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看見內在需求!日常生活的覺知小練習

看見內在需求!日常生活的覺知小練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二十世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影響了西方世界,其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背景,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馬斯洛理論認為,人的本性為善,主張人性之美,而人們可以最終實現那個完美的自我。而這一理論,被廣泛應用於商業領域。二十世紀九○年代,進入外商工作是許多年輕的夢想,而那些就職於外商的人更是有一種優越感。外商的管理以人為本,激勵員工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以此來創造個人價值、公司價值和社會價值。這種外商文化與價值觀,正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中金字塔尖的部分。【給父母的建議】-日常生活中的覺知小練習1)從自己的身體開始,觀察自己的呼吸狀態如何,身體各部分的肌肉是柔軟的還是僵硬的。2)感覺並觀察自己每一次生氣或發怒時的身體是如何發生變化的。3)遇見一件令你不愉快的事情時,感覺並觀察一下自己當下的情緒如何,這股能量在體內如何游走。4)用5分鐘時間靜坐,感覺和觀察一下有多少念頭從自己頭腦中流過。兒童不再需要背負父母的心理障礙,也不再背負父母的渴望與期待,而是經由自我建構的歷程來最終完成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父母也開始脫離「補償式育兒」,真正成為兒童成長的指導者和守護者。(本文摘自/覺知教養:看見自己和孩子的內在需求,療癒每個迷失在育兒焦慮的父母/野人出版)

每天30秒骨盆回正 喚醒身體自癒力

每天30秒骨盆回正 喚醒身體自癒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肩頸、背部、腰部及膝蓋疼痛,經常反覆發作的原因,可能是電腦3C族、運動不當、循環不良、筋膜張力失衡、壓力造成緊張…等等造成,雖然已經去看過醫生、做過治療了,但是這些經常緊繃的部位卻還是容易重覆發炎受傷、疼痛,這是因為日常的姿勢不對,一不小心就駝背、翹腳、聳肩、坐不正……,造成身體骨盆歪斜、肌筋膜緊繃!矯正平常的錯誤姿勢,藉由身體的正位練習,一來可以把身體骨骼和筋膜線完全伸展開來,也能讓核心肌群可以好好地發揮作用,矯正好骨盤和坐骨,就能改善免疫力、婦科疾病、頻尿及便祕等等毛病,還能去除身體多餘脂肪。當骨盆回到正確位置上,就能解除肌肉僵硬緊繃造成的全身痠痛、也能消除緊張,讓身體自然而然地放鬆。透過每天練習由淺入深的伸展動作,不但可以放鬆緊繃的肌肉,利用動態瑜伽也可以改善歪斜或者因生產被撐寬的骨盆。側跪拉伸 改善腿水腫、腳沈重現代人經常因為久站或是久坐而有下肢水腫、無力的問題,有時還會覺得雙腳很重,走起路來很吃力,這都是因為我們坐太久,骨盆周圍的循環不良所造成的。「側跪拉伸」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改善腳沈重的問題,更可以讓我們上半身更有線條美,女孩們平常可以多做。  錯誤動作:膝蓋彎曲角度90度就好,不用過大 正確動作:練習步驟步驟1)側跪姿。左手放在左腿旁,左腳彎曲平放地板上,右手放於右腳內側,右腳彎曲膝蓋90度,朝向右方。步驟2)吸氣預備,連續兩次吐氣、彎曲膝蓋兩次。步驟3)吸氣,右腳膝蓋伸直,拉長右腿內側與後側,骨盆往左邊推、左手往左上方延伸拉長。步驟4)連續兩次吐氣,彎曲膝蓋,吸氣伸直膝蓋,拉長左側骨盆與身體。步驟5)換右邊做步驟1~4,左右均做完為一回。 POINT:每一回的口訣為「吐吐吸」◎多練習有益於骨盆的穩定◎鍛鍊身體筋膜的側線、深前線上下拉出馬甲線 改善小腹凸小腹凸真的不代表你很胖,而是你骨盆的位置前傾與前側筋膜無力,所以才會讓你的小腹看起來變成大腹便便。別擔心,我們只要一天3∼5次的把前側筋膜拉長,讓骨盆回歸到原有的位置,突出的胃與小腹就會乖乖地回到應有平坦的位置了。 錯誤動作:身體往側面推時,胸肩要打開 正確動作:練習步驟步驟1)站姿, 雙腳打開跟肩膀一樣寬, 雙手平放在身體兩側。步驟2)吸氣, 腳尖踮高, 雙手從前方拉高至頭頂。步驟3)吐氣,膝蓋蹲,雙手再從前方由下往後拉。重複這樣的動作四次。步驟4)吸氣,再一次踮腳尖,雙手拉高至頭頂。步驟5)右手拉著左手腕, 保持身體穩定不動。步驟6)左骨盆水平的往左邊推,吸氣身體回正,吐氣再往左邊推。重複這樣四次。步驟7)吸氣回正, 吐氣膝蓋蹲,換邊重複步驟3~6,左右均做完為一回。 POINT:一天做4回合◎保持骨盆穩定,身體維持在正中的位置◎鍛鍊身體筋膜的淺前線、深前線 (本文摘自/骨盆回正:療癒身心的練習帖/幸福文化)

不同年齡孩子 這樣表達對他的尊重

不同年齡孩子 這樣表達對他的尊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美國的聯合家族治療(Conjoint Family Therapy)模式創始人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女士,更有系統地解讀了每個人內在的冰山。她認為在每個人生命的底層,有一顆生命力的種子,如同一棵大樹的種子要發芽,滿足渴望,便是這顆種子發芽與成長的養分。如何滿足,是我們每個人的功課。如果你小時候充滿匱乏,充滿了A‧H‧阿瑪斯(A. H. Almass)所謂的「心理坑洞」,你不僅不知道如何滿足孩子,你還會過度期待孩子能夠得到你曾經渴望獲得的一切。這包含了物質、心理乃至精神層面。這樣的養育,夾雜了太多自己的期待和功利的色彩。那麼,孩子到底是在成為他自己,還是在成為曾經未被滿足過的那個「你」?在我看來,二十年後的今天,父母們需要再學會重建自我,我稱之為「父母的再成長」。如果說,你的人生前三十年是由父母創造的,那麼後三十年,你完全可以自我創造。在自我創造的歷程中,你開始學會自我關愛、自我滿足、自我接納、自我尊重。這一歷程並不容易,但若經歷了它,你就真正懂得用一份成熟的情感和心智,去愛你的孩子,去滿足他的心理需求。這份滿足,是一種全然的接納,客觀、中正乃至於真正的尊重。成人不再和孩子糾纏在一起,而是帶著覺知的眼睛,去接受一個孩子生命的需求。那一刻,當下的臨在與連結就會在兩者之間產生,兒童心靈的胚胎就開始得以滋養。【給父母的建議】-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這樣表達對他的「尊重」0-3歲 不強迫孩子分享。孩子的語言來自於心靈,源於內心真實的流動,需要在放鬆的環境下表達。 允許孩子哭。哭是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當孩子還無法用言語表達情緒時,通常會用哭來替代,同時孩子們還不會用「壓抑」這一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己,自然,哭就成了一種情緒釋放的管道。 任何場合,不要去逗別人的孩子,也不允許別人逗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的世界,一切都是真的,他們無法理解成人用「善意的玩笑」來讓大家開心的這種表達方式。3-6歲 在孩子提出需要幫助的時候,才給予幫助。沒有要求幫助的時候,就不要打擾。 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盡可能和孩子保持同一節奏,切勿自己走在前面,把孩子留在後面。 用邀請和感謝的口吻與孩子溝通,而非命令式的口吻。 當孩子專注做事的時候,不要隨便打擾。興趣產生專注,而長久的專注有助形成意志。6-12歲 給孩子表達奇思妙想的機會:「對於……,你怎麼看?」 尊重孩子的獨立空間,不隨便翻閱孩子的私人物品。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不隨便在孩子面前評判他的朋友。 遵守和孩子的約定。 尊重孩子的努力,即使結果不如我們的期待。(本文摘自/覺知教養:看見自己和孩子的內在需求,療癒每個迷失在育兒焦慮的父母/野人出版)

胰臟癌為癌中之王 主要症狀可察覺

胰臟癌為癌中之王 主要症狀可察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胰臟是位於胃後方,長約20公分左右的器官,如同將西洋梨橫放一般,呈現細長狀。胰臟當中有著名為「胰管」的細小管子,像網眼般遍布胰臟,有90%以上的胰臟癌都生長在 胰管細胞上。所以說到「胰臟癌」的話,通常指的是「胰管癌」。 胰臟癌的發生主因有糖尿病、慢性胰臟炎、肥胖、吸煙等等。這之中又以吸煙為最「確實」 的發生主因。 日本每年超過3萬人以上死於胰臟癌。民國105年台灣十大癌症死因報告中,胰臟癌入列第8名,由於發現不易,生存率最低(五年總生存率不到7% )、致死率高達95%,為公認的 「癌中之王」。 胰臟癌的罹癌率由60歲左右開始增加,年紀愈大罹癌比例愈高。胰臟癌至 1980年代後半 為止有增加趨勢,但1990年代開始便呈現停滯及緩慢增加趨勢。罹癌數和死亡數幾乎相同, 這就表示診斷出胰臟癌後的存活率低,換句話說這也代表早期發現和治癒的困難度。  胰臟的構造胰臟是一個位於胃部後方,長約20公分左右細長的器官。可分為「胰頭」、「胰體」、「胰尾」,胰頭被「十二指腸」所包圍,胰尾則連接著「脾臟」。「胰管」就像網眼般遍布穿透整個胰臟。 胰臟的運作胰臟會產生幫助食物消化的「胰液」,並擔當調整血糖值時所必需的荷爾蒙、「胰島素」和「升糖素」的生產一職。胰液會經由胰管運送彙集到「主胰管」,並和「總膽管」匯合,一起流向「十二指腸乳頭」。 胰臟癌並無特有的初期症狀。最多胰臟癌患者會去看診的原因,是感到胃部周邊或背部很沉 重、感覺腸胃不適、沒有食欲等等不明確的症狀,有時也會有體重減輕等症狀。但是,這些症狀 即便不是胰臟癌也會常常發生,所以也很少人會因這些症狀而懷疑自己罹患胰臟癌。 其它和胰臟癌相關聯的症狀還有「黃疸」。皮膚或眼白變黃、身體發癢、尿色變濃等等症 狀,都是因黃疸造成的。胰頭部長了癌細胞,排放膽汁的「膽管」阻塞住就會出現黃疸。但引起 黃疸的原因並不只有胰臟癌,膽結石和肝炎等等有時也會引起黃疸。 另外罹患胰臟癌的話,血糖控制會突然變差,有時也會引發糖尿病。 胰臟位在身體深處,被胃和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等眾多器官所包圍之外,因為胰臟癌並無 特有的初期症狀,即便罹患胰臟癌也無法像胃癌或大腸癌那樣可以早期發現,所以發現的時候常 常都已經是發展了一段時間的狀態。今後,期待著能有早期發現胰臟癌的研究報告出現。 胰臟癌發生時可察覺的主要症狀胃部周邊或背部很沉重平常也會感覺胸部或背部疼痛感覺腸胃不適沒有食欲明明沒有減肥,體重卻減輕了生活明明沒有變化,血糖值上升了皮膚變黃、眼白變黃等等的黃疸症狀 4成的胰臟癌病患,發現時已進入第4期 胰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胰臟因為位處身體深處,即使罹癌也不太會產生症狀,利用圖 像檢查也很難發覺。而且發生在胰臟的癌細胞,利用手術也很難完全切除。  根據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於2016年9月所發表的資料指出,被診斷為胰臟癌患者當中,有12%的患者被診斷為第0期~第1期,相對於此卻有43%的患者被診斷為第4期。也就是說被診 斷為胰臟癌的情況下,有4成的患者有可能已經進行到第4期。 第4期就是移轉到其它器官的狀態。癌症階段只要愈提升,就愈難以手術完全治癒,而現今 罹患胰臟癌5年後的存活率大約只有10%。 癌症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胰臟癌卻是在檢查的時候難以發現的癌症。首先需 注意容易罹患胰臟癌的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目前所知引發胰臟癌最確實主因就是「吸煙」。  (本文摘自/遠離癌症的生活習慣法/橙實文化)

排寒袪濕治百病 勿忽視體寒血瘀警訊

排寒袪濕治百病 勿忽視體寒血瘀警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體寒」的三大徵狀包含「腹部冰冷」、「大量冒汗」、「身體浮腫」,是「體寒」的三大警訊。「我不可能是體寒症。反倒是怕熱得很呢!」說這種話的人,其實多是體寒症的人。即使「手腳發熱」的人,經過觸診發現腹部十分冰冷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說「體寒症=低體溫」,指的是體溫高低而非對溫度的反應。經常大量冒汗的人也有可能是體寒症。中醫裡,容易出汗的體質被歸類為「虛症」(體力不佳)。莫名的大量冒汗正是因為體內水分過多的關係。真正的汗應該是在充分運動過後流出的。稍微動一下就汗流浹背,或是吃個飯就大汗淋漓,這都是身體為了要排出多餘的水分而提高體溫所產生的反應。極度緊張時的「發冷」或「冒冷汗」也是身體為了溫暖而排除水分,是對抗壓力時產生的反應。另外,身體浮腫的人也屬體寒症。浮腫的成分來自於水。可以說容易浮腫的人,有水中毒的傾向。注意血瘀發出的警訊體寒症除了可以從「腹部冰冷的程度」、「出汗的量」、「身體浮腫」來判斷。另外一個判斷方法就是「血瘀」的訊號。「體寒=體溫偏低」的情況一發生,身體器官的細胞代謝就變差。心臟血管系統的功能也降低,血液運輸產生阻塞現象。這在中醫稱之為「血瘀」,會有如圖三的現象。而且,伴隨這些外顯症狀,甚至會產生肩膀痠痛、頭痛、暈眩、耳鳴、心悸、呼吸急促、神經痛等自覺症狀。放任血瘀的警訊不管的話,惡化成炎症(發炎)、腫瘤、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嚴重疾病的情況相當多,千萬別大意,要早點接受診察治療才好。(本文摘自/排寒袪濕治百病/野人出版)

長曝藍光恐傷視網膜 7招防藍光傷眼

長曝藍光恐傷視網膜 7招防藍光傷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根據2013年6月英國每日郵報報導, 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的西利亞•桑確斯•雷默斯博士的研究顯示, 由於LED燈(發光二極體)所發出的光為短波高能量光源,在可見光光譜上為藍、紫光,長時間暴露在這種光線下,可能會對視網膜造成損傷。此外,新竹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外籍研究員米努‧辛格對藍光的安全仍有所疑慮,她認為目前整個世界都朝向數位化邁進,人類將會花更長的時間在使用這些設備上,且視網膜對藍光又比較敏感,因此少量的藍光光源就會抑制大腦分泌褪黑激素,影響睡眠品質,甚至擾亂體內的生理時鐘。美國哈佛大學柴斯勒教授2013年5月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報告就指出,若在睡前使用平板電腦、手機等人造光源的3C產品,會影響人體內的自然節律, 並抑制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如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睡眠狀態。而晚上睡眠品質不好或是睡眠不足,就會進一步影響健康,提高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及中風等疾病發生的機率。光線分為可見光與不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屬不可見光,紅橙黃綠藍靛紫則為可見光, 藍光包括藍、靛、紫光,是能量較強的可見光,其波長約為四○○至四五○奈米,其中,短波長藍光由於波長接近紫外線(UV光),能量就愈強,它較易穿透角膜與水晶體直射入黃斑部, 可能造成黃斑部細胞的損傷,導致黃斑部病變。一般3C產品的藍光波長多為四五五奈米以上,能量相對較低,對人體也比較不會造成傷害。近年來隨著半導體科技的發展,LED普遍應用在包括平板電腦、電腦螢幕、智慧型手機螢幕等3C 產品的背景光源。但它有藍光比例太高的疑慮。而家用照明燈具最常見的光源種類為螢光燈及省電燈泡。目前長時間需要室內照明的空間,像是辦公室、教室、房間等所選用的燈具光源︵包括檯燈︶,就應該選用省電燈泡才對。此外,潘老師要提醒的是,3C產品影響視力的主要原因不僅僅在於藍光,還包括螢幕閃爍的頻率。如果再加上長時間緊盯電腦螢幕或是手機,眨眼的次數相對下降,淚液就無法平均分布在眼球表面,就會產生眼睛乾澀、疲勞等的不適現象。若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正確而實用的護眼方法,就可以不用太過擔心了。1. 看電腦螢幕、手機或平板等3C產品,每看螢幕五十分鐘時就應該起來休息五至 十分鐘,可以閉目養神,或是起身做個伸展操。2. 使用3C產品時,四周不可完全黑暗無光,最好是在光線適當的地方下使用。3. 褪黑激素約從睡前二至三小時開始分泌,所以在睡前一至二小時,就要避免使用3C產品,才不致影響睡眠。4. 將電腦螢幕的亮度調低一點,並且保持至少三十至五十公分左右的距離。5. 抗藍光鏡片只能濾除約三至五成左右的藍光,所以絕不能夠因為裝戴抗藍光鏡片 後,就毫無節制地使用3C產品,還是必須讓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6. 如果不適應在黑暗無光的環境中入眠,使用小夜燈亮度不要太亮;燈源最好低於 床頭,以避免刺激眼睛。7. 要特別注意戶外的藍光及紫外線,所以外面大太陽時,一定要戴太陽眼鏡來防止強光與紫外線。(本文摘自/一輩子都受用的健康寶典/出色文化)

洗腎導致尿毒症 中醫內服外敷救搔癢

洗腎導致尿毒症 中醫內服外敷救搔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年逐漸增加慢性腎臟病的患者,當腎臟功能衰退,身體無法維持正常新陳代謝,體內廢物無法由尿液排出,積存體內,導致種種不適症狀就是「尿毒症」。已經洗腎10年的黃先生,5年前開始出現全身搔癢的極重度情形,甚至出現類似膿包的尿毒痘,經常癢到無法入睡且搔抓到全身是血,無論照光治療、擦止癢藥膏都沒有效果,嘗試各種西藥都無法改善。後來經過口服科學中藥包輔以止癢藥浴包與藥膏塗抹,兩個月的療程讓黃先生的搔癢程度大為改善,不僅皮膚恢復平滑,且即使不服用止癢藥物也能一覺到天亮。長期洗腎病患 出現尿毒症的搔癢情形多達9成研究資料指出,尚未接受透析治療的腎臟病患有1至3成的機率出現尿毒症的搔癢情形,而腎臟病末期接受透析治療又有搔癢困擾的患者多至9成。台北慈濟醫院呂秉勳中醫師指出,不適當的透析量、鈣磷失衡、鎂鋁偏高、過敏、皮膚乾燥都是導致尿毒搔癢發作的危險因子。「西醫在尿毒搔癢症的研究有『免疫假說』、『中樞鴉片受體失衡假說』兩種機轉,免疫假說是皮膚搔癢的慢性腎病腎友其體內的各式發炎因子(如TH1細胞、C-反應蛋白、介白素-6及2)較高,暗示體內有慢性發炎的情形。這些發炎因子會刺激在皮膚內負責傳遞搔癢癢感覺的C神經纖維,造成局部搔癢;中樞鴉片受體失衡假說則是因體內掌管鎮靜、止痛作用的鴉片受體失衡,而無法抑制搔癢感所導致。」以中醫內服外敷的方式 緩解尿毒搔癢症尿毒搔癢症病患的搔癢範圍涵蓋背部、腹部、頭部、手臂,經常在夜裡發作、影響睡眠,西醫方面會以保濕乳液使用、藥物控制、止癢藥膏、照光治療甚至腎臟移植來控制搔癢情況,但成效不一。呂秉勳醫師表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先讓患者內服清熱解毒的中藥,輔以針灸、耳豆來抑制腦部中樞,減少騷癢反應。同時,外敷藥膏、藥浴,經由皮膚吸收,抑制發炎物質的產生。以中藥止癢藥浴包浸泡擦拭 達到止癢與傷口修覆呂秉勳醫師說明:「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洗腎病患多為老年人,皮膚偏乾,搔癢如風,如遇濕熱,搔癢加劇,因此透過中藥材為病患驅風活血。」以可去濕的土茯苓;可驅風的荊芥、白芷;可驅熱清熱的地膚子、白鮮皮、黃柏;可活血、行血的川芎、當歸等中藥材研發成止癢藥浴包,給病患浸泡、擦拭。再依據實證醫學療效的西方精油結合中醫草藥調和成止癢精油供病患塗抹,不僅達到止癢效果,也助於傷口修覆。造成尿毒搔癢症的原因極其複雜,呂秉勳醫師提醒民眾,一般中醫治療兩個月病患會有改善,即可停藥,不須終生服藥。但仍須遵從西醫醫囑,注重飲食及鈣、磷攝取,避免使用民間偏方與來路不明的草藥,以免造成腎臟負擔。

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

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雖日前已過「立秋」,但此時空氣乾燥,氣溫仍偏高,俗稱「秋老虎」,身體容易疲倦、乏力等,尤其是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頻繁的進出冷氣房,人體體溫無法調解,容易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尤其在激烈運動後,往往肌肉痠痛,但若疼痛越來越嚴重,就必須小心「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危機。中醫師教提神解暑的「生脈飲」妙方,調和身體狀態。建議可多飲清熱消暑茶飲 補充元氣 預防中暑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戶外運動要做好防曬,但喝太多水,造成大量的水進到胃,產生胃脹而顯得心悸無力,人就昏昏欲倒的現象,所以補充水分應該緩慢地喝,不可牛飲。如遇熱衰竭,人的體溫會非常地高,必須趕快送急診,因為中暑的症狀多不明顯,民眾常會忽略或是與感冒混淆,因此死亡率也相對提升。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除了平時保養好脾胃,也可多飲用清熱消暑的茶飲,補充元氣,預防中暑。中醫師建議 立秋進補宜清補立秋為自然界處於陰陽轉換、冷熱交替的時節,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特別注重「收養」原則,保持內心平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為要。苦夏後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大量進補,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葉家舟建議,立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生脈飲」消暑解渴又益氣生津葉家舟指出,若體質氣虛,不妨飲用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煮成,涼涼喝最消暑,還可益氣生津;如身體悶悶發熱時,一般會用清暑益氣湯,由黃耆、蒼朮、升麻、人參等十幾種藥材組合;如身體是高熱,可用白虎湯,由知母、石膏碎、甘草炙、粳米等四味藥材,煮成湯飲,同樣可以達到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搬重物突漏尿好丟臉 懸吊手術防失禁

搬重物突漏尿好丟臉 懸吊手術防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臺灣女性生性保守、害羞,私密處生病了總是難以啟口,不好意思就醫,尤其是年長女性。長達10年受尿失禁所擾的40歲張媽媽,因聽聞周邊許多親友產後也有類似症狀,即便生活中需經常更換護墊,有時甚至產生異味,仍選擇置之不理,直至日前因搬重物不慎在眾人面前漏尿出糗,令她十分羞赧,下定決心赴醫治療「濕」守問題,經醫師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脫垂第三期」,透過陰道單切口懸吊手術後,終於擺脫漏尿窘境。骨盆底肌肉鬆弛 為女性尿失禁之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部長洪滿榮表示,婦女因骨盆底肌肉鬆弛,當腹部用力時,膀胱頸和尿道會受腹壓推擠而下墜,如咳嗽、打噴嚏、提重物、運動、大笑等,都容易使尿液不自主漏出,稱為「應力性尿失禁」,好發於自然產且產程遲滯的經產婦、生產胎數多、年紀大、長期便秘、久坐不運動、肥胖、骨盆腔手術史等婦女,雖然症狀容易影響生活品質,許多患者卻因害羞而選擇隱忍不說或選擇漠視不處理。中藥補腎加運動 改善女性尿失禁尿失禁的定義為尿液不自主地流出,臨床上稱為「漏尿症狀」。「應力性尿失禁」發生初期可藉由膀胱訓練和提肛運動,達到穩定和增強肌肉的效果,或是透過藥物幫助尿道收縮、裝置陰道內子宮托以支撐尿道及膀胱、電刺激治療、骨盆底運動訓練等,中醫可以健脾補腎調整體質,如山藥、芡實、益智仁等補充一些補脾固腎的藥物。但若上述保守治療皆無效,則可考慮手術治療。因張媽媽的症狀為應力性尿失禁伴隨膀胱脫垂,透過陰道單切口懸吊手術,同時解決尿失禁與膀胱脫垂的問題。洪滿榮建議,有應力性尿失禁問題的民眾,可透過減重、避免搬重物、規律時間解尿、解決便秘問題、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執行凱格爾運動等方式,改善漏尿問題,赴醫檢查前應備妥解尿日記,和服用的藥物紀錄,有助於醫師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長期聲音沙啞、喉嚨卡小心喉癌作怪

長期聲音沙啞、喉嚨卡小心喉癌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喉癌以聲門癌佔最大宗,常見以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為關鍵症狀。喉癌可早期發現,所以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癒後效果可不錯!苗栗一位65歲的王先生,三個月前開始聲音沙啞、喉嚨不舒服,起初以為是感冒引起或是年紀大而聲音不宏亮了,因此不以為意。後來發現聲音越來越沙啞,因此到耳鼻喉科就診,經檢查發現竟是罹患「喉癌」。大千健康醫療體系舒康診所耳鼻喉科醫師黃山崧表示,喉癌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7位,在頭頸癌部分佔第3位,僅次於口腔癌及鼻咽癌。通常好發在50歲以上的男性,造成的原因則是習慣性抽菸。聲音持續沙啞 小心是喉癌惹的禍喉癌治療前腫瘤的大小、位置的評估,對病人的治療方式及預後的影響很大,喉癌可分成聲門癌、聲門上癌與聲門下癌,其中以聲門癌較常見,早期的症狀就是持續性的聲音沙啞,另外可能還會有喉嚨異物感、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及咽喉疼痛等症狀,以聲門上癌最容易出現淋巴轉移的問題,第三類聲門下癌則屬於較少見的類型。所以也較易被早期發現,近來國內也有醫師使用雷射內視鏡手術將早期喉癌合併部分聲帶切除,亦可達到同樣的療效。醫師會用喉反射鏡或軟式纖維內視鏡 對咽喉進行檢查診斷一般而言,醫師會利用喉反射鏡或軟式纖維內視鏡對咽喉進行檢查,是由醫師用一支帶有長柄的小鏡子伸入嘴中,經由鏡子的反射,可以看見喉嚨腫瘤的位置及大小,有時需在喉嚨噴灑局部麻藥,如果不太容易看時,還可以用軟性纖維鏡看的更清楚。若懷疑有病變問題,則會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直接喉頭內視鏡配合顯微鏡,來確認腫瘤侵犯部位及範圍,並進行病理切片檢查。治療方式包含有: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及手術與放射線的合併治療。喉癌是可以早期發現的癌症,初期時不但可以治癒,且大部分的病人仍可保留喉部的功能。黃山崧醫師提醒,長期抽菸、喝酒的50歲以上男性,若出現聲音沙啞超過兩週,且在充分禁聲休息下仍不能恢復,甚至更嚴重者,建議盡早到耳鼻喉科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