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健康好牙不是夢!高齡口腔保健

講座/健康好牙不是夢!高齡口腔保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長輩的牙齒如果不好,絕對比想像中還嚴重!老人家面對大餐卻無法盡情享用,咀嚼困難該如何是好呢?如果牙齒問題一直未接受治療,長期可能造成營養不良等副作用。另外更有研究指出,會增加失智與吸入性肺炎的風險!老人家牙齒功能逐漸退化,常出現牙齒損耗、牙周病惡化、蛀牙缺牙等問題,如果有牙齒鬆動或疼痛,有時不只是因為年紀大造成,更可能是牙齦發炎或牙周病引起,千萬不能大意輕忽。烏日林新醫院牙科陳姵璇醫師將於2月19日(二)舉辦院內免費講座,主題為「高齡族的口腔保健」,講座內容豐富,一同來響應每年3月20日的世界口腔健康日,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健康好牙不是夢!高齡族的口腔保健時間:2019年2月19日星期(二)上午9:30開始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4-23388766分機1163(行銷企劃課莊小姐)

連11年發生率居冠 及早大腸癌篩檢

連11年發生率居冠 及早大腸癌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新報告出爐!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逾1萬5千人,平均每5分06秒就確診一位罹癌患者,更是連續11年蟬聯發生率第一名。輕忽篩檢釀大禍 家族病史要注意臺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洪基翔醫師表示,大腸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而往往被忽略,發現病徵時常是中晚期,治療也較棘手。另外針對有家族病史的高危險民眾,也建議每年都要進行篩檢。洪基翔醫師以一位40多歲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吳姓女子為例,家中父親與哥哥皆是大腸癌患者,在洪醫師的建議下安排進行無痛大腸鏡檢查,卻因怕麻煩、清腸不確實,檢查需擇日重作,一延再延,然而因某次腸阻塞掛病,急診後才發現自己也罹患了大腸癌,洪醫師表示,若該名患者有及早預防,或許治療上就不會繞了一大圈,幸好最終順利醫治,但還是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大腸癌篩檢選擇多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洪基翔醫師建議,50歲以下年輕民眾,應自行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超過50歲者,則可配合國健署提供之免費定期篩檢,以期能早期發現並儘早治療,然而針對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的民眾或家中有家族史等高危險族群,洪基翔醫師進一步補充,隨著醫療技術進步,過去因為怕痛而不願意受大腸癌鏡檢的民眾,都可選擇無痛大腸鏡,更可合併瘜肉切除手術,一舉兩得、事半功倍,千萬不可輕忽及逃避。提升腸癌病識感 篩檢關鍵不輕忽最後洪基翔醫師叮嚀,日常飲食也很關鍵,平時應多吃蔬果、少吃加工肉品及油炸燒烤食物,搭配規律運動且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降低腸癌發生機會,最重要的則是主動篩檢,早期篩檢早期治療,若確診大腸癌,也不要畏懼開刀而延誤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才是解決之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生理年齡幾歲?別輕忽自律神經的重要

生理年齡幾歲?別輕忽自律神經的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年近九旬的企業家接受年度例行健康檢查,雖然自覺體能慢慢不比從前,但他仍堅持每天運動2小時。除了日行萬步以上也搭配重量訓練,因此維持很好的體態,上班時也感覺精力充沛。自律神經功能檢查(心律變異性分析)顯示他的自律神經整體活性極高,比實際年齡少30歲以上。一同前來體檢的第二代,雖然年紀較輕但作息不正常,也幾乎沒有運動習慣,自律神經整體活性不僅低於同齡族群,甚至比他的父親還要低很多。自律神經控制人體心跳、血壓、呼吸等重要功能家醫科醫師康宏銘表示,自律神經控制人體的心跳、血壓、呼吸、消化道、膀胱、腺體分泌等功能,對身體健康相當重要。目前多以心律變異性分析(HRV)檢查來量化自律神經的功能,利用心跳與心跳間距的變化,來觀測呼吸運動、血管運動與內分泌活動的狀態。藉由數據分析與頻譜轉換,可以測量交感神經活性、副交感神經活性,以及自律神經整體活性。康宏銘醫師解釋,自律神經整體活性會隨著年齡而變化,自20歲後開始逐漸下降,40歲後更是明顯降低。一般來說年輕男性的交感神經活性較高,年輕女性以副交感神經的活性較高,隨著年齡增加兩者逐漸接近。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有如油門與煞車,必須有一個適當平衡;自律神經整體活性是越高越好,代表一個人的生命力旺盛與否。除了外觀 可從4項指標來測量生理年齡一個人的年齡不能只看身分證,還要看生理年齡!除了從外觀來看是否有皺紋、白髮等,也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測量:(1)體適能狀態,包括肌肉質量和骨質密度等;(2)動脈硬化指數,可以測量血管年齡;(3)內分泌狀態,包括生長激素(IGF-1)、性荷爾蒙等;(4)心律變異性分析,可以測量自律神經整體活性。以上幾項都有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的特性,因此也是評估生理年齡的指標。坐息規律、運動習慣、必菸酒噪音等 可提生自律神經功能康宏銘醫師表示,有許多因素會影響自律神經的活性,如年齡、性別、壓力與情緒、睡眠狀況、體適能好壞、有無規律運動習慣、有無慢性疾病(特別是糖尿病)等。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固定的體能鍛鍊,避免菸、酒、噪音暴露,適度放鬆活動(禪坐、瑜珈等),並配合均衡飲食、控制體重,都能提升自律神經功能。最後康宏銘醫師提醒,自律神經整體活性高代表身體的抗壓性高,可降低心肌梗塞、腦中風、失智症、癌症的發生率。平時養成良好運動及生活習慣,能提高自律神經整體活性,讓生理年齡比身分證上更年輕。

久坐早死風險高 活動夠充足可防範

久坐早死風險高 活動夠充足可防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辦公室久坐傷健康,每日起身活動半小時降早死風險!哥倫比亞大學針對約8千名中老年人的研究發現,只要花半小時起身運動,無論強度、時間長短,都可以減低早死風險35%。哥倫比亞大學行為醫學所助理教授凱斯·迪亞茲(Keith Diaz)表示,即使是一次數分鐘運動,累積起來也有效果。久坐與心血管病有關 運動半小時防早死《科學日報》報導,大量研究發現,久坐與心血管疾病、早死等風險有關。該研究團隊分析7,999名健康美國人,這些人都超過45歲,他們穿戴活動追踪器至少4天。研究人員使用這些數據來計算受試者久坐與活動的時間,並隨後花5年追蹤他們的健康和死亡率。研究顯示,30分鐘低強度活動(如走路等),使早死風險降低17%,中等或劇烈運動,則降低早死風險達35%。團隊還發現,比起久坐相同時間但時常起來走動的人,時常久坐超過1小時的人,早死風險較高,而每次坐下不超過30分鐘,早死風險最低。這顯示每半小時起來活動,可降低死亡風險。短期運動可累積 動越多效果好迪亞茲向《時代雜誌》表示,過去運動有「沒有痛苦,沒有收穫」的概念,但研究表明,即使是短時間活動,僅有一兩分鐘,也有健康益處,例如起身走一小段路就有幫助。當然,更多運動效果更好。團隊發現,1小時運動所獲得的益處是半小時的2倍。但是每天大約3.5小時運動會達到最大效益。他說,如果活動得夠充足,可以消除久坐害處。現代人習慣久坐 籲運動免早死根據最近研究,大約四分之一美國成年人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且幾乎沒運動,迪亞茲提到這項研究的助益時指出,短時間運動可能會納入每周建議150分鐘中度運動或75分鐘劇烈運動的統計。然而,該研究的局限在於沒有利用實證實驗,證實改變久坐習慣對健康的影響,此外,也沒有發現影響哪些特定疾病的死亡風險。迪亞茲指出,未來將深究改變久坐時間,針對心血管疾病早死風險的影響。參考資料:1. Physical activity, any type or amount, cuts health risk from sitting.2. Want to Live Longer? For Just 30 Minutes a Day, Do Anything Else But Sit.3. Keith M Diaz et al. Potential Effects of Replacing Sedentary Time With Short Sedentary Bouts or Physical Activity on Mortality: A National Cohort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8; kwy271.(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擺脫藥癮 替代療法助一臂之力

擺脫藥癮 替代療法助一臂之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為取代非法鴉片類藥物的濫用,來減緩注射毒品對身心的傷害,「替代療法」已是藥癮治療的方式之一。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身心科醫師顏弼群表示,依法務部統計資料,海洛因使用者6個月內的再使用率高達7成,特別是缺錢時容易有偷搶拐騙、家暴及毆打妻小等社會問題。法務部與衛福部合作提出2種處遇方式,其中之一即為舌下錠替代療法。舌下錠為替代療法使用藥物之一 用以治療海洛因毒癮一對60多歲夫婦兩人同時使用海洛因有30多年歷史,經接受戒癮治療,從檢察官處得知替代療法,出獄後夫婦想回歸正常生活,不再過著茫然的日子,尋求舌下錠替代療法治療,使用替代療法期間總算能過著維持清醒的生活。顏弼群醫師說明,丁基原啡因舌下錠為經衛生福利部核准提供替代療法使用藥物之一,可用在替代療法中治療海洛因毒癮。藥理是作用於腦內的類鴉片受體上,只不過是以長效、成癮性較低的丁基原啡因來取代短效、成癮性高的海洛因。持續穩定治療 可減少毒品復用的機率丁基原啡因舌下錠使用方式方便且藥效時間較長,視醫師評估及患者情況可以延長2至3天服藥一次。此藥物屬三級管制藥品,可限量攜回家服用,最多可帶 2週處方藥量,改善每日至給藥點服藥所造成的不便。顏弼群醫師表示,以門診給藥的方式提供丁基原啡因安全有效,減少鴉片的使用及對鴉片的渴望;服用藥物後,戒斷症狀、身體不適、渴癮的程度均大幅降低。在替代療法治療過程中,大部分副作用會在數週內消失,且醫師會適當調整治療劑量。只要遵照醫師開立的處方,持續穩定治療,就可明顯減少毒品復用的機率,降低藥物濫用的風險。

講座/添加副食品

講座/添加副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都是寶,而爸爸媽媽特別重視孩子的成長發育,其中令大人最傷腦筋的問題,就是何時該開始為嬰兒添加副食品?如何幫寶寶添加副食品?應該何時添加?可以吃些什麼?哪些不能吃?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18(一)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主講「添加副食品」,提供您準備孩子食物攝取時的須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與關心寶寶飲食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添加副食品時間:108年2月18日(一)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

講座/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的飲食需配合患者病情及營養需求,預防或矯正營養缺乏問題、修補身體肌肉組織、減輕治療所引起的飲食相關副作用並提昇生活品質。然而,親朋好友或自己不正確的飲食觀念,可能引發營養不良問題。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18日(一)舉辦營養講座,由營養師蘇筱媛主講「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本課程針對各個飲食迷思,包括吃得太營養會使腫瘤長得太快?體重一定會減輕?如果吃不下打營養針就好?要改吃生機飲食或素食較好?等問題給予建議,讓病患有更正確的飲食觀念。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時間:108年2月18日(一)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只想睡好覺!6徵兆檢視有無睡眠障礙

只想睡好覺!6徵兆檢視有無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常聽人說希望可以「睡上一個好覺!」這個願望看似簡單,卻也不簡單!成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鄭翔如表示,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7年發表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1.3%;換句話說,每10人幾乎就有1個人受失眠問題困擾。印證「睡個好覺」這件事,對許多人而言其實很不容易!出現打呼、夜尿、夢遊等問題 可能有睡眠障礙從醫學上來解讀「睡不好」這3個字,可能就是睡眠障礙的高危險群。鄭翔如醫師表示,睡眠障礙指一種長期持續、睡眠的質與量上均無法讓個人滿足的狀態。當人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對身心都是一種極大的負荷,若無法適切解決,不但會使人身心俱疲,慢慢累積後可能因此惹病上身,或造成意外事件的發生。回歸「睡覺」這2個字的原始意思來看,包含了「閉眼睡」與「醒來」這2件事;因此看待睡得好不好時,除了夜間的睡眠狀況,白天的身體與精神狀態也需要觀察留意。鄭翔如醫師提醒,夜晚睡眠時應該注意以下警訊,如果自己無法確定,也可請家人幫忙觀察:1) 睡眠時打呼/打呼好發於上呼吸道(鼻、咽、喉)結構狹窄者;而有打呼症狀者更須留意是否合併有睡眠過程中呼吸短暫中斷、有窒息或嗆醒、睡不安穩、張口呼吸、容易覺醒等症狀。2) 夜尿/如睡眠中需起床小便的次數多於1次以上,應是解尿過於頻繁。3) 睡眠中出現不正常肢體活動、夢遊、夢話或夢魘。另外,日間則須注意的警訊有:1) 白天過度嗜睡/當每天已有足夠的睡眠時數,但醒後仍會感到疲倦,甚至看書、看電視、坐車、與人交談、午餐後、午後坐著休息時等,有打瞌睡的狀況。2) 認知功能下降/白天長期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警覺性降低、記憶力下降等。3) 人格特質改變或出現情緒障礙,像是脾氣暴躁、焦慮、憂鬱等。慢性疾病如失智症容易與睡眠障礙產生共病此外,罹患慢性疾病也是另一個警訊。鄭翔如醫師表示,因為有些慢性疾病容易與睡眠障礙產生共病,例如中樞神經退化症、失智症或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在有睡眠障礙的人身上,可以發現較高的罹病風險;反之在已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身上,也可能較容易產生睡眠障礙。鄭翔如醫師指出,當夜晚睡眠或醒後白天出現以上現象,都是身體在發出警訊,尤其當已影響到工作與日常生活時,一定要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必要時進行睡眠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享有一個良好安穩的睡眠。

元宵健康吃 自製低卡高纖湯圓人不圓

元宵健康吃 自製低卡高纖湯圓人不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賞花燈吃元宵是傳統習俗,元宵除了熱量高,民眾也容易忽略餡料中額外添加的油脂、糖或鹽,應酌量食用。低卡、低糖、低油、高纖 自製湯圓更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聯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研發利用天然食材取代食用色素,設計繽紛的「五福臨門五彩圓」創意元宵,教大家如何滾出好看又美味的健康元宵,並提供3大飲食技巧,讓您健康歡樂慶元宵,幸福美滿覓良「圓」。1) 低熱量/「五福臨門五彩圓」捨去傳統的甜湯作為基底,佐以低熱量又清香的玫瑰花茶,可以品嚐出元宵本身的原始食材風味,微甜而不膩。另外如喜歡增添額外特殊風味,建議運用老薑、紅棗、枸杞及桂圓等食材,以其本身食材甜味來取代砂糖熬煮成甜湯,別有一番滋味。2) 低糖、低油/傳統元宵內餡多以花生、芝麻等高油、高糖的甜餡為主,除了可選擇不包餡的元宵代替,還可利用蔬果本身的天然顏色及甜味,取代熱量較高的砂糖。「五福臨門五彩圓」外皮是糯米粉添加嫩豆腐所製作而成,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食用過多的糯米粉,入口即化,清爽無負擔。3) 高纖/以五彩元宵特點,選用膳食纖維高的食材揉進外皮內,「紅色」為火龍果含質化素、「黃色」是南瓜之β-胡蘿蔔素、「綠色」為菠菜所含葉酸、「紫色」是運用高纖的紫薯以及含有優質蛋白質的「白色」黎麥。若想吃鹹湯圓時也可多放些茼蒿、小白菜等綠葉蔬菜來增加纖維質的攝取,或用金針菇、香菇等來增添香氣及取代肉絲,就能吃得清爽又健康。對照換算營養標示 選對元宵適量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購買元宵時先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每份」、「本包裝含幾份」及「每100公克」等,聰明換算並詳細比較,選購熱量、脂肪、飽和脂肪、糖與鈉含量低的元宵。也應觀察元宵外觀色澤與氣味,若顏色過於鮮豔,或有撲鼻難聞的味道,建議不要購買,並注意外包裝保存完整無破損以及有效期限,購買後勿長時間放置,最好現買現煮。不論是鹹還是甜元宵,都建議適量攝取,並搭配適量運動,才能快樂享受元宵佳節氣氛及維持身材窈窕。製作「五福臨門五彩圓」食譜1) 材料/糯米粉500公克、嫩豆腐一盒(300g)、五彩配料(火龍果80g、菠菜200g、紫薯80公克、南瓜80g、紅黎麥10g)、紅茶、乾燥玫瑰花。2) 元宵作法‧五彩配料置備/紅色火龍果去皮壓成泥狀,備用。菠菜用滾水快速川燙後,以果汁機打碎,備用。3.     紫薯及南瓜以電鍋蒸軟後碾成泥狀,備用。紅黎麥以電鍋蒸熟,備用。‧外皮製作/將糯米粉加入少許冷水(約100c.c)後,將嫩豆腐捏碎與糯米糰混合均勻,最後分成5份麵團。5份麵團分別與五彩配料均勻混合搓揉成圓形,依喜好包入各種口味內餡。(註:因天然食材含水量不同,建議揉入食材後再分批次加水,製成圓形麵團。)將湯圓放入煮沸滾水中煮至湯圓浮起,撈起放入沖泡放涼的玫瑰花草茶中即可食用。3) 湯底作法/將紅茶及玫瑰花沖泡成玫瑰花茶汁。亦可依個人喜好變化,將水果(如蘋果、橘子、檸檬等)切成小塊,加入茶包,作為元宵基底養生水果茶。

吃太飽卻心臟不適 可能是胃心症候群

吃太飽卻心臟不適 可能是胃心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2歲女性平時生活作息規律,但只要一到連假熬夜或吃太飽腸胃脹氣時,常感覺胸悶心臟不舒服。偶有不規則跳動,嚴重時還常伴隨眩暈。前往心臟內科,心電圖檢查沒有任何異狀,轉往中醫就診,中醫師認為雖然患者自覺胸口心臟處不舒服,但其實問題根源在於腸胃,給予中藥與針灸治療並告誡其生活習慣,不舒服症狀幾乎消失。常腹部飽脹、打嗝困難 胃脹氣壓迫心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這是胃部疾病影響到心臟功能的病症。患者常感覺心悸、胸悶,心臟內科檢查卻常檢查不出來,其實問題根源在於腸胃,常腹部飽脹、打嗝困難造成胃脹氣,往上壓迫到心臟,造成心臟不適。但由於心臟症狀比較明顯,很少有人在看醫生時主動提起其他徵兆,導致誤診率非常高,這類問題在年節時暴飲暴食後非常容易發生。當嚴重到心電圖出現異常,代表這種問題由功能型的消化障礙,轉變成比較嚴重的實質上的器官病症,這種形況跟冠心病症狀非常相似,通常稱為「胃心症候群」。這時胃心症候群在症狀表現上,與冠心病的心電圖類似,都呈現心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但仔細探究原因,心臟並沒有「自發性改變」,而是受到外力,也就是腸胃脹氣與胃酸逆流的影響較大,所以服用冠心病的用藥改善也不大。但是用一些中藥消食化積,如山楂、神曲、厚朴、枳實等協助患者打嗝或放屁,排除體內空氣,減低胃酸分泌後,症狀馬上緩解,那就非常有可能是胃心症候群的前兆。適量吃對、少熬夜 3招降低心律不整風險周宗翰醫師表示,年節飲食跟原來生活作息有差異,美食當前時令人難以控制口慾,不小心吃得太撐常令人有心律失常、心悸的感覺,加上熬夜睡眠不足會造成自律神經系統失衡,提高心律不整的可能性。以下3招請民眾特別注意:1) 餐餐八分飽/經常吃太飽其實對心臟衝擊很大,吃飽後出現心悸、胸悶、心臟不舒服的感覺,是因為胃部的消化功能不好,飲食後胃脹氣,將橫膈往上頂,限縮肺部呼吸擴張的空間,導致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食用產氣的食物如豆類、包心菜、洋蔥、花椰菜、甘藍菜、青椒、茄子、馬鈴薯、地瓜、芋頭、玉米、香蕉、麵包、柑橘類水果、柚子、甜點都要適量。2) 熬夜盡量少/為改善心肺循環,防止胃心症候群發作,必須充分睡眠,才能消除身體疲勞,睡眠不僅能讓身心休息,也可讓腸胃消化機能穩定。一般來說,每天需要7至8小時睡眠。然而有時候現實情況不允許有7至8小時睡眠,而且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也不同。7至8小時的睡眠很理想,但更重要的是維持睡眠品質與效率。為了善待心臟,請努力維持睡眠的品質與效率。3) 口味剛剛好/許多人心悸胸悶腹脹,是因為調味過度或是烤辣炸等刺激性食物攝取過多所致,減鹽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巧妙減鹽,避免重口味飲食,不僅料理調味要淡一些,醃製食品、滷菜、火腿等鹽分較多的加工食品也要適量,以往飲食偏重口味的人,或許會覺得減鹽料理缺少些什麼,然而只要習慣,就能享受食材原本的味道,也可健健康康過個好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