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異膚搔抓好困擾 中醫教吃對、保養好

異膚搔抓好困擾 中醫教吃對、保養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數月前一名十幾歲的小女孩就醫,異位性皮膚炎病灶遍及四肢,範圍達30、40公分以上,皮膚表現紅、腫、癢,不只如此還流湯,搔抓導致床上都是血水與組織液。小女孩這樣的病狀已持續3、4年,媽媽帶著她四處就醫都未見明顯改善。經過中醫治療,病人認真配合內服及外敷用藥,治療1個月後症狀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病患體質大多偏濕 4類食物應忌吃邱柏瑄中醫師說明,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除了民眾認知的「過敏」外,大部分和「環境」、「體質」、「生活習慣」都密切相關。環境而言,台灣地處海島型氣候,環境濕度高;內在體質而言,臨床經驗中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大多體質偏濕。造成痰濕體質的原因,一半來自遺傳,另一半來自生活習慣。例如愛吃冰、冷、烤、炸食物,以及熬夜、飲酒,都會加重體內濕氣的問題。這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須注意:(1)甜點、(2)帶殼海鮮、(3)冰冷食物如冰淇淋、冰咖啡、生菜沙拉,及(4)苦味食物如苦瓜,都是應忌吃或少吃的食物類型。至於保養食療,以中醫觀點,有助健脾利濕的食材包括薏仁、茯苓、山藥、百合,用於食療可保養腸胃,建議以上述食材搭配為藥膳,自己烹調燉煮也比外食更照顧健康;或加入茶包,成為日常飲用的保健茶飲。中醫治療內服搭配外用 多採用青黛、黃蓮等中藥製劑每位病患體質不同,就診中醫後將先進行全身性診斷,包括「問、聞、望、切」,確定體質與問題後,更能精準開立藥方。邱柏瑄醫師分享臨床經驗,內服中藥調理是必要的,外敷用藥則以病患情況而定。使用外用藥時,一般以病患個別體質為主,開立不同處方治劑,青黛膏、苦參膏、紫雲膏、黃連膏,都是中醫師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常開立的外用藥膏。根據中醫文獻記載,中藥青黛性屬鹹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作用,外用在皮膚炎上可幫助消除紅腫,例如蚊蟲咬傷、青春痘、濕疹、皮膚炎。現代醫學研究指出,青黛可調節皮膚角質細胞的過度增生,可應用於異位性皮膚炎。中藥黃連則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等消炎作用,製成外用藥膏亦可對於皮膚的紅腫、消炎有調節的效果。病況較嚴重病患 洗浴用品越天然越好皮膚炎的病人本身皮膚脆弱,建議使用較天然、避免使用化工成分的用品。有些病友疑問是否可用手工皂洗澡?邱柏瑄醫師提醒,手工皂偏鹼性、對皮膚有刺激性,病況較嚴重的病患還是以清水洗浴即可;或是選擇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專用的洗劑,包括青黛、黃連等中藥製劑。至於保養皮膚時,有些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偏乾、有些偏濕,要顧及病灶狀況,選用合宜的洗浴及保養用品。皮膚偏乾的患者,選用保濕品宜以油性成分較高為主;反之,皮膚較濕的患者,保濕品則宜用油性較低的保濕品。遇到皮膚炎病灶表現,病人或家長容易感到慌張。市面上針對皮膚問題用品琳瑯滿目,邱柏瑄醫師建議不要隨意買藥或保養品,找對合格醫師,才能正確治療、對症下藥。  

講座/疱疹性口腔齒齦炎

講座/疱疹性口腔齒齦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疱疹性齒齦炎是由人類疱疹病毒引起,好發年紀在1至5歲。第一次感染結束後,病毒便藏身於附近神經節中,當遭受某些壓力使得患童抵抗力下降時,如感冒、發燒、豔陽曝曬、特定食物或睡眠不足等,病毒可能再次活化,而在嘴唇周圍產生水泡。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3/11(一)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主講「疱疹性口腔齒齦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及關心小兒家庭疾病照護須知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疱疹性口腔齒齦炎時間:108年3月11日(一)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腎臟病初期症狀難辨 貧血、疲倦當心

腎臟病初期症狀難辨 貧血、疲倦當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2018年報統計,台灣洗腎人口的比率及每年新增加的洗腎人口比率都是全世界最高的,健保支出在洗腎的醫療費用更高達433億元,相當可觀。世界腎臟日(每年三月的第2個星期四)將到來,提醒民眾腎臟保健的重要性。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及營養師分享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以及腎臟病友飲食小撇步。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 可定期尿液篩檢確認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許哲維表示,慢性腎臟病是腎臟因長期發炎、慢性疾病影響或尿路阻塞,導致腎臟產生永久性的病變。最常見的危險因子包含:三高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暴飲暴食、濫用藥物或來路不明的偏方、高齡(55歲以上)及其他腎臟疾病問題等。罹患慢性腎臟病的症狀包括貧血、疲倦無力、食慾不振、血壓高、蛋白尿、頻尿、水腫等。建議民眾每半年必須做一次尿液篩檢,因為多數的腎臟病人在腎臟病初期時是沒有感覺的,通常等到身體感覺不適時,很可能已經是腎臟病的末期,屆時已經必須接受洗腎治療。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原則 「腎」利人生保健康想要遠離腎臟病,許哲維醫師提醒掌握「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原則: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沒有鮪魚肚。對於腎臟病友來說,飲食控制更為重要,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黃雅鈺建議,腎臟病友要注意三餐定時定量,避免大魚大肉,煮食清淡為佳,每日充足飲水等小撇步,才是「腎」利飲食原則。

飲酒成癮傷身心 嫌惡療法助戒酒

飲酒成癮傷身心 嫌惡療法助戒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戒酒澆愁是酒精成癮與濫用的人最常見的喝酒理由。酒精成癮傷害健康,增加憂鬱症、焦慮症及精神疾病等心理疾病,也會造成肝硬化、胃出血等內科疾病,也有更高的比例會有外科併發症如跌倒、骨折等。其他包括衍生的社會問題,如家暴、性侵、酒駕肇事等,近年來酒駕肇事造成傷亡亦時有所聞。問題性飲酒影響腦部和行為表現,造成多重系統的損傷與急慢性共病。戒酒藥物 以嫌惡療法助酒癮者排斥喝酒為什麼不戒酒?酒癮患者很常被問這個問題。其實很多酒癮患者也曾多次想要戒酒,但因為環境因素、人際壓力、情緒控管與睡眠失調等又走向復發的道路。南投醫院精神科與成癮專科醫師王奕翔表示,酒癮是種慢性易復發的腦部疾病,需要藥物、人際互動、社會支持等多面向來協助。戒酒專案藥物-戒酒發泡錠,原理藉由此藥物阻斷乙醛脫氫,使服藥者若再飲酒將造成乙醛在體內大量堆積,造成潮紅、噁心、出汗、頭痛等極度酒醉狀態,導致對酒精的嫌惡與排斥,亦即「嫌惡療法」。簡單說這個藥讓酒癮者喝一口酒產生如同喝多瓶酒般不舒服,幫助酒癮者維持不喝酒的狀態。因此若服用此藥再喝酒,易造成身體的危害。酒癮民眾可諮詢醫院 找到最適合的戒酒治療南投醫院精神科主任陳致遠表示,這種嫌惡療法將讓酒癮患者有多一種治療選擇,但比較適合正在戒酒而有困難的患者。且戒酒發泡錠健保不給付,若有需求的民眾可至醫院諮詢,在醫師的評估與討論後,進行戒酒治療。

健保放寬C肝治療給付 輕鬆戰勝肝炎

健保放寬C肝治療給付 輕鬆戰勝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106年度死因統計顯示,肝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2位,而肝炎更堪稱為台灣的國病。目前除了B型肝炎可用疫苗預防外,實際罹患C型肝炎的人數尤其眾多。肝臟常被稱為沈默的器官,感染到肝炎的患者3/4不會有症狀,即使生病也不自覺,只有少數1/4的人會有輕微症狀表現,如疲累、虛弱、腹部不適、沒胃口等。感染肝炎病毒後,若是不及早治療,就有可能由慢性肝炎演變為肝硬化,進而轉變成肝癌,統稱肝病三部曲。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 健保給付不再限制肝纖維化程度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政衡表示,C型肝炎治療應該及早開始,一來可以避免肝臟細胞因發炎而變成肝硬化,同時也可降低肝癌發生的機率。過去只能使用干擾素治療,治癒率大約7成多,但副作用大,因此治療失敗後,醫師和病人常會感覺很沮喪。但從C型肝炎口服藥物新療法上市後,不但可以讓病人緩解難以忍受的副作用,治癒率也高達95%以上,療程更可縮短至8至12週。有鑒於此,中央健康保險署自今年元月起,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給付不再限制肝纖維化程度,只要檢驗出有C肝病毒就可使用,希望在2025年台灣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消除C型肝炎的目標。C型肝炎用藥 應定期追蹤確保治療成功台灣地區平均C型肝炎盛行率大約為4.2%,尤其雲嘉南地區40歲以上成人的盛行率高達7.3%,其中在台南的部分鄉鎮更是有10%以上的盛行率,推測可能與早期衛生條件不佳,且頻繁共用不潔的針頭、針具導致的感染較有相關性,針對目前已篩檢出罹患C型肝炎的患者治療更是刻不容緩。林政衡醫師提醒,需注意每位病人只有一次使用一種C肝全口服新藥的機會,而每種藥物均有其副作用以及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C型肝炎口服藥物新療法也不例外,建議在使用藥物前需由專科醫師進行完整評估及檢查,才能為每位病人選擇最適合的藥物。並且遵照醫囑於規定時間追蹤看診、每日服藥及進行相關檢查,確保治療成功。

脊椎側彎壓迫胸悶 2招伸展防惡化

脊椎側彎壓迫胸悶 2招伸展防惡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林小姐近來工作量多、壓力較大,且出現背痛、胸悶症狀而就醫。雖然她在青少年時期就檢查出脊椎側彎,但因疼痛程度不到難忍,所以未就醫。經過X光檢查及醫師診斷,脊椎向右側彎竟已達20度。經過2個多月的物理治療,根據脊椎彎曲的角度訂定個人治療計劃,包括,熱敷、電療及腰椎牽引等,病況逐漸好轉。脊椎側彎若壓迫影響呼吸 需就醫接受治療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治療師陳美君提醒即指出,輕、中度的側彎雖然不一定需要開刀矯正,但若已出現影響呼吸時,表示壓迫到心臟與肺臟。務必就醫並接受物理治療。上述病例側彎角度為20度,尚屬輕度,卻已出現背痛、胸悶,側彎造成肩頸肌肉緊繃、沒有彈性,極需要接受治療。居家2招伸展 防止脊椎側彎惡化至於究竟脊椎側彎是否需要開刀?陳美君治療師表示,輕度(10-25度)者,採取運動、物理復健治療即可;中度(25-40度)者,須搭配背架矯正,且須把握20歲骨骼定型前的矯正期;重度(超過40度)者,恐會壓迫心肺腸胃等內部器官,須手術矯正。為防止側彎惡化,陳美君治療師示範2招在家做的伸展運動:1) 嬰兒式/有些微拉扯感即可,不須伸展至疼痛,每次維持15-30秒,每日做2-3組,可放鬆腰部及脊椎。2) 貓式/跪姿,手掌平貼地面,四肢與地板垂直,軀幹與地板平行,整個人呈ㄇ字型。每次維持15至20秒,每日2至3組。A)吸氣時,頭部、下巴與胸口往上抬,肩膀打開,眼睛看著天花板,提臀讓尾椎骨朝天花板,大腿內側肌肉稍微往外旋轉,呈現凹背的姿勢。B)吐氣時,頭往下,下巴往胸口內收,尾椎骨也往下內收,呈現拱背姿勢,想像肚臍朝脊椎靠近。重複進行10次,配合吸吐。

講座/幼兒用藥安全

講座/幼兒用藥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孩突然生病怎麼辦?許多父母會想要直接帶到診所就醫,但狀況若突然發生在半夜,父母也可能會先拿家中成藥給孩子服用。但是你知道嗎?成藥風險高,即使掰開一半也可能超出孩子適用的劑量!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3/8(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廖涵方藥師主講「幼兒用藥安全」,針對幼兒正確用藥知識給予詳盡的解釋及說明。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及關心用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幼兒用藥安全時間:108年3月8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癌友發燒別輕忽 拖延敗血症恐奪命

癌友發燒別輕忽 拖延敗血症恐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友發燒別輕忽,拖延時間恐合併其他病症,導致死亡率提升。80歲的陳媽媽3年前診斷出罹癌,在家發燒,孩子擔心打電話詢問醫院該如何處理,醫事人員當下立刻要求家屬帶媽媽到急診就診,孩子才知道原來媽媽的燒跟一般人不一樣,感謝那通詢問電話救了媽媽。癌友發燒不以為意 拖延恐敗血症奪命豐原醫院癌症個管師劉蓓君表示,4年來協助癌症病患進行衛教諮詢,鼓勵癌友對抗病魔辛苦路程,卻常遇到一些癌友發燒時總誤以為是一般小發燒不要緊,拖延就醫黃金時間,造成其他併發症發生,甚至嚴重到敗血症死亡。天天固定記錄體溫 發燒立刻就醫豐原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張世宗表示,罹癌病人身體狀況本身就和其他病人不同,會發燒主要是身體某處遭受感染導致,如果當下沒有立即到醫院就醫、查明發燒原因,容易造成其他併發症的發生。養成天天固定記錄自己的體溫狀況,每天的體溫應該都要在正負1 °C間才算正常,如果每天體溫都在37至38°C之間患者可以不用太擔心,但如果超過1°C以上就必須趕緊到醫院求診。癌友身體虛弱 不適及早尋求醫療協助劉蓓君個管師表示,罹患癌症的患者初期較擔心做完治療身體會虛弱,這時一定要放鬆心情、儘量讓自己情緒起伏別太大。當期間有任何問題時,透過各癌別個管師幫忙,讓醫護一起陪伴抗癌,才是不二法門。

肌筋膜疼痛又怕針?談雷射針灸的應用

肌筋膜疼痛又怕針?談雷射針灸的應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針灸醫學建構於經絡、穴位、氣血陰陽等理論,經過歷代醫家們的實踐與研究,臨症治療上有著簡便、效速的優點,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認可針灸具有超過100種有效的適應症。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雷射治療迄今約50多年歷史,原理是以低能量雷射對準穴位或痛點照射。固定能量和頻率的雷射光照射,能促進細胞內粒線體合成,增加能量來源,啟動內分泌調節,達到抗發炎及恢復血液循環等效果。雷射針灸最常應用在疼痛緩解 如肌筋膜、顳顎關節、網球肘等陳建閔醫師說明,雷射針灸是利用中低功率雷射直接照射人體穴位的療法,可以調整經絡共振頻率,提供有效、無痛、無菌、簡便、副作用少、非侵入性和適應範圍廣泛的針灸光療,是近代發展出來的治療方式。另外,雷射針灸利用慢慢釋放的能量而達到更多治療效果,類似中醫的艾灸(在針柄上燒艾絨,將熱能與香味傳導入軟組織)卻沒有因灸法而產生的煙味或燙傷的風險。雷射針灸的臨床應用在許多的期刊都有探討,目前最常應用在疼痛症,例如緩解肌筋膜、顳頷關節、網球肘、下背痛、膝關節疼痛、緊張型偏頭痛。另外雷射針灸也有應用於改善小孩原發性尿床以及因晝夜交替適應不良失眠者。國內亦有醫師也把雷射針灸應用於減重、改善腰臀圍比的經驗論述。對於害怕傳統針灸的對象 雷射針灸可做為新選擇陳建閔醫師建議,透過有系統的研究,已證實雷射針灸在許多治療上的效果,尤其對於怕痛的小孩、怕有傳統針灸針感殘留的運動員、容易暈針或怕針的病患、氣血較為虛弱的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雷射針灸是一個選擇。還有一些需長期吃止痛藥的病人,例如下背痛、關節痛患者,能夠使用雷射針灸取代一部份的止痛藥,也會減少許多因疼痛服藥引起的肝、腎或胃腸疾病,對患者及藥物減量都有幫助。雷射針灸的操作簡單、方便,但因有雷射光的照射劑量、部位及經絡穴位的專業評估,建議仍應經過醫師的專業判斷及施作,才能讓患者得到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下巴長痘痘越來越大?醫:粉瘤別亂擠

下巴長痘痘越來越大?醫:粉瘤別亂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經常能在網路上看到許多擠痘痘或粉刺的分享影片,民眾們直呼相當療癒,且擠越大顆的痘痘越舒壓。醫師提醒,其實有時候擠的並非是粉刺或痘痘,而是表皮囊腫(粉瘤),不建議將粉瘤當做粉刺般用手擠壓,因為皮下的囊壁若沒有去除,仍會復發,且恐有感染風險。粉瘤與青春痘外觀相仿 但擠出粉瘤仍會復發甚至感染國軍台中總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現支援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粉瘤是在皮膚上的良性囊腫,身體上任何部位皆有可能形成。粉瘤與青春痘的外觀有些類似,但粉瘤不會自行消腫。若身體出現粉瘤,別自行擠壓。雖然可能在擠壓出分泌物之後會稍微消腫,但由於皮膚底層的囊袋仍存,老廢角質慢慢堆積後仍會復發。如果沒有影響到生活品質,通常可以不予以理會,與粉瘤和平共存。粉瘤若影響外觀或生活不便 可就醫評估是否手術移除然而如果粉瘤嚴重影響到外觀或是造成生活困擾,醫師在評估後會建議手術切除。一名50歲男子,去年起覺得下巴長了顆痘痘,放著不管竟越來越大,比雙下巴還腫脹,雖然沒有特別不適,但因為影響到外觀而就醫,手術將這顆拳頭大的粉瘤幾近完整取出。賴文森醫師表示,透過手術清除粉瘤,復發機率較小,感染的風險也較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