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整合照護 讓多重慢性病患不再奔波

整合照護 讓多重慢性病患不再奔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台灣面臨人口高齡化趨勢,一旦個人活動失能,往往造成家庭與照顧者沉重負擔。衛生福利部在2014開始先推行腦中風「整合照護計畫」,目的就是要幫助急性腦中風病情已穩定的病患,把握中風後的前三個月黃金復健期,接受3-6周持續且高強度的復健醫療照護,成效佳的若經健保署審核通過展延甚至有可能再多給6周的PAC照護,盡早回復健康以減少過往為求減輕家屬照護壓力,而要求滯留於原急性醫院或成為醫院間流浪病人等問題。50歲的黃小姐,前些日子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一側手腳突無力,由119護送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急診醫師透過電腦斷層診斷出黃小姐有出血性腦中風,緊急會診腦神經外科醫師治療。黃小姐於加護病房恢復狀況良好,移至普通病房復健,由於黃小姐符合急性後期之醫療整合照護模式(Post-acute Care,簡稱PAC)收案條件,在醫療團隊評估下,建議黃小姐轉到離家近又剛好是慈濟PAC承作醫院進行治療,後續在承作醫院及家人用心照護下,黃小姐進步良好,從MRS(腦中風之障礙與失能評估量表)等級4無法獨立行走日常、生活需別人幫助情況下,進步至MRS等級3需幫忙下不經協助可獨立行走。 整合衛生、醫療、長照、教育等健康資源整合性醫療照護體系是藉由醫事人員及醫療院所間的整合,提供腦中風、燒燙傷、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衰弱高齡等病患急性期後的完整性連續性的健康照護服務計畫。以腦中風為例,當病患併有肢體無力活動困難情形在度過急性期,主治醫師會照會復健科給予復健活動的協助及建議,若病患符合PAC計畫,將由醫療團隊、出院準備小組與病人及家屬共同討論,確認出院照護目標,媒合PAC承作醫院以及長照服務的銜接。醫師會前往整合醫院作訪視追蹤為求整合性照護,當病人出院轉至PAC承作醫院後三週內,台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含原主治醫師也會撥空會同相關的團隊同仁如營養師、出院準備護理師等前往PAC醫院作訪視追蹤,了解病人在接受高強度復健後身體適應情形,如是否出現血壓高不易控制、治療及預防中風的藥物是否該調整、復健結束後的中風回診等,與PAC醫院醫療團隊交換意見;而本院管理團隊也會定期前往各PAC承作醫院,與其管理部門合作流程簡化,資源共享,期盼每一位接受PAC計畫的急性後期病人,不僅能在治療黃金期內獲得積極性治療,出院後更能無縫接軌,接受高品質的持續性照護,協助早日恢復生活功能。

9成胃癌曾染幽門羅旋菌 保胃戰2招

9成胃癌曾染幽門羅旋菌 保胃戰2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胃癌成因複雜,在胃癌的危險因子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重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此外,飲食過鹹、醃漬食物、飲食衛生、抽菸、過度飲酒,以及遺傳、慢性胃部疾病等亦是胃癌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遠離胃癌可從健康飲食做起;並注意胃部警訊,及早察覺接受診治,如有腸胃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有胃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胃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第8位及死因第7位,每年新發生個案有3,700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近年來由於食物保鮮儲存方法顯著改善、民眾飲食衛生觀念提升、減少生食生水以及共飲共食等習慣,胃癌發生率從87年每10萬人口15.4人,下降至105年的9.5人,降幅近4成。 幽門螺旋桿菌經糞、口傳染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50%罹患胃癌風險!胃癌因人體胃部的黏膜細胞異常增生繁殖所致,屬多因素疾病,主要起因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引起胃部持續的慢性發炎,進而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出現,最後導致胃癌。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經糞、口傳染,民眾因不小心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多數人感染後並無症狀,部分會因為病症的關係而有不同的症狀,常見病症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炎,而胃癌更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嚴重的併發症。研究也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較無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5.6倍;而根據臺灣大學醫療團隊研究顯示,接受除菌治療可降低50%罹患胃癌的風險。保「胃」戰2招式 人人都是保胃達人!除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外,在癌化過程中也會受到上述危險因子影響。研究也發現,吸菸者比起無吸菸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出2.52倍;另外,長期吃鹽分高且醃製的食物,其進入人體後會產生N-亞硝基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也可能致癌,增加罹患胃癌風險(醃漬食物1.98倍)。保胃2招式:健康飲食和及時檢查及早就醫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固然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但遠離胃癌的威脅必須從生活做起,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供保胃2招式,呼籲所有民眾一起來保「胃」大作戰:一、健康飲食1、避免不潔的食物與飲水、飯前便後要洗手。2、少吃煙燻、醃漬食物,少食用過辣或過刺激的食物。3、戒菸、酒、檳榔。4、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二、及時檢查及早就醫若有腸胃不適症狀(例如長期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慾差等)應及早就醫,若為胃癌高危險群的民眾(例如有家族史或其他胃部疾病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感染者須接受除菌治療並應定期檢查。胃癌近年來年齡層更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許多40歲上下的中年患者逐漸增加,不良飲食是造成胃發炎的首要原因,應少吃油炸、醃漬、或者燒烤類的食物、少飲酒,不讓胃增加太多負擔,以免發生早期病變,若持續腹痛2周,應迅速就醫檢查。

洗髮精含矽靈會傷髮?醫師揭4大迷思

洗髮精含矽靈會傷髮?醫師揭4大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矽靈洗不掉,會影響毛髮吸收養分」、「矽靈會阻塞毛囊,導致禿頭」,許多消費者誤信網路謠言,對此,皮膚科醫師郭玉玲強調:矽靈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因頭皮問題就診的患者中,除了本身體質造成的「脂漏性皮膚炎」外,大多數都是油脂分泌旺盛,或頭皮悶熱流汗合併抵抗力下降而發炎,還有用了不合適的染、燙髮藥劑,引起頭皮嚴重過敏,幾乎沒有人是用了含矽靈的洗髮精,因而阻塞毛囊或傷害頭皮而就醫。矽靈,稱為聚矽氧烷,亦稱矽酮或矽油,英文稱為 Silicone。目前國際間的科學研究,包含歐盟、美國以及日本等國,尚未發現矽靈對人體有危害性,也未發現矽靈會直接引起皮膚刺激、導致癌症、造成落髮等等的問題。因此在現行法規下,矽靈並未禁止使用於保養化妝品或洗髮潤髮品。揭開4大洗髮護髮迷思 正確保護頭皮1.洗、護髮雙效洗髮精很方便,一罐就能解決?由於洗、護雙效洗髮精含有滋潤成分,如果油性頭皮者使用雙效洗髮精,頭皮油脂恐會更多,進而提高毛囊阻塞機率。我們的頭皮每天都會分泌油垢,在洗髮的過程中,清潔頭皮才是重點,為確保頭皮徹底洗淨,最好先用不含滋潤成分的洗髮精洗淨頭皮,再依髮質乾燥程度,判斷自己是否需要使用護髮產品,若使用護髮產品時,只需塗抹於髮尾處即可。2.一罐洗髮精,就能滿足全家人的需求?每個人的頭皮、髮質都不同,適合的洗髮精也不一樣,如:含矽靈的洗髮精不適合油性頭皮的民眾,但對於頭皮極為乾燥者,以及乾性頭皮且頭髮剛剛燙、染過的人,就很適合。消費者還要觀察是否會因冬季乾燥、頭皮容易乾癢或是夏天炎熱,頭皮容易冒汗出油等不同情況,適時改用不同滋潤度和去油度的洗髮精。3.洗髮次數越多、掉髮量越多,1天只能洗1次?每天的洗髮次數因人而異,尤其在激烈運動滿身大汗後,和青春期油脂分泌旺盛時,都可以增加洗髮次數且以洗淨頭皮為主。但多次洗髮時,應選用較溫和的洗髮精,或者冬季寒流來襲時,民眾喜用熱水洗頭,因熱水去油力強,此時也應選擇溫和性的洗髮精。如果覺得頭皮出油量大頭髮很髒時,可清洗2次,徹底清除頭皮上的油垢;但切記,洗髮精停留時間約2~3分即可,且需用指腹搓洗頭皮而非指甲,以避免傷害頭皮;一旦頭皮有傷口,一定要使用成分單純且溫和的洗髮精,降低對頭皮造成刺激或過敏反應。4.只要不含矽靈的洗髮精就很安全?矽靈的特性具防水性、潤滑力、光澤等,矽靈的上述特性可以在皮膚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皮膚水分至表皮蒸發,降低皮膚的「經皮水分散失」(TEWL: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達到皮膚鎖水的功效,很適合用來預防或改善因乾燥而受損的肌膚,因此矽靈也常使用於藥品級的傷疤產品。矽靈只是附著在頭髮上形成保護薄膜,讓頭髮變得柔順,市售護髮產品大多都會添加矽靈,很多臉部保養品也含有矽靈,藉此鎖水保濕並保護肌膚,消費者可以安心使用含有矽靈的洗、護髮產品。如果你是因長髮導致髮梢油脂不夠而乾燥、或因為吹、燙、染等原因造成毛麟片受損的人,使用含有矽靈的洗髮潤髮產品是合理且安全的。至於,對於原本就是容易出油的油性髮質的人,含矽靈成分的洗髮潤髮產品,會顯得油膩不適。所以造成頭皮的許多問題,並不是因為矽靈的關係,關鍵在於「你是否有清潔乾淨你的頭皮」。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並做正確且有效的清潔是很重要的,這才是擁有健康頭皮與亮澤秀髮的關鍵。

常用指釀職業傷害 扳機指治療4方法

常用指釀職業傷害 扳機指治療4方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33歲何小姐,從事電動馬達測試員3年多,作業時動作為慣用手右手拿取電動馬達放置檢測台進行檢測,於工作後2年出現右手大拇指出現痠痛僵硬,伸張手指時會有困難,經超音波檢查,診斷為右手拇指「扳機指」,因懷疑其症狀為工作引起,爰至職業醫學科門診就醫,經工作現場評估何小姐工作中多數時間需要右手拇指及四隻手指一起握持,施力固定電動馬達,其痠痛僵硬問題為工作後才發生,考量其工作性質和排除其過去無手部外傷情形,故認定其疾病為工作因素導致之職業病,後續順利申請到勞保職業傷病相關給付。「屈肌或伸肌肌腱之腱鞘炎」又稱「扳機 指」,好發於經常需使用手指工作的中年人,大姆指和中指最常見,女性多於男性。其因患者發病部位手指無法順利伸直和屈曲,需由另一隻手協助扳動,動作猶如扳槍機且會發出彈響聲故得其名。板機指的檢查方法,是在手掌及手指交處的筋結突出,按下去時痠痛異常。緩解4方法1.冰敷冰敷是簡單有效的方式,可將冰塊入冰敷袋或以毛巾包裹著,放置於掌指關節的韌帶發炎處,每小時可以冰敷約10到15分鐘,如疼痛與腫脹的情形有逐漸好轉,可減少冰敷的頻率。2.以按壓取代推拿急性期時病灶處微紅熱,或疼痛部位腫脹刺痛,治療使用通絡袪瘀、清熱止痛的中藥。以按壓代替推拿,針對痛點「加壓—放鬆」,按壓10至20秒。若按壓後反而疼痛加重,還是建議以休息為主。3.伸展手指可在伸展手指前先把手掌泡在熱水中約10到15分鐘,以舒緩韌帶的張力與疼痛。伸展手指時可以把手掌放在桌上,並藉由把力量施放在桌上來緩慢地伸展手指,每次伸展建議持續至少30秒,每天可以重複30至50次。4.麻醉手術若症狀持續,可在手掌遠端的滑車處局部注射類固醇。若症狀仍然無法改善,最後一步為手術治療,局部麻醉下,以小剪刀或18號針頭,將肥厚的滑車剪開、放鬆,屈指肌腱就不會被卡住,病人手指在手術後可馬上活動,板機指就不會再發生了。冰敷與伸展手指雖然是在家裡就能自己完成的簡單舒緩方式,但比較適合在症狀發生初期的時候使用,若自行冰敷與伸展手指後仍未能緩解扳機指的症狀,建議尋找醫療院所進行治療。

學習使用3R1H 解決問題的技巧

學習使用3R1H 解決問題的技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同學術能力需要經過訓練和練習一樣,學生在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時,也需要訓練和練習。以下活動將有助於這個學習過程。1、請告訴學生,他們的任務是尋找解決之道,其中不包括懲罰。2、請全班假想有一名女孩在別人的桌上亂畫。在黑板上列出以下五種解決方法:● 請女孩坐在地板上上課一週。● 請女孩清理教室裡所有的桌子。● 請女孩在全班面前清理另一名女孩的桌子。● 請女孩道歉。● 問女孩何時想清理另一名女孩的桌子,是現在?還是放學前?3、教導學生「3R1H」的解決之道● 相關(Related)● 尊重(Respectful)● 合理(Reasonable)● 有幫助(Helpful)4、與學生分享3R1H的定義● 相關:解決之道要與行為直接相關。假設有學生沒完成家庭作業,把他們送到辦公室其實與作業無關;與行為相關的一個解決辦法是,讓他們把作業做完,或是得不到分數。● 尊重:不論採取哪一種解決方法,老師和學生都要保持尊重的態度和語氣。老師也要以尊重學生的方式,徹底執行解決方案。「你想在中午休息時把作業完成,還是在放學後?」這表示學生事先知道,如果犯了錯,他們會面對哪些後果。如果孩子事先知道,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如果不是,就變成是老師隨意做的選擇,學生要完全看老師的臉色。● 合理:解決方案要合理,不要趁機懲罰。比方說,不要說「現在你要做兩倍的功課」或「我會通知你的父母,讓他們在家裡也撤銷你的特權」這種話。● 有幫助:解決方案能夠幫助學生做得更好,並協助解決問題。5、針對上述女孩在別人桌上亂畫的問題,與學生一起過濾清單上的解決方案。根據3R1H的原則,針對每個建議,請學生舉手表示贊同或反對,「這個辦法相關嗎?尊重嗎?合理嗎?有幫助嗎?」刪除不符合3R1H原則的建議。你可以指出,符合所有原則的解決方案,是替代懲罰最好的方案。在學生完成解決方案的腦力激盪後,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選擇對自己最有幫助的建議。這有助於學生在安全的環境裡培養負責任的心態。(本文摘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大好書屋 )

聰明挑選營養補充品 小訣竅必學

聰明挑選營養補充品 小訣竅必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植化素具備良好的抗氧化力,能夠幫助細胞對抗活性氧的攻擊,保護細胞不受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傷害、杜絕發炎反應發生。不僅能有助預防老化、強化心血管健康;同時,還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想要維持健康,每天充分攝取多樣化且多顏色的新鮮蔬果,可謂人體自我保健的不二法則!如何挑選有效又優質的營養補充品? 接著要介紹給大家,在選購與食用上要留意的 check point!相信大家在購買營養補充品時,最在意的應該就是「這個真的有效嗎?」但想要確認這點,其實是很困難的。當然由於是食品,所以會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而效果也會不同。只是,不單單是這個疑問 而已,現在也常常有「針對我的身體狀況來說,這款營養品會有效嗎?」的這類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在國內有公開標示出以「堅守消費者安全」的明文規定。舉例來說,像是在製造過程階段,就會嚴格執行下列兩點,透過非製造商的第三者來做最客觀的判定。 確認原物料的安全性 確保有通過 GMP(管理標準) 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多少還是有確認這些已通過認證標準的產品 的必要性。只是,有人說國內制定的標準,相較於美國似乎較為寬 鬆,如果想要購買對健康真正有助益的營養補充品,那麼最重要的就 是務必挑選通過嚴格把關的產品。 以下兩種營養補充品,要多多小心注意喔!並未清楚標示出成份的產品!1.日本政府規定出 18 款含有「軟骨膠硫鹽 酸 ※1」營養補充品中,在販售時必須標示出 含量。結果,抽驗市售所有產品的結果發現, 瓶身所標示的含量都少於產品實際含量,而 缺少的比例約為 2 成左右。 若無法於體內溶解,則不易受人體吸收!2.日本國立醫藥食品衛生研究所 將「銀杏葉精 ※2」的營養補充品 注入 37°C的人工胃液中進行實驗, 結果發現有超過半數的銀杏葉精, 在經過了一定時間之後仍無法受胃 液溶解。於是這些不被人體吸收的 養份,就只能藉由排泄排出體內了。※1 軟骨膠硫鹽酸:主要為軟骨構成的主 要成分,用以做為能夠潤滑關節的營 養補充品。※2 銀杏葉精:促進血液流通改善腦部運 作,也能有效防止動脈硬化等效果。 試比較美國與日本,營養補充品的制定標準日本有將近一半的成年人都有服用保健食品的習慣,而台灣人最愛到日本購買這些保健食品。其實保健食品也分很多種,像是能夠補充日常飲食中攝取不足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蛋白質、膠原蛋白等的基礎保健食品,這類保健食品基本上從小孩到老人都可以服用。另外也有蜂膠、兒茶素等提高免疫力、調節人體機能的保健食 品。除此之外,更有日常的飲食中不太容易攝取到的銀杏葉提取物、薑黃、紫雛菊等,以改善疾病為主要功能的保健食品。如果想要多為 自己的健康著想,買點適當的保健品養生,但也要學會如何挑選日本 的保健品才不會買錯又傷身。 自2007年,在美國所生產的營養補充食品皆需要通過「cGMP」 的標準才能上市販售。「GMP」是指營養補助食品的製造工程管 理,而「c」則表示是最新版本。雖然日本在2007年之前便導入了「GMP」,但卻沒有強制規定。除此之外,讓我們來看看在相關實驗方法與次數上有什麼不同吧。(本文摘自/神奇植化素飲食法:不用斷食、不用斷醣,吃出健康好體質/ 橙實文化)

遇網路霸凌 4件該做5件不該做的事

遇網路霸凌 4件該做5件不該做的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是網路霸凌的受害者,我建議你採用 4S 策略歸納面對網路霸凌: Stop(停止):冷靜下來,別回應網路霸凌者 Save(存檔):截圖,留存對方進行網路霸凌的犯罪證據 Sweep(掃除):把對方從自己的社群軟體中刪除,自己也暫時離開網路 Say(告知):告訴可以信賴的人,尋求支援輔導網路霸凌受害者:「四件該做的事」如果你是網路霸凌受害者的親友、導師或輔導老師,輔導過程有四件該做的事:第一件事:「我聽到你所說的,我會陪伴你,你並不孤單,說給我聽吧!」訴說,即療癒。鼓勵當事者勇敢說出來,避免恐懼與孤立。可以和學校行政人員、信賴的老師、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來討論。當孩子不敢把遭遇霸凌的經歷跟父母或老師說、害怕說出來的不利後果,或者不信任大人時,可以參考「網路成癮與霸凌求助資源」(附錄二),透過電話或線上討論,會更清楚、更有勇氣做出自我保護的行動。第二件事:「這不是你的錯。」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理事長、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說,許多大學生因受到網路霸凌而求助,在各種「靠北」社團中,一個人「發難」攻擊後,引起「鄉民」圍剿。她鼓勵受害者這麼思考:「別用別人的錯懲罰自己。」罪惡感很容易連結到憂鬱情緒、自殺意念與想法,因此,簡單地解釋「錯不在你」,並反覆提醒這點(再保證),協助當事者減輕事件中的自我責備,是預防憂鬱與自殺的關鍵。第三件事:「你還可以做些什麼?」不少人受到傷害以後,一邊掉淚、一直觀看霸凌訊息,讓心傷更重。鼓勵自己勇敢暫時離開傷心地(社群網站),「自我保護」是當下最重要的事。先確認是否照著 4S 策略來因應,接著,照顧好自己。前述受到霸凌之後的身心症狀,包括:情緒困擾、恐懼感、憂鬱、失眠、身體症狀(如頭痛)、腹痛等,三餐要規律、充足睡眠、減輕壓力,讓受傷的自己在時間的流動中逐漸康復。第四件事:「向學校反應霸凌事件了嗎?」校方需要進行積極介入與通報,在嚴重的情況下,考慮是否讓當事者短期休假、休學、轉學等做法。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等相關規定,學校必須做到: 向直轄市、縣(市)社政及教育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就事件進行初步調查,於三日內召開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會議。於受理申請之次日起兩個月內,由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處理完畢。 以書面答覆申請人,並告知不服處理結果之救濟程序。 學校應以乙級事件進行校安通報,並立即列冊追蹤輔導。 如確認為校園霸凌個案者,即應依規定以甲級事件通報校安系統,並啟動輔導機制。輔導網路霸凌受害者:「五件不該做的事」相對地,輔導受害者的過程有五件不該做的事: 別小看霸凌:忽略了當事者可能的嚴重心理傷害,或對方施行真實暴力的可能性。 別急著幫當事者解決問題:助長了當事者的無力感,過度依賴他人,仍缺乏面對網路霸凌的勇氣與自信。 不要看到霸凌者就躲:可能滿足加害者的權力快感,助長繼續霸凌的行徑。 別還手:不落入「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 別單獨面對霸凌者或其父母:會讓自己暴露於危險情境。(本文摘自/APP世代在想什麼/ 心靈工坊 )

胃食道逆流已成國民病 喝這茶可緩解

胃食道逆流已成國民病 喝這茶可緩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胃食道逆流在台灣,也變成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疾病。根據調查,在二○○一年,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才約百分之七,但目前已高達百分之十至二十,可能歸咎於國人的飲食逐漸西化有關,因此了解這個疾病,也是審視當今飲食習慣的一個重要課題。胃食道逆流的起因,是因為下食道括約肌張力鬆弛,不易關閉,使得胃裡的胃酸或氣體容易跑到食道裡。正常情況下,食道括約肌在沒有進食的時候,應該呈關閉狀態,當有吞嚥或食道蠕動時才會再打開,將食物送進胃裡。通常西醫的治療會以制酸劑、黏膜保護劑,以及促進食道蠕動的藥物為主,若症狀十分嚴重,則可能會採取手術方式。儘管制酸劑在大多數患者身上,都能獲得不錯的效果,但還是有眾多無法改善症狀的患者尋求中醫的協助。中醫以「降胃氣」來治療中醫古籍並沒有胃食道逆流這個病名,但是在記述「嘈雜」、「吞酸」、「噎膈」、「梅核氣」(喉嚨卡卡的,好像有顆梅子,吞也吞不下、吐也吐不出)、「胸痺」時,和此病的症狀是較為吻合的。治療此症必須從中醫的生理觀念來解釋。中醫將腸道系統粗分為脾胃,認為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講的是腸胃道吸收營養的功能,養分吸收後要向上運輸到心肺,再送往全身,因此脾主升;另一方面,胃主降強調的是消化後的代謝物,從食道一路向下到肛門排出的功能。這樣一升一降的思維,也體現了中醫一陰一陽的理論基礎。了解胃氣是以降為和,就不難理解中醫如何處理胃食道逆流了,其治療的重點就在降胃氣。提到降胃氣,最有名的中醫方劑就是「旋覆代赭石湯」。此方是降逆化痰、益氣和胃的一個方子。方中的旋覆花是少數能降氣的藥物,而代赭石更是有重鎮降逆的功能,我常會使用此方來加減治療,再配上穴位按摩,就能達到一加一遠大於二的效果。降氣的穴位─陷谷穴胃經的陷谷穴是一個降氣除痰效果不錯的穴位,臨床還可以搭配足三里來一起按摩使用;胃氣一降,上逆的氣也會跟著降下來,不過針對這樣的疾病,生活習慣的改變也必須同步進行。有的患者會跟我抱怨,藥也吃了穴位也按了,怎麼治療還是不盡理想呢?一問才知道他嗜吃甜食、每天兩杯咖啡、炸雞不離身,又愛嗑麻辣鍋,試問這樣疾病如何能治癒?一定要切記,忌食太辣、太酸、油炸以及甜食,還有咖啡、茶等飲品,當然偶而為之無關緊要。任何疾病的抗戰最怕三分鐘熱度,唯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真正擺脫疾病的困擾。佛手茶治胃酸逆流胃食道逆流一樣是氣機上逆的現象,佛手茶內含佛手柑,搭配陳皮、玫瑰花、浙貝母,可加強行氣降逆的功效。其中浙貝母還有中和胃酸的功能,是中醫名方「烏貝散」的組成之一,也是治療胃食道逆流不可或缺的藥物。佛手茶【材料】佛手柑三錢、陳皮二錢、玫瑰花二錢、浙貝母三錢。【做法】以六○○毫升熱水沖泡飲用,喝完可反覆沖泡飲用至味淡。(本文摘自/一穴解痛:針灸名家的獨門診治祕方/ 幸福文化 )

咖啡教父教你分辨 豆子還能喝嗎?

咖啡教父教你分辨 豆子還能喝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上課時為了讓學生學會分辨壞掉的咖啡是什麼味道,經常跟產區拿一些壞掉的豆子,或烘焙壞的豆子當範例沖煮,結果很多學生喝了之後都說:「欸,這味道跟我之前常喝的味道一樣耶……。」顯然市面上有些咖啡是有問題的,但是沒有學習過是難以分辨的,這也是我後來研發冷萃的原因,經由冷萃我們可以更輕易辨別咖啡有沒有壞掉。至於如何分辨豆子還能不能喝,這實在很難在這裡詳盡說明,但至少有一點是比較明確的,當豆子的油耗味跑出來的時候就絕對不要再喝了。另外,有時豆子發霉,肉眼也難以分辨,我可以教大家一個測試的方法:將咖啡豆先磨成粉,然後拿一個杯子注入熱水沖燙溫杯,接著把水全部倒掉,把杯子擦乾,然後趕緊將咖啡粉倒進杯中,蓋住杯口,過一會兒再拿起來聞。如果這時候有聞出霉味,就算只有一丁點的霉味,那都別再喝了。用這個方式測試的準確率非常高,因為有時候咖啡豆看起來好像烘焙好了,但其實它的核心並沒有烘熟,裡面水面殘留太多,豆子當然容易發霉,但是你用目視或萃煮,反而感覺不出來咖啡豆出問題,而用我剛才提到的方式,卻可以輕易地把那個霉味逼出來。(本文摘自/對的咖啡學/方言文化)

你是什麼動物?意味你是什麼領導風格

你是什麼動物?意味你是什麼領導風格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培養溫和堅定的領導風格,關鍵在自我覺察。這是另一種覺察你的領導風格與個性如何影響班級管理的方法。你是一隻變色龍、烏龜,還是老鷹?想知道,請回答下列的問題:你最想避免處理的是:痛苦與壓力,拒絕與麻煩,無意義與不重要,批評與嘲笑?將這些字眼大聲地唸出來,留意你對哪一組字眼的感覺最不舒服。痛苦與壓力——烏龜老師如果你選擇痛苦與壓力,你便是一名烏龜老師。作為領導者,你處理學生的態度有創意、圓融、親切、寬容和溺愛。一旦遇上壓力,你會縮進舒適的龜殼裡;如果事情讓你抓狂,你會搖身一變成為抱走烏龜,把所有人都嚇跑,直到你覺得安全為止。你想改變這種領導風格媽?我們建議你進行三個步驟:制定日常慣例、與他人溝通、允許孩子承擔自我選擇的後果。拒絕與麻煩——變色龍老師    如果你選擇拒絕與麻煩,你便是一名變色龍老師。你的領導風格是隨他人起舞。你很友善、願意付出,但很容易受傷害。有時你會讓自己變成一塊地毯,或認為所有事情都在針對你。你喜歡受到學生的喜愛,所以必須注意別做過頭,或是只做討好而非維持秩序的事。當你有壓力時,必須努力設定界線,與人合作解決問題,並說出真正的感受;不要過度的退讓,也不要在背後道人長短,或在想拒絕時說「是」。無意義與不重要——獅子老師    選擇無意義與不重要的人,是一名獅子老師。你是知識豐富的學習者;你具有主動與崇高的理想性。可惜的是,你可能會累壞自己,或低估他人的能力。你會像要求自己一樣地要求別人,認為事情總能做得更好。在教室裡,我們建議你放棄什麼都要正確無誤的想法,相信別人,並培養自己的耐心。你有時在給意見時,會讓人感覺自大或過度批評,但這並非你的用意。我們認識一些獅子老師,在感到被威脅時,會大吼或狠狠地傷害對方——這並不是你。批評與嘲笑——老鷹老師    如果你選擇批評與嘲笑,你便是一名老鷹老師。你是一個喜歡事先計畫並掌控全局的人。你做事若不是井然有序,就是極為散漫和拖延;你很難授權給他人,你喜歡當那個把事情處理好的人。當你有壓力時,你傾向退回自己的巢穴,但這會讓學生受驚嚇——他們會以為被你拋棄。當你認為自己受到批評時,你會從一個平易近人、可預測的老師,搖身變成一隻尖叫、攻擊的鷙鳥。想改善你的領導風格?不妨試試說出自己的感受、授權並給予他人選擇?(本文摘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教師篇/大好書屋 )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