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單戀追求遭拒?真愛需歷經3階段

單戀追求遭拒?真愛需歷經3階段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感情叫人傷心傷神仍無法自拔,想與心愛的人共乘愛情摩天輪,但一廂情願的執著,可能讓自己深陷而無法脫身!醫師表示,人在戀愛時腦內會分泌多巴胺等化學物質,使人無法維持平常理智及判斷能力。若戀愛過程中遭逢挫折,不只可能做出非常態反應,甚至引發許多身心問題。單方面積極攻勢遭拒 失眠、吃不下、長期飲酒46歲的謝先生男是事業有成的總經理,一年前出差時結識25歲的空姐,謝先生對對方一見鍾情後展開熱烈追求,經常贈送名貴首飾或名牌包。面對謝先生的熱情攻勢,空姐總是冷淡回應或避不見面,謝先生找上其學姐協助轉送禮物、傳達訊息,想藉由第三方幫忙牽繫起愛情的橋樑。空姐不僅不為所動,甚至嚴詞拒絕。原本擔任傳話筒的學姐也在此時向謝男告白,並表明不會再幫他傳達訊息。苦心追求卻難堪收場,加上被他人積極追求的雙重壓力,謝先生半年前開始夜不成眠、食不下嚥。每日借酒澆愁,甚至一天不喝酒就會手抖、焦慮,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被家人帶去就醫。愛情斷鏈症候群 治療以心理治療合併藥物開業醫師楊聰財表示,現代人生活型態多元,對愛情渴求相當強烈。就臨床觀察,感情因素導致焦慮、睡眠障礙等問題就診的比例遞增,近年來更出現偏執於單方面的戀愛,最後因無法修成正果而情緒低落、失眠,甚至引發憂鬱症及酒精使用障礙症的愛情斷鏈症候群患者激增2成。針對「愛情斷鏈症候群」的治療,楊聰財醫師說明,原則上採心理治療合併藥物治療。先藉由心理治療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協助正向思考,再同步搭配藥物改善憂鬱或酒精使用障礙症的症狀,並保持後續追蹤輔導、請家人從旁協助支持,使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PIC三階段 皆備才是真愛單向愛情鏈就像拿錯鑰匙或走錯房門,沒有確認狀況就自己一頭熱、執意進行,忙老半天,也只能懊惱開啟不了愛情這扇門扉。楊聰財醫師強調,要想找到生命中的真愛,就必須經歷過愛情心理學的3個階段:「PIC」。P指激情(Passion),由性荷爾蒙主導,兩人相戀前一定要先有激情。激情後才會延伸到親密愛情的I階段(Intimacy),此時受到多巴胺影響,男女雙方會尋求共同默契、增進交流聯繫。最後,發展到互許終生、互相依存、由社交荷爾蒙主導的C階段(Commitment),兩人都願意為彼此負責,一起攜手經營未來,唯有「PIC」三者兼備,才能夠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愛情。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當,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但大部分病友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飲食控制。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月18日(五)舉辦營養講座,由蘇筱媛營養師主講「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本講座幫助糖尿病友認識均衡飲食、飲食份量代換,使病友飲食更具多樣性!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8年1月18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腰痛是閃到?談脊椎感染-硬膜外膿瘍

腰痛是閃到?談脊椎感染-硬膜外膿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黃先生因腰痛無法工作,一開始以為是腰閃到就去國術館推拿,也去看泌尿科以為有結石,四處求醫1個月,某日發高燒驚覺不對勁才到醫院急診求治。脊椎硬膜外膿瘍有3種傳染途徑經過血液檢驗及核磁共振檢查才確診脊椎硬膜外膿瘍。住院後除了給予抗生素治療並安排脊椎微創手術清創2次,住院期間黃先生背痛無法站立更一度劇烈頭痛、單側肢體無力、痠痛,無法控制大小便,所幸經過黃先生逐漸恢復健康,日前出院回到工作崗位。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長謝梨鈴表示,脊椎硬膜外膿瘍發生率為0.2至1.2人/每萬人住院人次。一般傳染途徑有3種,由鄰近區域細菌感染,如大腸憩室炎;血行性遠距感染,如口腔細菌;或經由脊椎侵入性檢查、處置而導致膿瘍,如針灸。術後臥床需他人協助進食、復健維持肌力透過血液培養得知黃先生的脊椎硬膜外膿瘍是口腔鏈球菌感染而來,另外也透過核磁共振檢查確診。以往此類疾病都以傳統方式開刀,傷口較大。而利用微創手術進行膿瘍引流及脊椎減壓,傷口極小,同時接受4至6週的抗生術治療,才使療程完整結束。整個病程除了發燒、疼痛,尚須面對臥床行動不便的困擾。尤其臥床不習慣在床上大小便,無便意感、小便無法自解,進食都必須仰賴他人協助。長期臥床肌力會漸漸消失,黃先生以膝關節被動連續器進行復健運動維持肌力,以上都是療程內病患會面臨的問題。謝梨鈴護理長提醒,由於病程演變快速,若延遲治療可能導致神經性殘障失能,提醒民眾腰痛仍須提高警覺,儘速就醫。

光過敏者不宜!認識雷射除毛手術

光過敏者不宜!認識雷射除毛手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想利用雷射除毛,輕鬆達到永久除毛效果,讓外貌看起來更加清爽美觀。不過,雷射除毛無法僅靠一次療程就去除所有毛髮,而且對麻醉藥容易有不良反應或光過敏的人,不適合接受這種手術,食品藥物管利署建議,手術前一定要和醫師充分溝通。雷射除毛破壞毛囊幹細胞 須分階段多次處理毛髮生長可分為3期,生長期、退化期與休止期。而雷射除毛是利用毛囊的黑色素吸收雷射光能,達到破壞毛囊幹細胞的目的,僅能對生長期的毛髮產生作用。為了確保所有不同週期的毛囊都遭受破壞,必須要分階段進行多次處理,無法只做一次療程就徹底除毛。雖然毛囊黑色素對於波長1064nm以下雷射光具有一定的吸收率,但雷射光照射在毛囊時,也會被皮膚組織內的血紅素、水等物質吸收干擾。為避免傷害周圍組織造成疤痕,手術會選擇黑色素吸收率較血紅素、水等佳,且能穿透至真皮層內的特定波長光束(如雷射波長755nm),讓毛囊中的黑色素吸收雷射光並轉化為熱能,藉由溫度上升使蛋白質結構變性,破壞毛髮的再生能力,達到除毛的功效。對麻醉藥有不良反應或光過敏 不適合接受此手術由於手術前通常會先在除毛部位塗麻醉藥,而且治療過程中皮膚也會接觸到雷射光,因此對麻醉藥有不良反應或是光過敏的人,不適合接受此手術;另外,皮膚有傷口或不適時,也要暫緩手術,等皮膚復原後再進行雷射除毛。食藥署提醒,接受雷射除毛前,請先洽詢醫師,評估後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皮膚狀況的治療,也要遵守治療前後的護理及注意事項。如需查詢該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相關資料,可以到食藥署的藥物許可證資料庫查詢(https://www.fda.gov.tw/MLMS/H0001.aspx)。(註:本項醫療器材的使用,須符合「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規定。)(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82期資料)

講座/腸病毒

講座/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又容易造成群聚傳染,家長與幼托機構不可掉以輕心。正確洗手5步驟,搭配洗手5時機「看病後」、「吃東西前」、「擤鼻涕後」、「接觸幼兒前」及「上廁所後」小朋友與家長做好防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8(五)舉行小兒衛教講座,由張碩庭牙醫師主講「腸病毒」,教導腸病毒正確的預防、辨識及照護注意事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腸病毒時間:108年1月18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痔瘡一定要切除嗎?內外痔瘡知多少

痔瘡一定要切除嗎?內外痔瘡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熱騰騰的麻辣鍋,冬天吃了身子暖呼呼,不過吃得太辣,引發急性痔瘡可就痛不欲生。除了刺激性食物,久坐、便秘、熬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都可能讓痔瘡發作。食物太刺激! 痔瘡分期報你知大腸直腸肛門專科診所林耿億醫師指出,痔瘡分為內痔及外痔,第一期內痔最常見無痛血便;第二期症狀則是痔瘡脫出來,上完廁所後會跑出來,之後又會自己回縮;第三期痔瘡在跑出來之後,得用手推才推得回去;第四期痔瘡完全缩不回,會一直在外面。而外痔的部分,則是某一天突然就腫痛起來。生活飲食調整好 治療痔瘡不煩惱如果痔瘡發作,醫師建議先從日常生活及飲食調整,初期搭配痔瘡軟膏或口服用藥治療,進階則可以考慮痔瘡結紮,如果是第四期,就得採取手術治療,如何治療取決於臨床評估。林耿億醫師說,比較不想做手術、前三期症狀較輕,或是症狀描述非典型,例如肛門有瘙癢感、輕微疼痛等,實際檢查後,並沒有血栓或肛裂等導致疼痛的症狀,就建議病人能考慮以新型口服藥物治療,改善瘙癢、疼痛、異物感的症狀。外痔腫大瘙癢感困擾 他靠口服藥改善症狀曾有一名痔瘡患者,因為外痔腫大,頻繁的瘙癢感和輕度疼痛讓他困擾不已,卻沒有肛裂及皮膚發炎等典型症狀,醫師判定是靜脈曲張、血液淤積,後來以新型口服藥治療,增加血管張力,降低微血管通透性,也順利改善痔瘡症狀的困擾。痔瘡乃身體正常組織 不必除之後快!痔瘡是身體的正常組織,很多人誤以為非得切除不可,其實只要維持良好作息、避免過度刺激就能穩定痔瘡和平共處,因為前三期痔瘡對生活影響小,呼籲患者能在前期就搭配口服藥物積極治療,避免發展成第四期而需要手術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連假更焦慮?5招及早準備好心情

連假更焦慮?5招及早準備好心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22歲女大生北上求學,父母常吵架,母親常哭訴抱怨父親的情緒及言語行徑,每次接到電話後就會開始焦慮、恐懼害怕、惡夢、失眠、情緒起伏大、憂鬱,提不起動力上學而曠課。被友人拉去就醫,診斷為憂鬱症,門診藥物及心理治療中。治療過程裡,多次表達目前最大的擔憂是春節年假很長,沒有理由不回家,卻又心生焦慮,不知該怎麼辦。連假用5種方法 降低家庭關係的壓力精神科醫師施佳佐表示,連假本使每個人在忙於工作學業及生活大小事之餘,可有完整假期安排自己與家人培養情感及自我放鬆充電。但對於少數有家庭關係困擾的憂鬱症者,有時不是加分,反而是加重憂鬱情緒的壓力來源。憂鬱症者常見情緒低落、缺乏興趣、睡眠不佳、食慾改變、動作遲緩、疲倦、自責、自殺的意念、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通常經由持續藥物及心理治療能獲得改善,但當遇到壓力、突發事件衝擊,沒適時排解很可能導致病況惡化。施佳佐醫師提供5種方式,幫助憂鬱症者渡過連假:1) 對自己情緒有覺察,若發現自己過度憂鬱,恐慌、焦慮、失眠加劇,可上網作壓力檢測量表(台灣人憂鬱量表),分數超標即建議就醫。2) 學習自我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做運動等,幫助自己先緩和情緒。3) 透過諮商幫自己釐清壓力源,並共同找尋更好的調適及應對方式。4) 事先準備年假期間可能需要及遇到的醫療狀況,放假前與醫師討論可能遇到情境預先演練如何應對,並準備適量藥物。5) 提早安排規劃連假,也可發揮自我創意,安排不同方案。及早規劃及準備 減少衝突、控制病情如何規劃連假,施佳佐醫師建議幾個方向,只回家吃年夜飯或只待短短幾日,當超過自己負荷程度或開始討論過度敏感話題而衝突,可迴避敏感無共識話題,以工作及學業為由提前離開。也可找朋友到家裡一同過年,家中有外人時,家人間較不會放縱負面情緒。或是去朋友家過年,串門子感受友人間溫暖。若經濟能力許可,可安排出國旅遊,全家一同出國,共同轉移衝突注意力,轉至正向旅遊經驗。自己一人出遊或安排工作努力賺錢,也都是很好選擇。施佳佐醫師提醒,面對躲不掉的連假,可預先做好準備及規劃,減少與家人衝突機會,也避免造成憂鬱的病情失控。如果有醫療問題、身心調適障礙,或關係互動困擾,可盡早回診與醫師討論,尋求諮詢及醫療協助。年假規劃準備越周全,越能多一分保障,開心享受過年全家團聚時光。

3種便祕症狀大不同!中醫調理有辦法

3種便祕症狀大不同!中醫調理有辦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老年人常見的便秘問題,可能引發肥胖、體臭、腹脹、厭食、癌症、神經衰弱、心血管等疾病。表示,便秘的後遺症很多,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猝死,需要及時治療避免遺憾發生。1週內排便少於3次、長達6週 即為便祕到底什麼情況算便秘?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喬韻文醫師說明,如果糞便滯留在腸內過久、排便時間間隔過長、糞質乾結排出艱難,或是排便時間沒有延長,但排便時感覺不順暢或困難;一星期內排便次數少於3次,持續達6週以上,都算是便秘。中醫將便秘簡單的分為3型,熱秘型、氣秘型、虛秘型等,每種類型都有相對應的茶飲可以嘗試。熱秘型便祕 症狀包括大便乾硬、長痘痘喬韻文醫師表示,熱秘型的民眾,通常愛吃燒烤炸辣等重口味食物,水分攝取不足。症狀包括大便乾硬、痔瘡、便血、肛裂、腹部脹滿、按壓作痛、口乾口臭、容易嘴破、長痘痘、心煩易怒、身熱面赤、小便短赤等。建議可飲用纖暢決明茶,以決明子、菊花、山楂等材料,將藥材洗淨,包入過濾袋以便重複回沖,置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悶泡20分鐘後即可代茶服用。常脹氣放屁、腹脹不想進食 可能為久坐少動導致平時容易情緒緊張焦躁或憂鬱的民眾,或工作忙碌久坐少動而便秘的人,多半屬於氣秘型,臨床症狀出現大便秘結、肛門急迫重墜感、即使有便意也不易解出、常打嗝、脹氣或放屁、腹脹不欲食。建議飲用玫瑰順氣飲調理,準備粉紅玫瑰、決明子、陳皮等藥材,同樣置入保溫杯中沖泡即可。體弱長者、產後婦女 意出現虛秘型便祕喬韻文醫師表示,如果平時過度疲勞,活動量小或長期臥病,腸胃蠕動較差引發的便秘,屬於虛秘型。常見於年老體弱、產後虛損的婦女,因腹肌無力導致。臨床症狀是大便乾結或細軟,雖有便意,臨廁乏力難排出,解便後疲憊乏力短氣,常伴隨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等症狀。針對虛秘型的便秘,建議可飲用人參首烏茶,材料有黨參、何首烏、紅棗,將藥材沖入沸水悶泡20分鐘後即可代茶服用。喬韻文醫師表示,使用中藥材調理身體,最好到醫院經由中醫師診脈或詢問醫師,能達到更好的養生保健效果。

青壯年常跑廁所?「腸發炎」增癌變率

青壯年常跑廁所?「腸發炎」增癌變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在腸道疾病中,除了大腸癌令人聞之色變,還有一種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年輕開始就會如影隨形的跟著病人一輩子。發作時除了惱人的腹痛、血便,更會讓人狂跑廁所,時時與馬桶為伍。如果沒有及早診斷控制,除了生活大受影響,長期累積腸道傷害,更造成不可逆的併發症。一天跑廁所逾10次、血便 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29歲的許先生數年前就開始反覆腹痛、腹瀉、血便,嚴重時一天要跑超過10次廁所,大便中也會帶血。但由於工作忙碌,一直覺得自己只是吃壞肚子加上痔瘡,認為症狀一陣子後會緩解而不以為意。但近幾個月來發作頻率越來越高且常跑廁所,嚴重到不想出門、無法工作,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體重也越來越瘦。就醫大腸鏡檢查發現整個左側大腸腸粘膜瀰漫性的連續性發炎,並有自發性出血徵兆。經過醫師綜合評估,確認得了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其中一種「潰瘍性大腸炎」。住院接受靜脈注射的免疫抑制治療,許先生腸道發炎反應順利被控制在不活化階段,出院後都按時回診,生活已完全回到軌道,追蹤半年也暫無疾病復發現象。發炎性腸道疾病 出現6個徵兆快就醫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宿鴻表示,由於飲食西化和衛生環境改善,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生率近期以來節節上升,也越來越被重視。依據健保局資料統計,從1998年到2013年短短15年間,病人人數足足增加26倍。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是身體在腸道有不正常的發炎反應,造成慢性腹痛、血便、裡急後重和其他腸胃道外症狀等。致病原因目前並不是非常清楚,據推測和自體免疫系統、基因、飲食、環境、和腸道菌叢均有相關。因為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不好根治,病人一生中常常症狀會反覆發作和緩解。王宿鴻醫師提醒,像學生或上班族這類的好發族群,若有以下的症狀和警訊,一定要儘早就醫,排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可能性:▲ 慢性腹痛超過2個月以上,有時甚至半夜痛醒。▲ 慢性腹瀉、血便超過2個月以上。▲ 一天跑好幾次廁所,蹲在馬桶上明明有便意但卻排沒多少。▲ 沒刻意要減肥,體重卻越來越輕。▲ 食慾差、易疲倦,生活越來越無精打采。▲ 不明原因貧血、發燒。腸道發炎不治療控制 除了胃腸更可能影響關節、皮膚、膽管、眼睛若沒有治療控制腸道的發炎反應,經年累月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如腸道狹窄、腸阻塞、腸穿孔、營養不良、感染、廔管、瘍等,日後大腸癌風險也比一般人高許多。發炎性腸道疾病也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影響的器官不止腸胃道,亦常合併其他器官的自體免疫疾病如關節炎、皮膚潰傷、原發性硬化膽管炎、眼睛葡萄球炎及外鞏膜炎等。發炎性腸道疾病目前可分為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分法是依據病灶分布的位置、發炎深度和內視鏡下的影像表現等。一般好發於20至45歲間的青壯年人口,老年人僅佔少部分比例,病人男女比約為6:4,而潰瘍性大腸炎比克隆氏症更常見。腸發炎好發青壯年 初期鑑別易混淆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診斷並沒有絕對準則,臨床醫師針對病人各項資料,包括病史、抽血檢查、電腦斷層、消化道攝影、內視鏡和病理切片等綜合後才能下診斷。但也因診斷沒有特一標準,臨床上醫師下診斷時仍須先小心排除掉其他會造成類似症狀及內視鏡表現的疾病,如腸道結核、阿米巴腸炎、感染性腸炎、淋巴癌等。治療上,醫師會針對病人的嚴重度給予不同程度的治療,輕微給予抗發炎藥物和飲食控制,但嚴重的甚至需要給予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生物製劑等。因為這種疾病通常是與病人終生為伍,治療的目標就是降低發炎反應、改善生活品質、避免併發症的產生,盡量讓疾病控制在不活化的緩解階段。王宿鴻醫師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在西方國家是常見的疾病,但目前台灣發生率也快速上升。這種疾病好發於生活忙碌而常忽略自身健康狀況的青壯年人口,初期症狀與常見的急性腸胃炎、功能性腸道機能障礙、腸躁症不容易做鑑別診斷,症狀一開始到確認診斷常需要一段時間。

子宮肌瘤要開刀嗎?醫:視症狀而定

子宮肌瘤要開刀嗎?醫:視症狀而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肌瘤是在婦產科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會因肌瘤不同位置、大小和數量會造成不同症狀。目前治療方式依據是否有生育計畫、邁入更年期、生活品質、經濟因素、手術風險等因素,而有不同的治療考量選擇,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找出最適當的治療方式。手術或觀察追蹤 「症狀」為優先考量台大醫院婦科副教授陳啟豪醫師表示,罹患子宮肌瘤的女性要不要開刀,主要應視其所出現的症狀而定。如出現經血量多、異常出血;或是肌瘤壓迫附近器官,造成頻尿、排便困難;甚至已經影響受孕機率,就會安排手術治療。若沒有出現特殊不適症狀,醫師通常會綜合評估肌瘤位置及生長速度、患者年齡、是否有懷孕需求等因素,建議患者每3-6個月定期追蹤觀察即可。微創手術傷口小 肌瘤過大過多不適用目前治療子宮肌瘤有侵入性的手術切除,以及非侵入性的藥物治療。陳啟豪醫師指出,針對侵入性的手術切除,不少女性擔心會在腹部留下疤痕,因此希望採用微創手術,保持腹部美觀,但非人人都適合;陳啟豪醫師說,當肌瘤超過13公分、肌瘤顆數太多時,若採用微創手術,其操作上容易有死角,無法將肌瘤摘除乾淨,且術後縫合難度高,恐影響日後生育,這類患者建議採用傳統開腹方式或5公分傷口微開腹方式切除肌瘤。口服荷爾蒙阻斷藥物 助肌瘤萎縮、降手術風險若不想開刀、身體因素或不適用微創手術的族群,陳啟豪醫師建議,可先透過藥物抑制肌瘤大小,以利後續手術進行,或藉此減輕症狀。目前藥物治療包含兩種方式,一種是以針劑注射,阻斷荷爾蒙,藉此使肌瘤萎縮,但因荷爾蒙被阻斷,較容易出現更年期症狀,或造成骨質流失等風險;另一種口服荷爾蒙阻斷藥物,屬選擇性的黃體素調節藥物,服用3個月後可使肌瘤縮小2-3成,同時能調控月經、降低出血風險,達到改善症狀目的。陳啟豪醫師補充,若將口服荷爾蒙阻斷藥物用於手術前治療,不僅可使肌瘤萎縮,且能改善貧血症狀,爾後再進行手術治療,也能減少輸血、降低手術風險,預後也較佳;若在術後使用,則可減短後續修復時間,讓照護更順利。治療選擇多 須經醫師專業評估陳啟豪醫師提醒,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子宮肌瘤臨床治療指引,若女性正介於生育年齡,且肌瘤已有症狀,一般會建議先積極以藥物治療改善症狀,接著再評估是否有侵入性治療的必要性,避免影響日後受孕以及生活品質;在治療子宮肌瘤前,最重要的還是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且了解各項治療方式的優缺點與風險,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治療子宮肌瘤的上上之策。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