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中醫減肥計畫

中醫減肥計畫

肥胖是相對於瘦體重而言,脂肪在體內過多的堆積的現象。專家們認為,肥胖是一種常見的、明顯、複雜的代謝失調症;是一種可以影響整個機體正常功能的生理過程。女性肥胖最易發生在青春期、妊娠期和更年期,併發內分泌功能失調,如月經異常、不孕症、妊娠毒血症等。如何避免肥胖以及如何減體脂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選擇一種適合的減肥方法不僅僅意味著體形的健美,也意味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 鄭芳騏 醫師指出,在中醫上對肥胖的認識早己有記載,靈樞中有逆順肥瘦等來論述,指出肥胖人的特點是廣肩,廣腋,廣項,多脂,厚皮,並且把肥胖分為膏、脂、肉三型,至今仍為指導中醫治療肥胖症的基礎。 【辨證論治】1. 脾虛痰濁型:本型發病原因是由于脾臟之功能低下,導致營養不能按正常代謝過程分配到全身,從而造成脂肪堆積于身体的局部,特別是腹部,腰腿處;即中醫認為的脾失健運,痰濕內聚。證狀:肥胖臃腫、胸悶氣短、倦怠乏力、頭暈心悸、腹脹、下肢浮腫,此行多見於中、老年,由以婦女居多。治則:健脾利濕、祛痰化濁方藥:參苓白朮散、半夏白朮天麻湯2. 脾胃積熱型:本型發病原因是由于邪肝火犯胃,腐熟水谷機能亢進,故消穀善飢,生火津虧,大便秘結,亦就是腸胃功能亢進,消化吸收功能過于新陳代謝功能,從而造成營養過剩,形成脂肪堆積。證狀:多食、消穀善飢、體肥健壯、精力充沛、面色紅潤、口乾舌燥、大便秘結,此型多見於青少年、孕婦及產後發胖者。治則:清胃通腑、涼血潤腸方藥:防風通聖散3. 肝氣鬱結型證狀:兩脅脹痛、腹脹不適、有時急躁易怒、口苦咽乾、大便秘結、婦女經少或閉經。治則:疏肝理氣、清熱降火方藥:柴胡疏肝湯、大柴胡湯加減4. 脾腎陽虛型:肥胖還為脾腎內虛的預兆。由於脾腎陽虛,腎氣不足,氣化失職,不能化氣降濁排毒,則導致腎氣不足之虛胖。 證狀:形體肥胖、顏面虛浮、神疲乏力、畏寒、腹脹便溏、下肢浮腫治則:補脾固腎、溫陽利濕方藥:八味地黃丸、濟生腎氣湯等加減更年期的肥胖則與沖任、天癸(月經)的變化甚為攸關,由於沖任不足,天癸衰減,使腎氣、命門失調,導致肥胖。特點為臀部及下肢肥胖為典型。 【針灸減肥】針刺有關穴位,能使血管舒張,排除血液循環障礙,加強面部皮膚新陳代謝,調節皮脂腺的分泌,從而使皮膚光滑而富有彈性。針灸對機體有雙向調節作用,當臟腑機能亢進時,針灸可以使之降低;當臟腑機能抑制時,針灸可以使之增強。因此,針灸使機體機能由紊亂狀態恢復平衡和穩定。針灸減肥的確有效,已風靡世界,無副作用且完全方便,深受肥胖者的歡迎。到目前為止,各種針刺療法的效果在73.3%-89%左右,有關的實驗室研究為臨床治療提供了依據。作為一種疾病,肥胖不僅影響人們的形體美,又潛在的誘發其他疾病,故需及早預防和治療。當前形形色色的減肥藥物主要為化學合成或半合成藥物,其作用機理大多是通過控制飲食和增加排泄功能來達到減肥的目的,並且停藥後反彈率高,而中藥減肥則以其療效確切,而且治療方法多樣,不良反應少。而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

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

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

攝護腺是男性泌尿生殖道的一個腺體,它的作用目前仍不是非常清楚,目前僅知攝護腺體液是構成精液的一部份 ,另外,射精小管與尿道在攝護腺內會合,這也是為何女性有尿道、陰道兩個開口,男性卻是射精、小便同一個開口的原因。 男性會自覺攝護腺病變引起的症狀,除了少部分是年輕男性較常見的慢性攝護腺發炎外,絕大多數都發生在中老年人。而這些病變又以良性的攝護腺肥大與惡性的攝護腺癌最常見。病人主要的症狀可分兩種;一種是阻塞性的症狀,像小便變細、變慢、甚至會中斷。小便滴滴答答、站很久。嚴重的情形如發生急性尿滯留,完全尿不出來而需放置尿導管的患者也不少見。另一種是刺激性的症狀,包括急尿、頻尿、尿失禁、夜尿。這兩大類的症狀都會造成中老年人相當程度的困擾,如夜間小便次數多會影響睡眠品質,急尿、頻尿則會讓中老年男性一出門就得先設想取哪裡上廁所。這些症狀很多男性都會把它當成老化的正常現象而無可奈何事實上,這些症狀可以經由治療,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天主教聖功醫院泌尿科 陳建旭醫師建議對病人而言,固然症狀的治療很重要。儘可能去區分究竟是良性的攝護腺肥大抑或是惡性的攝護腺癌更是重要。攝護腺癌一般而言,病程進展緩慢,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實有相當機會可以根治這個疾病。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在民國91年之後,糖尿病已躍升至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您還停留在『只是』慢性病之一的印象中嗎?相較於前三名的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總是給人一種可以較不受重視的假象,而它也因此悄悄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在診所就診的糖尿病患者有三分之一是老人家,即使以最寬鬆的標準檢視,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控制不良。糖尿病控制指標是糖化血色素 (HbA1c),代表患者最近三個月的血糖波動幅度,美國訂為百分之七以下為良好,歐洲則訂為百分之六點五,但在台灣,即使是放寬標準,訂為百分之八以下,仍有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不及格,表示血糖控制情形極須改進。杏儒中醫 蔡易昌 醫師表示糖尿病在中醫古稱為『消渴病』,是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對胰島素接受力減弱所引起的高血糖狀態,進一步表現為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的病症。發病年齡不限,但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所以如何幫助患者維持穩定血糖,進而恢復其自體調節能力更顯重要。傳統中醫將糖尿病依『消渴病』的分類,分為:一. 上消症:飲水多而小便少,水消於上,屬肺燥。二. 中消症:食穀多而大便堅,食消於中,屬胃熱。三. 下消症:飲水隨飲便下,飲水一斗,小便一斗,小便味甘而白濁,屬腎虛。血糖高,血管內滲透壓增加,促使細胞內水分順著濃度梯度擴散進入血管裏,造成細胞內脫水,造成口渴感。中醫常用處方如:清心蓮子飲、丹溪消渴方、白虎加人參湯、沙參麥冬湯…等,滋陰潤肺祛火,可以調節血糖穩定度,解除細胞內脫水現象,進一步改善血糖被利用率而改善糖尿病。血糖高,但細胞卻無法由胰島素的幫助取得葡萄糖,細胞處在相對飢餓狀態,能量持續耗損,食量增加卻無濟於事。中醫常用處方如:玉女煎、甘露飲、中消黃耆湯、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益氣養陰化濕潤燥,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降低能量損耗,進而解除胰島素的分泌壓力,穩定糖尿病。血糖濃度超過180mg/100ml時,腎臟中負責將葡萄糖從尿液再吸收回血液中的攜帶者已飽和,所以開始出現尿糖,滲透壓增加,所以水分隨著葡萄糖從尿液中排泄,造成多尿。中醫常用處方如:六味地黃丸、玉女煎、二至丸、金匱腎氣丸、真武湯、杞菊地黃丸…等,滋脾腎化濕濁,可以幫助腎臟的再吸收功能,降低尿糖穩定血糖,進而降低糖化血色素,緩和腎臟負擔。只要患者能正視糖尿病,配合醫師處方與指示,就可以讓糖尿病患者過得更輕鬆更自在,也使得糖尿病不再是人見人怕的不治之症。

台灣平均五人就有一人「過敏性鼻炎」

台灣平均五人就有一人「過敏性鼻炎」

所謂過敏性鼻炎是指當我們的鼻子受到外界某些物質刺激而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使鼻子產生發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症狀。我們所居處的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環境溼熱而且溫差大,加上近年來工業發達使空氣污染更加嚴重,因此過敏性鼻炎一直是門診中常見的疾病。台灣本土至今尚無大規模調查流行病學的統計資料,但曾有初步調查顯示:在台灣平均每五人就有一個人有鼻子方面的困擾。過敏性鼻癌大體上分成兩類一、季節性:一般指對花粉過敏者,因此連續幾個月接觸大量過敏原,導致打噴嚏、鼻癢的症狀。在美國比較有名的是花粉熱,在日本亦有對杉木過敏的。在台灣則較少此型的過敏反應。 二、全年性:指的是連續或間斷性地接觸過敏原兒表現出慢性或間斷性的症狀像鼻塞、 流鼻水、打噴嚏。台灣多為此型而且大多對塵蟎、家塵、動物毛皮或黴菌等產生過敏。       天主教聖功醫院耳鼻喉科 蔡佳靜 醫師指出,在診斷過敏性鼻癌時主要是依據病人的臨床症狀及病史。鼻窺鏡檢查則可見到蒼白水腫的鼻黏膜,含水樣分泌物,有時亦可見到鼻甲黏膜肥厚。現今有所謂的血清多樣同時過敏原試驗可讓醫師疾病人知道是對何種過敏原敏感。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主要包括一、避免接觸原:過敏原的鑑定極盡可能地避免之,是治療過敏性鼻炎最第一步。 二、藥物治療:由於過敏原常難以完全避免,因此需要以藥物來進行症狀治療。在選擇藥物時必須考慮過敏反應的製因和病理機制,因此過敏性鼻炎的藥物治療需根據患 者的症狀及情況不同作調整。目前治療的藥物有抗組織胺、去充血劑、肥大細胞穩定劑、類固醇等。近年來,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新藥也不斷的研究與開發,包括細胞素抗體、局部干擾素製劑及bradykinin拮抗劑 等。        三、免疫療法:針對測得的特定過敏原野漸進方式注射餘人體內,以減輕過敏反應。適用於無法有效避免過敏原及對藥物反應不明顯者,其成功率約70%。 四、手術:當患者同時併有鼻中隔彎曲,鼻瘜肉或鼻甲肥厚等結構性問題時,手術可作為藥物之外的輔助療法包括:電刀燒灼術,冰凍治療、雷射及鼻甲切除術等,但其療效主要為鼻塞的緩解。 在門診常見到焦慮的家長詢問孩子的過敏性鼻炎是否會消失,其實過敏性鼻炎有時會自動改善,尤其在孩童及青少年時期,其症狀甚至會消失。然而許多專家相信過敏性鼻炎患者,其疾病本身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症狀在沉寂一段時間後往往會復發。 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有時非常擾人,若沒有適當的治療,病況可能會繼續惡化下去,尤其會是患有此症的孩童無法專心讀書,為人父母者通常會為此擔心。所以大家對過敏性鼻炎要有所了解,適度的運動、正常的作息及注意居家環境,且配合耳鼻喉專科醫師的建議和治療,千萬不要相信誇大不時的廣告,如此才不會得到無法挽救的副作用而遺憾終身,也才能過一個正常快樂的生活。

每個人必備的日常保養-防曬

每個人必備的日常保養-防曬

要知道防曬的重要,首先要瞭解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在那裡?紫外線A(UVA),會使皮膚曬黑,並使皮膚提早老化;紫外線B(UVB),會使皮膚曬紅、曬傷,並增加皮膚癌的機會。此外,長期日曬還會使皮膚粗糙,皺紋明顯,黑斑雀斑加深,因此想讓皮膚看起來更美、更白、更年輕,防曬絕對是必要的。       簡單的說,就是要隔絕陽光的照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防曬乳液」的使用。防曬乳液應該是每個人必備的日常保養品。從天一亮,不論陰、晴或雨天,也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都應該使用防曬乳液。此外在烈日下或從事戶外活動時,要更加上其他防曬用品,如傘、帽子、口罩及任何可遮掩的物品,以彌補防曬乳液不足之處,加強防曬功能。《 防曬乳液的選擇及使用 》1、選擇防曬乳液:要考慮防曬係數(SPF 及 PA)、外在環境、個人的膚質及化粧習慣。沒有適合每一個人的防曬乳液,也沒有最好的防曬乳液。您可以和您的皮膚科醫師一起討論,應選擇什麼樣的防曬乳液?2、防曬乳液的使用方法:(1) 步驟:清潔→(基礎保養)→防曬乳液→(粉底及彩粧)(2) 再好的防曬乳液,都不可能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持續有效的隔絕紫外線。因此,應該早上擦一次,中午補充一次;如果您是上班族,下午下班時,應再補充一次。(3) 防曬乳液應均勻地塗抹在陽光照得到的皮膚,厚度要適中,太薄達不到防曬效果,太厚則容易阻塞毛孔及汗孔。3、隔離霜不一定具有防曬效果,隔離霜的主要功能,在隔離彩粧、灰塵及環境中有害物質對皮膚的傷害。雖然目前市面上所販賣的隔離霜,大多已加入隔離紫外線功能,但是若想以隔離霜代替防曬乳液,選購時,應注意是否標明 SPF≧15,且能隔離 UVA 及UVB。

對抗慢性偏頭痛

對抗慢性偏頭痛

每個人都有頭痛的經驗,可能的原因很多,例如:疲勞性肌肉痛,血管性頭痛〈偏頭痛〉,一般性感染合併頭痛症狀等。但是頭痛不會持續太久,頂多數小時或數日就會恢復。如果頭痛每天都出現,甚至時時刻刻,每分每秒都在頭痛,這類的頭痛對患者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病患多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止痛藥,通常效果不彰,或只能短暫止痛,因此一天當中,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對抗頭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這類症狀可以診斷為慢性每日頭痛。我們可以定義慢性每日頭痛如下:每個月頭痛天數大於15天,平均每天頭痛時間超過4小時,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這種慢性每日頭痛的患者通常會到處求醫,並服用多種止痛藥,有人每天要喝很多瓶感冒口服液,但是頭痛仍然持續發生。我們必須要仔細探討這類病患的頭痛原因,才能對症治療。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 冼鴻曦 醫師指出,慢性每日頭痛可再分為慢性偏頭痛和慢性緊縮性頭痛等類型。慢性偏頭痛以女性居多,過去多半有偶爾發作的偏頭痛〈每月一兩次〉,但是最近偏頭痛發作越來越頻繁,漸漸變成每天都痛,而原來偏頭痛的附帶症狀如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卻變得輕微而不明顯,這種慢性偏頭痛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有止痛藥使用過量的情形。      另外一類慢性頭痛則沒有性別的差異,這種頭痛位置比較廣泛如兩邊太陽穴,後腦部與頸部等,患者沒有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偏頭痛常見的症狀,頭痛幾乎每天都準時出現,尤其是中午以後,較勞累疲乏的時候,頭痛以壓迫感、脹痛為主。         此外,我們應該正視止痛藥濫用的問題,止痛藥會引起頭痛這個事實在17世紀就已經為人所知,長期頭痛很可能與止痛藥濫用有關,頭痛的患者為了止痛常會服用單純或複方的止痛藥,經常服用這種止痛藥可能會改變了中樞神經對疼痛調節的敏感性,使得藥效過了就會引起反彈性頭痛,病患必須再服藥來對抗頭痛,最後形成了:頭痛→服藥→再頭痛→再服藥的惡性循環。一天大部份的時間都處於這個循環當中,因此必定造成止痛藥的濫用。另一方面,藥物濫用也會造成心理上的依賴,沒有服止痛藥會覺得沒有安全感,更加重了頭痛問題的複雜性。    止痛藥的使用必須要有節制,若劑量超過太多,就可能造成「止痛藥頭痛」的副作用,以下是止痛藥過量的參考數據:1.) 單純止痛藥:阿司匹靈每天超過1000毫克,乙醯酚氨(普拿疼)每星期服用超過5天。2.) 複方止痛藥(含咖啡因,巴比妥類藥物):每天超過3顆且每星期超過3天。3.) 麥角鹼(ergotamine):口服1毫克,一星期服用超過2天。4.) 麻醉劑:每天超過1顆且每星期服用超過2天。病患如果有慢性每日頭痛的症狀,應該請神經科醫師診斷,首先必須排除顱內疾病的可能,如腦血管疾病、感染、腫瘤等。另外要告知醫師詳細的藥物使用狀況,若符合止痛藥濫用的情形必須戒除止痛藥,例如每週遞減止痛藥物,再選擇其它替代的藥物。另外,病患應該學習應付壓力及放鬆的技巧也很重要。 慢性每日頭痛的治療需要病患對醫師的信任與配合,才能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沒有耐心,很可能又會回復到止痛藥濫用卻又天天頭痛的困境。

尿布疹,該如何照顧?

尿布疹,該如何照顧?

人的皮膚並不適合包尿布,因為包尿布之後,由於不透氣會把大小便包在皮膚上,造成皮膚的潮濕, " 潮濕 " 對皮膚的傷害是很大的。首先,潮濕的皮膚在與尿布摩擦時,容易造成破皮及發炎;其次,皮膚潮濕時,刺激物的穿透力增加,導致大小便對皮膚的刺激更厲害(其中尤以大便為害最甚);最後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與黴菌。天主教聖功醫院-皮膚科 張賴妙珣 醫師表示,尿布疹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便是 "潮濕",因此它常發生在夏天天氣熱,濕度高的時候,或是小孩發燒易流汗時,或是小孩腹瀉又不勤換尿布時。如果尿布疹在數天之內沒有改善,常會合併細菌與黴菌感染,使得情況變得更複雜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小孩有尿布疹,該如何照顧?】1.) 當已經出現尿布疹時,應該儘可能不要包尿布;若非包不可,則要比平常更勤換尿布,要養成隨時檢查小孩尿布的習慣,見到尿布濕了或有大便就該換一片尿布。2.) 換尿布時切記要保持屁股乾淨及乾燥後才能包下一塊尿布。如有大便一定要用清水洗淨屁股並以乾淨的紗布巾吸乾水份,才能換上新的尿布。儘量不要用衛生紙或濕紙巾來擦屁股。另外,換尿布時要調整好尿布的位置,尤其注意不要讓胯部尿布防漏褶邊與皮膚造成摩擦。3.) 痱子粉少用為宜,在包尿布前可擦一點滋潤性乳霜或尿布疹藥膏,以減少尿布與屁股間的摩擦。4.) 儘量少讓小孩長時間使用學步車、騎木馬或三輪車等,因為這樣容易加重尿布與皮膚之間的摩擦。5.) 若是自行照顧尿布疹三天仍未見改善時,就應帶給皮膚科醫師診治。

反應生理與心理的皮膚病

反應生理與心理的皮膚病

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炎性的皮膚疾病。患者常在頭皮、眉毛附近、鼻子兩側及下緣,出現皮膚發紅且合併有白色到黃色的皮屑,情況嚴重者,在外耳道、耳後眼瞼及胸前也會出現相同的病灶。通常不會有症狀,只是美觀問題;但少數病人會有癢感及輕微灼熱感。天主教聖功醫院皮膚科 張賴妙珣醫師表示,在醫學上認為它是一種 "體質性" 的皮膚疾病。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並不會一直都很嚴重,它是一種反應生理與心理的皮膚病,當天氣變化、生病、發燒、心情不愉快、工作壓力大或考試熬夜時,你會注意到這些皮疹皮屑就變得嚴重;另外,有些人在月經週期或熱的環境下,也會發現症狀加重。

兒童前牙錯咬者,及早治療以免長大挨刀!

兒童前牙錯咬者,及早治療以免長大挨刀!

齒顎矯正八年抗戰 兒時鄰居相見不相識你家也有下巴戽斗的孩子嗎?是否常因牙齒咀嚼問題及孩子消化不良而苦惱呢?台中市一名剛考上高中的洪同學,歷經八年矯正齒顎的治療,終於可以開心的大快朵頤,不用再擔心食物無法完全嚼爛、胃痛、消化不良的問題了,洪媽媽說:「現在帶他回彰化芳苑老家時,以前的鄰居都認不出他來了,直說變好多喔!」,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齒顎矯正科李慈心醫師表示,洪同學第一次來看診時是國小四年級的暑假,當時下顎凸出的情形很嚴重,幸好當時媽媽帶他來治療,否則等長大以後就要用開刀的方式才能將下顎拉回了。洪媽媽表示,矯正過程的辛苦曲折真的不足為外人所道。第一次矯正是在洪同學小學二年級,那時是到一家牙科診所看診,醫師建議使用面罩式下頷矯正頭套(face mask),但頭套夏天時悶熱又不美觀,而且前方固定桿會妨礙讀書寫功課,兩年下來矯正效果並不明顯;所以在朋友介紹下,轉而到中山醫院就診,一直到現在還在定期回診,確定下巴位置沒有再位移。洪媽媽回憶說,在中山醫院矯正的這段期間,孩子很多次都想要放棄,因為大約每兩、三週就要回醫院調整一次。起初戴改良型反拉式矯正頭套(reverse pull headgear),雖然不再妨礙讀書寫功課,但孩子仍會偷懶不戴,經常被李醫師訓話。到小學畢業,門牙終於達到正常咬合關係,戽斗不見了!但因牙齒擁擠而戴上牙套,進入為期兩年的第二階段齒列矯正。洪媽媽也提到,有時候調整完兩三天會痛的哇哇叫,總是在她費盡苦心連哄帶騙下,孩子才願意繼續接受齒列矯正治療。剛開始戴牙套還有一段時間因為拔牙,只能吃比較軟的食物,媽媽每天中午還特別煮稀飯送到學校,真的很辛苦!而現在不只戽斗臉型不見了,看到那兩排整齊的牙齒,洪同學覺得這麼多年的努力有成果,自己也很滿意!李慈心醫師指出,通常戽斗比較嚴重的人,會因為牙齒咬合不良的問題,多以囫圇吞棗的方式進食,以致於常常有消化不良、胃痛的症狀產生,所以患者在矯正後除了臉部外貌改變外,對身體及腸胃消化系統都會有明顯的改善。李醫師表示,戽斗的患者,通常因需要早期矯正治療(early treatment),再進行齒顎矯正,因此比一般牙齒矯正需要更多的治療時間。若骨骼前後關係差異不甚嚴重,開始接受治療的年齡越小,成功率越高;若等到骨骼發育成熟時,可能就要藉由開刀方式的正顎手術才有用了,而嚴重一點的甚至需要兩次手術才能成功。李慈心醫師強調戽斗早期矯正的最佳黃金時機是從八到十歲左右,患者及家屬都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按時回醫院觀察及調整頭套或矯正器。而男生下顎骨的生長期通常延續至十八歲左右,因此早期矯正成功後也要記得定期回醫院追蹤!有些意見認為小時後不用作矯正治療,等長大再做矯正手術即可,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牙齒咬合問題會引起消化方面的問題,對於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至於骨骼前後關係差異嚴重的戽斗患者,兩階段齒列矯正有時候無法完全矯正過來,雖然還是小戽斗,但成年後的正顎手術會比較簡單,顏面外觀亦較佳!故戽斗患者仍然值得接受早期矯正!

懷孕期的泌尿系統問題

懷孕期的泌尿系統問題

懷孕期間的婦女,泌尿道常引起一些特殊的變化,也衍生出一些常見的泌尿道症狀或疾病。在胚胎時期,生殖與泌尿系統出於同一發生來源,兩者關係緊密。所以,懷孕期間生殖系統的變化,也影響到鄰近的泌尿系統。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 蔡燦輝 醫師指出,最常見的懷孕期泌尿道的變化,莫過於所謂的腎盂及輸尿管擴張現象,甚至被通稱為「生理性的輸尿管及腎盂水腫」。此種現象一般出現於懷孕20週之後。發生原因有兩個主要理由(雖然仍略有爭論):(一)內分泌(荷爾蒙)的變化引起,主要是指助孕酮的大量增加,而導致輸尿管收縮力不足。另一個可能的荷爾蒙因素是某些前列腺素,也可能抑制輸尿管的收縮力。尿液因而貯留於上泌尿道。(二)輸尿管受到懷孕變大的子宮的機械性壓迫,尿路不通順,因而造成上泌尿道(輸尿管上部及腎盂)的水腫。而輸尿管受壓迫的位置,一般認為在骨盆邊緣,輸尿管跨過腸骨動靜脈的地方。後者有X光的證據可以支持。至於下泌尿道(指膀胱及尿道)也會因懷孕而有所變化。由於膀胱和子宮下段、子宮頸互相鄰接,因此,當子宮隨懷孕期增大時,膀胱的解剖位置也跟隨著往上及向前提升,逐漸變成位於腹腔而不再位於較底的骨盆內。膀胱基部隨子宮下段擴大,且基底部的中央部略高於兩側。此外,受到雌激素的刺激,膀胱黏膜層充血,且膀胱壁血管變得豐富而彎曲,膀胱壁肌肉層也略微增厚。膀胱容量增加,可能因助孕酮的作用使膀胱壁平滑肌鬆弛所致。由於膀胱位置往上提升,尿道的實際長度或功能性長度在懷孕末期都增加。整體而言,懷孕期間泌尿系統的變化,傾向於尿路的瘀積與尿液貯留。這點是引致容易尿路細菌感染的重要誘因。尿路的感染,有時有明顯的徵候,有時卻只是沒有症狀的細菌尿。懷孕期的無症狀尿路細菌感染,一樣可以引起母體或胎兒的嚴重後果但是,有些懷孕婦女雖然有頻尿、急尿,夜間多尿等症狀,卻不見得是急性尿路細菌感染。唯有透過檢查尿液,才能得知是否真有細菌感染。當有明確的感染證據時,就應開始治療。另外一個比較特殊的問題,發生於懷孕20週以後的妊娠性高血壓或子癇前症也會引起泌尿系統的腎臟損害。腎臟的工作單位,其中的腎絲球產生一些病變:腎絲球的基底膜增厚,腎絲球的微血管內膜細胞常有腫大,並有類纖維物質沈積,微血管內徑變窄。這些腎臟的變化,產生一些連帶性的臨床病徵:蛋白尿,鈉及水份的貯留於組織間隙(水腫),循環系統內的血漿容量不足,呈現出血液濃縮的現象。妊娠性高血壓,子癇前症或子癇症,對母體及胎兒的影響非常大,腎臟的病變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母體的心臟血管系統、血液成分、肝臟功能等,也都會受到波及。由於胎盤也會有病變,胎盤功能受到損害,胎兒的養分及氧氣來源不足,會導致胎兒生長遲滯,嚴重時胎兒死亡。唯有依靠定期產前檢查,注意血壓變化,體重及尿液檢查,才能對一些病徵提早發現,加以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