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嬰兒餐後頻溢奶 餵食小秘訣來改善

嬰兒餐後頻溢奶 餵食小秘訣來改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周大的洋洋自月子中心回家後,爸媽觀察到他一天約2、3次餐後吐奶,大多為溢奶非噴射狀嘔吐。自行減奶仍未改善,擔心是否有腸胃道疾病而就醫。經過問診得知,洋洋足月出生且當時體重3000g,看診時體重已達4200g,每4個小時約可吃100至120c.c.奶,每天可換5片以上尿布,無腹脹、嘔吐物含血絲或活力低下等問題,診斷為生理性胃食道逆流。生理性胃食道逆流 約2/3嬰兒會發生小兒科醫師戴季珊表示,生理性胃食道逆流是健康嬰兒會出現的正常生理現象,由於餵食後胃部撐大,增加短暫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的發生,使胃內的奶容易逆流回食道,甚至由口溢出。隨著年紀增長、胃容量慢慢增大、稠狀副食品添加、坐著或站立時間增加、短暫下食道括約肌鬆弛減少發生,生理性胃食道逆流便會逐漸改善。據統計,約2/3的4個月大嬰兒每天至少吐1次,直到7至12個月大才會逐漸改善。如果嬰兒頻繁溢奶、吐奶時,應就醫鑑別診斷是生理性胃食道逆流還是疾病引起。除了最常見的生理性胃食道逆流,嬰兒溢吐奶還有其他可能致病因素,包括蛋白過敏、幽門狹窄、腸道阻塞、腸道扭轉、先天性巨結腸症、先天性代謝異常、急性腎上腺不足,及病理性胃食道逆流等。若確診餵食應少量多餐、頻繁拍嗝、餵食後保持直立姿勢嬰兒哪些吐奶症狀要注意?戴季珊醫師表示,一定要注意溢吐奶的嬰兒其嘔吐物是否含有血絲或膽汁、餵食困難、體重增加不佳、呼吸道症狀、活力下降等情況, 倘出現上述警示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如果確診為生理性胃食道逆流的嬰兒,餵食應少量多餐、頻繁拍隔、餵奶完保持直立姿勢且避免激烈活動、睡覺時仰睡且抬高頭部、避免尼古丁接觸都可以緩解嘔吐狀況。最後戴季珊醫師提醒,倘嬰兒出現頻繁溢吐奶時,應就醫鑑別診斷,生理性胃食道逆流隨著年紀增長,逆流的狀況有很大機會逐漸改善,調整生活習慣也可緩解溢吐奶狀況。自行減奶對於改善溢吐奶的情況並沒有幫助,反而嬰兒可能因肚子餓激動哭鬧增加吐奶機率,整天奶量不足也會影響生長,造成更大的問題。

喉嚨痛=扁桃腺炎?檢查才能確認部位

喉嚨痛=扁桃腺炎?檢查才能確認部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3歲的江小姐這幾年來時常覺得有吞嚥疼痛與喉嚨異物感,有一次比較嚴重時,頸部會稍微腫脹與觸痛,還好診所吃藥後頸部就消腫了。但是情況時好時壞,有時去診所拿藥就會改善,有時雖去診所拿藥卻效果有限,如此情形反反覆覆,有時還好,有時覺得喉嚨難受。後來江小姐到大醫院耳鼻喉部就醫,詳細檢查後診斷為「慢性扁桃腺炎」,住院進行手術治療,出院後吞嚥疼痛與喉嚨異物感都大幅改善。為口腔內菌叢可能聚集處 病原體入侵易造成扁桃腺發炎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鼻科主任林志勳表示,一般俗稱的扁桃腺是顎扁桃腺,位於口咽部後外側方,屬於淋巴組織,有抵抗病原菌侵襲的功能。扁桃腺在出生後逐漸增大,一直到4歲時最大同時發揮最大功能,以後就隨年齡增加而功能逐漸衰退。扁桃腺的構造有豐富的血管供應,由於扁桃腺內正常情況就有許多隱窩,會堆積咀嚼過後的食物碎屑及本身脫落的細胞,也是口腔內正常菌叢可能聚集的地方。當有病原體入侵時,淋巴組織開始對抗病原體,這時候會造成扁桃腺發炎。扁桃腺長期反覆發炎 易有吞嚥疼痛、喉嚨異物感導致扁桃腺炎的病原體相當多,有的是病毒感染,像是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腸病毒等。有的是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最常見的細菌感染是A族鏈球菌。急性扁桃腺炎多在感冒時合併發生,尤其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更容易發病。先是發燒、發冷,接著是喉嚨劇痛,甚至吞嚥困難,同時還會有全身不適,如倦怠、頭痛、關節痛等出現,常併有耳朵痛及頸淋巴結腫痛。而慢性扁桃腺炎,扁桃腺長期反覆發炎,症狀通常比急性期輕微,往往只有吞嚥疼痛或喉嚨異物感而已,嚴重時頸淋巴腫、頸部觸痛、全身不適。喉嚨痛不一定是扁桃腺發炎 仔細檢查部位很重要慢性扁桃腺炎較難痊癒,治療可予口服抗生素及止痛藥。如要徹底根除,就要手術治療。若有以下症狀發生,可考慮評估在適當時機進行手術:(1)多次扁桃腺發炎;(2)出現扁桃腺周圍膿瘍時;(3)單側扁桃腺腫大,懷疑為腫瘤;(4)扁桃腺過度肥大而妨礙呼吸、睡眠及吞嚥困難時等情形。術後病人應遵照醫囑,出院後暫時吃流質及柔質食物,勿用力咳嗽,少大聲說話,且1至2個月內禁止劇烈運動。林志勳主任特別強調,需釐清一個觀念,喉嚨痛不一定就是顎扁桃腺發炎。也可能是後咽壁發炎(急性咽炎)、鼻子最後面的鼻咽部發炎(有腺樣體,屬於淋巴組織)、舌根底部的舌扁桃腺發炎、喉部或下咽的發炎等,甚至口腔或咽喉腫瘤,都可能引起喉嚨痛,所以仔細檢查發炎部位是必要的。當喉嚨痛時常發現兩側顎扁桃腺發炎腫大,發作時間較長或時常反覆發作,就可稱為慢性扁桃腺炎。

香港腳泡湯當心 感染致蜂窩性組織炎

香港腳泡湯當心 感染致蜂窩性組織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冬天到了,許多民眾會泡湯放鬆,但若有香港腳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近日一名53歲男性有香港腳,泡湯後左腳紅腫就醫。原來是傷口沒擦乾,導致黴菌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常見的症狀 紅、腫、熱、痛伴隨發燒等什麼是蜂窩性組織炎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廖曉嵐說明,蜂窩性組織炎就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當細菌感染已經侵犯到皮膚皮下脂肪層,因為皮下脂肪本身的排列方式就有點像蜂窩,所以這類炎症又稱為蜂窩性組織炎。局部出現紅、腫、熱、痛,同時也會有發燒、畏寒、全身倦怠、頭痛、關節痛等。若不及時治療,等到出現淋巴腺腫時,表示細菌已經侵入血液中,嚴重甚至會引發敗血症而死亡。治療主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當傷口已經形成膿瘍就必須採外科手術的切開引流與傷口的擴創處理。如何預防蜂窩性組織炎及傷口的基礎照護方式廖曉嵐護理師表示,蜂窩性組織炎發作前通常是患部先有小傷口,如蚊蟲咬傷、小擦傷、小割傷或是香港腳的皮膚龜裂,由於傷口容易被忽略,細菌由此傷口長驅直入,所以常被誤認為是無緣無故發生的。較大的意外創傷當然是儘速就醫,不大不小的傷口很多人只隨便用ok繃貼起來了事。一般人這種解決方式也許可以,但對於以下幾種高危險群者來說,處理傷口就是一門學問:(1)衛生習慣不好者(2)罹患香港腳、足癬患者(3)皮膚有傷口或曾經外傷、手術部位或拔牙者,以及罹患糖尿病有下肢潰瘍者(4)下肢循環不良者,如靜脈曲張、淋巴切除者、水腫或皮膚炎(5)抵抗力差者。傷口處理依次如下(1)首先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2)適度覆蓋,避面外界的細菌進入,(3)局部冰敷以控制炎症的擴大,減輕疼痛,(4)應保持周圍環境及雙手的清潔,如非必要,勿碰觸傷口,以減少交互感染的機會,(5)避免飲酒影響傷口癒合。

喝酒傷睡眠品質 吃對這些食物更好眠

喝酒傷睡眠品質 吃對這些食物更好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睡眠不足可能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疾病又可能回過頭來干擾睡眠,失眠與慢性疾病常是互為因果的關係。而讓人失眠的因素除了大家熟知的壓力與疾病外,其實還有飲食習慣。成大醫院營養部王培竹營養師表示,牛奶、奇異果、櫻桃、核桃等,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詳可幫助睡眠的食物,關鍵為富含跟睡眠有關的賀爾蒙「褪黑激素」。攝取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6食物 幫助睡眠王培竹營養師說明,「褪黑激素」由必需胺基酸「色胺酸」作為原料轉化而來,而必需胺基酸是人體不能自行合成或是合成量無法滿足身體所需,故需由食物攝取得到。色胺酸會先轉化成神經傳遞物質血清素,再進一步轉化成褪黑激素,轉化過程中還需要維生素B6作為輔酶,才能順利合成出睡眠的賀爾蒙「褪黑激素」。黑暗的環境也可幫助褪黑激素的分泌,所以記得養成睡覺關燈的好習慣。‧ 富含色胺酸的食物/1) 乳品類/奶粉、鮮奶、起司等。2) 全穀雜糧類/胚芽、紅豆、綠豆、白鳳豆、蕎麥、花豆、紅米、小米、燕麥等。3) 黃豆類/黃豆、黑豆、毛豆仁、豆干(絲)、豆腐皮等。4) 魚類/如白帶魚、紅肉鮭魚、香魚、秋刀魚、烏魚、銀鯧、虱目魚、鮪魚、旗魚等。5) 蛋類/但不建議加工蛋。6) 肉類/以瘦肉為主。7) 堅果與種子類/腰果、花生、開心果、葵瓜子、南瓜子、杏仁、亞麻仁籽、芝麻等。.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動物性食物的利用率高,來源包括魚類、肉類、蛋黃、肝臟等。植物性食物的吸收率會較動物性低,素食者可以增加攝取量來補不足,主要來源包括:1) 黃豆類/黃豆、黑豆、毛豆、豆腐皮。2) 全穀雜糧類/胚芽、栗子、白鳳豆、花豆、水果玉米、蕎麥、黑麥片、紫玉米、紅豆、綠豆、小米等。3) 蔬菜類/海帶茸、大蒜、紫色花椰菜、甜椒、角椒、海帶、杏鮑菇、豌豆芽、青江菜、糯米椒等。4) 水果類/香蕉、芒果、榴槤、蛋黃果、加州青李、金黃奇異果、台灣土棗、世紀芭樂、鳳梨釋迦等。5) 堅果與種子類/葵瓜子、開心果、花生、榛果、核桃、腰果、亞麻仁籽、芝麻等。其中,胚芽、白鳳豆、黃豆、豆腐皮、肉類、魚類、亞麻仁籽、葵瓜子、開心果等,皆同時富含色胺酸及維生素B6的食物。深綠蔬菜、乳品、海鮮 也具有幫助睡眠的礦物質王培竹營養師提醒,要注意維生素B群中的菸鹼素及維生素B12。菸鹼素部分會由色胺酸轉化而來,當菸鹼素量足夠,就可減少色胺酸轉化成菸鹼素的量,讓更多色胺酸可轉化成為褪黑激素,可多補充一些富含色胺酸的食物。維生素B12則有助於褪黑激素的分泌,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如海鮮、魚類、蛋類、肉類(牛肉、羊肉、鴨肉、豬肉、雞肉)、奶類、內臟(鵝心、肝臟、豬心、鴨胗等)。另外,有些礦物質與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及傳遞有關,能幫助睡眠,包括鎂(主要來自深綠色蔬菜)、鈣(主要來自乳品)、硒(主要來自海鮮)、鋅(主要來自紅肉、內臟、海鮮、全穀、堅果)、銅(主要來自堅果、蔬果、全穀)。喝酒助眠卻淺眠 睡眠品質反而降低除了有助於睡眠的食物外,也有一些食物可能會影響睡眠。王培竹營養師表示,富含糖的食物、咖啡因、茶可能會造成失眠。其中攝取過多的糖會降低睡眠時間;咖啡因每天攝取量>500 mg、大約2杯大杯美式,也會有負面的影響,如失眠、焦慮、鈣流失等。飲酒也會影響眠品質,因為酒精讓人短時間入睡但淺眠,無法真正熟睡,降低睡眠的品質。王培竹營養師表示,可以幫助睡眠的營養素廣泛存在於許多食物中,遵循健康飲食指南,均衡攝取多樣化食物,高纖榖類、彩虹蔬果、優質蛋白質、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等,可以幫助我們一夜好眠,但同時也要注意及重視其他與睡眠相關的因素,如壓力、疾病等,才能有效改善睡眠狀況,共創好食與好眠人生。

亂經、體重狂飆 恐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亂經、體重狂飆 恐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媒體報導,藝人小禎近期瘦身有成,其實在4年前曾受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困擾,因為雄性荷爾蒙異常,體重在半年內直線飆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複雜的代謝異常疾病,好發於生育年齡的女性,盛行率約5-10%。該病常見症狀包含經期不正常、痤瘡及多毛症,即毛髮出現在唇上、鬢角、胸毛、肚臍下方、大腿內側等雄性化徵兆,及早發現改變生活型態與藥物治療,症狀,才能及早獲得改善。口服常規避孕藥 避孕外更助治療部分痤瘡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奐樺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目前治療用藥包含常規避孕藥、刺激排卵藥物、糖尿病藥物等,會依照患者情形來評估用藥。由於年輕患者居多,這些患者多數有避孕需求,因此最常採用常規避孕藥,不僅可治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所造成的經期異常,部分口服避孕藥內含的抗雄性荷爾蒙的黃體素,具有可以治療痤瘡、改善多毛症的好處。陳奐樺醫師提醒以常規避孕藥治療時,應持續使用,不要隔幾個月後間斷又再次服用,因為間斷服用會使體內荷爾蒙處在不穩定狀態,應連續使用至有生育需求時再停藥,停藥約二至三個月,即會恢復排卵功能,無須擔心不孕。若是有懷孕需求的女性,則會透過排卵藥促進排卵,藉此提高受孕的能力;而若是較肥胖或糖尿病高風險的患者,則可使用糖尿病藥物來治療,改善體內胰島素抗性及控制體重,但無論哪一種治療都需耐心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成效。及早發現、治療 避免子宮內膜癌找上門陳奐樺醫師提醒,由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易察覺,因此若經期3個月未正常報到時,應盡早至婦科檢查,尤其經期長期處於不規律狀態時,子宮內膜會逐漸增厚,未來可能發生子宮內膜增生,甚至是子宮內膜癌;此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因荷爾蒙失調,也容易有肥胖、血脂異常等代謝問題,未來更可能引發第二型糖尿病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陳奐樺醫師呼籲女性應注意自身經期規律性以及體重控制,除及早就醫、改善生活型態以維持體重外,建議搭配藥物治療改善症狀然而使用口服避孕藥仍須先由醫師診斷,判斷是否適用。(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孕期檢查重點、順產孕婦瑜珈

講座/孕期檢查重點、順產孕婦瑜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準媽媽們是否定期接受產檢?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懷孕期間至少接受8次產檢,而台灣提供孕婦免費10次產檢。定期產前檢查能讓媽咪和醫師了解媽咪及腹中寶寶健康狀況,及早發現異常、提供治療處置,而且是諮詢醫師的最佳時機,建議孕媽咪們善加利用。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婦產部將於2/23(六)舉辦親子教室活動,由婦產部陳芊醫師主講「孕期檢查重點全解析」及外聘彭艾薇老師主講「順產孕婦瑜珈」。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準爸爸、準媽媽預約報名,不限雙和醫院產檢、生產之孕婦。活動期間提供茶水,請自備環保杯。(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婦產部親子教室時間:108年2月23日(六)下午13:3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6樓產房討論室洽詢:02-22490088 轉2972(婦產科秘書楊小姐)或   02-22490088 轉2988(諮詢衛教師宋小姐)

幼兒刷牙擠太多牙膏 過多氟損琺瑯質

幼兒刷牙擠太多牙膏 過多氟損琺瑯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你可能擠太多牙膏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一份委託研究指出,將近40%3-6歲兒童使用過多牙膏。CDC建議,3歲或以下孩童擠牙膏大小約一粒米,3-6歲孩子則使用約豌豆大小,2歲以下寶貝則不建議使用含氟牙膏。CDC指出,牙齒成長階段攝取過多氟,可能損害琺瑯質。添氟防蛀牙 過量恐傷孩童牙齒根據《富比世》報導,氟對防止蛀牙效果極顯著,在牙齒發育期內,氟與琺琅質共同作用形成晶體結構可以抗酸,也可防止牙齒礦物質流失,氟又具抗菌作用。常添加在飲用水、漱口水或牙膏中。可是攝取過量時(通常是飲水含氟超過2.0ppm時),牙齒造釉細胞受損,影響鈣化作用。氟會沈積在牙齒形成黃斑,常見症狀如牙面粗糙,失去光澤,佈滿褐色斑點,牙齒質脆易折,形成所謂「氟斑牙」,最常發生在牙齒發育孩童身上。2歲前不用含氟牙膏 6歲前約碗豆大CDC日前調查了5,157名兒童的父母和監護人,利用問卷詢問孩子何時開始刷牙,每天刷牙次數以及牙膏使用量。研究發現孩童大多使用過多含氟牙膏,建議2歲以下孩童不要使用含氟牙膏。如果年齡在2-3歲,美國兒科學會(AAP)、美國兒科牙科學會(AAPD)和美國牙科協會(ADA)建議,應每天刷牙兩次,使用量約米粒大小。如果年齡是3-6歲,應每天刷牙兩次,每次刷牙約豌豆大小,等同每次牙膏重量不超過0.25克。CDC報告指出,當孩童大於6歲,已經有良好控制力,不會在刷牙時經常吞下牙膏,此外,孩童8歲時,氟斑牙較不容易發生,因此沒有給予6歲以上孩童建議。然而,對於青少年和成年人來說,豌豆大小的量應該足夠。如果民眾在刷牙時,嘴巴泡沫太多,可能就是牙膏太多了。牙齒出現就要刷 8成孩童過晚刷根據《亞特蘭大憲法報》報導,CDC專家還建議,父母應該在幼童牙齒出現後立即培養刷牙習慣,幾乎80%孩子開始刷牙比推薦時間晚。至於氟攝取量標準如何?美國牙醫學會指出,0-6個月7公斤嬰兒,上限是每日0.7毫克;7-12個月9公斤嬰兒,上限是0.9毫克;1-3歲13公斤孩童,最多每日1.3毫克;4-8歲22公斤孩童,最多每日2.2毫克。參考資料:1. Kids, You May Be Using Too Much Toothpaste, CDC Suggests.2. Your child may be using too much toothpaste, and it's unhealthy, CDC says.3. CDC牙膏調查報告(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你是不是吃錯藥?5大迷思犯了更傷身

你是不是吃錯藥?5大迷思犯了更傷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正確的用藥可治病,但不當用藥卻可能傷身又傷荷包!國人因為健保便利,許多病人習慣逛醫療院所將吃藥當吃補,也造成重覆用藥的問題!藥物諮詢室幾乎每天都會遇到病人拿一堆藥詢問藥這麼多如何吃?藥師一看,同一藥物卻來自不同院所,不少藥物雖外觀不同但成效卻一樣。降血壓重複用藥 恐引發血壓過低危機台東馬偕醫院藥師徐乃婷表示,例如各種不同廠牌的降血壓藥,一般民眾分辨不出來,其實藥效都一樣!臨床上也見過不少病人因重覆用藥造成血壓及血糖過低的問題。另外,國人也有許多不當的用藥習慣,常見症狀好一點就亂停抗生素、疼痛不找原因就用止痛藥、吃任何藥物都要加胃藥等。尤其多重慢性病的老人面對一大袋藥物常不知所措,藥師就會用圖解或貼紙在藥袋上標示幫助正確用藥。自行停用抗生素、凡吃藥必配胃藥 5大迷思吃錯藥更傷身國人在用藥上存在不良現象,看了幾次醫師後自己就當起醫師,不遵從醫師指示,藥物想吃就吃、想停就停,甚至想加藥就加藥。無形中為自己的身體增加危機!徐乃婷藥師指出5個國人用藥常見的迷思,提醒民眾有正確的用藥態度:迷思1) 吃藥當做吃補/為了避免重複用藥,浪費健保資源,健保署積極推動雲端病歷。不過最新資料顯示,107年第1季仍有超過20萬名病人重複用藥,重複用藥總費用恐破億元。其中65%是60歲以上老年人,且平均每人一季約多領近40天藥品。另統計重複用藥人數前5名的藥品種類,依次為降血壓藥物、安眠鎮靜藥物、抗血栓藥品、降血脂藥物,以及降血糖藥物。除了醫藥端努力,也呼籲民眾注意自身健康,除主動告知醫師就診資訊外,不要任意要求開藥,也不要自行調整用藥,家裡有剩藥也要告訴醫師。迷思2) 症狀改善,可以停抗生素/醫師開立抗生素的原因,是身體某些部位有細菌感染問題,常見情況例如泌尿道感染、肺炎等,都需要按時使用抗生素治療將細菌殺死,達到治療目的。有時雖然自我感覺症狀改善,但不代表細菌已經完全殺死。此時若自行停藥,未被殺死的細菌將會再次繁衍,病況可能反覆發作,甚至演變成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反而不利疾病治療。抗生素能否停藥應由醫師指示,很多抗生素治療的疾病都有一定療程,按照療程使用藥物才能將疾病完全治癒,也比較不會造成抗藥性菌株的產生。迷思3) 所有疼痛都吃止痛藥解決/疼痛幾乎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很多人會自行服用止痛藥緩解頭痛、經痛,或是運動傷害、姿勢不良引發的手腳或肩頸痠痛等。在藥局購買的止痛藥,應遵照藥師指示及藥品說明書(仿單)使用;若正在使用其他藥品,應主動告知藥師,因藥品併用可能影響藥效或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例如止痛藥成分常用於退燒藥或感冒藥,一起使用可能造成藥品過量的問題。酒精可能會影響藥效,或增加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例如止痛藥成分乙醯胺酚,併用酒精可能增加肝損傷的風險,非類固醇抗發炎類止痛藥併用酒精,則可能增加腸胃副作用的風險。使用止痛藥期間,不應飲酒或併服含酒精飲料。另外提醒民眾,疼痛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一種症狀,如果自行使用止痛藥3天以上,疼痛仍沒有緩解甚至惡化,應立即就醫查明病因。迷思4) 吃藥一定要配胃藥才不傷胃/許多民眾求診時,因為聽說吃西藥會傷害腸胃,不忘告訴醫師要加胃藥,或自行到藥局購買胃藥使用。俗稱的胃藥(或胃乳片),正確來說就是「制酸劑」。制酸劑服用後可迅速中和胃酸,但胃酸是體內殺死細菌的第一道防線,長期服用制酸劑,胃內酸鹼值持續升高,胃酸太少,可能造成胃腸細菌過度生長。再者有些藥品藥效會因為併用制酸劑而降低,甚至失效。部分藥品如解熱鎮痛劑、阿斯匹靈、鐵劑及部分抗生素等,服用後可能導致腸胃不適,可以在飯後服用或以其他方式來緩和腸胃不適的副作用,並非一定要服用制酸劑。迷思5) 剩藥直接丟馬桶、垃圾桶/健保署106年曾委請醫院協助收集1個月病人藥品回收量,發現回收近5.8公噸的藥物,換算一年超過69公噸。這項調查僅針對醫院,並未納入診所與藥局回收藥量,實際被丟棄藥量一定更多,顯示藥品浪費狀況非常嚴重。廢棄藥品如未妥善焚燒掩埋處理,將導致土壤污染,影響週遭農作物生長,或隨雨水沖刷,留入河川海洋,將殘留於海產生物體內,隨生物鏈再回到人體中,可說最終受害的不只環境,還有每個人。

跌倒撐地手痛4個月 就醫才知已骨折

跌倒撐地手痛4個月 就醫才知已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人在跌倒時,會反射性用手撐地。有位粉領族OL就在跑步跌倒時用手撐地,雖然當下X光檢查並未骨折,但手腕卻疼痛長達4個月,吃藥復健都沒效。就醫經特殊角度X光檢查確定是舟狀骨骨折。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醫師李佳霖建議,若有類似情況,應接受專業醫師檢查診斷,及早治療,以免留下手腕關節後遺症。舟狀骨骨折急性期未受治療 恐怕引起手腕併發症李佳霖醫師表示,運動傷害造成的舟狀骨骨折,通常會發生受傷後數週或數月時。理學檢查會發現主要的疼痛點在大拇指的根部,靠近手腕的外側(Snuff box)。另外,在掌面壓住舟狀骨結節,左右晃動手腕,會引發疼痛,再輔助特殊X光角度(正面照時手腕往尺側偏20度),常常就會發現有潛在的舟狀骨骨折。有時還需要核磁共振的進一步檢查,確認傷勢。舟狀骨骨折是腕骨中最常見的骨折,由於病患跌倒時手去撐地,軸向的力量作用在過度背曲的手腕,加上往大拇指的方向手腕偏移,就很容易導致舟狀骨受傷。舟狀骨又是腕骨當中最重要的骨頭之一,若不小心疏忽,受傷急性期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常常引起不可恢復的手腕併發症。舟狀骨的先天構造,表面有將近75%軟骨覆蓋,血液供應更是特殊,一旦受傷骨折後,很容易導致骨折不癒合或舟狀骨缺血性壞死。長時間的舟狀骨不癒合,會影響腕骨其他骨頭,甚至導致腕關節的關節炎。依受傷程度可以石膏、微創手術等方式治療治療舟狀骨骨折,李佳霖醫師說明,若是穩定沒有位移的骨折,可以用石膏固定治療,但因石膏固定時間常達數個月,所以也可以用微創手術方式來做螺絲固定。若是位移不穩定的骨折,則建議用開放性傷口來做復位及內固定手術方式治療,有些醫師也使用關節鏡來輔助幫忙復位。病情嚴重時,當舟狀骨已有缺血性壞死現象時,可能需要以骨頭移植的術式來增加成功的機率。若為更嚴重的舟狀骨不癒合導致的腕骨關節炎(Scaphoid Nonunion Advanced Collapse),則須依據關節炎程度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手術方式來治療。

講座/異位性皮膚炎

講座/異位性皮膚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有皮膚過敏體質,手足、四肢彎曲處和脖子皮膚變粗厚。出現紅色丘疹,並延伸到四肢伸展側,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嚴重時會蔓延全身,小心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22(五)舉行小兒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分享,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給予詳盡的解釋及說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小兒皮膚疾病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異位性皮膚炎時間:108年2月22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