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三大飲食法則 讓糖尿病友健康過中秋

三大飲食法則 讓糖尿病友健康過中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糖尿病族群,面對中秋佳節的美味月餅與香噴噴烤肉,可能產生「不吃傷心、多吃傷身」的苦惱。花蓮慈濟醫院范綱傑營養師表示,只要記得中秋飲食三大法則,「用飯換月餅」、「三少一多烤肉法」、「水果大一半,小一個」,就可以快樂安心的歡渡中秋團圓佳節,又不用擔心影響健康。中秋月餅總令人愛不釋手,但范綱傑營養師表示,月餅組成為外層酥油、內層豆沙的內餡材料,過高的熱量與醣類攝取是糖尿病友的一大隱憂。以常見的蛋黃酥為例,其包裹鹹蛋黃、豆沙等內餡材料,一顆含有近280大卡;醣類更將近20公克的甜度。有血糖問題的人應避免過量攝取,同時搭配血糖監測。健康法則一、「用飯換月餅」因此范綱傑營養師建議,由於月餅不易有飽足感,一不小心就會攝取過量,建議糖尿病友應該一天以一顆月餅為上限,最好是分切淺嘗,同時「用飯換月餅」的概念減少攝取白飯、南瓜、地瓜、馬鈴薯等五穀根莖類;或是食用專為糖尿病患設計的無糖月餅,用代糖取代一般的糖,降低月餅的總糖量。用食物交換的技巧,酌量攝取,才不會破壞過節興緻。健康法則二、「三少一多烤肉法」中秋烤肉要把握「三少一多」的健康原則,三少就是少油、少糖、少鹽,一多則是多青菜,范綱傑營養師表示,其實許多蔬菜烤起來一點也不遜色,如筊白筍、香菇、青椒、絲瓜、玉米筍烤來味道香甜可口,不油不膩,爽口極了。掌握「用烤菜代替烤肉」、「避免加工食品」、「烤肉醬攝取要節制」等原則,除了能減少熱量攝取,更可吃進大量纖維質等營養素。健康法則三、「水果大一半,小一個」而中秋節最常見的水果柚子,富含豐富的維他命C,具有抗氧化功能,能抗老、減輕壓力與穩定情緒,且高含量纖維,更能舒緩排便不易的症狀。范綱傑表示,成人每日水果建議量為兩份,柚子六瓣(半顆)即等於兩份水果的熱量,建議糖尿病友一日攝取不可超過半顆柚子,否則會有血糖飆升或腹瀉的情形產生。糖尿病病友中秋佳節烤肉、食用月餅以淺嚐即可,一星期最多兩次,一次一份約半顆月餅。若食用過多,則會引起高血糖反應,如口乾舌燥、頭暈等等,請病友多喝水,應減少下一餐的澱粉量,更別忘了要搭配高纖蔬果。吃完大餐後可與家人一起運動散步,並配合醫囑來使用藥物,包括口服藥、胰島素針劑,病友依舊能在不過量的情況下,享用美食來過節。

修臉重建顏面骨折 醫師巧手換重生

修臉重建顏面骨折 醫師巧手換重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宜蘭一名30歲唐姓男子日前因騎車與汽車相撞,力道之大導致下頷骨、上顎骨、顴骨、顳顎關節與眼眶底骨等多處斷裂、破碎,全臉骨折,情況危急。雖撿回一命,但顏部骨頭大量位移、碎裂,不止鼻樑歪斜、兩眼不對稱,更無法張嘴進食,呼吸困難與身體痛苦,一度讓唐男產生輕生念頭。經醫師8小時手術的巧手重建,恢復唐男臉部的功能和外觀,上下顎、顴骨和齒列都復原歸位,讓他重拾人生。身邊親友直呼,醫師的巧手比修圖軟體還強!羅東博愛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唯農醫師,評估此案屬於複雜度高的「顏面重建手術」,多處骨頭破碎讓手術難度增加,林醫師經口腔內、眼瞼下、耳前等不明顯處,置入鈦金屬骨釘、骨板固定骨折,重建眼窩骨破損,經8小時的馬拉松手術。術後一個多月即可進食軟質食物,顏面外觀也復原良好。林唯農醫師指出,手術的困難點在於,手術時除了必須重建五官功能,讓咬合、鼻骨、顳顎關節與眼球位置恢復正常之外,還要盡可能的恢復顏面外觀的對稱性,且手術中必須避開週邊細微神經與血管的損害,連重建部位的手術順序都必須講究,難度極高,差一毫哩都會影響日後的復原狀況。臉部神經血管多 顏面骨折重建工作必須非常精確由於臉部肌肉、神經與血管構造相當複雜,手術時的重建復位工作必須非常精確,否則會有許多後遺症,例如咬合不正常、臉部麻木或不對稱、複視、關節僵直等問題。林唯農醫師表示,複雜性顏面骨折後續可能還需要多次手術、復健、齒列矯正與牙齒治療才能完成所有重建工作,顏面受傷並非只是外形,也會影響顎骨的正常啟合,應透過口腔顎面外科來治療,否則只是外觀無恙,牙齒咬合卻未正常。但幸運的是車禍並未造成他身體或腦部其他部位的嚴重傷害,未來康復之路應樂觀可期。

氣滯血瘀患經痛 4法調理告別不順

氣滯血瘀患經痛 4法調理告別不順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造成經痛的主要原因有氣滯與血瘀,若是經痛表現為下腹部脹痛是氣滯狀況;刺痛則是血瘀;兩者常常同時存在,為氣滯血瘀型經痛,因活動量不足,導致氣血流動不順暢而疼痛。在經期用藥,可有助於經血順暢排出,以降低疼痛感。一提起「經痛」,就讓每位女性朋友聞之色變,今年十九歲的簡小姐,從高二開始每個月的經期,總是要經歷頭兩天的生理痛,疼痛難耐只能靠止痛藥來緩解,不然無法上課,為了改善每月一次的疼痛,四月底時,簡小姐到醫院求助中醫,經醫師以活血、溫經藥物調理兩個月後,終於開心告別經痛。以現代醫學分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黃曉怡醫師指出,原發性經痛從初經開始就會疼痛,繼發性經痛則是原本不會疼痛,後來才發生疼痛且疼痛程度逐漸惡化,可能是器質性的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等等引發疼痛,若有逐漸惡化的痛經建議到西醫檢查,找出病因。久坐不運動、吹冷氣吃冰飲 使身體受寒 影響經血排出子宮寒涼也是導致經痛的原因之一。黃曉怡醫師指出,現代女性常因為久坐、運動量不足使體質不夠強壯,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寒涼物質影響,飲食上像是食用冰冷的食物,如冰品、冷飲、冰箱拿出的水果,或是常待在冷氣房等易使身體受寒的環境,都可能影響經血排出,導致經痛。黃醫師建議,冰品、冷飲可退冰後再食用,另外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或加強腹部肌力收縮的力量,均有助於經血順利排出。中醫治療經痛的建議方式1、 熱敷:子宮寒涼,還可以熱敷緩解疼痛。2、 吃中藥:在經期前,可以藉由薑、吳茱萸等中藥處方溫暖子宮。3、 艾灸:若是經期中有疼痛症狀,可以透過艾灸緩解疼痛,再搭配益母草、蒲黃、五靈脂等活血藥物,均可幫助經血排出順暢。4、 按摩穴道:黃曉怡醫師說,經期前,可以常按壓三陰交穴道,位於小腿內側,從內踝起往上量四指幅寬,每天持續按壓五分鐘能改善經痛;若值經痛時,按壓位於大拇指與食指間的虎口處的合谷穴,按摩位置偏向食指,能緩解經痛症狀。根據統計全台灣有七到八成的女性有經痛的困擾,女性想知道自己是否有子宮虛寒現象,可透過以下項目自我檢測,經血帶有血塊、月經量少、質稀、經期時常延後、有痛經的困擾、分泌物多,且呈現水樣或色白質稀、四肢常冰冷、常腰痠、下半身痠、小腹不溫或感覺下腹冷、生產過的婦女下腹部有垂墜感、有不孕的煩惱。只要符合3項以上,或有痛經及分泌物呈現水樣、白稠量多或不孕等問題,建議可看醫師協助調理體質。經期不規律的女性,黃曉怡醫師指出,體質偏熱或氣虛會讓月經容易提前;體質偏虛或偏寒,造成月經量少或延後甚至閉經;中醫亦可依體質調理。黃曉怡醫師提醒,引起經痛及經期不調的原因不盡相同,有以上症狀的女性朋友,還是要經由專業的中醫師診斷後對症下藥,量身調理,讓每月月事順利。

跌倒痛到難以入眠 竟因薦椎骨折

跌倒痛到難以入眠 竟因薦椎骨折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跌倒後輕忽,隱形殺手「薦椎骨折」悄上身!一名66歲陳女士有十多年的骨質疏鬆症,跌倒後從下背痛到腳底,直到痛得無法站立必須坐著椅子才能煮菜,夜夜難以入眠,才決定就醫,四處求醫、幾經波折最後才檢查出原來是「薦椎骨折」。進行薦骨成型術的骨水泥治療,術後一至三個月症狀緩解,終於擺脫疼痛的困擾。薦椎骨折 不易從X光影像判別臺灣每年髖部骨折發生率為全亞洲第一,被列為高風險國家,其中的薦椎壓力性骨折因不易從X光影像判別,進而影響確診及後續治療,讓病人多受不少罪。大林慈濟醫院骨鬆症防治中心主任謝明宏說,薦椎是連接上半身、骨盆與下肢的橋樑,擔任著人體力學的軸心,承載身體重量的重要骨骼,一旦骨折,承受不住重量,病人就會感到疼痛,通常的表現是坐不住、翻身會痛。相對於四四方方的腰椎、胸椎,由於薦骨是一大片的塊狀,發生骨折時不會有明顯變化,不易從X光影像判別,造成醫師診斷上的困難,在難有明確的治療方向下,病人就會輾轉求醫。9成薦椎骨折患者 有坐骨神經痛謝明宏醫師指出,過去三年來,從21位病人中,共收集執行薦骨成型術的二十次紀錄中,發現超過八成的病人,一開始未被醫師從影像學診斷出來,平均確診時間都要三個月後,曾有病人疼痛還超過半年。延遲診斷原因包括第一、許多病人曾有脊椎或髖關節的疾病甚至手術,醫師容易忽略薦椎也有問題。第二、醫師忙碌之下,忘了做簡單的理學檢查,假如有發現敲痛,能盡早懷疑此病。第三、過去文獻顯示,薦椎骨折引發的坐骨神經痛比例大約只有三成,醫師不易聯想起此病,但團隊卻發現九成以上的病人都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薦椎骨折並非少見,很多都是未被確診,如果醫師心裡能警覺,及早利用核磁共振或骨掃描等檢查儀器做診斷,就可早期診斷。也呼籲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民眾,日常活動避免跌倒,假如不慎跌倒且產生痛麻感,應尋求醫師治療。

打球聽到啪聲斷裂 該開刀還是復健?

打球聽到啪聲斷裂 該開刀還是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年近40歲的吳姓上班族利用假日與老同學們相約打籃球,在將對手蓋了一記火鍋之後,腳一著地便聽到斷裂聲,緊接著吳男就痛到無法站立。至骨科求診,在醫師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右膝「前十字韌帶斷裂」。通常在受傷初期(急性期),由於關節內血腫的關係,膝關節會腫脹及疼痛。此時期以消腫止痛為主,除了一般常說的PRICE (Protection保護、Rest休息、Ice冰敷消腫、Compression壓迫消腫、Elevation抬高消腫)之外,尚需配合消炎止痛藥物及枴杖的使用,嚴重腫脹時,甚至需要抽取關節內淤血,以減輕關節內壓力。十字韌帶受傷 常發生在突然外力十字韌帶是膝關節中最大、最重要的韌帶,負責維持關節的穩定。常發生在運動傷害、摩托車車禍和摔傷,假日揪打籃球、排球、羽毛球、足球、網球、橄欖球、曲棍球、舞蹈、體操等,都是容易因為激烈運動而拉斷十字韌帶,其中以籃球為最常發生。國軍台中總醫院骨科陳建甫醫師(目前支援南投醫院)表示,前十字韌帶受傷的機轉常是一個突然外力加諸於膝關節而致產生膝外翻、跳躍、急停、轉身、瞬間改變方向、著地不當、或過度伸直的扭轉,而導致膝關節內的前十字韌帶斷裂。接受韌帶重建可幫助病患再恢復從事劇烈運動,且可延後關節退化的時間。無論是否開刀 都要復健若沒有進行手術的患者,在一、兩個月之急性期過後,膝部腫脹會逐漸消退,走路也逐漸恢復正常。但是病人會發現膝關節鬆鬆的、前後搖晃,上下樓梯會明顯的有膝蓋跑掉的感覺,且會恐懼跑或跳,大腿肌肉也出現萎縮的情形。如果膝關節長期處在不穩定的狀況,高達九成的人可能會接續傷到半月板;若時間更久,則有超過八成的人軟骨磨損,提早出現膝關節退化。嚴重的前十字韌帶斷裂,將使許多運動員無法再接受訓練或上場比賽。前十字韌帶斷裂的患者在透過膝關節鏡進行重建手術,可以恢復不錯的膝關節穩定度,且傷口小,術後恢復快,在持續接受復健後可漸進的從事運動相關活動,恢復運動能力。復健可提早到受傷或是手術隔天就開始,大大減少十字韌帶斷裂產生的後遺症。陳建甫醫師提醒在運動前暖身、拉筋要確實,有助於肌肉彈性、運動戴護具;平時維持規律運動的習慣以保持肌肉強度;劇烈運動時應避免不必要的衝撞等以預防十字韌帶等運動傷害之發生。

沙門氏桿菌人畜共通 預防請這樣做!

沙門氏桿菌人畜共通 預防請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沙門氏桿菌廣布於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中,尤其是家禽、食物(如:牛奶、蛋類、肉類製品等)、水。若不小心食用遭到污染且未煮熟之食物與飲用水,即可能受到感染。受到感染後,並非每一個人都會發病,必須視其攝入之細菌量及病人本身之免疫狀況。一般嬰幼兒、老人、免疫機能不全之病患(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服用類固醇患者、愛滋病患)較易引起嚴重之臨床病徵。近5年我國平均每年約有347人感染沙門氏桿菌。主要是食入受到污染的食品而感染,如: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牛奶製品、禽畜肉類等。沙門氏桿菌屬人畜共通傳染病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屬於人畜共通傳染。沙門氏桿菌有2,600多種型別,在全球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常居首位或第二位。日前媒體報導,一位主婦因為冰箱壞掉,把剩餘的食品拿給6歲的女兒吃,導致孩子感染沙門氏桿菌,因而高燒不退、上吐下瀉、持續腹痛數日,須住院治療。我國食藥署提醒,無論是居家飲食或出門外食,都有可能感染沙門氏桿菌引發腸胃炎,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今年5月,美國官方發布一起攝食西瓜、哈蜜瓜、香瓜等截切水果感染沙門氏桿菌的食品中毒案調查報告,造成137人生病、38人住院。我國業者推出各式各樣的水果拼盤供消費者選購,業者和民眾應多留意,慎防沙門氏桿菌引起的食品中毒。最好選擇完整的新鮮水果,裁切前要適當清洗,維持刀具、砧板等接觸器具的清潔及低溫保存成品,確保截切水果品質,並儘快吃完,以降低微生物危害的風險。徹底清潔與加熱 預防沙門氏桿菌感染沙門氏桿菌感染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發燒(高燒維持在38~40℃)、噁心、嘔吐,症狀持續2~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食藥署提醒,食品調理應充分加熱,並立即食用;加熱後的食品應防止交叉污染,生食及熟食所使用的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並應防止病媒侵入;同時避免寵物接近調理及供餐場所;處理食材及進食前應徹底洗淨雙手;被病媒沾染、過期或腐敗等不潔食物,均應丟棄,切勿食用,才是預防沙門氏桿菌感染之不二法門。

不塗消毒藥水貼敷料 傷口不留疤!

不塗消毒藥水貼敷料 傷口不留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發生皮肉傷或是手術時,除了影響外觀,還可能會痛、癢,且很怕傷口會留下疤痕,甚至有人會出現蟹足腫,長出有如蜈蚣般的疤痕;該如何護理才能避免肌膚產生疤痕?是否有護理產品可有助於使傷口癒合?對此,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邱足滿醫師表示,此時就要妥善照顧傷口,盡快讓它復原,不想留下明顯的痕跡,就要做到以下的除疤祕訣喔!傷口護理前六個月 是重要的黃金期一般而言,常見傷口種類包括:開刀的傷口、外傷的傷口、燙傷的傷口、抓傷的傷口、痘疤等等,受傷後身體會有修復機制,由纖維母細胞分泌膠原蛋白修復傷口。而傷口深度較深或是癒合時間較久。萬一出現感染時一定要妥善治療,若有皮膚濕疹發炎,則要治療發炎。此外,依照傷口狀況選擇合適的藥膏、敷料也很重要,照護傷口的大原則是,必須維持適當濕潤度,換藥不造成沾黏、疼痛,傷口快速癒合,就能減少疤痕的明顯程度。人工皮可避免形成明顯疤痕在傷口乾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適合使用「人工皮類水膠體」敷料,但要注意,傷口癒合過程會有組織液,和水膠體敷料結合會出現白色外觀,讓人誤以為是膿。以往醫療資源匱乏,長輩會教導讓傷口結痂、傷口癒合結痂脫落即可,但卻容易留下明顯疤痕,現今已有好的敷料,可避免形成明顯疤痕。受傷時勿塗抹任何藥水 只需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如果不想留下疤痕,受傷時一定要避免塗抹優碘藥水、紫藥水、白藥水等等,因為各種消毒藥水雖然有殺菌力,但也傷害幫助傷口癒合的正常細胞,對於乾淨的傷口,千萬不要使用各種消毒藥水,最好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當傷口的組織液、滲液較多時,則要用海藻敷料、水膠體纖維敷料、泡棉敷料等,吸收組織液能力強的敷料,並適時更換。當傷口完全癒合之後,務必要做好防曬措施,才會讓色素逐步淡化、減少沈澱,至於是否可使用淡化色素的藥膏,可請教專業的醫護人員。而經縫合後拆線的傷口,要貼半年的美容膠帶(免縫膠帶),以免皮膚張力使疤痕擴張而變寬。若持續使用矽膠成分的藥膏或矽膠片,可減少疤痕突起的風險,對於燙傷的疤痕,可能需要穿著壓力衣,壓迫疤痕。如果是已形成的疤痕,則要依據疤痕狀況予以治療,包括:疤痕內注射藥物、雷射、疤痕重建手術、注射自體脂肪或填充物(凹陷性疤痕)等等。

吩坦尼止痛比嗎啡強 使用需注意事項

吩坦尼止痛比嗎啡強 使用需注意事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藥效長達72小時的吩坦尼(Fentanyl)止痛貼片劑是鴉片類合成藥物,是一種經皮膚吸收的類鴉片止痛劑,主要用於慢性疼痛和頑固性疼痛(如手術麻醉、癌症末期病患、重度疼痛、慢性頑固性疼痛),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便秘、暈眩及嗜睡等,在台灣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效力比嗎啡強100倍,須由醫師處方管制藥品專用處方箋使用。使用吩坦尼貼片的注意事項由於吩坦尼貼片劑是經皮膚吸收後作用到全身,不需特別貼在疼痛部位上,在72小時內能持續不斷的釋放成分於全身循環,以達止痛效果。使用期間要特別注意以下事項:1、貼在毛髮較少的地方,適合貼片黏貼位置如前胸、後背、上手臂、大腿等平坦處,以及放射線照射的平整皮膚表面。2、使用前先用清水清潔皮膚,不能使用肥皂、潤膚油、乳液或任何其他會刺激皮膚的物質,避免影響皮膚通透性。3、切割貼片會破壞其藥效,故不可隨意切割;使用前須檢查貼片的完整性,不要使用被分割、裁剪或損壞的貼片。4、貼片受高溫影響會釋出更多藥量,故貼片黏貼部位不能直接曝露於外部熱源 (如:加熱墊、電毯、熱水瓶或熱水浴等),避免藥品劑量過量。5、移除貼片後,新的貼片要貼在與前一片不同的位置。同一部位的皮膚必須相隔數日,才可再使用一片新的貼片。6、第一次使用貼片,因貼片藥效開始作用時間長,故貼上貼片後12~24小時內,仍須口服原止痛藥(morphine);若使用長效止痛藥,於最後一次口服止痛藥時可同時貼上貼片。7、可合併其他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如:放鬆技巧、音樂治療、看電視等,來轉移注意力以增加止痛的效果。吩坦尼貼片並非痛哪裡貼哪裡!由於吩坦尼貼片中的有效成分必須通過層層皮膚,因此並非貼上後就能立即感受到止痛效果,通常需要約24小時貼片的止痛效果才會達到穩定。此外,取下的舊貼片中仍然含有藥效成分,因此用過的舊貼片不要隨意棄置,應妥善保管並於下次回診時繳回藥局。食藥署貼心小叮嚀,使用吩坦尼貼片時,須遵照醫師指示,有疑問時可請教藥師或醫師,才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生活品質!

這樣做家事 水桶腰也能變成小蠻腰

這樣做家事 水桶腰也能變成小蠻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要瘦身減重,不用特地上健身房,打掃工具就是最佳健身器材!不忌口、不挨餓,不用特殊器具、不挑時間場所,我家就是全年無休的0元健身房!抹布是我的啞鈴,吸塵器是我的戰繩!利用家中現有的掃除工具,打造全年無休的自家健身房!由日本當紅掃除達人╳愛知縣立大學副教授共同開發出的「美掃除」,讓你親身體會邊掃邊瘦的神奇效果!美掃除的5大重點!1)了解整理收納的訣竅和重點,又能在家中輕鬆減肥!2)掌握掃除的基本事項,常保整潔的環境!3)一邊掃除或整理收納,同時進行有益健康的運動!4)在整潔環境及適度的運動下,讓身心維持美麗,打造不易發胖的身體!5)養成整理收納、收拾、掃除的習慣,自然就能持續下去,壓力也會因而減少!擦桌掃除對這裡特別有效・ 腹直肌 ・ 腹斜肌・ 腹橫肌體驗者的說法:高級篇帶給我強烈的衝擊(笑)。持續做之後,竟然也能輕鬆地擦拭了! 用意物:『抹布2條』就如早上的5分鐘掃除中介紹過的,一天中會使用數次的抹布,要挑選吸水力和速乾性強的。可以的話最好準備數條抹布,才能拿去換洗並曬太陽。藉由扭腰來緊實腹部側邊的肌肉!腹部周圍是很容易形成脂肪的地方。想要獲得散發女性魅力的小蠻腰,就必須活動腹部側邊的肌肉。在這方面,扭轉身體是非常有效的。去意識下腹部地扭轉身體,就能同時活動到腹部周圍的腹直肌、腹斜肌和腹橫肌。擦桌掃除的STEP客廳茶几和餐桌很容易被食物殘渣或手垢弄髒,也是細菌容易繁殖的地方。請養成使用後立刻擦拭的習慣吧!STEP1)用手掌大小的抹布由遠向近擦拭抹布充分擰乾後,摺成手掌的大小,從離身體較遠的地方開始向內擦,以ㄈ字型擦拭。若是用S字型或是像雨刷般左右來回的擦拭方法,可能會出現漏擦的地方,須注意。STEP2)不要忘了周圍和邊框在擦拭時抹布會漸漸變髒,所以中途要更換布面。將污垢完全擦掉後,再次更換抹布布面,擦拭周圍。像要抓住邊框部分般地以口字型擦拭。STEP3)用乾抹布再擦一次只用濕抹布擦拭, 不管擰得多乾, 還是會留下水漬。可以的話,不妨再做一次乾擦。就算嫌麻煩,也要養成一天中有一次擦桌是擦2次的習慣。(本文摘自/家事鍛鍊掃掃瘦:深蹲擦地、伸展擦窗、扭腰擦桌……每天打掃兼運動,我家就是健身房!/出色文化)

孩子應多方學習 勿剝奪體驗的機會

孩子應多方學習 勿剝奪體驗的機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在嘗試錯誤的期間,所累積失敗和成功的體驗,會逐漸讓他學得正確的行動。這種經過體驗學習的方法,可說是最原始的學習方式,雖然乍看之下效果緩慢,但其優點是貼近現實,孩子可以確實學習,家長也能藉機成長。所以,請不要剝奪孩子透過體驗學習的機會。當孩子做事(行動)的結果,只有孩子本身承受時,便是「孩子的課題」。這時,孩子行動的結果,依照自然法則會回歸到孩子本身,這稱為「自然結果」。例如:「淋雨身體變冷,或許會感冒」、「電動遊戲玩太久,對眼睛造成負擔,眼睛會痛」之類,家長經常比孩子提早預測到「不好的」結果,為了不讓孩子吃苦,因而出面干預「孩子的課題」。可是「好」和「不好」,必須孩子親身體驗,並依據這個體驗自己思考,嘗試錯誤後,才能學會自我管理。為了讓孩子從結果學習成長,放手使其嘗試,亦需勇氣。家長給予勇氣讓孩子自己處理的結果,假如成功,孩子將會因此獲得極大的自信。讓我們來看看小堇的案例吧。父母在事前禁止孩子「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孩子會因恐懼失敗,而變得膽小;或是產生反抗心,故意跟父母說的話作對。小堇從自然結果,學習到「鞋子太大的話,跑步時會脫落,不能跟大家一起玩遊戲。我還是等大一點再穿好了!」於是自己決定選擇「現在不穿」。因為阿楓的回應,小堇從自然結果中學習,也感受到「我有(自己思考、自己決定)的能力」、「(跟以往不同、由我決定)媽媽是我的夥伴」。放任孩子的情況下,當然有時結果會「不佳」,不過孩子能從結果學習到許多事情。即使家長認為「有點危險」,還是多少讓孩子自由的體驗吧。這麼做,算是打了「危險的預防針」,獲得避免更大危險的智慧。(本文摘自/3歲起,阿德勒式勇氣育兒/遠流出版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