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與出生月份有關?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與出生月份有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了解多少?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台灣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發生率在 5-8%,也就是一班三十個人之中大約就有兩位兒童產生類似的問題;且根據研究發現,七月和八月出生的孩子,較易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多因生理協調出問題所致兒童發展專家廖笙光老師指出,許多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其實源自於生理上的協調問題,特別是在班上「年齡較小」的孩子,較容易因為成熟度不足,進而產生手眼協調、書寫技巧、動作協調等問題;若是孩子本身挫折忍受度比較低的話,往往會在團體生活中成為一個不定時炸彈,此時能夠協助孩子的方式,除了多方的鼓勵和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克服生理上具體的困擾,增加孩子面對真實的能力。研究:七月和八月出生孩子較易罹患ADHD據芬蘭一篇大型的研究論文證實,研究人員追蹤從 1998-2011 年開始入學的小學生,蒐集一共六千多名被診斷 ADHD 的孩子,統計他們的出生月份,結果顯示,年齡最小的兩個月份出生的孩子,相較於年齡最大兩個月份的學生,被診斷 ADHD 的機率會增加 26%(男生)與 31%(女生);對照台灣的學制而言,就是七月和八月出生的小朋友,最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治療ADHD 專業引導是關鍵廖笙光老師說,父母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毋需擔憂、恐懼或排斥,而應是了解、接納並陪同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前進。孩子畢竟是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因此孩子在出現心理問題之前,可能就已經遭遇到一些生理上的困擾,只是不為家長所察覺,孩子在不斷努力卻又反覆受挫之下,最後就會演變為對於學校及團體的抗拒,甚至出現情緒上的問題;此時孩子需要的不只是鼓勵,而是更專業的引導與協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女性糖尿病風險高!當心3特別症狀

女性糖尿病風險高!當心3特別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糖尿病在許多國家都是盛行疾病,糖尿病越早發生,越會影響到生命的長短和質量!根據統計,若40歲發生糖尿病,女性約縮短6.1歲壽命,男性約縮短5.3歲壽命。在台灣,糖尿病發生率呈微幅增加,死亡率則逐年下降。在美國則有研究發現,女性患糖尿病的死亡率是正常女性的2倍,可見得女性糖尿病風險高於男性!女性罹患糖尿病 獨有3症狀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瑋涵分析,男性與女性罹患糖尿病時,出現的症狀大多相似,吃多、喝多、尿多、容易感到疲倦及視力模糊。但有幾項症狀是女性獨有的症狀,如(1)反覆「黴菌感染」造成搔癢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2)「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能出現不孕、變胖、體毛增加及其他代謝問題;(3)懷孕時妊娠糖尿病,9成女性生產完血糖就會恢復正常,但6成妊娠糖尿病患者10至20年後可能會進展成糖尿病。糖尿病前期 可透過運動、飲食、減重等逆轉由於「糖尿病前期」沒有特別症狀,血糖比正常人高,只能經由篩檢才能發現,下列3項符合其中1項即是:(1)糖化血色素5.7% -6.4 %;(2)空腹血糖偏高約100至125mg/dL;(3)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中,第2小時血漿葡萄糖值140至200 mg/dL。前期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程度,不用立刻吃藥控制,主要透過運動、飲食、減肥體重控制等生活作息逆轉。9個危險因子 符合2個建議定期篩檢下列9個危險因子中,若符合2個或以上者,即為糖尿病高危險族群,建議接受糖尿病篩檢。若是篩檢正常,建議至少每3年也要再檢測1次:1) 身體質量指數(BMI)≧24或男生腰圍≧90cm,女生腰圍≧80cm。2) 一等親人罹患糖尿病。3) 高血壓(≧140/90mmHg)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4) 臨床表現胰島素阻抗,如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mg/dl或三酸甘油脂≧250mg/dl。6) 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婦女。7) 生養4Kg以上嬰兒,或曾診斷為妊娠糖尿病。8) 曾罹患心血管疾病。9) 缺乏運動。原本就有糖尿病 懷孕也需控血糖建議女性生產完6至8週,回診檢查血糖是否正常。若原本就有糖尿病的婦女,懷孕過程中也需嚴格控制血糖,降低分娩併發症。林瑋涵醫師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每3年篩檢1次,65歲以上的民眾每年篩檢1次。另外若曾檢查出糖尿病前期者,也建議每年再接受糖尿病檢查。飲食、運動保養身體 降低併發症林瑋涵醫師呼籲,罹患糖尿病不是絕症,是提醒我們要如何照顧、保養自己!平常要注意飲食,餐餐只吃7、8分滿,烹調方式水煮、清蒸為主,多吃青菜。培養運動習慣,每周3次,每次20分鐘。治療糖尿病的目標,首在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如糖尿病足截肢、糖尿病腎病變、心血管疾病、失明。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病人與醫護團隊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

講座/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容易因不當的血糖控制而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發生,其中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但大部分病友常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的飲食控制。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0月5日(五)舉辦營養講座,由營養師丁秀君主講「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本堂課幫助病友認識糖尿病飲食原則,讓飲食選擇上更有彈性,更能享其樂。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時間:107年10月5日(五)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外食不麻煩 這些訣竅教你選生酮餐飲

外食不麻煩 這些訣竅教你選生酮餐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剛開始採用生酮飲食時,整個夏天都獨自旅行。我經常前往餐廳用餐,很能夠適應在旅途中創造生酮餐飲的方式,無論我身在何處,或是遇到什麼狀況都一樣。我在餐廳時,總是有辦法點適合生酮飲食的餐點(好吧,只有一次例外。那次我們去了現成三明治店,那樣顯然就無計可施了)。別擔心,在外用餐並不代表會讓你覺得挫折或麻煩,事實上,那會是相當愉快的經驗。以下這些訣竅能讓你在下次上餐廳時獲益匪淺。基本原則‧餐廳越高級,越容易找到替代方案。‧可以尋找提供無麩質菜單的餐廳,並用脂肪來替代糖。‧選擇不含穀類的肉類與蔬菜餐點。‧加入脂肪!請餐廳給你酪梨、培根、煎蛋、美乃滋、橄欖油、橄欖。‧試著自己攜帶脂肪。椰子油是我的首選。‧注意醬料與沙拉醬!許多醬料中都含有糖。‧選用水佐餐,或低碳水化合物飲品。‧早餐時,如果餐廳供應蛋和培根,那就沒問題了!歐姆蛋是更棒的方案。餐點訣竅早餐/四顆荷包蛋,以及兩片培根以及自製美乃滋(如果是橄欖油做的)或是橄欖油。午餐/點菜單上面脂肪量最高的漢堡,再加點涼拌捲心菜(通常都適用不含乳製品的食材製作的),如果涼拌捲心菜裡含糖的話,可改點以菠菜為主的沙拉。晚餐/點菜單上脂肪含量最高的牛排(請參考下方說明)、烤鮭魚、或是浸在橄欖油當中的紅肉,佐酪梨與綠色蔬菜。特定的餐廳菜色義大利麵/將義大利麵換成一大盤蔬菜(如芝麻菜、菠菜、櫛瓜)。請注意番茄基底紅醬中的含糖量。沙拉/請餐廳多給你一些酪梨與培根,用來取代水果、果乾、穀類。醬料的話,最佳的選擇是油醋。科布沙拉永遠是最佳的選擇。請餐廳不要在當中加入玉米或是起士(你無法攝取乳製品的話),你就能吃了。蛋白質/選擇富含脂肪的蛋白質,如鮭魚、鴨肉、羊肉、豬小排等等。許多動物性脂肪是毒素儲存的地方,所以如果肉類的品質堪虞,請選擇瘦肉,並且攝取植物來源的脂肪,如酪梨油或是橄欖油。牛排/最肥的牛排是菲力牛排、紐約牛排、丁骨牛排、肋眼牛排。你對乳製品過敏嗎?可選擇佐不含奶油的蔬菜。壽司/不管吃什麼,都不要配飯。他們會把所有的食材捲在一起。如果你要求店家的話,可以用額外的酪梨代替米飯(壽司非常適合補碳法)。漢堡/確認肉排當中僅含肉(沒有燕麥、小麥胚芽、其他加入的食材),接著再請店家用萵苣代替麵包,把薯條換成沙拉。雞肉/選擇炭烤雞肉、水煮雞肉、烤雞。雞翅/確認外面沒有裹任何粉漿或麵粉、馬鈴薯粉之類的。如果你不想攝取蔬菜油,就不要吃炸雞翅,除非你知道那間餐廳的炸槽用的是牛油。墨西哥餐廳/請點不含卷餅、飯、豆類的餐點。生菜可以佐酪梨,肉盤往往是最佳選擇。辣醬玉米餅餡往往不行,因為往往和玉米餅一起煮,無法分開。你可以試著用羅曼生菜葉卷墨西哥卷餅的餡料吃。印度餐廳/可以看看沒有加麵粉增稠的咖哩。請用新鮮蔬菜棒取代麵包和白飯。要特別留意蔬菜基底的咖哩,因為當中很可能含有許多高碳水化合物的食材。你可以考慮吃炸白花椰菜或蘑菇、印度咖喱雞(含有乳製品)、奶油咖喱雞(含有乳製品)、印度雞湯等。中式餐廳/中國菜相當詭異,每道菜都含有醬汁,往往都會加糖。我通常會點乾煎肉類(鴨肉總是很安全),佐生豆芽或是新鮮沙拉。西班牙小吃/通常都沒問題,因為西班牙小吃通常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很低,多半以肉類為主。請避免點以麵包為主的菜色,而是以肉類與蔬菜為主的餐點。咖啡館/問問咖啡館,看他們是否有不加糖的可可奶、杏仁奶或是不加糖的現泡茶(熱茶或冰茶皆可)。我的最愛:無咖啡因的美式密斯朵加上可可奶(至少我們加拿大人都是這樣點只加一點牛奶的咖啡)。至於食物的話,我在咖啡館裡向來找不到東西。如果你去的咖啡館,明天開始賣脂肪炸彈,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呢?(本文摘自/完全生酮一看就懂圖文指南:沒有壓力的酮體生活,成功引導超過500萬人進入生酮飲食!/柿子文化)

遠離癌症 維他命C、植化素不可少!

遠離癌症 維他命C、植化素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維他命C在腸內分解時會產生氣體,刺激腸道蠕動。此外,植化素有強效的抗氧化作用,能擊退產生於腸內的活性氧。如果想擁有健康的腸道,一定要多攝取維他命C與含豐富植化素的蔬果。更何況,維他命C除了能軟便,更能消除腸道壓力,因此,建議多吃新鮮蔬果,便能充分攝取營養。植化素&維他命C的三大功效1)強效的抗氧化作用/能擊退腸內的活性氧,幫助重整腸道環境。2)提升免疫力/維他命C可提升免疫力,讓身體遠離病痛。3)預防癌症/強效的抗氧化作用可去除活性氧,有效預防癌症。含豐富維他命C與植化素的蔬果• 奇異果/含豐富維他命C,亦含有葉綠素。• 草莓/每天吃五粒,就能補足所需的維他命C。除了甜點,也可做成沙拉。• 葡萄柚/不僅維他命C含量豐富,亦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 洋蔥/含有豐富的槲黃素,是類黃酮的一種。• 甜椒/維他命C含量比青椒多。此外,紅甜椒裡還含有辣椒素。若想大量攝取植化素,一定要破壞植物的細胞。因此,最好能打成「果汁」或做成「湯品」攝取,效果較好。美腸這樣吃,遠離大腸癌!1) 加熱烹調,便能大量攝取/含豐富維他命C與植化素的蔬菜,只要利用燉煮或煮湯等方式烹調,就能有效大量攝取。不過,由於部分蔬菜含有水溶性維他命C,攝取時要記得連同釋出的湯汁一起食用。2)搭配初榨橄欖油一起攝取/維他命C與植化素能解除腸道壓力,最適合搭配能讓腸道放鬆的初榨橄欖油。建議喝熱湯或吃燉煮菜時,滴上幾滴橄欖油,就能溫暖腸道。3)每天早上喝一杯現打果汁/早上起床時,只要喝一杯水,便能促進腸道蠕動。此外,若能再喝一杯新鮮的現打蔬果汁,並滴上幾滴橄欖油,效果更好。4)配合三餐,食用新鮮蔬果/當人承受極大壓力時,身體會消耗大量的維他命C,因此,容易感受到壓力的人,建議搭配三餐,分段食用含豐富維他命C的蔬果。5)縮短烹調時間,不宜過長/含有水溶性維他命C的蔬菜,若花費太多時間汆燙,維他命C會不斷流失。最好的方式是迅速汆燙後撈起,但是,若是連同湯汁一起料理時,就可多燉煮一些時間。6)做成湯品,吸收效果更好/想要攝取大量蔬菜時,最好的方式就是煮成湯品。使用高麗菜、番茄、胡蘿蔔與洋蔥煮湯,再淋上初榨橄欖油,便能活化腸道,消除便祕。(本文摘自/溫暖腸道,吃出排便力/采實文化出版)

學習力落後?重新檢視孩子發展、教育

學習力落後?重新檢視孩子發展、教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少子化浪潮下,每個孩子都被父母視如珍寶。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雖然希望孩子能快樂學習,但另一方面也擔心孩子的成長狀態,不知道學習能力是否有跟上同齡的孩子?有沒有落後的問題?藉由兒童發展檢核表 揪出學齡前發展落後問題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江惠綾說明,可從孩子遊戲中語言能力、認知表現等面向觀察孩子是否有發展能力落後的問題。幼兒於6歲前,可使用衛生局兒童發展檢核表(https://goo.gl/86TSx2),依照對應年齡檢視家中孩子的能力發展狀況。一般來說,孩子上幼稚園後,也會由學校進行初步篩檢。若是發現家中孩子有學習能力上的問題,有時不完全是孩子的因素導致。各個家庭教導方式不同,孩子遇到的學習刺激程度也因而不同。孩子有學習力落後傾向時,可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藉由進一步的認知能力檢測及討論家中教養方式,找出背後原因及改善方法。親子共同接受輔導 幫助調整教育方式、孩子學習江惠綾醫師表示,發展能力落後的孩子就醫後,醫院提供的協助大致分為4個步驟:(1)了解家庭教育狀況,並評估孩子的能力發展;(2)以早期療育加強訓練孩子發展落後的面向;(3)教導照顧者,應該如何從生活中協助孩子練習;(4)親職輔導。除了提供改善孩子能力的訓練,「親職輔導」中很重要的是調整家長教導孩子的方式。有時家長「不知道要教什麼」、「教超過發展能力的內容」等狀況,過少的認知刺激可能會使孩子在認知上發展較慢;或設定太高的學習難度,也會使孩子吸收學習的表現不如預期。醫院專業人員會給予一些教孩子的技巧以及每階段學習目標,可以幫助家長與孩子一同進步,並且定期回診追蹤。建議定期由檢核表確認孩子學習能力,出現問題時親子共同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唱歌使不上力 小心肺阻塞害發音障礙

唱歌使不上力 小心肺阻塞害發音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長期咳、痰、喘,小心肺阻塞(COPD)已侵蝕你的肺功能!研究顯示,一般成人最長發聲時間最少有10-15秒,而超過5成的肺阻塞患者卻有中氣不足的發音障礙;因此,當你唱歌使不上力,無法飆高音、拉長音時,最好是能進一步就醫確認是否肺阻塞上身。一名70歲長期抽菸的肺阻塞患者張先生,在罹患肺癌切除肺部腫瘤後,肺功能僅剩40%,連說話都喘不過氣,甚至需仰賴輪椅代步,生活品質大不如前,更遑論維持既有的唱歌嗜好。所幸透過規律使用複方支氣管擴張劑,並搭配肺復原復健,迄今治療2個月,症狀不僅明顯改善,也重拾唱歌嗜好,心情逐漸開朗。肺阻塞急性惡化猶如「肺中風」 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降低急性惡化頻率根據統計,肺阻塞患者平均餘命比一般人少11年,且台灣每年有超過6000人因肺阻塞而死亡。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晃智表示,民眾對肺阻塞的病識感仍有待提升,且常有患者因肺功能急性惡化掛急診住院,才發現罹患肺阻塞,度過危險期後,卻未規律用藥回診,導致急性惡化發生頻率縮短,肺功能大幅下降。肺阻塞患者每次發生急性惡化就猶如「肺中風」,不僅影響日後生活品質,嚴重者更可能引發呼吸衰竭而死亡。張晃智醫師指出,穩定控制肺阻塞有賴長期且持續的治療。長效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是目前治療肺阻塞最重要的藥物,針對不同疾病嚴重程度、有急性惡化病史的患者,建議規則使用長效支氣管擴張劑,有助改善肺功能、症狀、生活品質,並降低急性惡化的頻率。且相較於傳統支氣管擴張劑,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作用時間更長,每日僅需使用一次,也有助提升患者的服藥順從性。反覆急性惡化死亡率增 複方支氣管擴張劑為肺阻塞治療趨勢研究顯示,當肺阻塞患者肺功能嚴重惡化,且1年內有2次嚴重發作時,3年後的死亡率高達24%。張晃智醫師表示,根據2017年肺阻塞臨床照護指引建議,現行肺阻塞治療不再以類固醇藥物為優先考量,以穩定患者而言,在臨床上以採用複方支氣管擴張劑為治療趨勢,尤其針對症狀較嚴重、嚴重肺功能障礙、急性惡化風險較高的患者,建議優先使用複方支氣管擴張劑,除了有效控制症狀,也有助預防急性惡化發生導致反覆住院。藥物治療配合肺復健 生活品質更加分 肺阻塞是不可逆呼吸道阻塞疾病,除了透過藥物治療、戒菸、氧氣治療、營養照顧,現在醫界也十分重視肺復原運動。張晃智醫師指出,若肺阻塞患者症狀嚴重,會轉介至呼吸治療師進行肺復原治療,透過肺部呼吸訓練及肺部運動訓練,協助患者訓練呼吸肌肉,延長呼氣時間。臨床觀察,藥物治療搭配至少維持6週的肺復原運動,患者生活品質可獲得大幅改善,急性發作的次數也顯著減少。(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還在求發奶食物?情緒才是重要因素

還在求發奶食物?情緒才是重要因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奶水不夠是很多新手媽媽最擔心的事,看到寶寶每次都吃不飽,還要搭配配方奶,有些人也會覺得愧疚,因此想辦法拚命追奶。潔如也是奶量不足的新手媽媽,為了追奶,產後就不斷地喝湯湯水水,聽長輩說花生豬腳發奶的功力很強,即使不喜歡吃,也只好硬吞下去。潔如的婆婆為了讓孫子有足夠的母乳可以喝,也大費周章地準備麻油雞、魚湯、青木瓜排骨湯等,卻總是看不見效果。心急的婆婆忍不住唸了句:「為什麼別人喝了都有用,妳怎麼喝都沒奶呢?」飽受壓力的潔如忍不住紅了眼眶,她真的不明白,為什麼自己這麼努力了還是沒奶水?是不是天生體質比別人差呢?哺乳中的媽咪,人人心中都有一套武林秘笈,那就是「吃什麼容易發奶?」、「吃什麼容易塞奶?」、「吃什麼會退奶?」。情緒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在月子中心服務時,常看見好多媽咪房中都有整箱的黑麥汁,為了讓產婦有奶可以餵寶寶,婆婆媽媽們也會幫忙準備花生豬腳或雞湯。以上提到的這些再加上珍奶,這些傳說中超級會發奶的食物,簡直是哺乳媽咪們心目中的救世主吧!我在幫媽咪服務時,也有好多人會問我到底哪些食物才真的會發奶?接觸過這麼多產婦,聽她們分享了無數的心得,我心中當然也有發奶、塞奶及退奶食物的排行榜。但在分享之前,我還是要提醒各位媽咪們,食物並不是影響乳汁分泌最主要的因素,情緒才是最重要的。發奶食物百百種 選擇自己原本就喜歡的種類有些人說喝了珍珠奶茶後,乳汁就會源源不絕,很有可能是因為喝到了自己喜歡的飲料、心情變好的結果,發奶功力也大為提升。同樣地,喝黑麥汁或花生豬腳會發奶,原因可能是吃了這些食物後,信心大增,奶汁當然也就一路發、發、發囉!不過也要提醒大家,別的媽咪吃了會發奶的食物,未必適合妳,例如有些媽媽一喝魚湯奶量就會大增,但對討厭魚腥味的人來說,如果硬逼自己喝下,反而會因為壓力而影響泌乳量。發奶的食物有百百種,記得選擇自己原本就喜歡的種類,才能讓奶量直線上升喔!泌乳食物大剖析1) 發奶/原裡/水,是奶水裡最重要的成分,約佔95%,其餘5%則是由蛋白質所組成。因此發奶食物必須具備湯湯水水及高蛋白質等要素。食物種類/黑麥汁、雞精、豆漿、魚湯、蚵仔湯、蛤蜊湯、青木瓜排骨湯、花生豬腳、熱鮮奶茶或珍奶、菠菜水餃、海帶芽、紅蘿葡、山藥排骨湯、燕麥粥、榴槤、雞肉、牛肉、鳳梨、芝麻、黑糖水、蛋花酒釀、紫米粥、香蕉、茴香。貼心小叮嚀/發奶食物效果因人而異,吃到符合體質的發奶食物,乳汁約在一到兩天後增量。心情、疲累程度也跟奶量有關,心情放鬆才是發奶關鍵。2) 塞奶/原理/當母乳中的脂肪酸凝結成凝乳塊時,就會造成乳腺阻塞。因此高油脂的食物會提高塞奶的機率。此外,懷孕時發胖,導致體內脂肪過高,也容易造成塞奶。食物種類/全脂牛奶、起司、乳酪、焗烤、糯米類(油飯、肉粽)、蛋糕、巧克力、奶油、手工餅乾、洋芋片、薯條、漢堡、雞排、麻辣鍋、鳳梨酥、芭樂、柿子、未成熟香蕉、櫻桃、堅果類(杏仁)。貼心小叮嚀/卵磷脂成分具預防乳腺阻塞效用,但並非人人都有效。卵磷脂的作用是將大分子脂肪酸乳化為較小分子,進而降低乳汁濃稠度。飲水量太少,會導致乳汁變得較為濃稠,也較易塞奶。建議哺乳媽咪每天水的攝取量為2000~2500c.c./天以上。3) 退奶/原理/逐漸減少擠奶的頻率,並且搭配食物性荷爾蒙加速乳管萎縮,才是自然退奶的好方法。食物種類/韭菜、人參、大麥芽、麥茶、竹筍、薄荷、菊花茶、瓜類、(苦瓜、絲瓜、西瓜)、蘆筍、梨子、大白菜、咖啡、花椒、空心菜、白蘿蔔、花椰菜、豆豉。貼心小叮嚀/誤食退奶食物(如:不小心吃到一、兩顆韭菜水餃)不需緊張,食物荷爾蒙需一定的量才能發揮作用。(本文摘自/無壓力‧零痛感 第一次哺乳就上手:權威哺乳諮詢專家的全方位哺乳聖經!新手媽媽照著做,哺餵母乳好輕鬆,追奶、塞奶、乳腺炎煩惱統統解決!/平安文化)

妥瑞兒恐有學習障礙 3方法助克服

妥瑞兒恐有學習障礙 3方法助克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洪小弟弟是一名6歲男孩,4歲多時常嘴角抽不停、搖頭晃腦、肩膀也常抖動,當時被懷疑是抽搐。幾個月後這些奇怪動作消失,但卻常常咳嗽、清喉嚨,過一陣子這些上呼吸道症狀也痊癒了。然而,過一段時間洪小弟弟卻常不自主眨眼睛,開藥水使用後好像有好一點,過陣子又痊癒了。最近因為常常裝鬼臉,聳肩膀,帶去大醫院兒科門診求診。身體檢查喉嚨無發炎,肺部與腹部也沒有不正常發現;神經學檢查也沒有肌肉無力、反射異常和其他不正常的發現。洪小弟弟有動作型和聲語型抽搐,這些症狀反覆超過1年以上,診斷為妥瑞氏症。症狀輕微、不影響自己狀況下,建議不需使用藥物,平常保持充足睡眠與規律生活,如果症狀越來越明顯,再回診檢查是否需要藥物治療。抽搐是妥瑞氏症最常見的症狀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林漢斌說明,妥瑞氏症常發生於2至15歲兒童,而抽搐是妥瑞氏症最常見的症狀。會出現反覆不自主運動或聲音的疾患。症狀呈現快速而短促的不隨意動作或語音。主要症狀可分為動作性或聲語型抽搐:1) 動作性抽搐/常見快速而短促的眨眼睛、歪嘴巴、裝鬼臉、搖頭晃、點點頭、聳肩膀、搥手、頓足、凹凸肚皮、吐口水等,即臉部肌肉,手腳抽動及關節等部位不隨意運動。2) 聲語性的抽搐/常見的為清喉嚨、擤鼻子、頻發性咳嗽或發出奇怪的呻吟音、大叫或甚至發出類似「幹」的不雅字句等。3) 感覺或心理上的抽搐/妥瑞氏症病人即將抽動前都有徵兆,即前兆性的衝動,譬如眼皮酸而眨眼睛,有時候會有感覺到緊繃感、肌肉緊張、刺痛等。妥瑞症診斷需符合5個條件妥瑞氏症是發病於兒童的一種慢性神經生理學機制的病變,其治病的機轉目前仍不清楚。妥瑞氏症最主要的症狀是抽搐,全球小朋友約10至15%有抽搐,而妥瑞氏症約占全球人口的0.52%,皆男多於女。妥瑞氏症診斷須符合以下5個條件:(1)多樣動作或多種聲語的抽搐;(2)抽搐一天發生多次,或間歇發生在一年某段期間,而症狀消失的時間不超過三個月;(3在18歲前出現症狀;(4)確定並非起因於用藥或其他疾病;(5)造成社交、學習或工作上重大干擾。3方法幫助克服學習問題對於妥瑞兒,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接納他,不要給太大壓力,也不須制止,因為制止只會讓症狀更嚴重。妥瑞氏症的症狀常於青春期達到高峰,之後有1/3的妥瑞兒會完全緩解,1/3妥瑞兒症狀會些微緩解,1/3的妥瑞兒症狀會持續到成年。隨著年紀增長,妥瑞兒愈懂得如何去掩飾或修飾症狀。除非抽搐或妥瑞氏症已嚴重影響到父母或孩子本身的日常社交生活,才考慮使用藥物治療,如果能適應其奇怪的不自主動作不需藥物治療。常見的藥物副作用,有嗜睡、動作遲緩及注意力降低。學會如何放鬆,防止因疲倦引起症狀的加劇及適當的正向心理支持也很重要。林漢斌醫師表示,由於語言及動作症狀,近30%妥瑞氏症學童有學習方面障礙。例如閱讀、書寫以及數學。以下3點建議幫助學生學習:1) 事前溝通說明/家長可先準備說明書,讓老師與同學開學時了解妥瑞氏症兒可能出現的狀況,甚至如果影響到其他同學時,建議老師讓孩子出公差,或讓他離開教室去保健室休息,避免過度影響老師與同學上課。2) 教室中座位適當的安排/由於妥瑞兒容易因緊張讓症狀加劇,可以建議老師讓孩子坐在前排離門口近的位子,並且讓較體貼認真的學生坐在其四周,讓孩子盡量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3) 建立良好的心態以及自信心/許多妥瑞兒的怪異動作或是聲音,偶爾在班級中受到其他同學嘲笑;但如果透過良好的溝通與老師的幫助,可以慢慢地引導他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當妥瑞兒上課時開始要坐立不安時,老師可以請他來當老師的小幫手,如擦黑板、倒垃圾,轉移他的注意力;適時誇獎他的協助,建立自信心。

血糖控制不佳?恐是貧血影響血糖值

血糖控制不佳?恐是貧血影響血糖值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3歲男性糖尿病患者,最近一年血糖控制良好,近期追蹤時血糖值為126 mg/dl(控制目標為80-130 mg/dl),但糖化血紅素明顯增高達8%(控制目標為5至7%)。原來患者最近幾個月痔瘡經常出血,已接受治療,但常感到頭暈虛弱,理學檢查顯示皮膚、手指、眼結膜蒼白,檢驗發現缺鐵性貧血。經服用鐵劑、配合糖尿病治療,血糖值逐漸改善。有貧血問題時 會影響糖化血紅素的準確性家醫科醫師何一成表示,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而糖化血色素是檢測紅血球中血色素與葡萄糖聯結的百分率,糖化血色素可反映出最近1至3個月的葡萄糖濃度,有貧血問題時,會影響糖化血紅素的準確性。貧血可分為缺鐵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惡性貧血等等,其中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貧血缺鐵血糖值跟著升!醫學研究指出,缺鐵性貧血會干擾糖化血紅素的數值檢查,使糖化血紅素數值升高。若罹患再生不良性貧血,糖化血紅素也會被高估,這2種貧血可能降低紅血球新生成,使紅血球中血色素與葡萄糖有較多時間聯結,檢驗數值上升。出現貧血症狀如頭昏、虛弱、皮膚蒼白 應妥善診斷糖化血紅素也有被低估的時候,何一成醫師說明,海洋性貧血與溶血性貧血可能降低紅血球存活時間,使紅血球中血色素與葡萄糖較少時間聯結,因此在檢測糖化血紅素時,數值會比血糖真實情況低。由於貧血會影響糖化血紅素數值,若糖尿病患或血糖值偏高者,疑似出現貧血症狀如頭昏、虛弱、皮膚蒼白等,應妥善診斷,才能正確判讀血糖值。有先天性的貧血如海洋性貧血,也應在就醫時一併告知醫師。養成自我定時量測血糖的習慣,就醫時供醫師參考與糖化血紅素數值對照,才能準確評估血糖變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