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渴望自然入眠,認知行為團體治療來幫您

渴望自然入眠,認知行為團體治療來幫您

眼前六位失眠長達14年的患者正訴說內心共同的渴望「能在床上多睡著幾分鐘」。在嘗試各種秘訣、偏方後,安眠藥幾乎是所有人進入夢鄉的最終選擇。多位長期用藥者早已根深蒂固地相信自己是失去睡眠能力的人。談到要自然入眠,真的只能用「望塵莫即」四個字來形容他們的心情。失眠的認知行為團體治療,一種逐漸在國內受到重視的非藥物療法。這些患者聽說改善失眠不一定要吃藥時,心中彷彿又燃起一絲希望,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踏上治療的旅途。治療中所學的各樣助眠技術幾乎是與過去的習慣、經驗背道而馳的。睡不著的時候要起床、縮短多餘的躺床時間、改變失眠時的想法等等。簡直是場與自己慣有生活型態的拔河比賽,他們經歷了拉扯、衝突與重整的心情起伏。動機愈強、愈有耐性的人,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矛盾的是,他們也體認到太過急於改善的心態,反而適得其反。所以就在這一進一退與一推一拉之間,慢慢調整,慢慢改善。結束七個星期的療程後,近三分之二人的睡覺時間、睡眠效率以及半夜清醒的時間有所改善,這個結果使他們再次相信自己還是可以睡覺的。此外,對於安眠藥藕斷絲連的依賴情結已漸漸淡化,有兩位學員甚至踏出減藥的第一步,雀躍的心情彷彿像是長期使用柺杖的人,可以再度自由奔跑。太陽日復一日的升起,這六個人依然過著自己原本的生活,沒有人會知道他們曾為失眠所付出的代價,但在台灣近340萬為失眠所苦的人群中,這六個人卻享受著自己努力的成果。

夜貓子上班族,小心睡眠障礙上你身!

夜貓子上班族,小心睡眠障礙上你身!

睡眠節率障礙是睡眠障礙的一類。這個問題,就是患者的睡醒周期和正常人不一樣,而產生不適當的節率。對於此類患者,即使在未合併其他種類的睡眠障礙時,也常造成生活、社交或是工作上的困難。【提早性睡眠節率障礙】特色為入睡時間過度提早,而睡醒的時刻往往在半夜,這是很多老人常見的一種型式,患者常在天色一暗,下午五、六點時就開始昏昏欲睡,有些人在一開始看電視就睡著,而卻在凌晨兩、三點時醒來,再也不能睡著。由於這些時刻其他的家人往往還在睡覺,有時會對其他人作息的造成干擾,或是產生一些安全上的考量(如夜間跌倒等)。【延遲性睡眠節率障礙】常見於年輕人或是所謂的夜貓子,患者入睡時間經常非常晚,甚至在凌晨兩、三點後,因此隔日就無法於清晨醒來,有些人甚至須一直到下午才能清醒作息,這對於須要正常上班或是上課的人,這種睡眠型態會造成時常遲到或是缺席,上午時也容易打瞌睡。【為不規則睡眠型式】患者每日無固定的睡眠清醒時刻,此類睡眠並不常見,好發在某些在合併神經學障礙的幼兒(如腦性麻痺)或是老年人(如失智症),由於作息的極度的不正常,也會使得照顧可能產生相當大困擾。【非24小時性的睡眠節率障礙】由於患者的睡醒節率不是24小時,因此會每日出現逐漸提早或是延遲的情形,此種睡眠節率障礙相當少見。治療的原則有三大類:節率治療、光照治療及藥物治療。患者須先記錄每日的睡眠日記,及詳實的上床時間,並確定欲達成節率目標後,採用漸進式方法來調整睡醒節率。整個療程可能需要2到4星期來達到所訂的目標。患者的配合常是成功治療的關鍵。光照治療是利用一定強度的全頻光照射,經視網膜輸入刺激上視交叉核而改善睡醒節率。一般而言,清晨的光照治療可以將入睡時間前移,而黃昏的光照治療會將入睡時間後移,此外光照治療也可能有改善入睡困難、延長睡眠時間、及增加睡眠效率的效果。不會有曬傷、白內障或是皮膚癌的副作用。少數人照射後可能會有頭痛或是焦慮感,這些情形在調整治療強度後都會改善。對於睡眠節率障礙患者最常使用的藥物為褪黑激素, 這是一種人體自然分泌的神經荷爾蒙,作用為促發生物的夜間訊號,及促進睡眠的相關行為及反應。對於改善節率異常有相當的幫助。

孕婦睡眠不足六小時,剖腹產機率高!

孕婦睡眠不足六小時,剖腹產機率高!

2004美國婦產科期刊指出,懷孕期間每日平均睡眠「不足六小時」者,剖腹生產機率是每日「大於六小時」的媽媽的4.5倍!女人身體對荷爾蒙變化造成的失眠反應比男性明顯,使女性比男性難以入睡、難以睡得久,容易白天嗜睡!月經周期、懷孕、停經荷爾蒙變化所造成的生理反應,造成睡眠品質下降。一半女性會因「經前症候群」影響睡眠--睡眠品質不良、失眠、不易入睡、易醒、整天愛睡覺,必須先到睡眠中心檢查確定或處理。整體而言,懷孕睡眠品質也比懷孕前退步。女性是不折不扣賀爾蒙的動物,懷孕賀爾蒙的驟變、日漸膨脹的子宮,會使孕前已出現的睡眠品質不良,更為加重。睡眠品質如入睡所需時間、睡不安穩、整體睡眠時數等,在懷孕三期都呈全面下降。2005年針對中國孕婦的調查報告可見,睡眠品質不良比例各佔懷孕的前中後三期8.9%、9.4%、9.6%。該篇報告亦顯示,懷孕三期出現打鼾比例為29.7%、40.5%、46.2%。一般沒有懷孕婦女打鼾的比例約4%,打鼾雖未必影響睡眠品質,但嚴重者約一半患有「睡眠呼吸中止」。此種問題使孕婦血中氧氣降低,日間嗜睡加重,子癇症、妊娠糖尿病、肺高血壓、低體重兒等併發症發生率增加,影響母子安全。英國2005的研究也證實,子癇前症孕婦的打鼾、日間嗜睡程度都比正常孕婦嚴重。因此,孕婦發生打鼾,應謹慎面對。幸而,目前認為「睡眠呼吸中止」的血氧降低,應不會直接傷害胎兒,如能及早處理,或可降低併發症對胎兒的影響。此外許多睡眠品質不佳,孕前早已發生,而如果等到懷孕時才檢查、治療往往受到許多限制,也多半緩不濟急。女性失眠問題如果合併打鼾或肥胖,能夠在「孕前趁早診治」,方為解決問題、母子雙方皆能受益的上上之策!

無形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

無形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

鼾聲是由於睡眠時呼吸道部分阻塞造成的聲響,鼾聲可能代表睡眠時的呼吸狀況有異常。鼾聲常間歇出現,頻率不一,有時停止十幾秒、甚至數十秒,若有這種情形,有可能表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或許「睡眠呼吸中止症」對您而言十分陌生,可是它卻是現代人健康及生活品質的無形殺手。呼吸睡眠中止症在美國約有百分之四的盛行率,但是由於一般民眾及醫師對於此病的陌生,因而有診斷率偏低的情形。 如果懷疑自己或家人的睡眠出了問題,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及睡眠檢查才是最恰當、最安全的管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李飛鵬醫師表示,為利於患者睡眠,檢查室多為安靜舒適的小房間,配上柔和的燈光,分離的機器監控系統,儘可能如家居般的水準。給病人連接上包括腦波、眼電圖、肌電圖、心電圖、口鼻呼吸感應儀、胸腹呼吸綁帶、麥克風、血氧濃度計等導線,接上多頻道睡眠記錄儀,以電腦記錄整夜的睡眠生理狀況。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1.減輕體重及規律的運動2.避免夜間飲酒及使用鎮靜劑3.使用睡眠呼吸輔助器,持續性正壓呼吸器(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此為目前最有效且被廣為接受的一種處置方式4.手術治療:部分的人適合採取手術方法,但需經專業醫師審慎評估,讓病患了解其風險、成功率及副作用選擇手術方式的原則是基於病患的上呼吸道阻塞或狹窄的位置,並評估其風險及副作用,來決定適當的術式以達到最佳的療效。李飛鵬醫師叮嚀,如果懷疑自己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應正確求診,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及睡眠檢查以做進一步的診斷及治療。別輕忽這潛在的危險而影響了你的生活甚至威脅到你的生命。

「打鼾」是需要找醫師的

「打鼾」是需要找醫師的

研究指出在台灣約有1.7-4.3%比例的人口有打鼾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至今已經診斷並得到適當治療的人數,估計不超過五千人。規律的鼾聲中斷,一段沉默後隨之而來大聲的鼾聲或吸氣聲,病患在睡夢中會感覺胸前有壓力,民間說法像鬼壓床,或是半睡半醒間手腳不能動,要費好大一個勁才能翻身等,這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表現。這類病患通常好睡的很,而且覺得自己一覺到天亮,一般都是由枕邊人發現。危險因子:1.性別:男性得病的機會約為女性的二至八倍。  2.肥胖:大於理想體重的120%以上者,較有危險性。 3.頸圍:男大於十七英吋(43公分),女性大於十五英吋(38公分)者。 4.扁桃腺肥大5.鼻中膈彎曲6.下顎後縮或下顎過小7.特殊基因疾病8.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 9.酒精、鎮定劑及安眠藥長期下來會出現兩大方面的後遺症<其一>對心臟血管方面的影響,由於夜間長期缺氧造成週邊及肺部血管收縮,使得病患出現高血壓及肺動脈壓力升高,日積月累心臟負荷增加而造成心臟衰竭,次數多寡和血壓有極大關係,而發生腦血管病變的機率是正常人的二至三倍。<其二>造成精神認知的偏差,此類病患時常處於疲累狀態,甚至開車時都容易在短短幾分鐘內打瞌睡,警覺性及注意力下降而造成交通事故。建議進一步睡眠檢測,方便您盡快了解睡眠問題。不要輕忽您睡眠的品質

不只是失眠這麼簡單

不只是失眠這麼簡單

國際睡眠疾病分類,包含八十多種特殊睡眠疾病,堪稱最詳細之睡眠障礙分類。睡眠障礙先簡單分為「失眠症」、「嗜睡症」、「異睡症」三大類;同時也習慣根據病因,將各種障礙又再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兩類。「失眠症」,是指無法進入或維持整夜的睡眠。大部分的失眠患者會因發生暫時的環境變化、壓力、或是身體疾病,而開始發生睡不著的現象。其中一小部分的人,可能演變成「慢性失眠」。會變成慢性失眠的這些人,可能是受到先天遺傳影響,屬於「原發性」;也有人是後天不當睡眠行為導致,如紊亂的睡醒週期、不良的睡眠環境、或是過度使用安眠藥物等,屬於「次發性」。還有一部分慢性失眠較難找到明顯的相關因素,稱為「生理心理性失眠」。有「嗜睡症」困擾的人,晚上可能需要非常長時間的睡眠,或是白天出現明顯的精神不振、昏昏欲睡。這兩種白天與黑夜的症狀,可以只有一種,也可能兩種同時存在。發生以上嗜睡現象時,需先評估是否單純由於睡眠不足所引起,或是使用了某些鎮靜性質的藥物。真正的「嗜睡症」,除家族遺傳外,也可能與各種腦神經病變有關,如特殊但少見的「猝睡症」,會讓人無預警地掉入睡眠狀態,雖然佔嗜睡症很小的比例,但是因對日常生活干擾嚴重,因此嗜睡問題必需儘快排除是否患有猝睡症。「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不但晚上睡覺鼾聲擾人清夢,更會因呼吸不順,影響體內氧氣濃度,使得第二天起來頭昏腦脹,長期下來更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甚至腦中風的危險性。「異睡症」,大概是睡眠障礙中最引人注意的吧!有此困擾的人,晚上不但不能好好睡覺,甚至做出一些與白天平日行為差異很大的混亂行徑,包括小朋友「夢遊」、「夜驚」、「夢魘」,乃至於老人家「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由此可知睡眠的複雜及睡眠障礙的多樣化,遠遠超過一般人對睡眠的了解,而睡眠醫學所面臨的臨床狀況,更無法在任何單一科別內診斷處置。

老是覺得睡不飽?睡眠障礙的指標

老是覺得睡不飽?睡眠障礙的指標

什麼叫做睡眠障礙,必須先了解何謂正常睡眠。所謂正常的睡眠,至少必須有「完整的睡眠結構」,並且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睡眠結構可以在睡眠實驗室來評估,包括入睡時間的長短、睡眠的效率、深度與淺層睡眠的比率多寡、以及特殊的睡眠呼吸型態等等,這些睡眠結構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引起特殊的睡眠障礙。至於「睡眠品質」,雖然是由人主觀的感覺來評估,但因為是描述個人感受的睡眠結果,因此可用來輔助決定是否有睡眠障礙。睡眠醫學上所謂「未恢復精神效果之睡眠」或是「非復甦性睡眠」,指的即是一般人所說的「淺眠」。身受其苦的人,常常感覺即使經過一夜充足睡眠,醒來後仍然無法身心全然清醒,老是覺得睡不飽。這種低品質的睡眠,就是發生睡眠障礙的一個指標。除了睡眠結構與品質外,認定是否有睡眠障礙,必須考慮睡眠問題對日常生活影響的程度。同樣的睡眠障礙症狀,對不同人造成的生活衝擊並不完全相同。因此臨床上醫師要認定某人有睡眠方面疾病時,必須是睡眠障礙已經導致「白天社交活動或職業功能的顯著失能」的情況睡眠障礙不但直接降低整體生活品質,更間接透過與某些慢性疾病的關聯,進一步擴展不良影響。飽受睡眠障礙之苦的人,除了要忍受每晚的煎熬,也比沒有睡眠障礙的人,容易罹患種種慢性疾病。目前相關醫學研究已經如火如荼進行當中,並已發現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甚至憂鬱症,都與睡眠障礙相互影響。

人類於睡眠中進行種種迥異於白天的生理活動

人類於睡眠中進行種種迥異於白天的生理活動

雖然對人類來說,睡眠是每天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對睡眠的了解,卻少得可憐。古代的人類,不僅不了解睡眠,還懼怕睡眠,深怕自己一覺不醒。直到一百多年前,許多學者仍然認為睡眠是生與死之間的一個過度階段。隨著醫學的進展,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身體以及生理現象,並不會隨著睡眠而靜止;反倒會利用睡眠,進行種種迥異於白天的生理活動。為了因應不同的生理需求,看似平靜的一夜睡眠,實際上卻是波濤洶湧。整夜的睡眠事實上是由好幾個週期所構成,而每個週期又可以分好幾個階段。當一天的勞碌辛苦結束後,人們帶著倦意上床,闔上眼,身體逐漸放鬆,腦部的活動也慢慢安靜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腦神經從淺眠的「入睡期」,進入對外界不聞不問的「深睡期」。透過儀器的偵測,我們可以看到睡到正香甜的人,他們的腦波由快而慢,一步一步進入睡眠的核心。沒一會兒的時間,腦波突然加速,眼睛開始左右快轉,腦海中出現一個接著一個精采絕倫的夢境,此時睡著的人進入了一個十分特別的「快速動眼期」。一段時間之後,美夢消散,腦部再次呈現休息的階段,睡眠也進入下一個週期。整夜的睡眠就在上上下下的變化循環中度過,這些生理的變化,有時甚至比白天還劇烈。睡眠是什麼?在了解睡眠過程中上下起伏的變化後,相信多數人都可以同意:「睡眠絕對不僅僅是把生理開關關掉,以便休息而已。」睡眠中發生的種種變化,到底對整體健康的維護、或生理狀況的恒定有什麼意義,醫界仍在逐步解密當中。但睡眠的存在絕非偶然,而身體為了維持這極端複雜的睡眠結構,需要什麼樣的神經生理功能與協調,醫界也不斷地探討開發。不論如何,只要大眾能對睡眠有基本的認識,在面臨「睡眠障礙」時,就可以認知到--這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失眠」兩字的問題而已。

睡的多,活的久

睡的多,活的久

良好的睡眠最起碼有「恢復精神、重獲體力」的作用。事實上,我們每天生活所需的種種「認知能力」,舉凡從對事情的判斷力、到對事物的記憶力,都需要睡眠來調節,以便維持一定功能。萬一睡眠品質出了狀況、或是睡眠時間遭到剝奪,很容易造成認知功能的損傷。研究已經發現,許多意外事件如車禍,往往與「睡眠障礙」脫不了關係。許多「生理現象」的調節,也在睡眠當中發生。譬如生長發育所必須的「生長激素」,只有在「深度睡眠」中才會穩定地從腦部釋放。台灣俗話所謂「一冥大一吋」,並非無的放矢!近來研究也得知,睡眠如果被剝奪一段時間,會讓身體的「血糖耐受性」降低。可見如果睡得不好,新陳代謝功能也會漸漸發生狀況。美國學者在2002年發表的一個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結果指出,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的人,長期追蹤下來,死亡率至少上升十五個百分點。死亡率上升的真正原因尚未清楚,但專家們相信這是透過不良睡眠多方面的負面效應所致。由於睡眠影響的層面實在太廣,「睡眠是為了避免缺少睡眠所帶來的後果! 」這句話乍聽好像什麼都沒說明,卻十分貼切地點出,睡眠的重要猶如空氣或水,平時不感覺它的存在,一旦出了狀況,身體、生理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受到衝擊。睡眠的重要,可是無法忽視的!

肥胖控制與睡眠障礙的密切關係

肥胖控制與睡眠障礙的密切關係

肥胖是造成睡眠相關呼吸問題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夠減重,許多人的呼吸問題也就隨之改善。體重控制在現代人維持身體健康的首要目標,何為健康體重?目前全世界都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判定體位狀況,計算方法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台灣是以18.5-23.9公斤/公尺2為國人健康體重的建議範圍。飲食控制在減輕體重上是首要的手段,飲食需減少熱量攝取,使身體達到「負熱量的平衡」,體重才能逐漸減輕。減輕1公斤的體脂肪,身體需多消耗7700大卡的熱量,因此如您可以每天少500-1000大卡食物的攝取,預期可以在一個星期中減少0.5-1公斤的體重。減肥飲食不是只要控制熱量而已,還需注意營養的均衡性,您應該選擇一個可以長期遵守執行的減肥飲食,而不是一個快速卻無法持久,對身體會有傷害性的飲食,「均衡低熱量飲食」就是一個可以讓您健康一輩子的飲食。造成睡眠障礙的因素很多,也不全然與體重有關,飲食上有甚麼方法可以幫助您改善睡眠的問題,以下建議提供給您參考:1. 減輕晚餐對您身體的負擔:晚上吃得太多,吃進一堆脂肪的食物,會延長您消化吸收的時間,可能會使您無法好好睡一覺。2. 避免含咖啡因的飲料或食物:研究發現,咖啡因也會抑制一種令人想睡的化學物質,會影響能讓人獲得充份休息的深睡期。3. 適量飲酒:研究指出有酗酒習慣的人常有睡眠障礙的問題,他們的「快速動眼期」(REM)很短,「深睡期」短甚至幾乎沒有。這是因酒精會REM的時間長度,而REM的時間太短,使人常在夜間醒來,睡眠時間斷斷續續。4. 避免產氣與辛辣的食物:肚子脹氣、消化不良會令人不舒服而睡不著。5. 多吃富含色胺酸、B群維生素、鈣、鎂的食物:好的睡眠是優質人生的基礎,從健康飲食「吃」出好睡眠開始,讓您免除失眠的困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