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武漢肺炎防疫!這二事比戴口罩更重要

武漢肺炎防疫!這二事比戴口罩更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董氏基金會呼籲,與其一窩蜂搶購口罩,正確的洗手時機和洗手步驟,是預防普通感冒、流感、冠狀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和傷寒等呼吸道症狀和感染性腹瀉,還有易造成不孕症的塑化劑等環境賀爾蒙,最簡單、有效又經濟的方法。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提醒,平日就應確實注意以下洗手時機,以減低病菌、病毒和環境賀爾蒙危害,防疫期間尤為重要:1.吃東西前:避免手上的病菌接觸到餐具和食物而帶入口中,每間餐廳都應有洗手設備。2.如廁後:洗去尿液或糞便,及掀馬桶蓋、沖水、開關門時沾染到的病菌。咳嗽捂口或用衛生紙擤鼻涕後:避免雙手沾染的分泌物和病菌傳播。3.進出醫院前:進入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以保護抵抗力弱的病患;離開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回家中。4.接觸嬰幼兒前:保護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兒易受感染。5.外出返家時:特別是有新生兒的家庭應洗手、換衣物以隔絕由外帶回的病菌。洗手不是隨便搓二下而已洗手步驟應牢記濕搓沖捧擦,搓洗範圍包括手掌、指頭、指縫、手背和手腕,至少20至30秒,差不多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並擦乾雙手。許惠玉強調,生病的人務必戴口罩,並優先提供口罩給醫護人員、服務許多民眾的第一線人員,才能有效隔絕病毒飛沫散布,大幅降低傳播風險。一般健康民眾與其一窩蜂搶口罩、花大錢嘗試各式各樣的偏方,不如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才是最簡單、有效又經濟的自保良方。

不說一句話就得到別人注意的6大方式

不說一句話就得到別人注意的6大方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何有些人就是會吸引別人,而有些人卻完全不受注意嗎?有時候是因為那個人的外表突出,有時候是因為他看起來很有錢,但是更多時候,是因為這個「受歡迎」的人傳送出了「友好訊息」,讓他們從敵友關係軸上的「中性」陌生人,往關係軸的正向(朋友端)移動,增加了與別人互動的機會。你要記得,我們的大腦一直在偵測周圍環境,尋找敵對訊號或友好訊號。傳達出敵對訊號的人,會被大腦解釋為威脅,會讓人想躲避他。傳達出友好訊號的人,會被大腦認定為不帶威脅性,並且可以接近。當你跟別人初次見面時,記得要傳達出正確的正向肢體語言,讓別人把你放到敵友關係軸的正向,而不是中間點或負向。三大友好訊號究竟是什麼樣的肢體語言,可以讓別人對你有好感,提高你跟其他人成為朋友的機會,無論你是在尋找短暫還是長久的關係?有許多友好訊號可供你選擇,但要達到上述目的,有三個關鍵訊號可以鼓勵別人把你視為一個討喜、值得交朋友的人。這三個訊號就是「眉毛閃動」、「傾斜頭部」,和真正的,而不是假的,「微笑」(沒錯,你的大腦分得出別人是真笑還是假笑!)。1.眉毛閃動眉毛閃動是眉毛迅速上下擺動的一個動作,持續時間約略是六分之一秒,是一個主要的肢體友好訊號。當人們彼此接近時,他們就會彼此眉毛閃動,傳送訊息表示他們不構成威脅。跟對方距離約兩公尺時,我們的大腦就開始偵測對方是否有傳達這個訊號。如果對方傳送這個訊號,而我們也回報相同的訊號,這個肢體表達就是在告訴別人,我們不是要提防或避免的敵人。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會眉毛閃動,因為這個動作幾乎是無意識的。2.傾斜頭部把頭歪向左或右是一個沒有威脅的訊號,因為傾斜頭部會暴露在脖子兩側的頸動脈。頸動脈是供應大腦含氧血的血管,要是把任一邊的頸動脈切斷,人就會在幾分鐘內死亡。受到威脅的人會把脖子內縮,用肩膀保護自己的頸動脈。遇見沒有威脅的人時,我們就會露出我們的頸動脈。歪頭是一個很強烈的友善訊號。跟人互動時,歪頭的人會讓別人覺得更可以信任,也更有吸引力。女性會認為接近她們時,把頭微微傾斜向一側的男性比較帥。同樣,男人也覺得把頭傾向一側的女性更有吸引力。此外,跟別人談話時,把頭傾向對方的人,跟保持頭部直立的人相比,讓人感覺更加友善、善良、誠實。3.微笑微笑是一個強大的「友好」訊號。笑臉會被我們認為更有吸引力,更討人喜歡,比較不強勢。微笑代表自信、快樂和熱情,最重要的是,微笑也傳達出「接受」的訊息。微笑傳送出友善並增加吸引力,只要微笑,就能使人心情變好,更容易被人接受。大致來說,人們只會對他們喜歡的人微笑,不會對他們不喜歡的人微笑。4.視線接觸要透過視線接觸來傳達友好訊號,你要先選出你有興趣的人,然後跟對方建立不超過一秒的視線接觸。如果超過一秒,這樣的視線接觸可能會被認為具有威脅性,變成敵對訊號。就像之前提過的,當你凝視著對方,尤其是在社交場合,其實你正在侵入他或她的個人空間。如果你不被允許進入對方的個人空間,你這樣的行為好一點會被視為有威脅性,慘一點的話就是人家會覺得你是變態。你要停止視線接觸時,記得微笑。5.互相凝視互相凝視是建立融洽關係的強力推手。這個肢體語言跟死盯著別人看是不一樣的。當你跟目標在視線接觸時,把你的目光停留一秒,然後慢慢轉動你的頭,再讓你的目光停留兩秒鐘。你在看的人看到你轉頭,會以為視線接觸已經結束,你的動作就不會被別人認為是在死盯著對方看。這個技巧能讓你加強你傳送的友善訊號中的感情。6.瞳孔放大瞳孔放大表示對對方有興趣。當你看到自己喜歡的人,你的瞳孔,也就是你眼睛黑色的部分,就會擴張。瞳孔擴張得越多,代表越受吸引。顯然這個動作是對方是否對你有好感的線索,雖然在日常生活的人際來往中很難發現。因此這個反應比較少被視為友好訊號。(本文摘自/如何讓人喜歡我:前FBI探員教你如何影響別人、營造魅力、贏得好感、開啟「好人緣開關」!(新版)/遠流出版)

十種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原則

十種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原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十種工具讓你與孩子建立相互合作和尊重的關係,同時引導他發展出重要品格和生活技能,讓他一生受用。請記住,就算工具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對所有孩子都永遠有效。你獨特的孩子在成長中不斷變化,你也需要經常要回到原點,重新摸索,但本章的工具卻是有效教養的長期基礎。此外也別忘了,若你把這些工具當作是控制手段(而非引導的原則),那麼工具就無法發揮效用了。你的行為背後的心態以及造成的感受,比你實際的行為本身更重要。正向教養的十項基本原則:1.先連結情感再矯正行為正向教養的基礎在於幫助孩子感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情感連結),因此我們一再強調你與孩子之間培養的感情很重要。許多父母說,正向教養幫助他們與孩子(以及與其他家長)建立充滿關愛的關係。如果有父母覺得這些工具無效,很可能是因為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與孩子培養出彼此的連結。請隨時察覺,你和孩子是否陷入了權力角力。此時若願意退一步,變換態度並重新開始,也可以讓孩子改變態度。2.讓孩子參與其中孩子出生第一年,生活中大小事都需要仰賴你,但他們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意見和獨特的個性。與其叫他們按照你說的去做,不如想辦法讓他參與決策(當然要視年紀採用適當的方法),並引導他表達出想法和感受。有個作法是使用「引發好奇心的問題」,例如問:「我們要把尿布收在哪裡呢?」「你想讀哪本書?」「要去托兒中心前,我們要做好哪些準備呢?」如果小孩還不太會說話,可以說「接下來我們要......」,同時溫和且堅定地做給他看,而不是光用講的。 提供幾個選項有選擇的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有力量。不同的選擇也可以促進孩子動動腦來考慮該怎麼做。當然,聽到選項當中有他可以出力幫忙的機會,小朋友會很高興。「我們回到家後要先把什麼東西收好呢?冰淇淋或柳橙汁?你來決定吧。」「我們現在要走過去車子那邊了,你想要負責拿被毯還是餅乾?你來決定吧。」 給小孩機會幫忙小朋友要是聽到「我們要過去車子那邊了」,通常不想乖乖照做,但如果是聽見「我需要你幫忙把鑰匙拿到車子那邊好嗎?」他的回應會比較積極。有些事情容易變成雙方僵持不下,但如果善用直覺和創意,這些事情也能帶來歡笑,拉近彼此距離。3.建立慣例表「重複」和「遵循一致的規律」是幼兒最快速的學習方式。你可以為小小孩建立可按表操課的慣例作法。很多事都可以建立出慣例流程,像是起床、上床睡覺、吃飯、買東西等。接著就可以和孩子說:「該做......的時間到了。」小孩年紀再大一點時,也可讓他一起幫忙建立慣例表。4.以身作則來教導尊重小孩要親眼看到如何表現出尊重,才能學會如何尊重人。提出要求時,要用尊重的態度。你打斷了他正全力投入的事物時,可不能期待他「立刻」做你要他做的事。另外也要記得,羞辱不是尊重。要是小孩受到不尊重的對待,他也很可能會還以顏色。溫和且堅定的態度不僅尊重你以及孩子的尊嚴,也符合當下情境的需求。5.拿出你的幽默感沒人規定育兒方式非得很無聊或讓人不快。歡笑常常是辦事的最佳方式。親子之間可以學習一同歡笑,發明一些遊戲來迅速做好枯燥的事。幽默也是最有用、最令人享受的教養工具之一。要是把命令替換成一同玩樂的邀約,小孩子非但不會反抗,反而會很神奇地熱烈回應。6.進入孩子的世界在孩子前三年的教養中有件極重要的事,就是瞭解你家嬰幼兒的發育階段需求和能力限制。小孩啼哭或是發脾氣時,盡可能抱持同理的態度,或許他只是對自己能力不足感到挫敗。所謂的「同理」,是要能理解並連結情感,而不是幫他把事情做好。可以問問自己,假如你是小孩的話,自己會有什麼感受和行為。用迷你人的雙眼來看世界,或許心情就會豁然開朗。7.用溫和且堅定的方式付諸行動:說話算話,貫徹執行孩子通常能感受到你是否說話算話,或只不過是說說而已。若你對自己說出口的話無法認真看待,表達的語氣又欠缺尊重,又無法用有尊嚴和尊重的方式來執行,那還不如不說。這意味著要重新導向孩子的行為,讓他看見他「做得到」的事,不要因為他「做不到」的事情來處罰他。只要作法溫和且堅定,不帶憤怒,不說空話,就能達到尊重又有效的境界。8.要有耐心有時候你要一遍又一遍教導孩子,直到孩子發育到真正能明白的階段為止。舉例來說,你可以鼓勵孩子與人分享物品,但不要預期他能真正瞭解這個概念,並且馬上就能靠自己做到。要能與人分享,需要時間和練習,也要等到克制衝動的能力發展更純熟。不要太糾結於小孩子的行為,太在意他對你發怒、愛搗亂或是不聽話。請拿出大人的風範,做你該做的事,並且不因此感到愧疚或羞愧。9.多多督導、分散注意和重新導向少說,多做。如同德瑞克斯曾經說過:「閉上嘴巴,實際動手。」年幼的孩子需要持續不斷的督導。如果小孩要走向危險的地方,你可以安靜地牽起他的手,引導他到該去的地方。讓他知道他「能夠」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10.接納孩子的獨特之處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不同,專長也不一樣。期望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情,只會搞得你們兩敗俱傷。你可以把自己當作是一名指導員,幫助小孩取得成功和學習如何做事。同時你也是個觀察員,要瞭解這個孩子的獨特之處。不要小看幼兒的能力,當你引進新的活動給他時,你不妨多多觀察,發掘他有興趣的事物,看哪些事情他自己做得來,哪些事情需要你幫忙才能學會。(本文摘自/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3:從出生開始培養有信心的孩子,瞭解適齡行為,紮根良好人格基礎/遠流出版)

2檢測準則 快速檢測你是骨鬆人嗎?

2檢測準則 快速檢測你是骨鬆人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應該知道要測量自己有沒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必須要去醫院測量才會知道,但就像很多疾病一樣,當有症狀出現時,其實你很可能早就有嚴重骨質疏鬆而不自知了,我們常常說預防重於治療,最好是不要有骨質疏鬆,假設你真的已經發生了,當然還是早期治療比晚期治療好。一般人骨密度最高的時候大概是30 歲,一旦過了這個年紀,你身體吸收鈣和維他命D 的能力都會大幅下降,另外製造骨頭的細胞活性也會減弱,所以骨密度只會一直降,我們能做的事只有兩件,第一件就是在年輕時存骨本,把骨密度弄高一點,第二件事就是讓骨密度下降的速度慢一點。癌症目前沒有太多方法可以預防,但是骨鬆只要你提前預防和重視,是有方法可避免發生的,這也是為什麼我要一直提醒大家,骨質疏鬆這個問題真的要很重視的原因了。骨中鈣質隨不同年齡的變化一般來說,0 ∼ 35 歲時期,造骨細胞活性大於破骨細胞,也是骨密度會不斷增加的高峰期。以男性而言,40 歲開始之後造骨細胞活性下降,骨密度也開始往下降了,這個現象在女性更明顯,因為女性荷爾蒙的關係,女性荷爾蒙有刺激造骨細胞、抑制破骨細胞的作用,但女性一旦停經後,破骨細胞活性不會再受到女性荷爾蒙的抑制,造骨細胞也不再受到刺激,破骨細胞的活性會大幅超越造骨細胞,所以女性的骨密度流失速度會比男性來得快,這也說明為什麼很多停經後的女性會有骨質疏鬆的原因了。另外一個年紀大了會骨質疏鬆的原因是小腸吸收鈣的能力也會隨著年紀變大而慢慢變差。人體鈣的吸收平均每10 年,以5 ∼ 10% 的速度驟降。以一般健康的成人來說,年老了最低鈣的吸收率可能降至年輕時的25%,更年期前後婦女最低更可能降至剩下17% 的吸收率。所以骨鬆這個問題真的很嚴重,一個不小心跌倒就可能導致終生臥床或必須在輪椅上休養,生活品質也就喪失了。〔快速檢測 1〕你是骨鬆高危險群嗎?如果有以下的情形或生活習慣,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族群,請特別注意。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40 歲以前停經。 切除卵巢、子宮者(建議婦女不要輕易切除子宮,切除子宮對於卵巢長期功能還是有影響,且根據研究指出,切除子宮後對於骨鬆也是有一定的影響)。 家族遺傳、家族有老年性骨折者。 體格瘦小、體重過輕、不當節食減肥者(體格瘦小、體重很輕的人,尤其年輕女性BMI 小於18 者,太瘦的人很容易骨鬆,因為瘦的人骨頭負重不夠,所以若長期缺乏運動鍛鍊,就很容易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鈣及維他命D 攝取不足者。 長期酗酒及抽菸,大量攝取咖啡、茶。尤其抽菸、喝酒會影響鈣的吸收,或抑制造骨細胞的活性。 長期服用類固醇、抗痙攣藥、利尿劑、抗凝血劑、胃藥等治療者。 其他疾病患者:腎病或肝病、糖尿病、腎結石、高血鈣、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過盛、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及某些癌症患者等。〔快速檢測 2〕【骨鬆332】檢測準則記住「骨鬆332」的口訣,三個數字分別代表以下三種狀況:對抗骨鬆的三級預防措施 一級預防:是指增加骨密度的最高值,這個是針對35 歲前的人,趁還可以增加骨密度數值前,認真攝取和補充。 二級預防:是指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如有腰痠背痛、變矮了、駝背等症狀,就要特別留意,並要高度懷疑有骨鬆了。 三級預防:是指預防骨折,積極治療和康復。如果你的數值已經超過-2.5 了,要配合醫師積極治療,另外就是格外小心避免跌倒傷害,否則一旦骨折後果不堪設想。(本文摘自/每日好D【實踐版】/采實文化)

缺乏D與過敏感冒有關?D該怎麼挑?

缺乏D與過敏感冒有關?D該怎麼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90%的現代人,嚴重缺乏維他命D?!癌症、糖尿病、常拉肚子,都和維他命D有關?維他命D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全身的每個細胞,幾乎都有維他命D的接收器,身體許多功能運作它都參與其中,特別是可以抑制發炎,當維他命D不足,身體就容易發炎,長期下來就會大小病不斷。而且還有許多研究發現,維他命D可以有助於抗癌、糖尿病等等。所以充足的維他命D,是讓每個人活得更健康、生活品質更好的基礎!維他命D 觀念3問答Q1:你以為三不五時曬曬太陽就能獲得維他命D?A:錯!要曬對時間才有用!Q2:你以為吃鈣片就能預防骨鬆?A:錯!缺少維他命D、光補鈣是沒用的!Q3:維他命D應該是特定的族群才需要額外補充吧?A:錯!90%的人都缺D,過敏、感冒、拉肚子,可能都和維他命D不足有關!市面上的維他命D 補充品琳瑯滿目,該如何挑選?1.錠劑、膠囊、滴劑都可以:選擇覺得好入口,吃了之後能有效吸收、血中維他命D 有確實上升的種類。2.選擇「純」維他命D:市面上有綜合維他命,或是鈣+ D 的複方維他命,建議吃單方的維他命D。3.選擇檢驗合格的產品:選擇經過國家認證的產品,較有保障。4.選擇「非活性維他命D」:一般人需補充的是「非活性」的維他命D,如果補充「活性」維他命D,容易造成高血鈣問題(瓶身標示的單位為IU,即為非活性維他命D)。選購維他命D的重點1.挑選維他命D時,會發現瓶身通常會標示D3字樣,是代表什麼呢?因為維他命D可分為D1、D2、D3、D4、D5等等,不過其中以維他命D2及D3較為重要,所以市面上較常看到D2和D3的補充劑。D2來自植物,D3來自動物,所以如果你為素食者可選擇D2,一般人選擇D3即可。2.維他命D的單位維他命D有分為「活性」與「非活性」,一般人要補充的是非活性維他命D,其單位通常會標示IU(活性維他命D會標示UG),所以大家購買補充劑時可以IU作為判斷的依據(為什麼不能補充「活性維他命D」,請見下一頁的Q1)。3.合格認證字樣瓶身有標註「USP」、「GMP」認證標示的產品,品質較有保障。4.劑量我常被問到,維他命D的補充量該吃多少呢?會建議一般成人每天服用00∼2000IU。維他命D補充劑的外包裝上顯示的數字,就代表每一顆/滴的劑量。不過想要提醒的是,重點不在於你吃了多少量,而是補充後血液中的濃度有多少?同樣吃1000IU的維他命D,有人血液中維他命D的濃度上升得很快,有些則非常低,所以其實維他命D很難給一個標準的建議量,又比如說一個住在南部的人,和一個住在北部的人,他們原本血中的維他命D基礎值就不一樣,那他們的建議量又怎麼會一樣呢?(本文摘自/每日好D【實踐版】/采實文化)

子宮肌瘤3問答 醫籲控制生活飲食

子宮肌瘤3問答 醫籲控制生活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特別喜歡吃燉補的34歲女性,在4年間動過2次切除子宮肌瘤手術,去年回婦產科複診,又發現了多顆子宮肌瘤,西醫建議做第三次手術,但因為前2次的手術已造成腸壁沾黏,引起排便不暢,對於要做第三次手術感到巨大壓力,於是前往中醫就診。子宮肌瘤與生活飲食有很大關連中醫師建議患者調整飲食習慣,經由6個月的中藥與針灸調理,子宮肌瘤從原本5公分縮小到3公分,其餘的肌瘤也都有穩定的縮小,原本惱人的生理痛也改善許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子宮肌瘤與生活飲食有很大的關連,子宮肌瘤是高度雌激素敏感的,也就是說雌激素是刺激子宮肌瘤成長的必要條件。因此要保持子宮內的健康環境,良好的雌激素代謝是不可或缺的,避免食用會引起子宮肌瘤的“高危險”食物,對於預防或延緩子宮肌瘤的復發是有幫助的。避免食用含有荷爾蒙的食物周宗翰醫師指出,子宮肌瘤的形成與雌激素在身體的波動有關係,而主食為高熱量、高油脂的婦女在臨床上特別容易誘發子宮肌瘤,油炸食物如炸雞,洋芋片、炸排骨中的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膽固醇都會導致荷爾蒙失調,另外食物在油炸過程中也會產生自由基,使細胞被氧化破壞,容易出現子宮與卵巢機能的絮亂。高脂肪食物促進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放,年菜中少不了大魚大肉,特別是蹄膀或是豬五花那好吃的油脂,攝取就必須要適量,華人的年菜:麻油炒雞佛就是其中一道地雷菜,常有人說女性多吃雞睪丸,皮膚會變得美麗,雞睪丸裡的確含有荷爾蒙,膽固醇與油脂更是高,子宮肌瘤朋友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過多與動物生殖系統有關的食物或是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吃雞蛋會不會使肌瘤變大?正常情況下,適度攝取雞蛋(1天1顆)並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若真的擔心,不妨可將雌激素含量高的蛋黃部位捨棄,不過,並不是那麼的必要,因為雞蛋雌激素的含量,沒有想像的那麼可觀,但是要當心蟹黃、蟹膏、蝦膏、動物內臟,雌激素含量原本就較高,同時又容易囤積環境荷爾蒙,在攝取時要小心。那藥膳湯可以喝嗎?周宗翰醫師建議品嘗一碗即可,中藥會不會養大子宮肌瘤,如果吃錯了答案絕對是肯定的!何首烏、桂圓、人參、阿膠等常常放入藥湯燉煮的藥材,如果不是氣虛體寒型的子宮肌瘤基本上都不適合飲用,但是因為中藥材很貴,所以放入煮雞湯的中藥材通常份量也不會太多,放最多的常常就是調補脾胃的紅棗與甘草,所以記得以一碗為限。年節期間免不了吃一些零嘴與甜食,閒暇時來一塊蛋糕、巧克力喝杯下午茶享受年假真是一個享受,不過吃太多甜食要特別注意,甜食也算是高油脂、高熱量的代表,當身體代謝異常出現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血液中雄激素增高,影響荷蒙爾分泌,就容易產生排卵障礙,誘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肌瘤患者可以喝酒嗎?答案絕對是可以的,但是本身有肝臟功能疾患就不建議過度飲酒、熬夜,這些行為容易造成肝臟機能異常,一旦肝臟機能異常,可能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調節。因為肝臟是體內調節荷爾蒙的重要角色,健康的肝臟的確可以幫助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生率,過度的飲酒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飲食應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子宮肌瘤患者的飲食原則以高纖、低脂、低糖為主,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包含花椰菜、青椒,堅果類的杏仁、核桃等,和全穀類的糙米、小麥、燕麥等。另外高鈣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等,也有助於子宮的調養還能夠促進子宮細胞生長,對子宮發育和卵巢健康都有幫助,飲食中應增加攝取蔬果量,因為蔬果中的各種植化素,具有抑制發炎、降低腫瘤生長的優點,有助於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但是這類蔬果要煮熟,水果也務必在早上食用。豆製品以及山藥屬植物性荷爾蒙平時補充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魚肉等,取代肥肉的攝取,可以幫助代謝機能穩定,使身體荷爾蒙正常分泌,避免肥胖的發生。但是豆製品、山藥要適量而止,豆製品以及山藥都是屬於植物性的荷爾蒙,少量的攝取並不會對肌瘤造成影響,但是多量就不行。

血壓忽高忽低 中醫以調理肝腎來控壓

血壓忽高忽低 中醫以調理肝腎來控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某銀行高階主管,常常因為總行一個通知下來,就要立刻提出可行方案,導致他突然有一天頭痛快痛死了,只好去醫院掛急診,血壓高達170。急診醫師說檢查沒有甚麼大礙,用藥降壓之後,觀察沒事就回家了。但回家後,有時血壓偏高有時卻低於100,回心臟科調整藥物好幾次依然不穩定,除了頭暈之外,有時還有水腫、性功能障礙的問題。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我國的十大死因當中,高血壓雖然位居第8,但死亡率卻是上升最明顯的,根據統計,在超過2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將近500萬高血壓病患中,卻有三分之一患者不自覺,這是非常危險的,有可能隨時會出現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等重大疾病的風險。收縮130、舒張80以上 即為高血壓高血壓,過去認定的高血壓是140/90,但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也是會出現高血壓併發症。因此,美國心臟協會已經調整了高血壓的最新治療指引,重新定義血壓達130/80毫米汞柱(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就是高血壓,正常血壓的定義則維持120/80毫米汞柱以下,希望讓大家對於高血壓可以有更多的警覺性。沒有症狀並非不用治療 恐增加動脈硬化風險根據研究,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因動脈硬化帶來的風險,平均壽命可縮短20年。未服藥的高血壓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有服藥控制者的21倍、發生腎臟病變的風險是健康者的2倍、發生心臟衰竭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倍,另外也比一般人容易發生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眼部病變、腦部病變等。因此高血壓治療的目的,是透過維持血壓正常穩定,預防及降低併發症的發生。中醫對於高血壓的治療,並不是著重在於『用藥降血壓』,而是在於『讓身體自己可以調控血壓』。高血壓在古時候,多稱為「眩暈」、「頭痛」、「中風」,大多屬於肝、脾、腎功能的失調。《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靈樞·海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元《丹溪心法》:「無痰不作眩」明《景岳全書》:「眩運一證,虛者居其八九……」,「當以治虛」。調理肝腎陰陽 為中醫治療高血壓的重點中醫認為高血壓主要是為肝腎陰陽失調,陰虛為本、陽亢為標,所以,透過中醫調理,讓這個陰陽失調的情形重新調整回來,就是中醫治療的重點。像是肝火亢盛、陰虛陽亢、肝腎陰虛、陰陽兩虛、痰濕阻逆、氣虛血瘀…等等,都是臨床上常見的體質分型,依照每個人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就可以讓我們身體逐漸找回調控血壓的能力,就能讓血壓更穩定。(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常滑手機頸椎盤突出!術後6照護須知

常滑手機頸椎盤突出!術後6照護須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低頭滑手機,當心頸椎的「避震器」遭殃!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會造成頸椎椎間盤壓力過大,從肩頸到腰部都可能出現痠痛症狀,導致頸椎出現椎間盤退化性疾病。椎間盤位於兩脊椎骨之間,功能如同避震器一樣,在脊椎活動時能減緩脊椎承受的壓力與衝擊,以防止脊椎損壞,並可以提供脊椎活動的能力。當椎間盤因經年累月的壓力,或受到突然的衝擊力時,椎間盤中央的髓核,就會被擠壓出來而壓迫到神經,導致椎間盤突出。人工椎間盤是一種可以模擬人體正常椎間盤的植入式裝置,屬於中、高風險醫療器材。當椎間盤突出需要治療時,透過手術將病變的椎間盤切除,並植入人工椎間盤,取代原來椎間盤的位置,讓患者的脊椎在術後仍可保持良好的活動性,患者術後的自我照護須知包括:1.病患術後3至5天便可出院。2.維持正確的睡姿,保持脊椎曲線自然平直,避免脊椎彎曲。3.早上起床前先做些簡單的伸展運動再下床。4.不要維持固定的姿勢太久,多動動身子。5.在患部做熱敷,以41到43°C的溫度熱敷15-30分鐘,每天1至2次。6.維持適當的體重,以減輕關節承受的壓力。食藥署提醒,在接受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前,務必與骨科醫師充分溝通,依照病情、職業、生活習慣等,評估是否適合置換人工椎間盤,並遵守醫院提供的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通宵打麻將罹靜脈血栓 嚴重恐心梗

通宵打麻將罹靜脈血栓 嚴重恐心梗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農曆春節是旅遊旺季,新聞媒體常提醒民眾,搭飛機或長途車要提防「經濟艙症候群」,但你可知久坐打麻將、玩牌、追劇等等,也可能引發經濟艙症候群,不可不慎。經濟艙症候群最早出現在飛機經濟艙的乘客身上,故得其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陳冠宇指出,主要成因是長時間坐著或躺著不動,造成下肢靜脈血栓,稱為「深層靜脈栓塞」。靜脈血管內出現血栓 嚴重恐造成心梗下肢血液回流時,需靠肌肉去擠壓,若長期維持同一個姿勢,可能造成血液循環不佳,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得靜脈血管內出現血栓。如果血栓發生在大靜脈,隨著血流跑到右心室、肺部,堵住肺部血管,可能併發急性肺栓塞,出現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嚴重時,恐發生呼吸衰竭與休克;若是心臟中膈缺損,血栓也可能跑到左心室,影響動脈系統,造成心肌梗塞,但這個機率相對低。陳冠宇主任表示,經濟艙座位的活動空間小,飛歐美國家動輒搭機十幾個鐘頭,原本身體無異狀的人也可能發生深層靜脈栓塞。但其實飛機以外的交通工具,像是長途火車、巴士等,也有潛在的危險性。而且不只搭交通工具可能發生經濟艙症候群,過年期間,有些人一上牌桌就黏住,不打通宵不罷休,或是久坐看電視、打電玩等,特別是容易產生血栓的高風險族群,就可能因此引發經濟艙症候群。這些人是經濟艙症候群的高風險族群陳冠宇主任提醒,先天凝血功能缺陷、肥胖、老年人、腳部受傷或動過手術、有栓塞病史、癌症病史、高血脂、糖尿病或是抽菸習慣的人,還有長期服用避孕藥、孕婦、不愛喝水的人,要特別小心。此外,手術後無法自行翻身、長期臥床病人也要注意。平時如果久站就會腳腫的人,代表靜脈回流可能不太好,應提高警覺。經濟艙症候群好發於下肢的深層靜脈,如果造成急性肺栓塞,可能引發休克,慢性表現則為腳腫脹難消,時間久了,可能產生靜脈炎或蜂窩性組織炎,衍生更多併發症,像是腳潰瘍或發黑。治療上,經濟艙症候群以抗凝血劑藥治療,通常會有不錯的效果。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預防深層靜脈栓塞,陳冠宇主任叮嚀民眾,要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不走動,至少每隔1小時起身動一動,如果搭飛機或在辦公室裡不方便頻繁走動,可做些簡單的腿部伸展動作,轉轉腳踝、動動腳趾、踮腳尖、翹腳板等,或是用手輕輕按摩小腿與大腿,促進血液循環;並且記得多補充水分,以免血液太濃稠,而提高血栓形成機會。

新型標靶藥物 助軟組織肉瘤縮小

新型標靶藥物 助軟組織肉瘤縮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三十八歲婦人,兩年前因為腹部腫脹而持續血尿、腰痛不止,本以為是婦科疾病,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才發現,原來病灶在腎臟,有一顆十五公分大的腫瘤,且已遠端轉移,肺部伴隨五至六顆三公分大的腫瘤群,確診為「軟組織肉瘤」。軟組織肉瘤致病機轉不明 發現多半晚期收治該患者的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祐立表示,軟組織肉瘤致病機轉不明,好發部位遍及人體全身,包括脂肪、血管、神經、肌肉等範圍相當廣泛,若依組織型態分類約有五、六十種亞型態。軟組織肉瘤只是一個統稱,且因為難以從外觀察覺,確診時肉瘤多半已壓迫其他器官,發現往往已經是晚期,也因此造成治療上的困難。蘇祐立醫師指出,軟組織肉瘤治療以完整手術切除為主,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為輔。由於許多軟組織肉瘤的惡性度與復發機率高,加上傳統化療藥物副作用大,臨床雖以手術切除合併化療為主要方式,但對患者來說,反覆接受手術切除相當折騰,猶如「拉鍊人」重複開肉、待傷口癒合,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以該名患者為例,確診後,以化療四個月,待腎臟腫瘤縮小一半至七公分後開刀切除,而肺部轉移腫瘤也因化療縮小,但沒過多久,便因化療抗藥性導致肺部出現新病灶,因胸部病灶難以開刀切除,後續改以標靶藥物治療,病情控制穩定。標靶藥物問世 拉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蘇祐立醫師表示,若是軟組織肉瘤已經無法局部控制,或是屬於惡性度高,轉移率高的亞型,傳統化學治療往往難以控制病況。目前標靶藥物已能成功拉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也減少截肢、感染、噁心嘔吐、造血功能低下等副作用。「過去沒有標靶藥物時,基本上病人相當辛苦,且效果也撐不了太久。」「目前多半用在第二線治療,有七成軟組織肉瘤患者使用新型標靶藥物可控制腫瘤生長,不再陷入反覆切除循環。」蘇祐立醫師提出,目前的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副作用小,且對部分軟組織肉瘤型態的反應率高,例如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等,能明顯縮小腫瘤,病人的生活品質亦可維持良好。新型標靶藥物的副作用小、反應效果良好,它的出現可說是患者福音。蘇祐立醫師提醒,身上若出現不明腫塊,一定要儘速就醫檢查;若是已確診軟組織肉瘤的患者,建議尋找具備治療軟組織肉瘤經驗的專門團隊,治療方式的擬定對日後癒後及復發機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