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作好咳嗽護理措施,不明症狀不輕忽

作好咳嗽護理措施,不明症狀不輕忽

咳嗽是因為喉頭或氣管受到刺激所引起,是一種人體保護性的呼吸反射動作,作用在於幫助呼吸道清除外界入侵的異物及分泌物,以清理與保護呼吸道。咳嗽過久,會造成身體上的不舒服症狀,如胸痛、頭痛、聲音嘶啞、食慾不振等。常見於感冒、喉炎、支氣管炎、肺結核、肺炎、呼吸道傳染病,以及物理壓迫刺激、化學刺激、溫度刺激、或服用某些藥物等,都可能引起咳嗽,而咳嗽的發生也不止氣管或肺部的問題,其他如鼻子、心臟、胃腸方面也是造成咳嗽的來源。以中醫理論,咳嗽的病因可分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的原因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病邪再牽累影響到肺,不論邪從外入,或著自內而發,可造成肺氣宣發汗肅降功能失常,使肺氣上逆而引起咳嗽,所以要有效的治療咳嗽,必須針對病因及病源加以處理。中醫是講究辨證論治處理,所以在使用藥物上是根據病患的病情及體質的不同表現臨床證型,以整體考核分析後才能給藥物治療。咳嗽的護理措施1、平時應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有利於提高抗病能力。2、需戒煙,並改善生活環境的品質,若空氣品質不佳,最好戴上口罩,或儘量少出門。3、平時也應注意氣候變化,預防感冒。4、在飲食上宜清淡,忌食油膩、辛辣、燥熱(如辣椒、胡椒、酒、羊肉)、刺激性食物及冰品和寒涼性食物要避免過量。5、太甜的東西不適合吃(因為太甜易生痰)。6、若有感染症狀時、應禁食薑母鴨、羊肉爐、當歸、人參、黨參、黃耆…等補品,只有在身體虛弱時,才可以服用補品。7、若有黃痰、咽喉腫痛,屬於熱證時,應禁食補品,也不直食用辛辣、油炸、咖啡、濃茶、荔枝、龍眼、榴槤等熱性食物,而白蘿蔔、瓜類、楊桃、梨子、枇杷等凉性食物可吃。8、若有痰稀白色、咽喉癢,屬寒證時,涼性食物及冰品不宜食用,可食較平和的水果(如柳丁、蘋果),亦可以用老薑和黑糖或用生蔥和淡豆豉一同煮水來喝,並到被窩裡微微發點汗,有助病情。9、若咽喉乾燥,痰不易咳出時,應多喝溫開水,喝水時宜先含在口中,在慢慢吞下,如此潤喉化痰的效果較好,而且不會造成腹脹、頻尿等副作用。10、若鼻子較敏感者,除避免刺激性食物外,宜注意鼻子的保暖,並加強鼻子穴道的按摩。11、若心臟引起的咳嗽,應遵從醫師的指示按時服藥,宜多休息,並避免過度運動,天氣變化大時,應避免出門,以防止病情惡化。12、不要忽略咳嗽的症狀,若有不明咳嗽發生時,應即時就醫,詳細檢查,找出病因,切勿胡亂吃藥,以免發生意外。

你對吃的食物瞭解嗎?

你對吃的食物瞭解嗎?

【寒涼、冰冷食物】任何冰品、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椰子、橘子、硬柿子、山竹、蓮藕、綠豆、白蘿蔔、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冬瓜、蕃茄。【辛辣、燥熱、燒烤、油炸食物】辛辣物:辣椒、大蒜、芫荽、老薑、蔥、沙茶醬。燥熱物:茴香、韮菜、肉桂、羊肉、狗肉。熱性水果:龍眼、荔枝、芒果、榴槤。【刺激性食物】醃漬品、咖啡、咖哩【清淡甘平易吸收食物】蔬果類:芭樂、蘋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櫻桃、桑椹、 空心菜、菠菜、紅蘿蔔、茼蒿、花椰菜。肉品類:雞肉、魚肉、豬肉、排骨、豬小腸。五穀類:米飯等。奶蛋類:雞蛋、牛奶、豆漿等。

常見疾病的飲食禁忌《中醫篇》

常見疾病的飲食禁忌《中醫篇》

‧冰、竹筍、糯米、辣椒、豆類、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服用中藥時需與西藥或茶間隔兩小時。《特別禁忌》‧一般感冒:忌橘子、籚筍汁、冰。‧咳嗽:忌冷水、橘子、冰淇淋、冰、鹹魚。‧急性胃炎:忌油炸食物、酒、辣味、糯米。‧慢性胃炎:忌冷飯、生冷食物、酸酵食物。‧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過多:忌香蕉、豆類、竹筍、雞肉、芹菜、鳳梨、酒、芥末、辣椒、番石  榴、濃茶、汽水、咖啡、甜食。‧胃腸脹氣:忌花生、蕃薯、豆芽、菜豆類、蛋。‧急慢性肝炎(黃疸):忌鵝肉、雞肉、鴨肉、肥豬肉、酒、香蕉、麻油、茄子、香腸、芹菜、動物內臟、油膩食物。‧腎虧、白濁、白帶:忌啤酒、汽水、鹹魚、筍乾、鹹菜。‧糖尿病:忌甜、鹹、酒、豆類、米麵小吃、蜂蜜。‧低血壓:忌芹菜、洋蔥、洋菇、蘆筍。‧高血壓、心臟病:忌動物油、高脂肪、腦髓、酒、辛辣、乳酪、暴飲暴食、菸、重鹽食物、情緒激動、沐浴高溫、油膩食物。‧風濕病、關節炎:忌啤酒、香蕉、肉類、動物內臟、蛋、油炸、木瓜、豆類。‧腦神經衰弱、失眠:忌辣椒、酒、咖啡、蔥蒜、芥末、菜心、茶葉、油炸類(過燥食物)。‧痔瘡:忌牛肉、酒、菸、辣椒、煎炒油炸。‧過敏性皮膚炎(溼疹):忌魚、蝦、蟹、烏賊、芒果、蛋、香菇、花生、酒、牛奶、竹筍、過燥食物。‧面皰、青春痘:忌豬腳、豬耳、過燥食品、煎炒油炸。‧中風:忌蝦、高膽固醇食物。‧骨折:忌香蕉。

小時候胖真的不是胖嗎?

小時候胖真的不是胖嗎?

常常聽別人說「小時候胖不是胖」,偏偏時代變了,小時候胖,長大之後,還是一樣會胖,而且還有可能更胖。根據一項最新的統計指出,台北市的國中生當中,男生腰圍在86公分以上者,其中三成三有代謝症候群,女生腰圍在78公分以上者,二成五有代謝症候群。所謂「代謝症候群」是指血壓、血糖與血脂雖然尚未達到疾病的標準,卻有可能因數值過高,而增加罹患糖尿病及心臟病的風險。這些腰圍粗大的青少年,在國中階段即有代謝症候群,若不加以控制,長大成人之後,情況很令人擔憂。雅姿診所張瓊文醫師提出,日前有一位年約30歲左右的婦女前到診所要求醫生讓她瘦一點,與醫師諮詢的同時,講著講著,眼淚也跟著掉下來。原來她長這麼大,不管是求學,還是就業,「胖」都是可怕的夢魘。這位婦女蠻胖的,身高158公分,體重68公斤,她說她從小就胖,所以她壓根不相信「小時候胖不是胖」這句話,因為她一直都是胖胖的、圓圓的身材,從來沒滿意過。從小學開始,她的外號,不是「圓圓」,就是「滾滾」,聽得她都不舒服;大專畢業了,在求職路上,也是一路坎坷,她的工作能力並不差,但不管是轉換工作或是升遷,她永遠輸給身材好的女生,她真的不懂,外表真的這麼重要嗎?結果還真的有一位老板,斬釘截鐵地告訴她:「本來就是很重要,因為我們做的是服務業。」聽得她難過極了,她一直認為只是要應徵一般行政性質的工作,又不是要做櫃檯,沒想到也被潑了一記冷水。「圓圓」有朋友在動了抽脂手術之後,身材的確變好了,看得她羨慕不已,也好想試一試,但抽脂手術的費用並不低,「圓圓」找頭路都找得有一頓沒一頓的,實在也沒有多餘的積蓄來進行手術。聽了「圓圓」的苦命歷程之後,其實醫師倒是建議「圓圓」可以藉由食療的方式來控制體重,例如每天飯後服用一杯檸檬汁+乳酸菌的飲料,藉檸檬皮間的檸檬多酚來防止腸道過度吸收脂肪,也因為又加入了乳酸菌,可以幫助腸胃蠕動,達到去油與化解油膩的多重功能,可以說是兼具體內環保。再搭配一些針對局部儀器的重點按摩療程與運動,費用的確也較經濟,雖然需要一段時間,但如持之以恆,效果也不錯!

腦瘤病人出院衛教

腦瘤病人出院衛教

所謂腦瘤,是泛指長在顱腔內的腫瘤,所以應該稱為顱內腫瘤較正確,但一般人已經使用慣了腦瘤這個名詞。發生的真正原因,至今仍不明,有些研究認為與外傷、病毒、放射線等有關,但都無法證實。腦瘤有良性的,也有惡性的,有的是由腦組織細胞本身長出來的,如神經膠瘤;有的則不是由腦組織發生的,如腦膜瘤、腦下腺瘤、聽神經瘤等。還有的是從身體他處的腫瘤,如肺癌、乳癌、腎癌、胃腸癌等轉移來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 北醫內科醫師群建議在治療上,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必要時以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化學治療),加強或輔助之。手術治療以能全部切除為理想。【如果有下列症狀產生,則必須速與醫師連絡返院檢查】1. 昏睡或無法叫醒(如意識逐漸不清)。 2. 噁心、嘔吐。 3. 抽搐(痙攣)。 4. 眼睛症狀:包括瞳孔一邊擴大、不正常的眼睛震顫、複視與視線模糊等。 5. 一側肢體運動困難、乏力、感覺遲鈍或行走困難。 6. 劇烈頭痛、頭昏。 7. 注意力不集中或性格改變(即病人的行為異於常態)。 8. 不尋常的煩躁不安 9. 脈搏、呼吸不規則。 10其他特殊變化。

針灸治療時的小叮嚀

針灸治療時的小叮嚀

【針灸治療前】‧敷貼膏藥處必須移除並清潔乾淨。‧保持心情輕鬆,情緒穩定。‧請穿著寬鬆的衣物,使患部易於露出。‧飲食不宜過飢或過飽。‧有特殊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可能經血液傳染的疾病、心臟病、裝置心臟節律器,請告知醫護人員。‧治療當日如有其他特殊不適,請告知醫護人員。‧過於疲倦時不宜接受治療。‧曾有暈針史者請事先告知醫護人員。【針灸治療中】‧針灸時身體放輕鬆,並保持放鬆心情。‧針刺入後若有不適如:頭暈、胸悶、眼花、冒汗、呼吸不暢,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治療時保持自己最舒適的姿勢,臥床時將全身重力平均躺臥於床面上,行動不便之病患需家屬陪同。‧針灸治療中不要隨便移動身體或改變姿勢,以免造成疼痛並改變原針刺深度及出現彎針情形。‧電針治療時局部若有不適,應告知醫護人員處理。‧治療中若扎針的地方持續疼痛,請告知醫護人員處理。‧艾灸治療時若覺得局部灼熱不適,必須隨時告訴醫療人員。【針灸治療後】‧不要去揉針孔,以免造成瘀血或出血及感染。‧針後殘存的酸脹感為針感滯留,可能會留幾個小時,甚至一~二 天,此為正常現象,可自行以毛巾熱敷按摩來緩解。‧針灸後如有出血或血腫等現象,請立刻通知醫護人員。‧扎針的地方如有瘀血或痠痛,不必害怕,它多半會自行吸收或消失,如有發炎現象(紅、腫、熱、痛),請勿熱敷,並儘速回診,由醫師診治。‧針灸治療後,有出血的傷口1-2 小時內暫不碰水。‧慢性病需長期治療者,請遵照醫師指示回診。

中醫教你解決呼吸道過敏症

中醫教你解決呼吸道過敏症

環境控制及避免方法凡是與症狀有關的過敏原或誘因皆應避免對灰塵過敏者應注意室內的清除打掃。對花粉過敏者應儘量避免在花粉季節外出。對黴菌過敏者應避免到潮濕發霉的地方。對於含黴量過高的食物如酒、瓜、蕈及乳酪等也應避免食用。對動物皮毛、木棉、草蓆過敏者應少用羽毛用具及以人造纖維代替棉織物。晨起前最好在被窩裡穿好衣服保暖,早晨外出時應戴口罩。適當的運動特別是在清晨起床之後或晚上就寢之前可以增加交感神經活性而改善症狀。飲食禁忌忌冰涼食品、西瓜、橘子、梨子等。鼻涕或咳痰黃濁者,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煎炸的食物。鼻涕或咳痰清者,少吃寒涼的食物。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少吃蝦、蟹、茄子、芒果、芋頭等。

對抗高血壓,讓中醫來教你

對抗高血壓,讓中醫來教你

《高血壓的症狀》頭痛、頭昏。面紅目、煩躁易怒。視力減弱、模糊。記憶力衰退。失眠。呼吸急促。耳鳴、重聽。頸部酸痛。心悸、噁心、口苦。(一)日常生活方面1. 高血壓患者應每天測量血壓。2.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3. 減少抽菸、喝酒以免刺激血壓上升。4. 冬天注意保暖,避免在太冷的天氣外出運動。5. 進行適量及持續性的運動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及心臟功能。6. 預防便秘,保持大便通暢。7. 避免用太冷或太熱的水洗澡。8. 保持理想體重,控制食量,肥胖者宜減輕體重。9. 定時定量服藥。10.做好情緒管理,少發脾氣。11.多欣賞柔和的輕音樂,少聽重金屬音樂。12.避免熬夜,保持足夠的睡眠,身心保持放鬆,生活作息正常。(二)飲食方面1. 加強食用五榖類、蔬菜和適量水果。2. 水果蔬菜中多有清熱化痰生津之品,如芹菜、芥菜、菠菜、枇杷等,能平肝清熱,桑椹則有益陰之效,宜常食用。3. 腥葷之中以選用水產,魚類較佳,以其不膩滯,無助痰生熱之弊。4. 蛋乳之品可酌用,不要過量。5. 加強低(脫)脂奶,減少肉類。6. 飲食宜清淡,少吃甜食及鹹膩重口味的食物,避免肥胖。7. 少食油脂、適量堅果、種子和豆類。8. 少食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酒和辛辣佐料,如辣椒、大蒜、哇沙米、蒜頭等。9. 避免進食富含膽固醇的食物,例如:內臟(如腦、肝、心、腰子)、蟹黃、魚卵、蝦卵、奶酪、奶油、起士。10.飲食以低鹽食物為主,少食含鈉量高且不易被人察覺的食品,如麵線、油麵、甜鹹蜜餞、甜鹹餅乾、滷製、醃製、燻製的食品(如火腿、香腸、燻雞)。11.應選用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並禁食動物性油,如牛油、豬油、雞皮等。12.烹調時可多採用白醋、檸檬、蘋果、鳳梨等調味品。13.米醋味酸入肝斂陰,故可多用糖醋調味以增食慾。

中醫穴位按摩護理衛教

中醫穴位按摩護理衛教

【穴位按摩自我保健】1. 按摩法:順時鐘按壓,每個穴位按摩2~3 分鐘。2. 沒有額紋:推揉陽白(眉毛中央至頭髮邊聯線的下1/3 處)、頭臨泣(眉毛中央至頭髮邊聯線)。3. 眼睛閉合不全:雙拇指按睛明(內眼角向外向上一分靠近眼眶 骨內緣),推瞳子顟(外眼角外五分處)。承泣(眼平視,瞳孔 真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4. 嘴角歪斜:按揉地倉穴(眼睛正看,正對黑眼珠正中與嘴角平 齊處)、頰車(下頜角直上約四分在牙齒咬緊時有一塊肌肉凸起處),按揉翳風(將耳垂往後,耳垂邊緣處)。5. 沒有法令紋:按揉四白(眼睛正看,正對黑眼珠正中從眼眶骨邊直下約三分處,用手指掐切有各凹窩)、迎香(鼻翼外5 分處)。6. 內關︰手掌向上,離腕橫紋二寸,手臂正中之兩筋間。7. 足三裏︰大腿伸直或彎曲成90 度,外膝眼直下三寸處。8. 百會:位在頭頂正中直線與耳尖(耳朵向前對摺),連線的交點處。9. 上肢偏癱可採用肩隅、曲池、手三裏、合穀、內關等穴。10.下肢偏癱則取環跳、陽陵泉、足三裏、三陰交、太谿等穴位。    【一般注意事項】1. 避免頭面部吹風,可戴帽或頭巾保護,避免直吹電扇或久處於冷氣中。2. 眼睛保護:(1)平時戴保護眼鏡。(2)睡前點眼藥並戴上眼罩,以防異物侵入眼內。(3)勿用手揉眼睛。3. 注意食物的溫度,避免燙傷舌頭及嘴唇,並維護口腔衛生。4. 穴位按摩,按摩前先塗抹一些乳液或甘油,一天做3 次,每次15~20 分鐘。5. 熱敷:按摩後,以熱毛巾熱敷臉部,每次10 分鐘,以增加血循環。6. 對著鏡子作各種臉部表情自主運動,每天至少3 次,每次5~10 分鐘。(1)提眉(額頭顯出皺紋)及皺眉(雙眉間)動作。(2)閉眼動作(雙眼緊閉)眨眼動作。(3)作吸吮動作。(4)吹氣球運動。(5)作鬼臉活動臉表情。(6)咀嚼口香糖。(7)出聲閱讀書報。7. 顏面神經麻痺預後,為發病後三星期有85﹪患者可自然緩解而復原,其餘者15﹪則出現顏面神經變性退化,直到第三、四個月才恢復功能,但會產生一些後遺症,例如:顏面肌肉無力、顏面肌肉收縮、顏面抽搐。8. 如果一發病即馬上以針灸治療,大多數皆可痊癒。(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 北醫傳統醫學科醫師群 提供)

受傷護理分三期

受傷護理分三期

【受傷之初期】‧患處需保持休息狀態不可任意活動或移動。‧受傷24 小時內應嚴禁熱敷,正確處理方法為休息、冰敷,抬高及局部壓迫患處避免腫脹,並勿自行推拿以免傷勢加重。‧此時新傷初起腫痛,容易口乾口苦、食慾不振、大便秘結,宜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汁、稀飯、豆漿、麥片、麵條等,此外宜多吃蔬菜、水果,以促進胃腸蠕動,增加排泄,防止腹脹、便秘,並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如菸、酒、檳榔、咖啡及過酸過辣食物且香蕉及竹筍少吃。【受傷之中期】‧敷貼換藥應遵照醫師的指示,一般以不超過8 小時為宜。‧貼藥處若有搔癢時,應暫時除去藥膏,勿用指甲或尖銳物品抓癢以免造成皮膚損傷而感染,待症狀減輕後,再重新敷貼,若搔癢嚴重應立即就醫。‧敷貼藥處應保持清潔以免細菌滋生。‧患處若有傷口,應先嚴格消毒以防感染,並隨時注意傷口變化。‧患肢若有瘀血情形,可於受傷24 小時後熱敷以助瘀血吸收。‧傷勢因人而異,故治療時間亦有所不同,需耐心持續治療,且重複性的受傷會延長治療之時間,故請特別小心保養照顧。‧筋骨損傷患者應儘量避免食用香蕉、芒果或鳳梨等,且腥臭、油炸、燒烤及辛辣類的食物亦宜忌口。‧外傷患者之調理應多補充蛋白質和維他命C 等營養,可多食蛋類、豆製品、雞湯、及補充水果、蔬菜,如柳橙、檸檬類水果。【受傷之恢復期】‧恢復期可自行做適度的按摩及熱敷,以利關節之功能恢復,切忌劇烈運動或長時間從事相同動作之工作。‧恢復期可從事輕鬆的運動如游泳、散步、騎單車、太極拳。不宜劇烈的競賽性球類運動。‧患處活動時請先熱身並配戴護具保護,如護腕、護膝、護踝等。‧日常的活動應由輕而重,切記未熱身就從事粗重工作,患處在不活動時,可不必穿戴護具,但仍需做保暖的功夫,一沾濕就立刻擦乾,勿貪涼吹風。‧恢復期飲食應正常三餐飲食,且攝取充足之各種食物及水果加強體力之鍛鍊,可多食淡菜、海參、芝麻、胡桃肉等滋補之食品,少量的酒可促進循環,有助氣血之運行,但忌食啤酒及紹興酒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