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糖尿病治療新進展

講座/糖尿病治療新進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般民眾較熟悉的糖尿病症狀為三多一少:喝多、尿多、吃多及體重減少,但其實傷口不易癒合也是糖尿病的症狀之一。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將於2月14日(四)舉辦衛教講座,由新陳代謝科李國陽醫師主講「糖尿病治療新進展」,講座中醫師將提供糖尿病的最新的治療方式進行介紹。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治療新進展時間:108年2月14日(四)下午17:30-18: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別輕忽扁桃腺發炎!惡化恐呼吸困難

別輕忽扁桃腺發炎!惡化恐呼吸困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扁桃腺發炎未即時就醫,竟惡化成深頸部感染!近80歲阿嬤從右側鼻咽到下咽和甲狀腺旁空腔塞滿膿液,幾乎壓扁呼吸道,聲音嘶啞、無法言語。進行經口顯微手術徹底清創引流後,康復的老阿嬤感嘆生了一場大病,彷彿快死又活過來,以後一定要好好的生活。深頸部感染 膿瘍壓迫呼吸道影響呼吸順暢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徐毓婷表示,這名病患被送至急診室時,呼吸急促無法平躺,聲音嘶啞幾乎無法言語。右側頸部有明顯的紅腫,理學檢查發現口咽部有一包膿瘍,幾乎快將呼吸道壓扁,這是耳鼻喉科最不想看到的急症之一:「深頸部感染」。經電腦斷層證實是範圍從右側鼻咽、口咽,甚至下咽和甲狀腺旁空腔的深頸部感染,積膿的體積有5公分乘3公分,成長條狀。徐毓婷醫師表示,由於該病患膿瘍已壓迫到呼吸道,在經口顯微手術前,先給予插管以保護呼吸道,順利將受到感染的腔室都打開,徹底進行清創引流。扁桃腺發炎原因 感冒、蛀牙、口腔不潔皆可能導致徐毓婷醫師說明,扁桃腺發炎通常是由感冒引起細菌或病毒感染,也有可能因蛀牙或口腔不潔引起,最重要的是喉嚨痛、吞嚥時疼痛、頸部淋巴腫大壓痛時,應及時就醫,老人及糖尿病患者更需特別注意,以免惡化成深頸部感染。

下背痛是疲勞?僵直性脊椎炎耽誤確診

下背痛是疲勞?僵直性脊椎炎耽誤確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藝人李易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國中開始就有下背痛症狀出現,導致當時升旗不能站太久、不能搬太重課桌椅,甚至晚自習時去圖書館坐太久都會不舒服。但因為從小便是運動健將,以為是運動傷害便沒有特別注意。直到五專畢業準備當兵時,表哥因為僵直性脊椎炎被驗退,才驚覺自己也可能是患者!確診前針對下背痛嘗試過許多方法,包含針灸、拔罐,但遲遲未見好轉。幸好疾病惡化到脊椎沾黏前確診,尚未造成不可挽回的病變。一旦發病便痛到動彈不得,因此確診後謹遵醫囑治療。為了維持生活品質,平日也會經常伸展做運動。李易表示,患者們就算罹病也千萬不要過度擔心,只要配合醫囑並在隨時提醒自己抬頭挺胸、多做伸展運動,避免熬夜,也可以擁有與一般人一樣平凡卻幸福的人生!僵直性脊椎炎常被誤認為運動傷害、姿勢不良 耽誤確診時間中心綜合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周昌德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至40歲男性,台灣約20幾萬人罹患此病。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系統疾病,主要症狀為晨間僵硬及發炎性下背痛,通常會持續3至4個月,但相關症狀皆十分常見,許多人誤以為是運動傷害、姿勢不良、過度疲勞等原因,造成疾病確診時間普遍較長。但持續忽略發炎,可能將導致脊椎沾黏變形,僵直不能正常轉動、彎曲等,最後無法行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若有症狀時建議及早就醫治療,遵從醫囑,不可擅自停藥。就算疼痛症狀減緩,發炎症狀可能還是存在。周昌德醫師說明,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方式可分為3種:復健運動治療、口服藥物治療及生物製劑治療。臨床上,醫師會根據每位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給予治療建議,提醒患者積極與主治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千萬不要輕忽脊椎沾黏帶來的影響。發病到確診 時間經歷長達100個月「AS」戰隊集合囉!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年輕患者成立的「AS戰隊」,希望以時下熱門的電競戰隊概念引發關注。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林孚爾解釋,根據協會去年針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顯示,近4成5患者從發病到確診歷經超過100個月(約8年),疾病認知度相當低,希望透過組隊形式凝聚向心力,讓醫病齊心對抗疾病。

開工好煩躁 不一定是收假症候群

開工好煩躁 不一定是收假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連假快結束,重回工作崗位,壓力還沒來、煩躁感先滾滾襲來,許多人只好摸摸鼻子,自認是「收假症候群」;對此,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洪敬倫說明,其實不是討厭上班,是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質疑。還沒工作就嘆氣 是生活讓你不滿意隔日收假、準備上班,晚上睡覺時心中縈繞著對於工作的諸多想法,好不容易入眠,早晨起床便覺得喪氣,抵達公司明明還沒開始執行工作卻已經抱怨連連。此時的情況不單是收假症候群,該思索的是自己的生活模式;洪敬倫提醒,很多時候感受到的焦慮及對眼前狀態的不滿意,是源於對自我生活的難以忍受,導致痛苦。生活一成不變 越來越懷疑自己「經歷快樂的假期,起床想到要進行一樣的工作、身旁躺著一樣的伴侶,你就會想,唉,一成不變的生活。」洪敬倫簡單一句話說明了許多人的核心問題,現代人由於工作壓力大、又受社會環境影響,常陷於理想與現實的抉擇,但可能又因為實際經濟需求而無法輕易轉換職業及所處環境,進而對生活感到不滿意,甚至滿是質疑;這樣的狀況針對工作及伴侶更是強烈。放假、工作落差大引發沮喪 從日常生活調整對此,洪敬倫提醒,這種心理狀態並非瞬間出現,常是在心中累積許久,因為假期短暫放鬆、接續回至工作崗位,短時間內生活方式改變產生的落差感,導致感受深刻而覺得萬分沮喪。因此,要避免如此劇烈的情緒反應必須從日常生活著手調整,透過「紀錄」來釐清思緒,有助於緩解情緒。實際書寫記錄 了解核心需求、創造改變由於每日陷於反覆的工作狀態中,時常忽略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洪敬倫指出,以實際書寫的方式,想到什麼都記錄下來,便於了解自己的「核心需求」並知道什麼樣的契機能夠創造「行動變化」;一來是因為有新機會出現時可以評估是不是自己要的、二來是確知能夠就此滿足自己的渴望來改變現況。如此,不僅能降低自己的疑慮,更能減少困擾的時間。釐清內心真實想法 適時紓解壓力若是經過幾次連續假期都在收假時感到焦慮,反覆出現情緒低潮;便要靜下心來理解核心問題,究竟是工作狀態令人不舒適、或是生活模式使人生厭?切勿過於苛責自我,反而會造成過大壓力,而產生心理問題,適時紓解壓力,給自己喘息的空間,方能解決自己的「生活症候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幼兒用藥安全

講座/幼兒用藥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孩突然生病怎麼辦?許多父母會想要直接帶到診所就醫,但狀況若突然發生在半夜,父母也可能會先拿家中成藥給孩子服用。但是你知道嗎?成藥風險高,即使掰開一半也可能超出孩子適用的劑量!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2/15(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黃偉宸藥師主講「幼兒用藥安全」,針對幼兒正確用藥知識給予詳盡的解釋及說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及關心用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幼兒用藥安全時間:108年2月15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講座/失智症疾病、治療及福利資源

講座/失智症疾病、治療及福利資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許多健康的高齡長者都能維持自我生活能力,神經退化疾病也因生命延長越來越盛行。許多迷路長者不知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甚至有遺憾事件發生,這些長者很可能是因為罹患失智症,導致走失。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14(四)舉辦精神科講座,由陳昶醫師主講「淺談​失智症疾病與治療」,及黃瓊慧社工師主講「失智症福利資源」,帶您一起了解失智症及其可善用的福利管道。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淺談​失智症疾病與治療、​失智​症福利資源介紹時間:108年2月14日(四)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4919

講座/銀髮族營養

講座/銀髮族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裡有長者面對滿桌菜吃不下的困擾嗎?或常抱怨菜沒味道、吃的量日益減少,而擔心老人家營養不夠?由於銀髮族常因為牙齒不好,或食慾差、食物太硬,能吃的食物有限,常導致營養需求不均衡。為照顧銀髮族的飲食營養,亞東醫院將於2/15(五)舉行營養衛教講座,由王若昱營養師主講「銀髮族營養」,教導如何利用衛生福利部公告建議量,改變質地或烹調方式,選擇均衡飲食,讓家人照顧輕鬆,長者吃得健康又容易!(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銀髮族營養時間:108年2月15日(五)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屁股痛是痔瘡?這些族群小心肛門瘻管

屁股痛是痔瘡?這些族群小心肛門瘻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0歲阿伯最近老是坐立難安,肛門處愈發腫痛、摸到異物隆起甚至流膿,以為是痔瘡又發作,痛到臉色發白就醫。經過醫師詢問病史及肛門指診檢查,確診為肛門瘻管。阿伯聽了大吃一驚,好奇問什麼是肛門瘻管?醫師表示,此症好發於男性族群,男女比例約9:1,尤其是上班久坐、經常便秘的族群,更不可忽視其嚴重性。非痔瘡!肛門瘻管為膿瘍與引流出口形成的管狀通道烏日林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敦衍說明,「瘻管」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難理解,不只會在肛門出現,其他器官部位也可能形成瘻管,是不正常的發炎性管道。「肛門瘻管」指肛門與皮膚相通所形成的隧道,起因是肛門旁的皮膚出現沒有自行癒合的傷口,產生發炎形成「肛門膿瘍」,急性期的肛門膿瘍會造成疼痛,一般膿瘍會自行破裂,這時在傷口復原的過程中,如果肛門與引流的出口逐漸形成管狀通道,就是肛門瘻管,並非因為痔瘡發炎引起。術後配合溫水坐浴、清淡飲食、排便後正確擦拭一旦出現肛門瘻管而沒有及早接受手術治療,會從原本簡單的肛門瘻管演變成錯綜複雜的管道,恐會引起更多的發炎膿瘍,蔓延到會陰部、骨盆腔、大腿等處,甚至導致肛門癌、敗血症,帶來生命危險!黃敦衍醫師說明,肛門瘻管的手術治療方式為,如果正處於肛門膿瘍的急性發炎期,首先進行手術切開膿瘍引流,化膿一定要引流乾淨才能再接受「肛門瘻管切開術」。將探針找到瘻管內部開口位置,將瘻管切開清除發炎的組織,讓傷口由內而外逐漸癒合,徹底根除避免復發。肛門瘻管的診斷及治療,必須有賴經驗豐富的大腸直腸專科醫師,依瘻管與肌肉括約肌相關位置分類,手術過程一定要考慮是否傷及括約肌,防肛門失禁。術後除了定期門診追蹤,每天配合進行溫水坐浴數次,促進肛門血液循環,放鬆肛門括約肌緩解疼痛。另外保持肛門清潔衛生,多吃蔬果、少吃辛辣油炸;維持良好排便習慣,排便後避免用力擦拭肛門,搭配清水沖洗乾淨,也相當重要!黃敦衍醫師提醒,如果自覺有肛門膿瘍或瘻管症狀發生,建議盡速就醫檢查,降低手術的困難度,提高預後效果。

「腹」債累累?把握收假1週內減脂肪

「腹」債累累?把握收假1週內減脂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9天的農曆春節假期剛結束,過年期間滿桌年菜珍饈與各式零食,是否也讓你返工後「腹」債累累?趙函穎營養師提醒,年節期間多肉、高油、高糖份飲食,最容易快速累積腰腹部位的內臟脂肪,除了圓滿小腹造成外觀困擾,置之不理長期更可能演變成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所幸,內臟脂肪雖然容易累積,卻也比皮下脂肪更容易透過高纖飲食與有氧運動消除。趙函穎營養師提醒,開工後7天是最關鍵的「內臟減脂期」,建議透過豆漿順應式補償法,因應不同飲食偏執族群的口味喜好、問題點進行營養素補償,提高年後減重成功率、兼顧健康需求。內臟脂肪主要堆積於腹部 容易因飲食習慣不良急速增加趙函穎營養師說明,人體脂肪分成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皮下脂肪會全身性分布,造成掰掰袖、肥臀、雙下巴等外觀困擾。而內臟脂肪主要堆積於腹部內臟,最明顯的外觀特徵是突出的小腹,其特性是容易因不良的飲食習慣急速增加,但相對也可以透過飲食控制快速降低。年節期間失控的多肉、高油、高糖份飲食加上各式聚餐,最容易造成內臟(腹部)脂肪快速堆積,即使整體體重並未大幅增加,卻可能讓腰線一夕崩壞。把握年假後7天的內臟減脂期,以高纖、蛋白質的飲食補充原則,減少脂肪攝取搭配有氧運動。高纖、蛋白質飲食搭配運動 2階段減脂趙函穎營養師表示,肉食族吃進過多油脂導致的腰內肉;火鍋狂因高鈉的高湯導致的下半身水腫肥胖;甜食控因吃太多糖分、澱粉導致的手臂掰掰袖、大屁屁等偏執系飲食問題,也可透過高纖豆漿順應式補償法解決。階段1) 高纖豆漿補償餐+有氧運動/年後關鍵7天,透過高纖、優質蛋白質的飲食補充原則,減少脂肪攝取。豆漿的植物性纖維能幫助腸道順暢,將年節期間過度進食的負擔排出體外,大豆蛋白質則可提供基本營養需求與飽足感。搭配慢跑、飛輪、拳擊等有氧運動,幫助降低內臟脂肪、打擊小腹。階段2) 高纖豆漿補償餐+局部重訓/持續高纖、蛋白質飲食,並加入局部重訓。此時大豆蛋白質可幫助肌肉合成、提高代謝速率,搭配適當重訓可以美化曲線,增加肌肉、減少皮下脂肪。肉食族、火鍋狂、甜食控 吃對食材健康又合口味高纖豆漿補償餐的選擇上,肉食族、火鍋狂、甜食控則可以有順應式的吃法,例如肉食族可以搭配高麗菜捲或關東煮、杏鮑菇等高纖食材,平衡高油、高蛋白攝取問題,同食滿足吃肉的慾望;火鍋狂可以搭配香蕉、芭樂等含鉀水果,及海藻沙拉等含碘飲食,平衡鈉攝取過量問題;甜食控則可以搭配口感微甜但又非精緻澱粉的地瓜、玉米,平衡甜食控的糖份攝取超標問題。想在開工後迅速還清「腹」債,趙函穎營養師一周食譜搭配術,教你簡單吃回自信美型。1) 肉食族/‧秘訣/用各種蔬果、菇類的高纖補償過量攝取的脂肪與膽固醇。口感扎實富含蛋白質的菇類,滿足想吃肉的慾望。‧建議食材/苦瓜、高麗菜、花椰菜、玉米筍、牛番茄、香菇、木耳。2) 火鍋狂/‧秘訣/用高鉀水果、含碘食材搭配,透過礦物質幫助鹽分代謝、補償重鹹口味。昆布捲與各式菇類滿足熱呼呼食物的偏好。‧建議食材/香蕉、芭樂、蘋果、小番茄、莓果、菇類、海藻、菠菜、茼蒿。3) 甜食控/‧秘訣/用根莖類食材等非精緻澱粉微甜的特性,補償糖份及精緻澱粉的過量攝取。搭配低脂蛋白質的補充,滿足對甜味與澱粉類飽足感的渴望。‧建議食材/地瓜、玉米、南瓜、馬鈴薯、雞蛋、雞胸肉。

術後儘早活動!橫膈膜無力併肺部問題

術後儘早活動!橫膈膜無力併肺部問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李伯伯昨天心臟開刀,今天開始呼吸運動,恢復您的心肺功能!」、「王先生的氣管內管移除,我們協助下床活動,這樣復原比較快。」加護病房中常常聽到護理師鼓勵病人活動,為什麼護理師總是要衛教病人深呼吸及儘早下床呢?術後全身麻醉 容易出現橫隔膜肌肉無力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第一加護房副護理長王秀美表示,因為手術時全身麻醉、身體不能活動,只要短短2小時即會出現橫膈膜(呼吸)肌肉無力情形,加上術後傷口疼痛、疲倦無力,讓病人無法順利深呼吸,造成許多肺部合併症,如肺炎、肺塌陷、肺栓塞。儘早衛教病人肺部復原運動及下床活動有許多好處,使病人強化呼吸肌、縮短病人依賴呼吸器時間、預防肺部合併症、增加肌肉力量、促進血液循環,有助傷口癒合、避免下肢血栓形成、避免壓瘡形成、腸蠕動減慢,出現脹氣、消化不良情形。‧什麼時機可以開始進行/術後24小時內,病情穩定、醫生評估許可。‧肺部復原運動該如何做/1) 上肢可做手臂無負重上舉運動、手臂負重上舉運動,增加肌耐力,帶動胸廓使通氣量增加,使呼吸順利。2) 下肢可做抬腿無負重運動、下床坐椅、原地踏步、腳踏車式踏步機、下床走路,能改善活動耐力、增加骨骼肌肉力量。3) 呼吸肌肉力量訓練,可教導噘嘴式吐氣、呼球輔助器,增強肺活量,教導腹式呼吸,可利用砂袋置於橫膈肌上方加壓,可有效增加呼吸運動耐力、增加換氣量,預防因呼吸肌疲乏導致呼吸困難。下床注意事項/1) 注意身上管路、勿牽扯,下床前呼吸、心跳、血壓穩定。2) 漸進式採坐高後,轉位坐於床邊,腳著地穿鞋,幾分鐘在站立,確認無頭暈不適情形才可行走,且有人陪伴。3) 周遭環境勿有障礙物,地面勿濕滑、光線明亮,穿合腳的防滑鞋。4) 檢查輔助行走的用物,如助行器需穩固。5) 注意保暖。術後盡早活動好處多 搭配適度止痛、良好睡眠與營養王秀美副護理長提醒,手術後鼓勵病人儘早活動好處多多,同時注意病人傷口是否疼痛,適時給予止痛藥物及降低疼痛護理,讓病人有良好的睡眠與營養,才能使病人早日恢復健康,返家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