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病主開跑,預約美好

講座/病主開跑,預約美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隨著世界趨勢及名人的推波助瀾,善終的議題逐漸為大眾所知。我們漸漸知道,面對死亡,不是只有好多管路、CPR、漫長看不見的終點,當然更不只有在醫院。病人自主權利法即將於2019年正式上路,是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醫療法規,保障病人自主與善終的權利。病主法跟現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有什麼不同?如何為自己、與自己所愛的人做好準備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社會工作室將於1月24日(四)舉辦免費講座,由王怡人社工師主講「『病主開跑,預約美好』-善終心願探索團體」,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人生大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病主開跑,預約美好」-善終心願探索團體時間:108年1月24日(四)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二樓腫瘤科暨血液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445

講座/年節用藥安全須知

講座/年節用藥安全須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過年是大家團圓的日子,不論是圍爐聚餐還是全家出遊,萬一吃壞肚子或身體不舒服,過年期間跑醫院,真是掃興又費神。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月23日(三)舉辦藥學講座,由陳毅藥師主講「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課堂中藥師將與您分享年節期間的用藥注意事項,幫助您照護家人,歡喜過好年,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02)89667000轉分機2123。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8年1月23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糖化血色素濃度 恐透露衰老警訊

糖化血色素濃度 恐透露衰老警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邁入高齡化社會,人們期望不但要活的久,更要活得好、活得健康。如何在人生下半場仍保有功能健全身心、維持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關鍵門檻。事實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身體功能是健康的一個面向,更是健康老化定義的核心。身體功能衰退速率 與血液中糖化血色素濃度高低有關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吳易謙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參與群健所執行的「台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追蹤觀察2565位55歲以上且身體功能正常的國人長達5年,記錄其於5年期間所呈現的身體功能的變化軌跡,以尋找身體功能隨年齡衰退的早期預警指標。研究首次發現,身體功能衰退速率與血液中糖化血色素濃度高低有關,於近期刊登「美國老年學學會」的主要官方學術刊物《Journals of Gerontology: Medical Sciences》。糖化血色素越高、越高齡 身體功能障礙率增血液糖化血色素是一般健檢及醫院常規的重要臨床檢查項目,數值過高與許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相關。然而糖化血色素的濃度與老年身體功能的關聯性,目前尚不明確。糖化血色素濃度反映一段時間(8至12週)內血糖濃度的平均值,一般正常值在4.0至5.6%之間;數值在5.7至6.4%間屬於偏高,有罹患糖尿病風險;數值≧6.5%則確診為糖尿病。吳易謙團隊研究發現,身體功能衰退速率竟與血液中糖化血色素濃度有關。相較於糖化血色素濃度介於5.5%至6.0%間者,糖化血色素濃度越高,發生身體功能障礙的可能性,隨著每一年時間增加而倍增;糖化血色素濃度7.0%或以上的中老年人,發生身體功能障礙的可能性每年增加1.21倍。糖化血色素偏高或偏低 身體功能障礙增然而,糖化血色素濃度越低越正常,身體功能衰退的可能性越低嗎?可能並非如此,研究意外發現,當糖化血色素濃度偏低(<5.5%),即使仍在正常範圍內,發生身體功能障礙的可能性每年增加高達1.25倍。研究團隊進一步檢視這群糖化血色素濃度偏低的研究參與者,發現許多人的血液中竟含有高量特定發炎物質-可溶性白細胞介素6受體。這群糖化血色素數值偏低,且可溶性白細胞介素6受體偏高的研究參與者,身體功能衰退的速率特別快。吳易謙醫師表示,血液糖化血色素數值偏高或偏低,並且合併特定發炎物質的上升,可能是身體功能隨年齡衰退的早期警示徵兆。高齡長者如果有血糖方面問題,建議應該即早就醫,接受周全性的健康評估與個別化的治療與預防,以便及早防範因應,達到健康老化的最終目標。

避肉類、過鹹飲食 防腎結石復發

避肉類、過鹹飲食 防腎結石復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7歲的黃女士,近3個月腰部持續酸痛卻不以為意,直到雙側腰部疼痛難耐,出現泌尿道感染及血尿症狀,就醫診斷為雙側腎均有直徑長達1至2公分不等結石,泌尿科醫師考量能一次性同時處理雙側腎結石的術式,建議採用「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治療。相較於傳統治療方式,這個術式經由膀胱及輸尿管上行至腎臟內,搭配雷射將結石打成碎片並隨尿液排出體外,一次性將雙側所有腎結石治療乾淨,手術隔天即可出院。軟式輸尿管內視鏡 治療腎結石的工具之一泌尿系統結石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腎結石治療方式傳統可採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經皮穿腎取石手術。每次體外震波碎石術的結石廓清率70至80%;但當結石大於2公分時治療效果有限。常需多次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並可能因結石碎片造成輸尿管阻塞。另一種經皮穿腎取石手術適用較大腎結石,但需於腰側開約1公分切口,以利內視鏡穿過體表進入腎臟,手術風險較高、手術後恢復時間較久。何承勳醫師強調,軟式輸尿管鏡儼然已成為治療腎結石的重要工具之一。軟式輸尿管鏡是一條長約1公尺的內視鏡,前端經手控雙向彎曲各達180至270度,可到達泌尿系統中較難窺視的各個角落,清楚檢查腎盂及所有腎盞,中空管可以導入雷射光纖用於碎石。避免攝取過多肉類、太鹹飲食 降低腎結石復發採用「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的治療,手術無傷口、出血量極少,疼痛感低、復原速度快,手術後隔天即可出院。適用於年齡大、具多重病症、心肺功能不佳、長期使用抗凝血劑、及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及經皮穿腎取石手術處理不了結石的病人。軟式輸尿管鏡亦可用於腎盂及腎盞泌尿道上皮細胞癌的診斷與治療。單次性軟式輸尿管鏡使用後隨即丟棄,避免軟式輸尿管鏡長期使用的耗損及重複消毒的困難,減少術後感染的風險。何承勳醫師提醒,腎結石患者平時應多喝水、多運動,避免攝取過多肉類、避免攝取太鹹的飲食,降低腎結石的復發率。

講座/聰明飲食輕鬆防癌

講座/聰明飲食輕鬆防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研究指出80%以上癌症的發生,可能與外在的環境因素有關,例如食物、水、空氣等等,其中飲食的影響更佔了3至4成,不得不正視飲食習慣與癌症發生的相關性。預防勝於治療,從飲食著手攝取均衡營養,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健全人體的免疫功能及修補能力,為身體提供最好的防衛能力。。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月23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戴珊如營養師主講「聰明飲食輕鬆防癌」,吃對食物防癌又抗癌,讓我們進一步來認識預防癌症的飲食原則。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8年1月23日(三)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開心過年無意外 陪伴失智者有撇步

開心過年無意外 陪伴失智者有撇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失智者家屬如何陪伴過年?年節時本應開心與家人團聚,但因原有生活模式改變,環境刺激增加,失智者因而容易發脾氣或出現混亂行為,或飲食、外出時容易出現意外,令家人手忙腳亂。台灣失智症協會建議,家屬年前多份準備、平安快樂過好年,預先安排活動與照顧人手,做好防走失準備。多讚美鼓勵失智者,過個平安好年。包容失智者脫序行為 千萬不要糾正或爭辯過年時,失智者回到老家或見到熟悉的親人可能會很開心,但也可能出現不認得親人、重複拜年、重複準備年菜、走失等狀況。或是許多失智者平時規律參加社區活動,過年時失智者也吵著要上課,造成家屬極大困擾。親人來拜年很開心,但親人要離開時,失智者也跟著要「回家」,而與家人產生爭執。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者因認知功能障礙以致對環境改變的調適比一般人弱,因此過年期間產生令家屬困擾的行為反應是可以預期的。家屬及親人要常相互提醒,體諒失智者生病,包容失智者的脫序行為,千萬不要糾正或爭辯,放下期待、順著失智者、多多鼓勵讚美他,活動或美食轉移注意力,才能化險為夷。避免用猜猜我是誰的方式「考」失智者過年期間可預先安排由家人輪流陪失智者活動,如散步、打麻將、唱卡拉OK、下棋、寫春聯、包紅包、一起準備年菜等。另外,孫輩是引導失智長輩的得力助手,家人可多安排祖孫同樂活動,例如請失智者指導做年糕或打毛線、幫長者錄影等。年節是引導失智者分享生命經驗的好機會,家屬可在失智者還有表達能力時,與親人一起引導失智者講古早故事溯源。親人來拜年很開心,但家屬最好事先溝通,幫助親人了解失智者狀態。拜年時,親友應主動向失智者自我介紹,避免用猜猜我是誰的方式「考」失智者。當失智者不安情緒時,請減少人及環境刺激,安排安靜及舒適空間,讓熟悉的照顧者來安撫其情緒,讓失智者做喜歡的活動轉移注意力。失智者在家卻想回家時,可帶失智者一起出門,如到大賣場買東西等。年節帶失智長輩外出 先做足準備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年節期間帶失智長輩外出,應安排2位以上家人陪同長者,相互支援降低走失風險。出門前先拍下當日失智者照片,並在長者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以利走失協尋。亦可準備愛的手鍊、愛心布標、衛星定位器等預防走失工具。出門在外若需要上廁所,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者,切勿讓失智者單獨一人等候。進食年糕時,也留意避免失智者噎食意外。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年節時可觀察親人是否有失智症早期徵兆。例如,原本能料理豐盛的年夜飯,現在卻變得困難重重;過去寫一手好書法,現在卻不知如何下筆;懷疑東西被偷或配偶外遇等以前未曾出現之言行。若發現家人出現失智症的早期徵兆,可摘要記錄並至神經科、精神科得記憶門診或失智症門診就醫,或尋求各地失智症共照中心協助,也可於上班日早上9點至晚上9點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進一步諮詢。

喝酒護心血管?反增致癌、死亡率

喝酒護心血管?反增致癌、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次參加公司尾牙、春酒及家庭朋友聚餐,老碰到各種理由勸酒,甚至說「喝一點酒沒關係」、「喝酒保護心血管」等說詞?不要再聽信這種過時的說法了,為了整體健康著想,不喝酒才是最好的選擇,好友相聚,一起酒「逐」飯飽才是上策。喝酒致癌風險高 遠多於保護心血管的效果許多人誤以為喝點小酒可以保護心血管,但根據2018年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的研究顯示,飲酒是導致死亡或疾病的第7大危險因子,致癌風險遠遠抵銷了保護心血管的效果,且喝越多風險越高;惟有不喝酒,才能避免各種因喝酒造成的危害。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調查報告也指出,全球每年超過300萬人因喝酒而死亡,包括事故傷害(28.7%)、消化性疾病(21.3%)、心血管疾病(19%)、傳染性疾病(12.9%)及癌症(12.6%)等,約占全球死亡人數的5.3%,代表每20人就有1人因酒害而死亡。另外,喝酒還會導致200種以上疾病,造成1億3260萬人年損失(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我國約100萬人有暴飲情形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的結果,我國18歲以上的族群中,約有843萬喝酒人口,其中推估100萬人有暴飲情形。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暴飲」的定義為,過去1個月只要1次喝酒量超過60克純酒精,都算是「暴飲」。相當於4至5罐啤酒、1.3瓶保力達B/維士比、0.8瓶紅酒、0.6瓶米酒、165毫升的威士忌、130毫升的58度高粱等。暴飲除了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導致傷亡、誤判風險情況、失去自制力外,長期下來健康風險也會提高;如果希望健康長長久久,不喝酒才是最佳的養身方法。聚餐也能安心拒酒3妙招農曆春節將至,國民健康署呼籲企業共同宣導酒害觀念,在開心聚餐之餘,應避免勸酒或拼酒這類的情緒勒索,讓不喝酒的人可以放心拒酒,並落實「酒逐飯飽3妙招」,讓春節聚餐可以吃好、吃巧、吃健康。1) 酒品限量供應,敬酒改用白開水,就能千杯不醉。2) 上菜先上水果、蔬菜,改變飲食習慣,就從今夜起。3) 酒後不開車,安全平安回家。

講座/感染諾羅病毒

講座/感染諾羅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諾羅病毒傳播力極強,侵入人體,有24至48小時潛伏期,發病後常見噁心、強烈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部分患者會發燒、頭痛、倦怠、肌肉痠痛、頸部僵硬。症狀通常在2至3天內緩解,但若瘋狂嘔吐、腹瀉嚴重,須留意脫水電解質失衡,尤其是嬰幼兒等患者,可能會帶來生命威脅。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21(一)舉行小兒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主講「感染諾羅病毒」,教導孩子對於諾羅病毒正確的預防、辨識及照護注意事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感染諾羅病毒時間:108年1月21日(一)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長者跌倒藏危機!髖部骨折手術助恢復

長者跌倒藏危機!髖部骨折手術助恢復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莊阿嬤雖然已經高齡99歲,但平常生活大多能自理。然而10天前在家中不慎滑倒後就無法行走,即使旁人攙扶也無法站起,於是被家人帶去就醫,診斷出右側髖部轉子間骨折。在解釋完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的預後與風險後,患者家屬因為擔心手術的高風險性,陷入了手術與否兩難的情況。阿嬤的家屬和醫生經過討論,決定選擇手術治療。患者接受了細節術前評估,包含心臟超音波等。受傷後隔天,使用股骨髓內釘進行微創髖部骨折手術(最大的傷口4公分,3個傷口總長度約為7公分),配合麻醉科醫師的術中管理,病人的失血量得到控制,術後狀況穩定,患者在出院後也盡早開始復健,目前恢復良好。約3成髖部骨折病人在受傷後1年死亡安南醫院骨科部醫師李威佑指出,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因為跌倒而造成骨折也時有所聞,根據研究指出,髖部骨折通常會造成高罹病率與死亡率,其中約有30%病人在受傷1年後死亡,但髖部骨折並非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是因為長期臥床引起併發症,例如褥瘡、肺炎、下肢靜脈栓塞、泌尿道感染等。研究也指出手術治療的死亡率與併發症明顯低於保守治療,之後獨力行走的可能性也較高,所以現在針對老年人髖部骨折的治療方式,還是以手術為主。手術好處能讓患者減輕疼痛、減少臥床衍生的併發症儘早活動恢復功能。髖部骨折建議在發生48小時內手術 提升預後李威佑醫師表示,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的老年髖部骨折臨床指引,髖部骨折若為移位性的股骨頸骨折,建議半髖人工關節置換;如果是轉子間骨折,則建議內固定手術。手術時間點建議在骨折發生後的48小時內接受手術,病人結果較佳。選擇半身麻醉會比全身麻醉來得安全,併發症機會較低,且出血量較少。但不管是全身麻醉或是半身麻醉對於病人的術後結果都適合。另外對於使用內固定治療的老年病人,後續通常傾向不移除內固定物,因為骨頭癒合速度較慢,而且再次手術的麻醉風險高。

吃藥不好?高血糖不控制更傷腎臟!

吃藥不好?高血糖不控制更傷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7歲的退休老人家,苦著臉詢問醫師,體檢單出現紅字,血糖很高、腎功能變差,怎麼辦?查看後發現空腹血糖178mg/dl,醣化血色素(HbA1C)高達8.7%,腎功能指標Cr=1.53mg/dl,換算成腎絲球過濾率(GFR)只剩53分(台灣健康的人是100分)。詢問病患後發現,以前有服用降血糖藥物,但聽鄰居說藥吃多對腎不好,也覺得沒有不舒服,所以就自己停藥。醫師表示,血糖控制不好才會洗腎,吃降血糖藥物完全不會傷害肝與腎,甚至可以保護心腎功能。病患從此積極改善生活型態,並搭配降血糖藥物,半年後醣化血色素降到6.7%,腎功能也進步了。勿信藥傷腎擅自停藥 高血糖不控制更傷腎柳營奇美醫院內分泌科黃偉輔醫師表示,國民健康署2013至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節節攀升,已高達12%以上。糖尿病不但增加死亡風險,若控制不良還會產生許多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病變、眼病變致失明,以及周邊神經病變與周邊動脈疾病導致的截肢等,對病患個人與家庭的生活品質影響甚鉅。很多人誤以為藥很毒,血糖藥物吃多會傷腎臟,但其實傷腎的是高血糖。就像是像蜜餞製作過程,長期泡在糖水中,蜜餞會縮水變小。腎臟長期泡在高血糖中,最終就會縮小,並失去功能!因此使用藥物將血糖控制好,反而能保護腎臟。根據英國的大型研究(UKPDS)指出,每下降醣化血色素1%,可以下降大血管病變(如心肌梗塞)14%;小血管病變(如眼病變)37%及糖尿病死亡率21%。另2015至2018年間許多大型糖尿病藥物研究顯示,糖尿病用藥不僅可以控制血糖,還有降低心臟衰竭與腎臟病變的效益,對於糖尿病友來說是一大福音。糖尿病年菜烹調採3大原則:低糖、低油、低鹽年關將近,黃偉輔醫師提醒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在年菜烹調上宜採3大原則,「低糖」、「低油」、「低鹽」。如象徵金元寶的水餃,可用蒸餃取代煎餃,降低油脂;象徵年年有餘的魚,宜採用清蒸方式,避免糖醋製法,減少高糖高油;不論是甜年糕或鹹年糕,原料都是糯米,製作過程中加了高糖或爆香(高脂),淺嚐即可;菜頭糕蒸煮後,可沾點少許的清醬油拌白醋與蒜末食用,風味佳又輕爽。另外,過年期間難免聚會喝酒,不宜空腹喝酒,宜適量淺酌。黃偉輔醫師提醒,酒足飯飽之後,不要忘記外出散步走走,適度的運動,有助於降低飯後血糖,避免脂肪堆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