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常吃生冷食物 當心養成易胖體質

常吃生冷食物 當心養成易胖體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生冷食物會助長脾溼,使肺氣更虛,到了秋天時,就容易引發過敏性鼻炎,到了冬天容易患咳嗽、氣喘、氣管炎與支氣管炎。釐清生食蔬菜的迷思中醫經典《難經》四十九難曰:「形寒飲冷則傷肺」。西方人很喜歡喝生機飲(smoothie)、吃生菜沙拉,把酪梨和生的花椰菜、萵苣、番茄、黃瓜、菠菜苗、小麥草、苜蓿芽、芹菜、紅蘿蔔等通通丟到果菜機裡打成一杯,或加到生菜裡,成為一道標榜具有纖維、酵素、維生素、礦物質的養生佳餚,再撒上些起司,連蛋白質也都有了,也許營養學家多數認同這樣的組合,可能只有中醫會挑剔這樣的一道開胃菜。中醫認為飲食生冷,將由胃寒導致肺寒或腎陽虛,女性則再加上個宮寒。寒性凝滯,不利於水液代謝,則聚水而為痰,使肺失宣降,出現咳嗽、氣喘、呼吸短促、胸悶、腹脹。一般大眾或許覺得中醫吹毛求疵或危言聳聽,怎麼這麼多外國人吃了都沒事。但實際情況是,我有太多的病人都因為迷信這樣的養生觀,而罹患甲狀腺低落、消化不良、季節性呼吸道過敏、氣喘、肥胖。這些病人各色人種都有,包括白種人、黑人、黃種人與棕色人種。十字花科植物如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芥菜、白蘿蔔、西洋菜、芥藍菜等含甲狀腺腫素(Goitrogens),會抑制甲狀腺功能,造成甲狀腺腫低落;許多綠葉植物含高量的草酸,草酸會抑制鈣質及其他礦物質的吸收,造成結石。而經過烹煮加熱後,甲狀腺腫素就會被破壞,部分草酸也會被分解,大大降低對身體的傷害,較生機飲安全。喝生機飲、吃生菜沙拉不會胖?如果你以為喝生機飲、吃生菜沙拉不會胖,那就真的錯了。因為當胃的溫度過低時,是無法消化食物的。胃必須先不斷的蠕動,直到胃裡的溫度達到體溫的恆定質時,才能開始消化吃到胃裡的生冷食物。如果你經常吃生冷食物,將虛耗胃的能量,直到胃裡溫度過低,無法消化食物,就是中醫所謂的「胃寒」。這時候的消化機能已經偏弱,身體為了生存,必須借更多的能量給胃以消化食物,維持生存所需,所以體溫只好開始下降,新陳代謝趨緩,以節省能量的消耗。這時甲狀腺素分泌開始低落,最後你才發現,曾幾何時自己的體質已經變成易胖體質,簡直連呼吸都能讓人發胖,這就是西醫所謂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症」。中醫稱肥人為多痰之人。「痰」阻礙呼吸道,是造成咳嗽氣喘的根源。所以不吃生冷,預防痰生,是養肺基本觀念之一。(本文摘自/食林改錯 七大排毒迷思/康鑑文化出版)

骨鬆如沉默疾病 醫師教保骨撇步

骨鬆如沉默疾病 醫師教保骨撇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年紀愈來愈大,骨質流失容易導致骨質疏鬆問題,但許多老人家卻不自知,往往跌倒骨折後才發現。骨科醫師將教導大家預防骨質流失及保健骨頭的方法。骨質疏鬆症如沈默疾病 往往骨折才發現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副騰表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沈默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但常因跌倒而造成骨折甚至死亡。雲嘉南地區老年人居多,不少務農老人家認為自己身體力壯、骨頭「勇健」,直到摔倒、撞到後導致骨折,才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問題。大林慈濟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主任謝明宏說明,骨頭每天都會流失及新生,當流失大於新生速度時,骨頭的度就會降低,就像花錢速度比賺錢快,很快將骨頭銀行掏空。唯有健康脊椎才能支持身體,預防骨鬆,也才能避免發生骨折的危險。停經後婦女、超過50歲男性為高危險群停經後婦女、超過50歲男性,發生骨質疏鬆症可能性較高,其中因骨鬆而骨折的比例約女性每3人有1人、男性每5人有1人。除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或腎臟病等疾病引起的骨質疏鬆症,過瘦、鈣質不夠、少運動、菸酒習慣等,也都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問題。謝明宏醫師提醒,要延緩骨質疏鬆發生,除了均飲食衡,鈣質攝取充足,應從日常的飲食和運動做起。適當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增加骨骼血液流量和增強骨骼耐受力,也應避免喝酒、吸菸。若是明顯骨質疏鬆的病人,更應避免負荷重物、彎腰,同時防範跌倒,以免造成骨折。

背部反覆出現紅疹 竟罹罕見淋巴癌!

背部反覆出現紅疹 竟罹罕見淋巴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8歲年輕男性,半年多前背上開始出現不痛不癢的凸起紅疹,起初不以為意,以為只是一般的濕疹,於是自行抹藥膏,但紅疹卻時好時壞,後來竟然越長越多。就醫經背部皮膚切片檢查,竟是罕見的表皮性B細胞淋巴癌,接受化學治療後,背部紅疹已大幅改善,並持續追蹤治療中。淋巴癌患者 多在脖子、腋下或鼠蹊部會摸到腫大淋巴結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楊鎰聰表示,台灣1年大約有2千至3千多個新診斷的淋巴癌個案,大多數的淋巴癌都是源自於淋巴結內的不正常淋巴球細胞癌化所致。這類患者多數在脖子、腋下或鼠蹊部會摸到腫大的淋巴結,但1/3左右個案卻是來自淋巴結外實體器官中的淋巴組織癌化所致,常見的有胃部、腸道、肝臟、脾臟、腦部等器官。像案例中皮膚性的淋巴癌個案實屬罕見。皮膚出現反覆、長久不消紅疹要小心楊鎰聰醫師提醒,皮膚性淋巴癌很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皮膚疾病,而被當作一般皮膚問題處理。皮膚上若有一些不尋常反覆出現、長久不消、甚至惡化的紅疹,一定要特別留意。若除了紅疹還合併其他症狀,如發燒、體重減輕、夜間盜汗,甚至有摸到其他硬塊,一定要迅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常打電玩是成癮?醫:重點不在時間

常打電玩是成癮?醫:重點不在時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018年6月底,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佈將「網路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納入精神疾病。遊戲玩家與社會大眾紛紛感到疑惑:怎樣算是網路遊戲成癮?每天花很多時間玩遊戲,就是網路遊戲成癮嗎?網路遊戲成癮判斷並非時間長短 而是生活失能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潘元健心理師、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邱于峻醫師組成研究團隊,以國際通用診斷標準的「網路遊戲成癮量表」,調查臺灣8110 位青少年玩家,成果顯示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約為3.1%,略高於西方國家。林煜軒醫師表示,醫界與學界對網路遊戲成癮有嚴謹的判斷標準,核心基準是「失控造成生活失能」,而非一般認為的「花太多時間在遊戲上」。個人因為對於上網打遊戲不可自拔,讓日常活動優先順序產生變化,總以打電玩為優先,造成日常生活失能,且明知道有負面影響,還是無法控制這麼做,一連串失控的狀態。西方國家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約僅1%國內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為3.1%的研究結果可能讓大眾相當意外,因為過去各式不同定義研究指出「網路成癮」盛行率高達20至30%。美國精神醫學會2013年提出較嚴謹的診斷標準,並聚焦在「網路遊戲」,之後各國研究指出盛行率幾乎都少於5%。2017年美國、英國、德國的最新大型跨國研究指出,西方國家網路遊戲成癮的盛行率大約僅有1%左右。而亞洲國家目前仍缺乏以嚴謹診斷標準估計網路遊戲成癮確切盛行率的調查。網路遊戲成癮青少年玩家 更有意願在遊戲中消費林煜軒醫師研究指出,一年內有玩過網路遊戲的青少年中,符合網路遊戲成癮定義者佔3.1%;71.5%曾玩過網路遊戲的青少年,不符合任何一項網路遊戲成癮的症狀。研究顯示,臺灣青少年的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略高於西方國家,但不超過5%。此外,網路遊戲成癮的確會使青少年玩家更有意願在遊戲中消費,以及花費更多時間在遊戲上。研究結果指出,52%網路遊戲成癮者表示曾在遊戲中花費金錢,且每週花費41個小時在網路遊戲上,比起非網路遊戲成癮者高出將近1倍。在遊戲中花費金錢的比例,也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上升。以積極鼓勵、健康促進方式來引導林煜軒醫師表示,研究點出社會的確有網路遊戲成癮的現象存在,然而從醫界案例來看,問題常常不在沉迷網路遊戲本身,而是來自現實生活層面的問題,導致青少年逃避到網路遊戲的世界。在科技網路急遽發展的時代,人機互動緊密,網路遊戲成癮現象是大眾要認識與面對的身心發展問題。建議政府與社會大眾以積極鼓勵、健康促進方式來引導,而非以治療精神疾病的方式來看待。

講座/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講座/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過去民眾只要一聽到血癌兩個字,頭皮都會發麻,認為罹患血癌若沒有盡速接受骨髓移植恐怕壽命不長!其實白血病(俗稱血癌)若接受到良好定期監控,血癌也可是慢性病!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9月29日(六)舉辦癌症講座,由腫瘤科暨血液科余垣斌醫師主講「急性白血病:認識他,才能戰勝它!」和謝佩穎醫師主講「慢性骨隨性白血病治療目標與展望」,透過本場衛教活動,讓病友及家屬和有興趣參加的民眾能夠增加對白血病的了解!(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心智飲食-預防失智症時間:107年9月29日(六)上午9:00-12: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6樓階梯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養成寫日記習慣 平衡自律神經失調

養成寫日記習慣 平衡自律神經失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自律神經的平衡變好,就能活化血液循環、激素、細胞、腸道等,而讓「美容的本錢」漸漸向上加,當然就能看起來更加美麗、年輕、閃閃動人。我認為如果想要具備這樣的「美容本錢」,大多數的女性務必要養成寫3行日記的習慣。現代女性都是拼命三郎。不管在工作、家事還是育兒,都盡力發揮最大的力量。只不過,也有不少人因為過於拼命努力,因而打亂了自律神經的平衡。如果任由自律神經經常性失衡而不管,可能會讓難能可貴的美麗和青春漸漸消失。事實上,對女性的美容來說,紊亂的自律神經可說是最大的威脅。所以,為了保持美麗和青春,每天一定要打一下補救再擊球。我認為,寫「3行日記」這種打出再擊球的方法,可以發揮比化粧水或乳液更值得信賴的效果。在我身邊,也有幾位有寫日記的習慣女性,這些女性都很美麗、年輕、閃閃動人。我相信她們一定是每天都揮出可以平衡自律神經的再擊球,所以她們的肌膚、頭髮和身體,才具有實實在在抗衰老的「本錢」。我覺得3行日記也具有美容效果和抗老化的效果。各位女性讀者,即使抱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會變美,可能被騙」的心態,也要試著養成寫3行日記的習慣。雖然可能不會來個大變身,不過一定不會太辜負各位的期望。(本文摘自/不可思議的3行日記健康法/臉譜出版)

吃柚子注意!6大類藥物恐引不良反應

吃柚子注意!6大類藥物恐引不良反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柚子的「柚」與「佑」諧音,視為保佑的好采頭。中秋佳節是家人或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賞月的溫馨時光,柚子常成為必備水果。然而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柚子與葡萄柚同是芸香科植物,柚子含有與葡萄柚相似的「呋喃香豆素」成分,服藥時要留意可能會發生交互作用,為自己的健康把關。6大類藥物 併食葡萄柚、柚子恐產生不良反應目前針對葡萄柚汁與藥品交互作用的研究已獲得公認,其機轉包括抑制體內CYP3A4酵素;抑制存在於小腸、肝臟及腎小管的醣蛋白的活性;及抑制穿透細胞膜的載體的有機陰離子轉運多肽,而影響藥物的代謝,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增加或影響療效。受交互影響之藥品眾多且程度不一,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若使用下列常見且影響較鉅藥品,應注意相關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1) 降血脂藥/atorvastatin、lovastatin、simvastatin,可能增加肌肉痛、深色尿、肝毒性等不良反應風險。2) 降血壓藥/amlodipine、felodipine、nifedipine、verapamil,可能增加低血壓、心跳過快、周邊水腫等不良反應的風險。3) 鎮靜安眠藥/diazepam、midazolam、triazolam、buspirone,可能增加頭暈、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風險。4) 抗心律不整藥/amiodarone、quinidine,可能增加心律不整、肝毒性等不良反應的風險。5) 免疫抑制藥/cyclosporine,可能增加頭痛、電解質不平衡、血壓增加、癲癇、腎毒性等不良反應風險。6) 抗癲癇藥/carbamazepine,可能增加藥物過敏的風險。若服藥後發生紅疹(搔癢或水泡)、嘴唇腫、發燒、喉嚨痛(吞嚥困難)、口腔潰瘍、眼睛不適(紅腫或灼熱感)的藥物過敏早期症狀,應立即回診就醫。柚子具有與葡萄柚類似成份 抑制藥品代謝柚子種類繁多,但已有研究發現,柚子成分中,具有與葡萄柚類似的香豆素類及呋喃香豆素類的成分。已有文獻指出,柚子汁可以通過抑制體內的CYP3A4酵素對藥品的代謝或抑制P-gp醣蛋白的活性,增加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與tacrolimus藥品的生體可利用率,可能增強療效及提高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然而,亦有研究顯示,對於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藥品sildenafil,柚子汁卻反而減少了40% 的生體可利用率,而降低療效。因此,建議服用cyclosporine、tacrolimus與sildenafil治療的病人,於服藥期間儘量避免食用柚子,以免影響藥品的療效。服用有交互作用藥品 柚子不宜過量食用雖然柚子與藥品間相互影響的強弱程度,尚需更多研究來證實。但目前研究已知柚子和葡萄柚有類似成份,因此無法排除柚子因含有類似成分,而發生像葡萄柚藥食交互作用的風險。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正在服用與葡萄柚有交互作用的藥品,且又要享用柚子時,建議美味淺嚐即可,不宜過量食用。尤其要注意潛在藥食交互作用的風險,一旦發生不良反應或療效改變,應該即時回診,同時告訴醫師併用的食物,確保自身的用藥安全。

頭暈、腦力衰退 中醫調理來幫忙

頭暈、腦力衰退 中醫調理來幫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天氣好熱,在室外沒多久,就會讓人熱得暈頭轉向、眼冒金星;然而,即使是每天都待在冷氣房,時間太長,也會有人容易頭暈、虛弱無力。傳統中醫認為,若是會出現熱也頭暈、冷也頭暈,是腦力衰退的現象,無法承受冷熱的變化,並且和血路不通暢有關,辨證論治對症下藥,必須是平血,而不是清血。頭暈無法承受冷熱變化 是腦力衰退現象中醫是如何看待天氣熱所引起的頭暈?為什麼即使待在冷氣房裡也會頭暈呢?中醫師李深浦表示,頭暈是腦力衰退的現象,因為腦是充滿能量的冷靜器官,腦在身體最頂峰,接受身體的營養與血液和氣體的循環,腦細胞元氣健康度不夠好,就無法承受外面熱與冷的變化。力氣是腦與身體互動 冷與熱的拮抗作用李深浦中醫師指出,走路運動會一直流汗,若是會頭發暈、手腳痠軟無力沒體力,就是腦比正常人衰退很多,腦筋反應速度會不夠快,力氣不夠強;由於力氣是腦與身體的互動,冷與熱的拮抗作用,陰與陽、動與靜,當心臟動力不夠,也反映腦的冷靜力不夠,腦安靜度夠,定力越夠,心臟動力夠,則全身動力才夠,若是腦會頭暈怕熱,就表示腦的健康度不夠。無法適應溫度變化 一冷一熱會出現感冒症狀腦承受不了熱,無法適應溫度變化,則很容易在一冷一熱之下,出現感冒症狀,輕微會疲勞沒有精神、脖子僵硬、頭腦昏沈,嚴重會頭痛想吐。李深浦醫師解釋,腦是很重要器官,是儲存電流與發電系統,可控制全身,所有內臟機能都離不開腦的互動機制,要看腦是否健康,就看他是否能承受熱;通常在熱的環境之下,不頭暈、不會全身無力,是最上等健康,一熱就小便黃、尿道發炎、火氣大,全身機能病變,是第二等健康,第三等則是會中暑、昏倒、休克。血液要平衡是要平血 使小血管都能活絡起來對於腦部健康,血液中的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與氧氣都扮演很重要角色!李深浦說明,貧血時血紅素不足,所帶氧氣不夠,而血液中的血脂肪、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不正常,血液濃度無法自然平衡,就會無法承受熱與冷。有人說血太濃要清血,但清血也會使紅血球受到破壞;其實,血液要平衡是要平血,是要平衡身體,使小血管都能活絡起來。她經常頭暈無力 抽血檢查三酸甘油酯3000多李深浦醫師舉例,門診中,曾有一名婦人經常頭暈無力,抽血檢查三酸甘油酯3000多,一般人1000多就有危險;於是她就趕緊辭掉工作,服用養肝與平血用藥,並每天運動、曬太陽,使流汗及促進新陳代謝,結果三酸甘油酯降到36,五年後檢查還在50幾,這幾年特別注意飲食與運動保養,也不用天天吃藥。這病例是足以讓人知道運動及控制飲食的重要性。月經前出現頭暈偏頭痛 須補血與養肝還有人是有血紅素與血量不足,也會因為溫差影響而頭暈;李深浦提到,尤其是女人月經前出現偏頭痛,往往會有貧血,經前腦部血會將血液集中到子宮,就會有頭痛和情緒不好,這時在月經前一週服用補血中藥,平常以養肝中藥來促進新陳代謝,一、二個月就不會頭痛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寶寶發燒怎麼辦?

講座/寶寶發燒怎麼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歲以上的孩子能夠自己表達不舒服,3歲以下尚無表達能力的寶寶,可能會比較嗜睡、躁動、食慾不佳或活動力下降等,此時家長必須注意孩子是否身體不適。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9/28(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衛教師李雯玲主講「寶寶發燒該如何處理?」,提供您正確的嬰幼兒發燒處置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與關心家庭醫學保健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寶寶發燒該如何處理?時間:107年9月28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戰勝牙周病 保健7口訣真好記

戰勝牙周病 保健7口訣真好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牙周病的治療成效,一定要患者與醫師共同努力,才能贏得這場與牙周病抗衡的持久戰,別忘了牙周病的致病菌,是時時伺機而動、會復發的。更容易記憶的保健七口訣我要分享七個自創口訣,來幫助患者們更容易記憶,戰勝牙周病的策略:• 1縫,每天至少一次刷縫隙/關於縫隙的清潔,健康的年輕人只需用牙線,對於有牙周病或縫隙已經變大的老年人,就建議使用牙間刷及牙線並用。 • 2刷,每天至少刷2次牙/建議是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或是中午一次睡前一次。 • 3圈,清潔要清到三大圈/分別是外圈、裡圈、咬合圈。• 4具,口腔清潔有四個必要的工具/分別是牙刷、牙間刷、牙線、牙膏,來做全方位控制。• 5面,每顆牙齒有五個面需要清潔/指的是外面、裡面、咬合面,兩牙相鄰的兩牙間面。• 6回,每六個月要回診一次/這樣的保養動作是不能省略或偷懶的,接受牙周病治療完成後的頭兩年,每六個月要回診照一次X光片,之後如果狀況穩定、控制得宜,則改為一年回診一次即可,除非又有出現任何異狀,則要立即回診。• 7位,牙弓有七個位置供牙刷清潔/7個位置包括:後大牙、小臼齒、犬牙及側門牙、正門牙另一側、犬牙及側門牙、小臼齒最後兩顆、後大牙。牙刷刷頭最佳狀況是一次可涵蓋2~3顆牙,可交疊來做清潔的動作。(本文摘自/牙周病,真的會要人命/大塊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