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湯圓卡喉危險 必學「哈姆立克法」

湯圓卡喉危險 必學「哈姆立克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農曆正月十五慶元宵,國人習慣吃湯圓應景,但羅東博愛醫院急診室自農曆年節接獲不少因吞食年糕、湯圓未注意而導致異物梗塞氣管送醫的病人;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劉建廷提醒,老人和小孩最常因吞食噎住而無法呼吸,旁人若能立即且正確施以「哈姆立克法」,便可能在黃金時間內搶救寶貴性命。農曆春節期間,一名65歲男子吞食年糕不慎卡住氣管,臉色發黑而窒息送醫,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儘管醫師立即將異物夾出並急救,卻因錯失黃金時間,連續搶救多日最終仍不治。異物梗塞第一時間施以哈姆立克法 恢復呼吸道暢通羅東博愛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劉建廷解釋,第一時間對患者施以哈姆立克法,能大大提升存活機會。正確的施作方法,站在患者正後方,用手環抱患者腹部,雙手握拳抵住上腹部後,多次往體內按壓,利用瞬間力量增加腹胸腔壓力,試著把梗塞住的食塊吹彈出來,恢復呼吸道暢通和呼吸功能。哈姆立克法除對於身型壯碩的人員較侷限,各年齡層患者皆可適用;若是小朋友發生異物梗塞,旁人可以採跪姿與其同高環抱腹部實施,嬰幼兒因噎住而臉色發黑,以虎口抓住嬰兒顴骨,手臂對著嬰兒胸腹部一直線靠著,翻轉嬰兒,頭下腳上傾斜,手掌叩擊嬰兒肩胛骨間,再將嬰兒翻轉至臉部向上,實施兩乳頭連線胸部按壓,直至異物排出口腔。劉建廷醫師臨床上與生活中都曾接觸過多起異物梗塞呼吸道的案例,強調若發現周遭有人在進食過程中突然掐住脖子、呼吸困難,立刻就要施以哈姆立克法,千萬不要等人倒下。一旦倒下,表示已經失去呼吸功能一段時間,腦部缺氧增加腦死機率,後續恢復正常生活的機率也降低。長者、幼童進食前切小塊、糯米製品不貪多劉建廷醫師表示,儘管會因吞進去食塊大小和卡住的位置,還有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影響哈姆立克法的成功機會,但建議哈姆立克法一定要試,沒試肯定沒機會,反之若是成功,患者能瞬間恢復呼吸、解除危機,隨後再進一步赴醫檢查,一切都來得及。逢年過節,品嘗應景美食能盡興,但切莫因狼吞虎嚥造成哽噎而發生憾事,羅東博愛醫院建議年長者和小朋友進食時,將食物切小塊再入口。糯米製品如年糕、麻糬、湯圓較難消化,長輩也應留意,淺嚐即止。

吃湯圓噎到 醫:若輕微別急著拍背

吃湯圓噎到 醫:若輕微別急著拍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元宵節前後吃湯圓已是台灣習俗,急診醫師提醒,每年總會出現幾例零星個案,不管是大人、老人、小孩總會有人吃湯圓時不慎噎住緊急就醫,此時如果只是輕微噎住千萬別急著拍背,應該先讓對方自發性咳出來,才不會造成異物越卡越深。「1看、2call、3施救」3個口訣幫助處理卡住異物豐原醫院急診室主任林技政表示,當民眾遇到有人異物卡住時,可記住這3個口訣「1看、2call、3施救」,看看當事人是不是真的異物完全塞住、還能不能自主咳嗽或呼吸,當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時,call現場其他人員幫忙或撥打119求救,一旦病人沒有呼吸心跳,要立即做CPR施救。但當事人如果只是輕微噎住時,千萬別急著幫當事人拍背。因為多數人總認為噎到時要幫他拍背,可以幫助將異物吐出來。其實這時只要呼吸道沒完全阻塞,當事人是能自發性地將異物咳出來,一旦有人幫他拍背,反而會造成異物往下塞得更深,導致呼吸完全被阻塞的情形發生。湯圓、麻糬等食物難消化 進食細嚼慢嚥避講話林技政主任提醒,不論是吃湯圓、麻糬等難以消化的食物,吃東西時記得要細嚼慢嚥,盡量別邊吃邊講話,容易讓食物掉入氣管導致阻塞情形,造成缺氧、呼吸心跳停止。若不慎發生此情況,現場人員可先以CPR進行施救,避免憾事發生。

講座/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

講座/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現代人生活忙碌或遇到難以抗拒的婚喪喜慶,外食場合無法避免,然而面對種種的外食型態,更是成為糖尿病患心中的擔憂及挑戰,在這些場合中,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負擔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21日(四)舉辦營養講座,由吳詠如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講座中營養師將為你分析常見的外食型態的優缺點,並帶您聰明選擇、穩住血糖!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時間:108年2月21日(四)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遊日前慎防麻疹疫情 可考慮先打疫苗

遊日前慎防麻疹疫情 可考慮先打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表示,日本麻疹及德國麻疹疫情持續。228連假將至,提醒民眾近期計劃前往當地,可出發前先評估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不確定是否具德國麻疹抗體的孕婦,及未接種疫苗或未滿1歲的嬰幼兒應儘量避免前往,確保健康。日本麻疹病例 今年至第5週已累計148例依據監測資料顯示,日本今年至第五週(1/28-2/3)累計148例麻疹病例,為2013年以來同期最高。病例分布以三重縣49例最多,其次為大阪府43例;另日本去年發生德國麻疹疫情,全年病例數約2900例,為近10年次高,且該起疫情延續至今;今年至第五週(1/28-2/3)該國累計367例德國麻疹病例,以東京都101例最多,其次為神奈川縣57例及千葉縣37例。疾管署強調,麻疹與德國麻疹傳染力極強,而孕婦於懷孕前期感染德國麻疹,可能造成死產、自然流產,胎兒可能發生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小腦症、智能不足及心臟病等先天性缺陷,甚至死亡。尤其在妊娠首3個月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機率受到感染。孕婦及未滿1歲嬰幼兒 應避免前往或考慮接種疫苗預防麻疹與德國麻疹最有效的方式為接種MMR疫苗。目前國內提供滿1歲及滿5歲的幼兒各一劑公費MMR疫苗;15歲到49歲的育齡婦女若經檢測為德國麻疹抗體陰性,可檢具德國麻疹抗體陰性報告,至各縣市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一劑公費MMR疫苗;其他民眾如為1981年(含)以後出生成人且計劃前往日本,建議出發可先洽醫師評估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此外,孕婦及未滿1歲的嬰幼兒也是感染高危險群,應避免前往當地;如必須前往,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幼兒可於出發2週以前自費接種一劑MMR疫苗。而由於孕婦不可接種MMR疫苗,如須前往當地,出發前請先與醫師諮詢確認有無德國麻疹抗體及是否適合前往,在當地務必戴口罩、勤洗手,降低感染風險。民眾返國後如有發燒、出疹、咳嗽、流鼻水、結膜炎等疑似症狀,應儘速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及早通報及治療。如有相關疑問,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長期失眠成隱形殺手 健康睡8妙招

長期失眠成隱形殺手 健康睡8妙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睡眠人類是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是一件重要的事,以1天睡覺8小時來算,人的一生時間1/3花在睡眠上!但如果連這1/3的時間也睡不著、睡不好,那可真是令人惋惜!這對生活不僅是件苦差事,也是健康的隱形殺手,像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憂鬱症、焦慮症、認知能力下降等,都可能與長期失眠有關。擬定睡前儀式等8招 達到睡前身心平穩狀態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鄭翔如醫師表示,要睡得著、睡得好,可從古人的智慧中窺得一二。宋代蔡季通《睡訣》中提及「先睡心,後睡眠」,睡覺前要讓情緒、心態達到平穩的狀態,睡眠自然便會安適。要達到睡前的身心平穩狀態,有以下8招可以參考:妙招1) 擬訂專屬於自己的就寢前例行儀式/做一樣自己喜歡、可以讓自己放鬆、減輕壓力的事情,睡前1小時就開始沉澱自己,例如閱讀、聽音樂、泡澡、腹式呼吸或冥想等,移除心理壓力。妙招2) 避免會干擾睡眠的物質/如咖啡因的攝取,下午5至6點後不要喝含咖啡因飲料;睡前3小時不喝酒,因為酒精會讓睡眠的下半夜處於淺眠階段,反而對睡眠品質無助益;還有戒菸。妙招3) 睡前液體攝取適量/除了避免睡前喝太多水而半夜常常起來上廁所外,也要避免睡前幾小時就完全不喝水,結果造成半夜乾渴醒來。妙招4) 避免睡前進食過多或吃進刺激性食物/包含太辣、太甜的食物,都容易引起腸胃不適或胃酸逆流問題。妙招5) 平時保持規律適度的運動習慣/可以提升心肺耐力,舒緩壓力;但睡前2小時就不適合做劇烈的有氧運動或肌肉鍛鍊,應轉而做輕度伸展舒緩的運動。妙招6) 創造最佳的睡眠環境/如控制臥室噪音、隔絕光線、保持房間涼爽通風,或選擇讓自己感到舒適的寢具。妙招7) 讓臥室是僅用於睡覺和親密的空間/避免在床上處理公事、打電腦、看電視等。妙招8) 維持規律的睡眠時程表/讓自己固定時間睡覺與起床,將睡眠限制在1天1次的長時間夜裡睡眠,即使是周末假日也不例外。鄭翔如醫師表示,如果能從這安神睡眠8招中找出自己可以做到的部分,並開始實踐,讓自己睡醒後處於神清氣爽的狀態,便是邁出好眠人生、健康保固的重要一步。

「美女病」紅斑性狼瘡 8成併發腎炎

「美女病」紅斑性狼瘡 8成併發腎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年輕女性,俗稱「美女病」,病情變化多端,且有8成機率引起狼瘡性腎炎,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蔡長祐主任呼籲,雖然紅斑性狼瘡疾病複雜且棘手,病友只要配合醫師、持續治療,是能夠控制良好的,建議病友應積極就醫與治療。好發於年輕女性 病情複雜多變紅斑性狼瘡以15~45歲女性族群發生率最高,雖然男性也會罹患,但女、男比率為9~15:1,懸殊相當大。由於好發於女性月經時期,推測與荷爾蒙有關,但至今並未有確切證據,成因也不明。蔡長祐醫師提醒,由於疾病多發生於健康的年輕女性身上,因此容易被忽視,建議女性朋友若發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詳查。蔡長祐醫師進一步說明,紅斑性狼瘡引發的症狀,包括皮膚紅斑、掉髮、血管炎、癲癇、口腔潰瘍、眼睛和嘴巴乾等,以及聽力障礙、耳鳴、甲狀腺亢進或低下等等。若不幸發生嚴重肺出血,引發全面性肺泡出血,死亡率高達95%以上。在腹腔部分,萬一發生腸子血管炎、不幸腸壞死,恐引發敗血症。高達8成引發狼瘡性腎炎 病友應謹「腎」此外,台灣病友因紅斑性狼瘡引起腎炎的比率達80%,通常在紅斑性狼瘡發病後的半年到3年內出現,會發生血尿、蛋白尿。當尿蛋白一直流失,血液容易變稀滲透到血管外,進而引起水腫,而腎的過濾功能若下降,膀胱、尿道都會發炎,高達9成病友曾經因泌尿系統結石不通發生尿路感染,中重度的狼瘡性腎炎若未積極治療,恐演變為慢性腎病變甚至腎衰竭、甚至洗腎。狼瘡性腎炎除根據症狀做治療之外,建議應從免疫系統著手,可採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等方式治療,由於類固醇的副作用及毒性較大,大量使用可能引發其他癌症,建議評估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目前也有過適應症及健保給付的口服免疫抑制劑提供民眾使用。積極治療 避免腎炎隨著治療選擇越來越多,積極面對及治療,狼瘡性腎炎能完全緩解的機會高很多。蔡長祐主任表示自己門診病人因紅斑性狼瘡引發腎炎,甚至到洗腎地步幾乎很少。曾有一位患乾燥症的媽媽帶女兒接受檢查,確定紅斑性狼瘡,就診時蛋白尿很嚴重,但病人有耐心接受標準且長期的治療,按部就班,獲得很好療效,之後順利結婚生子。也有病人缺乏耐心,希望有立即見效的方法,不斷更換醫生或尋求偏方,最後演變成難以治療的地步,因此蔡長祐醫師呼籲病友應積極治療,並配合醫師指示長期用藥,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成效。(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痛不欲「生」?減痛分娩助一臂之力

痛不欲「生」?減痛分娩助一臂之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生孩子的痛,據醫學分析是0至10分裡的滿分。是不是有產婦在生產當下感到痛不欲「生」,只有當事人知道。醫師表示,其實生小孩也可以不那麼慘痛,可以考慮減痛分娩。減痛分娩 幫助自然產媽媽減輕宮縮疼痛成大醫院醫師麻醉部董盈秀表示,基本上減痛分娩用於自然產的媽媽,在產程開始至寶寶生出的10至14小時的第一產程中,幫助她們度過宮縮痛的技術。近20年,減痛針施打技術的進步,以及減痛對媽媽寶寶研究開始有許多好的結果,接受減痛分娩的產婦越來越普遍。產痛在疼痛裡程度很劇烈,而且是漸進、越來越密集的痛。子宮開始規律收縮的待產開始是微微的痛,子宮頸全開要生時的密集宮縮痛,有產婦形容就像是被卡車輾過。此,還有寶寶通過陰道的擴張撕裂痛,一直要到胎盤娩出、會陰部傷口縫合,慘痛的一「生」才算結束。也發生過有產婦因為痛太久受不了,最後要求改為剖腹產。減痛針的施打成功率有98至99%,董盈秀醫師說,剩下的1%可能是埋減痛軟管時送入位置不對或不理想。麻醉科醫師在放置軟管時會先施打第一次止痛藥物,做為位置及效果的確認,如果位置不佳會予以調整。一個位置好的減痛軟管在待產時,可減輕產婦7至8成的疼痛。減痛分娩須經麻醉科醫師評估3項條件很多媽媽有疑問自己適不適合打減痛分娩、怎麼打?董盈秀醫師表示,當產婦媽媽已進入規律宮縮住院待產,產科醫師會先評估媽媽及寶寶狀況是否特殊,此時媽媽有意願減痛分娩,產科醫師會通知麻醉科醫師來評估,包括(1)媽媽的凝血功能檢查;(2)媽媽的配合度,需要側躺及彎曲背部才能於下背部的脊椎間隙埋入軟管;(3) BMI指數,減痛針深度只有8公分,若背部深度超過就沒辦法打到位置。自己生產時也做「減痛分娩」的董盈秀醫師表示,打完減痛針的媽媽通常痛感會減輕,但還是會感受到子宮收縮時的緊繃,不過活動不受影響,所以不用擔心生寶寶時不知如何配合宮縮出力,媽媽可以維持正常的生產產程。

講座/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

講座/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得舒飲食是一種防治高血壓的飲食,內容包括多攝取水果、蔬菜、低脂乳製品,並降低飽和脂肪、總脂肪、紅肉及甜食的攝取,再配合維持理想體重、選擇新鮮食材自行製備、少吃加工醃漬及烘培食品、善用營養標示、按計畫使用調味料等;控制高血壓除了藉由藥物,並配合飲食調整,可將血壓控制得更好!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20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施淑梅營養師主講「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希望大家藉由此場團體衛教,了解高血壓病情的控制與了解如何搭配得舒飲食。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時間:108年2月20日(三)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講座/吃湯圓,過元宵

講座/吃湯圓,過元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賞花燈吃元宵是傳統習俗,但是毫無節制、大口吃進湯圓,除了熱量攝取過多的危機,也容易忽略餡料中額外添加的油脂、糖或鹽。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20(三)舉辦營養講座,由王資婷營養師主講「吃湯圓,過元宵」,提供您團聚過元宵時,應景湯圓如何選擇搭配,才能快樂享用又不增添身體負擔。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吃湯圓,過元宵時間:108年2月20日(三)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2樓內科門診營養衛教洽詢:02-2249-0088

夜班、輪班睡眠混亂?醫師教你健康睡

夜班、輪班睡眠混亂?醫師教你健康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輪班工作已經成為製造業、倉儲通訊業、運輸業、醫療保健服務業(包含長期照護產業)、保全業、便利商店等事業經營的常態,甚至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根據勞動部調查,全臺灣非固定白天班的勞工比例從2001年的16%,至2013年已上升至22%,受輪班作息影響的勞工數目漸增,不少人因個人的生理時鐘無法適應輪班工作而產生「輪班工作障礙」,深為睡不著、睡不飽、睡不夠所苦,上班時容易感到疲憊和想睡覺,因此警覺性降低,也較容易造成意外事故,進而影響工作的生產力和生活品質。認識「輪班工作障礙」成大醫院職業醫學部研究醫師,同時也是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委託成功大學辦理的南區勞工健康服務中心醫師魏玉亭指出,罹患輪班工作障礙比率最高的是從事夜班工作者,達14至32%,其次是換班式輪班的8至26%。因為無法適應輪班工作而產生「輪班工作障礙」的勞工,即使躺在床上有7至8小時的足夠時間,仍出現工作時間想睡覺,或該睡覺時卻睡不著、睡得淺、睡眠片段的情況。從排班制度改善「輪班工作障礙」這些有輪班工作障礙的病人,除了較常出現十二指腸潰瘍、肥胖症與心血管疾病外,還會有較差的記憶力、較高比例的憂鬱症和其他情緒障礙。魏玉亭醫師表示,要改善輪班工作障礙最好的方法就是換回正常白班,相關症狀就會緩解;但如果無法不輪班,建議:1) 暫時不要輪夜班。2) 調慢換班的速度:1個月後再換另一種班別。3) 從逆時針方向換班模式:從清早班換成夜班,夜班換中班,中班換清早班,調整為順時針方向:從清早班換成中班,中班換夜班,夜班換清早班。就生理時鐘而言,魏玉亭醫師也提醒,排班應考量員工的年齡和個人偏好,如:習慣早睡早起者較能適應清早班,習慣晚睡晚起者較能適應夜班。如果可行,最好可以讓員工選擇適合自己的輪班時間。輪班勞工如何健康睡至於輪班勞工要如何好好睡覺?魏玉亭醫師建議以下提供幾個小技巧,以加速適應輪班的型態:1) 想把生理時鐘往後延/傍晚到深夜的前半夜,可使用光照治療,而光照治療經常使用的光照強度為2500燭光,大約為早晨陽光的強度,讓光線訊息可以影響下視丘,調整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達到生理時鐘的調整;或早晨下班返家後戴上墨鏡、臥室拉上窗簾等方式,藉以減少白天陽光的照射。2) 輪夜班休假時,應盡量維持晚睡,如凌晨3、4點,收假後才能繼續適應夜班的作息。「失眠」的問題,則需要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方式包括:1) 須白天入睡/建議應使用眼罩、耳塞,拉上窗簾,緊閉隔音窗,室內溫度維持24至26℃;必要時,經醫師評估後,可適當使用安眠藥物或褪黑激素。2) 休假期間/建議仍比照原來輪班工作時的作息,或是採取「定錨式睡眠」,把睡眠拆成「固定4小時」和「隨機4小時」。無論輪值日班、夜班或休假,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睡上4小時,可產生「定錨」效果,維持內在生理節律;另外的4小時睡眠,則視作息變化再來調整。如果工作時有昏昏欲睡、恍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建議工作前可以小睡 1小時,或是在工作4小時後,用餐與小睡1小時,都有助於減少工作期間「反應遲鈍」的情形。魏玉亭醫師指出,現今24小時運轉不停歇的社會型態,輪班工作已無可避免,輪班工作者承受著較大的身心壓力與健康風險,容易產生「輪班工作障礙」。因此提醒輪班工作者應依據個人狀況加以調整,睡好睡飽,才有可能適應輪班作息,保持健康和生產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