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 2005-2008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即以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腹部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高三酸甘油酯。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2月13日(三)舉辦營養講座,由林郁珊營養師主講「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此次講座內容將告知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時間:108年2月13日(三)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連假瘋手遊、狂追劇?5招擊退惡視力

連假瘋手遊、狂追劇?5招擊退惡視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白筱婕/綜合報導)3C不離手的現代人,遇上難得長達9天的連假,必定把握時間大玩電動手遊、或是緊盯螢幕狂追劇,不知不覺就造成用眼過度,輕則眼睛疲勞、視力下降,重則恐導致失明,得不償失!其實,過年期間也是啟動日常良好保健習慣的好時機。優活健康網今年起推出全新單元,邀請專家「物理治療師-JJ林炳騰」,傳授五招簡易護眼操,讓您保護眼睛健康。讓J個炳騰,幫你解個病疼!護眼之道 從新春養成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JJ林炳騰,曾通過台灣國家物理治療師高考。JJ林炳騰物理治療師坦言,自身在學期間常熬夜K書,後來也曾因用眼時間過長,而常感到眼睛酸澀,為了改善自身視力,他發展出簡易護眼操。平時就透過這套簡易的護眼操,舒緩、放鬆眼球周圍肌肉,改善眼睛疲勞帶來的不適感,維持日常視力清晰。不藏私!台大物理治療師護眼撇步「3C護眼操」1.「看」上下左右x5回眼睛看往上下左右四周,頭可以稍微跟著擺動,但視線一定要看到最底部。2.「閉」眼七秒鐘 x2回緊閉雙眼持續7秒鐘。3.「搓熱」 雙手搓熱雙手手心,輔助眼睛穴道按摩與放鬆。4.從「晴明穴」開始按壓眼周x10回以眼睛內緣的「晴明穴」為起點,由內往外進行眼周按摩。5.「按摩」耳後及風池穴 x15秒按壓耳後及頭部後頸兩側凹窩的「風池穴」。完成以上5招,即能輕鬆恢復視力,讓你看得更遠更清楚,保持炯炯有神的迷人電眼!以上完整版「3C護眼操」都在「J個炳騰,解個病疼」頻道中:https://youtu.be/ke_QKrIkLbo歡迎大家點閱,一起跟著練習!優活健康網將陸續推出全新影音內容,包含「J個炳騰,解個病疼」推廣預防醫學的居家物理治療、「育兒DNA」幫助新手爸媽了解孩子特質、「葆哥咖學堂」讓你一天一咖啡醫生遠離我,還有「與哥同武」教你跟著24節氣的養生與食療。如此多元豐富的內容,敬請鎖定優活健康網!

悲傷有許多層次-成為成年孤兒(下)

悲傷有許多層次-成為成年孤兒(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這一次的諮詢從一開始的討論失去父母,變成討論蜜雪兒的童年如何影響她的管教方式。為了避免兒女經歷自己當年的心痛,她在無意間造成不同性質的問題。悲傷有許多層次如果你喪父或喪母或父母雙亡,或失去任何重要的人,你認為自己是在哀悼你們之間共享的事物,還是在哀悼你沒能得到的事物?我們能哀悼自己不曾擁有的事物嗎?哀悼是不是只限於自己經歷過的人事物?如果我們在悼念根本沒發生過的事,那麼具體說來,這不是應該歸類為遺憾嗎?遺憾是悲傷的自然要件。我們可以浪漫地幻想如果摯愛可以多活一年、十年,或活到我們自己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那我們將會擁有些什麼。這些幻想無傷大雅,然而應該要了解悲傷的本質是不由自主的,儘管遺憾與悲傷息息相關,如果要克服遺憾,就得調適自己,接受事實。我們可以用遺憾扯自己後腿,我相信蜜雪兒便是如此。這當然絕對不是刻意的決定,卻是堆砌悲傷的工具。要為某件事遺憾,便是假定那是某件我們失去的事物。我沒見過父親的事實輪不到我來遺憾,因為別人的選擇與我無關。我可以惋惜事情變成那個樣子,但遺憾牽涉到我們個人行動的結果。在我們見面之後幾週,蜜雪兒客氣地寄了一份摘要給我,讓我知道她對諮商的感想。在探索悲慟對我的意義時,我發現自己主要是在哀悼一個念頭,想著我的父母可以變成哪一型的父母/外祖父母,我不是在哀悼自己失去的父母。小時候,我宛如父母一般地照顧我的父母,他們也沒有時時刻刻維護我的安全。我以為自己處理好這個議題了,但是在討論我尚未化解的悲傷時,我才曉得自己哀悼的是他們應該要做怎樣的父母,結果我過度保護女兒,以防她經歷到我的童年創傷。這對我的孩子沒好處,我只是在防堵他們大概本來就不會遇到的事。我好像在試圖逆轉自己受過的傷害。在我們的諮商之後,我跟女兒一起坐下,檢討我對她的過度保護,她承認有時候,她覺得快要窒息了。於是,我們的母女關係現在比較健康了。我以家長的身分,重新評估父母最令我懷念的地方是什麼,接受我不能改變以前的遭遇,為了我的孩子好,我不能試圖用自己的管教方法,來撫平自己的過往。我們諮商的內容非常實用,現在我有機會跟孩子們、跟其他的親屬建立比較健康的關係,謝謝你。我們晤談時,蜜雪兒說幾年前她找過諮商師,「寫信」給亡母釋放了她的一部分怒氣,而當面跟父親對談則帶來了正向的轉機,協助她將父女關係提升到新的層次。寫信是原諒別人或寬恕某個情況的好方法;抒發你的感受,不論對方是不是會看到你的信,趁著你仍然見得到對方的時候,與對方面對面解決你們之間的歧異是勇敢的行動,通常會值回票價。把信寄出去──實際投郵,匿名寄到任何地方──會大幅提高釋放的效果。簡扼地說,父母雙亡的人可以問自己以下的問題,來評估自己的感受。一、你在兩次喪失時的行為舉止都一樣嗎?二、面對第二次喪失時,你比較有應付的能力了嗎?三、你是個別哀悼他們,還是兩個一起?四、你的父母在你的生命中扮演什麼角色?五、你在他們的生命中扮演什麼角色?六、如果多花一點時間哀悼你們有過的一切,你覺得遺憾的分量會如何變化?七、評估你全部的感受,每一種感受各占百分之幾?八、你在遺憾/哀悼其他的家人本來應該擁有的一切嗎?九、解讀為遺願或命令的遺言影響了你嗎?十、其中一次的悲傷特別令你心煩意亂嗎?(本文摘自/終於,可以好好說再見:當我們失去最愛的人,該如何走出悲傷?/平安文化)

脂肪傷腦?破解8個常見營養迷思

脂肪傷腦?破解8個常見營養迷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椰子油對大腦有益/椰子油含有高飽和脂肪,雖然研究人員目前仍在調查椰子油對認知的潛在利益,但鑑於我們目前所知,最好還是避免。‧碳水化合物對你無益/複合碳水化合物對人體至為重要,尤其是大腦,它推動葡萄糖的運作。簡單碳水化合物(糖)會造成有害的能量飆升,但複合碳水化合物(如蔬菜、豆類、堅果類及全穀類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是促進大腦健康的優良選擇。‧素食一定是健康的飲食/如果你以吃加工的豆類食品、薯片和精製的碳水化合物來取代肉類,它就不是健康的飲食。來自中國與印度的資料顯示,含高量的不健康脂肪、油炸食物及高糖飲食,不僅抵消素食的好處,還可能引發嚴重的傷害。‧水果含糖量過高/水果中的糖與纖維結合在一起,它會使糖慢慢釋放到身體內。完整形式的水果是纖維、多種維生素、多種礦物質及抗氧化劑的絕佳來源。反之,果汁去除了纖維,對人體的影響和精製糖一樣。請記住,有些水果的糖分天生就比較高(芒果與葡萄),有些水果的糖分則較少(莓果、檸檬和萊姆)。‧脂肪對大腦有害/並非所有脂肪都有害,依它的來源而定。動物脂肪的成分幾乎完全是有害的飽和脂肪,但橄欖、堅果類、種子類及酪梨中的油脂是大腦功能不可或缺的東西。‧優格和早餐穀片是健康的/這些包裝產品通常含有許多糖、飽和脂肪和有害的防腐劑。事實上,有一種熱門的優格麥片混合物就含有與過動症和注意力缺陷有關的人工色素。‧無油沙拉醬是健康的/沙拉醬矇騙許多人,一般的沙拉醬可能比許多本來想取代的所謂不健康食物含有更多的熱量和糖。無油沙拉醬不會更好:它們通常由水、糖、單純的澱粉和人工色素與香料製成,這些糖與添加物可能對大腦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尤其是我們的注意力中樞。‧偶爾吃一點沒關係,凡事適度就好/適度是一種主觀的說詞,它的意思因人而異。如果你本來每天吃五次披薩,後來減少為每天吃三次,那就是適度的吃,但是吃那麼多披薩仍然會為你的身體帶來重大的傷害。我們強調的是一種衡量每個人的最佳健康狀況、知道朝正確的方向踏出的每一步都能產生結果的方法。我們往往以為我們是適度的(一週吃幾次冰淇淋,減少吃紅肉),但我們必須先瞭解什麼是有益大腦健康的飲食,然後才決定如何對適度下定義。 (本文摘自/9成的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活到100歲也不失智!世界失智症權威教你預防阿茲海默症!/平安文化)

腹部用力就漏尿 女性應力性尿失禁

腹部用力就漏尿 女性應力性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過是感冒咳嗽、怎麼就漏尿了?」「用力打個噴嚏,竟然會尿失禁?」「是因為年紀大了嗎?怎麼連走路走著走著,也會漏尿?」即便是在診間,女病人們也一樣問得很不好意思。尿失禁的定義為尿液不自主地流出,臨床上稱為「漏尿症狀」。大致上可分為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結構性尿失禁。中年及青年女性,主要為壓力性尿失禁與急迫性尿失禁,老年女性則以混合性尿失禁最為常見。女性的應力性尿失禁,主要可能原因為年齡、生產、婦產科疾病史、骨盆腔手術史,導致骨盆腔的肌肉鬆弛,致使尿道的括約肌鬆弛,而引發尿失禁。可能因為用力打噴嚏、咳嗽,致使腹腔的壓力上升,而導致尿失禁的產生。男性尿失禁的發生率低於女性,約為1比2。男性尿失禁以急迫性尿失禁為主,其次是混合性尿失禁。男性尿失禁的可能因素為年齡、下泌尿道症候群,如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下泌尿道症狀;神經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糖尿病等,以及曾經接受過攝護腺切除術所造成的神經或括約肌損傷。應力性尿失禁因為腹部用力,如咳嗽、打噴嚏等,造成腹部壓力上升,造成不自主漏尿,此時的膀胱逼尿肌是處於無收縮的一個狀態。在應力性尿失禁的受測者,會發現病人咳嗽時,腹壓會急速上升,造成膀胱內壓也上升,發現膀胱逼尿肌的壓力並不會明顯的上升,而且有漏尿的狀況。若是在膀胱逼尿肌過度反應(膀胱過動症)的病人於灌注時,會發現膀胱逼尿肌壓力明顯快速上升,且通常膀胱內壓會大於15公分水柱。尿道壓力檢測尿道壓力檢測臨床運用可以包括:● 最大尿道壓力:正常女性數據大約為100-120公分水柱。● 尿道閉鎖壓力,為尿道壓力減掉膀胱內壓的數值。● 尿道括約肌功能長度,為尿道大於膀胱內壓的尿道長度,正常值大約為3-4公分。● 最大尿道壓力,指的是尿道壓與膀胱內壓的差值的最大值,代表的是最大尿道壓力,尿道壓是開放尿道所需壓力的大小,尿道壓力又分為靜態尿道壓力與應力尿道壓力。女性受測者的靜態尿道壓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少,應力尿道壓力在檢測時,會請受測者不斷地咳嗽,以分析膀胱內壓力與尿道壓力的一個變化,有助於判斷女性的應力性尿失禁。正常的女性,其尿道閉鎖壓力在咳嗽時,尿道壓應該是大於0的,在壓力性尿失禁的受測者,其尿道壓數據是小於0的。括約肌肌電圖檢測目的,主要是用以檢驗當膀胱在收縮排尿時,尿道外括約肌是否有同步協調放鬆,臨床上常用以判斷病患是否為神經性膀胱、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甚至是骨盆腔手術後的一個影響,所造成的下泌尿道症狀。影像尿路動力學影像攝影檢查影像尿路動力學為執行尿路動力學時,同時配合下泌尿道的影像攝影,可更全面性的瞭解下泌尿道的動態排尿狀況,可運用於應力性尿失禁檢查時,用以排除不穩定的膀胱;也可用以檢測腹壓漏尿點壓力,也可用於定位膀胱出口阻塞的部位。總而言之,尿路動力學檢查的臨床目的,是提供一套客觀量化的下泌尿道系統數據,提供臨床醫師作為診斷與治療的依據。(本文摘自/尿路快意通/大塊文化)

童年經驗來育兒-成為成年孤兒(中)

童年經驗來育兒-成為成年孤兒(中)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想把蜜雪兒逼緊一點,丟出一道棘手的問題:她懷念的是父母本人,還是她認為自己應該要有的父母?蜜雪兒幾乎都在談她渴望得到的一切,而不是她的親身體驗,我想知道在她眼中,她實際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現實情況,或原本可能擁有的一切蜜雪兒的坦率令人耳目一新,她承認比起她在現實中失去的事物,她更在乎自己現在應該要有的父母──也就是她認知中父母可能會有的樣子。她解釋說,等媽媽跟她的年齡都大一點,應該就會有培養並鞏固母女情誼的機會,就像她跟爸爸變得很親一樣。「他本來不是世界第一的模範爸爸,但我看到他變成一個會關心外孫們的慈祥外公。他總說要做一個好外公,彌補自己為人父親時的疏漏,他真的辦到了。我很想瞧瞧母親今天會變什麼樣子。她會定下來嗎?她會不會終於遇到適合的對象,那種可以逗她開心的人?她在最後的時候快樂嗎?我爸媽在一九八一年離婚,在媽媽過世的前一年,他們復合了,要是媽媽到最後都沒有得到幸福,我會很難過的。」蜜雪兒的父親臨終時交代她「守著老公,他可是好男人」,其實爸爸不曉得他們之間的難關,這令蜜雪兒心裡很矛盾。假如她父親知道真相,遺言就會截然不同。蜜雪兒花了幾年工夫,才擠出「忤逆」父親的勇氣,結束婚姻。臨終之人說的話可以讓人重拾自由,也可以困住一個人。一切都關乎你們的關係、當下的情況,以及當事人是否願意服從遺言的命令,滿足逝者的期望。對別人的衝擊蜜雪兒時常談論自己的喪失如何衝擊了她的孩子,為了協助她釐清思緒,我請她說哪一邊比較重。我伸出雙手,左手是她失去雙親,右手是孩子失去外祖父母,我問她哪一邊比較要緊。很妙的是蜜雪兒在意的不是她自己,也不是她真正失去的人,而是她孩子錯過的事物,尤其是與她媽媽有關的事。儘管她女兒與外公相處了八年,兒子與外公則有十九年,兄妹倆都問了不少關於外婆的問題,而蜜雪兒描述過她是怎樣的人,還說她女兒就像外婆的翻版,但蜜雪兒希望媽媽仍在人間,做她兒女的外婆。蜜雪兒只在意孩子們及孩子們錯過的事,可能是在無意識地轉移注意力,避免碰觸自己的哀傷。此舉可能就像防護罩,保護她不用處理自身的感受,而蜜雪兒承認或許真是如此。蜜雪兒的確需要這樣的觀點,才能讓自己需要抒發的悲傷浮上檯面,不再用自己對孩子的遺憾來掩蓋。言語模式當蜜雪兒訴說自己如何傷心母親不在人世,她把「需要」一詞掛在嘴上,但聽她描述自己跟媽媽的關係,感覺上她很早就不再需要母親了──這似乎有點自相矛盾?這個詞精準地刻劃出母女的關係嗎?還是放大了失落的感覺,其實不符合真相呢?她同意「需要」一詞很矛盾。事實上,由於她母親失常的感情關係、酗酒、健康不良,她在十二歲左右便不再「需要」媽媽,早早便獨立自主,蜜雪兒因而感到怨嘆。她忖度起自己為何使用「需要」一詞,感慨地猜測自己的意思或許是她需要「一個」媽媽來提供安全的庇蔭,一個跟她媽媽不一樣的母親。需要與想要是兩回事,起心動念完全不同。以蜜雪兒的處境,需要媽媽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因為媽媽不會死而復生,但想要媽媽,則是渴望得到母親般的照拂,這是自然的欲望,合情合理。「我保護她,是因為我不能保護自己。」當我們聚焦在蜜雪兒與女兒的關係,她開始察覺自己照顧兒女的方式,與她的個人經驗脫不了關係,包括失去雙親。以她的人生經歷,也難怪蜜雪兒想當孩子們的好媽媽,不讓兒女承受她的父母給她的待遇,我對此心有戚戚,畢竟我有一位不存在的生父和一位情緒陰晴不定的繼父。我在拉拔自己的孩子時,絕對希望自己一個人就抵得過他們兩人的總合──我總是守候在孩子身邊,耐心十足,全是拜那些經歷之賜。在蜜雪兒喪母的二十六年以來,她第一次想到自己照顧女兒的方式,或許與自己的童年經驗有關(蜜雪兒的兒子二十五歲,住在愛爾蘭)。她女兒不高興蜜雪兒的控管,不允許她擁有十四歲應得的獨立自主權,而現在蜜雪兒明白,這是因為她不希望女兒嘗到她年輕時吃過的苦。(本文摘自/終於,可以好好說再見:當我們失去最愛的人,該如何走出悲傷?/平安文化)

從健忘到失能 失智症之路7階段

從健忘到失能 失智症之路7階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失智症從第一階段到第七階段大腦變化的物理表現。第一階段:臨床前可持續二十年或更久‧看起來很正常,偶爾健忘第二階段:認知能力輕微下降可持續二十年‧偶爾健忘,別人也許會注意到‧日常活動仍可自理第三階段:輕度認知障礙可持續一年至三年‧別人可注意到的健忘‧可能會焦慮、工作困難‧日常活動仍可自理第四階段:輕度至中度失智症持續兩年至三年‧常被確診‧駕駛有困難‧焦慮、侵略或退縮‧理財可能有困難第五階段:中度至重度失智症持續一年半至兩年‧現在理財困難‧無法駕駛‧焦慮、有侵略性或退縮‧發音混亂;常忘記住址和數字‧影響衛生習慣第六階段:重度失智症持續兩年至兩年半‧日常活動無法自理‧需要專業護理‧性格改變(侵略或沉默)‧有時認不出親密的家人‧完全離不開照顧者‧嚴重影響睡眠週期第七階段:失智症最後階段持續一年至兩年‧所有日常活動都需要協助‧可能變得沒有反應‧經常不肯吃東西‧行走困難‧很少說話或不說話‧經常大、小便失禁‧比較不會焦慮(本文摘自/9成的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活到100歲也不失智!世界失智症權威教你預防阿茲海默症!/平安文化)

失去雙親的旅程-成為成年孤兒(上)

失去雙親的旅程-成為成年孤兒(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喪親之痛中,失去雙親是重大的心理階段,不論我們年齡大小,永遠都極難接受父母不在了。我們一生中,絕大部分時候都跟老一輩的人共同生活,他們是知道答案的親人,是「過來人」,我們可以仰賴他們的經驗與指引。但當我們成為家裡年紀最大的人,老一輩的人幾乎都不在了,悲傷便會截然不同。當我們哀悼的對象是對自己意義重大的人,當父母或親戚長輩過世,我們會破天荒第一次思忖起自己的壽命。「我還剩下多少人生?」我們或許會如此自問。「這輩子還有很多事沒做。」──父母在世的時候,我們仍舊覺得自己是某人的小孩,可能都不會問自己這一類的問題。或可說,父母過世時,我們的內在孩童即使沒有完全死亡,也只剩半條命,隨之而來的便是對時間變得特別敏感。要理解傷痛的各個層次,就要有能力去辨識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如果你允許自己先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喪失之上,就可以在父母都不在了以後的幾個月裡面,開始摸索這對你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但有時候,我們認知中的悲慟,其實摻雜了喪親之痛以及在喪失之前便存在的其他問題。失去雙親可能會帶領你踏上非常微妙的情緒旅程,深深衝擊你的調適能力,影響你的行為,即使他們辭世已久。這正是蜜雪兒遇上的情況,以下就來分享她的故事。事實真相與怨言的表面層次我與蜜雪兒見面,她四十四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與十四歲的女兒同住。二○一○年,蜜雪兒的父親與肺癌搏鬥短短的三週便過世了,在蜜雪兒喪父的二十年前,她母親便死於心臟病。而她母親是在她祖母葬禮之後的那一天死的,當時蜜雪兒年僅十七歲,肚子裡懷著男寶寶已經三個月。我問蜜雪兒,在四十歲之前父母便雙雙過世,她覺得最難熬的是什麼事。她說是寂寞──她不能抓起電話就跟爸媽報告開心的事,還有不管她走到哪裡,即使跟許多人共處一室,她都感到孤絕。說來就有那麼巧,我坐在蜜雪兒家的客廳裡時,蜜雪兒正在等一位潛在雇主的電話,電話在我們談話結束時響起,蜜雪兒錄取了。蜜雪兒放下電話,隨即想要打電話跟爸爸報告好消息,當她察覺這個念頭,又哀傷起來。我恭喜她,但看得出在那一刻,她深深思念著父親。失去雙親之後,她還有一群繼親,也就是她父親再娶之後的親戚,雖然她與兩位繼姊妹的感情很融洽,她總覺得自己是外人。蜜雪兒說有時遇到印象模糊的事情,父母又都不在了,結果就出現一大塊不可考的童年。最要緊的是,她特別難過自己的兒女跟她父母相處的時間不長,因為她父母離世的時候,她孩子的年紀還很小。「成年孤兒」──這是無用的汙名嗎?蜜雪兒不見得把自己想成是成年孤兒,但她省思了父母雙亡的事實,覺得這的確就是她的處境。「大家都很同情變成孤兒的小朋友。」她說。「但成年以後,大家就覺得你應該承受得了。只是有時候會很寂寞,寂寞到極點了。」我納悶難不成到了某個年紀後,就不適合繼續把自己視為成年孤兒,而蜜雪兒認為假如自己是五、六十歲,失去父母大概就比較不要緊,因為大家會覺得以你的年紀,父母應該都差不多壽終正寢了。不是每個人都接受「成年孤兒」的標籤。費歐娜是我另一位哀慟逾恆的個案,她失去雙親時的年紀更年輕,才三十出頭,她就不能接受這個稱號,理由是這可能會被當成一種身分戳記,以父母雙亡為由,不好好善用自己的人生,或是當成自己信念狹隘的擋箭牌。我並不認為給自己蓋上身分戳記是健康的跡象。貼標籤是社會串聯我們大家的方法,要求我們謹守分際,按照身分的類別待在群體內生活。標籤的作用通常是協助別人決定如何對待我們,卻不見得能協助被貼上標籤的人。萬一標籤貼錯了怎麼辦?鑽進表象之下蜜雪兒怨恨父母因為身體不好而離世,大概是社交習慣與飲食欠佳才害他們生病的。她忍不住覺得要是父母肯稍微注意一下健康,他們現在就會在她身邊。她明白在父母那個年代,大家對抽菸的後果沒什麼概念,但事實擺在眼前,她母親宣稱自己戒菸了,實際上卻沒有。蜜雪兒的父親在病情惡化後,就禁止蜜雪兒靠近他的病床,以防蜜雪兒目睹他重病的樣子。這是重創孩子心靈的殘酷舉動,不論孩子幾歲都一樣,但她可以站在爸爸的立場,明白爸爸情願女兒記住他在病倒之前的模樣。蜜雪兒知道爸爸的初衷是保護她,但蜜雪兒希望自己能見到爸爸,盡量把握父女相處的時機,另外她也希望得到跟爸爸好好道別的機會。我想知道她對兩次喪失的感覺是否不同。她說母親雖然年輕,心臟卻一直不好,因此她對母親的死有心理準備。當時蜜雪兒也有孕在身,轉移了她不少注意力,不過如今回顧,她才發現自己那時陷入產後憂鬱症,其實與她壓根兒沒有哀悼母親息息相關。喪父的過程則截然不同,差別在於她有更多時間,更多回憶,而且他們都是成年人,蜜雪兒因而有罪惡感。我請蜜雪兒比較第一次及第二次喪失時的自己。「我失去媽媽的時候,狀況很糟。」她說。「我是青少女,父母離婚,酒可能喝得太兇,還有孕在身,但懷孕是我的計畫。」蜜雪兒想成為她不曾有過的那種父母,懷孕是她實現夢想的機會。「在那之前,我一直都像個家長一樣照顧我爸媽,我是母親的媽媽。在我媽過世之前,她比較依賴我,但是爸爸的話,我們的關係健康多了。我得到了爸爸改頭換面的機會,我也改頭換面,我長大了,比較成熟,所以父女關係比母女關係好太多。」媽媽對蜜雪兒的依賴干擾了她的哀悼,因為她不只失去媽媽,同時失去了活著的目標。她是媽媽的照護者,她很期待跟媽媽分享懷孕的大小事。她記得那時她看見媽媽開始出現正向的轉變,但一切都來不及了。她母親過世的時間點,更增添她的怒氣;蜜雪兒說她才剛看見一線光明,光明就被奪走了。蜜雪兒經歷過爸爸變成外公的日子,但媽媽沒來得及變外婆就走了。蜜雪兒的媽媽沒有得到探索人生選擇的機會,而蜜雪兒改造媽媽的潛在機會也消失,這令蜜雪兒更是覺得這不公平。對於在喪母後為人母親的經驗,蜜雪兒覺得是美好卻寂寞;她沒有談心的對象,當她經歷各種的第一次,都沒人可以聽她說。在每個喜悅的時刻裡,她都有一點傷心媽媽不能共享她的快樂,而且她老是覺得,媽媽說不定會蛻變成蜜雪兒在少女時期一直想要的那種媽媽。她說明爸爸怎樣變成可靠的人。他會遵守約定,是很棒的外公;他定下來了。其實她媽媽的死,是讓她爸爸想要安定下來的催化劑,因為他希望蜜雪兒有一個媽媽。那時他才覺悟到自己沒有善盡父親的責任,妻子殞落後,他內心的聲音叫他採取行動,於是他找到另一位伴侶。他說自己的主要考量是替孩子找個媽,這對走進他生命裡的新人來說,實在不太浪漫。蜜雪兒的爸爸在續弦之後變成可靠的人,促進了父女之情。他有了人生目標,覺得自己要有大人的樣子,跟以前判若兩人。我納悶在這些喪失中,她哥哥怎麼不見了。儘管他們承受相同的喪失,蜜雪兒跟他的關係並不好。每次見面,他們提起的往事大部分都是負面的,他們之間也有其他問題,因此兩人都同意,兄妹關係對他們兩人都無益。(本文摘自/終於,可以好好說再見:當我們失去最愛的人,該如何走出悲傷?/平安文化)

腦袋退化?形成阿茲海默症4大途徑

腦袋退化?形成阿茲海默症4大途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形成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與其他失智症的主要原因是四個相互關聯的生物途徑。1) 發炎/首先是發炎(inflammation),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對抗有害細菌與病毒的天然保護功能。急性發炎,例如你指頭上的一個傷口發生紅腫現象,使傷口部位的血流量增加,促進癒合,這種類型的炎症很重要,沒有它我們不會痊癒。相反地,慢性發炎是一種長期促發的炎症,其原因往往是不斷地給予刺激,如高糖飲食、未紓解的壓力,以及其他許多不健康的生活型態選擇。當炎症成為慢性時,它就從保護轉為破壞,造成組織損壞而不是癒合。炎症沒有控制好時,身體實際上會自我攻擊。如果觀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即使在疾病發展初期,你都可以看到慢性發炎的證據,它們會以細胞激素與趨化因子(通過攻擊外來物質以支持免疫系統的蛋白質)及活化的小膠質細胞(協助清除廢物和受損的腦細胞的小細胞)的形式出現,活化的小膠質細胞在清除廢物時會產生高度反應,以致傷害神經元(神經系統的細胞)及其支持結構。這是為什麼慢性發炎被廣泛認為是阿茲海默症形成的主因。2) 氧化/第二個途徑是氧化(oxidation),當氧氣與其他物質產生反應時,自然就會發生氧化作用而產生變化。把一根香蕉放在桌上它會變成褐色,這就是氧化,我們的身體也會發生同樣的化學反應。氧化會產生名為自由基(free radicals)的氧化副產物,自由基是缺少一個電子因而呈現不穩定且反應性高的分子,它們的高反應性迫使它們從其他分子竊取電子。在大腦中,自由基會從神經元(neurons)、神經膠質細胞(glia)和細胞器(organelles,位於細胞內的小細胞結構)竊取電子,以及蛋白質、脂質(lipids)、脂肪酸,甚至DNA,這些都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害。由於大腦比身體其他器官都更努力工作,要消耗掉體內百分之二十五的氧氣,所以特別容易受氧化反應的影響。大腦同時也是一種真空密封系統,清除氧化副產物的能量必須來自這個系統內部,外界能給的幫助似乎很少。大腦雖然有特殊的細胞和分子來協助分解與中和自由基,但這些細胞和分子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長期壓力、缺乏優質睡眠,以及一般老化之後隨著時間推演而受損,當大腦的自然清除系統受到損害時,自由基就變得特別有害。3) 葡萄糖代謝失調/葡萄糖代謝失調(Glucose dysregulation)是另一個形成阿茲海默症的生物途徑,並且在疾病初期格外常見。負責維持葡萄糖的系統通常在我們老化時開始衰退,尤其是當我們吃高糖飲食和精緻的碳水化合物時(但有些例子顯示,葡萄糖代謝異常也有遺傳成分)。葡萄糖的生成與利用異常會影響構成該系統的胰腺、激素、酶和細胞,由於葡萄糖是整個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其後果就像免疫功能受損與無法清除有害廢物一樣深遠。因為大腦對能量的需求極大,這些負面的影響就更加嚴重。葡萄糖代謝失調的一個危險後果是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它會改變我們的胰島素(一種激素,能使我們的身體利用葡萄糖的能量,也是葡萄糖最重要的調節機制)的敏感度。葡萄糖是我們的腦細胞的燃料,但只有在胰島素存在的情況下,它才能被積極內化或進入細胞。當胰島素和細胞結合時,會促使細胞的受體將葡萄糖帶進來,但是當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太高時,會出現兩個重要的問題:(1)胰島素分泌增加,使細胞對它的影響變得不靈敏。這就像沒有鎖(受體)讓鑰匙(胰島素)去打開一樣,結果葡萄糖在細胞外增加,但因受體不能正常工作,所以葡萄糖不能被內化,儘管血液中有大量的葡萄糖,但細胞最後仍因缺乏葡萄糖而餓死。(2)血液中的高胰島素會引發一連串其他的有害過程,包括發炎、氧化、脂質(脂肪)代謝失調及濤蛋白磷酸化(產生與阿茲海默症關係密切的濤蛋白的異常形態)。許多人不知道他們有胰島素阻抗,但是單單這個病理本身就能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及阿茲海默症。一旦你從胰島素阻抗進展到確診為糖尿病(葡萄糖代謝失調最危險的後果),你的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就更大。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腦部的海馬迴會萎縮,而海馬迴是一個重要的記憶中樞。4) 脂質代謝失調/脂質代謝失調(Lipid dysregulation)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相關病變的第四個生物途徑,脂質是建構細胞壁塊、激素和類固醇的類脂肪物質,是細胞結構、儲存能量與發出信號(所有維持生命的功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脂質遍布全身,且它的構成超過大腦淨重的百分之五十。當身體遭受過多的脂質、炎症、氧化的損害及其他形式的壓力時,就會發生脂質代謝失調,在反應時,脂質的運輸與代謝受損,導致脂質被氧化(製造更有害的氧化副產物)。脂質代謝異常會促發許多疾病,但在這裡,我們想介紹一下這個複雜系統中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兩個過程:(1)膽固醇是脂質的一種,它的處理和清除會在壓力期間改變,異常的膽固醇開始在血管中囤積,最後形成堵塞血管的斑塊,切斷對小血管的血液供應,最終的結果是形成小血管疾病(我們最小的血管受損),時間久了之後,大血管也會產生病變(較大的血管受損)。小血管疾病和大血管疾病都是血管系統中脂質失調的下游結果,血管疾病是失智的主因。(2)這種膽固醇和脂質的清除與處理不當,也會導致一連串損害,最終形成類澱粉蛋白斑塊(與阿茲海默症有緊密關係的腦部病理)。最被廣為研究的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基因APOE4,已知和大腦中的脂質失調有關。這個基因編碼的蛋白質負責清除脂質與類澱粉蛋白,但因這個版本的蛋白質清除廢物、脂質及聚積在腦細胞外的類澱粉蛋白的效率不佳,因而開始損害神經組織。在往後的生活中,脂質失調、血管疾病以及類澱粉蛋白清除不當所累積的創傷,再結合經年累月的發炎反應和氧化帶來的壓力,最後會形成阿茲海默症。這四種生物途徑息息相關,但其中一種或多種都能促發阿茲海默症,也就是說,阿茲海默症有不同的形成途徑,但最後都殊途同歸。一個人的飲食若含有高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首先可能會引發血管疾病,血管疾病導致發炎,接著氧化,而一個高糖飲食的人也許從胰島素阻抗開始,再引發血管疾病與發炎。‧ 風險因素高糖、高飽和脂肪不良飲食、壓力、高膽固醇、糖尿病、肥胖、酗酒、吸菸、高血壓、睡眠失調、頭部創傷、久坐、小血管疾病‧ 保護因素定期運動(有氧運動、阻力訓練與加強平衡)活動及站立、植物性飲食ω-3脂肪酸、曬太陽、禪修(動禪、正念呼吸、瑜伽及其他壓力管理)、7-8小時的睡眠、社交參與志願服務、有目標的活動、持續學習 這些過程在體內的綜合作用會形成類澱粉蛋白和濤蛋白:首先是一連串的生物變化,接著是阿茲海默症的物理病理(但有罕見的早發性案例是由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驅動疾病進程)。由此看來,阿茲海默症實際上是綜合若干種不同疾病的途徑,最後以我們稱之為阿茲海默症的症狀與病理顯現出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四個途徑都深受我們的生活型態影響,我們每天所作的選擇都是阿茲海默症發病與整個疾病進程的驅動力。(本文摘自/9成的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活到100歲也不失智!世界失智症權威教你預防阿茲海默症!/平安文化)

腎友的健康新年 鉀、磷攝取要小心

腎友的健康新年 鉀、磷攝取要小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新年的到來,少不了大魚大肉。平常有在控制飲食的腎友,年節用餐也要處處小心。腎臟科醫師楊孟儒指出,農曆過年期間,腎友體重增加會比平常來得多,血壓可能也會偏高,飲食如不適量,最嚴重的話可能會引起急性肺水腫,必須要緊急透析。留意「這個」 辨明高磷食物年節飲食比平常濃烈,血糖、血脂、膽固醇都容易飆高,最怕腎友水喝太多、不知飲食中鉀和磷含量而攝取過多。除了加工食品,柑橘、甜柿等高鉀水果適量吃,要認明食物是否含磷過量,簡單原則就是留意蘊含高能量的食物。會發芽的食物,如種子類的堅果、花生,能撫育生命的食物,如蛋類、奶類,維持生命運轉的內臟類等都含有高磷,部分氣泡飲料也含高磷,也得小心。楊孟儒醫師表示,過年期間的這些食物,腎友們如果能少吃當然是盡量越少越好,但若真的很喜歡吃,可以考慮調整結磷藥的用量。所幸過年期間並不長,偶爾不小心吃過量了,或是追踪數據超標,過完年就努力調整回來,事實上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問題。弄清食物成分 謹「腎」過好年過年飲食別搞不清楚食物成分,結磷藥調整前也要先諮詢醫師,免得降了磷卻因結磷藥含鈣過高造成血管鈣化,得不償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