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代謝減重手術 改善第二型糖尿病

代謝減重手術 改善第二型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隨著全球生活型態的改變,糖尿病成為越來越嚴重的文明病。糖尿病的形成大多來自於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等長期不健康的生活型態,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在台灣,平均每10個成年人就有一人有糖尿病,嚴重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輪椅生活15年體重暴增,代謝手術重拾健康今年55歲翁先生在2歲時因為一場高燒,從此成為小兒麻痺身障者,因長期走路姿勢不良,導致脊椎及膝蓋承受力過大,醫師建議必須使用輪椅,否則關節受損會變嚴重,因此依賴輪椅約15年。坐輪椅後行動力大幅減少,加上喜歡喝手搖飲料,1天習慣1~2杯,造成體重從70公斤一路暴增到130公斤,因此患有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重度脂肪肝合併肝功能異常、高血脂及高膽固醇,以及糖尿病症狀。經過醫師替翁先生安排「微創縮胃曠腸手術」,積極靠飲食配合減重,數值均恢復正常標準。「代謝手術」可讓第二型糖尿病獲得改善過去治療肥胖合併第二型糖尿病,只能以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施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並輔以飲食及運動的調控,但難以根治。而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常引發腎衰竭、視網膜病變、心血管阻塞等更難以承受之痛。中國附醫安南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辛明哲醫師表示, 世界糖尿病聯盟早於2011年已經將手術治療納入糖尿病治療的指引中。根據研究發現,「代謝手術」確實可讓第二型糖尿病獲得改善,大多數患者可脫離每天注射胰島素及吃藥的生活,並讓糖化血色素(HbA1c)降至6.0以下,稱為緩解,甚至治癒。年齡輕、罹病時間短、尚未使用胰島素者手術效果佳目前的研究顯示,減重手術與體重降低、腸胃道賀爾蒙分泌改變,以及胰島素抗性下降、胰島素敏感性增加有關。目前的研究同時也發現,如果病患情況較年輕、罹病時間較短、尚未使用胰島素,施行代謝手術後,不再需要服用任何降血糖藥物的機會很高;但如果罹病時間超過10年、施打高劑量的胰島素患者,雖然絕大部分的病人可以拿掉針劑胰島素術後血糖會改善,但可能仍須服用少量藥物控制疾病。

新北安寧共照2.0 讓病患在地善終

新北安寧共照2.0 讓病患在地善終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當台灣邁入高齡社會的同時,人口老化的未來,將面對與日本一樣轉為「多死社會」的新挑戰,如何在熟悉的地方「善終」將更為重要。「善終」是人生道路最真切的期待,更是人本社會的基本權利。為此市長侯友宜宣布「新北安寧共照2.0」正式啟動,秉持「人在哪家就在哪」之核心理念,從最前端的預立醫療決定書到最末端的在宅安寧完整串接並整合。「新北安寧共照2.0」包括2大計畫:本計畫特色,就是考量生命末期讓家人在家照顧不易,因此將「機構式安寧」納入並提供補助,由後援醫院培力護理之家及長照機構具備安寧緩和照護能力,讓機構具有大型醫院安寧病房的服務功能,亦可以提供生命末期病人的安寧照護需求。計畫一、「安寧緩和照護社區網絡計畫」:提供連續多層級的安寧服務,包括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居家社區安寧及機構式安寧,真正實踐「人在哪家就在哪」信念。由本市出院準備友善醫院成為安寧緩和照護團隊與後援醫院,訓練基層醫療院所、衛生所、居家護理所等醫護人員,到病人家裡提供安寧療護;如居家訪視進行診療與處置、取藥、代採檢及送檢、醫療輔具租借、後送住院、協助善終準備、哀傷撫慰與後續追蹤等。計畫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推廣計畫」:因應「病人自主權利法」,偏鄉民眾需長途跋涉到有資格的醫院諮商簽署,非常不便,本計畫就是透過示範醫院培訓偏鄉衛生所成立諮商團隊及人員,開設預立醫療照護諮詢門診。將偏遠地區規劃三大分區,讓偏鄉衛生所成為「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讓病患「在地善終」不再只是口號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表示依據衛福部106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國人死亡人數計17萬1,857人,其中死於癌症4萬8,037人,這些癌症病人幾乎都有安寧照護的需求。新北安寧共照2.0,再次整合相關安寧照顧資源、建立多元多樣的貼心服務網絡,讓「在地終老」不只是口號,更是在新北能真正實踐。

腹瀉暴瘦50公斤 竟是克隆氏症釀禍

腹瀉暴瘦50公斤 竟是克隆氏症釀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男大生因頻繁腹瀉,體重從98公斤爆瘦至50公斤,且發生肛裂和肛門廔管,多次進出醫院仍查不到病因,直到23歲膀胱也長出廔管,小便尿出菜渣,才確診為「克隆氏症」!這是一種連肝膽腸胃專科醫師都感到棘手的疾病,幸好男大生在切除30公分小腸、裝設肛門造口和生物製劑的長期使用下,不僅完成大學課業,目前更在保險業中闖出一片天。「發炎性腸道疾病」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簡稱IBD)為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依發炎分佈、形態和侵犯腸壁的程度,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主要症狀為腹痛、腹瀉,容易與大腸激躁症混淆,因此常被患者所忽略,甚至連第一線內科和家醫科醫師的認知較不足,導致大部分患者就醫一年多後才確診,且確診時小腸往往已經潰爛一大半。克隆氏症惡化速度快,生物製劑停一針恐誤一生吳登強副院長進一步表示,目前國內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克隆氏症患者約1278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944人,顯示近幾年確診人數越來越多。除強化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衛教宣導之外,充足的治療資源對疾病預後也有很大的幫助。以生物製劑為例,雖然健保針對克隆氏症的生物製劑有給付,但健保僅給付54週,病情穩定後即會取消,直到下次病況又惡化才有機會重新申請。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會長楊式光提到,由於克隆氏症在自體免疫疾病中屬於病程進展快速的疾病,倘若少了一針,恐怕在未來的治療又會更艱辛,建議長期自費施打生物製劑,以維持病況穩定。但就像大部分的病友家庭一樣,昂貴的藥費是一大負擔。對此,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和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表示,隨著國內發炎性腸道患者增加,期盼健保署能放寬生物製劑的給付規定,以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另外,也呼籲民眾多瞭解發炎性腸道疾病,對病友多一份關懷和鼓勵,正面樂觀的心情有助免疫系統的健康,進而幫助病友良好控制疾病。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為遲緩兒健診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為遲緩兒健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眾多家長都會拿家中的小寶貝與鄰居親友做比較,如果哥哥2歲就很會講話,弟弟3歲卻還無法說成句,認為小孩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台東馬偕復健科張舜雯主任表示:家長若擔心小孩有遲緩狀況,可以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發展診察,若小孩未達手冊中的階段表現,應儘早到醫院找醫師協助。什麼是遲緩兒?依據IOWA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的定義:指於學齡前的幼兒,透過適當的診斷工具或步驟,發現幼兒在認知、生理、語言、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有25%遲緩現象,或經由斷其生理或心智狀況,有極大可能會導致發展遲緩者。按照國內「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的界定:所謂發展遲緩之特殊兒童,係指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異常或可預期會有發展異常之情形,而需要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未滿六歲之特殊兒童。 專業免費「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服務家長若懷疑家中學齡前孩子有發展遲緩上的問題,可就近帶至全台51家醫療機構設置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的個案管理室,接受免費兒童發展篩檢。兒童們在可經過一段時間的早期療育後,明顯改善遲緩的程度與發展的品質。兒童發展應多方面評估,從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表達、理解能力、社交表達等,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發展。每一個孩子的出生,背後都有父母親滿滿的期待。孩子的成長都有一定的過程和順序,發展速度也不盡相同,如果有某些階段沒有跟上一般正常發展的兒童,即稱作「發展遲緩」。台東馬偕復健科張舜雯表示:「發展遲緩」是指兒童在知覺動作、認知學習、語言溝通、社會互動與情緒、感官及其他(專注力、執行功能、衝動性、活動量等)發展領域出現單一或多項遲緩。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隔代教養的社會刺激不足,也可能是本身帶有先天性疾病、早產造成的肌肉統合問題、聽力視力障礙等原因。早療的協助讓小朋友的發展可達該年齡最好的狀況,讓他在進入小學階段可以更順利。

失眠仰賴安眠藥 恐引發夢遊

失眠仰賴安眠藥 恐引發夢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人體需要休息,但如果躺在床上卻無法入眠,是非常痛苦與折磨。因此失眠的民眾,仰賴安眠藥來換得安穩入睡,但美國FDA近日發布聲明,指出市面上有數款安眠藥恐引發嚴重副作用,要求藥商加註警語提醒患者。6款安眠藥,恐引發不良副作用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於4月30日發布安全聲明,要求6款含有eszopiclone、zaleplon或zolpidem等成分的安眠藥生產藥廠,在包裝盒及病人使用說明上加註最強烈的警語,警告消費者服用這些安眠藥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夢遊或開車時想睡覺等高風險行為,會造成受傷甚至死亡。失眠雖非重大疾病,但睡眠品質不好就不能讓身體好好休息,會影響工作狀況,嚴重時還會造成其他疾病的發生。當服用安眠藥時,會減弱心理壓抑的力量進而導致內心壓抑的憤怒與情緒盡情發洩出來。有些人在服用之後,會生氣激動起來;有些會無意識四處遊走,拿東西、搬東西,甚至到外面購物,嚴重的還會做出不合宜或導致受傷的行為,但事後卻完全不記得這段經過。長期失眠應就醫,積極找出病因所有的安眠藥都有可能造成上述情形這樣的副作用,而越短效的藥物則越容易出現。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身心科陳恆生醫師表示失眠屬於大腦方面的疾病,勿急著服用安眠藥,民眾若有失眠的問題,應找睡眠或精神專科醫師診治,積極找出病因,排除壓力,並依照醫師指示服用藥品,才能擺脫失眠困擾。同時陳醫師也表示當服用安眠藥時,會減弱心理壓抑的力量進而導致內心壓抑的憤怒與情緒盡情發洩出來。有些人在服用之後,會生氣激動起來;有些會無意識四處遊走,拿東西、搬東西,甚至到外面購物,嚴重的還會做出不合宜或導致受傷的行為。但事後卻完全不記得這段經過。所有的安眠藥都有可能造成這樣的副作用,而越短效的藥物則越容易出現。

器官捐贈追思會,感謝捐贈者的大愛

器官捐贈追思會,感謝捐贈者的大愛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亞東醫院訂定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六為『懷恩節』,而數字536代表著「I Thank you」之意。摯愛的捐贈者雖已離去,但他們的精神與大愛卻留了下來,重獲新生的受贈者便是最好的證明。亞東醫院鄭國祥副院長帶領醫療團隊與受贈者齊聚一堂,共同向器官捐贈者表達最深的懷念與感恩之意。根據統計,目前國內登記要換器官的病人至少在9781人以上,而平均每年僅200餘人捐贈,很多病人依然必須仰賴支持療法來維持生命,也有許多病人在等待中抱憾以終。亞東醫院副院長鄭國祥本身是肝臟移植團隊的主導者,他說:「對無法治癒的器官衰竭末期患者,器官移植仍是唯一的治療方式,儘管亞東醫院的移植醫學發展可稱與世界水準並駕齊驅,但是器官來源的缺乏仍是全世界相同的問題」。捐贈者 愛延續 成就重生劉小姐說的爸媽一生刻苦耐勞、勤檢持家、知足常樂也充滿愛心,生前會參與廟宇舉辨的愛心活動,並時常一起餵養流浪動物。當時劉小姐的爸爸確診為鼻咽癌四期,無法開刀,劉小姐的父親在去世前一天簽下同意書,不僅做了器官捐贈,同時成為大體老師!身為子女雖然不捨,但也欽佩爸媽寬容豁達的生命態度,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生命感動生命,受贈者 看到曙光 重獲新生受贈者黃小姐患有肝癌,後來在家人與宗教的力量之下漸漸看到曙光,並感受到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認識到活著這件事情原來不是這麼容易,也慶幸自己現在活著能愛人、能去感受。黃小姐表示很謝謝捐贈者與醫療團隊,讓她重獲新生,黃小姐說:「既然活著,老天爺交給我的任務就是將愛傳遞出去,所以未來我也想盡我所能去幫助他人」。無私永恆、生生不息的大愛一直存在!全台唯一的小腸移植專家陳芸副院長也表示,沒有器官捐贈的大愛,等候移植的患者就沒有可能重新體驗生命的美好,摯愛的捐贈者雖然已離去,但他們的精神與大愛卻留了下來。同時呼籲大眾能有來越多人響應器官捐贈,讓受贈者活出生命的價值與精彩的人生。

靛氰綠ICG螢光藥劑,精準切除肝腫瘤

靛氰綠ICG螢光藥劑,精準切除肝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某66歲男性,因慢性B性肝炎及肝硬化,長期於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定期追蹤。今(108)年3經電腦斷層發現左肝有一顆疑似肝癌的2公分腫瘤,轉介到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王家豪門診,經評估後安排手術治療。病患於手術前接受靛氰綠滯留測試(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test,以下簡稱ICG) 」螢光藥物注射,且在5天後接受單孔達文西手術,在手術中使用新型螢光顯影輔助系統,發現除了左肝2公分腫瘤以外,右肝有另外一顆0.5公分的肝癌腫瘤。順利將二顆腫瘤完整切除,病人身上只有4.5公分長的單孔傷口,且術後恢復順利。利用新型ICG螢光顯影輔助系統,更容易辨認腫瘤位置腹腔鏡及達文西機械手臂切除手術以逐漸在各醫療院所普及使用,奇美醫學中心更在107年引進「新型螢光顯影輔助腹腔鏡系統」,此系統利用靛氰綠ICG螢光藥劑停留在肝臟及腫瘤的時間差,可以找到更多超音波(甚至術前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無法發現的腫瘤。可偵測到最小的腫瘤有2毫米。目前文獻統計,此系統對於腫瘤的敏感度高達96%~100%。利用靛氰綠ICG螢光藥劑,提手術成功率此外,新型螢光顯影輔助系統可以同步處理白光及近紅外光影像,在即時投影的情況下,外科醫師可以看著腫瘤的邊緣決定手術的方向,減少手術安全距離不足的情況,精準的切除腫瘤,保留其他剩餘器官,提高手術成功率。

輕忽下肢疼痛跛行小心導致急性栓塞!

輕忽下肢疼痛跛行小心導致急性栓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許多老人家在年紀漸長之後,行動變得緩慢,手腳酸痛,總認為是正常的老化過程,往往延誤了診斷及最佳治療時機。日前一位72歲女性病患因左下肢疼痛,走路出現「間歇性跛行」,至市場買菜短短的路程中需要多次休息,經由週邊血管超音波及動脈攝影檢查後發現,罹患了「週邊動脈阻塞」,接受經皮血管內血管成形術(PTA)及血栓溶解藥物治療,獲得改善。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 易導致急性栓塞、心律不整現代人由於營養過剩、含糖飲料盛行、飲食西化、缺乏運動,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及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因動脈血管硬化而衍生的健康問題也逐漸增加,而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常導因於動脈粥樣硬化或一些炎性反應過程,導致動脈血管的狹窄或因急性栓子掉落導致的急性栓塞,病患常有心律不整的病史。下肢動脈阻塞心梗、中風機率高,宜及早治療避免憾事單腳突然發生下肢泛白、冰冷疼痛、麻木、脈搏減弱、患肢水腫、毛髮脫落、皮膚潰瘍不易癒合,甚至變紫變黑,甚至有截肢之風險,需與坐骨神經痛作區別。通常下肢動脈阻塞的病患,常合併心臟冠狀動脈、大腦血管及腎動脈的病變,因此罹患心肌梗塞、腦中風及腎病變之可能性相對提高。如能早期診斷治療,便能夠儘量避免併發症及後遺症的發生。目前治療方向有二:1.內科治療:服用阿斯匹靈、控制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禁菸、注意足部的照護,避免傷口的產生。2.手術治療: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已進展為間歇性跛行,休息性疼痛,或傷口癒合不良等嚴重組織缺血的症狀時,就應考慮接受「氣球擴張術」或「動脈繞道手術」的治療。日常預防加強控制體重、多喝水  同時戒菸防動脈硬化日常生活要控制體重、多喝水,每日步行運動:可增加側枝循環的生成,逐漸降低症狀,並接受合適的藥物治療,改善血液粘稠性、降低壞膽固醇脂蛋白(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增加好膽固醇脂蛋白(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控制血糖於理想範圍、避免脫水,同時最好戒菸(避免二、三手菸)。菸是最大的危險因子,尼古丁會造成動脈硬化,加速血管攣縮,抑制側枝循環的形成。

謠言終結?!塗優碘可治療香港腳?

謠言終結?!塗優碘可治療香港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香港腳即為「足癬」,是表層皮膚、指甲或頭髮受到黴菌感染所造成,其症狀包括腳趾縫隙的皮膚出現鱗屑、脫皮,腳底或兩旁有水泡、紅斑、脫屑,患者往往感到瘙癢難耐,嚴重時可能出現傷口或潰瘍。由於臺灣氣候長時間高溫濕熱,雙腳經常處於悶濕環境下,容易引發香港腳。塗抹優碘 恐過度刺激患部優碘是一種廣效型的殺菌劑,可作為局部消毒使用。但優碘具傷口刺激性,若未經醫師指示自行使用優碘塗抹香港腳患處,可能會使患處刺激過度,甚至會造成自體免疫系統異常反應。香港腳的護理與預防:1.保持雙腳與腳趾間的乾爽及清潔,穿著通風透氣的棉質襪,每天更換清洗。2.選擇通風良好的鞋子,準備數雙鞋子輪流換穿,且不要整天長時間穿鞋。3.避免足踩在潮濕的地板。4.勿擅自停藥,若病灶改善,仍要持續擦藥一到二個月,才能確保痊癒,至門診做鱗屑的顯微鏡檢查或培養,直到檢查為陰性才可以停止擦藥。5.避免穿著公共場所的拖鞋,防止交互感染。6.腳底、趾間癢儘量不要用手抓,防傳染於手指。治療香港腳最快速有效的辦法是經由皮膚科專科醫師診斷後,針對個人狀況進行治療。即使症狀稍有改善,仍需配合醫師、藥師指示繼續用藥,才能將黴菌斬草除根,避免再度感染。

抗骨鬆又增肌課表讓銀髮族也能重訓

抗骨鬆又增肌課表讓銀髮族也能重訓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研究,人從50歲開始,肌肉量會大幅下降,跌倒的發生機率也跟著變高,運動可減緩50%老化的速度,還可降低失智的風險,美國就有位每天都需要柺杖走路的90歲超級阿嬤,經過8個月重訓後,身體狀況大幅改善,平衡感變好,可自行走路不再依靠枴杖!銀髮族重訓的6大好處 長壽又抗癡呆1.活得更久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長期久坐不動,是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沒事就要多起來動一動,有時間就去做重訓或是溫和類型的運動,例如:散步、游泳,也可以讓你活得更久。2.預防跌倒重訓有助於提高肌肉量、提升骨質密度、改善平衡感、降低跌倒骨折的風險、降低患骨質疏鬆症。研究指出,定期重訓可使髖部骨折的風險降低40%。3.強健骨骼重訓搭配有氧運動,包含:健走、慢跑…等,也有助於增加骨骼強度。4.減少罹患癡呆症的風險研究統計:不運動的人更容易罹患癡呆症!銀髮族如果老是坐著不動,一直看電視,只會增加患癡呆症的風險,如果怕孤單,可以揪朋友一起參加健身房,會更有動力去運動。5.預防關節炎、心臟病、中風重訓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預防疾病,例如:關節炎、心臟病、中風…等;尤其是關節炎,因為隨著年紀增加,膝關節退化漸趨快速,除了多補鈣質,更需要靠重訓,來加強肌肉量與強健骨骼。6.降低銀髮族的自身尊嚴研究調查發現,銀髮族重訓會更有自信心,心理狀態也會跟著變好,也減少對於跌倒的恐懼。越來越要動,銀髮族重訓菜單,讓長者享受真正樂活人越老越不動,肌肉就會被脂肪取代,甚至是會有肌少症的問題。「要活就要動」,要動就要有不同的訓練規劃,才是真的樂活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