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患了電腦視覺症候群嗎?

你患了電腦視覺症候群嗎?

電腦目前在絕大多數的辦公室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長時間做某一件事而不休息,一定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眼睛長時間盯著電腦看當然也不會例外。常常因為疏忽或者眼睛疲勞卻不自覺,而造成眼睛過大的負擔。如此一來,不僅會讓視力受損,造成「電腦視覺症候群」的機率也大幅提高。到底什麼是「電腦視覺症候群」呢?它是因為你的眼睛長時間專心於電腦螢幕,造成眨眼次數降低,眼睛表面水分迅速蒸發,久了就會出現慢性結膜炎或乾眼症的病症。其實長時間看書、看報紙當也會對眼睛造成傷害,但是跟電腦的差別是,書是平面、不動的,而電腦螢幕則是由許多小光點所組成,而且是非連續性畫面,眼睛在閃爍頻繁的螢幕前會不容易聚焦,因此眼睛更易疲勞。電腦螢幕是一個鏡面,本身也會發光,再加上日光燈或光源的照射,所以常常會造成反光,觀看電腦就會變得比較吃力。」張朝凱醫師解釋著。想知道你是不是也患了電腦視覺症候群很簡單,想想看你是不是常覺得眼睛總是乾澀、酸痛?如果是的話,小心眼睛酸澀正是症狀之一。除此之外,眼睛疲勞、頭痛、雙影像視覺(也就是出現兩個影像)、覺得螢幕影像模糊、眼睛腫痛甚至發炎,都是電腦視覺症候群的症候。 眼睛會「酸」是因為近距離看電腦,眼睛會「澀」則是因為乾燥。「酸」會造成眼睛疲勞,甚而引起神經疲勞,這也就是為什麼電腦看久了會頭痛的原因。「澀」的部分,則是因為眼睛太過專注在電腦上,造成眨眼次數減少,淚液快速蒸發。 此外,現在大多數的辦公室內都安裝有空調系統,所以濕度降低,更加速了淚液的蒸發,如果不巧你又是隱形眼鏡族,那真的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雪上加霜」而這正是造成後天性「乾眼症」的主要原因。乾燥不但會造成眼睛缺氧、發紅、缺乏淚液滋潤的眼睛也會因無法殺菌,而有可能發炎。

眼睛累了嗎?教你五招,永保眼睛水亮動人

眼睛累了嗎?教你五招,永保眼睛水亮動人

《第一招》● 用力眨眨你的眼睛。 ● 眨眼睛不必教大家都會吧!請先用力閉上你的眼睛。 ● 再把眼睛睜開。睜、閉眼的動作重複做個五次左右就行了。《第二招》● 眼球向右看,保持數秒。● 再回到正中位置。 ● 眼球向左看,保持數秒。 ● 再回到正中位置。 ● 眼球向上看,保持數秒。 ● 再回到正中位置。 ● 眼球向下看,保持數秒。 ● 再回到正中位置。 《第三招》● 遮遮掩掩按摩眼球。 ● 閉上眼睛,雙手稍微用力蓋住眼球。 ● 大約過三秒鐘左右,再將雙手拿開。 《第四招》● 冷熱交替敷眼睛。 ● 毛巾浸熱水後擰乾,敷在眼睛上數秒。● 之後再將毛巾浸冷水後擰乾,敷在眼睛上,每日一次即可。 《第五招》● 看遠看近調節眼肌。● 選一個距離較近的景物,看個五秒鐘。再把視線調到距離較遠的景物,觀望約五秒鐘。兩個動作反覆做個幾次即可。 ● 眨眼可以避免眼睛過於疲勞和乾燥,而轉動眼球則是為了避免你的眼睛因為盯著電腦太久,造成眼部肌肉僵硬,雙手遮眼可以按摩你的眼球,讓你的眼睛鬆弛舒適(不過做這個動作前要記得先洗洗手),用毛巾冷、熱敷你的眼睛則可以促進眼球血液循環、消除疲勞,而且還可以消除你的黑眼圈呢!至於讓眼睛看遠又看近,則是為了調節你的眼部肌肉,讓它恢復彈力喔!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張朝凱 醫師建議,若要說什麼休閒活動是對眼睛有益的話,「放風箏」和「看電影」都是對眼睛只有幫助沒有傷害的娛樂。放風箏因為是遠距離看事物,這點大家可能還想的到,但是看電影呢?因為『暗視』的效果。看電影時室內的燈全都關閉,此時瞳孔是放大的,再加上電影螢幕很大,若能坐在中後排,與螢幕有一點距離的位置最好,這樣看起電影來眼睛會很舒服。因此強烈建議大家不妨在休假時多到電影院看電影。

誰知「眼結石」,「粒粒」皆痛苦

誰知「眼結石」,「粒粒」皆痛苦

「結膜結石」跟一般的臟器內結石是不同的,因為結膜的結石並沒有含「鈣」的成分在裡面,這些結石通常只是眼睛內一些脫落的碎片,混合著黏液的分泌物形成了一些透明狀的結膜凝塊或凝結物,聚集在上皮細胞底下的固有層;因此有時我們翻開眼皮便可見到一些黃白色的小點,這就是所謂的「結膜結石」了。而「結膜結石」的主要形成因素,是眼睛受到了慢性刺激例如:經常在外工作或是住在風沙較多的地方(臨海地區)、隱形眼鏡族、睫毛易掉的人,這些人經常都會有風沙或異物刺激眼睛;另外,慢性結膜發炎、砂眼、乾眼症的患者,甚至長期點某些眼藥水者,也都十分容易有「結膜結石」的產生,但最主要仍好發於老年人及經常在外奔波受風吹日曬的人。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張朝凱 醫師指出,由於環境的日趨惡化,刺激物質也越來越多,相對的有結膜結石的人與日俱增。在台灣的眼科門診患者中,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可以發現有結膜結石,但僅有百分之七的人會有症狀產生;所幸大多數的人是沒有症狀的,這些沒有症狀的結石,大可不用理它,過度的處理反倒會使結膜形成結疤,造成結膜表面不平,有時反而會持續有不舒服的感覺,這時只需定期追蹤即可。至於真正比較大的結石或是比較表淺已產生症狀的結膜結石,則需要求助眼科醫師來處理,一般可用局部眼藥水解決其症狀,或點個麻藥再用針頭將結石挑掉即可。但有時有一些突出結膜外的小結石,其實埋在結膜底下的卻是一大片融合的結石,挑掉後會有較大的傷口,此時則需遵照醫師指定用藥及定期複診。要預防結膜結石的發生,最重要的是避免結膜受到刺激及預防結膜發炎,若有眼疾便要確實治療,勿自行點眼藥水或任意處理;隱形眼鏡族則要注意隱形眼鏡的清洗及消毒,並定期檢查眼睛。至於經常會在外受風沙刺激的人,在外出時最好能配戴保護眼睛的眼鏡,避免風沙直接吹入眼睛。倘若一旦發現結膜上有結石,在無症狀出現之前勿過於驚慌,這只是眼睛的一種警訊,提醒您該注意眼睛結膜的健康保養了,除了加強上述所提到的預防之道外,並應定期做好眼睛的檢查,如此便可以避免「粒粒在目」的痛苦了。

預防砂眼,夏風吹又生

預防砂眼,夏風吹又生

王小弟弟因為近日來經常揉著眼睛說眼睛不舒服,仔細一看眼睛還紅紅腫腫的,於是王太太立即帶王小弟來門診檢查,當王太太得知王小弟弟眼睛的毛病是「砂眼」時,臉上立即出現了驚訝的表情,懷疑著這幾乎是快要沒見過的疾病怎麼會又出現在自己兒子的身上。的確,砂眼在十幾二十年前是十分流行的,世界衛生組織一直致力於消滅世界各地的砂眼,當時的小學生每到夏天便會有一些衛生單位到學校替學生們做砂眼的檢查,並做一些宣導教育。隨著衛生防治工作對砂眼宣導與預防的重視,這幾年來,砂眼的病例的確日趨下降,但相對的人們也開始輕忽了預防砂眼的重要性,然而,隨著季節一步步的邁入了盛夏,許多接觸性的傳染疾病也活絡了起來,砂眼的細菌亦不例外的會在這盛夏插上一腳,引起眼部的毛病,為了不讓自己的眼睛出現問題,也不讓砂眼的細菌伺機而起,砂眼的保健預防仍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砂眼至今仍是未開發國家的人民,失明最主要的原因,全世界目前仍有四億的砂眼人口,主要分佈於非洲、中東、印度、及東南亞國家地區。砂眼是已知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也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眼疾;廣義而言,砂眼可算是一種慢性結膜炎。它的病原體是一種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的「砂眼披衣菌」,可由接觸而傳染,也會引起大流行,其症狀通常是眼睛會癢,並且會有充血的現象;不過這些症狀對人體不會造成重大的痛苦和不適,所以砂眼便往往遭到患者的忽略,而不知不覺的使病原潛伏在眼內。「砂眼披衣菌」最喜歡感染結膜細胞,引起結膜發炎,使得原本平滑的結膜長出很多小小細砂般的顆粒,故稱為砂眼。「砂眼披衣菌」進入眼睛以後,在結膜及角膜上皮細胞生長繁殖,進而使結膜充血。砂眼初期的症狀和細菌性結膜炎相似,因為角膜上皮細胞受侵犯所以會有流淚、畏光、疼痛、分泌物,偶而眼瞼會有水腫的現象、結膜充血。砂眼一般都是在上眼皮較嚴重,嚴重的瘢痕可深達上眼板,而引起角膜上皮細胞發炎,產生角膜血管翳、結膜病灶處便開始結疤,這結膜瘢痕化的結果各種併發症就因應而來了,如:眼瞼內翻、睫毛亂生、睫毛倒插、角膜混濁、眼球結膜黏連、淚囊炎、乾眼症等等,導致視力減退或失明。砂眼的潛伏期為五~十四天,嬰兒或小孩發病較慢,且較能痊癒,併發症極少;大人則可能早期即有併發症產生。如果身體狀況好,衛生習慣好,並不會引起很大的症狀,有些人終其一生都患有砂眼,但對視力卻一直沒有影響。早期砂眼的診斷並不容易。需要借助特殊儀器及多年臨床經驗才能正確的診斷。對於砂眼的治療應及早發現再對症下藥,因此當您發現有上述砂眼症狀時,便應找眼科醫師加以診治。通常治療砂眼以藥物最為有效,如抗生素藥膏,一日點一次,連續點上六至八星期,當可收效,同時為預防再發,可用間歇治療方式,及每隔一段時間,可在使用藥膏,來預防砂眼傳染。砂眼的治療必須持久而連續方可痊癒。砂眼的預防及治療極為重要,其防治方法首重公共衛生,預防接觸傳染的方法有:一、常洗手、不用公共毛巾、臉盆。二、不隨意揉擦眼晴,隨時保持手的乾淨。三、不在風沙大的場所工作。四、不要接觸砂眼患者接觸過的東西。五、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砂眼雖是小毛病,但如果不加以治療,最大的影響是:(1) 容易傳染給他人,造成更多的砂眼患者。(2) 經年不治療,會造成結膜結疤、角膜病變、眼瞼變形、而引起視力障礙。一旦感染砂眼早日治療可以將傷害降至最低,儘量避免因砂眼而引起的後遺症。

如何配合孩子的發展選擇適當的玩具呢?

如何配合孩子的發展選擇適當的玩具呢?

【0~1歲】(1) 安全第一,因為此時孩子會把所有的東西放入嘴中,這是發展必經的過程,所以不可以制止,只要保持玩具的乾淨、清潔及安全即可。若此時不讓孩子滿足口腔期,到一歲以後仍會把東西放入口中,反而延遲下一個階段的發展。(2) 此時孩子也正在發展抓拿手眼協調的能力,可以給予一些搖鈴(聲音的刺激)、會動的東西(視覺移動的刺激)、色彩鮮豔且抓的住的積木。不需要特地去買玩具,可拿家中的瓶瓶罐罐(塑膠材質的)讓他玩。(3) 若孩子拿東西的動機不高,可把玩具觸碰手背,讓其有感覺,再放置手中把玩一會後,拿開吸引他主動伸手拿。【1~1.5歲】(1) 此時是孩子手部握放能力的發展,因此你可以看到孩子把玩具丟的到處都是,正覺煩惱,此時你可能需準備大的箱子,與他一起玩『丟』進去的遊戲。(2) 這時也是孩子開始有模仿能力的時期,因此很多玩具可以開始教導如何玩,如:車車是用手推的、倒水、開蓋蓋、關蓋蓋、塗鴉。(3) 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還不會說話,好像不用教他東西,其實這是錯的。這時期父母還需教導孩子認識一些生活隨處可見的實際東西,如車子、杯子、椅子、球球、五官…等。雖然孩子還不會說話,但他們仍需認識這些東西。如何知道他們已認識這些東西,父母可以問孩子『球球在哪裡?』,此時孩子若會去用眼睛尋找或手勢指出,就表示孩子已認識這些東西了。等到孩子認識這些東西之後,他才會在下一個階段用語言表達出來。【1.5~2歲】(1) 此時孩子會有抽像概念的發展,因此可以選擇圖片。教導孩子去『指認圖片』(如:狗狗、車車、球)-->『看圖說名稱』-->『認識、指認情境圖片』(如:睡覺、吃東西、玩)。(2) 有些父母會發現孩子沒辦法跟你靜下來看書,這時父母需要訓練你的孩子,每天固定一段時間為『看書時間』,開始可能需要先看10分鐘,慢慢再增加看書的時間,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孩子好好看書30分鐘以上。這段時間是你跟孩子一起看同一本書,你得發揮你的口才和吸引力來引起孩子們的注意,若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可以培養孩子對看書的喜好,將來才不至於不喜歡讀書。父母也不可以用『去看書』作為孩子的處罰,這會影響孩子讀書的意願。(3) 孩子也會有組合的概念,因此可跟他玩形狀版的組合、顏色的配對。不管在什麼年齡的孩子,父母親永遠是孩子們最好的玩具,所以父母們不要忘記自己的功能喔,好好發揮就能省下買玩具的錢了。(資料提供:心理師李欣怡)

「劈腿族」預防愛滋,要有一套

「劈腿族」預防愛滋,要有一套

隨著性態度開放,「劈腿」已成為兩性關係中相當常見的情況,而此一現象背後令人憂心的是,可能造成性病和愛滋病的氾濫。根據一項針對台灣地區青壯年人所進行的年度全球性調查,有27%的人曾經「劈腿」,同時有兩個以上性伴侶;而曾同時與兩人以上進行性行為,即所謂「3P」或「多P」者竟高達12%,另有37.66%的人雖無此經驗,「但如有機會也想試試看」。 在性教育的「A」(Abstinence,拒絕性誘惑)和「B」(Be faithful,單一性伴侶)兩大指標已逐漸淪陷之際,「C」(Condom,保險套)則成了最務實且有效的安全性行為之道。鄭丞傑 醫師表示,保險套不只用來避孕,還可減少包括愛滋病在內的大多數性病;下生殖道癌症如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以及肛門癌。最近衛生署剛核准上市,內層含有微量麻醉成分的保險套,還具有改善男性早洩狀況,延長性交時間的作用等。保險套不但成為當今性教育的重要課題,在防治愛滋病方面,過去泰國每年增加15萬名愛滋個案,在大力推廣使用保險套後,感染人數大幅降為每年新增1萬9000人。許多人認為,只要潔身自愛,就可與愛滋病絕緣;事實上,最近台灣地區的愛滋感染者大量增加,除了毒癮者共用針頭及男同志間不安全的性行為之外,一般大眾尤其是良家婦女,很容易落在愛滋的潛在危機中。不論您是愛情專一者或「劈腿族」,預防愛滋交叉感染,「愛要有一套」!

子宮頸癌的分期

子宮頸癌的分期

癌症一般在臨床上都有分期,這是為了治療和了解其預後的方便。鄭丞傑 醫師指出子宮頸癌由零期到四期,共分成五個階段:《零期癌又稱原位癌》指的是最早期、最輕度的子宮頸癌,癌細胞僅見於子宮頸的上皮層內,而沒有任何侵犯到間質組織。零期癌是肉眼所看不出來的,需要切片做顯微鏡診斷。嚴格來講,零期癌仍屬癌前病變,還不是真正的子宮頸癌。第一期到第四期是侵犯性的子宮頸癌,所謂侵犯性是相對於原位癌,也就是癌細胞已不限於上皮層內而已了。《第一期癌》癌細胞已穿透上皮層,但仍侷限於子宮頸內。第一期分成Ia和Ib兩個分期,Ia是在臨床上還看不出來是癌症,又分成Ia1和Ia2兩個次分期,需要病理專家用顯微鏡仔細檢查,才有辦法做出正確的診斷。Ia1指侵犯到上皮細胞以下,但深度在3毫米,寬度7毫米以下。Ia2則指侵犯深度3毫米以上,5毫米以下,且寬度7毫米以下。Ib則指的是癌細胞侵犯的範圍已大過Ia2的程度,但仍限於子宮頸內,不論臨床上能否看出來,都屬Ib期。Ib又分Ib1及Ib2,以腫瘤的大小來區分,大於四公分以上直徑的,列入Ib2,否則是Ib1。《第二期癌》指的是癌細胞已不限於子宮頸之內,向外蔓延,但還沒有侵犯到骨盆壁,如已侵犯陰道,則只侷限於陰道內(上)三分之二段,而不到下三分之一段。第二期又分成IIa和IIb兩個分期,IIa是沒有侵犯到子宮頸旁的組織,IIb則已侵犯到子宮旁的軟組織,不過仍未到骨盆壁。《第三期癌》癌細胞已侵犯到骨盆壁、陰道外(下)三分之一段,或者腎臟已有水腎,甚至失去功能的現象了。第三期又分成IIIa和IIIb兩個分期,IIIa是還沒有犯及骨盆壁,IIIb則已侵蝕到骨盆壁,或引起水腎或腎臟無功能。《第四期癌》是最嚴重的狀況,癌組織已蔓延真骨盆腔以外的地方,或者犯及膀胱或直腸的黏膜了。這一期又分成IVa和IVb兩個分期,IVa指的是轉移到附近的器官,IVb則是轉移到遠處的器官,也就是真正的癌症末期了。

家花野花都怕菜花

家花野花都怕菜花

菜花是由一種叫做「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微生物所引起,通常由性接觸傳染,可以說是相當常見的一種性病。傳染力很強,而且潛伏期可長達三週至八個月之久,也有報告長達一年半以上的,平均約三、四個月才長出來。鄭丞傑 醫師表示通常在感染後,初期只是尖頭的顆粒狀突起,不痛不癢,但愈長愈大,範圍也越寬廣。臨床表現多樣化,包括粉紅色、肉色或污灰色的小丘疹、絲狀樣、乳突瘤樣、雞冠樣、蕈樣或菜花樣突起等,因此有時還需病理化驗協助診斷。常侵犯部位為男性的陰莖冠狀溝,包皮繫帶、龜頭、尿道口等處,女性則以陰唇、陰道、子宮頸最常見。女性上會侵犯到會陰、肛門口、直腸,甚至也會因口交而傳染到口腔。由於潛伏期長,加上感染初期病徵表現的不確定性,不但會影響到病患的自覺及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判斷,更因此導致疾病傳播快速,以及常見治療後再次復發,或一再地被其性伴侶傳染到相同的病症。除此之外,更有患者經性行為後同時感染到多種性病,而其中可能包括的淋病、梅毒或愛滋病等,最好請專業醫師一併徹底檢查。鄭丞傑 醫師指出,目前尖形濕疣的治療方法以局部直接治療為主。其中不論是手術、雷射、電燒及液態氮冷凍等療法,均需於醫療診間經由醫療專業人員實施。外用藥品療法除了一九九九年已被公告不建議使用的植物粹取液及治癌用藥外,有一藥品為國內為一再醫師指導處方下可由病患自行居家使用的乳膏外用藥--化疣敵( Wartec),其有效成分Podophyllotoxin為抗有絲分裂劑,可針對人類乳突病毒及患處表皮細胞的DNA異常增殖現象產生抑製作用,據國內外臨床試驗資料顯示,可達到八十%左右的治癒率。預防之道唯有避免不潔的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一旦罹患,則雙方甚至多方都得接受檢查治療。

骨鬆阿嬤坐斷三節脊椎骨,造骨治療讓她重新站起來

骨鬆阿嬤坐斷三節脊椎骨,造骨治療讓她重新站起來

病床上傳來王阿嬤歇斯底里的哭叫,止痛針劑量越來越重,注射時間越來越短,四小時一針,結果不到2小時就又喊又哭,子女在旁滿頭汗幫不上忙,連醫生護士也束手無策。骨折到底有多痛呢?因為骨質疏鬆引起胸椎及腰椎骨折的王阿嬤說:「痛到袜吃袜睏,比生小孩還要痛!」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長庚醫院骨科部陳文哲主任表示,疼痛是很主觀的感覺,但醫界為了讓病人能夠精確的講出到底有多痛,把疼痛感區分為十級,一分最輕微,十分最疼痛。統計指出,剁手指達十分是天下第一痛,癌症疼痛是第二痛,生產則是排名第三;而骨折的痛苦指數高達七、八分,與生產的痛不相上下。曾經因為坐馬桶造成三節脊椎骨折的王阿嬤說:「想像生囝仔的陣痛痛上好幾個月,你說,這種痛普通人咁凍ㄟ條!?」 骨鬆骨折:銀髮族致命危機陳文哲主任表示,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增加,大約在20~30歲達到最高峰,然後就以每年0.5%至1%的速度流失,使得原本緊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而骨質疏鬆症正是造成老人家骨折的重要原因之ㄧ。根據全民健保的統計資料,65歲以上女性每年髖部骨折約為7000例,大約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骨折。骨折帶給老人家的後遺症相當嚴重,根據《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調查》發現,老人家一旦發生骨折,大約10~25%的人會在一年內死亡,25%的人在一年內無法行走,有40%或是更多的人必須依賴他人生活,可見骨鬆及骨折不但影響銀髮族的健康,也嚴重衝擊他們的生活品質。 骨鬆骨折讓阿嬤淚水停不住陳文哲主任表示,嚴重骨質疏鬆的老年人常因為一個沒留神而造成骨折,最常見的原因是跌倒及碰撞,但門診中也有因為整脊、抱孫子,甚至有名老太太在躺下百萬名床的剎那,脊椎骨斷了好幾節,疼痛不已而送醫。陳主任表示:「骨質疏鬆症就像人體海砂屋,在一點一滴流失骨質的過程中,會出現腰酸背痛、駝背的症狀,慢性疼痛對這群阿公阿嬤來說,常認為忍一下、習慣就好,但直到有一天當外力造成骨骼坍塌再送醫時,通常都已經痛到講不出話來了。」 骨質疏鬆治療刻不容緩針對老年人骨鬆骨折的治療方式,陳文哲主任表示,治療可分為「治標」與「治本」。所謂的「治標」是以外科手術治療骨折部份,減緩骨折所造成的急性疼痛,治療方式包括:穿背架、施打骨水泥與開刀手術;而「治本」則是針對骨質疏鬆症進行藥物治療,也就是積極的防止骨質流失或促進骨質的再生。目前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分為「破骨抑制劑」與「造骨促進劑」。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表示,「破骨抑制劑」可經由抑制破骨細胞(osteoclast),鞏固骨質並增強密度,進而減低骨折風險,但由於這類藥物同時也抑制造骨細胞,因此服藥僅能保骨本,無法進一步改善骨質。而「造骨促進劑」也就是副甲狀腺激素,利用每日短時間(約30秒)皮下注射副甲狀腺素的方式,使造骨細胞(osteoblast)的數量及活性增強,直接刺激骨頭生長,快速增加骨密度及骨質,是唯一可充實骨骼結構的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只可預防骨鬆的惡化,並無法使骨折處再恢復原狀?現代人已經有「存骨本」的概念,大家也知道對抗骨質疏鬆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骨質流失,但現在的銀髮族出生在物質匱乏的2、30年代,他們年輕時來不及存骨本,老了之後難道就沒有辦法補救嗎?國外一份研究針對1,124名65歲以上嚴重骨質疏鬆婦女,分別以破骨抑制劑及造骨促進劑治療,研究結果發現,使用破骨抑制劑的婦女治療18個月後,骨密度增加3.8%,同時期使用造骨促進劑副甲狀腺素的婦女卻可提升骨密度達19%,以及降低嚴重背痛發生率達57%。研究也同時顯示,使用造骨促進劑副甲狀腺素1年,除了可降低多重脊椎骨折再發生率的降幅達68%之外,甚至還可能使骨質恢復停經前的水準。 造骨促進劑解除疼痛明顯優於其它藥品黃兆山醫師在台灣針對53名嚴重骨質疏鬆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發現,患者接受每天一劑的造骨促進劑治療,結果發現藥品使用期間雖然只有6個月,但骨密度平均提升了5%。另外,他進行的造骨促進劑在解除骨鬆疼痛的研究也顯示,使用6個月後,有83%的病患背部疼痛獲得減輕,而疼痛指數也從6.7降到輕度疼痛的3.7,顯示造骨促進劑對於疼痛減緩及提升骨密度的療效相當好。曾經因坐馬桶坐斷三節脊椎骨的王阿嬤,由於嚴重背痛,一度僅能躺臥沙發,在接受半年破骨抑制劑治療後,疼痛情況並無明顯改善,由於無法行走,加上嚴重疼痛及睡眠不足,阿嬤終日以淚洗面。直到黃醫師為王阿嬤使用造骨促進劑治療後,短短一個月,阿嬤就明顯感覺背部不再痛到無法忍受,而注射造骨促進劑一年半後,目前阿嬤已恢復行走,甚至能爬三層樓梯。根據黃醫師的診斷,阿嬤治療過後,骨密度增加11.8%;疼痛指數則由九分進步到三分,相當於從重度的癌症疼痛減輕到輕度疼痛。阿嬤說:「麥講啥醫學名詞,我嘛聽嘸,可以讓我好好躺在床上睡個覺,麥擱痛到哎哎叫,就是尙好的治療。」目前健保對於「造骨促進劑」已有給付,適用對象為:因嚴重骨鬆造成兩個(含)以上脊椎或一個髖骨骨折之患者,而嚴重駝背者以及嚴重背痛者,可能已有多節脊椎骨骨折,建議及早就醫,以解除疼痛。 「安靜的疾病」需細心的關懷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安靜的疾病」,許多婦女直到發生骨折才知道骨鬆的嚴重性,陳文哲主任表示,當65歲以上老年人出現以下症狀時,千萬別輕忽,宜儘早就醫觀察,才能讓人生七十不再「骨」來稀。※ 覺得整天腰酸背疼的要命,卻檢查不出原因。※ 覺得身體快要散掉,坐下去就爬不起來。※ 身高倒縮3公分以上。※ 經常性腰酸背痛、駝背。

人工植牙到底能撐多久?

人工植牙到底能撐多久?

德威牙醫集團-景美院區 曾雍威 醫師指出,美國文獻統計過,一般假牙使用年限平均只有七年。也因為如此,近年來醫生已一反過去的懷疑態度,公認植牙是一種取代缺牙的優越治療方式。今日的植牙術式是1985年以後才被廣泛使用的新科技,牙醫師對於人工植體的壽命也很好奇,並密切注意中。植牙不會再蛀掉,但如果口腔衛生不佳也會有類似牙周病的現象,導致骨質吸收,甚至植體脫落。要讓植牙長長久久,曾雍威 醫師建議患者加強維持口腔衛生,一定要耐心刷牙及使用牙線,定期回診檢查。另外夜間磨牙及吃檳榔的人,過大的咬合力對植牙很不好,則不建議植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