難,但這還是值得一提:一個會雙語的腦袋即使到了老年,還是保持較佳的功能,在注意力和反應力測驗的表現,都比只說一種語言的人出色。小孩和成人所以說,絕對不要低估一個成熟神經網絡的能力。它也許會隨著年紀而變老,但是資訊處理速度變慢的問題,通常可以利用特別擴大的網絡連結來補救。可塑性甚至保持到高齡,一直到生命盡頭都還能適應每個新刺激。現在我們知道,小時候沒學會的,長大了還是可以學。也許需要的時間會長一點,但原則上,年紀大了才學一種新語言或樂器,卻學得跟年輕時一樣好並非天方夜談。當然我還是必須坦白說,如果你六十歲才學拉小提琴,要成為技藝高超的名家是不可能的。至於學會一種或多種母語,人一輩子也只有一次機會。但無論如何,學習新技能是很有趣的事。這裡還是一樣的原則:腦部的活化模式範圍愈大,學習的效果愈能持久。你可以多玩玩動腦的遊戲。還有一點也很清楚,儘管成人原則上可以學習新資訊,但學習方式就是和小孩的不同。剛出生的那幾年,腦特別好奇,處理新資訊完全沒有條件限制。新單字?新動作?很簡單,就是試試看,沒什麼好丟臉的。隨著年紀漸長,腦也會跟著變老,新資訊(新的活化模式)會對既有的神經網絡結構構成挑戰,因為每個外來的新資訊都必須整合到既有的神經網絡結構中,所以腦子第一步會先檢查這則資訊是否有意義。因此,年長者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年輕人不一樣,也許不再那麼天真沒有成見。然而,年長者利用自己多年來訓練有素的神經網絡,根據經驗和所知,將資訊快速整理分類,並且連結廣大的腦子各區,然後更適切地判斷哪些值得學習、哪些不值得。不要猶豫嘗試新的東西,不管你的年紀多大,腦是有可塑性的,而且充滿動力,永遠都在適應外界環境。老年人腦部萎縮不是藉口,雖然這聽起來很嚴重,但事實上沒那麼糟,只要是健康的老化過程,沒有失智症或其他類似疾病,腦子會用有效且不斷改良的神經網絡來抗衡。這是我親身的體驗,因為我爸現在玩手機已經很厲害了──他不只會一直拍美食和雲朵變化,也能把照片上傳到臉書。但是身為一個研究神經生物學的專家,我當然知道,他的人生經驗(呈現在他的神經網絡結構中)很快就會制止他這個新學會、可是很煩人的壞習慣……吧。希望如此!(本文摘自/打破大腦偽科學:右腦不會比左腦更有創意,男生的方向感也不會比女生好/如果出版社)

壓力大不好睡?快練習睡前呼吸法助眠

壓力大不好睡?快練習睡前呼吸法助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睡前呼吸練習呼吸是放鬆的關鍵元素,這套練習就是利用呼吸的過程來幫助入睡。它也會助你睡得更安穩。接下來是練習步驟,請仔細按照步驟演練。.注意事項/1.     以二比一呼吸法來進行,呼氣長度是吸氣的兩倍。2.     使用舒服的計數方式,如六比三或八比四。你不是要清空或灌飽肺部。二比一的比例應該不會費力。3.     專注在呼吸上。不管是吸氣或呼氣,呼吸過程中都不要停頓、中斷或抖動。吸氣和呼氣之間的暫停也要消除掉。.練習/1.     仰躺,進行八回合呼吸。2.     往右側躺,進行十六回合呼吸。3.     往左側躺,進行三十二回合呼吸。但很少有人能完成這套練習。鼻腔清洗法對健康的鼻腔通道來說,每日以鹽水清洗鼻腔是極有助益的。這個簡單輕鬆的洗滌會消除鼻腔阻塞的問題,幫助保持鼻腔通道不產生過多的黏液。它也會讓呼吸練習更容易進行。.練習/1.     在早上清洗時,使用一杯約二百四十毫升的溫水,加入大約八分之一茶匙的鹽(鹽水的鹹度應該與淚水相同,太鹹會刺鼻,太淡會在鼻孔中造成不適)。2.     將鹽水杯拿到鼻孔旁邊,頭往後傾。慢慢將水吸入鼻孔中,然後把頭放低讓水流出來。剛開始的幾次,你可能會嗆到,但很快就會學會如何將喉嚨關上。3.     幾次練習後,你就會將頭往後、往側傾。將水從位在高處的鼻孔灌入,從較低的鼻孔流出。這會潔淨並喚醒鼻孔內的黏膜內襯。4.     多練習幾次後,你就可以同時從兩個鼻孔灌水,讓水進入喉嚨再從嘴巴吐出。這樣就能清潔整個通道。. 好處/這套清洗法可潔淨並喚醒黏膜,消除堵塞,預防鼻竇感染。因此,它能消除鼻竇頭痛的疼痛。它也會幫助減少過敏症狀,預防感冒和其他黏膜的輕微感染。不要害怕做這個清洗。在有任何意見前,先進行一週再來決定它對你是否有幫助。(本文摘自/瑜伽減壓療法:結合西方神經醫學及東方瑜伽科學,讓你重獲身心平衡與自由/橡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