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過多胃酸分泌,造成消化性潰瘍的主因

過多胃酸分泌,造成消化性潰瘍的主因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 李兆人 醫師表示,造成消化性潰瘍的原因不外乎過多的胃酸分泌或胃幽門桿菌的感染。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如今已有相當有效的抗生素與制酸劑用來治療消化性潰瘍,以避免上述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使得這些外科緊急手術的執行率已大幅的降低。李兆人 醫師表示,儘管藥物的使用,仍有些難治性的消化性潰瘍困擾著一些患者,因為過多的胃酸分泌無法獲得良好的控制。因此,出血、穿孔、或阻塞正如同不定時炸彈般隨時威脅著這些患者。這時,外科減酸手術就可以為這些患者提供治療。這些減酸手術包括迷走神經阻斷術與選擇性迷走神經阻斷術 ,甚至胃竇切除術。這些手術過去都是以剖腹方式進行,雖然容易執行,但也造成術後疼痛難耐的傷口,而且剖腹傷口容易造成術後腸道沾黏的問題。腹腔鏡手術在腹部其他領域的發展已行之有年,隨著器械的改良與經驗技術的累積,如今已運用在上述各式胃部的手術。即使穿孔性潰瘍不幸發生造成腹膜炎,仍可使用腹腔鏡進行緊急修補手術。若是胃出口阻塞亦可使用腹腔鏡做胃竇切除術。小的傷口、較少疼痛、良好的腹腔內灌洗與引流管的置放,均可使患者早日康復,並將併發症降至最低。使患者能早日恢復家庭生活與日常工作,在當今繁忙的社會裡,這是一個值得推行的治療方式。腹腔鏡手術進行迷走神經阻斷、潰瘍穿孔修補或胃竇切除已成功地治療消化性潰瘍及其併發症,配合效果良好的藥物使用可以大大增加治療成功的機會。但手術後需定期追蹤以評估潰瘍復發之情形。

性傳染病的後遺「子宮頸癌」

性傳染病的後遺「子宮頸癌」

由於社會大眾逐漸了解,子宮頸癌的成因雖然很多,但元兇是人類乳突病毒(HPV),其他相關因素例如遺傳、缺乏維他命ACE、抽煙、多產、長期(五年以上)使用口服避孕藥等,都只是次要因素。而子宮頸的HPV幾乎都是經由性行為傳染而來的,這麼一來,很多一輩子只有過一個性伴侶的婦女朋友不禁疑惑,自己怎麼會感染HPV的?研究顯示,這幾乎可以肯定,就是唯一的性伴侶傳染過來的!因為HPV可以在生殖器黏膜上存在數十年,因此丈夫過去從女友或妓女身上感染到的HPV,當然可以再傳染給妻子了。鄭丞傑 醫師指出由於HPV與子宮頸癌密不可分,子宮頸癌雖不是性病,卻是性傳染病的後遺症,因此如今有些罹患子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婦女,不免覺得尷尬,因為可能被認為是性生活混亂,尤其是過去醫界一直強調「太早開始性行為」、「多重性伴侶」是子宮頸癌的最重要危險因子。然而,這種有色眼光並不正確!首先,早在將近十年以前研究即已指出,台灣地區的子宮頸癌,男性因素才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亦即男伴的性伴侶人數才是大問題,原因是目前五、六十歲那一輩的婦女,幾乎都是終生單一性伴侶,連離婚再嫁都佔得不多,因此她們既沒有「太早性行為」,也沒有「多重性伴侶」。即使是現在年輕一輩的五、六、七年級生,感染了HPV,甚至罹患了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也不表示她比別人性生活複雜因此,如果妳做了子宮頸HPV檢測,發現感染了HPV,既不必過度憂心,也不必感到羞恥,只需要好好追蹤檢查就可以了,同時,也提醒妳,長期使用保險套,有助於減少被傳染HPV的機會。

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未必會罹患子宮頸癌

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未必會罹患子宮頸癌

由於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方法的普及應用,不少婦女朋友發現自己的子宮頸驗出有HPV,不免擔心會不會很快就走上子宮頸癌之路?如何才能治療HPV感染?研究顯示,其實80%的子宮頸癌HPV感染都是暫時性的,亦即會因為人體的免疫力良好,而在後續的追蹤檢查中,發現HPV已消失了。剩下的五分之一HPV感染者後來也未必會引發子宮頸癌前病變(CIN),然而即使已經變成輕度子宮頸細胞病變(CIN1,或稱第一級子宮頸細胞病變)仍有六成左右在五年內變成正常。以CIN1而言,演變成侵襲性子宮頸癌,亦即第一期以後的機率只有1%,中度細胞病變(CIN2)則有5%會進展到侵襲性癌,重度細胞病變加上零期癌(CIN3)有12-15%機率,假設合計20%,則HPV感染者之中,20%會持續存在感染。其中的20%如不予處理,會變成真正的子宮頸癌。如此,則每一百位HPV感染者,即使沒有任何醫療介入,也只有四個人日後會罹患子宮頸癌。更何況,現今的婦癌醫學共識對中重度子宮頸細胞病變(CIN2、CIN3),都會用錐形切片或線圈電切術(LEEP)加以處理,不切除子宮,日後變成子宮頸癌的機率也是微乎其微。至於子宮頸HPV感染,而還沒有引發細胞病變,是否可以治療?答案是不可以也不必要!目前醫學界並沒有開發出治療子宮頸HPV感染的藥物,倒是針對CIN,除了前面提到過的手術療法之外,也有人使用光動力療法,還有用口服藥、擦藥、電燒、冷凍、雷射,但都不如原有的手術療法有效。如果使用這些方法去治療單純的HPV感染,則似乎是小題大作,因為80%會自動消失呀!因此,如果妳做了HPV檢測,發現感染了高致癌性的HPV某一型或某幾型,也不必太緊張,不妨過半年到一年再測一次。HPV感染者切記務必每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而沒有HPV感染者,可以改為每三年做一次抹片,這是目前美國國家擴大癌症網(NCCN)的指導準則。如果不放心,不妨連續兩年測HPV,可以作為日後抹片頻度的參考。攝取足夠的抗氧化維他命礦物質,包括B胡蘿蔔素,維他命CE,硒,不抽煙,適度的運動,充分的休息,使用保險套,加上樂觀愉快的心情,可能是HPV感染者,或者CIN患者治療後的養生防癌之道。

他吃威而鋼,妳補荷爾蒙,老夫妻好性福

他吃威而鋼,妳補荷爾蒙,老夫妻好性福

自從一九九八年三月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過第一個陽痿口服藥威而鋼上市後,許多男性宛若久旱盼甘霖般,如今威而鋼在台上市了,令人擔心的狀況-不少人把這種原本是「有病治病」的藥物,當成「無病強身」的補品來用-的確在台灣發生了,婦女團體更擔心威而鋼帶給女人「痛而不快」的性生活,因為很多老太太乾涸的「古井」早已不「生波」了,如今老先生精力再現,如何應付呢? 的確,臨床上我們時常看到,更年期或停經後的婦女抱怨,陰道及外陰十分乾燥,一碰就痛,那堪磨擦衝撞呢?有些人甚至連走路都會痛,原因是大小陰唇太乾燥,磨擦得疼痛不已。 很多中老年夫妻的性生活就因此而質量俱降,太太因為怕不舒服而提早上床,假裝已經睡著了,或者拖到三更半夜,丈夫已經入睡,才敢上床。有些人則乾脆分房睡,原因只為逃避「只痛不快」的性生活。  鄭丞傑 醫師表示對中老年婦女而言,性反應和年經時最主要的差別在於陰道的潤滑明顯不足,這不但影響男性的進入,更造成行房時的疼痛,由於更年期以後,卵巢急速萎縮,不再分泌女性荷爾蒙,因而陰道上皮會變薄並且萎縮,如此一來陰道口變狹窄,陰道壁失去彈性與延展性,磨擦時容易破皮乃至出血。 女性荷爾蒙對婦女的性慾或性反應雖然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間接還是相關,因為它維持了陰道壁的厚度,彈性和潤滑,而且女性荷爾蒙也促使其他女性特徵,例如乳房豐滿、臀部豐滿、腰部變細、皮膚光滑細膩、聲音尖銳…等得以維持,這當然也和性吸引力有關。 更年期之後開始補充荷爾蒙有很多效益,最主要的有:(一) 消除更年期的不適症狀,提升生活品質,性生活的改善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二) 預防日後發生骨質疏鬆症,這需要合併運動與鈣的適量攝取。(三) 取防日後的心臟病。(四) 預防老年癡呆症。(五) 預防大腸癌。鄭丞傑 醫師建議針對性生活而言,女性荷爾蒙的補充,不論用口服、注射、皮膚塗抹、皮膚貼片,都可以改善外陰及陰道的狀況,不過如果仍覺得不夠好,局部塗抹的女性荷爾蒙藥膏是一個極佳的選擇,因為直接作用在外陰及陰道上,可以很快使局部恢復到更年期之前的狀態。

眼前黑矇矇,擔心腦中風

眼前黑矇矇,擔心腦中風

一般人對於視覺上的問題直覺都會認為是眼科方面的疾病,孰不知眼睛這靈魂之窗小雖小,卻經常會透露出許多有關於全身性疾病的警訊。眼睛有短暫性的視力喪失,就是中風前一個很典型的預兆,臨床上稱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亦即俗稱的眼中風;其原因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營養眼部的內頸動脈發生了粥狀硬化,血管壁產生潰瘍性的斑塊,斑塊掉落隨著血流至眼部視網膜動脈,造成眼內血管暫時性的栓塞;另一種是頸動脈的狹窄,也就是眼球動脈灌溉不足,常見於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有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這些患者因為長期疾病造成血管彈性變差,若是又處在易使血管收縮的環境裡,如:寒冷的天氣、抽菸等情況下,當血液流過視網膜的小動脈便會造成血流受阻;這是眼科急症之一,發作時通常是突發性的單隻眼睛喪失視力,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或是幾秒鐘的時間,不痛不癢,所以經常讓人忽視,但其後卻可能隱含著可怕的全身性疾病。無論是上述何種原因,只要是視網膜血流受阻,都可能造成視網膜出血、視神經水腫的現象,而黃斑部因為特別薄,較為容易看出有出血點,故形成了特有的「櫻桃紅點,醫師便可透過眼底的檢查,正確的做出診斷。 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張朝凱 醫師表示,視網膜動脈阻塞在初期的治療重點放在降低眼壓及衝開血栓,除了給予抗凝血劑及促血液循環劑外,穿刺減壓及立即罩住口鼻呼吸,提高血中二氧化碳濃度以促血管擴張增加血循,也是立即處理的好方法。倘若眼球在高壓下持續缺氧過長,超過了治療的好時機,則容易造成青光眼。根據統計,如果視網膜動脈完全阻塞九十分鐘後,視力要恢復的機會便十分的渺小,發病後約有六十六%的病人最後視力不到○‧○五(約近視一千度以上);而視力恢復的程度除了和最初發病時視力降低的程度有關之外,和治療時間的快慢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一旦發現有視力喪失的現象,無論幾次、時間多短,都應立即尋求醫師的協助,以免遺憾終生。另外,視網膜動脈的阻塞是腦中風的一種警訊,除了要治療眼睛外,引發中風的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及高血脂症,都必須一併檢查或治療。若已有上述疾病的患者,一旦發生暫時性的視力喪失,一定要警覺到是腦中風的前兆,儘速請眼科及相關科別醫師診治。

紫外線傷眼,夏季應重「養眼」

紫外線傷眼,夏季應重「養眼」

炎炎夏日又到了,地屬亞熱帶的台灣每到夏天,愛美的女性也早已準備好陽傘、防曬用品來迎戰陽光,避免紫外線對肌膚造成傷害;事實上,除了皮膚外,人體的靈魂之窗也容易受到紫外線傷害,而衍生出黃斑部或視網膜等病變。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張朝凱 醫師表示,受到臭氣層保護,陽光照射到地球上的紫外線約僅五%穿透大氣層,其中九十%為紫外線A,十%為紫外線B,而大部分的紫外線C則為臭氧層所吸收,因此,人體受到紫外線的傷害主要為紫外A和B。紫外線A由於穿透力強,容易形成眼睛深部視網膜的光害,例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或加速視網膜色素細胞炎的患者感光細胞的退化。紫外線B則會造成眼睛各種不同的傷害,尤其是在雪地、沙漠、海面等陽光折射強烈的地區,容易造成嚴重的破壞。紫外線C的能量高但穿透力低,可能造成眼角膜表皮灼傷;雖然大部分來自太空的紫外線C已為臭氧層所吸收,但部分人造光源如電焊、紫外線殺菌燈或雷射等。光照性眼炎又稱為「紫外線眼炎」,是指因為紫外線照射而造成角膜及結膜的淺層炎症反應。光照性眼炎多因電焊工作時未配戴防護鏡,或圍觀電焊所引起;醫療院所使用紫外線消毒時,若未適當防護,也可能導致此一病症;而雪地、沙漠、沙灘,或烈日下長途逆光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反射的紫外線進入眼中,也可能引起類似光照性眼炎的症狀,稱為「雪盲」。光照性眼炎主要原因是紫外線照射造成角膜上皮細胞破皮脫落,其症狀通常出現在受到紫外線照射後的二至十二小時內,突然發生畏光、流淚、異物感、灼熱感、劇痛、眼瞼痙攣、睜不開眼等症狀,同時合併視力減退、看燈光周圍有光暈或彩環;且往往是白天沒有症狀,半夜睡眠中突然痛醒。由於角膜上皮細胞有自然再生的能力,因此光照性眼炎大多可在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後自然痊癒,且一般不會有任何後遺症,但症狀發生時十分疼痛且視力減退,令人十分恐慌。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張朝凱 醫師建議,預防光照性眼炎或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根源就是避免紫外線照射,夏季外出除了戴帽子、陽傘外,能夠隔絕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也基本配備。

小黑蚊出沒,每年6~7月最高

小黑蚊出沒,每年6~7月最高

每年6-7月正是暑假旅遊旺季,但往往每次放假後皮膚科門診就增加了不少「紅豆兵」患者,在身上外露部份密密麻麻都是蚊蟲叮咬痕跡,患者仔細回想就會在野外,甚至是在中南部、花蓮市區曾經遭遇到密密麻麻小黑蟲近身接觸的經驗,小黑蚊甚至已成為中南部觀光業的致命殺手。蔡呈芳 醫師表示,這些小黑蟲並不是真正的蚊子,而是俗稱小黑蚊的臺灣鋏蠓,坊間又稱為小金剛。為雙翅目,蠓科,鋏蠓屬,成蟲體長1.4mm,可穿越紗窗;棲息於灌木叢,其次為雜草,每年6-7月為最高,雌蚊白天吸血,午後2-3時為高蜂,單一小腿20分鐘即可吸引600多隻;活動力僅限於500公尺,故多呈塊狀分佈,喜二氧化碳,因此有往動物身勝上群聚特性。以露水及花蜜為主食,但雌蚊則需吸食人血以撫育後代。在吸血後3-5天產卵於土上,平均每隻65個卵,3天孵化,幼蟲過13-18天化蛹,蛹期3-5天,羽化成蟲,生活史3-4週,成蟲2-3週壽命。幼蟲僅0.35mm,滋生於住家附近、樹林、竹籬下,其次為花生田、甘薯田、旱田、蔗田,再次為土牆、石縫水溝邊,孳生於藍綠藻、青苔處。叮咬的治療與蚊蟲相同,也是以清良的止癢藥膏或藥水為主,嚴重時也可併用類固醇消除紅腫。雖然臺灣鋏蠓不像紋子會傳染重要疾病,且單一病灶比蚊子叮咬為小,目前也未發現有如蚊子唾液過敏的現象,但因每次叮咬數量可能驚人,造成的困擾不下蚊子。要防治叮咬,除了在盛行季節避免到上述地區外,使用含DEET的有效防蚊液也有幫助。由於臺灣鋏蠓的口器僅有1.5mm,因此穿著長袖長褲成效最好。蔡呈芳 醫師建議在環境防治上,可於每年5-8月,針對棲息地每月以95%馬拉松微量噴灑二次,成效73%﹝大發作時﹞,或以國產捕蚊燈,夜間吊掛效果67%﹝小發作時﹞。至於環境打掃時,則除清掃溝渠外,更重要的是把水溝壁的青苔或藻類一併去除,也可配合除藻劑以增加效果。

鎮痛消炎藥懷孕早期安全性

鎮痛消炎藥懷孕早期安全性

蔡呈芳 醫師表示,鎮痛消炎藥 (NSAIDs)懷孕時服用的安全性,以往知道在懷孕後期會影響循懷系統,引起動脈導管閉鎖不全,但新的研究發現在懷孕早期,也可能引起心瓣膜問題。研究發表於 Birth Defects Research Part B.這是加拿大學者根據。36,387名孕婦研究的結果。在1056 名懷孕初期使用 NSAIDs的孕婦中, 8.8%有先天異常,相對於其他35,331名孕婦,只有7%異常,有多發性異常者則分別為 16.1%及 14.2%。

解決臉部老化的三劍客「眼袋筋膜成形術」

解決臉部老化的三劍客「眼袋筋膜成形術」

根本解決中臉部老化三劍客:(一)眼袋的成因:下眼袋的形成原因並非單單只有脂肪堆積膨出而已,當下眼袋支持結構鬆弛包括下眼瞼皮膚鬆弛、下眼輪匝肌鬆弛、臉頰組織下移、及下眼眶筋膜鬆弛。都會史的眼眶內脂肪膨出,而在脂肪膨出的同時,也會在眼袋鼻側眶筋膜與骨膜交界處形成”淚溝”。再加上中臉部脂肪下移及萎縮,更加惡化淚溝的深度及彰顯法令紋上1/3的鬆弛度,形成典型的中臉區老化。(二)臨床表現:‧眼輪匝肌目厚(20~30歲):先天性眼肌肥厚‧皮膚鬆弛、下眼皮貓爪紋、以及魚尾紋(30歲):真皮層老化、膠原蛋竹含白含水量降低‧下眼袋輕中度膨出、合併輕中度淚溝(23~36歲):先天脂肪過度發育膨出、或過度肥胖及循環系統病變‧下眼袋中重度膨出、合併中重度淚溝、及上1/3法令紋皺折加深(45~70歲):眼肌、皮膚眶隔筋鬆弛、及中臉部脂肪下垂或萎縮(三)手術方法:由於不同的成因造成眼袋的臨床表現呈多種形式,但手術的目的都在修復鬆弛的各層組織及脂肪重新分配,其中尤以眶隔筋膜的加強分部固定最是重要。華麗整形雷射減重醫學中心 黃培書 醫師指出眼袋筋膜成形術的方式,是在沿著眼睫毛線下1.5毫米切開,將眶隔筋膜完全分離出後,將淚溝畸形處剝離,然後將鬆弛的筋膜拉緊並重新分佈,將淚溝畸形處以眼眶內脂肪填平,這樣一來膨出的眼眶內脂肪可被重新推回眼眶內,同時淚溝畸形也得以撫平。之後將多餘的皮膚及眼輪匝肌切除,在進行傷口的縫合。由於眶隔筋膜重新被拉緊,眼眶內脂肪可被重新推回眼眶內,同時可改善因上眼眶凹陷造成兩眼無神的情況。可合併中臉部小拉皮,來改善部分的法令紋的深度,並將下垂的顴骨脂肪袋一塊往上提,讓臉頰看起來緊緻。此種新型手術,不僅可改善眼袋、淚溝、對於因老化或先天眼眶凹陷者也可獲得脂肪重分布的改善,並且有部分臉頰拉皮效果,及局度改善法令紋,術後更持久。

氬氦刀治療的優點

氬氦刀治療的優點

【治療效果確切可靠】可由各種影像設備引導,定位方便準確,治療過程同步顯示,術後評價及時可靠。治療靶區在各種影像設備下,均有極佳的可視性。冷刀內置的測溫電偶和獨立測溫探針更可同步監測刀尖和靶區的溫度。良好的術中影像和溫度監測可保證腫瘤消融區的精確控制,提高成功率和減少併發症。【靶向治療準確可控】治療中靶區是可預見的和可重覆的,比其他局部治療手段更可靠和更可控,可進行術前規劃、同步術中監測。【靈活的多刀適形】氬氦刀可同時使用多達8把獨立控制的冷刀治療大腫瘤和多個腫瘤。它配備多種規格和形狀的冷刀及測溫探針,每把刀可形成0.5-10公分的冰球。它同步監測能力強,能確保最大限度毀損癌變組織和保留正常組織。【氬氦刀治療不傷害大血管】由於熱血的「熱池效應」和人體對冷刺激的自然反應,大血管遇冷後會加速血流、帶走冷量;且大血管是多層上皮細胞組成,可抵禦冷凍傷害。而由單層上皮細胞組成的微細血管則會被冷凍消融和栓塞。【 完全的綠色療法】對癌變細胞實行物理粉碎毀損,無焦化、凝固反應,而毀損的癌變細胞表面抗原可刺激人體免疫反應,是名符其實的「綠色療法」。它不會摧毀膠原蛋白,不會破壞組織的支←結構和功能,從而使治療可接近重要的結構,如大血管、腎盂或近氣管處。【 迅速止痛和除痛】急速冷凍可阻斷神經通路、破壞痛覺傳導,具有止痛、止血效應,是一種天然麻醉劑。美國FDA批准的美國氬氦刀最新適應症即是冷凍止痛,包括晚期病人癌痛治療、術中和術後止痛。【 增強綜合治療效果】作為腫瘤綜合治療和個性化治療的一部份,美國氬氦刀可與手術、放療、化療、介入治療、亦即可治療中配合,也可交替治療。它可快速消除腫瘤負荷,增強局部化療,減輕其他療法的副作用,提高腫瘤綜合治療效果。【 微創治療優勢明顯】對病人的損傷輕微,病人恢復快,可有效消除病患對治療的恐懼心理。(資料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 黄銘德 主任 所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