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好發3C族!後腦肌肉緊繃引枕神經痛

好發3C族!後腦肌肉緊繃引枕神經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5歲的張先生,數天前發生半邊後腦勺刺痛,起先不以為意,但後來疼痛頻率愈來愈高,一陣劇烈抽痛全身都要跳起來,這幾天梳頭時也伴隨半邊頭皮麻痛。以往無頭痛病史,因此擔心是不是頭部有什麼狀況而就醫。經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診斷為枕神經痛,經藥物治療已痊癒。枕神經痛好發低頭族、上班族等 以陣發性短暫疼痛表現神經內科醫師黃婷毓表示,枕神經痛是指頭部後側大枕神經及小枕神經受到壓迫或被肌肉群卡住所造成的現象,通常會以陣發性疼痛表現。每次疼痛短暫,可能不到一秒,位置則是位於單側的後方枕部。除了突然疼痛,可能還會伴隨著視力模糊、對光敏感、眼睛後方或兩太陽穴疼痛等症狀。枕神經痛好發於低頭族、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上班族、做長期仰頭的工作者等。由於每次疼痛的感覺強烈,無法預測讓人困擾。未儘早治療,疼痛感會加劇,頻率也會增加,除了影響日常活動外,睡眠也會被干擾。久坐打電腦者每半小時伸展頸部肌肉 降低復發機率治療方面,黃婷毓醫師表示,分為口服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枕骨神經阻斷。口服藥物包括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神經肌肉鬆弛劑;物理治療部分則建議使用熱敷,讓局部僵硬的肌肉鬆開,並配合適當休息。枕骨神經阻斷則是局部施打類固醇或神經麻醉劑。特別注意疼痛期間不建議按摩,因為有可能使急性發炎反應更劇烈,使疼痛情況惡化。調整生活習慣枕神經痛不再來!黃婷毓建議,長時間久坐電腦桌前的工作者最好每半個小時起來伸展頸部肌肉,平常也可作一些運動伸展或強化頸部肌肉,如果未改善生活習慣,復發的機會將會增加。最後黃婷毓醫師提醒,資訊時代每個人幾乎都是3C的重度使用者,如何保持頸部的肌肉及脊椎的健康是重要的課題。定時休息、伸展、強化肌肉,倘若出現疼痛症狀儘快就醫,不要讓枕神經痛一來再來。

長者最怕跌倒 常見3類骨折

長者最怕跌倒 常見3類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跌倒是老年人最怕發生的事,尤其長輩多屬骨質疏鬆,常造成嚴重傷害,而受傷後家屬多不希望讓長輩開刀,以致長者行動不便、長期臥床,最後導致長期疼痛及更多併發症上身。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建議,要降低跌倒對長者的傷害,一定要做到防跌措施、定期檢測骨質疏鬆、多運動等方式,更重要的是發生跌倒傷害時,不要急著說不開刀,應該先與醫師溝通最適切的治療方式。長者跌倒最常見橈骨、股骨及腰椎3處骨折104歲的王奶奶在家跌倒造成左大腿疼痛而送醫,經檢查發現左邊股骨頸骨折,需手術處理,但家屬考量她年事已高擔心會有風險,在醫療團隊專業評估並與家屬溝通後,決定進行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王奶奶恢復良好且可自己行走,還開心地說終於不用忍受骨折的疼痛感。容志雄醫師說明,長者跌倒最常碰到3種情形:(1)「撓骨骨折」,跌倒當下直接用手撐,最容易造成手部骨折;(2)「股骨骨折」,臀部直接跌坐在地面造成,如同王奶奶的狀況;(3)「腰椎骨折」則為臀部跌坐後,腰椎又再受到衝擊造成。家中要備有防跌、防滑等設施 定期檢測骨鬆狀況想要預防長者跌倒事件發生,容志雄醫師建議,家中一定要有防跌、防滑設施、光線明亮、且最好家中要有人陪伴長者;此外長輩們也要多補充鈣質、曬太陽、多運動、並定期檢測骨質疏鬆的狀況,若檢測為骨質疏鬆,可搭配藥物來幫助治療。女性65歲、男性70歲即可以健保給付定期至醫院做骨質疏鬆檢測,提早保骨顧健康,才能降低跌倒發生的機率與危害。

術後反而失落 身心科醫6撇步來救援

術後反而失落 身心科醫6撇步來救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八旬阿嬤因為腰椎坍塌壓迫坐骨神經,接受減壓手術,雖然手術成功,術後卻出現經常性失眠,經主治醫師轉至身心內科,發現原來阿嬤對手術期待過高,以為手術成功就不用接受復健,導致陷入失落感、憂鬱、焦慮情緒並合併失眠。醫師提供患者與家屬「術後三箭」,有助於患者術後迎接新生活。以為腰椎術後一勞永逸免復健 阿嬤焦慮、憂鬱合併失眠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身心內科醫師顏弼群表示,阿嬤就診時一直叫苦,卻無法說出苦處何在,因此以心理治療為主要治療法,先從阿嬤的失眠症狀切入,引導阿嬤說出心中真正的煩惱,再感同身受方式了解她的嚴重失落感,最後澄清腰椎手術後仍須接受復健療程。同時合併藥物治療,減輕阿嬤的焦慮感和憂鬱情緒。隔周回診時,阿嬤表示已了解術後仍需積極復健一段時間才能完全康復,所以心情平靜很多,也睡得著。顏弼群醫師提供的認知治療,不到一周就發揮功效,穩定阿嬤的情緒。患者及家屬「術後三箭」 克服身心問題顏弼群醫師說明,這類個案是因患者只關注自己身體的病痛,而無法反思是否已清楚疾病本質、是否已充分了解術後復健時程,由於主觀認知與客觀事實的落差,導致一直陷入負面情緒,術後反而更焦慮、鬱悶,並以失眠、焦躁、易怒及憂鬱來表現。顏弼群醫師提供患者與家屬「術後三箭」,克服術後的身心問題。「患者三箭」為:1) 信念要堅定/術後疼痛一定會減緩,只要給神經足夠的時間復原,切勿躁進。2) 持之以恆/術後物理治療不可缺,需踏踏實實走完整個療程。藥物服用也不可間斷。3) 心裡苦要說/復健過程中,症狀起起伏伏很常見。定期與精神科醫師或身心內科醫師會談,有助完成復健療程。「家屬三箭」則是:1) 不做情緒承擔者/切勿隨病人情緒起舞,勿去承擔患者壓力。多安撫病人,例如回應「醫師說認真做復健就會好,所以我們按時繼續做復健,好不好?」2) 勿涉入過多個人情緒/盡量站在第三人客觀立場看事情,並且過好自己的生活。3) 知識帶來安心,空言帶來焦慮/多與主治醫師溝通,了解病程及治療計畫。安撫家人時具體說明內容,家人心裡會更有踏實感。

豬血清肺?防空汙別誤信迷思

豬血清肺?防空汙別誤信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不少民眾出門都戴口罩,空氣品質已是受到關注的議題。而民間盛傳常吃豬血可以清除體內吸入的髒空氣,保護肺部。但豬血真的有這種功能嗎?醫師表示豬血清肺的功效目前在實證醫學及大型人體試驗均缺乏足夠證據證實,豬血並沒有清肺養生的確實效用。豬血富含鐵質 缺鐵性貧血者可補充衛福部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表示,豬血是華人特殊的飲食之一,製作來源是利用屠宰豬隻時所流出的鮮血,全部收集之後再加工製作完成。根據台灣107年營養成分資料分析顯示,100公克的豬血含有蛋白質6公克、脂肪0.3公克,熱量29大卡,鐵質29毫克,是熱量及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及鐵質高的食物。以營養素來看,黃淑敏營養師表示,豬血富含鐵質,針對缺鐵性貧血的人可補充體鐵離子,同時因為豬血熱量低、脂肪含量少,也可提供給想要限制熱量的人一個食物的補充來源。但是要注意豬血收集的過程,可能會參雜一些豬隻糞便、尿液或其他汙染物。為了食品衛生考量,食用時仍要注意產品來源,並確實將豬血煮熟才可食用。保護肺部別靠豬血養生 減少製造空汙及暴露如果真正想要保護肺部,南投醫院強調,最重要的預防仍是在於如何減少空氣污染及減少暴露的機會。如果無法避免暴露,可以有幾種方式,例如外出時配戴口罩、減少焚燒金紙或垃圾、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少抽菸及避免吸入二手菸。改善空氣品質,確實比吃豬血清肺養生來得更重要。

腳麻只能跛行 腿部中風拖久恐截肢

腳麻只能跛行 腿部中風拖久恐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俗稱「中風」意即急性動脈阻塞或破裂造成無血流供應組織的疾病,大部分用來意指腦部血管的病變,但其實四肢動脈亦可能發生。中風絕大部分是由於血栓栓塞導致,其中又以動脈硬化引致血管狹窄進而形成血栓最為常見,然而還有一部分的血栓栓塞是因為來自心臟內形成的血塊導致的。腿部動脈血管阻塞 造成痠、麻、痛、無力而跛行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表示,腿部動脈血管阻塞其實是個廣泛且常見的疾病,只是鮮少被注意到。如同知名的廣告的台詞「腳麻是要怎麼走」描述的就是動脈阻塞後跛行的症狀,而跛行的意思就是行走一段距離後腳便會痠、麻、痛、無力、痙攣,這只是腿部或骨盆部動脈阻塞的早期症狀。到更嚴重便會足部皮膚蒼白發紫同時合併持續性疼痛,尤其是氣溫越低症狀越嚴重,然而最嚴重的症狀是慢性傷口潰瘍、嚴重細菌感染及腳趾發黑壞死,一旦到發黑壞死或感染造成敗血症,往往需要截肢才能保住性命。雖然截肢是為了保命,但有研究統計截肢住院期間68天內有18%死亡率,成功出院的一年內也有34%的死亡率,說明下肢的血管阻塞不僅可能造成高死亡率,這樣的疾病也是身體健康的指標,換言之,有這樣的疾病表示其慢性疾病可能控制很差且嚴重影響身體機能。三高、抽菸、年紀、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為風險因子什麼樣的慢性病可能造成腿部動脈血管阻塞?其實就如同其他心血管疾病,典型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煙、年紀、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另外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中,腿部血管阻塞和慢性腎臟病相關性最高,特別是到洗腎程度的病人又會合併血管嚴重的鈣化。腿部血管阻塞也是一個身體健康的指標,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腿部血管阻塞是全身性血管病變的一個分類,一旦腿部血管阻塞,其他部分的血管也很可能有阻塞。例如心臟冠狀動脈阻塞進一步造成心肌梗塞及腦部血管阻塞造成腦中風,都可能造成死亡或是嚴重失能的情形。腿部血管的阻塞也可能不是慢性病造成的,像是車禍外傷、下肢或骨盆處的手術或是自體免疫引起的血管炎、抽煙的化學物質阻塞,還有來自他處漂來的血栓所引起的血管栓塞,大部分是因為「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造成左心房有血栓然後引起急性的血管阻塞,而少部分是因為血液本身凝血的問題造成的血栓。一旦有大量急性的血栓栓塞,即使經過緊急去除血栓治療,仍有10至15%機率截肢,30天內死亡或截肢機率也高達15至25%,實在不可輕忽。微創、局部麻醉技術 也被應用於處理腿部血管阻塞隨著醫療進步,微創或局部麻醉的手術方式越來越盛行也越來越進步,利用X光血管攝影及導管方式治療已成為目前處理腿部血管阻塞主要的手術方式,使用局部麻醉且僅有3mm傷口就完成診斷及治療,且大部分的病人在手術隔天即可出院,傷口也僅需換藥3天,相較於開刀手術,對病人、家屬及社會照護等的負擔都少了許多。有優點當然也有缺點,黃柏森醫師表示,目前研究顯示用導管治療慢性周邊血管狹窄的再阻塞率相較開刀接血管高,開刀短期暢通成功率接近100%而導管治療平均約8到9成。由於目前從事導管治療腿部血管阻塞的醫師不多,這樣的疾病也不是廣為了解,病人往往都到最嚴重的程度如慢性傷口、壞死或嚴重感染等,才尋求診斷及導管的治療。這種情況下的血管往往都是完全阻塞甚至鈣化嚴重,這對導管治療來說極其困難,所以成功率下降且手術時間會延長許多,即使如此,導管治療腿部血管阻塞還是必須的,因為這往往是挽救病人免於大範圍截肢.保存其行走能力的希望。

兒科棘手「川崎氏症」 5症狀要小心

兒科棘手「川崎氏症」 5症狀要小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兒科界棘手病症之一「川崎氏症」,因病因不明,又常造成5歲以下孩童持續發燒,如果孩子身上沒有5項明顯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一名5歲大的男童,持續發燒38度1週,好在醫師發現病童的眼睛、嘴巴有異樣,進一步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確診男童罹患川崎氏症及時醫治。川崎氏症5大症狀 可能不會全數出現豐原醫院小兒科主任馬志豪表示,「川崎氏症」除了會造成小孩持續發燒不退,主要還有5項明顯典型症狀,(1)眼睛紅但無分泌物(2)草莓舌、嘴巴乾裂(3)手掌、足部紅腫(4)身體軀幹出現疹子以及(5)頸部淋巴結腫大。男童就診時,雖然已持續發燒38度達1週,眼睛紅但無分泌物,加上嘴巴乾裂,只出現其中2、3種症狀,診斷不易因此進一步安排抽血、心臟超音波掃描。川崎氏症可能造成心臟收縮功能不良豐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林聖哲表示,「川崎氏症」冠狀動脈周圍會有發炎反應、血管擴大或產生動脈瘤的狀況,也可能出現二尖瓣逆流或是心包膜積水情形,甚至造成心臟收縮功能不良。該男童的冠狀動脈明顯發炎、二尖瓣也有逆流情形發生,確診男童罹患「川崎氏症」。經由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約2克/每公斤在一定的時間內施打完成,之後再觀察發燒的情形,大部分85%的小孩都能獲得改善,只有10至15%的小孩有反覆發燒情形,男童經治療後順利在一週出院返家。

喝咖啡舒緩頭痛?小心過量造成反效果

喝咖啡舒緩頭痛?小心過量造成反效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民眾知道喝咖啡可以舒緩頭痛不適,但其實咖啡也可能是導致頭痛的兇手!28歲的張姓女子原本就會偏頭痛,近幾日總覺得頭痛難耐,不管吃什麼特效藥都沒有改善。就醫發現原本的偏頭痛在藥物治療是獲得控制的,但近日的頭痛屬單側搏動性疼痛,進一步了解得知前陣子每天都喝超過2杯的咖啡,最近只要一沒喝咖啡,劇烈頭痛就發作,但咖啡喝下去就會改善,判斷張女的頭痛應是咖啡戒斷導致的戒斷性頭痛,張女再調整飲用量後,頭痛次數降低。咖啡為中樞神經興奮劑 未使用時可能出現憂鬱、頭痛等戒斷症狀喝咖啡可以提振精神,許多民眾每天早晨會來杯咖啡來開啟忙碌工作的一天,沒喝反而覺得渾身不對勁,但在不知不覺中可能造成依賴。南投醫院身心科醫師陳恆生表示,咖啡為中樞神經興奮劑的一種,攝取咖啡因會造成失眠及情緒障礙如緊張、焦慮等,未使用時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下降、憂鬱、易怒、倦怠或頭痛等戒斷症狀。咖啡因也會與止痛藥、安眠藥等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表示,日常飲食中有許多常見的飲品及食品都含有咖啡因成分,包括咖啡、巧克力及含巧克力製品、紅茶、綠茶及可樂、能量飲料等。咖啡富含多酚類,包括類黃酮、木酚素等等,具有抗氧化作用。但是咖啡因也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例如止痛藥、安眠藥等,咖啡因可能導致藥效增強或降低,或影響藥物正常代謝,增加副作用的風險。目前台灣對於咖啡因建議攝取量是成年人每人每日不要超過300毫克,但對於兒童及青少年並無建議攝取量。衛福部對於市售包裝含有咖啡因成分且有容器或包裝的液態飲料規定需標示咖啡因含量,並用紅黃綠顏色標示。紅色圓形標誌代表含咖啡因超過200毫克,黃色是介於100至200毫克,綠色則為100毫克以下。食用含咖啡因食物時,仍要注意攝取量及本身是否正在服用藥物,並避免讓生長發育中的兒童及青少年攝取過多咖啡因。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病患常因腫瘤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此時營養治療對癌症患者相當重要。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4月1日(一)舉辦營養講座,由戴珊如營養師主講「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本次講座中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8年4月1日(一)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B1放射腫瘤科門診候診處(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揪心盜汗半年 竟是罕見腎上腺瘤作怪

揪心盜汗半年 竟是罕見腎上腺瘤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腎上腺素適度分泌,能讓人體達成超乎一般水準的反應,但過度分泌則可能造成心髒衰竭甚至死亡。53歲的呂女士常夜間盜汗驚醒,無預警突發頭暈、揪心感、胃痙攣,甚至喘不過氣,看遍各科卻找不出病因。然而某天嘔吐、休克送醫急救,經檢查發現是少見的腎上腺瘤,分泌過量的腎上腺素導致身體無法負荷。所幸腎上腺瘤經摘除後病人已脫離險境,復原狀況佳,住院2個月後康復出院。腎上腺嗜鉻細胞瘤 常見病徵為高血壓、頭痛羅東博愛醫院泌尿外科醫師許家豪表示,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像顆不定時炸彈,可能隨時大爆發。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在腎上腺瘤中僅占5%,實屬少見,最大特點是不斷分泌腎上腺素導致人體不適,常見病徵如高血壓、頭痛、胸痛、心悸、出汗和臉色蒼白。由於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沒有普遍好發年紀和族群,醫師提醒,一般民眾更應具備病識感,在身體出現不尋常警訊時早一步就醫;若已知自己有腎上腺瘤,則建議即時就醫動手術處理。腎上腺嗜鉻瘤症狀常誤以為心臟疾病 延宕療程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暨心臟內科醫師雷孟桓表示,腎上腺嗜鉻瘤又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因為展現的病徵常讓人誤以為罹患心臟疾病,以致延宕療程,存活率極低。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典型案例曾在2007年出現大篇幅報導,當年星座專家「星星王子」也因罹患該病導致心臟功能受損。

嗜酒不只傷肝 草酸鈣結晶損害腎臟

嗜酒不只傷肝 草酸鈣結晶損害腎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4歲的男性工人天天酒瓶不離手,不但造成慢性胰臟炎、酒精性肝病、長期腹瀉,更導致草酸鈣結晶體腎病,最終需要長期洗腎。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腎臟內科主任高銘聰表示,正常蔬菜水果裡頭有很多草酸鹽,經攝食後僅10%由腸吸收至血液中再由腎臟排出草酸鹽,當由草酸鹽腸道吸收增加、腎臟正常排出草酸鹽減少時,就可能引起草酸鹽沉積在腎臟,造成腎臟永久的傷害。草酸鈣結晶體過度堆積 引起腎臟間質纖維化高銘聰主任表示,該患者自己也知道身體的疾病源頭是來自於嗜酒,但就是戒不掉酒癮,最近爆發急性腎衰竭(尿毒症),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洗腎),2個月後因腎臟功能未見恢復及腎臟沒有縮小,經腎臟穿刺切片檢查,顯示腎臟小管及間質堆積很多草酸鈣結晶體,並已形成慢性腎小管萎縮腎臟間質纖維化。正常蔬菜水果裡頭有很多草酸鹽,如果每天攝取100公克大約有10公克會由腸道吸收,身體由肝臟每天產生24公克,因此每天吸收及產生草酸共34公克,一般均由腎臟排泄出去達到體內草酸的平衡。如果腸道脂肪吸收不良再加上脫水,會造成腸道草酸鹽吸收增加,腎臟排泄減少,過多無法排出的草酸鹽就會堆積在腎臟小管引起發炎,導致腎小管萎縮腎臟間質纖維化。慢性胰臟炎、手術切除小腸等 都可能使腸道吸收草酸炎增加通常會引起腸道草酸鹽吸收增加的疾病,有慢性胰臟炎、手術切除小腸、腸道切除手術、腸道脂肪吸收不良等,草酸鹽由腎臟排出減少的風險有長期拉肚子及水分攝取不足。高銘聰主任強調,健康的胰臟、健康的肝臟、健康的腸道很重要,一旦就醫發現有草酸鈣結晶體腎病,應減少草酸鹽的攝取,使用胰臟酶消化酵素幫助消化,預防腹瀉,減少造成脫水等情況,不過以上述罹病個案,應該是長期嗜酒所造成的終身遺憾,也顯示過度喝酒不只是傷肝,連胰臟、腸道甚至是腎臟都會出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