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母奶外不吃蛋白質?錯誤飲食致佝僂症

母奶外不吃蛋白質?錯誤飲食致佝僂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小志(化名)動作發展遲緩,一歲半仍無法站立,雙腳甚至出現O型腿變形,被帶往兒童內分泌科門診就醫。媽媽表示,小志10個月學走路時,一不小心跌倒後產生嚴重的腿骨骨折,送醫打石膏固定。沒想到石膏拆完腿部仍然無力站直,原本8個月就坐得很穩的他現在連坐著都搖搖晃晃,無法挺直腰身。焦急的爸媽帶著孩子前往多處求診,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檢查發現,1歲半的小志不只發展遲緩,連身高、體重都嚴重落後同年齡的孩子。除了O型腿,兩邊手腕、膝蓋都出現異常寬大的現象,X光顯示雙側的前臂、大腿骨的生長板都出現毛刷樣異常、甚至呈現杯狀變形。經過檢驗後確診為「兒童營養不良合併維他命D缺乏佝僂症」,在均衡的營養改善及補充維他命D後,小志的骨頭逐漸恢復正常,身高體重增加,更開始學會站立、走路,回診時在診間活蹦亂跳!原來小志的媽媽參考坊間的非營養師出版的副食品書籍,除了母奶外完全不讓小志攝取其餘牛奶、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只吃蔬菜和米飯泥,在缺少足夠的蛋白質和維他命D的情況下,才產生了佝僂症的疾病,更引發後續骨折、身材矮小、甚至發展遲緩的現象。飲食習慣不良、缺日照 佝僂症發生6大原因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劉明侑表示,佝僂症是兒童特有的一種疾病,由於體內礦物質(主要為鈣、磷)不足或代謝異常,導致骨骼的礦質化不良。成長中的孩童因為生長板尚未癒合,就會出現骨頭變形甚至O型腿、X型腿,發展也會遲緩。劉明侑醫師說明,發生佝僂症的可能原因很多,除了罕見的先天性礦物質代謝異常外,維他命D缺乏、營養不良造成的佝僂症,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均衡、充足的營養支持,而近來坊間流傳許多錯誤的幼兒營養資訊,多重限制下讓孩子缺少各項重要的營養、維他命,時間久就產生佝僂症。容易得到佝僂症的狀況如下:1) 飲食習慣不良/完全母奶哺育,沒有補充維他命D;嚴重飲食不均衡,超過6個月仍未給予副食品哺餵,或是以豆奶取代牛奶、嚴格素食者等都容易缺少必須的蛋白質與維他命D。2) 極度缺乏日照/除了從飲食中攝取維他命D外,另外一個重要來源就是日照。透過日照在皮膚上會促使體內製造維他命D。因此,極度缺乏日照,或居住在高緯度國家日照時間不足,都會增加佝僂症的風險。3) 孕婦本身缺少維他命D/由於母體本身不足,胎兒出生後也容易產生佝僂症。4) 特定抗癲癇藥物、胃藥/某些藥物會干擾體內維他命D與礦物質的吸收或代謝。5) 腸胃吸收不良或腎臟疾病的兒童/肝臟或腸胃疾病的孩子,由於本身腸胃道吸收不良,導致體內各種營養、蛋白質、維他命D容易不足。而腎臟疾病的孩童也容易產生體內電解質代謝異常,嚴重者影響骨骼成長而產生佝僂症。孩子身高體重生長遲滯、O型腿等徵兆 需留意就醫檢查案例中的小志屬於後天性的營養缺乏或維他命D不足佝僂症,超過6個月仍未給予副食品哺餵,誤信非營養專業的媽媽經,使小志無法得到充足的營養。父母都希望家中寶貝能夠頭好壯壯,均衡適當的營養是孩童發育的關鍵要素。劉明侑醫師呼籲,如果發現孩子身高體重成長遲滯、懷疑發展遲緩、O型腿、X型腿或是骨骼變形,甚至不明原因骨折、頭骨囟門超過一歲半仍未關閉、手腕與腳踝關節處寬大增生、或不明原因抽筋合併低血鈣,務必讓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檢查是否有佝僂症的可能,及早治療,像小志一樣再活蹦亂跳!

講座/心智飲食-預防失智症

講座/心智飲食-預防失智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社會高齡化,可預期未來失智症的人口將會依比例上升,失智症預防成為重要課題。而目前失智症的治療,大多只能延緩病程惡化,難以逆轉或根治,也沒有很好的方式預估是否得到失智症。如何降低失智症發生機率,和每個人都切身相關。如何從飲食調整預防失智風險呢?發生失智後飲食應注意什麼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月28日(四)舉辦營養講座,由張昱凡營養師主講「心智飲食-預防失智症」,講座中將介紹預防失智飲食及失智後飲食注意事項。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心智飲食-預防失智症時間:108年3月28日(四)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家有臥床長者 慎防佛尼爾氏壞死症

家有臥床長者 慎防佛尼爾氏壞死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3歲的曾老先生長期臥床,為第二期的肝癌患者。日前安養機構送急診,表示病人出現發燒及呼吸喘症狀已一日,血壓偏低。經檢查發現,左側腹壁腫脹且表皮顏色略呈淺紅色,手指按壓皮膚顏色異常部位時會發出啵啵聲。抽血檢查報告顯示血液白血球數值尚在正常範圍內,但代表身體內有急性發炎狀態的C反應蛋白(CRP)則上升至317.5mg/L(正常狀態應小於5)。電腦斷層影像呈現會陰部、雙側陰囊、雙側下腹部的皮下組織皆受到細菌的侵犯,還一路往上侵犯到胸腔的位置。因感染情況嚴重,病人安排住院接受大範圍的手術來進行壞死性組織清除,但家屬考量其年齡已高,不希望反覆手術折磨,故僅同意施打抗生素來予以治療。曾先生不幸於入院4日後過世。佛尼爾氏壞死症病程拓展快速 易發免疫力低下、老年人柳營奇美醫院泌尿外科醫師邱毅平表示,上述病人表現的各項症狀,是典型的佛尼爾氏壞死症(Fournier’s gangrene)。佛尼爾氏壞死症是一種壞死性筋膜炎,突發性的軟組織壞死及感染,主要是因為皮膚損傷、泌尿道肛門的細菌感染,導致會陰部、生殖器、肛門周圍的皮膚及皮下軟組織潰瘍及壞死,常發生於明顯外傷、體弱、免疫力低下、老年人身上。初期會以蜂窩性組織炎表現表皮紅腫,隨著感染持續侵犯,開始出現發燒及較強烈的疼痛。當細菌侵犯到一定程度,以手指按壓感染處表皮可聽見像按壓氣泡紙時出現的啵啵啵的聲音,臨床稱為捻髮音。此時皮下組織因細菌侵犯後壞死,開始在皮下空間充滿氣體,氣體的壓力讓皮下組織更容易分離,也讓細菌更容易侵犯。本感染症和蜂窩性組織炎的最大差別在於蜂窩性組織炎感染範圍較為侷限,但佛尼爾氏壞死症拓展速度十分快速,造成全身性狀況顯著。臥床或行動不便親屬 長期使用尿片屬高危險群文獻資料顯示,佛尼爾氏壞死症侵犯的細菌通常為多種類,因此治療除了施打抗生素外,還需要儘速安排手術清除壞死的組織。通常清創手術不會只進行一次,會反覆進行數次,直到確認無新的細菌侵犯時才會將傷口縫合。須特別留意,佛尼爾氏壞死症病程進展快速,死亡率接近80%,是致死率極高的感染症,所以能夠早期判斷是救命的重要關鍵。邱毅平醫師提醒,身體上有非預期或變化極迅速的症狀,特別是家中有臥床或行動不便的親屬時,更須小心謹慎,其他如糖尿病患、免疫力缺損、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長期使用尿片等高危險群者,若有局部的紅腫熱痛,一定要儘速就醫尋求協助,以免錯過治療時機。

甲狀腺問題不少見 超音波揪出異常

甲狀腺問題不少見 超音波揪出異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甲狀腺疾病在台灣相當常見,一般民眾俗稱的「大頷胿(大脖子)」,指的就是甲狀腺腫。臨床上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比例,甚至比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常見的慢性病還多。抽血檢查搭配超音波 全面檢視甲狀腺功能、結構異常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甲狀腺癌為十大癌症之一,發生率不減反升。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內科(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楊晉州表示,許多民眾不知道甲狀腺檢查光靠抽血不夠。抽血檢驗僅能判斷甲狀腺功能有無亢進或低下,還必須做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組織內是否有結節、囊腫、腫大或其他結構方面異常。容易疲倦、顫抖、痠麻、出汗異常等症狀民眾 建議檢查楊晉州醫師表示,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有健保給付,不須額外負擔。適合接受甲狀腺篩檢的民眾包括疑似甲狀腺疾病、有甲狀腺疾病史、手術史、或家族史的民眾。而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風濕免疫疾病、內分泌新陳代謝疾患、精神疾病、貧血、肝炎、容易焦慮、緊張、失眠、記憶力減退的民眾,也建議接受評估。此外,容易疲倦、顫抖、痠麻、出汗異常、過敏、氣喘、水腫、月經失調、以及體重異常減輕或增胖的民眾,也建議諮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評估,安排檢查。

頭痛到流淚 高強度「叢集性頭痛」

頭痛到流淚 高強度「叢集性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約30歲的林姓男子,近一個月來每天都會頭痛。起初是眼眶周圍會感到腫脹及壓迫感,讓平時不易感動落淚的林男眼睛紅腫不斷流淚,有時甚至痛到嘔吐。就醫經檢查後發現為叢集性頭痛,藥物治療後緩解。叢集性頭痛強度高 常集中在一側眼眶周圍伴隨腫脹南投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嘉為表示,頭痛的成因複雜,而叢集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是大腦下視丘受到刺激,使三叉神經感到疼痛,連動眼睛周邊動脈血管擴張導致。此種頭痛好發於男性,尤其是吸菸者。叢集性疼痛的強度相當高,多集中在一側的眼眶周圍,經常伴有同側眼結膜腫脹、充血、落淚,大部分的患者在每天同一時間發生,痛苦不堪。叢集性頭痛不常見,但頭痛的程度相當劇烈。就病人描述,症狀發作時就像是被槌子敲打眼眶周圍,相當折磨。張嘉為主任表示,若出現疑似叢集性頭痛的患者,可至神經科就醫,醫師會針對患者的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方式。正確用藥搭配適當紓壓、調整生活習慣頭痛的感覺人人都經歷過,張嘉為主任表示,頭痛除了使用藥物的使用,適當紓發壓力、調整飲食習慣、規律的運動及睡眠等皆對減緩頭痛有幫助。但是當疼痛程度改變時,則需排除頭痛症狀的背後是否更嚴重的疾病,例如出血或腫瘤等,建議就醫,由專業的醫師診療。

瓜子、堅果一口接一口 小心血脂飆高

瓜子、堅果一口接一口 小心血脂飆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中年女子狂吃瓜子、堅果類零食從早吃到晚,結果腹痛就醫時,血糖飆高,就連血液也變成乳白色的「牛奶血」。瓜子、堅果類幾乎是居家必備零食,許多民眾卻不忌口,導致本身慢性疾病復發,尤其是高膽固醇疾病。每天堅果攝取不超過1份 約等於腰果5顆部立桃園醫院護理師賈善閎提醒,堅果富含脂肪,易讓人不小心吃太多,導致血脂與血糖攀升,嚴重時可能血糖過高而導致酮酸中毒。根據衛生福利部健康署建議,每天堅果種子類攝取量為1份,約是大顆的堅果(腰果、杏仁果)5顆或是小顆的堅果(花生)10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LDL-C,過多時會沉積在動脈血管壁上,使動脈硬化狹窄,長久累積就可能形成各種心血管疾病,被稱為「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HDL-C,被認為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被稱為「好」膽固醇。根據衛生福利部健康署資料顯示總膽固醇數值,是由HDL、LDL與三酸甘油脂所計算而成,正常值為200 mg/dl 以下,若超過240mg/dl即為高膽固醇血症。改善高膽固醇 飲食、運動雙管齊下若想要降低膽固醇問題,應更注意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建議可適當攝取蔬果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幫助控制血中膽固醇濃度,水溶性膳食纖維的來源以瓜果類、蕈菇類蔬菜和水果為主,如蘋果、柳丁、柑橘、花椰菜、胡蘿蔔等,促進體內膽固醇代謝。除了瞭解食物中哪些可以降低膽固醇,你還必須知道如何選擇食物,才不會不知不覺間,又讓膽固醇升高。選擇肉類時,選擇瘦肉、雞肉要去皮。建議每天吃5兩肉,1兩約是2根手指大。另外培根、火腿、香腸這些食物的油脂很高,都是飽和脂肪,會增加膽固醇的量,儘量避免。盡量使用橄欖油烹調,避免動物油及奶油。賈善閎護理失表示,運動方面依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可施行「運動531法則」,一周至少5次、一次30分鐘,心跳快至110下/分,需依個人身體狀況再做調整。

講座/病主開跑,預約美好

講座/病主開跑,預約美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隨著世界趨勢及名人的推波助瀾,善終的議題逐漸為大眾所知。我們漸漸知道,面對死亡,不是只有好多管路、CPR、漫長看不見的終點,當然更不只有在醫院。病人自主權利法即將於2019年正式上路,是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醫療法規,保障病人自主與善終的權利。病主法跟現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有什麼不同?如何為自己、與自己所愛的人做好準備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社會工作室將於3月28日(四)舉辦免費講座,由王怡人社工師主講「『病主開跑,預約美好』-善終心願探索團體」,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人生大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病主開跑,預約美好」-善終心願探索團體時間:108年3月28日(四)上午10:00-12: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二樓腫瘤科暨血液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445

講座/扁桃腺發炎

講座/扁桃腺發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導致扁桃腺發炎,70%是病毒感染。扁桃腺發炎症狀可輕可重,有些會出現輕微感冒症狀如咳嗽、流鼻水、打噴嚏,有時扁桃腺腫得太大,會阻礙呼吸暢通,嚴重可能阻塞上呼吸道,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3/25(一)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衛教師李雯玲主講「扁桃腺發炎」。歡迎家長們或關心家庭保健資訊的的民眾參與,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扁桃腺發炎時間:108年3月25日(一)上午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鹽分超標增腎臟負擔 小心這4種湯

鹽分超標增腎臟負擔 小心這4種湯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國人非常喜歡喝湯,只要湯頭燉得好,續碗加湯是常有的事,營養師說提醒,其實湯裡隱藏著高「鹽」陷阱,只要一天喝上2碗就會超過一天鹽份建議量,尤其是牛肉湯、排骨酥湯、酸辣湯和泡麵這4款湯的含鹽量最高。牛肉湯、排骨酥湯、酸辣湯、泡麵 含鹽量最高豐原醫院營養師張秋密表示,國人每日鹽份攝取量為6公克,坊間的湯頭鹽份量約在1至3公克間,特別將15種湯品分別以200cc的湯頭進行實驗,發現牛肉湯、排骨酥湯、酸辣湯和泡麵這4種湯的含鹽量高達2.4公克,如果業者供應量為400cc,民眾光喝一碗湯就達4.8公克的鹽量,更別說續湯鹽量有多高。因鹽份需藉由腎臟進行代謝,患有腎臟病、心血管疾病或肺病患者,如果「鹽份」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加上喝湯後容易口渴,此時如果再喝水,則會造成水分滯留體內增加心、肺負擔,導致腎臟功能負擔更為嚴重。喝湯別多加調味料 採用蔬菜、菇類等熬煮張秋密營養師表示,建議民眾在外喝湯時,儘量不要再加烏醋、辣椒醬、酸菜調味,每餐以半碗約100cc淺嚐就好,減少續湯的習慣。如果在家自行烹煮,可多採用白醋、蕃茄,香菜、香菇、海帶等食材熬煮,以酒、蒜、薑、胡椒、八角、花椒等低鹽佐料調味,同時使用少量鹽份,以減少腎臟負擔。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因腫瘤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此時營養治療對癌症患者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3月25日(一)舉辦營養講座,由王若昱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本次講座中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8年3月25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