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找回快樂,擺脫憂鬱症糾纏!

找回快樂,擺脫憂鬱症糾纏!

如何擺脫憂鬱症的糾纏?1. 人際關係:建立信任團體,學習分享各種人生經驗,包括:開刀、離婚、成功或是失敗的事情。2. 重新學習:學習新的事物,可以刺激向上積極的情緒,有助於降低憂鬱症的發生。3. 培養興趣:興趣可以激發主動、專注的意志,轉移不愉快或敏感的情緒,對憂鬱症有正面的幫助。4. 照顧寵物:發自內心的喜歡或親近寵物,對於穩定中樞神經、緩和情緒,有很大的幫助。5. 參與社區義務工作:積極投入義工、志工工作,產生熱情的人際關係並建立自信、成就,都有助於身心健康。憂鬱症/躁鬱症的養生茶飲茯神解鬱湯【材料】:茯神12g、生薑9g、蘇葉6g、厚朴9g、陳皮6g、枳實6g【做法】:加入900ml清水共同煎煮,沸騰後改以小火續煮至一半量,即可熄火,取藥汁待溫飲用。 【功效】:胸悶、喉中異物感、情志不舒、腸胃功能紊亂。 【注意】:孕婦不宜飲用。  中藥的性味功效*茯神:甘淡平,利水濕、健脾、安神。 *生薑:辛微溫,發汗、止嘔、止咳、解毒。(文章部分擷取自-常見病茶飲湯方)

皮膚科醫師就是化粧品的製造者?

皮膚科醫師就是化粧品的製造者?

由於皮膚科醫師對皮膚保養的專業,當產品掛上「dermatologist tested」,也就是「皮膚科醫師測試」時,似乎也代表了產品療效及安全性的保障。然而究竟甚麼是「皮膚科醫師測試」,是作貼膚試驗?患者臨床測試?醫師娘試用?還是醫師本身作為「消費達人」,在媒體上推薦自己使用的產品?其實並無清楚的定義。 傳統上皮膚科醫師是皮膚病患最信賴的諮詢對象,他們協助患者找出最經濟且安全有效的產品,一旦產品使用出現問題,也試圖釐清原因,作為廠商及患者間溝通的管道。但白袍化妝品正在迅速發展,也衝擊到傳統的醫病關係。  美國醫師率先獨創成份配方 白袍化粧品於80年代末期起源於美國,最初是以醫師獨創的成份或配方為賣點,但之後更多產品是直接以醫師白袍形象為訴求。醫師站到第一線,甚至產品直接以醫師姓名作為品牌名稱,因此被稱為白袍化妝品。 皮膚科醫師基於皮膚病治療輔助治療的需要,傳統上都會建議消費者使用適當的清潔、防曬及保溼產品,在導入美容醫學後,介紹手術後持續的居家美白、及抗老產品自然也是順理成章。除了由現有產品中挑選外,基於專業照護的需求,皮膚科醫師也會對廠商提出研發建議,或是直接成為公司的顧問,甚至進一步為產品代言。然而在發現化妝品背後的龐大商機時,自創品牌對醫師而言似乎是最佳的選擇。  皮膚科醫師擅長自己調劑 傳統上皮膚科醫師就是化粧品的製造者,臺灣40歲以上的皮膚科醫師許多都有調劑的經驗,有時也會指導患者自行製造便宜有效的保養品。在台大醫院80年代以前的外用處方集內,醫師配方的品項甚至超過藥廠進藥品項。這些品項目前已漸消失,療效、藥品製造規範及醫藥分業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健保核價過低,毫無利潤,以至廠商不願承接生產更是主因。 近年來,新的白袍化妝品在行銷及價格上都有了顯著的不同。我們看到醫師在鎂光燈下,穿著白袍,擺出最佳的姿勢,手中拿著產品,臉上露出如同蒙娜麗莎般的神秘微笑。 從美國到臺灣,白袍化妝品的發展其實也非一路平順,民國80年的臺灣,就有皮膚科醫師集資千萬,但品牌並未成功,1年就黯然拆夥收場。不過10幾年後的今天,國產的白袍化妝品已經站穩腳步。 白袍化粧品的成功,除了行銷外,成份的選擇自然重要。醫師傳統在診間的銷售,由於經過與患者一對一的問診,因此可以更大膽用藥,因此療效較佳,也因而建立起消費者信心。      走入大眾通路優勢已不存在 但一旦走入大眾通路,這樣的優勢就已不存在。細看坊間白袍化妝品成份,其實與一般化妝品很難有所不同,頂多只是使用濃度較高,甚至有些只是就現有市售產品重新包裝,改掛自有品牌。也有白袍化妝品只是標榜使用高價藥性成份,例如在抗老化妝品中使用的生長因子,分子比注射的胰島素還大,在學理上根本不可能在正常皮膚吸收。 皮膚科在許多國家都是最熱門的醫療行業,筆者曾與美國的交換學生閒聊原因,竟然有人是因為羨慕皮膚科醫師不用看病,只要賣化妝品就能賺錢。最大的化妝品業者L’Oreal不久前收購了美國知名醫師品牌SkinCeuticals,而不管美國還是臺灣的連鎖藥局都紛紛與醫師簽約,積極介入此一市場,說明了此一發展趨勢確實是銳不可擋。 由醫師檢驗到醫師推薦,之後則是醫師代言,最後則是由皮膚科醫師直接自創品牌。白袍化妝品雖然為傳統化妝品造成衝擊但也帶來了新的成份及保養觀念,目前似乎對化妝品業者、醫師及患者都有好處。診間直接販售產品,對患者最為方便,多數消費者也能接受,而白袍化妝品所提供的價值也不比傳統化粧品遜色。但白袍化妝品是否能進一步成為主流,還是只是扮演關鍵性的少數,長遠來說取決於產品本身的價值及社會對醫師兼商人的觀感。

藥妝品迷思大解析

藥妝品迷思大解析

近幾年來藥妝品蔚為風潮,不只藥粧店滿街林立,甚至威脅到傳統專櫃品牌的化妝品,不過究竟什麼是藥妝品,恐怕沒人有人說的清楚,事實上目前不只在世界任何國家的法規上不存在藥妝品的分類,在科學上也沒有所謂的藥妝品。勉強來說藥粧品只是通路上的區別。但即使如此,專櫃品牌、大賣廠品牌及藥粧品的銷售管道在台灣也存在著許多重疊之處。一般認為藥妝品一詞,來自英文的Cosmeceutical,結合化妝品及藥品二字而得,意思是具有藥性的化妝品,此字雖於1963年即出現,但真正廣為使用是到1993年後,因果酸類產品之風行,才由美國賓州大學皮膚科教授Kligman再次倡用。在台灣,化妝品立法明顯受到日本的影響,我們的含藥化粧品早期相當於日本的「醫藥品外部」,但藥粧品在台灣的風行,明顯是因為媒體的大量報導、皮膚科醫師的介紹,再加上如康是美、屈臣氏等藥粧店林立的結果。早期的藥粧品通路是依循著先醫院、診所,再到特定門前藥局。經由皮膚科醫師介紹,取得專業形象後再進入一般賣場。但在藥粧店興起後,目前藥粧品的上市已經沒有一定的模式可以依循。單純、有效,提供比專櫃產品更物超所值的化妝品,原本是藥粧品的核心價值。而醫師則將藥粧品作為醫療輔助品來使用,是在廠商、消費者之間中立的第三者。但目前只要是能夠在藥粧店、醫院、診所上架,甚至是以DIY起家的網路商品,只要能加上一些藥效成分,例如維他命C,甚至是植物萃取物,一樣堂而皇之以藥粧形象銷售。藥粧的興起其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傳統的化妝品業界只在劑型上打轉,講求的是安全溫和及舒適,再經由形象包裝而銷售。在講求效率的今天,自然比不上講求療效的藥粧品。原本化妝品業界對於「藥」字充滿戒心,藥品雖然有效,但藥就是毒的觀念也深植人心,且訴及藥效,可能會觸犯藥事法。因此早先化妝品常刻意強調不含藥性,但在藥粧品儼然成為療效保證的現在,連原本真正的美白藥膏,也以「醫藥級」產品包裝上市,價格則是連翻10倍、百倍。傳統化妝品常被譏為「希望之泉」,只是販售希望。其實受到所謂藥粧品的衝擊,傳統化妝品也開始走向功能性,部分廠商本身就同時有傳統化妝品及藥粧品通路,其他業者也開始走向臨床測試。產品好不好用,其實與是不是藥粧無關。專櫃品牌也有不少好用的商品,而醫院診所的產品也不少是濫竽充數。只要是經由嚴謹的測試,作合理的訴求,價格公道,都是值得推薦的產品。

間皮療法正流行

間皮療法正流行

間皮療法原文是mesotherapie,又譯為中胚層療法、中胚細胞間質療法、美塑療法,意思是把藥品注射到間皮層,也就是中胚層mesoderm。解剖上的中胚層包括真皮、皮下脂肪、肌肉、關節、軟骨、血液。其實將藥物經由局部注射,用於消炎、止痛由來已久,如在皮膚科治療圓禿、慢性溼疹、青春痘、蟹足腫,其他如肌肉痛、關節炎、神經痛的治療也十分常用。藥物是否真由局部注射會達到最佳療效,其實並不一定,蔡呈芳醫師表示多數皮膚病的治療,仍然是以塗抹為主,口服居次。這是綜合考慮療效、便利性及安全性的結果。直接皮內或皮下注射小分子水溶性物質,除非藥物與局部組織或細胞有特殊親和性,如肉毒桿菌素,否則往往藥物迅速進入人體循環,並無法真正達到選擇性局部療效。如果使用大分子物質或油溶性物質,雖然達到延遲吸收,但一旦引發局部發炎反應,或是吸收不均,打在臉上可是會變成王二痲子。還有些人則只是因單純的全臉針刺,引起紅腫丘疹不退。間皮療法已經是全球的流行現象,但在消脂針源起的巴西,政府已宣告並未核准此種用途。許多間皮療法注射所用的藥劑,也並非由合法藥廠所製造,品質堪慮。即使是合法的藥品,如果在台灣未合法登記,也屬於偽藥。間皮療法相對於傳統美容手術,有著相當吸引人的地方,但間皮療法在學理及安全性上,都還存在著許多的未知。

美容危機停、看、聽

美容危機停、看、聽

美容及抗老市場近年來推陳出新,由化妝品、健康食品、到各式機器、注射劑,新的產品多的目不暇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要擺脫價格戰,除了提昇品質外,獨特性及誰能掌握市場先機,也就特別重要。許多「率先引進」、「全球首創」、「獨家代理」,的行銷方式履見不鮮,然而在這許多的第一背後,其實也潛藏著許多的危機。3年前開始流行的脈衝光所引起的「斑馬線」,及最近磁波光﹝拉皮機﹞所引發的「烤肉網」,就是明顯的例子。由於醫療資訊的普及化,民眾接觸到各式新的美容訊息,醫療無國界,科技無時差,消費者在這些訊息的洗禮下,要求更新、更好的治療,當然是這波要求「台灣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最重要的推手,因此醫師也需要密集的參加各式研討會,學習最新的資訊及引進最新的治療。然而新的不見得就是好的,特別是目前的醫療資訊也有明顯的商品化現象,常是特定廠商或相關從業人員炒作的結果。雖然許多轟動一時的療法,不久就消失無蹤或是乏人問津,但只要能拔得頭籌,搶得先機,至少還是有一波熱錢流入。如何開發新的治療,顯然是維持競爭力的重點,然而多數技術還是要搭配醫材,不管是新的皮膚填充劑,新的保養品,還是懸吊拉皮線、雷射、磁波機。但是已經公開販售的產品往往已失去獨特性,因此有些醫師會由國外攜入國內尚未核准的產品,而有些則是廠商在衛生署查驗登記前,就已經偷偷販售。更「貼心」的廠商,還會優先讓其產品在全球首先在台灣開始銷售,拿台灣當作試金石。能夠率先接觸享受新的醫療,固然是一件好事,然而新的醫療科技往往需要在不斷的重複錯誤中累積經驗,其中也有不少還來不及上市就被淘汰,一味講求台灣優先的結果,就是導致之前提到的「斑馬線」,及「烤肉網」。即使如此,廠商及業者也只是表示是因為初期的機種設計不良,新的機種會加以修正。不只是機器,其實包括注射添充用的人工真皮Cymetra、小分子玻尿酸、間皮療法﹝中胚層療法﹞、懸吊拉皮線,都可能有著同樣的問題。依照規定,原本這些醫療技術或器械、材料,都需要經核准,否則初期只能在醫學中心測試,找出國人最合適的治療方式。但只在醫院或診所中單次使用的產品,其實追查不易,而在各醫療單位追求搶得先機情況下,即使仍未核准,廠商仍然不怕沒有市場。如果為了趕上新醫療發展的速度,或是搶佔先機,其實還情有可原,更糟糕的情形是為了節省成本,明明有合法產品,卻偏要用未經核可的低價產品,那就只能用貪婪來解釋。先前美國爆發的非法肉毒桿菌素中毒事件,就是一個例子。許多百貨公司都會對消費大戶在週年慶前提供優先選購服務,但愛美一族在面對各種美容新療法時,則不應急在一時,還是該多打聽一下所使用的機器或是產品,是否有足夠客觀文獻支持,是否已經被核准上市,或是已經衛生署核准在醫學中心進行人體測試,否則率先作了人形白老鼠,可別後悔莫及。

DIY美容面膜,別亂敷!

DIY美容面膜,別亂敷!

先來杯紅酒,再來些蕃茄、豆腐、蛋黃、葫蘿蔔、混合鮮乳、酵母粉,小黃瓜切片,再擠些檸檬汁,三滴白醋,最後再來一罐原味優格,一顆新鮮葡萄柚,還有一杯綠茶。如果不喜歡葡萄柚,也可以用蘋果或是香蕉。這可不是什麼美容食譜,而是近幾年在台灣頗為流行的美容面膜,將各式食材直接研磨榨汁,敷在臉上。 這股將廚房轉變成化妝品工廠的風潮,究竟有多普遍,由相關的書籍熱賣,及報章、電視的密集報導就不難想見,但在醫學上則是偶爾會見到因DIY面膜不當而因起副作用的個案。一般傳統天然面膜,由於只能發揮部分清潔、保濕的效果,談不上療效,問題也不大,但有些坊間美容師建議的面膜,為了顯現自己的專業並達到特定的療效,會刻意介紹添加一些化工原料,甚至使用市售藥品,以達到如去角質、殺菌、美白、抗老的功效,此時消費者在使用這些面膜後就可能因為不了解本身皮膚狀態,或是調劑不當而引起皮膚的傷害。當然介紹外用蔬果養顏,就如同是使用一般化妝品,並不需要許可證的,但如果是刻意添加外來化學成份就可能成為藥用化粧品,甚至成為藥品。臺灣現行的美容DIY面膜,其實部份是游走在法律邊緣的。將蔬果、食品,運用在美容保養品上,由來已久,較為近代出名的例子則是一家起源於英國的連鎖美容商店,以一連串天然、環保的議題,創辦人在沒有任何化學、醫藥背景下,建立了全球性美容體系,而最近各個傳統的化妝品大廠,也在自然風之下引進了多項以食物內所含植物性抗氧化成分為訴求的產品,例如紅酒、綠茶多酚,或是豆類植物雌激素。這類添加了傳統食材內所擁有成分的化妝品,也稱為營養性化妝品,往往索價不低,也因此自製化妝品也更有了市場及賣點。化妝品的高利潤是眾所皆知,有時產品是貴得沒有道理,然而在學術上所更關注的是究竟產品的療效及安全性是否有保障。雖然許多知名品牌化妝品所添加的成分,其實在產品功效上並無幫助,只是便於宣傳,然而所謂的紅酒、綠茶多酚,或是豆類植物雌激素絕不是單靠直接敷上紅酒、綠茶或是豆腐就能經由皮膚攝取而發揮效果。皮膚不像腸道有足夠的吸收功能及分解酵素,這當中也牽涉了有效成分是否濃度足夠、及是否有效成分必須經由萃取才能分離吸收。以最近的紅酒面膜而言,原本是要利用其中的紅酒多酚,但直接倒在臉上的紅酒,最可能感受到的反而是其中的酒石酸,產生去角質功能,或是單寧酸,產生收斂作用。期待自己擁有最佳的皮膚狀態,不要只是相信一些美容專家或是媒體中的使用者見證。在目前媒體經營困難下,其實這波蔬果、紅酒美容風,其實背後還是有著濃厚的商業動機。未經特殊處理的蔬果食材,外用是很難發揮真正足夠的美容效果。中國菜的美味雖然世界聞名,但把自己的臉上當作菜覘板,出了問題可不是電視上的美容專家,或是蔬果供應商、酒商所會負責的。

滿街脈衝光廣告,如何慎選?

滿街脈衝光廣告,如何慎選?

脈衝光,是指將釋出的連續性高能量光線,經由不同的濾片篩選後,切割並調節進入的能量,靠著光熱刺激,活化及破壞皮膚,達到治療的目的。用於抗老的治療,一般都是全臉,或是至少兩頰都做治療,要進行好幾次的連續治療,之後還要定時維持。蔡呈芳 醫師表示,目前脈衝光的美容訴求幾乎是全面性的,幾乎是包括所有傳統雷射的集合,除黑斑、紅斑、除皺除疤、改善膚質、縮小毛孔、除毛、黑眼圈,無所不包,但在實際臨床經驗上,還是以去除微血管擴張、雀斑及曬斑較為明顯。目前衛生署核准的適應症也僅限於色素沉著及血管病變。但在脈衝光被炒的火熱的同時,也衍生許多的問題。一個是滿街都有脈衝光的廣告,許多操作人員並不具備足夠經驗,甚至有醫師根本不是自行操作,也沒有機器,只是以臨時租用的方式,反而是讓美容師或公司技術員到場操作治療,衍生出許多後遺症。雖然對於色素性的雀斑及曬斑,如果要有好的效果,輕微的脫皮、表面的痂皮仍是可以接受的。所有醫療其實都有不可預測的風險性,在過度強調脈衝光安全性的情形下,反而引發了不少嚴重的灼傷個案,引起衛生署的重視,也引發誰才具有操作資格的爭議。因此衛生署原本著手規劃建議由專科醫學會進行相關的教育課程,提供人力進行訓練,但在不明原因下,目前衛生機關仍然並未作積極管理。現今法律,只管醫療儀器使用,不管儀器銷售的情形下,民眾還是應該慎選合格的醫師,才不會花錢又受罪。

焦慮症就像感冒,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

焦慮症就像感冒,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

引起焦慮的原因:可能個體生活中的某些重要價值和目標產生衝突,或是個體發展過程中有情境和發展性的危機,在個體調適不良的情況即產生了焦慮。什麼程度的焦慮需要治療?主要的症狀是心理上的不安、焦慮及隨著心理焦慮而來的身體症狀,若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會演變成焦慮症,可能會有以下症狀:.呼吸困難                          .心悸.胸痛或其他窘迫性感覺    .感覺異常.出汗                                  .怕死、怕發瘋、怕發作時會做衝動的事.昏倒                                  .顫慄或發抖.不安                                  .失眠.噁心或腹部不適               .有關創傷的惡夢或影像得了焦慮症該如何處理?一、心理治療:和心理治療師討論自已的困擾、挫折及心理衝突,逐漸可以了解自已的各種情緒反應。二、行為治療:有些人的焦慮和情境有關,如怕坐電梯就可行為治療來幫助。三、肌肉放鬆治療:透過生理迴饋儀的訓綀,教導認識身體各部位肌肉的放鬆程度,以減輕壓力感或增強承受能力。四、藥物治療:經醫師指導服用,服藥時避免飲酒。焦慮症會好嗎?焦慮症就像感冒一樣,每一個人一生都有發生的可能,情況有輕重,不一定每一個人都須要求醫治療。臨床上約有半數的患者會痊癒,其餘的病人症狀起伏不定,時好時壞,僅有五分之一的患者,會演變成慢性化。

老年期健康狀況,乃決定後半人生關鍵

老年期健康狀況,乃決定後半人生關鍵

中老年期是人生的熟成階段,在這個時期的身心狀態,產生了一種微妙的消長關係,通常在智能、技術及經驗方面已達到更深的領悟階段,而生理、體能卻隨時間的延續而逐漸疲累,因此中老年期的健康狀況,乃成為人生後半段能否淋漓發揮的關鍵。中年以後的養生保健重點,主要有以下幾項:  1. 預防衰老:老化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所謂的「青春永駐」、「長生不死」畢竟仍在「理想」階段,但是在生理老化過程中,如何維持身心的調適、平衡及健康不衰,卻是與老年生活品質緊密相關,因此預防早衰現象,有積極維持健康的意義。 2. 預防慢性疾病:許多的慢性疾病常在中年以後發生,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部分原因為生理老化的必然結果,大部分卻與年輕時長期的生活習慣、飲食作息、心理狀態及遺傳體質有關,而一旦罹患某種慢性疾病,就會對健康的維持及長壽造成阻礙,所以預防慢性疾病或減輕、控制病情,也是中老年期的養生保健重點。 3. 維持情緒的舒暢:現代社會的生活型態及價值觀,造成每個人從幼年的求學階段到成人以後的職業、工作,幾乎一直處在緊張、壓力、焦慮、挫折中,尤其中年以後,許多人經歷了生命中各種難過、痛苦,或哀傷不平的事件,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調適及紓解,日積月累勢必形成許多身心症,像是:失眠、憂鬱、各種疼痛、肌肉僵硬等,甚至其他慢性疾病。各種能幫助情緒放鬆、維持心情平靜的方式,都是保持積極、健康的重要關鍵。 4. 養成不刻意過節的習慣:民俗有許多節日慶典,加上人情禮俗的往返,常有許多的應酬,例如:生日壽辰、春節、端午、中秋等,於是有生日壽宴、年菜、守歲、年糕、粽子、月餅、烤肉、湯圓……,幾乎是在挑戰中老年人的健康極限,造成血糖、血脂、尿酸、血壓等數值趁隙爬升,心、肝、腦、腎如履薄冰,功能逐漸在負荷邊緣,所謂「過節如過關」,正是最好的形容,其實所謂的「幸福感」不一定要在酒酣耳熱,或歡歌達旦中追尋,換一種方式會更健康祥和。 5. 培養積極持續的生活習慣或生命觀:許多人在年輕時為了家庭、事業、財富,或人生抱負而努力,不斷積極的開拓衝刺,結果常在無形中將生命鋪展成一種平淺無根的狀態,因而產生空虛、沮喪、無助等感觸,有些人會尋求更多的刺激,追逐更「重口味」的滿足,終致身心俱疲。其實,每個人至少到了中年以後,不管成就如何,都應培養一種以上的關注、興趣,或怡情遣興的生活習慣,像是參與社會義工工作、閱讀、養蘭、書法、音樂、篆刻、禪修等,這不但能深入心靈的層次、充實生命的內涵,同時也是紓解焦慮緊張,或煩惱空虛的好方法,更能達到「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甚至是「忘年」、「破執」等豁達的境界。(文章部份引用自 - 常見病茶飲湯方 一書)

蓋棉被悶出汗來,錯誤的退燒觀念!

蓋棉被悶出汗來,錯誤的退燒觀念!

【常用退燒的方法】‧肛溫高於38℃時,給予冰枕使用。‧肛溫高於38.5℃時,遵從醫師的指示服用退燒藥。‧肛溫高於39℃時,可用溫水輕拍身體,尤其注意腋下和皮膚皺摺處。‧提供涼爽的環境,可打開冷氣、電風扇或窗戶,以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減少穿衣或蓋被,以前"加蓋棉被,悶出汗來"的觀念是不正確的。‧少量多餐,給予流質食物。‧多補充水份。發燒是表示疾病存在的一種指標,是身體天賦的防禦機轉,並不是必需撲滅的症狀。當家中有小孩發燒了,一般家長最關心的是如何趕快退燒。無論如何,小兒發燒了,趕快找平時信賴的醫師詳細檢查,治療病因才是最重要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