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溼熱的夏季,易滋生汗斑

溼熱的夏季,易滋生汗斑

汗斑又稱作「變色糠疹」,是由一種稱為「皮屑芽孢菌」的酵母菌所引起,同類的酵母菌也會引起頭皮屑、脂漏性皮膚炎及毛囊炎,這種酵母菌其實多數人身上都有,在溼熱多汗的夏季,尤易滋生,分解皮脂,形成游離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而引起皮膚發炎及色素變化,糖尿病患、類固醇及口服避孕藥、孕婦、燒傷、營養不良、化療、腎上腺功能不全、免疫低下者及乾性皮膚有較高的發生率。台灣汗斑盛行率不明,但在其他溫熱地帶的研究約有30%,美國及其他溫帶地區則在2%以下。患部呈現或褐或白的不同色澤,也可能微紅。汗斑的自覺症狀很輕微,一般只是熱或流汗時會稍刺、癢,所以往往患者不急於就醫,常看到患者整個軀幹都密布淺褐色斑塊才求診。蔡呈芳 醫師表示,汗斑病灶初期常呈現毛孔一致性分布,以腋下、前胸最多,之後逐漸融合成大塊,甚至會遮蓋原本膚色。還好除了小孩,汗斑較少侵犯到臉部。由於菌只寄生在表面角質層,其實引起的困擾,主要是不雅。汗斑的治療,其實十分容易,口服三至五天〈也有人建議用到十天〉Ketoconazole是最有效方式,如果不方便口服,外用azole類抗黴菌藥,或以Selsun洗澡前塗抹,都可輕易達到治療的目的,不過治療只是防止病情擴大,之前病灶處因發炎而引起的色素斑駁現象,仍要靠時間來回復,延長治療時間並無幫助,其中2%的ketoconazole洗髮精衛生署核准方式是每天一次,連續使用五天。蔡呈芳 醫師建議汗斑容易復發者,可嘗試在汗斑易發季節,每個月初連續服用三天Ketoconazole,或每周或隔周一次洗澡前三十分鐘,或是每月連用三天每次3到5分鐘,用抗頭皮屑洗髮精塗抹,來防止復發。

「陰蝨」也會經由衣服傳染

「陰蝨」也會經由衣服傳染

陰蝨是一種體長不到○‧五公分的透明小蟲,靠著吸食人血過活,多數由性交時皮膚密切接觸而傳染,不過也可以經由衣服、床單及毛巾等傳染。在人體有三種蝨種,分別感染頭部、身體及陰部,除第二種的體蝨是以衣物為寄生處外,頭蝨及陰蝨都是寄生在毛髮上。陰蝨的生存空間,其實不限在肛門及陰部,下腹部多毛處,乃至胸毛、腋毛、鬍、髭、睫毛都可能感染。陰蝨外型較寬扁,而頭蝨最細長,不同蝨子都是以血為生,至於蝨子的不同分布疆界,一般相信來自其不同的爪子構造。蝨蟲口有中空刺物,可穿破皮膚而吸血,其唾液內成分則會引起發炎反應,形成小出血丘疹。蝨蟲壽命約一個月,每天均可產卵,而卵則黏附在毛髮上,約一周孵化。蟲體因呈扁平透明,且緊貼毛髮根部,較不易觀察,但飽食人血後的蝨子,則呈淡紅色。至於蟲卵,則呈灰白色,乍看之下像是斷裂分叉的毛髮,或是黏附的皮屑,但仔細觀察下,這些蝨卵呈膠狀黃白色,且固定在毛髮上,無法移動。蔡呈芳醫師建議在治療上,傳統上採剃毛處理,讓陰蝨無處藏身,並去除蟲卵,但捨不得剃毛者也可採外用藥,二十四小時後除去,或口服磺胺藥,但需注意的是這些治療對蟲卵效果不佳,因此一周後需再重複治療一次,這樣就可以免去「剃度」的尷尬。至於殘留的蟲卵,則可以密齒梳子去除。

「氣喘兒」該不該接受流感疫苗注射?

「氣喘兒」該不該接受流感疫苗注射?

冷氣團一波一波來襲,流行性感冒發生情形不斷,許多家長不禁要問到,到底我的孩子該不該自費接受流感疫苗注射呢?是否接受流感疫苗注射以後,就不會在寒天裡得到任何感冒呢?兒童過敏氣喘科陳君毅醫師表示,流感疫苗所要預防的,正是「流行性感冒病毒」,這隻病毒之所以惡名昭彰的原因,正是因為它除了引起高燒、寒顫、頭痛、肌肉酸痛等較一般小感冒嚴重的症狀之外,對於抵抗力不足的兒童或老人,以及一些免疫功能不佳的病患(例如氣喘、心臟疾病、慢性肺疾病、接受抗癌化學藥物治療者),更容易引起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像是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可能造成病患死亡。所以對於上述所提的特定對象,流感疫苗確實有其必要。然而對於一般健康且免疫力正常的大人或小孩,流感疫苗就不是那麼迫切需要,可依個人意願及實際狀況,自費施打疫苗,擺脫流行性感冒的威脅。值得注意的是,接種過流感疫苗,只能抵抗「流行性感冒病毒」,避免「流行性感冒」此一疾病的發生,並不保證往後就不會有發燒、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等感冒症狀,因為在冬天會引起這些感冒症狀的病毒實在太多了,例如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等,這些病毒目前並無上市的疫苗可供預防。所幸這些病毒較少引起大流行與嚴重之併發症,對健康的危害較小。醫師必須提醒,在冬天各種病毒流行期間,不論有無施打流感疫苗,民眾皆應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同時攝取均衡的營養與從事適當的運動,才能避免病毒的侵襲。那麼,罹患氣喘病的兒童到底要不要施打流感疫苗呢?陳君毅醫師表示,在諸多可能造成氣喘惡化的因子中,病毒感染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施打流感疫苗可以避免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侵犯,當然可以減少氣喘惡化的機會。另外,也有人質疑,流感疫苗本身的成分會不會誘發氣喘的發作呢?關於這一點,許多國內外的文獻報告皆證實,流感疫苗本身的成分不僅不會使氣喘惡化,還可以降低日後氣喘急性發作的機會,所以家長儘可放心。另外,流感疫苗對於一些氣喘控制不佳,經常使用口服類固醇,導致免疫力降低的病人,會不會造成傷害呢?答案是不會的,因為流感疫苗是一種不活化疫苗,僅含有抗原成份,並沒有殘餘的活性病毒存在,所以並不會對免疫力不佳的病患造成傷害。總之,流感疫苗是一種既安全又有效的疫苗,除了可以幫助老年人或免疫力不佳的病患抵抗流行性感冒之外,對於許多的氣喘兒亦提供了良好的保護,避免氣喘的惡化,所以氣喘兒皆應注射流感疫苗。

找對方法揮別「胯下癢」

找對方法揮別「胯下癢」

股癬是指大腿內側,即鼠蹊部的黴菌感染。股癬也常會侵犯到陰毛部位及臀部,或擴展到下腹部,不過俗稱的「胯下癢」,最常見的是股癬,但一些溼疹也同樣會癢,治療不當,病情常會向外擴大,甚至侵犯整個大腿、軀幹。蔡呈芳 醫師指出患者常會自行買藥來用,然而這些藥往往會含有中到強效的皮質素,使用於大腿內側,會產生明顯的皮膚萎縮,形成萎縮紋〈俗稱裂縫〉、血管擴張,也容易瘀血。而慢性發炎的結果,則是形成色素沈著,經年不消,尤其到夏天,奇癢難當,但又不便搔抓。有不少患者,在當兵感染,到了五、六十歲仍深受其苦。在各種癬中,算是最容易治療的,初期幾乎任何外用抗黴菌藥都有效,但由於患者不便啟口,在臨床問診上雖然常與足癬相伴,患者常不會主動告知有股癬。而在繁忙的門診量下,往往錯失治療時機,而導致患者自行用藥,引起皮膚永久傷害,或導致黴菌性毛囊炎。到此階段,須改以長期口服療法。【股癬早期治療雖然容易,但也容易復發,要防止復發,以下事項則應加以注意】‧避免穿著牛仔褲、束褲等厚重不通風的緊身衣物。‧男性宜儘可能選擇較為寬鬆的棉質四角褲。‧保持乾爽,除預防感染,也可減少汗水刺激。‧耐心並且按時擦抗黴菌藥膏,擦到病灶完全消失後再擦兩周。

目前「香港腳」逐漸改以口服治療

目前「香港腳」逐漸改以口服治療

一般所稱的「香港腳」,是一種表面的黴菌感染,在美國統計,約五分之一人口有香港腳,在台灣,這個數字可能更高,像這樣一個常見疾病,一般人又有香港腳無法斷根的觀念下,各式各樣民俗療法便應運而生,泡醋大概是最常用的方法,而塗蒜頭、泡尿、泡硫磺、烏梅泡醋也偶有耳聞。這些療法似乎提供了部分改善,但在門診也看了不少因此皮膚潰爛、發炎的病例。強力的角質剝除劑,雖然提供了立即的黴菌去除,但卻是一種危險的療法;而傳統的藥膏,雖然較為溫和,但常有穿透力、殺菌力不足的情形,因此目前對於香港腳的治療,有逐漸改以口服治療的趨勢。香港腳要治癒並不困難,一般口服或外用抗黴菌藥都有效,但復發卻十分常見,治療不完全是部分原因,但重複感染也不容忽視。一些植物精油,如茶樹油,雖然殺菌力不強,但因止癢效果不錯,也有其輔助的效果。【足癬治療容易復發,以下方式,可減少復發】1. 同時治療指甲及家中其它成員2. 襪子以60度水消毒或以消毒水隔夜浸泡3. 持續使用抗菌藥粉及抗菌指甲油

90﹪兒童氣喘與過敏有關係

90﹪兒童氣喘與過敏有關係

根據統計,全世界兒童氣喘的發生率都在增加,每十個兒童就有一個是氣喘兒,除了遺傳外空氣污染是造成氣喘發生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ㄧ,而不斷接觸過敏原更是促使小朋友的氣喘發作日益嚴重的主要關鍵。如果您發現孩子有持續或經常復發的咳嗽(尤其於晚間、凌晨時分或運動後出現) 氣喘、呼吸困難或呼吸時發出「咻咻」聲,胸口緊悶、感覺有壓力的情形,就連普通傷風感冒都會引起咳嗽,而且持續許多天,那麼您家中的孩子很有可能罹患了氣喘的疾病,不過,要提醒家長要特別留意的是,孩子不ㄧ定有以上的病徵才算是有氣喘病,有些輕微的患者未必會喘,但是只有咳嗽是唯一相較之下較容易察覺到的症狀。所以如果孩子有持續或經常復發的咳嗽,便需要留意了。近來氣喘的治療在臨床上已經有很大的突破,吸入性的治療也分為很多種不同的形式,目前臨床醫師多半會建議同時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和吸入型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合併療法,以使病人減少攜帶兩種藥物的負擔,據臨床經驗這種相輔相成的合併療法的確能加強氣喘症狀被控制機會,但建議要多思考合併療法的成分,類固醇含量不宜過高,由於每個小朋友的氣喘症狀的嚴重程度不同,建議醫師根據病人症狀嚴重度適當建議病童使用吸入藥劑,提供家長更大的用藥彈性與便利性,就能明顯提升氣喘症狀的控制,也減少藥物過多的吸入造成身體的負擔。隨著孩子的成長與發育,在適當的治療下,兒童氣喘是有良好的控制,只是一般家長都把氣喘當作感冒咳嗽來看待,所以會延誤治療的時機,再加上氣喘反覆的發作,以及家長的忽視下,兒童氣管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這時氣喘的症狀就不容易痊癒。

香煙加重氣喘病發作率

香煙加重氣喘病發作率

抽煙與吸二手煙對有異位性體質的個體(包含抽煙懷孕母體子宮內的胎兒)的異位性疾病的發作及其過敏性炎症反應的持續存在,皆有很強的促進性免疫調節(佐劑)作用。抽煙曾被證實會增加呼吸道黏膜的通透性,因此會促使具有異位性體質的個體對常見的吸入性或職業性過敏原產生致敏現象。故抽煙與吸二手煙皆會增加異位性個體氣喘病發作的發生率,尤其是當病童接觸香煙的時間越長,且其性別為男性時,其受香煙的危害率會更加嚴重。抽煙者與不抽煙者比較時,常見有較高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濃度,而吸二手煙者其血清免疫球蛋白E的濃度則介於兩者之間。但當個體停止抽煙後,其血清免疫球蛋白E濃度下降的程度會與其停止抽煙的長短,存在有逆向的相關性。有抽煙母親的異位性體質孩童,通常於出生後幾年內較會有早期發作的氣喘病、較高機率的持續喘鳴發作、較常存在的漿液性中耳炎、使用較多的氣喘病治療藥物、對組織氨激發試驗有較高的氣道過敏度、和發育遲緩且異常的肺部功能。當母親於懷孕期間抽煙時,對其胎兒的產前影響,包括有增加胎兒及新生兒死亡率、降低新生兒的平均出生體重、和可能增加的胎兒流產率。而其所生出的新生兒則常見有臍帶血免疫球蛋白E濃度的升高,及較易於十八個月大前發生異位性的疾病。吸入二手煙亦被文獻報告,對懷孕婦女及其胎兒會有類似的影響。故我們建議於有嬰幼兒及孕婦存在的家庭或場所,應該完全禁止抽煙。

肥皂的時代又回來了!

肥皂的時代又回來了!

厭倦了瓶瓶罐罐?在一片復古、回歸自然的風潮下,肥皂又悄悄的出現在浴室中,而且搖身一變,成為時尚與個人品味的象徵。 今日的肥皂以不同的造型、顏色及香味,逐步搶回了近2、30年來被洗面乳、沐浴乳等合成洗劑所攻佔的市場,任何人走過擺滿這些香皂的展示架,目光都很難不被吸引。 傳說肥皂是在古羅馬動物祭祀時,獸脂經雨水沖刷混合草灰流入泰伯河而自然形成,西元前2800年古巴比倫人則以熱油混草灰自製肥皂 ,在16世紀才開始有肥皂的商業販售。  肥皂歷史 源遠流長 所謂肥皂,是混合動物性的牛油、羊油,或植物性的椰油、棕櫚油、橄欖油以及皂鹼而形成的清潔成分,必定為鹼性,多數做成塊狀。不過不論天然皂鹼或是合成洗劑,其實都可以做成塊狀或是液體狀。 相對而言,現有的合成洗劑,最早是在1946年因應海軍需要而誕生,因為傳統肥皂會形成皂垢,無法在含有鈣、鎂等礦物質的海水中清潔。合成洗劑最早用於清潔物品,在個人衛生使用上,崛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傳統肥皂的清潔力較強,對於勤於清潔的現代人常過於刺激,而額外添加油脂的肥皂又有洗不乾淨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傳統 肥皂的鹼性,在許多測試中都被發現對於皮膚溼疹者不利,此外維持皮表的弱酸性,有利於角質層正常代謝,可防止青春痘產生。  過度去油 易引起溼疹 傳統肥皂的殺菌及除菌力較強,除垢、去油力較佳,但同時也會洗去皮膚的油脂,引起溼疹惡化及改變皮膚酸鹼度。而合成洗劑可任意調節清潔力以及酸鹼度,又不沾手,似乎更符合個人衛生的要求。 在歷史上,西元一到三世紀的羅馬人是最重視清潔的,遍布的羅馬澡堂就是最佳的見證。之後18世紀英國的清教徒更強調皮膚的清潔是心靈純淨的一部分。在細菌未被發現前,戰時就發現以肥皂清潔傷口可防止感染,因此醫療界也在推廣肥皂的使用。不過在1979年,現代皮膚科學大師Frosch及Kligman提出肥皂刺激試驗,將8%濃度的肥皂 水做貼膚測試,進行刺激度排名後,興起了清潔觀念革命,自此徹底清潔的觀念逐漸為溫合洗淨所取代,不過所謂的溫和也就是清潔力下降,換言之越溫和也就是越洗不淨。  溫和清潔 最恰當 其實對於多數的現代人,溫和的清潔是好的,其實即使不用清潔劑,如果沒有油垢,只用清水也是無妨的,溫和的洗劑也能接受。只有在有皮膚感染時,才建議配合殺菌劑使用。一份調查顯示每25名法國人中有一位幾乎不洗澡,而皮膚科醫師也往往教育溼疹或老年人只用清水洗澡。 肥皂又回來了,而且似乎已全然脫去了傳統給人的刺激感。目前這股回歸肥皂的風潮,主要是由一些標榜環保、自然及植物配方的化妝品業者發動,網路則有不少合成洗劑致癌的不實謠言,使人對天然肥皂愈有好感。 平心而論,合成洗劑因含水量高,必須添加了防腐劑及其他抗氧化成分,的確比不上純天然肥皂本身就有的抗菌能力。但即使添加了植物精華或其他保溼成分,天然肥皂的鹼性對受損皮膚不利的事實也並無法改變。 清潔在現代人心理的需求其實大於生理,洗後的感覺、特別是香味才是多數人選擇的焦點。不過就科學觀點而言,痤瘡患者還是建議用弱酸性合成洗劑,而油性健康肌膚者則不妨以肥皂清潔,至於溼疹、富貴手及皮膚乾糙患者雖然建議使用合成的低刺激性洗劑,不過清水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溼疹」其實一點也不溼

「溼疹」其實一點也不溼

西醫把一群以小水泡、紅斑、脫屑的皮膚病都歸在「溼疹」家族內,又依其紅腫、水泡程度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急性期以紅腫、小水泡為主要變化,亞急性期則以潮紅、落屑為主,而慢性的溼疹其實一點也不溼,而是皮膚乾燥變厚產生色素沈澱,一般民間常稱為「牛皮癬」,但民間所指的牛皮癬,也包括乾癬。皮膚病命名的不統一,時常引起患者的困惑,「溼疹」一詞就是最好的例子。一般用法上,「溼疹」就等於「皮膚炎」,前者是英國、歐洲的用法,而後者則在美國普遍使用。蔡呈芳 醫師表示,同一種溼疹可以有不同的命名方式,並不會糊塗,但病人往往在看了不同醫師、得到不同的診斷後,一頭霧水,甚至懷疑到底哪一個診斷才正確。溼疹的成因,大致可分為內因性〈體質性〉及外因性兩大類:內因性溼疹如異位性溼疹、脂漏性溼疹、缺脂性溼疹、鬱積性溼疹、汗犭疹、錢幣狀溼疹及部位掌、蹠溼疹,這些溼疹由於常缺乏明顯病因,往往不易治療,會反覆發病。而另一類的外因性溼疹,如接觸性溼疹、日光性接觸性皮膚炎,則在找出病因,予以避免後即可根除。不過並不是所有皮膚發炎都是溼疹,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病毒感染都可能看來像溼疹,而且上述病症若以溼疹藥物治療,除延誤病情外,也會使病毒惡化。相反的,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常被稱為「消炎藥」,但對溼疹卻並無幫助。

包皮過長,悶熱天氣易產生龜頭包皮炎

包皮過長,悶熱天氣易產生龜頭包皮炎

蔡呈芳 醫師表示,龜頭包皮炎一般發生在包皮過長者,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症狀也不相同,以常見刺激引起的情形,多數是在龜頭被包皮覆蓋處、冠狀溝或是包皮內側產生界限不清楚的紅腫、滲液情形,變得溼溼、黏黏的,表面變得較為敏感、刺痛。更嚴重時,就會產生黃色膿液,導致糜爛、潰瘍形成。在多次反覆發作後,有時即使在不發作狀態也會留下一塊隱約浮現的光滑紅斑。如果是念珠菌感染引起者,則病灶處呈現紅色光滑表面周圍有細小薄膜狀脫皮,有時還可看見小膿皰存在。 【導致的成因主要有五類】《外傷》例如性交時的擦傷,或不小心被拉鍊夾傷。《刺激》如前面提到的汗水、尿液、包皮垢,或是未沖乾淨的清潔劑,甚至是清水,在密封情形下,都可能形成刺激的來源。《過敏》一般男性較少在生殖器塗塗抹抹,但卻可能會在性行為時,接觸到女性局部塗抹的藥劑或栓劑而過敏。《感染》最常發生的是念珠菌,在糖尿病患,或是配偶有陰道念珠菌感染時,最易發生。《鏈球菌或是厭氧菌》也有人的發炎是起因於菜花病毒感染。此外,一些皮膚病,如脂漏性皮膚炎、乾癬、梅毒,都常在龜頭處發病。蔡呈芳 醫師建議去除刺激,加強局部清潔是治療的第一步,但已經發炎的皮膚,需要較溫和的清潔成分,且洗後要充分衝去清潔劑。如果病灶表面十分潮溼,可以稀釋的過錳酸鉀,或直接以生理食鹽水浸泡數次,以加速局部乾燥。如果有明顯的感染跡象,則給予口服或外用抗菌藥來加以控制。龜頭包皮炎往往有復發性,平時想辦法將包皮後推,以露出龜頭,注意清潔,避免尿液、清潔劑殘留,如果仍然無效,可能就要靠局部手術切除包皮。男性的念珠菌感染,多半來自異性伴侶潛在的念珠菌陰道炎,此時必須雙方同時治療,才能真正根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