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教師五十肩難寫板書 徒手治療緩肩痛

教師五十肩難寫板書 徒手治療緩肩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女老師,近3個月前因右肩痛,手沒法抬高寫板書,先前就醫僅被告知是筋膜發炎或拉傷,治療始終不見起色近2個月。由物理治療師評估後,才發現她的右肩關節已經出現沾黏且活動角度受限、也就是「五十肩」。幸好經密集徒手物理治療,進行牽拉與關節鬆動,讓病患肩痛逐漸緩解。五十肩沒治療好 到第2期將使肩膀活動角度受限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康復治療中心主任孫偉傑物理治療師說明,「五十肩」是肩關節沾黏,發生原因不明,但當有肩峰下滑液囊炎、肌肉拉傷或肌腱發炎,卻沒有積極治療加以根治,很容易變成五十肩。好發於40至50歲,卻不一定到50歲才會得到五十肩,也曾遇過30多歲的工人,因負重拉傷肌肉引起發炎而引起五十肩。孫偉傑主任進一步表示,五十肩發作讓人疼痛不已,此時屬於第1期的「發炎期」。若沒有治療好,將會使肩膀活動角度受限,在分期上已屬於第2期的「冰凍期」,就如同這位女老師,因此也有「冰凍肩」之稱。五十肩患者無法穿脫貼身衣服、曬衣服、洗頭髮、寫高處板書等,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嚴重者夜間側躺還會疼痛,影響睡眠。徒手物理治療外 五十肩發展出如玻尿酸、增生療法等療新趨勢治療五十肩一定要動手術嗎?孫偉傑主任說明,其實治療五十肩能透過密集接受徒手物理治療,藉由專業手技,進行牽拉、關節鬆動,讓肌肉放鬆,進而讓關節有效的增加活動度,改善疼痛,不一定需要開刀。兩式專業徒手物理治療的手勢,對患者漸進改善五十肩有明顯效果,「肌肉放鬆術」可讓緊繃的肌肉鬆軟,增加肩胛骨的活動,角度更為增加;「關節鬆動術」可鬆動沾黏組織,增加關節活動角度。此外,孫偉傑物理治療師表示,五十肩已發展出許多治療上的新趨勢,能提供患者選擇,包括施打玻尿酸,撐開沾黏處,提供潤滑,以幫助關節的活動;使用增生療法或施打葡萄糖,促進組織增生與修復;接受體外震波治療,破壞沾黏組織,讓組織恢復自體修復能力。以上這些治療,若能再配合徒手物理治療,可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聽力下降是重聽?4症狀小心腦神經瘤

聽力下降是重聽?4症狀小心腦神經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戴耳機聽音樂及長期接觸噪音的族群易聽力受損,但如果伴隨頭暈症狀時,就得小心腦裡可能長聽神經瘤。一名年輕男子因聽力下降又常感到頭暈而前往求醫,原以為只是單純的耳朵問題,沒想到腦內竟檢查出一顆3公分大的聽神經瘤,嚇得他趕緊接受手術治療,術後目前已恢復正常。聽神經瘤壓迫小腦及腦幹 走路不平衡、頭暈、聽力下降家住雲林縣的28歲黃先生表示,半年前開始發現身體出現異常,每天起床後莫名頭暈,腦袋整天昏昏沈的,走路也會不平衡、稍微偏向左邊,而且感覺左邊比較無力。平時開車都聽音樂,轉得比平時還大聲卻仍聽不清楚。經由核磁共振檢查影像,才發現腦袋裡長了一顆聽神經瘤。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表示,由於黃先生的聽神經瘤已經壓迫到小腦及腦幹,必須做手術治療。聽神經及顏面神經相當靠近,過去手術常會造成顏面神經傷害,造成病人臉歪嘴斜,為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手術時藉由神經刺激的方法,確定顏面神經的位置與走向,手術中藉由顯微鏡放大腫瘤神經,比較容易保留神經,把腫瘤切除。術後病人沒有發生顏面痳痺現象,黃先生相當開心。出現單側耳鳴或聽力減退、突發耳聾或眩暈等應就醫陳金城副院長說明,聽神經瘤是一種緩慢生長的良性腫瘤,依腫瘤大小而症狀有所不同。腫瘤小的時候,因腫瘤侵犯到前庭及耳蝸神經,易造成聽力變差、平衡感不好,容易頭暈;如果瘤長到2至3公分時,就會壓迫到小腦、腦幹,引起手腳無力;嚴重時甚至可能壓迫到其他顱神經,引起吞嚥困難、易嗆到、複視、臉麻、癱瘓,危及生命。提醒民眾初期發病時,腫瘤小於3公分可採用加馬刀治療,不用開刀。但若大過3公分時,就需要手術,且風險很高。若有莫名單側耳鳴、單側聽力減退、突發性耳聾、眩暈症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

講座/更年期治療

講座/更年期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卵巢功能衰退的更年期,常見症狀有熱潮紅、盜汗、月經不規則、陰道分泌物或乾燥、眼睛乾澀、口乾的皮膚症狀、失眠、不易入睡以及頭暈、心悸、胸口悶與腹脹等腸胃道不適狀況。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3/14(四)舉辦用藥安全講座,由張晏榕藥師主講「更年期」,為婦女朋友提供正確的更年期保健之道。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更年期時間:108年3月14日(四)下午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吞嚥困難別輕忽 恐併發吸入性肺炎

吞嚥困難別輕忽 恐併發吸入性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要將美食下肚,吞嚥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是像老人族群、以及中風、癌症等許多疾病都可能會造成吞嚥問題,影響進食而造成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等。盡早評估及治療吞嚥困難,使病患能夠安心的攝取營養相當重要,經醫師評估後可安排進行螢光透視錄影吞嚥檢查,它可以發現患者吞嚥異常的問題所在,進而改善患者的吞嚥困難。腦中風患者約3至4成伴隨吞嚥障礙問題一名73歲的劉姓男子腦中風後住院期間,因不自覺流出口水且喝水會嗆到,被醫師囑咐以鼻胃管管灌餵食。出院後因太想品嚐美食,家人也不忍心,就讓他進食,沒幾天後劉男就因為發燒、喘而再次入院。南投醫院復健科醫師林俊仲表示臨床上類似具吞嚥障礙的腦中風個案約3至4成,更有少數腦中風病人進食時因嗆咳現象不明顯而被忽略潛藏的吞嚥障礙,常因痰多、不明原因發燒甚至反覆發生吸入性肺炎才被察覺出吞嚥功能障礙。螢光透視錄影吞嚥檢查 評估機能缺損位置及原因林建仲醫師表示,螢光透視吞嚥錄影攝影檢查是一種特殊的X光檢查,檢查的範圍包括口、咽及食道。檢查中使用不同濃稠度的鋇劑加上食物供病人吞嚥,利用動態的螢光透視錄影吞嚥過程,記錄患者的整個吞嚥過程,進行吞嚥的動態分析。螢光透視錄影吞嚥檢查是相當具有臨床價值的動態評估,可以同時觀察患者吞嚥過程中器官的結構及每個吞嚥階段的動態反應。除了提供客觀診斷,醫師可以藉由影片的呈現,探查吞嚥機能缺損的解剖位置及評估吞嚥障礙的原因,幫助復健科醫師及語言治療師擬定治療策略,提供患者適合的醫療服務。此項檢查適用有吞嚥困擾的腦中風患者,此外老年人及鼻咽癌等有吞嚥問題的患者可在醫師評估後進行該項檢查,讓吞嚥困難進一步獲得改善。

未做子宮頸癌篩檢 罹癌率高3倍!

未做子宮頸癌篩檢 罹癌率高3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國民健康署提供30歲以上女性子宮頸癌篩檢服務,每年約有210萬人參加抹片檢查,根據調查有6成涵蓋率,但仍有近4成女性超過6年沒有做抹片或從未做抹片檢查。經比對篩檢資料和癌症登記資料後發現,6年以上沒有做抹片者罹患子宮頸侵襲癌的風險,是3年內曾經做抹片檢查者的3倍。這群久未做抹片的婦女,屬於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國民健康署表示,經國際實證,子宮頸抹片是最佳子宮頸癌的篩檢工具。國民健康署自84年起提供子宮頸抹片檢查服務,已使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下降達7成。每3年至少1次的抹片檢查是愛護自己健康的最具體作為,符合篩檢資格的女性,只要攜帶健保卡和身份證,至健保特約提供抹片檢查的醫療院所,即可接受篩檢服務。未做抹片檢查主因:自認健康不需要簡媽媽退休後依舊忙碌,幫忙照顧外孫、張羅家裡大小事,常收到衛生所簡訊通知癌症篩檢,她心想篩檢需要去嗎?身體沒怎麼樣,還要抽時間去好麻煩!這樣錯過一次又一次的篩檢機會,一晃眼6年過去。直到簡媽媽陪女兒到醫院產後檢查,醫師鼓勵母女一起接受子宮頸抹片,她才在半推半就下接受了檢查。令全家人詫異的是,一直以為身體狀況良好的簡媽媽,抹片檢查的結果是子宮頸癌前病變,聽到聞之色變的「癌」,全家人一度陷入低迷。幸好因為發現得早,簡媽媽經過治療後,已經恢復以往的生活。現在簡媽媽都會主動鼓勵好姐妹們去參加社區的癌症篩檢,笑稱這是「吃好道相報!」簡媽媽的經驗,也是許多在日常中忽略自己的廣大女性的故事。根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分析女性沒有做抹片檢查的原因,主要是自覺身體健康沒有需要,其次依序為太忙沒有時間、覺得不好意思、已經停經、怕被檢查出有疾病、年紀大不用做等。基於前述原因,使30歲以上女性有4成處於子宮頸癌高風險狀態,若沒有及早發現,可能錯失治療時機。子宮頸癌預防策略 至少每3年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國民健康署提醒,有些女性覺得自己身體健康、已經停經、很少或很久未有性行為,就忽略或不接受抹片檢查;然而身體無聲的變化,必須透過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醒您至少每3年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生活忙碌之餘也要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攻防戰篩檢就贏!

玩夾娃娃機成癮?行為出現3特性當心

玩夾娃娃機成癮?行為出現3特性當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很多人都有玩過夾娃娃機的經驗,各種可愛的玩偶推疊在明亮的透明櫥窗中,伴隨輕快的舞曲,投十元就可以試試自己的技術或運氣。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只是娛樂,但是卻有人抓到無法自拔!35歲的林姓男子本從事電梯維修業,沉迷娃娃機玩到錢不夠,瞞著老婆辦理信用貸款,最後為了娃娃機花費和貸款犯下竊案,毀了原本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心理學研究 輕快音樂、明亮顏色可引發人的興趣安南醫精神科主任張俊鴻表示,從心理學的角度,可愛的玩偶有療癒的作用,在嬰兒的心理研究中就發現,新奇的事物和明亮的顏色都可以引發人們好奇與興趣。輕快的音樂也可提升心情的愉快與衝動購物的機會,商業心理學很早就發現撥放大聲的舞曲可以增加民眾衝動購物的行為。夾娃娃機會不會讓人成癮?張俊鴻主任表示,從腦科學的角度,人的大腦有個俗稱快樂中樞的獎賞回饋系統,1953年的加拿大奧茲和米爾納以老鼠研究,在老鼠腦部插入電極,老鼠籠裡面有個桿子,壓桿子就會電極老鼠的大腦,而老鼠竟然不吃食物,寧願一直去壓桿子。這些腦區主要包含了腹側被蓋區、伏隔區、前額葉皮質。在傳統的成癮研究就發現古柯鹼、酒精、安非他命可以誘發這些腦部區域活性增加;有趣的是新的研究發現熱戀期(3個月內)、吃巧克力、幽默的笑話也會增加這些腦區活性。推測玩夾娃娃機可能促發這個系統,多巴胺大量分泌,產生愉悅感覺。疑似成癮 可到身心科進一步評估成癮有3大特性:耐受、戒斷和失控。現在新的研究發現某些行為也會成癮,例如玩夾娃娃機,可能要越夾越大或越多的娃娃才覺得愉悅(耐受),不能玩的時候就坐立難安覺得煩躁(戒斷),開始影響工作上學甚至把薪水花光貸款(失控)。但是有這3大特性不代表就是成癮,建議還是要進一步評估。如果疑似成癮無法自拔,張俊鴻主任建議,可到醫療院所身心科做進一步評估。很多人其實合併其他身心症。例如64至90%青少年物質成癮至少有其他精神共病例如憂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需要一起治療,改善的效果才會好。非藥物的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神經生理回饋、學校團體治療、家庭團體治療、正念治療、治療性營隊等。

講座/癌友拉力帶運動班

講座/癌友拉力帶運動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研究發現,癌友規律運動,可降低癌症復發率、提升存活率,因此課程中將教導癌友如何使用拉力帶,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強度,對於程度較弱的癌友,只要運用坐姿、平躺等方式,也可達到伸展與肌力訓練的效果。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14(四)舉辦癌症講座,邀請康和敏老師主講「癌友拉力帶運動班」,藉由彈力帶使用訓練癌友的肌力,減少重心不穩或跌倒發生,活動參與對象以本院癌症病友為主,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友拉力帶運動班時間:108年3月14日星期(四)上午9:3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講座/氣喘用藥指導

講座/氣喘用藥指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當時序變化,因氣喘等呼吸道疾病就醫的民眾就隨之增加。氣喘俗稱哮喘,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許多病人往往症狀發作而不自知,影響生活品質。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月13日(三)舉辦藥學講座,由鄭雅文藥師主講「氣喘用藥指導」,藥師將在課程中介紹治療氣喘的藥物種類及用藥須知,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氣喘用藥指導時間:108年3月13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睡前一小時做這些事 提升助眠力

睡前一小時做這些事 提升助眠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天晚上,在睡前挪出一段安靜的時段,做一些有益於放鬆休息的活動,同時也能讓你暫時從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離。• 在睡前一小時先做能助眠的事/緩衝區約為時一小時。在這段時間要做能讓你平靜、愉快的事情,而且不是為了達成某種目標而做些可能會讓你不舒服或煩惱的事。• 跟3C用品說「晚安」/許多人使用3C用品與他們的朋友、家庭、工作聯絡。即使這樣做讓你覺得很愉快,但在接近睡眠時間仍與人頻繁聯繫,可能會讓你無法從白天時興奮、緊張的情緒中抽離,進而影響睡眠。此外,等待下一封簡訊或電子郵件、思考該如何回應,然後又等著下封簡訊……這樣的過程會讓人處於警覺狀態而睡不好。對一些人而言,使用3C用品已經讓他們上癮。如果你看到「跟3C用品說晚安」這個標題時會覺得緊張,想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焦慮會造成強迫性的行為,也不利於睡眠。要戒除強迫行為的最佳方法就是拒絕從事該行為,並且做其他可替代、且與你希望改變的行為所互不相容的事。例如,關掉你的電子用品,像是手機、可攜式的遊戲機、平板電腦,並將它們放在另一個房間,讓自己不能隨手拿到,同時從事一些會讓你高興與平靜的活動。很快地,你會養成在晚上關掉3C用品的習慣,而且在睡前會更平心靜氣。彈性調整緩衝區的時間長短基本上,緩衝區的時間約為一小時,但是對那些在晚上很難保持清醒的人而言,一小時可能太長了,對早起者(睡得早、起得早的人)也會特別困難。如果你在晚上很容易打瞌睡,就將緩衝區縮短成30分鐘。相反地,有些人則需要時間較長的緩衝區。例如,你白天很忙,壓力很大;或是晚上會做些讓自己很興奮或不舒服的事。這時,一個小時可能不足以讓你從當天的亢奮中抽離。夜貓子的人在深夜比較容易高度警覺,因此需要為時較長的緩衝區,同時必須特別注意所從事的活動類型。一般而言,如果你發覺在一小時的放鬆之後,仍然無法擺脫白天事務對你的影響,就該考慮延長緩衝區的時間。一個小時通常已是綽綽有餘。不過,如果你從下班回到家後就開始進入緩衝區,或是避免在晚上做些像聊天、做家事或是從事休閒興趣的活動,因為你擔心會干擾睡眠,這樣做就又太矯枉過正了。如此一來,你的生活可能會變成只有工作與睡眠,甚至會讓你更睡不好。以這種方式生活不但對睡眠無益,而且會提高你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做些能讓你從白天的活動中緩和放鬆的事,這跟避免按正常步調生活有很大的差別。前者能幫助睡眠,後者則代表你已經完全被睡眠問題困住,反而會導致反效果。睡前做這些事 提升助眠力我們建議你將適合在緩衝區做的事表列下來,然後再從中選些適合的來做。以下是一些可以參考的例子。不過要記住的是,適合別人在緩衝區做的活動,不見得適合你,因為每個人喜歡做的事與生活方式都各不相同。例如,許多人喜歡獨處,有些人喜歡將頭腦放空打發時間,還有一些人會想利用玩遊戲來破紀錄或奪高分。獨處對於前者而言,可以讓他們靜下心來,也是適合在緩衝時段做的活動;不過對於後者,反而會讓他們產生高度的警覺性。• 讀書。• 聽音樂或聽播客。• 看電視。• 洗澡。• 做瑜珈或打太極拳。• 看雜誌,或是有圖畫或照片的書。• 玩樂器。• 畫圖或畫油畫。• 看體育節目。• 雕刻。• 玩撞球或其他遊戲。• 編織。• 觀星。• 冥想。(本文摘自/安眠,藥不要/時報出版)

麻疹潛伏期長達2週 防疫不可少

麻疹潛伏期長達2週 防疫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多年前一名病人咳嗽、高燒不適,身體皮膚疹子,疑是麻疹入住。於今年年前期間麻疹疫情再度躍起,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宣布108年在台新增3名麻疹確診病例,其中2名由國外疫區返台過年,另1名則是接觸過麻疹個案後感染,而3名感染者分別搭乘過大眾交通工具或出入公共場所,疾病管制局又開始大力宣導防範方式,讓民眾認識麻疹與建立危機意識。麻疹潛伏期長達2週 發病時症狀似感冒部立桃園醫院護理師康瓊元表示,麻疹傳染方式主要經由空氣或飛沫傳播,其次為接觸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而導致感染。麻疹潛伏期長達2週,開始發病時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高燒、流鼻水、咳嗽,開始出疹的前、後4天傳染力最高。出疹前1至2 天,口腔的黏膜會出現不規則的紅色斑點,斑點的中間伴隨小白斑,稱為柯氏斑點,當出現柯氏斑點後仍會繼續發燒,之後臉部會出現紅斑丘疹,由上而下蔓延到頸、上肢、軀幹和下肢,約3至4天後發燒與丘疹會逐漸開始消退,皮膚則會伴隨脫皮與褐色沉著。麻疹傳染力強 防護不可輕忽康瓊元護理師提醒民眾,麻疹傳染力強,若出入公共場所應配戴口罩、加強洗手。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疫苗的幼兒,前往高風險國家旅遊如越南、菲律賓等麻疹流行地區旅遊。如出現類似麻疹症狀,應先進行自我隔離與配帶口罩,儘快電話通知當地相關衛生所、衛生局或醫療院所,安排防護動線、物資與設備,盡速安排就醫治療。若需前往流行地區,可先至醫院評估是否須接種疫苗,保障自己與全民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