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購買中藥材 留心二氧化硫殘留

購買中藥材 留心二氧化硫殘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國人對於中藥的信任與服用,逐漸肯定,因此藥膳食補盛行。為此,今年新北市衛生局針對過往2年檢出不合格率較高的延胡索、續斷、獨活、天門冬及白芷等5種品項,共20件中藥材,檢驗二氧化硫殘留(天門冬限量標準:400ppm、餘4種限量標準150ppm),做稽查與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自行購買中藥 需注意品質衛生局指出,中藥材以燻硫磺之方式殺蟲及防蛀可增加保存期限,但二氧化硫對人體呼吸道具有刺激性,過量有害人體健康。且無機硫經生物體吸收後,最終產物為硫酸,若殘留量過高可能有致氣喘病發、暈眩及痙攣等險情。自105年8月1日起,依衛生福利部訂定中藥材含二氧化硫限量基準,若被檢出二氧化硫殘留超過限量標準,屬藥事法所稱的「劣藥」,製造、販賣、調劑者或輸入劣藥之業者,依法可處高額罰鍰。藥材安全性可分為3個等級1)傳統飲片經過炮製的藥材,最好到有信譽、重視衛生、且具有合格販售證明的中西藥局或中藥房選購,多觀察藥材是否冷藏保存、配藥的人抓藥時有無戴口罩、手套。2)安全藥材標示有藥材溯源及合格檢驗報告,包含二氧化硫、黃麴毒素、重金屬、農藥等殘留容許量須符合政府規定。這些可經由透過手機智慧辨識QR Code,可便利讀取「藥材產地」與「檢驗資訊」,一般民眾能快速的瞭解到品管過程與結果。3)有機藥材規格較安全藥材更為嚴格,除需符合安全藥材的規定外,必需經過國內有機驗證機構認證合格及農委會審查合格之藥食兩用中藥材,目前品項如人參鬚、當歸、黃耆、蓮子、芡實、紅棗、黑棗、枸杞子、決明子、肉桂粉、薑黃粉及薑粉等,可至有機商店購買。衛生局呼籲,民眾購買中藥材切忌色澤太白太鮮豔,除找有合格中藥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的業者,也要注意標籤或包裝應標示品名、重量、製造日期、有效期間、廠商名稱及地址、使用建議注意事項等項目,建議煮食前可用多一點水洗過,讓硫溶解出來,同時洗掉藥材上的髒污再煮食。並依標示之保存方法保存,以保障中藥用藥安全。

名片裡的禮儀細節 你知多少?

名片裡的禮儀細節 你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對名片有一種誤解,覺得談生意時才需要交換名片,其實名片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社交工具,一張小小的名片可以將主人的個性風貌展現出來,甚至還可以從中看出一個人或一家企業的文化。名片在商務交往中更是被頻繁使用,它是一個人商業身份的說明,特別是在商務活動中,交換名片是相當普遍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並不太清楚怎樣去對待客戶的名片。如果交流的雙方對彼此都比較了解,那就不用一見面就急著給對方名片,而可以先直接進行交談,在交談結束後再給對方名片。如果有第三人在場,你應該在對方向你介紹過第三人後再遞名片,也可以在交談後交換名片。遞名片的時候,要說幾句請別人照顧的客套話。如果對方回遞名片,你也應該恭敬地用雙手接過,並對著名片認真看一看,同時說一些恭維對方的好話。然後,將對方的名片放進你的公事包裡—不能看也不看地直接裝進衣袋,這是非常不尊重人的一種表現。特別是在商務活動裡,如果你是去迎接客戶,而你們又是第一次見面,這時對方應該先主動給你遞名片。相反,當你去拜訪別人時,你也應該先遞名片。那麼,具體到遞交和接受名片上,我們應該在哪些方面注意呢?一、向別人遞交自己的名片。在向別人遞交自己的名片時,態度要恭敬,動作上也應該謹慎。一般情況下,有三種遞交名片的方法:1.雙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分別夾住名片左右的兩端,禮貌地將名片送上。名片的正方向要對著別人,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使對方接到名片時方便去看,不必再倒轉。2.將食指作彎曲狀,與大拇指一起夾起名片,恭敬地送上。同樣,名片的正方向要對著對方。3.除拇指外,其他四指併攏,將名片放在手掌中心,並用大拇指夾住名片的一角,恭敬地送到對方面前。同樣,名片的正方向要對著對方。這是遞交名片的常用方法。此外,遞名片時不能用一隻手隨便遞過去,這是不禮貌的,要切記。遞名片時,用食指和中指夾著名片去遞,這也是極其不禮貌的,就像拿手指指別人一樣。因為,隨意用手指人是對人的不尊重,同時還有挑釁的意思,會讓人反感。大家不要以為遞名片是區區小事,並對此不以為然,它會直接影響到你與別人的交流結果。二、接受別人送過來的名片。名片代表了一個人的身份,所以接受別人遞來的名片時一定不可傲慢無禮,否則就是對人的不尊重。通常,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1.用雙手接受別人的名片。如果你手裡拿著東西,應該先把東西放到一邊。實在騰不出兩隻手,你就要向別人說聲抱歉。2.如果你一次性接到了多張名片,一定要對號入座,不能稱呼錯別人的名字,那樣會很尷尬。3.有時對方會忘記給你名片,而你又很想得到,這時應該開口向對方索取。這會讓你贏得對方的好感,因為你的行為恰恰表達了你對對方的關注。(本文摘自/別讓無效社交害了你:掌握人際交往心理學,擺脫以數量論社交的人生陷阱/時報出版)

好女人養成 家庭傳達哪些價值觀給妳

好女人養成 家庭傳達哪些價值觀給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家庭」可說是綑緊你的裹腳布的重要一環。在這個部分,我想要邀請你: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拿著紙與筆,與我一起來思考一下幾個問題:一、在童年時,你的父母,或是你的主要照顧者,最常對你說的話是什麼。例:你是大姊,要學著體諒爸媽、照顧弟妹。二、除此之外,他們說的哪些話/做的哪些事,或是你在家庭中的成長經驗,如何形成了你內心的「我應該」、「我一定要」、「我不能」?例:我被要求要負責任,要照顧別人,要做榜樣給手足看,不可以發脾氣、任性,要努力替別人著想。三、這些「應該」,如果那時候沒做到,會發生什麼事?當時你的感受如何?後來你做了什麼決定?例:如果我沒做到這些事,或是說出自己的感受,父母就會責備我,說我脾氣很差、很自私、「以後不會有人要你」,甚至打我,或是不跟我說話。當父母生氣地打我或不理我時,我會覺得很害怕,覺得自己不好,沒人在乎我的感受。被責備時,我也會覺得憤怒,但是慢慢地覺得憤怒沒有用,於是就越來越沒有感覺了。我好像決定要努力做到父母的要求,讓他們不要再打我或責備我,能夠對我和顏悅色,這樣我也會感覺比較好。四、這些「應該」,怎麼影響你過去與現在的生活?例:我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會很努力做到別人對我的期待,不太向別人說我做不到什麼事情,也不太會跟別人求救。有時候我會覺得很辛苦,甚至覺得自己如果對別人「沒有用」,別人就不會在乎我。我會覺得自己似乎沒什麼價值。五、對現在的你來說,如果你沒有做到這些「應該」,會發生什麼事?現在其實會有人對我說,覺得我很辛苦,甚至想要幫我忙。因此如果我真的不做,也許不會發生什麼恐怖的事。但是我下意識地會覺得焦慮,所以還是會習慣做好所有的事。順著這五個問題,或許你會慢慢辨識出你因循了家庭灌輸給你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限制了你的生活選擇,甚至讓你覺得過度壓力與痛苦。或許回答完五個問題,你會感覺:「雖然我好像知道家庭的價值觀怎麼影響我,但我還是沒辦法擺脫。」這沒有關係,若我們能夠先覺察被影響的部分,我們就有機會一步一步地,擺脫那些「應該」的裹腳布,重新找回自己的標準。接下來的練習,我會陪著你,一步一步地找回屬於你自己的「人生準則」,與自己的人生。(本文摘自/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寶瓶文化)

親子教養:5個處理孩子情緒的練習

親子教養:5個處理孩子情緒的練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多麼希望,你能看見並接納當下的他,不去譴責過去的他,也不去預設未來的他。請放下手機、電腦、處理不完的公事和待辦事項……就這一刻,心無旁騖,和你的孩子在一起。用「活在當下」的方式,建立你們超越語言的深層連結!這或許是為人父母者,最難面對的真相: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你自己未解課題的反映。這是一份覺醒的邀請,讓親職轉化為你最好的心靈修行。練習1:大大的擁抱哎呀,小孩喜歡擁抱,大概再明顯不過了。但請容我談一下擁抱,以防有來自禁止示愛的原生家庭的人低估了擁抱的價值。孩子幾乎都能從緊緊的擁抱中得到情感的滋養。來自慈愛照護者的肢體接觸,能夠調節孩子尚在發育、往往仍不穩定的神經系統,讓它們安定下來。但更重要的是,擁抱能直接向孩子傳達他們最需要知道的事:自己深深受到珍愛。在長時間溫情擁抱的無聲交流中,一切該說的話都說完了。的確有些孩子對親密的碰觸會不自在,假如你有這樣的孩子,你自然會知道。大致上,我會建議多多給孩子擁抱,以及擁抱的近親,亦即親吻孩子的頭頂。有些家庭會採用在事態急遽惡化時互相擁抱的做法。他們會停止咆哮,放下所有的談判,大大地張開雙臂。擁抱你的孩子。萬一他們不給你抱,你就用眼神擁抱他們,他們會收到你的愛意的。練習2:允許掉眼淚父母花了太多力氣阻止小孩哭泣。「別難過了。」「擦乾眼淚。」「又沒那麼糟!」正如同人體所有的神奇系統,哭泣機制也極度重要。記得「乾眼症候群」嗎?心理學家用這個詞描述不在乎我們恫嚇或拿走東西的小孩。他們的心腸變硬,情感凍結。當我們撥出時間放慢腳步,靜靜地臨在當下,長期壓抑的痛苦情緒或許會浮現。很多人讓自己片刻不得閒,以逃避尚未排解的悲傷或哀慟帶來的痛苦,但其實感受這些感覺,才能讓情緒在流通後消失。若能讓孩子了解可以准許自己感受情緒,包括棘手的情緒,那該多好。有時候,我們能為孩子或我們自己做到最慷慨的事,就是靜靜坐著流淚。作者馬克.嘉夫尼(Marc Gafni)說,眼淚披露了我們在乎的事。我喜歡他的說法。鼓勵孩子在情緒強勢來襲時,允許液態的喜悅和哀愁從眼睛滲出。尊重這些撼動孩子以及你的激動情緒。讓淚水帶你回家,回到心扉內。練習3:單足站立金.英(Kim Eng)教導的「動態臨在工作坊」(Presence through Movement),是一種從肢體動作進入臨在的靈性修持。她提供了下面這個走出憤怒的方法。下一回,當你和孩子爆發激烈舌戰或陷入權力角力時,在你爭辯的時候,用單腳站立。爭執得愈熾烈,腳就要抬得愈高,如此一來,怒火幾乎不可能延燒下去。你可以請孩子也做做看。練習4:創造一個和平角落很多小孩告訴我,當兄弟姊妹的惱人行為或父母的嘮叨令他們生氣,他們只想獨處一下。獨處,其實是照顧自己的健康方式。有個落實「獨處時間」的方法是在家裡規劃出一塊空間,供孩子在情緒風暴過後去重拾平靜。這跟孩子不規矩時罰他們坐禁閉椅或面壁思過相反。在這個空間裡放一張懶骨頭沙發、一條舒服的毯子,把這裡命名為「和平角落」或「我們的安全小窩」。在裡面擺一些東西,諸如舒壓球、毛根、蠟條、柔軟的填充動物、毛毛空氣球、散發宜人芬芳的東西、磁鐵、心愛的書籍或玩具、無限扭轉抒壓雕塑繩或布偶等等。孩子心情不好時,讓他知道可以到這裡放鬆心情、避開惹惱他的每個人。說不定,你也會不時地使用這個空間!練習5:約定訊號我在工作上,常說以斷除根源的方式避免親子問題很重要。但有時候,再怎麼努力避免孩子掀起情緒的風暴也是枉然。跟孩子約定一個訊號,當孩子被失控的感受淹沒、需要援助時,就用這個訊號告知你。這個做法是幫助孩子思考自己需要什麼才能回歸平靜,為預防情緒爆發負起責任,而不覺得因為喪失冷靜而被我們批判。(本文摘自/當下的父母:你是孩子自愛與自覺的典範/橡實文化)

斜槓關鍵15問 釐清自己的多重身分

斜槓關鍵15問 釐清自己的多重身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林克威表示,我是網站站長、新創CEO、軟體公司股東、APP開發者,多重的身分就是希望在這個移動網路的大時代裡逐漸塑造自己的品牌。對斜槓創業的人來說,我認為最大賭注與挑戰就是怎麼樣讓自己的身分裂變,在還是螺絲釘的小角色時塑造自己的品牌。 以下,我特別列出「斜槓關鍵15問」,幫助你釐清自己,回答的時候,除了「是」與「否」兩個答案外,你也可以問問自己,這15個問題的行為你認同嗎?或是希不希望自己能這麼做? 1.你會因為多種不同主題的事情而莫名興奮?2.你會自己打斷自己,丟下未完成的工作,改執行另外一項?3.常常一項事情精通之後,會覺得無聊,想要嘗試新事物?4.你對於「長大以後想做什麼」有很多答案?5.你想出點子後,寧願授權出去或聘用其他人來執行落實?6.你曾經說自己是「18般武藝,樣樣精通」?7.你很難回答「未來5年內打算做什麼」?8.你上大學時,選擇了跨領域的學科或者雙主修?9.你在大學時,專攻某一特定領域但畢業後又進入其他新領域?10.你在工作上大獲成功後,曾覺得寧可做點別的事,雖然你還不確定自己究竟想做什麼?11.你不安於現狀,一直想要挑戰其他事情?12.你對於傳統的時間管理法長程計畫或詳細的行程規劃,抱持懷疑態度?13.某件事持續做一兩年後,你會想改做其他事情?14.家人曾和你說「應該定下來,在一個領域闖出名號,不要一直轉換跑道」?15.別人說過他們喜歡和你交談,因為你對他們的計畫或活動都表現出熱忱? 只要回答中有8個「是」,你就屬於「多面向發展人才」;但就算回答中低於8個「是」,如果回答時對問題中的行為抱著強烈認同感,或覺得「我還沒,但我想成為這樣」,代表你內心對多面向的渴望,那你也可能適合多面向發展。 其實任何時代都沒有像現今這個網路世代能有多元的管道去經營自己,身在數位時代的我們,有很多角色可以讓你去挑戰,將職涯塑形成不同的長度、寬度、深度,這些都是經營催生斜槓創業的挑戰,當然,斜槓人生擁有挑戰能讓你攀越職涯的高峰,背後也蘊藏著付出的成本與賭注,斜槓創業縱然有人因為賭注而大輸特輸,但我想和你說的是,這個賭注是有三個警訊有助你重新調整方向。  (本文摘自/創業。從1開始:從0到1,不靠富爸爸,不用白手起家/時報出版) 

別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上 缺了席曠了課

別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上 缺了席曠了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知道自己並非性教育專家,當我想和孩子共同走在性別探索的路上,我最好先 認真做點功課。書呆子如我,決定從書本去尋找客觀的知識。我找到這一套中譯本《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全方位涵蓋性教育、性別教育、情感教育的性學讀本》,作者是威廉.亞伯(William L. Yarber)和芭芭拉.薩雅德(Barbara W. Sayad),這兩位學者分別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應用健康科學與性別研究教授,和加州州立大學蒙特利灣分校的女性健康等課程指導。他們採取的立場是「正向看待性」(“sex-positive” approach),書中有大量的研究與調查支撐,引用許多刊登在學術期刊上的論文做為佐證資料,以平易的寫作方式,解釋「性從來都不只是生殖器的相互摩擦,它關乎身體,也關乎觀念,更關乎他人和我們的人生。」 幾十年前要媽媽跟我談性談身體,她一定覺得既羞恥又彆扭,但現在已經民國一百多年了,我不願再因襲當年母親模糊不語的零性教育,我想要和孩子好好地面對身體、建立正確的性知識,他才能夠學習以健康的態度愛自己,尊重別人的身體,捍衛人我之間最適當的不該被僭越的距離。 去年底的公投結果,讓我們看到許多父母對性教育的遲疑與恐懼。但孩子每天上下學途中看到公車車廂的電玩廣告爆乳女郎滿街跑,我卻從來未曾聽聞家長會團體去跟教育部府會和民意代表施壓「公共運輸交通工具的託播廣告必須經過家長會同意」。當孩子每一天在馬路上或打開電視機就能看到暴露身體、充滿性別歧視、物化女性、充滿性暗示的電玩廣告、胸罩廣告一波一波襲來,不知那些反對校園性教育、性平教育的家長會團體怎麼想、有哪些作為?面對這些日復一日、毫無性別平等精神、滿滿錯誤性訊息的各種媒體露出,日常他們又是如何跟孩子解釋關於性、關於性別、關於性暗示的呢?當我們跟孩子一起觀看電視的奧運節目而發出讚嘆之聲時,我們是否注意到,二○二○年受全世界矚目期待的東京奧運,將打造數千座最性別友善的廁所呢?那些透過民意代表去施壓政府的家長會代表團體,他們「要求學校設立性別友善廁所,必須事先徵求家長會的同意方可」,性別友善廁所令他們不安,他們對學校教育伸出了干預的手,他們以保護孩子之名,忘記了教育並不是他們的專業。校園的主體是每一個孩子,包含了我們自己的孩子,但更包含了每一個別人的孩子,校園主體從來就不是只有我們自己家裡的這一個寶貝,當有些孩子需要性別友善廁所來安納他們的內心時,那並不能代表每一個父母心聲的家長會團體,憑藉哪一點掣肘反對?又如果當他們的孩子剛好有點兒關注國際新聞,問父母為什麼東京奧運要設置那麼多性別友善廁所時,他們能給出什麼樣得體的答案呢?真正的性別平等教育,是專業的,是複雜的,是多元的。不久前我曾經在演講時詢問台下兩百多位父母,是否了解性別平等教育法的內容?台下一片靜默。 (本文摘自/你可以跟孩子聊些什麼?/麥田)

別用街友 當孩子的幸福參考指標

別用街友 當孩子的幸福參考指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兒的反應,不禁讓我想起前年在某個公開演講場合,談到如何與孩子討論生命的價值時,我說,「我總是告訴孩子們,當你們在各種場合經過或遇到弱勢者時,請永遠不要冷漠,如果可以,盡量用你們當下的能力來表達出你內心的仁慈。同時,如果你想投下一點零用錢給街友,那麼投錢時,停下腳步,動作務必要輕,不可以用丟擲的,要盡量彎下腰來靠近放錢的盒子,慢慢投進去,再舉起自然和緩的腳步離開。」 當時在講台下有位媽媽對我的這段話不以為然,她認為鼓勵孩子投錢幫助街友是危險的,她說許多街友身體四肢明明健康正常,卻不願意付出時間與勞力去謀職求生,有些街友甚至可能是通緝犯或具有暴力傾向,因此她告訴孩子,如果在上下學途中遇到街友,保持越遠的距離越安全;她也藉此警惕孩子,如果你小時候不認真讀書,長大就會像他們一樣流落街頭、貧窮無依⋯⋯。 這位媽媽出於保護孩子安全的心意,因此要孩子對街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也因為透過她的坦誠發言,我才有機會了解到,即使我們這一代有些父母受過較高的教育,對於街友或貧窮的理解,對於教養的方式,卻可能還停滯在幾十年前的想法。 例如我們仍然不能避免以他者的不幸,來當作要孩子惜福的教材。 而我不會以街友的困頓來告訴孩子「看看你有家、有床、有新衣新鞋,是多麼的幸福」,我也不喜歡拿小說《貧民百萬富翁》裡,印度孩子不能上學的悲慘童年來刺激孩子說「你不好好讀書就去當童工好了」、「你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上學的幸運」;當孩子挑食或剩食時,我更避免語出「等到你像非洲小孩沒得吃,就知道餓得吃泥巴是什麼樣的滋味了」。 我並不想把他者的苦難或失去幸福,當作教養的案例。在我心裡,這無異是一種「消費」模式,既不仁慈,也打動不了孩子的心,更不可能讓孩子體認到「正義」與「正義的作為」。當時我回答這位母親,確實我們不能保證每一位街友(或每個路人)對孩子攻擊的可能性,但過度的焦慮是沒有必要的。仔細審視我們的內心,那過度的焦慮可能是來自於我們不自覺的歧視,回頭去檢視那些在街頭對孩子做出襲擊傷害的社會新聞,來自街友的攻擊少之又少,絕大多數讓孩子受傷的案例,是來自家庭、親人、校園和公共場所的非街友陌生人;對街友的沒來由恐懼,恐怕是我們認知的偏差。因此我仍舊告訴我的孩子,在上下學途中遇到街友,你不必嫌惡走遠也不必心有疑懼,繼續邁出你正常的步調,摸摸你口袋裡有沒有多餘的錢,不要冷漠,你可以想一想你能不能幫助他今天有個較好的晚餐。 (本文摘自/你可以跟孩子聊些什麼?/麥田) 

調整4個習慣姿勢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調整4個習慣姿勢 擺脫自律神經失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切身經歷過這一連串「自律神經不自律」的過程,發現有許多人都有相同的症狀卻不知如何應對,於是決心鑽研相關學術,以不花錢、不吃藥、不麻煩的居家自療方式改善失調的自律神經,導回健康的生活。透過姿勢贏回健康!1)站立時縮小腹如果持續駝背等的不良姿勢,背部和肩膀的肌肉會變硬,與這些肌肉相連結、包覆頭蓋骨的肌肉也會變僵硬。而且,不良姿勢會導致內臟受到壓迫,使得內臟功能變弱。最簡單易懂的內臟代表就是胃。當胃功能變弱,胃會往上方上提,影響橫隔膜的上下運動。而且,肺部的膨脹範圍也會因此縮小,背部和肩膀肌肉擴張變硬。連帶地,包覆頭蓋骨的肌肉也會僵硬,導致腦脊髓液循環變差,成為自律神經失調的導因。不良姿勢真的是百害無一利啊!除了駝背,不良姿勢還有很多種。胸部過度擴張的背部反弓姿勢也是不良姿勢。盤腿坐姿、翹腿坐姿也是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不良姿勢。背部反弓的姿勢會讓胸椎(背骨)和腰椎(腰骨)有負擔,進而導致骨骼歪斜。骨骼一歪,連結突出於椎骨之間的身體各器官的神經就會被壓迫,各器官功能變弱。 優良姿勢首先請輕鬆站立。胸部不要擴張,也不要屈胸,感覺腹部和背部是貼在一起,然後縮腹。一縮腹,背脊就會呈現筆直線條,這就是理想站姿。還有,視線請看正前方。養成不須刻意,也能隨時保持良好站姿的習慣。2)搭電車時,臉要往前看,不要朝下上班族雖然會留意平日姿勢,但常會忽略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的姿勢。如果幸運地在通勤途中的車廂有空位可坐,這時候你是否一坐上去就睡死了呢?這時候如果頭部從頸部往下垂,呈現低頭姿勢的話,可要小心了。對自律神經而言,這是不良姿勢。還有,每次放眼望去整個車廂時,常會看到所有的乘客都是低頭盯著手機螢幕看。長時間頭部低垂,會對頸部造成負擔,頸部肌肉會僵硬。當頸部肌肉僵硬,頸部肌肉所支撐的頸椎(頸骨)就會被拉展而歪斜。頸椎一歪,椎骨之間的神經會受到壓迫,出現痛感,該神經的功能也會變差。環繞在頸椎之間的神經,是連結頸部上方的頭部周邊器官的神經,當這些神經被壓迫,會出現眼睛深處疼痛或頭痛的症狀。此外,頸部肌肉僵硬的話,頭蓋骨的活動性會變差,腦脊髓液循環也會變差。關於腦脊髓液的重要性,本書一再提及,也如前面所述,千萬不要輕忽。腦脊髓液循環變差,就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3)不要緊咬牙齒當我們緊咬著牙齒時,胸鎖乳突肌會處於緊張狀態而僵硬。胸鎖乳突肌是位於頸部前方的肌肉,與胸部連結在一起。當胸鎖乳突肌變僵硬,擴胸難度會升高,而且肩膀會往內縮,很容易就出現聳肩或駝背的姿勢。一旦駝背,就無法大口深呼吸,也會讓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即交感神經作用強大)。重點在於平日就要多加留意,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要咬牙。4)隨時提醒自己要「胸式呼吸」基本上,呼吸短淺時,正是交感神經作用之時。人一緊張,呼吸就會變短變淺,請想像自己一直持續在這樣的狀態。此外,相反地,大口深呼吸時,就是副交感神作用的狀態。請想像我們在泡澡或泡溫泉,全身放鬆,忍不住大口深呼吸的狀態。我們可以自己控制呼吸,如果持續大口深呼吸,大腦會誤以為現在處於放鬆狀態,就會啟動副交感神經的開關。我們只要大口深呼吸,就可以輕易地調整自律神經功能。(本文摘自/70%的人都有自律神經失調?!:別讓失調釀成疾病,自律神經居家調理指南/時報出版)

為了留下好印象 什麼都要答應嗎?

為了留下好印象 什麼都要答應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要臉,樹要皮」,這句話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尤其是對很多男性而言,有時候為了面子他們會在朋友面前擺出一副這樣的姿態:「沒問題,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這事交給我,肯定能辦好!」為了給朋友留下好印象,「拒絕」似乎成了我們人生字典裡從不會出現的詞。為朋友兩肋插刀,這當然讓人敬佩,可是如果自己明明沒有那份實力,卻依舊對朋友的期望有求必應,這是成熟的行為嗎?為了給朋友留下好印象,硬著頭皮答應對方的請求,但隨後丟失了自己的信譽,這真是得不償失。那麼,拒絕真的有那麼難嗎?當然不。相反,如果你第一時間告訴朋友自己的現狀,說自己對於這事幫不了忙,那麼對方又怎會平白無故地受到損失呢?辦不到,只是因為能力不足。但辦不到也不去拒絕,那麼只能給朋友留下壞印象:人品有問題!每個人都想讓自己形象高大起來,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凡事過猶不及,不然自我形象保不住不說,還會給自己帶來難堪的局面。所以,面對朋友提出的一些無法做到的要求時,自己與其死要面子胡亂答應,倒不如說明情況婉言拒絕—這樣反而會讓朋友更加理解你的難處,欽佩你的為人。當然,在拒絕的方式上,我們不妨下點功夫:首先,給對方提一些建議。在拒絕朋友的同時,如果我們能夠給對方一些建議,那麼就會沖淡有可能產生的不愉快。例如,你可以說:「對於這份設計方案,這幾天我的確脫不開身,實在沒辦法幫到你。但是,我知道有一份資料也許能夠幫上你的忙......」這樣,對方不僅會接受你的拒絕,還會因為你的建議而對你產生感激之情。其次,拒絕別太生硬,讓對方理解你的苦衷。拒絕別人時,最忌諱用冷冰冰、機械化的口氣說「不」—這樣做會傷害對方的感情,甚至讓他嫉恨你。所以,我們要按捺住內心的衝動,用一種較為和緩的語氣婉拒對方。(本文摘自/別讓無效社交害了你:掌握人際交往心理學,擺脫以數量論社交的人生陷阱/時報出版)

雙子宮竟單邊罹癌 3D微創助解危

雙子宮竟單邊罹癌 3D微創助解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74歲黃奶奶,沒有月經已20多年,但近來常有陰道出血問題,經超音波檢查發現黃奶奶是罕見的子宮畸形「雙角子宮」,其中一個子宮內膜厚度正常,另一個子宮的內膜則明顯變厚達3.4公分,進一步採取子宮鏡檢與內膜搔刮術,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第二期,以「3D 腹腔鏡影像系統」進行微創手術切除子宮、兩側卵巢及骨盆腔淋巴,及術後搭配放射線治療,黃奶奶恢復良好。子宮發育異常 來自胚胎時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癌科主任葛裕民表示,女性子宮在胚胎時期是由兩條細細的管子 (醫學上稱苗勒氏管)發展到中間接合後,發育出子宮腔,最上端不融合形成左右輸卵管,最下端融合形成陰道的上端。如發生苗勒氏管尾部不融合或融合異常就可能導致子宮的異常發育,發生率約為5%,有的人日常並無症狀,有的人則是出現習慣性流產、不孕、性行為異常時,赴醫檢查才發現天生子宮異常。葛裕民指出,子宮內膜癌好發於肥胖、50歲以後停經的女性、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乳癌治療等患者,台灣地區罹癌人數逐年上升,發生率約10萬分之14,黃奶奶除了有雙角子宮且單側罹患子宮內膜癌,在臨床上相當罕見,需經驗豐富的婦癌醫療團隊,才能協助患者揪出病灶,並妥善治療。3D 腹腔鏡影像 可清楚呈現器官位置葛裕民說明,微創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的安全性已廣泛被證明,由於3D影像清楚呈現骨盆腔器官相關位置,將手術視野放大並立體化,讓醫師在手術時,能精準地切割、止血,縮短手術時間和出血量,使患者恢復較快,並降低併發症的發生,術後再輔以放射線治療,以徹底清除癌細胞。陰道異常出血 應就醫找病因年輕女性在未有性生活之前就能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而臨床研究也證實了施打疫苗,可降低約7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葛裕民提醒,子宮內膜癌大多會發生異常出血的現象,停經後的婦女若出現此症狀,約有十分之一是子宮內膜癌所致,而尚未停經的女性,造成異常出血的狀況相當多,故建議舉凡出現陰道異常出血的情形,應儘速就醫,即時找出病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