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隆乳手術後的照顧與日常生活

隆乳手術後的照顧與日常生活

恭喜你,你完成手術了!雖然手術後幾個小時後你就回家了,但你將會因麻醉過後,而覺得很睏想睡,也可能覺得疼痛或噁心想吐。 你的胸部可能感覺很緊繃只不過,也可能腰酸背痛,別擔心藥物會使你順利渡過此短暫時刻。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項,你一定要知道而且做到。手術後幾個小時內即可回家,但不可單獨回家,更不可開車或自行騎摩托車回家,請務必一定要有人送你回去。傷口及日常生活․術後24至48小時,胸部會用彈性繃帶固定,如手術後次日回診,會去除所有綳帶及敷料,改用胸帶固定。胸帶必需24小時持續固定約3個月,但其間視情狀而調整。․接受經肚臍隆乳部份病患上腹部會有暫時性之水腫及瘀血或腹漲,故術後幾天請進食較易消化之食物,且少量多餐及多休息,而接受傳統隆乳術病患於傷口處亦會有不等程度之水腫及瘀血或腹漲,請小心不要太用力拉扯。․手術後二天內如想洗澡只能選擇淋浴但不可泡澡。此時身上如有繃帶,可選擇只冲洗下半身,如果想全身淋浴, 要把胸前繃帶拿下,防傷口用防水透明敷料蓋牢,洗完一定要把繃帶重新綁好,由上綁到下,如沒把握綁好則儘量只洗下半身。一星期以內, 傷口要保持乾燥,不可碰到水以免發炎,一星期後不用再貼任何敷料即可泡澡,縫線會自己掉落,所以是不用拆線的。․二個星期內避免碰撞、不可提重物、抱小孩、劇烈運動等,以避免傷口內出血而造成血腫。․二星期內性行為時應避免用力搓揉乳房。․三個月內請勿穿有鋼圈的內衣,內衣如需穿著請依照醫師指示,以避免外形走樣。但可以穿bikini或是運動型內衣取代。穿比基尼無綱圈方便舒適,又可蓋過激突,是術後很好的選擇。․禁止抽煙及吸食二手煙,尼古丁會影響傷口癒合。․疼痛感及腫漲因人而異,一般第二天最嚴重,第三天會漸漸消失,並請按時吃藥,放輕鬆,很快就會沒事的。․手術後二天內,如傷口有覆蓋紗布而紗布滲濕時,必需用優碘消毒再蓋上乾淨紗布,但如果傷口是乾淨清爽的,基本上是不需換藥的。而兩天後,如傷口無滲出物,除淋浴時要蓋上防水貼布外,其他時間儘量讓傷口透氣乾淨清爽。․傷口於乳房四周有可能會有暫時性瘀青,兩星期會消退。․術後3天起開始按摩,力量要稍重,6個月持續的按摩可增加乳房之柔軟度,讓乳房外型及觸感自然,及避免筴膜攣縮的發生。․術後第2天起每天抬手至頭頂100下、手臂要能貼到耳朵才算正確哦!隱形隆乳(經肚臍隆乳)第2天即可較輕鬆做到,經腋下隆乳5-7天內連抬手都很困難,但還是要做哦很難做到。․7天內開始,每天吃 800IU的維生素E,即 400IU 一天兩顆,請買水溶性維他命E。

內視鏡抓籃取石術─解決膽道結石的方法

內視鏡抓籃取石術─解決膽道結石的方法

胆道結石是膽道系統中最常見的疾病(包括胆囊結石、總胆管結石和肝內胆管結石)。一般與胆道感染(包括寄生蟲的感染)、胆汁的淤積及胆固醇代謝失調有關,且往往是多種原因綜合形成結石。胆道結石常造成一過性或持續性疼痛、阻塞性黃疸、嚴重或致命性感染(如胆管炎)、胰臟炎等。在1970以前,胆道結石的治療方式為開腹手術。現代醫學多主張以低侵襲性的方法來治療疾病。在內視鏡逆行性胆胰管攝影術(ERCP)及內視鏡括約肌切開術(EST)、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氣球擴張術(EPBD)之技術引進後,對於總膽管結石的治療, 現在許多醫院都以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來取出結石或碎石。當內視鏡取石失敗時才會以傳統開腹手術來治療。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來取石,乃經由內視鏡乳頭切開術後,將各種取石工具伸入膽管,可以將膽管內的結石直接取出或擊碎。何謂內試鏡抓籃取石術利用取石抓籃經內視鏡將膽管內的結石直接取出的方法。取石抓籃是目前膽管結石取石最重要的工具,它是幾條金屬絲構成的抓籃。抓籃可以四爪、八爪,甚至螺旋型,以利結石之抓取。病患之術前準備取石抓籃必須經由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且須透過內視鏡乳頭切開術或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氣球擴張術將十二指腸乳頭打開才能執行。因此病患之術前準備及注意事項與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相同。須對此術式充分了解及合作,無施行內視鏡的禁忌,矯正出血傾向。術前須禁食 6-8 小時。如何進行內視鏡抓籃取石術 當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在總膽管注入顯影劑顯發現結石後,內視鏡醫師評估結石可取出時,會施行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或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氣球擴張術,然後將取石抓籃透過內視鏡伸入膽管內,在X光導引下張開抓籃網住結石後,縮緊抓籃,牢牢抓住石頭。接著連同抓籃和結石一起拉出總膽管,結石被拉出到十二指腸後放開取石抓籃網子,結石掉入十二指腸最後由糞便排出。除了用於取石外,結合金屬外管,配合施力的工具,取石抓籃可發展成碎石的機械性碎石籃,對於較硬或較大的結石無法取出時,可以利用機械性碎石籃在總膽管內直接攪碎結石成較小的碎片,然後再一片片取出。若結石太大,取石抓籃一旦緊緊抓住石頭則可能造成取石抓籃連同石頭卡在總膽管出口處甩不掉且進退兩難。此時可能須以手術方法或用特別的工具( 如 Soehendra 碎石機 )解決。因此,在使用取石抓籃取石前,須評估結石的大小及需要夠大的乳頭切開方可為之。否則須考慮以機械性碎石籃先行將結石攪碎後再取出。術後注意事項取石套籃取石後須注意與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內視鏡乳頭切開術及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氣球擴張術相同的事項。包括病人須禁食2-4 小時,術後宜清淡飲食。患者須注意糞便的顏色,以了解膽汁流通情況。同時須注意是否有嚴重上腹部疼痛、解黑便、發燒等情形。併發症基本上這項工具安全,除了前述結石太大卡住外,並無特殊併發症。因為要透過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及內視鏡乳頭切開術,因此須注意其併發症,少數患者可能併發胰臟炎,更少數的患者產生膽管炎、出血、腸道穿孔等併發症。結語內視鏡抓籃取石術是一低侵襲性的治療術。現今許多人都知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非常盛行的手術。但在進行這種手術前,膽管內的結石往往需要內視鏡抓籃取石術來幫忙除去。甚至鏡膽囊切除後,膽管仍有結石時,病患可不必再度手術而經由此法來去除結石。

止血夾-治療腸胃道出血及裂傷、穿孔的利器

止血夾-治療腸胃道出血及裂傷、穿孔的利器

【文章出處】腸胃道疾病與介入性治療網    www.endoscopy.com.tw/Index.asp腸胃道出血是國人常見的疾病,現在因為內視鏡科技的進步,可以利用內視鏡到達腸胃道出血處進行局部止血,使病患免於手術之苦。然而有些腸胃道出血是由於腸胃道有較大的裸露血管持續出血所引起,這類病患的出血量往往很大,在過去常只有接受手術一途。隨著止血夾止血法的發展與使用,許多這樣的病患接受止血夾止血法治療後即可以停止出血而不需手術。何謂止血夾? 它有那些功能 ?止血夾是一個小夾子,可以將腸胃道出血的血管夾住,而達到止血的效果。另外,止血夾也可夾住腸胃道的裂縫以及破洞,而達到縫合、修補腸胃道的效果。止血夾留在體內會不會有副作用?止血夾是由特殊的金屬材料製成,對人體不會有不良影響,對於日後接受核磁共振掃瞄也不會有影響。一般而言,止血夾會在數日後自行脫落而隨糞便排出,至今無重大併發症之病例報告。那些病患需要接受止血夾治療?止血夾止血術適用於食道、胃、小腸及大腸的裸露血管伴隨出血之治療,以及食道黏膜裂傷伴隨出血之止血治療。另外,止血夾也適用於食道黏膜裂傷之縫合或是內視鏡治療後 (例如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息肉切除術)所遺留之黏膜缺損或穿孔的修補以及內視鏡治療後出血的預防。術前病患該注意什麼?該做那些準備?醫師首先會根據病患之出血量及生命徵象之狀況,給予初步治療(如氧氣、輸血等)以穩定病患狀況。同時為避免因腸胃道充滿鮮血,在進行內視鏡檢查時無法找到出血的位置,醫師會根據狀況決定是否為病患放置鼻胃管以便灌洗及引流腸胃道內之積血,以利內視鏡之進行。在內視鏡檢查前,一般會給予藥物減少腸胃道的收縮。在內視鏡檢查及利用止血夾止血時,醫師可能會請病患變換姿勢或是暫時閉氣以利於止血。醫師如何進行止血夾治療?當內視鏡進入腸胃道內找到出血的病灶時,醫師會將止血夾張開之雙臂分別置於欲結紮的裸露血管或是要修補的黏膜裂傷之兩側, 然後擊發止血夾使止血夾之雙臂緊閉而夾住血管或是黏膜。醫師會視病灶大小及情況決定使用一個或數個止血夾來進行治療。另外,有些醫師在進行止血夾止血術前,會先局部注射經食鹽水稀釋之腎上腺素進行初步出血,再進行止血夾止血術。止血夾止血術之效果如何?止血夾止血術是一種十分安全且有效的止血方式,其止血成功率大於90%,再出血率小於10%。至今並無重大併發症之病例報告。術後該注意什麼?醫師會依狀況決定病患術後該禁食多久。病患如有血小板不足或血液凝固因子缺乏引發之出血傾向,亦應同時矯正。如果病患持續大量解黑、血便、吐血或血紅素持續下降,應懷疑再度出血。另外須注意的是由於此類病患在進行內視鏡檢查時,胃中的血塊可能由於病患嘔吐而進入氣管,可能會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是術後引發吸入性肺炎。因此術後需要追蹤病患是否有持續出血,或是因出血及接受治療後有相關器官之後續問題需要治療。結論止血夾為一種安全、有效的腸胃道血管出血的治療方法。另外,止血夾也適用於黏膜缺損或穿孔的修補以及內視鏡治療後出血的預防,可以使許多這樣的病患免於手術之苦。        A 治療前                                                       B 治療後

電波拉皮(Thermacool)簡介

電波拉皮(Thermacool)簡介

電波拉皮(Thermacool)是美國Thermage公司的專利的無線電波(Radiofrequency)治療儀器。電波拉皮利用600萬赫茲的無線電波,準確又均勻的傳導至皮膚的深層,促進膠原纖維的新生及重組,達到緊緻肌膚及臉型雕塑的效果。 (治療個案治療前後之比較圖)Q1誰需要電波拉皮治療?人體皮膚的真皮層中有許多的纖維組織,其中膠原纖維是含量最多及最重要的一部份,也是皮膚真皮最重要支撐架構。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的膠原纖維會逐漸流失,造成皮膚的皺紋及鬆弛。年齡在30~35歲以上,皺紋及鬆弛的情況會更加明顯。如果不想要開刀,又希望改善皺紋及鬆弛狀況,回復年輕的肌膚電波拉皮(Thermacool)是不錯的治療選擇。包含臉部、頸部、腹部、臀部、手臂的皺紋及鬆弛都可以用電波拉皮來治療。Q2什麼人不適合做電波拉皮治療?懷孕、有心率不整而安裝心率調整器的患者不適合做電波拉皮。若是治療區域有傷口或是急性濕疹的患者暫時不適合做電波拉皮。Q3電波拉皮治療會很痛嗎?電波拉皮儀器為了保護表皮層及提昇治療的舒適度,在電波發射前、發射中及發射後,治療探頭內會噴出冷媒,以降低表皮溫度及保護表皮。當電波的能量傳導進入皮膚時,患者會有極短時間的溫熱或是刺痛感。目前電波拉皮儀器以從最早的1cm2的標準探頭,進展到第二代1cm2的快速探頭,進展到第三代1.5cm2的快速探頭,及第四代3cm2的大面積快速探頭,配合「適度能量、多輪回」的治療方式,可以讓治療更快速以及更舒適。Q4一次電波拉皮治療需要多久時間?治療前需要塗抹痲醉藥膏45~60分鐘,電波拉皮治療時間和治療面積大小有關,通常需要50~90分鐘。Q5電波拉皮治療後多久可以看到效果?電波拉皮治療後,會導致膠原蛋白立即性收縮,因此87%的患者可以見到立即性的緊緻或塑形效果。因為電波刺激真皮層內膠原蛋白的不斷增生,在治療後的26個月內仍會持續出現皮膚緊緻及拉提鬆弛的皮膚,可以有減少皺紋重新塑造緊實的臉部及頸部線條,使患者的外貌逐漸變得更加年輕。根據國外的臨床研究報告指出,94%的患者對於治療效果感到滿意。Q6電波拉皮的效果可以持續多久?國外研究報告指出,治療效果可以維持2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維持時間的長短,也和個人體質以及自然老化進展速度有關。Q7電波拉皮的療程需要做多少次?對於許多患者而言,單次的治療即可有滿意的效果。對於想要皮膚更加緊緻的患者,可以在第一次治療後的2~6個月後,再做第二次的治療。另外一種選擇是配合緊膚除皺雷射的治療,兩者搭配治療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Q8電波拉皮治療後該如何照顧自己的肌膚呢?電波拉皮治療不影響日常作息,少數患者會有微紅的現象,通常會在數小時內會消失。治療後需要加強保濕及防曬的工作,治療一週內請不要用熱水洗臉、洗三溫暖及泡溫泉。

任何人均無法避免的困擾→肌膚老化

任何人均無法避免的困擾→肌膚老化

皮膚雖可以保護身體避免受到外物的侵害,卻會因為歲月流失、風吹日曬、環境污染、賀爾蒙…等因素,而使臉部逐漸出現皺紋、斑點或毛孔粗大…等皮膚問題,雖不會危害人體健康,卻影響了美觀。除了身體的健康,外表的美麗仍是人們生活中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而拜科技進步之助,傳統用於皮膚問題治療的雷射儀器,為了符合現今人類追求壽命延長的同時,也逐漸和抗老化的預防工作及同步治療的觀念相結合,發展出較溫和的治療原理及改良的雷射儀器,使得抗老化雷射能夠幫忙老化肌膚重現生命的光采,且不會產生令人困擾的傷口照護,更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實在是生活在廿一世紀追求生命延長、延緩老化的現代人另一項福音。什麼是『柔膚再生雷射術』(Soft Peeling Refreshment )?柔膚雷射因為對於毛孔粗大的治療特別有效,而且治療過程不傷害皮膚,也稱為『毛孔縮小雷射』。毛孔粗大是許多人困擾的皮膚問題之一,若要徹底改善需要很長的時間,容易讓人失去信心不易持續;因為大部份阻塞毛孔是由於皮膚本身老廢角質所造成,柔膚雷射(毛孔縮小雷射)創新採用『親脂性能量元素碳』,能夠輕易的與皮膚角質相結合,深入毛孔並均勻吸附住皮膚,再藉由高能量柔膚雷射結合大光點的治療特性,穿透深入真皮層,除了清除毛孔內皮脂及老化角質層外,主要的作用是使毛孔周圍膠原蛋白和纖維再生、緊緻重組,進而可修復並縮小毛孔,抑制皮脂過度代謝,並保持皮膚的彈性及張力,更可改善顏面的細小皺紋。『柔膚再生雷射術』的效果:清除皮膚黑頭粉刺縮小毛孔使皮膚柔細、清透、更具光澤再生膠原,增加皮膚彈性,改善凹洞『柔膚再生雷射術』的優點:不會如化學換膚引起皮膚不良的反應無反黑現象可立即恢復日常活動非剝除性,表皮不會破損,不會引起疼痛、流血、結痂、感染不論任何膚色均適合治療效果持久『柔膚再生雷射術』的禁忌:過敏皮膚曬傷皮膚皮膚細菌或病毒感染,如扁平疣等急性外傷或手術傷口痤瘡急性發炎期 縮小毛孔最快速的治療——『柔膚再生雷射術』:柔膚再生雷射術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治療過程,約每隔2~4周治療一次 (每周回診追蹤),經過1至2次的治療之後,毛孔即見改善,可以明顯看到皮膚變得很清透,並感受到皮膚呈現出粉嫩、白淨、柔滑,細緻的完美新面貌。一般在5~6次治療後可獲得滿意的改善,效果可達8個月至2年之久。請配合醫師持續進行療程,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而獲得整體的改善,讓你告別毛孔粗大,做個細緻美人﹗治療須知:治療部位會出現類似日曬後輕微紅熱的感覺,此時可冷敷約5-10分鐘,即會消褪。治療後1~2天,勿使用磨砂膏、刮毛,請遵循醫囑擦拭專用的皮膚保養產品,切勿使用果酸或酒精成份的化妝水及保養品。治療後當天勿上妝防曬非常重要,平日應避免日曬,每日應塗抹防曬係數 SPF>25之防曬乳,出門應儘量撐洋傘、戴帽防曬,不可直接曝曬陽光。治療後的第一週請回門診複診,並接受美白導入加強治療。請先接受專業醫師諮詢評估後,再接受治療。

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

黃疸是指病患皮膚氾黃與眼白(鞏膜)部分呈現黃色變化,這是因為血中的膽紅素過高所造成。通常血中膽紅素大於3mg/dl,臨床上就可看出有黃疸的變化。造成黃疸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會先分成三類:<1>溶血性黃疸<2>肝細胞性黃疸<3>阻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屬於血液科的範疇;而肝細胞性黃疸則發生於國人常見之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黃疸則為任何原因造成膽道系統的機械性阻塞所致。何謂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是指膽汁在由肝細胞製造後,經膽道系統,流入十二指腸之過程中,任一解剖位置發生阻塞而使膽汁滯留而稱之。包括肝內膽管、總肝管、總膽管或十二指腸乳頭(華特壺),受到各種原因之阻塞,膽汁排不出,便會造成黃疸。那些情況會被誤認為黃疸?有一種假性黃疸稱為胡蘿蔔素血症(carotenemia),是因為攝取胡蘿蔔素太多或甲狀腺功能不足,看起來皮膚黃黃的,但不是真的黃疸,必須加以區別。另外,居住在海邊的居民,常因日照與風吹之故,眼白部有黃紅之眼翳,會被誤認為鞏膜呈現黃疸。阻塞性黃疸之原因任何原因,只要使膽管受到阻塞,就會產生阻塞性黃疸,這可以分兩部份來介紹。一是良性的病因,像是最常見的膽管結石或膽囊結石(Mirrizzi’ syndrome)石頭阻塞了膽管,造成膽汁無法排入十二指腸。慢性胰臟炎病人形成胰頭部假性腫瘤,從外而內壓迫膽管。 膽管因發炎或手術後造成之狹窄。 其他如罕見的膽道出血(hemobilia),血塊阻塞了膽管,造成黃疸;肝吸蟲或誤入膽道的蠕蟲等。另一是惡性的病因,如膽管本身或膽囊的惡性腫瘤(膽管癌)胰臟頭部癌華特壺腹癌──即十二指腸乳頭癌肝癌栓塞子(tumor thrombus)堵住膽管─ 即所謂的黃疸型肝癌癌症病患膽管旁之腫大的淋巴結壓迫膽管造成膽管阻塞。阻塞性黃疸會有哪些症狀?患者會主訴尿液顏色變深(茶色),大便色澤變淡,甚至變成白陶土的顏色(clay colored stool)。理學檢查可見皮膚與眼白變黃。如果是結石的原因,病人會腹痛、發燒的情形,這是因為產生膽管炎之故。若不及時處理,會嚴重而導致敗血症。若是惡性腫瘤造成的黃疸,則病人通常較不會有急性劇烈腹痛,這就是所謂的無痛性黃疸(painless jaundice),病患會有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與皮膚搔癢之情形。有的病人甚至會有凝血不全的問題。如何診斷阻塞性黃疸?診斷阻塞性黃疸,最重要的還是病人的病史與身體上的發現,之後再輔以檢查工具如實驗室數據、影像學檢查証實。首先,詳細地詢問病史,先把溶血性與肝細胞性黃疸排除,若有發燒、腹痛情形,可能是膽結石造成的膽管阻塞與膽管炎。若是體重減輕,大便顏色變淡且上腹部理學檢查發現有腫塊狀物,就應懷疑是惡性阻塞性黃疸。另外,身體理學檢查應注意有否鎖骨上淋巴結的轉移。做完病史與理學檢查後,一般會有大概之初步診斷。接下來會安排實驗室與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常規血液、生化、尿液與腫瘤標記的檢查。阻塞性黃疸病人不只膽紅素總量會上升,直接性膽紅素應同時上升。溶血性黃疸則膽紅素總量會上升,直接性膽紅素則少上升。尿液檢查阻塞性黃疸病人中應不會出現尿膽紅素原(urobilinogen),因為尿膽紅素原是必須經過腸肝循環才有的代謝產物,若是阻塞,膽紅素不會流入腸道,腸肝循環的代謝產物尿膽紅素原(urobilinogen)理當應不存在。一些肝、膽、胰的腫瘤指數(AFP, CA19-9,CEA)可做為惡性阻塞性黃疸的診斷參考,但不可完全依賴。影像學檢查是診斷阻塞性黃疸最重要項目。腹部超音波檢查是診斷阻塞性黃疸最迅速且無侵襲性的檢查,同時沒有放射性,是檢查肝膽胰病人的最佳選擇。它可以直接顯示出擴大的膽管(阻塞性黃疸的証據),有否結石在膽管內,也可以發現是否有肝癌、膽管腫瘤或胰臟頭腫塊。當然,超音波有它的限制,像是肥胖的病人,腸氣過多時,或是腹部有手術疤痕都會影響超音波之操作與診斷。電腦斷層甚至更昂貴的核磁共振可以看清腹部的器官,不會受到腸氣的干擾,但缺點是必須暴露在輻射線下。一般常規腹部X光檢查,除了鈣化之膽結石、胰臟鈣化外,所提供之臨床資料有限。對於阻塞性黃疸病人,另一項重要的檢查是內視鏡超音波(EUS),自從1979年問世以來,如今已廣泛應用在消化器官的檢查,尤其是膽胰的部份。內視鏡超音波可以診斷百分之九十以上胰臟疾病,且管腔內內視鏡超音波(IDUS)更可診斷出膽管內是否有細小的石頭,這無法經由其他精密檢查得知。另外,一種診斷兼治療的工具,稍具侵襲性但也是不可或缺的檢查,就是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ERCP)。利用比一般胃鏡稍粗且長之十二指腸鏡,經口伸入病患體內‧到達患者的十二指腸第二部,找到總膽管及胰管的共同出口處 ─ 十二指腸乳頭,以一支細細的導管伸入膽管或胰管內,注入水溶性X光顯影劑,在X光透視下,對總膽管、膽囊、肝內膽管及胰管顯影,可以清楚地觀察膽管及胰管的結構,來診斷膽胰的問題。它同時可以直接觀察十二指腸乳頭附近之構造,對附近之腫瘤亦可直接作細胞學刷檢及切片檢查。除此之外,ERCP可以執行內視鏡手術,將十二指腸乳頭切開,使用各種器械,將結石取出,或對惡性腫瘤造成的阻塞做引流治療。若萬一經內視鏡膽胰攝影失敗,就必須做經皮穿肝膽道攝影與引流,這也是侵襲性檢查,且當患者有大量腹水或凝血功能不全時,則施行上較為危險。阻塞性黃疸之治療既然是阻塞,當然要疏通阻塞的病灶。解決的方式有內視鏡治療術與手術,但主要還是以手術為主。由於內視鏡治療技術日新月異,除了惡性腫瘤,必須施行剖腹根除性手術外,例如膽管結石,就可以利用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技術,利用電刀將十二指腸乳頭切開,再利用各種取石與碎石的器械達到清除膽管內結石的目的。病人經過這種治療,大幅降低剖腹手術的風險。話雖如此,但對於太大困難取出的膽管結石,或有合併症(Mirrizzi’s syndrome),有時還是得回歸到剖腹手術上。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外科手術是唯一可以根治腫瘤的方法。但許多病人在被診斷出惡性腫瘤時,已經無法開刀了。此時有兩種方式可以解決一是雙繞道手術,即膽管與腸,胃與腸做繞道手術,前者是解決黃疸的問題,而後者則解決將來進食問題。二是以內視鏡置放支架解決黃疸問題.支架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塑膠,另一種是金屬的,兩者時間久了之後,均會阻塞。或許金屬支架發生阻塞的時間會長一些。隨著時間的過去,當腫瘤侵犯到十二指腸造成胃出口阻塞無法進食時,可以內視鏡放置腸道支架來解決進食的問題。對於阻塞性黃疸的病人,我們常使用內視鏡鼻膽道引流術(ENBD),這是一種接替性治療,主要目的是先緩解黃疸,讓病人狀況好轉之後再決定下一步驟的治療,是手術、內視鏡取石或置放支架前的過度措施。鼻膽道引流不僅可以引流膽汁,還可以將膽汁送去培養,以做為使用抗生素的參考。如果治療性的內視鏡膽汁引流術失敗,阻塞性黃疸病人就必須接受經皮穿肝膽汁引流術,這雖是治標不治本之方法,但當患者無法手術,或腫瘤、結石之位置無法以內視鏡解決時,這是唯一可以疏通阻塞性黃疸的方法。結論阻塞性黃疸過去必須藉助外科手術才可以解決的黃疸,但隨著內視鏡治療術的進步,有些阻塞性黃疸病人可以經由內視鏡治療來解決。但對於可切除的腫瘤,手術是唯一的選擇。對於無法切除的腫瘤,可以選擇經由內視鏡治療來進行姑息性療法,雖不能全然改善存活率,也可增加病人的生活品質。

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

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

【文章出處】腸胃道疾病與介入性治療網 www.endoscopy.com.tw/Index.asp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一般稱為ERCP,一直是直接診斷及治療膽道、胰臟疾病的重要工具。當病患接受ERCP,初步膽胰疾病診斷出來時,若要再進一步確認診斷(如切片、子母鏡等),或治療(如取出結石,碎石及膽胰汁引流)時,打開膽管及胰管共同出口─十二指腸乳頭(或稱華特氏乳頭),乃是必需且重要的第一步。十二指腸乳頭位於十二指腸第二部份、膽管及胰管共同出口,因內有括約肌,控制著膽胰汁之流出。要經由十二指腸乳頭進入膽胰管而進行各種診斷與治療,首要之務就是將之切開,即切開括約肌,故又稱內視鏡括約肌切開術。 1974年德國的Classen與日本的Kawai教授首先發表此技術。台灣則由台大醫院的王德宏教授在1978年首度成功進行此技術。依目前醫學之進步,要切開十二指腸乳頭,不必開腹手術,經內視鏡即可做到。那些病人需要接受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準備採用內視鏡法清除膽道或胰管結石者。黃疸病人(腫瘤、良性狹窄、結石)欲接受引流管置入術者。隱藏於十二指腸乳頭內腫瘤之組織取得(切開後進行切片)。欲進行子母鏡檢查者。慢性胰臟炎,欲接受引流管置入者。進行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時,造影用細管插入困難時。十二指腸乳頭功能失調(太緊),需切開治療時。那些病人不適合接受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進行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前,必須進行ERCP。所以所有不適合ERCP之病患,是不可能接受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除非緊急情況,如結石崁在十二指腸乳頭,可經由使用針刀之技術,將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讓崁在十二指腸乳頭結石掉出,整個過程不需顯影劑。因為切開十二指腸乳頭,亦是一種手術,故凝血異常無法矯正者,亦不適合。而切開十二指腸乳頭必須用到電刀,故裝有心律調節器者,除非使用雙極電刀,必須通知心律調節器公司派員待命。病患術前之準備大致上與進行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術相若。惟接受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之前,病患必須充分了解手術過程可能之併發症並填寫同意書。術前血液檢查特別著重於血小板量及凝血時間,如果不正常,應矯正之。服用抗凝血劑與抗血小板劑如阿斯匹靈及Pravix,應停藥七天,必要時靜脈補充維他命K或凝血因子。對於有風溼性心臟病、接受過人工瓣膜置換術、過去有心內膜炎病史等情況,術前常會給與預防性抗生素。如何進行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病人會先進行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故準備方法或麻醉法與之相同。進行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時,病人或趴姿或左側躺,依執行內視鏡手術之醫生之喜好來決定。此時內視鏡醫師由內視鏡伸出一支電刀(上面有可通電之金屬線),將電刀部分置入十二指腸乳頭內,通電後慢慢小心地將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至括約肌鬆開為止。依筆者經驗,切開術進行時,有些病患會有疼痛之感覺,有些則不會。比較特殊的情況有:胃部份切除合併第二型胃腸吻合術者,因十二指腸乳頭之解剖學上下左右相反,所以必須採用特殊切開法。另外十二指腸乳頭可因大的乳頭傍憩室所造成切開不易,甚至有穿孔之虞,如技術上有安全之虞,執行醫師可能會放棄進行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而另外進行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氣球擴張術。病患術後之注意事項一般病患術後需禁食四小時,之後同日清淡流質飲食,必要時軟質飲食若干天。應注意糞便之顏色,少量黑便不必驚慌;但如果大量黑便或血便,則可能為切開處在出血,必須進行內視鏡止血術。另外,如果腹痛嚴重,應告知醫護人員,檢視是否併發穿孔或胰臟炎。術後可能有那些併發症?如何處置?出血:分成立即性和延遲性出血,發生率大多低於5%。立即性出血在進行切開術或稍後發生,執行手術之醫師會當場進行止血術。而延遲性出血,可於幾日後才出現。一般而言,術後少量黑便是常見,並無臨床意義。但當黑便量大或血紅素下降時,則應與消化道出血一樣,禁食並進行內視鏡或血管攝影止血術。穿孔:大致不超過2%。穿孔發生時,病患應禁食,放置鼻胃管引流,必要時應給予抗生素。一般而言,可保守療法,不必開腹手術。但如果病情惡化,則必須接受外科手術。胰臟炎:因切開十二指腸乳頭時,電刀無法避免地傷到胰管出口而造成。但發生率不超過3%,且大多為一過性,保守療法即可。嚴重者則可能需要外科手術。致命者為極少數。膽管炎:給予輸液、抗生素。必要時需膽道引流。其他併發症還有吸入性肺炎、日後十二指腸乳頭狹窄等。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已有三十年的歷史,從上一世紀至本世紀,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仍為現代膽胰內視鏡治療術的重要步驟。在有經驗的內視鏡醫師執行下,比起開腹手術,此技術為較低侵襲性、恢復期快之治療法。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開啟膽胰疾病診斷

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開啟膽胰疾病診斷

【文章出處】腸胃道疾病與介入性治療網    www.endoscopy.com.tw/Index.asp 過去對於膽系及胰臟疾病的診斷方法,主要依靠臨床理學檢查、血液檢查、及傳統X光攝影。許多膽管、膽囊及胰臟的疾病仍無法被診斷出來。而膽胰疾病初期的症狀也難以和其他腹部器官疾病區分。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檢查的發明與應用,使膽胰疾病的診斷更上層樓,提供了臨床醫師迅速、無侵襲性及準確的診斷。然而膽道與胰臟的較細部構造有時無法完全的以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來診斷。1968年MaCune首先以內視鏡到達十二指腸乳頭處,注入顯影劑,在X光協助下,診斷膽胰疾病,是為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的先河。1969至1970年日本醫師更使用側視十二指腸鏡,使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成功率更高。而台灣首例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是由台大醫院王德宏教授於1973年所完成。何謂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簡稱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利用比一般胃鏡稍粗且長之十二指腸鏡,經口伸入病患體內‧到達患者的十二指腸第二部,找到總膽管及胰管的共同出口處 ─ 十二指腸乳頭,以一支細細的導管伸入膽管或胰管內,注入水溶性X光顯影劑,在X光透視下,對總膽管、膽囊、肝內膽管及胰管顯影,清楚描繪出這些構造,使這些異常的構造顯現出來,以進行診斷。也就是說,進行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需要十二指腸鏡、水溶性顯影劑、注射細導管及X光透視。其中十二指腸鏡為側視鏡,與一般直視胃鏡不同,故非所有內視鏡醫師都會執行。 除了診斷外, 因為可到達總膽管及胰管的共同出口處 ─ 十二指腸乳頭,還可以由此進入膽胰管從事許多不同的治療, 例如乳頭切開術、各種取石術、碎石術、各種引流管、支架的置入、細胞刷檢術、膽道擴張術、膽胰管內超音波術、子母鏡等。哪些病人需要接受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呢?1、阻塞性黃疸的診斷與治療:對於阻塞性黃疸,最重要且最直接的診斷工具就是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造成阻塞性黃疸之疾病,包括膽管結石、膽管炎、膽管腫瘤、胰臟頭部腫瘤、十二指腸乳頭腫瘤、膽管狹窄, 手術後遺症、膽管先天異常、膽道寄生蟲‧慢性胰臟炎等,均可經由此檢查獲得確實的診斷。除了作為診斷外,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也提供了很好的治療工具。包括總膽管結石的碎石、 取石術;緩解阻塞性黃疸的引流術,可以置入暫時性或永久性的支架或引流管達到疏通阻塞的治療效果。2、胰臟疾病: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也是胰臟疾病的重要檢查工具。它可以描繪出胰臟癌、胰臟腫瘤、慢性胰臟炎、先天性胰管異常等疾病所造成的胰管變化。目前透過此種檢查還可以治療某些慢性胰臟炎引起的胰管狹窄、胰管結石,以解決慢性胰臟炎的疼痛。3、特殊膽管疾病:包括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自體免疫膽管炎、肝內膽管結石、先天性膽管異常,有時須借助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來診斷及區分。膽囊疾病過去常經由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來幫忙診斷。但因新型超音波與電腦斷層之發展,目前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在膽囊疾病之角色已減少許多。哪些病人不適合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1. 任何不適合內視鏡檢查之情形,.如患者無法張口、上消化道的狹窄或穿孔。2. 患者無法合作者,也無法施予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3. 患者意識不清,有吸入性肺炎的危險,除非特殊情況,一般也不施予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另外有胃部分切除及第二型胃腸吻合者,會有施行上之困難,雖然有報告宣稱成功率達八至九成,通常沒這麼高,而且產生併發症之機會也比較多。許多患者有先天或後天性的十二指腸憩室,也增加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執行上的困難。病患之術前準備病人要接受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前必須充分瞭解這個手術的適應症、操作過程、可能之併發症與填寫同意書。術前要空腹8小時以上,而且必須檢查血液、生化等。如果要進一步進行內視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要確定是否有凝血方面的問題,若有服用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劑如阿斯匹靈或Pravix,必須停藥一週以上。必要時醫師會給予維他命K的靜脈滴注或凝血因子。對於有風溼性心臟病、接受過人工瓣膜置換術、過去有心內膜炎病史等情況,術前常會給與預防性抗生素。如何進行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和一般的內視鏡檢查類似,病患在檢查前需取出假牙,然後採取趴下或左側臥的姿勢。通常醫師會給病患的咽喉噴灑局部麻醉劑,以減少喉部的不適感,同時也會給予解痙劑,如Buscopan來減少腸胃蠕動,方便檢查。另外,由於檢查花費的時間比較久,有時候也會給予病人少量Demerol來減少檢查時的不舒服。至於是否要進行意識上麻醉,則依各醫院而不同。術後應注意哪些事項?病人建議禁食2 - 4 小時。 之後幾餐宜清淡飲食。患者須注意排便的顏色,以了解膽汁流通情況。同時須注意是否有嚴重上腹部疼痛、解黑便、發燒等情形。術後可能有哪些併發症?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已是一種成熟的技術。然而它仍有少數的併發症,約有百分之五的患者可能併發胰臟炎,更少數的患者產生膽管炎、出血、腸道穿孔等併發症,通常死亡率少於百分之一。併發症如何處理?1、胰臟炎:一般而言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引發的胰臟炎多為一過性, 患者只要禁食數日補充適當水份電解質即可。當然,產生嚴重甚至於致命的胰臟炎也會發生,但極為少數。2、膽管炎:一般以適當抗生素治療。若膽管阻塞不通則須設法疏通阻塞的膽管,包括再施予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置入引流管、取石或接受經皮穿肝膽管引流術、或是手術。3. 腸道穿孔:和一般的內視鏡檢查一樣,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也會有腸道穿孔的併發症。尤其是曾接受過胃部分切除合併B-II胃腸吻合術者,腸道穿孔的併發症較高。治療方面,先採內科治療, 包括禁食、抗生素治療、鼻胃管引流。 幾天內應會痊癒。但若症狀惡化,則須以手術治療.從上世紀至今,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一直是膽道、胰臟疾病的重要診斷及治療工具,進而也提供了免除開腹手術的治療方式。惟核磁共振膽胰管攝影術 (MRCP)之發展,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的診斷功能已大量被其所取代。但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的治療角色,仍屹立不搖。現今大部份總膽管結石及阻塞性黃疸,幾乎都嘗試以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之相關技術來治療。台大醫院在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及其相關治療術,有高達97% 病例為治療性,而非診斷性。然而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較一般內視鏡困難,需有經驗之內視鏡醫師方能安全執行。

內視鏡顴骨削骨術-告別大餅臉

內視鏡顴骨削骨術-告別大餅臉

「巴掌臉、鵝蛋臉」如妮可基嫚,奧黛麗赫本乃至於台灣的林志玲。一直是所有女性夢寐以求的臉型。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無論男生或女生,對於女性最注意的部位,都以臉部為優先。然而東方人普遍存在著顴骨較高且較寬的問題,適當的顴骨高度會增添臉部的活力和立體感,但是如果太高就會顯的得較陽剛缺乏女性應有的柔和,給人刻薄又勢利的感覺。且相學中認為高顴骨是不吉利的象徵,代表苦命甚至會剋夫。而較寬的臉龐也會讓五官相對顯得較不突,因此在鏡頭前較不上相。顴骨在解剖學的結構上可以分為顴骨本體及顴骨弓2部分。在視覺上若是顴骨本體太過發達突出時,正面時會覺得臉頰處的凸隆,而側臉則顯得線條突兀不協調喪失整體性的美感。若是顴骨弓較大而外擴時,會顯得臉部較寬闊較有稜角感。其實臉型的美麗柔和與否,乃來自於光和影的完美配合。而顴骨較寬且高聳對於臉型光影的配置都有不好的影響,往往給人大餅臉或麵包臉等不好的感覺。為了改善這種情形,顴骨削骨手術是最好的選擇。顴骨削骨手術依其演進的順序排列有:顴骨磨骨手術;顴骨前內折手術;顴骨後內折手術(也就是前一陣子被炒作的所謂的”韓式削骨法”);及顴骨內縮手術。其中”顴骨內縮手術”是目前唯一最有效且能徹底縮減顴骨高度及寬度的方法,不僅可以明顯改善視覺效應,甚至可以做到完全變臉的程度。其他的方法所能做到的僅是局部的稍微改善,已逐漸被淘汰了。 所能做到的僅是局部的稍微改善,已逐漸被淘汰了。經過多年潛心的研究,成功的將原本就熟捻的內視鏡手術與顴骨內縮手術結合在一起。並在內視鏡的輔助之下,成功的將傷口縮小並同時達到最佳的顴骨寬度及高度的縮減。手術方式為,自口腔內,約2公分左右的傷口進入,在內視鏡的輔助下,以特殊的器械將顴骨本體分離出來。在術前精密的測量評估之下,將顴骨本體作適當的”切除”,之後再將顴骨弓後緣鋸開;如此一來,整段顴骨(包含顴骨本體及顴骨弓)就可以分離並輕易的向上內縮移動(唯有此方式才可同時改顴骨高度及寬度),待移動調整至最佳的位置之後,再以鈦合金金屬作3點式做最牢靠的固定。傷口縫合後就大功告成了!很多人聽到削骨手術往往會擔心手術麻醉的風險、顏面神經的麻痺及臉皮是否會因此下垂。其實依照正常程序,此手術基本上並沒有太大的風險性,只有在麻醉不當、手術接受者凝血功能異常、或是手術過程中傷及血管,導致大量失血等情況,才會造成重大危險狀況。不過這種機率,不到千分之一。且手術是以內視鏡全程輔助,因此傷及血管和神經的機會其實是微乎其微的,此外,我們又將顴骨內縮並且上提,並以鈦合金金屬作3點式做最牢靠的固定完全不會有臉皮下垂的情況產生。想要達到大變小或是扁平變立體的臉龐,削骨手術確實是一種直接、有效又持久的手術,許多人經過適當的削骨修飾後,往往出現前後判若兩人的明顯效果。削骨手術後,帶來的顏面輪廓戲劇化之改變,與”變臉”相較之下絲毫不遜色喔!

蝴蝶的蛻變-----談小陰唇修整術

蝴蝶的蛻變-----談小陰唇修整術

陰唇肥大縮小術陰唇屬於女性外生殖器的一部分,翻到女性生殖器的篇章,可以看到在包圍著陰道口,左右各有一小片柔軟膨脹的縐褶,那就是小陰唇(即所謂的蝴蝶地帶)。小陰唇位於大陰唇內側,和大陰唇基部相連,主要的作用是保護生殖器、預防感染。小陰唇肥大是指小陰唇先天性的過度發育或是後天因素而呈現的超出正常的一種狀態。小陰唇具有保持陰道口濕潤、阻止外來污染、維持陰道自潔作用。小陰唇變厚顏色變深的因素:先天過度發育性經驗豐富荷爾蒙的影響黑色素的影響長時間摩擦(如穿緊身長褲)小陰唇過長可能對生活造成的影響:陰唇顏色與性經驗的關係聯想﹕最尷尬的情況是被誤認為性經驗豐富。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擾:小陰唇肥大時,除了影響性生活外,又因分泌物過多而弄髒內褲,易造成區域性的感染,同時也會產生異味。造成個人局部衛生清潔上的問題:特別是月經來潮期間,如果太凸出,運動跑步時容易摩擦發炎。活動時會有疼痛的問題:尤其是穿緊身褲時。影響性生活:除了外觀不好看之外,過大或是顏色太深的小陰唇,會造成女性朋友們的心理壓力及負擔,成為兩性之間相處的尷尬話題。每個女人陰唇都是獨特且唯一的,有人是大百合、有人是紫丁香,還有人是小薔薇,女人要學會欣賞,並接納自己。 如果真的有小陰唇肥厚的問題,可以尋求醫師的幫助,只要小小的做個修整術,就可讓它蛻變為美麗的蝴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