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食補保健康 黑白木耳功效與挑選方式

食補保健康 黑白木耳功效與挑選方式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木耳有利於人體的健康,口感細滑有嚼勁的黑木耳被稱為身體的清道夫,白木耳則是價格親民的平民燕窩,都是人們熟知的養生食物,用它們入菜,別有一番風味。但不肖商人為了讓賣相更好,會做一些對人體不利的『加工』,下手購買前如何挑選,是烹調出安全又營養的重點喔!有平民燕窩之稱的白木耳功效白木耳又稱銀耳,燉煮之後的口感與燕窩相去不遠,以白木耳替代燕窩,不但口感接近,且價格親民許多,因此被稱為「平民燕窩」。白木耳是一種膠質菇類,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胺基酸以及多醣體,具潤肺、滋潤肌膚、鎮咳、便祕效果,保健功效能增強免疫力、保健腸道、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和養顏美容!挑乾貨白木耳的4大重點大部分乾燥白木耳來自中國大陸,為了避免選購到走私、農藥殘留超標等劣質品,建議向信任的店家購買,並且盡量不要選擇散裝、沒有明確標示的產品。1、不要選購顏色過白的:正常的乾燥白木耳帶點淺黃喔!2、選購整朵勿破碎:乾燥白木耳看來像盛開的牡丹花,且要注意底部是否有無變綠或發白的黴菌。3、選購沒有刺鼻化學藥水味:劣質的白木耳可能殘留二氧化硫和雙氧水,聞得到明顯的刺鼻味。4、摸觸感:優質干銀耳質感柔韌,不易於斷裂。有素中之王的黑木耳功效因科技進步,台灣的黑木耳大多是太空包栽培較多,春夏秋冬四季皆可種植!黑木耳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膠質等,有「素中之葷」、「素中之王」、「植物性燕窩」的稱號。黑木耳含鐵量比菠菜高出20倍 是天然的補血菜!每100克黑木耳中含鐵185毫克,比綠葉蔬菜中含鐵量最高的菠菜還要高出20倍,比動物性食品中含鐵量最高的豬肝也高出約七倍,是各種葷素食品中含鐵量最多的。此外,黑木耳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維生素、粗纖維以及多種胺基酸,其中蛋白質含量和肉類相當,鈣是肉類的20倍,維生素B2 是蔬菜的十倍以上。醫學研究證明,它還具有益氣強身、滋腎養胃、活血等功能,它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降低血黏度、軟化血管,使血液流動順暢,減少心血管病發生。挑選新鮮黑木耳的3大重點1、觀察外觀:未水洗過的黑木耳,正面有一層粉狀霧面的孢子,背面布滿灰色絨毛,且孢子與絨毛越多越密集,表示木耳越健康。另,健康的黑木耳蒂頭是白色的,若是蒂頭發黑表示生病了。2、摸觸感:木耳的吸水力及含水量極佳,品質好的黑木耳有點厚度且彈性佳,選購時可以壓摺看看,容易一壓就破裂的黑木耳,可能吸了過多的水。3、聞味道:挑選乾木耳,要聞一下味道,若有加化學劑的怪味,千萬不要購買。泡發的黑木耳,若出現黏黏軟軟像鼻涕一樣,或出現不好聞的味道,千萬別勉強吃下肚!有些人不宜食用黑木耳黑白木耳皆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糖體」物質,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有利於體內大便中有毒物質的及時清除和排出。特別是有便秘習慣的老年人,若食用黑白木耳,對預防多種老年疾病、抗癌防癌、延緩衰老都有良好的效果。不過白木耳屬性偏涼,食用過量可能會造成腹瀉等症狀,易腹瀉者、有凝血問題的人、手術前後、拔牙前後的人和月經期間的女性,不宜食用黑木耳喔!

傷口總好不了 恐是分枝桿菌入侵皮膚

傷口總好不了 恐是分枝桿菌入侵皮膚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有高血壓病史的74歲女性,右手肘潰瘍性傷口已數週,外科求診並接受門診清瘡手術。術後傷口癒合不良,電腦斷層檢查顯示感染性關節炎併局部蓄膿。安排住院進行清瘡,會診感染科,建議進行分枝桿菌培養,結果為結核分枝桿菌(M. tuberculosis)感染,經過抗結核藥物治療,傷口已癒合。分枝桿菌主要感染部位是肺部 熟知的為肺結核分枝桿菌屬是一群特別的細菌,其細胞壁富含分枝酸,檢驗染色時不易被脫色,故又稱耐酸菌,廣泛存在人們日常生活環境中,特別是和水和泥土相關場所。分枝桿菌造成人類的疾病較為人熟知是結核分枝桿菌肺部感染引起的肺結核,結核分枝桿菌以外的通稱為非結核分枝桿菌。雖然肺部是主要感染部位,外約1/5~1/10是發生肺以外組織的感染,稱為肺外分枝桿菌感染,而皮膚軟組織就是其中一部位。分枝桿菌經肌膚接觸或吸入細菌方式進入人體分枝桿菌入侵皮膚軟組織是透過人們接觸或吸入細菌方式,致病菌突破宿主的皮膚及黏膜障壁而進入體內,之後再透過血液循環散佈至皮膚及軟組織。此外,一些侵入性行為也可將致病菌接種至皮膚及軟組織。經過潛伏期後,臨床症狀出現,系統性症狀(發燒、畏寒)並不明顯,皮膚表徵多樣性包括丘疹、膿皰、結節皮疹,呈現紅、腫但摸起來並不熱。病史詢問在分枝桿菌診斷上非常重要,包括肺結核病人接觸史,環境暴露史(溫泉Spa)及有無進行侵入性醫療行為(刺青、針灸、抽脂、微整型)。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可指出侵犯的深度及範圍,提供日後清瘡手術參考;診斷準則除了一般細菌培養須加上患部之組織切片及分枝桿菌培養。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加上必要的清瘡手術。結核分枝桿菌以立汎黴素+異菸鹼醯胼為主幹治療;而非結核分枝桿菌以凱信黴素+多喜黴素或氟奎諾酮為主幹治療。治療需合併藥物治療且療程須6~9個月,考量藥物效果及副作用故須專科醫師開立。郭綜合醫院感染內科鍾志桓主任表示,癒合不良傷口原因可導因於病人潛在疾病,如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經病變;但其他外在因素,如感染也須納入考量。細菌在傷口滋生會阻礙上皮細胞形成,而其誘發的發炎反應阻礙血管新生及造成組織缺氧,傷口就無法癒合。面對感染性傷口,醫師常常會開立抗生素治療,如果仍效果不佳時可能需進一步考慮分枝細菌感染的可能。感染傷口之檢驗除了一般細菌外,必要的皮膚軟組織切片及分枝桿菌的培養是必需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可減少感染組織破壞已達最佳預後。

踩飛輪後雙腿疼痛腫脹 竟出現醬油尿

踩飛輪後雙腿疼痛腫脹 竟出現醬油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26歲張姓女子,與同事相約去健身房報名課程健身,第一次參加踩飛輪課程,奮力踩了一個小時,準備離開時,突然一陣腿軟,隔天開始出現肌肉痠痛,且越來越痛,雙腿也開始腫脹。後來上廁所赫然發現自己的尿液呈現醬油色,趕緊就醫。醫師安排抽血檢查發現肌酸磷化脢(CPK)指數破6萬(正常值為26-140 IU/L),經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趕緊安排住院,所幸住院後指數慢慢下降,也沒有影響到腎臟功能。橫紋肌急速損傷 嚴重恐導致急性腎衰竭南投醫院醫務秘書、腎臟科主任莊宗芳指出,橫紋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橫紋肌)發生急速損傷,導致肌肉細胞壞死與細胞膜破壞,使得細胞內的物質(鉀離子、肌蛋白、尿酸等))大量滲漏,當肌蛋白出現在尿液中,便使得尿液呈現醬油色,而容易被誤認為血尿;若肌蛋白阻塞腎小管,恐導致急性腎衰竭,需洗腎治療。在臨床上,受影響的肌肉通常會出現疼痛或有壓痛,肌肉收縮的力量也會下降。肌肉 的表皮可能會出現腫脹及充血的現象。莊宗芳主任表示通常當肌肉遭受嚴重受創時(如肌肉遭壓砸傷)會出現橫紋肌溶解的症狀,推測患者應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水分也補充不足,在短時間內突然用力運動的情況下而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突然過度運動當心橫紋肌溶解症突然劇烈運動要當心橫紋肌溶解症,如果在運動之後出現肌肉痠痛、腫脹、尿液呈現醬油色的狀態時,要當心可能是因為突然過度運動之後,所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症」。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除了運動過度外,遭受電擊、全身性痙攣、毒蟲咬傷,及部分藥物不良反應等,都有可能;其實,運動量多寡取決於個人,若一次「蹲太久」,很可能導致與該女子同樣情形,因此,想減肥先調整觀念,秉持「慢慢來」,才能減得漂亮又健康。莊宗芳主任提醒民眾在運動前應做足暖身,運動時應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並且補充適當的水分,若出現肌肉痠痛、腫脹、尿液呈現醬油色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長庚醫師赴蒙古 大愛救亞伯氏症孩子

長庚醫師赴蒙古 大愛救亞伯氏症孩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長庚紀念醫院共同籌組的用愛彌補義診團由林口長庚整形外科部羅綸洲部長率領赴蒙古國烏蘭巴托國立婦幼醫院進行一年一度的義診。此行共為22名唇顎裂患者完成手術,也決定協助1位患有亞伯氏症的患者來台治療,希望讓孩子重拾笑顏,展開不同的人生。亞伯氏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自體顯性遺傳疾病,絕大多數的患者屬自發性突變。其特徵為顱骨骨縫過早閉合、顱顏畸形(扁頭、中臉後縮、眼球突出)與嚴重的對稱性併指趾(含皮膚與骨頭融合,尤以2、3指最易受侵犯,彿長了蹼)。發生率約是1/16000到1/20000。研究發現主要與P253R及S252W基因突變有關253R基因突變通常跟較嚴重的併指有相關,以及較嚴重的顱縫早閉症有相關,但通常不會出現腭裂。252W基因突變通常會出現腭裂,但是併指較不嚴重,頭顱的問題也較不嚴重。裂通常是很輕微的腭裂,只有軟腭,但會合併較高的硬顎(high arch),所以呼吸道可能會較小。治療以重建美觀及功能良好的手為最終目的其他內臟器官功能及結構可能有病變,可能影響智力,該病無法治癒,外觀可以接受手術矯正,1歲前可以施行顱骨重建減壓手術、額骨及上眼眶骨移前手術,並於3歲前完成手指併指分離手術,7歲前接受中臉部移前手術,直到成長後進行牙齒矯正手術與正顎手術。預後併發症包括:潛在的眼睛或腦部損傷、傷口感染、腦脊隨液滲漏、顱內壓上升與水腦、呼吸道阻塞與睡眠呼吸暫停。若沒有及早進行顱縫切開術,則會導致腦部受壓 與智能障礙。改良式的手術可賦予患童在智能發展、身體能力、社會接受度上發揮到最大的潛能。然而,早期的顱縫切開術可能無法改變智能結果。亞伯氏症候群的前需審慎評估,併指分離手術最困難的地方,在於血管神經分布預測,此外術前影像學的判讀與術後傷口的照顧,預防感染與復健都是治療的重點。經羅慧夫基金會與長庚醫療團10年的合作與努力,蒙古兒童大醫院的顱顏團隊目前已建立完整的顱顏團隊,期待日後可提供當地患者更好的醫療服務。

老婦久咳不癒 竟因掏耳而起?

老婦久咳不癒 竟因掏耳而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有一位60歲的鄒姓婦女,到診間就診時表示自己一直咳嗽,一直說耳朵很癢,吃了很多藥都沒好,而且耳朵還很癢,後發現原來是婦人掏耳朵時,造成的咳嗽反射現象。後來請耳鼻喉科醫師將婦人的耳垢清一清,並提醒婦人別再一直掏耳朵,咳嗽症狀也因此改善。相信有些人只要出現「咳嗽」,會想說是不是自己肺部、或支氣管有問題,豐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張一誠表示,胸腔內科最常遇到的咳嗽的病人,像年輕族氣喘控制不良導致咳嗽、或是長輩因慢性阻塞性肺病造成咳嗽,但並非所有人的咳嗽都跟他的疾病完全一致。掏耳朵就咳嗽 是耳咳嗽反射豐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煜謙表示,有些人因外耳道有耳垢,伸手掏耳朵的過程中出現咳嗽,主要是掏耳朵的過程中,刺激到皮膚內的迷走神經,造成大腦一直錯誤認為有異物要跑到喉嚨,導致較敏感的人出現咳嗽反射動作,研究數據顯示,全世界大約 1.72%~4.2% 的人具有「耳咳嗽反射」。另外還有睡覺打呼的人、或是胃食道逆流的人,因為咽喉的刺激造成咳嗽。自己不要挖耳朵 更不要讓別人來清理耳垢太多也會讓耳朵發癢,但耳垢能防止異物侵入,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還能清潔耳道。到底需不需要掏耳朵?耳鼻喉科醫生表示,耳垢會自行掉落,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不需要特別去清理它。濕性耳垢不如乾性耳垢那麼容易脫落,所以真的有需要可尋求耳科醫生的協助。此外,除了自己不要挖耳朵,更不要讓別人來清理,特別是理髮廳的師傅或小姐,因為他們所使用的耳扒子可能帶有其他客人的細菌,加上來來往往的人員與灰塵,若碰上抵抗力弱的時候,就很容易被感染。豐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煜謙表示,如果咳嗽持續兩個禮拜都沒好,還是到胸腔內科做進一步的X光檢查,以儘早找出咳嗽的原因。

少女高低肩元凶是它?及早發現挽美姿

少女高低肩元凶是它?及早發現挽美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正常的脊椎從後看是直的,當一個人有脊椎側彎時,從後面看,脊椎則呈現曲度。所謂的脊椎側彎,一般是指柯氏角度大於10度以上,發生率大約2%,也就是50位青少年中就有1位病患,此曲度脊椎側彎可以是S型或C型,有些甚至呈鏍旋狀。脊椎側彎有許多種類。先天性脊椎側彎是因出生時脊椎骨骼不正常的結果。在孩童及青少年中,脊椎側彎經常是沒有症狀也沒有人注意,直到側彎角度變大,衣服穿著不平整、穿泳裝時露出的脊椎曲線、高低肩才被發現。大部份病例都是輕微的,而且只須要觀察(每4到6月檢查一次)角度是否有變大。自發性脊椎側彎與坐姿無關自發性脊椎側彎就是在青少年中最常見的一種,影響10 到16歲青少年,其中女性病患更是男性的4到6倍。根據統計青少年好發率為千分之20,雖然成因在醫界還是個謎,但目前是有部分病例跟家族性遺傳跟體質有關。嚴重的脊椎側彎須要穿著背架或手術治療。背架並不能矯正或拉直脊椎只能阻止側彎角度變大,但可以爭取病患生長發育的時間,延後手術治療到發育後期。當脊椎側彎角度很嚴重或雖然穿著背架,卻仍然無法阻止側彎角度惡化,那就必須接受手術矯正。手術可以提供永久性的矯正。如果小孩有側彎現象就應盡快就醫檢查,一旦彎曲角度過大,不僅不美觀也會擠壓心肺器官,建議家長可留意小孩是否有高低肩問題,且每半年可檢查脊椎發展狀況,如有快速明顯惡化跡象就能及時就醫。

吃西藥後暈眩嘔吐 中醫接手治癒喘咳

吃西藥後暈眩嘔吐 中醫接手治癒喘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60多歲婦女因不停地咳嗽劇烈、胸悶、夜間喘咳、發燒、神情倦怠,肺炎合併氣喘的傾向,由家人帶至醫院看診。但服用幾次藥物後出現嚴重暈眩、嘔吐等症狀,因此不敢再服藥。可是連日持續發燒,晚上夜咳嚴重、無法入睡、呼吸很喘,經人介紹到中醫門診。中藥療法副作用小 可依體質調理身體狀態醫師為婦人診察及詳細問診後,開立麻黃、桂枝、石膏、金銀花、貝母....等清熱解毒藥物,增加用藥頻率,2到3小時服用一次藥物。3天後回診時,病患表示服藥後體溫漸漸穩定,2天後已經退燒,晚上能夠平躺睡覺,雖然白天還是頻繁咳嗽,但是聽得出比較能咳出來痰了。由於病況好轉,但是其感染問題仍不可掉以輕心,經過調整處方與劑量後,改一天服用4次中藥。6天後再度回診婦人表示已經只是輕微咳嗽、痰也不多,感覺身體狀況恢復得不錯,因此開立後續一般咳嗽的中藥調治。體力較差之老人、小孩與勞累過度的現代人 皆適合藉由中醫治療感冒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中醫科主任黃雪雅醫師表示,許多人的觀念認為中醫只能治療慢性疾病,然而實際上,感冒看中醫是很好的選擇。中醫的「聖經」傷寒論本身就是一部與外感風寒等傳染性疾病相關的治療醫典,中醫治療具備副作用小、療效快速的作用,尤其對於體力較差、勞累過度的現代人特別適合,像是兒童、老人以及有過敏體質的人,都可以考慮找中醫診治。調理體質提升免疫力 易上火體質別亂服補氣中藥平時可先調整身體才能有效預防生病。提升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一般人可先服用粉光參、人參、黃耆、紅棗等補氣中藥強化體質,但如果是容易上火體質的人,例如平時容易口乾嘴破、便秘,就不適合服用補氣中藥,最好諮詢合格中醫師協助調養。觀察自己舌苔判斷是否為熱性體質舌苔偏黃或舌頭偏乾、舌質顏色紅或是舌頭上有紅點,就屬熱性體質。依中醫「藥食同源」觀念,建議熱性體質的人吃清涼食物,如西瓜、香瓜、哈密瓜、苦瓜、白蘿蔔、白菜等寒性瓜果類食物,也可用薄荷、菊花、桑葉、魚腥草、白茅根等香草類植物泡成飲品,對於熱性體質有預防保健功效,燥熱食物如則要完全避免。黃雪雅醫師呼籲,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問題,可以在初發病時期儘早利用中醫治療,經過適當的辨證論治,給予合適的處方,有利於縮短病程並避免病情轉重,雖說感冒可自癒,但是由於每個人體質強弱不一,感冒後發作的病程及症狀也有所不同,有的病人甚至容易發展為肺炎的重症。若有呼吸道感染症狀,需要在飲食上改為較為清淡的食物,避免感染加重。若是過去曾經有感冒症狀嚴重或是病程拉長的病史,建議還是及早就診,由中醫師進行早期診療,以避免轉成嚴重的症狀。

辦公室CO2濃度過高 易昏睡增食慾

辦公室CO2濃度過高 易昏睡增食慾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辦公室或室內環境每天開空調,且窗戶緊閉,容易使二氧化碳CO2濃度檢測值高達1000ppm以上。每到下午三四點,就會感覺煩躁、氣悶、精神難以集中、頭重重的、反應變遲鈍,原因是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因此影響人的反應力和決策能力。長時間待在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環境下,除讓人睏倦外,刺激呼吸中樞、造成呼吸不順,還會導致頭痛、嗜睡、反射力變差、倦怠等症狀,更易造成呼吸道傳染病散播。空氣流通性變差。呼吸都會胖?二氧化碳有助食慾有些人常覺得自己瘦不下來,甚至誇張的說自己連喝水、呼吸都會發胖,根據研究指出,由丹麥肥胖人口的增加中觀察到,肥胖人口的增加量,大致與二氧化碳的增加量符合,這項研究被刊登在「國際肥胖期刊」上。且人體中的食慾素可能會受到二氧化碳影響。食慾素是一種存在於腦內的荷爾蒙,會促進失眠及身體的能量消耗,這種荷爾蒙會調節睡眠及刺激食物攝取。當人體吸入較多的二氧化碳時,血液變酸,如此一來便會促使大腦發出要我們多吃點的命令。顯示吸入較多的二氧化碳,有助食慾。室內二氧化碳濃度1000ppm以上 將危害人體根據美國冷凍空調學會的資料指出,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達700ppm時,會讓人感覺空氣汙濁、引起不舒適的感覺,1000ppm以上則會使人疲倦,如果身處在5000ppm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環境下連續8小時,就會嚴重危害生命安全。如果想為自家空氣品質把關,可以自行安裝二氧化碳監測器。室內種虎尾蘭、黃金葛 吸收逾8成有害氣體!室內種植植物,不僅可以增加空間綠意、促進空氣含氧量,有些植物還能吸附塵埃及有毒物質,對維護以及改善室內的空氣品質有不錯的成效。虎尾蘭被公認為天然的「空氣清道夫」,在約3.3坪大小的房間內,能吸收空氣中80%以上的有害氣體(如苯、甲醛和三氯乙烯)和重金屬微粒;夜晚時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同時產生比一般植物高出30倍以上的負離子,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活化細胞功能,抑制細菌和黴菌的生長。虎尾蘭極易栽種,耐旱、耐陰,生命力強,無論在何種環境下皆能生存。不過澆水的量要適當,若澆太多水容易使根部腐爛。黃金葛對於吸收室內的二氧化碳及有害物質,也有很好的淨化能力。當知道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時,就需要新風系統,新風系統能夠將外界空氣進行過濾後引入室內,並將室內污濁空氣排出室外。時刻保持室內空氣健康、含氧量充足,並維持較低的二氧化碳含量。

這裡跌恐致死 5大防跌保命法

這裡跌恐致死 5大防跌保命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剛過完80歲生日的陳阿嬤,左右膝蓋偶爾會有痠痛的情況,嚴重時痛到沒辦法蹲,而腰背部的痠痛已經是5、6年老毛病了,某天,陳阿嬤不小心滑了一跤,跌坐在地,痛到站不起來,被送至急診,經過骨科醫師安排X光檢查,發現骨盆骨折,所幸無須開刀,但2天後,陳阿嬤在家不慎再度跌倒!檢查後發現是髖關節骨折,必須由骨科醫師開刀置換人工髖關節,靜養6週後疼痛改善、順利出院。高齡跌倒 致死排名第二台灣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導致死亡的原因,跌倒高居第2名,僅次於交通事故,而根據國內統計,長者跌倒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主計總處發布國情統計通報指出,去年3月底台灣正式宣告邁入「高齡社會」,在105年開始,連續三年增幅超過5%,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也升至14.9%,根據國發會推估7年後,也就是115年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預防跌倒導致骨折成為重要醫療議題。5大防跌保命方法衛福部樂生療養院骨科駱耀璋醫師提醒,家中的長輩有膝蓋疼痛、腰背部疼痛的問題,務必留意長輩們關節退化、脊椎退化以及預防跌倒骨折的問題,尤其是第一次跌倒後,更要注意後續容易再發生跌倒,甚至可能進一步造成骨折!1、加強健康體能:運動可增進肌力、平衡感、協調能力與柔軟度。2、攝取足夠營養素:維生素D和鈣質。3、維持居家安全:選購舒適的防滑包鞋,避免高跟鞋或拖鞋,避免單穿襪子在室內走動;改善照明提升辨識能力;樓梯及浴室內加裝防滑貼片與扶手;夜間留盞小夜燈供照明;椅子須有椅背及扶手,高度以坐姿膝關節90度為原則。4、評估跌倒的原因:請醫師協助評估跌倒的原因,如視力減退、平衡失調、下肢無力、認知障礙、使用多種藥物及不安全環境等,先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5、定期帶長輩到醫院接受骨質密度檢查,提早預防骨質疏鬆,降低骨折發生的機會!留在自己熟悉的住所中得到妥善協助及照顧,並維持其原有之生活習慣及模式,是老人最歡喜又有尊嚴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人性化需求的自主照顧方式。為此,照護者若為長輩選擇合適的移行輔具,可以協助功能退化的老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並減少跌倒的機會。教導家屬藥物的副作用,老人服用降血壓、鎮定安眠藥時,要注意避免姿勢改變引起低血壓而跌倒。讓我們一起為長輩提供安心、安全、安定的居家照護環境而努力吧!

鼻塞好不了 就醫驚見鼻竇癌

鼻塞好不了 就醫驚見鼻竇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長年為反覆性鼻過敏及鼻塞所苦的50歲曾姓男子,常常一有症狀即至住家附近診所就醫,但近半年鼻塞症狀加劇,即使加重藥物劑量,也無法緩解鼻塞症狀。後來轉赴大醫院,經鼻竇內視鏡及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鼻塞的主因原來是腫瘤增生堵住鼻腔,且因為腫瘤巨大導致對側鼻腔空間也受到擠壓,造成雙側鼻塞,內視鏡下切片及癌症分期檢查後確診為「上頷竇鱗狀上皮細胞癌」第三期。高風險族群為大於45歲的中老年人、抽菸及酗酒族、常曝粉塵族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吳昭寬醫師表示,「鼻竇癌」為少見的癌症,發生率僅占頭頸部癌症的3%,鼻竇癌的高風險族群為大於45歲的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抽菸及酗酒也會提高罹病風險,另外,研究指出鼻竇癌與暴露於特定粉塵的職業相關,例如木工和鎳金屬加工業。鼻竇癌早期症狀與鼻炎、鼻竇炎症狀類似鼻竇癌早期症狀與鼻炎、鼻竇炎症狀類似,易被忽視也不容易確診,譬如最常見的單側鼻塞,擤鼻涕有血絲等等,便和一般人常患的鼻炎,鼻竇炎的症狀類似,但特別要小心的是,鼻涕帶血絲斷斷續續若有一,二星期則要非常小心了,最好請耳鼻喉科大夫徹底檢查一下。隨著腫瘤慢慢增大,會有臉頰、眼睛或牙床周圍的腫痛感出現,而等到出現眼球突出、顏面變形或複視等嚴重症狀時,往往已屬較晚期的鼻竇癌。莫輕忽持續性鼻塞、鼻涕帶血或有顏面疼痛等症狀吳昭寬醫師提到,台灣的海島型氣候加上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罹患過敏性鼻炎或鼻阻塞症狀的民眾不斷增加,由於這些臨床反應和初期的鼻竇癌症狀極為相似,使得鼻竇癌在診斷上更加困難。鼻竇癌患者在確診時,通常已近晚期,而晚期的鼻竇癌患者五年存活率不到五成。因此吳昭寬醫師呼籲,若有持續鼻塞、鼻涕帶血或有顏面疼痛等症狀,應儘早至耳鼻喉科門診做進一步診察,必要時進行切片檢查以利確診,早期發現正確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