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氣喘兩週恐為肺動脈栓塞

氣喘兩週恐為肺動脈栓塞

(健康生活網記者吳晏槿/綜合報導)一名50歲女士發生氣喘約兩週且症狀合併胸悶,曾就診但症狀未改善,故至胸腔內科門診治療。患者有心搏加速及輕微低血氧,但胸部X光片及肺功能檢查無明顯異常。安排胸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後,才發現左右肺動脈分支均有血管栓塞現象,原來患者有先天性血栓易形成體質。北市聯醫忠孝院區胸腔內科主任劉冠霆指出,血栓形成的原因除先天因素外,臥床、長期不動、接受手術後、罹患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口服避孕藥、懷孕和肥胖等,都是血栓形成的危險因子。當靜脈內的血栓隨著血流經過右心來到肺臟並卡在肺動脈及其分支,會造成肺部血液灌流不足及低血氧。疾病嚴重度因人而異,從輕微的症狀到嚴重的休克、昏厥都有可能發生,端看肺血流影響程度和病人本身的心肺功能。肺動脈栓塞臨床上常以呼吸困難和胸悶表現,可合併咳嗽,咳血和心搏加速。靜脈血栓最常來自下肢深層靜脈,所以若有下肢腫脹疼痛的狀況,更要提高血栓的警覺。劉冠霆主任認為,肺動脈栓塞的表現和許多疾病類似,誘發因子廣泛,容易被延誤診斷,因此若有呼吸困難合併胸悶,仍需到醫院檢查,在排除包括氣喘、肺炎、氣胸、缺血性心臟病和主動脈剝離等疾病後,仍要把肺動脈栓塞考慮進去!

褪黑激素治療失眠 首要建立良好睡眠習慣

褪黑激素治療失眠 首要建立良好睡眠習慣

(優活健康網記者彭雅筠/綜合報導)褪黑激素(Melatonin)是一種在松果體中產生的激素,大部分存在於植物和微生物中,主要與與晝夜節律和季節繁殖調節有關,參與許多生理過程的控制,進而影響睡眠、生殖、蛻皮、免疫反應、能量平衡和行為等反應。同時「褪黑激素」也是人體在黑夜會分泌一種荷爾蒙,用來告訴大腦「晚上了、該睡覺了」;而白天的光線與手機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所以睡前避免滑手機影響睡眠品質。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粟寧醫師表示,褪黑激素的確對睡眠有影響,能不能調整時差,目前尚無定論,依個人體質而異。不少人至美國旅遊會至藥局購買食品級的褪黑激「Melatonin」,在台灣尚未許可販賣,粟寧醫師提醒,這類食品級的「褪黑激素」療效不彰,美國睡眠醫學會「不建議」做為治療失眠使用。另一款台灣合法上市,屬於藥品等級的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Ramelteon」,經研究證實對入睡困難的失眠類型有療效,Ramelteon雖不是管制藥物,但仍需醫師處方簽,相較於傳統的安眠藥(如Stilnox),較無依賴性、對肌肉與記憶的影響較少(特別是老年人),但目前健保尚未給付,需要自費,一顆大約45元。粟寧醫師建議,若有夜間失眠的困擾,可尋求身心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藥物治療。但除了藥物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睡眠觀念、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律作息、白天避免躺床、睡前不看螢幕、不喝茶或咖啡等刺激物質、適當運動、適當的心理紓壓方式等。如果需要用藥物治療,也要有正確的用藥觀念:不服用他人藥物、不任意自行調整藥物、有疑問要和醫師討論等,才能真正改善睡眠的問題,不靠藥物就能好眠。

注意!長者每十人就有一位吞嚥困難

注意!長者每十人就有一位吞嚥困難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許雅茹)許多民眾認為只有腦中風、帕金森氏症等疾病才會出現吞嚥障礙。但是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65歲以上長者有21.8%於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每十位長者可能就有ㄧ位是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吞嚥能力隨年齡增長衰退衛福部南投醫院林宛臻語言治療師表示,吞嚥的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這些狀況會在無法察覺的情況下緩慢的發生,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肌肉和機能狀況都有老化的現象,只是在罹患疾病下,吞嚥的功能會大幅的衰退更容易被人察覺。一般人在老化的過程中喉頭和舌頭的功能會減弱,因此吞嚥狀況可能會衰退,當喉嚨感覺變的遲鈍,肌力變弱,唾液可能會累積在喉嚨內,在高齡者的喉嚨裡可能會發現殘留許多唾液,這都是吞嚥功能衰退的現象。當吞嚥能力衰退時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例如:進食過程誤入呼吸道而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危險;若是無法正常的吞嚥容易嗆到,進食量逐漸減少而造成營養不良,營養不良連帶的讓身體肌力衰退、大腦機能衰退,進而引起肌少症和失智症的發生,而引起一連串的惡性循環。測試低於2次,恐有吞嚥障礙日本耳鼻喉科醫師浦長瀨昌宏也提到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反覆吞嚥唾液測試,發現一些徵象,例如:反覆的吞嚥唾液,測試30秒內能完成幾次(缺乏口水情況下可成嘴裡含茶或水),若能吞嚥達6次以上,表示吞嚥功能良好;若吞嚥3-5次,代表吞嚥功能稍退需要注意了;僅能吞嚥2次,則已經面臨吞嚥障礙。另外若是自身覺得唾液很多,吃完東西以後說話聲音的感覺變了、吃飯時或飯後會嗆到、經常性的清喉嚨、睡覺時常會咳嗽、時常覺得喉嚨卡卡的或吞東西後卡卡的,可能都是吞嚥能力下降的徵兆,建議可以就近到醫院復健科尋求語言治療師的諮詢協助。

端午粽香飄 選購重食安

端午粽香飄 選購重食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端午佳節將至,市面上紛紛推出各式粽子食品慶端陽,為保障民眾端午應景食品食用安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依行政院「食安五環」政策源頭管控、強化生產管理的目標,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共同合作,執行「108年端午複合式專案」,針對端午佳節期間民眾大量食用的應景食品、食材加強把關,以風險管控原則共同守護端午應景食品衛生安全。同時邀請曾獲「FDA優良廚師」金帽獎廚師現身說法,教導正確選購食材方法及如何在家DIY動手做出衛生、美味的美食好粽,過個健康的端午佳節。在佳節期間,民眾常從網路訂購節慶食品,但僅能依業者所提供的網頁資訊作為選購依據,為守護端午食安,此次複合式專案更是針對提供電子化購物服務的網路業者,查核其網頁所刊載的內容是否充分揭露產品資訊,如業者電話或電子郵件等可以迅速有效聯絡的通訊資料、受理消費者申訴方式、食品業者登錄字號、品名、內容物名稱、淨重、容量或數量、有效日期及交易價款等。同時依源頭控管原則,針對旅館飯店、知名粽子店等製造業者(含網路平台販售之製造業者)採實地查核,查核項目包括食品業者登錄、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產品標示、粽子及食材抽驗等;也針對傳統市場販售業(包含零售商、攤販等)所販售的粽子、鹼粽、應景食材如蝦米、鹹蛋黃及菜脯等產品加強抽驗,檢驗項目包含非法色素、食品添加物、農藥、動物用藥殘留或衛生標準等,全面守護端午食安。食藥署提醒民眾網購食品應掌握「看(睜大眼睛看內容)」、「查(手機平板查資訊) 」、「慎(謹慎思量再下單)」、「取(取貨檢查要當心)」四大原則,留意相關細節,才能夠在品嘗美食時,安心享受網路購物帶來的便利。另購買粽子等食品要選擇信譽良好的廠商、有完整標示的產品(包括產品資訊、有效日期、廠商資訊等),避免選購來源不明之散裝品;如要DIY做粽子,購買蝦米時應挑選顏色呈現自然淡橘紅色,形體完整乾燥,菜脯應儘量挑選低溫冷藏、無刺鼻異味,香菇應選帶有自然香氣、傘面深褐色有厚度菇型完整者,使用前都先以清水浸泡,再清水沖洗,減少食品添加物殘留;端粽食材安心挑、聰明選,才能歡樂健康過佳節。

海洋性貧血 台灣帶因者佔人口約6%

海洋性貧血 台灣帶因者佔人口約6%

(健康生活網記者吳晏槿/綜合報導)一名31歲女性懷第一胎,夫妻的基因檢測後同為甲型海洋性貧血帶因者,東南亞型。做完胎兒羊水的基因檢測後,確診為甲型海洋性貧血重症,超音波可明顯看出胎兒水腫、心包膜積水,經同意後終止妊娠。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彭依婷表示,海洋性貧血是一種染色體隱性基因遺傳疾病,若從父母遺傳到越多個異常基因,孩子的臨床症狀越嚴重。建議若是夫妻雙方為海洋性貧血帶因者,胎兒需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海洋性貧血帶因者的特徵是血液常規檢查(CBC/total cell counts)會發現小球性貧血,但缺鐵性貧血病人也一樣會有小球性貧血。因此無法單以血液檢測辨別這兩者,需檢驗血液中鐵質是否過高或過低情形,若狀況像缺鐵性貧血者可先補鐵劑一段時間,再重驗血液常規檢查。若仍懷疑是海洋性貧血帶因者須進一步接受血紅素分析或基因檢測來確診。彭依婷醫師認為,台灣為海洋性貧血基因盛行地區,目前產檢已提供全面篩檢及相關的補助,若確診經諮詢同意後可終止妊娠。而孕前或婚前作檢測,可讓父母對此疾病有更全面的了解,降低心理負擔和作更適合雙方的懷孕計畫。

口腔健康先顧好 身體健康沒煩惱

口腔健康先顧好 身體健康沒煩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汎瑜/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口腔健康為全身健康之基石」,口腔疾病和全身健康息息相關,如牙周病以及糖尿病具雙向關聯、口內牙齒數目與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成反比等,也因此口腔問題不應被視為局部小問題。而在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同時,包含口腔照護等整合性照護更是迫在眉睫,因此未來政府在擬定整體健康促進相關政策時,口腔健康議題勢必納入考量。本次大會研討內容包含全年齡層之口腔健康公共衛生政策、口腔與其他疾病之關聯以及口腔醫療照護等議題,兩天預計吸引國內外三百餘名的牙醫專家及公共衛生學者參加。會中將邀請國民健康署王署長、中央健康保險署蔡副署長與社會及家庭署李副署長討論我國菸檳戒除、全民健康保險之照護效益、以及老人假牙補助實施方案等我國重要口腔政策之外,亦邀請世界公共衛生協會聯盟(World Foundation of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出席代表Bettina Borisch、英國國王學院(the King’s College, London)牙醫學院教授Raman Bedi、日本審美齒科協會(Japan Society of Aesthetic Dentistry)資深牙醫師河原英雄(Hideo Kawahara)等國際級嘉賓講授口腔公共衛生相關議題。另外,大會開幕當天本部陳部長將在世界公共衛生協會聯盟出席代表的共同見證之下簽署「臺灣健康宣言(Taiwan Health Declaration)」,為臺灣的口腔醫療照護開啟嶄新的一頁。

化療苦腹瀉 中藥調理可改善

化療苦腹瀉 中藥調理可改善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許雅茹/整理報導)六十多歲何姓婦女被診斷為第二期侵襲性乳管癌,就診時已完成三次化學治療療程後一週,患者化療後伴隨反胃疲倦、食慾降低、全身怕冷及手部抖動的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化療易引發無痛性腹瀉或伴隨輕微腹痛黃千甄醫師表示,癌細胞為快速分裂的細胞,化學治療是癌症治療中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具有細胞毒性的化療藥物對細胞沒有選擇性,因此在治療癌症的同時,體內快速分裂的正常細胞,如腸胃道上皮細胞也會受到化療藥物的影響,而產生各種不同腸胃道副作用,如腹瀉、便祕、腸炎及腸穿孔等症狀。其主要臨床症狀包括無痛性腹瀉或伴隨輕微腹痛、噴射性水便、腹部不適可出現在化療當天或化療後、一天數次至數十次,持續5-7天甚至長達2-3個月。中醫藥處方調理,可以減緩病患腹瀉狀況化療相關性腹瀉雖然是臨床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由於患者平時腸胃功能薄弱,或情緒影響,或飲食不當,加上化療藥物傷害腸胃黏膜,導致胃失和降,中醫需根據患者臨床症狀辨證治療。半夏瀉心湯、參苓白朮散、痛瀉要方、理中湯、附子理中湯、葛根芩連湯等都是常用的治療方劑。黃千甄醫師指出,化療相關性腹瀉是在化學治療中常見的胃腸道副作用,不僅影響病患生活品質、癌症治療療程,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依據患者臨床症狀給予化療前後中醫藥處方調理及飲食衛教,可以減緩病患腹瀉狀況,改善生活品質,達到完成化療的最終目的。

加熱式菸品易成癮 傷身風險不減

加熱式菸品易成癮 傷身風險不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吸菸對身體百害無一利,新興的電子煙、加熱式菸品也是一樣,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加熱式菸品是以菸草製成,釋放出的菸霧與傳統紙菸相同,均含有尼古丁和其他致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對此類商品已發表聲明,認為加熱式菸品與傳統紙菸一樣,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菸品中所含的尼古丁等成癮性物質,會刺激神經釋放「多巴胺」(dopamine)讓人感到自在與放鬆,但在反覆的刺激之下,容易會讓人變得神經衰弱,同時多巴胺的分泌量也會隨之減少,以致於需要靠更多更強的尼古丁才能刺激,導致成癮。國民健康署提醒,菸煙的暴露並沒有安全劑量,民眾要遠離任何形式的菸草產品,才能避免成癮。加熱式菸品 同樣含有毒及致癌物質根據日本研究報告指出,加熱式菸品與傳統紙菸一樣,除含尼古丁易讓人成癮外,也含有焦油、NNN、NNK、甲醛、乙醛等有毒及致癌物質。而今(108)年發表於菸草控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的最新研究報告更指出,加熱式菸品的塑膠材料部份,在一般使用的加熱過程中,於90°C左右就會釋出急毒性與高毒性物質:甲醛氰醇(formaldehyde cyanohydrin),且由於加熱式菸品設備的使用性質,可能會導致吸食的間隔減少,因此可能增加用戶對尼古丁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的攝入量。專家破迷思:加熱式菸品罹病 傷身風險不減雖有部分國家認為加熱式菸品為「菸品」,而同意該產品上市,並不意味著它們是安全的,也不代表決定該產品是減害產品。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於2018年召集的諮詢委員會專家,即以壓倒性投票結果5否定「加熱式菸品可降低菸害相關疾病的風險」,也否定對於「吸菸者會改用加熱式菸品作為戒菸工具」的可能性。全民不分老少 應正視加熱式菸品危害 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尤其是青少年,應正視這類商品對健康的危害,遠離任何形式的菸草產品。根據美國、加拿大、英國聯合研究顯示,16-19歲的青少年29.1%想嘗試電子煙,25.1%想嘗試加熱式菸品,19.3%想嘗試菸草,所以加熱式菸品對青少年吸引力比菸草還高。菸煙的暴露沒有安全劑量,只要吸入菸煙就有害健康,切勿嘗試任何會使人成癮或成份不明的東西,才是最安全的自保之道。建議癮君子們可善用國民健康署免付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等專業管道,以專業、安全又有效的方法戒菸,一人戒菸,全家健康。

超長工時 女性工作者更易罹患憂鬱症

超長工時 女性工作者更易罹患憂鬱症

(健康生活網記者吳晏槿/綜合報導)女性有了家庭與工作,還需擔負無償的家務處理與照顧責任,更容易產生過多壓力。根據一份2019年2月發表於《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一週工作時間較長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高。該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公共衛生及流行病學研究部團隊進行,研究對象選自於英國家戶調查(UKHLS)的大型縱向研究中第二波(2010-2012)的23,403名成年受試者(包括11,215男性及12,188女性)。結果發現,每週工作超過55小時的女性,與每週工作時數在標準時數35-40小時的女性相比,較容易出現憂鬱症狀的機率,多出7.3%;且週末工作者,女性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高過於男性,分別為4.6%、3.4%。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周煌智說明,工時長不僅會產生工作疲勞,同時也會造成憂鬱現象。性別差異的原因可分為三個部份,首先是角色的責任,女性除了工作業務外,要照顧子女、扶養上一代,甚至處理家務事等,身兼多種角色,在東方社會這情況更加明顯;其次為身體結構的不同,女性因體內賀爾蒙的影響,在月經週期、懷孕生產及停經階段,產生劇烈變化,而情緒易受到波動;最後則是個性,女性較為細膩,在事情處理上留意較多,相對地也會產生困擾,男性則較大而化之。周煌智院長提醒,除企業提供友善的職場環境外,家庭成員更需彼此多配合、多溝通,一同想辦法得出最適當的解決方案。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女性工作者工時過長或週末工作,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比男性高,可能在於女性的傳統角色肩負許多家務、照料孩子、雜事等,當無法在正常時間下班,內心常易焦慮不安,擔心孩子的接回、晚餐料理…等,長久下來必然影響她的情緒及專注力。葉雅馨主任建議,女性工作者平常盡量維持規律的作息,同時與家人商量代勞照顧孩子,讓自己睡到自然醒,有休息的時間放鬆壓力。雇主或上司可視員工狀況給予彈性,當工作無法即時完成時,是否採行責任制,將工作帶回家繼續,不會因超時而造成情緒不安。

國人最愛微整療程 術後3大注意事項

國人最愛微整療程 術後3大注意事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許雅茹/整理報導)臉部及五官是許多人在意的地方,如果出現皺紋、疤痕無不絞盡腦汁想斬草除根,但若沒有處理好恐怕引起更多毛病。台灣進行微整形手術的人越來越多,其中玻尿酸療程為大宗,深受消費者喜愛。熬夜、長期使用電腦 易加深淚溝、法令紋玻尿酸本來就存在於人體真皮組織中,多數人認為施打後效果最自然又安全,因此有近7成想進行微整形的民眾,會考慮選擇玻尿酸療程,其中以30至40歲的輕熟女為主要消費族群,多數微整的理由是婚姻、相親、工作及參加同學會、母姊會等。民眾最想改變的臉部問題為淚溝、法令紋和加強蘋果肌,不過,透過調查發現,術後效果維持不久、肌膚仍有細紋、眼周出現團塊或黑青狀況最惱人。而造成這些狀況是因為長期使用電腦、熬夜等習慣,容易加深淚溝、法令紋,使整體面容變的老態。與醫師充分溝通 確保術後效果減少糾紛玻尿酸有分許多不同種類,應以施打的部位與醫師僅行討論及挑選,常有民眾因不知挑選玻尿酸的劑型就直接購入療程,導致術後產生的效果不如預期。若碰到施打後效果不佳的狀況,建議民眾盡快回診與原施打的醫師諮詢協助進行調整,如需重新施打,可加強熱敷與按摩,加速玻尿酸在人體代謝,解決施打後肌膚問題。民眾在進行玻尿酸時應先瞭解產品劑型,並與醫師進行充分溝通、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才能確保術後的效果能如自己所預期,也能避免因劑型不同而導致不良反應的狀況發生。同時提醒,經過醫師的建議下選擇適合的產品,才能確保術後效果,減少手術糾紛。施打玻尿酸後,一定要知道的3件事情 玻尿酸療程後,要加強保濕,增加皮膚的保水性。 為了維持施打後的效果,建議不需要刻意按摩。 勿泡澡、泡溫泉,避免傷口暴露在潮濕的環境下,進而發生感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