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酒渣

酒渣

酒渣是一種慢性、反覆發炎、病因不明的疾病,主要影響皮膚及眼睛(眼睛乾澀、異物感等)。此病有明顯的種族差異,常見於白種人,如北歐地區及賽爾特人,少見於亞洲及美裔黑人;一般發生在30歲以後,常見於女性(主要位於臉部中央),但男性病症則較嚴重(主要位於鼻子,造成鼻子變大,表面凹凸不平)。臨床表現主要位於顏面中央部位如臉頰、下巴、鼻子、額頭等,並伴隨有潮紅、紅斑、血管擴張、似青春痘疹子或膿皰、甚至最後造成皮脂腺增生(橘子皮外表),曾有病患因臉部泛紅而被警員誤認為酒後駕車,也因其臨床之多樣化表現,因此易和青春痘、紅斑性狼瘡、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或濕疹混淆。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因素會導致此疾病的惡化如陽光、熱、辣、吹風或化妝保養品等,故應避免之。酒渣的正確診斷是非常的重要,因其治療是絕對避免使用外用類固醇。

陰蝨和疥瘡

陰蝨和疥瘡

陰蝨和疥瘡有何不同?陰蝨和疥瘡都是生存於人體表面的細小節肢寄生蟲,並造成身體過敏產生癢感。陰蝨有2對強而有力像螃蟹般的爪子,緊緊握住人體的毛髮如陰毛、頭髮、睫毛等,以吸取人體血液為生;母疥瘡則會鑽進人體皮膚,寄生於表皮內,在裡面下蛋,並靠著攝取皮膚角質細胞過活。人類主要藉由肌膚親密接觸感染,但也可因接觸污染的衣物或被子而感染。                    

眼球摘除的原因

眼球摘除的原因

原則上是失去視覺機能及眼球失去固有的形狀,兩者兼備,才夠成摘除眼球的條件。  然而有些特殊情況,雖不符以上原則,但仍必須摘除,其理由為  1.眼癌:眼球內長了惡性瘤。例如小孩子的「視網膜的母細胞瘤」,以及成人「黑色素瘤」。為防止腫瘤擴大或轉移,危及生命,只好將眼球摘除。  2.交感性眼炎:一隻眼睛受傷,為預防或治療另一隻眼有感於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眼睛在受苦,也只好摘除這一隻受傷的眼睛(稱為激發眼)。 3) 疼痛的盲眼:例如青光眼末期,患眼既無視力也時常疼痛難忍,摘除眼球後,反而使病患脫離苦海。     眼球摘除手術目的:  「眼睛摘除」是將眼球周圍之組織(包括6 條外眼肌以及視神經)切斷,而將整個眼球摘除出來。另一種手術稱為「眼內容物宛除術」其目的也一樣,但未將外眼肌及視神經切斷,而只將眼球壁(鞏膜及角膜)以內的眼組織宛除,兩者均屬破壞性手術。     眼睛摘除後的處理:  目前為換一個義眼(假眼)。眼球移植也許未來會實現。 義眼是需要放置在「義眼台」上才能活動。這義眼台底下是「眼窩植入物」我們可以在眼窩植入「矽質球」或壓克力球,也可採用病患本身的「真皮脂肪球」當作植入物。「義眼台」外曾有一個結膜囊,義眼就放在結膜囊內。  眼窩植入物目的及何種植入物較好: 眼窩摘除後,眼窩體積少了大概 5-6西西。為填補這些空間,所以需要植入眼窩植入物,這腫植入物也有許多種類可供選擇,最早期使用玻璃珠、牛骨以後採用矽質軟球、壓克力球或採用「自體真皮脂肪球」。 最近幾年則採「整體性氫氧磷灰石」做填充物。這種材質如同珊瑚組織其間有無數小孔可使血管及增生組織深入生長成為患者自體之一部份。  眼球摘除後是否裝義眼: 裝義眼並非一定要將眼球摘除不可。有些病患眼球萎縮程度輕微,則只要戴上「義眼片」(類似一種隱形眼鏡)即可。有些人若因為義眼摩擦眼角膜而覺疼痛 ,則可藉手術將結膜覆蓋在眼角膜上,再戴上義眼,如此義眼不會直接摩擦眼角膜,同時義眼的活動靈活,外表上甚至看不出來裝了義眼。 義眼的護理及保養:  1.義眼要每日睡前取下來,泡在一杯冷開水裡。隔天先稍加擦拭再裝上,義眼最厚在外上側,應該遵循方向才容易裝上。睡前清洗眼睛結膜囊,並塗上眼藥膏,以防止結膜發炎。 2.若為眼癌者,義眼在術後第一年應該每 2個月覆檢一次,以防再發。 3.針對10歲以內小孩,當眼球摘除後由於該側的眼窩發育未定型,所以義眼需要每半年至一年換新,而且要逐漸加大。  4.義眼裝了2-3 年後,由於地心引力之故,可能出現義眼下移及上眼皮下垂情形 ,此時可以重換一個義眼或施行眼瞼下垂矯治手術。  5.摘除眼球的病患,開始心理不易調適,需要心理建設,應該學習讓自己坦然去面對新的人生。  6.而另一隻眼睛仍可照常看書,但最好做一種較安全的工作,因為只剩下一隻眼睛,所以要特別小心保養,除了定期眼睛檢查外,也要防止意外傷害。

植牙大革新-齒立得

植牙大革新-齒立得

由於植體設計的突飛猛進使得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所需的時間大幅縮短,穩定性增加,再加上咬合學的應用,植牙當天就具有功能性的假牙(Immediate Function )已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一般而言,接受植牙治療的患者通常要忍受長達六個月以上的無牙時期,在前牙美觀區這幾乎是不能忍受的折磨,否則就是要戴上壓迫軟組織又頗不舒服的臨時活動假牙,不便之苦不言可喻。為此推出了『齒立得』。先進概念提供患者植牙當天就有固定假牙的貼心服務,免除了植牙後不方便的疑慮,更兼顧了患者在植牙療程中對美觀的基本要求。 此外,全口無牙的狀況下,也可經由4~6顆植牙來達成立即有固定假牙可用的目的,而不必再忍受活動假牙的種種不便了。註- 齒立得 為一個強調在植牙後可立即擁有固定義齒的概念,以避免植牙空窗期造成美觀及功能上的不便。(是否為"齒立得"合適案例應由醫師診斷鑑定)

結膜炎通論

結膜炎通論

每當游泳季節,許多青少年從游泳池中感染到結膜炎,即會在學校、托兒所及家中造成傳染,這種急性角結膜炎又為流行性角膜結膜炎,在台灣四季都存在,但常發生於夏秋,尤其游泳季節更會大幅增多。   病因及傳染途徑 急性角結膜炎的病原是屬於腺病毒,其傳染方式以手去碰到患者的眼睛,然後再碰到自己的眼睛最為常見,但也有一些偶發性的結角膜炎是先有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然後再感染到自己的眼睛。   臨床症狀 急性角結膜炎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一般人誤以為只有頭一、二天才有傳染性,其實在兩星期內都有傳染力;其主要臨床症狀是眼內有異物感,眼瞼浮腫、性光 、流淚,有一些黏稠的分泌物;病人先是一隻眼睛發作,然後傳到另一隻眼睛,或者兩眼同時發病,通常也有常伴有耳前淋巴腺腫,並會感到稍病,若小孩感染時,會有較明顯的全身性症狀,尤其家中有嬰兒時,要特別注意,因為嬰兒本身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當感染到急性傳染性角結膜炎時,症狀會變得比較嚴重,除了發燒、淋巴腺腫痛外,也會有角膜表皮糜爛的機率發生。    急性角結膜炎約有50%的患者可能發生角膜合併症(表層點狀角膜炎),因急性角結膜炎不只侵犯到結膜,還侵犯到角膜,使角膜有些點狀發炎,形成「表皮下混濁」,若靠近瞳孔,就會影響視力,導玫視力模糊,甚至引起角膜潰瘍,使病情惡化,若不及時診治,再遭到細菌感染,不但嚴重危害視力,甚至引起失明。    治療方式  當嬰兒感染急性傳染角結膜炎時,雖然症狀可比較嚴重,但家長切莫恐慌,勿藉加點眼藥使病況趕快好轉,此舉不但無效,還會因太多的點眼藥,增加如抗生素、類固醇等之用量,而導致角膜表皮再生不良。甚至因此藥物中毒而產生角膜混濁腫脹的狀況;若藥物愈點愈多,造成一種惡性循環,發生不可逆性的角膜白斑,將會造成嬰兒的終生遺憾。其實家長只要照顧嬰兒,使其全身症狀減至最低程度,如發燒、咳嗽或拉肚子儘快好轉,眼睛的問題只要保持乾淨,一天點幾次抗生素的藥水,避免再發性的細菌感染,角膜會星期左右完全癒合,而不會留下任何的後遺症。  一般人在感染急性角結膜炎後,症狀會日益嚴重,在一星期左右時達到尖峰,然後逐漸減輕,在兩星期前後痊癒,但有些病人可能拖延至三、四星期才轉好,通常治療方法是採取對症治療,醫師會用類固醇或收斂劑,讓病人減輕症狀,消除不適感,促進痊癒,並避免發生細菌感染或其他合併症。雖然少數病人使用類固醇後可能得青光眼,但只要病人不要自行買藥任意長期使用,且在醫師觀察下短期使用,仍然相當安全的。    預防方法及注意事項 流行性角膜結膜炎的傳染力極強,因此預防勝於治療,當然是以不要得到感染為上策,預防的方法除了平時要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隨時注意清潔,常用肥皂洗手,並保持乾燥,避免用手揉眼睛之外。在流行期間也應儘量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因感染發病後第一星期的傳染力最強,因此小學生及幼稚園、托兒所的兒童宜在家中療養,避免外傳,而且致病病毒對一般消毒劑具有抵抗力,有人以為游泳池中有加氯消毒劑,就不會被傳染,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因為氯並不能殺死這種病毒,反而使眼睛受到更強烈的刺激。所以在流行期間,應儘量避免到公共游泳池去游泳。  另外也應避免與病人握手,及避免接觸使用過的毛巾、肥皂、寢具及門把、水龍頭等,在病人痊癒後,其用過的被子、毛巾則應洗淨,並將太陽完全曝曬。還有一點即是普通眼藥都不具消毒作用,也並沒有眼藥可以預防傳染,如果使用病人用過的眼藥來預防,反而更容易增加傳染的機會,所以在病人痊癒後,應馬上將所有未用完的眼藥妥善拋棄,以防被別人使用而傳染。

發生白內障的原因及種類

發生白內障的原因及種類

在眼球內面,瞳孔之後,有一塊水晶體;它是一個富含蛋白質(35%)且無血管組織供應的一個組織,呈現一雙凸( biconvex ) 的形狀,它的作用在於將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上,形成清楚的影像,正如照相機的鏡頭能集中光線在軟片上是一樣的。它的蛋白質則是以纖維﹝ protein fiber ﹞的型式出現,約略可分為可溶性蛋白質﹝ water soluble ﹞- α 、 β 、 γ 、 HM crystallin 及不可溶性蛋白質﹝ water insoluble ﹞- MIP ﹝ main intrinsic polypeptide ﹞,隨著年齡的改變,可溶性蛋白質會逐漸變成不可溶性蛋白質,形成會使光線散射的大分子,造成晶體的混濁,水晶體本來是清澈透明的,如果變為混濁時,會阻擋部分或全部光線進入視網膜,造成視覺模糊,這種情形即稱為"白內障"。    在正常代謝過程或一些外來因子﹝如輻射線﹞刺激下所產生的自由基,會使得一些晶體纖維的細胞膜脂質產生變化,而形成水晶體混濁,為使一些水晶體不致因自由基產生而導致水晶體混濁,我們可以發現有些保護因子可保護水晶體不受自由基傷害,這些水晶體內的保護因子包括: 1) Glutathione ( GSH )  2) 一些酵素包括 Glutathione peroxidase , Catalase , Superoxide dismutase  3) 維他命 C , E 。    白內障可分為: 老年性白內障 ﹝ senile cataract ﹞:老年性白內障為最常見的一種,是一種老年退化性眼疾,乃水晶體老化而變硬混濁所致,與陽光中紫外線有關。過度的紫外線曝曬,會導致眼球內水晶體蛋白質氧化變性,造成水晶體混濁而影響視力。常發生於老年人,所謂人老"珠"黃。珠,指的就是水晶體。此型白內障不一定發生於年紀很大的人,最早在四十歲左右即可發生。    先天性白內障 ﹝ congenital cataract ﹞:意即在出生時即已出現,嬰兒可能因遺傳因素而發生白內障,或是在懷孕期間由於感染或發炎所造成的。  藥物引起的白內障﹝ drug induced cataract ﹞:如: "皮質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長期服用或是經由眼睛局部點藥,而造成的。  代謝性白內障 ﹝ metabolic cataract ﹞:如:糖尿病血液中糖分過高,使得眼球內水晶體滲透壓改變,造成水晶體蛋白質斷裂,破壞其原本規則之排列,水晶體因此變得混濁不清。  外傷性白內障 ﹝ traumatic cataract ﹞ :眼睛受傷也會造成白內障,舉凡硬物撞擊、穿刺傷、切傷、高熱、電擊、化學物灼傷,皆可傷及水晶體,導致〝外傷性白內障〞。  輻射性白內障 ﹝ radiation cataract ﹞:輻射線之照射,導致水晶體蛋白質之變質。  併發性白內障 ﹝ complicated cataract ﹞:某些特定的感染、眼疾、眼部手術,亦會造成所謂的〝併發性白內障〞。

先天性白內障

先天性白內障

水晶體是位於瞳孔之後,大小、形狀都像黃豆的一個構造,它原是透明的,可以讓光線穿過,進入網膜,使眼睛發揮「看」的作用。並能增減厚度以使焦點調進、拉遠。其作用恰可以新型照相機的伸縮鏡頭比擬。 白內障便是水晶體因新陳代謝障礙而發生混濁,光線的穿過受到阻礙,視力自然受到影響。可能因水晶體老化、感染、外傷或其他疾病所造成混濁而導致。水晶體並沒有血管,它的營養來自房水液,整個水晶體便是浸泡在房水液內。正常的水晶體獲得充分的營養,就應該保持清澈透明,如果這一條件受到破壞,即形成白內障。先天性白內障是指患者在出生時即有水晶體中央核及原始水晶體皮質纖維混濁但外圍的續生性纖維則透明無混濁,兩眼皆有白內障發生的機率是單眼的十倍以上,是一種顯性遺傳。單眼先天性白內障多半是外傷所致,如生產過程中受傷,比較不易察覺,治療也比較麻煩。 原因可初分為三: 遺傳因素:父母雙方皆有先天性白內障,子女罹患白內障的機率是50%以上 。 先天性新陳代謝異常:常見的有半乳糖血症、類胱氨酸尿症。 母親懷孕期感染:如德國麻疹或自行服用某些成藥,懷孕婦女若有長期抽煙、酗酒、吸毒等行為,也易造成這類疾病。 依水晶體混濁情況可以了解白內障情況。輕度時,病童時可能會有斜視、眼球震顫等現象;比較嚴重時,會有目光呆滯、視力不佳、眼球不靈活、甚至喪失視力等症狀。病童有些外顯的症狀:例如小孩子的眼球不會隨著聲光來轉動,無法自動來取奶瓶或玩具;到了會爬或會走的時期,也會因為看不清楚,而害怕去爬或去走,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了。先天性白內障常伴隨一些眼睛發育不良的疾病,如小眼球症、視網膜或是神經發育不良,甚至會同時有心智障礙或遲滯。父母多半在小孩半歲至一歲時,發現眼睛異樣而來看診檢查。 然後目前為止,並沒有方法預防老年性白內障,只有平時多注意眼睛的健康及視力狀況,定期眼科檢查來評估白內障進展的程度;但白內障的惡化是可以預防的,如:糖尿病的病人要好好控制血糖、青光眼的病人,要盡量減少縮瞳劑之使用或改用其他替代藥物、在工作或運動時,要特別注意眼睛的安全防護,預防外傷性白內障、小心使用藥物,要遵循醫師之指示用藥並定期眼科檢查、戴有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或一般眼鏡,可防止或延緩白內障的進展、增加血中核黃素,胡蘿蔔素,維生素 C 及 E 、均衡飲食、避免抽煙。但不論如何,定期的眼科檢查是很重要的,你的眼科醫生會告訴你,究竟是白內障或其他眼部疾患,造成視力減退或不舒服,以及協助你決定是否要施行白內障摘除手術。 檢查: 醫師只要利用裂隙燈或眼底鏡作眼睛結構檢查,大部分都能找出問題來。如發現水晶體混濁,大概就能判定是白內障所造成的。必要時,可以利用眼睛超音波或腦部電腦斷層檢查。治療守則,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一發現小孩有白內障時,最好馬上手術摘除水晶體。而手術最好是在一歲以前完成,如果拖到五歲才手術治療,也會造成日後的弱視。 小孩子因眼球尚未發育完全,手術摘除水晶體後並不適宜馬上裝置一個人工水晶體,應先利用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來矯正術後1300-1400度的遠視。等到15-16歲後,再植入人工水晶體。因為水晶體的度數是固定的,不一定和正常視力吻合,這時可以配合一些較輕度的眼鏡來治療,讓視力恢復到和正常人一樣。單眼式的白內障治療就比較麻煩些;如不馬上治療罹患白內障的那一眼,是很容易有弱視產生的。手術後,因為兩眼視差太大,患者只能戴隱形眼鏡來矯正。

眼角膜移植手術

眼角膜移植手術

定義:  將患病的眼角膜組織切除,而置換清澈、正常功能的眼角膜之手術。  適應症:  A)角膜的疾病使角膜由透明而變混濁,由光滑而呈凹凸不平。有些疾病使角膜彎曲度改變,無法正常聚光,影響視力。  B)那些眼疾可施行眼角膜移植:  角膜白斑、角膜斑翳、圓錐角膜、青光眼或人工水晶體手術後引起隻水泡性角膜症、角膜營養不良症,某些型態之角膜潰瘍等皆可施行角膜移植。    眼角膜移植來源:  A)自己的角膜-某人一眼的眼球後部有問題,卻有好的角膜,而令一眼正好相反 ,壞的角膜卻與完好的角膜配對,如此對調就可以有一雙完整眼睛。  B)他人的角膜-六個月以內之嬰兒、九十歲以上之老年人,其角膜功能差,是不適合捐獻的。一般以6-60歲而角膜健康者是適合的,尤其死於急性疾病或外傷,而介於25-35歲最佳。   若捐獻之角膜曾經手術後,或患有青光眼或患有眼部腫瘤者,當然不適合。而患有梅毒、肝炎、白血病、敗血症、愛滋病、全身轉移性癌症或惡病體質的病患 ,其眼角膜也不適合移植給他人。    目前國內移植角膜之來源:  A)目前移植角膜之來源,半數以上是由國外善心人事索捐獻包括美國及斯里蘭卡。由於空運來台新鮮度不及國人所捐獻者。  B)在國內國人有”死後留全屍”的觀念,捐獻器官風氣並不普遍,事實上捐出眼角膜可以不必將全眼球摘除,死者容貌毫不受損,而能遺愛人間,使兩個人重建光明,是值得向社會大眾宣導。  C)至於眼角膜移植過程中,在捐獻者及接受者或是行政人員及醫護人員之間,絕對不可以有商業行為,此觀念也必須向當事人說明。    到何處接受眼角膜移植: A)各醫院眼科做檢查,若醫生認為病情適合接受角膜移植,則會予以登記病,等待適合時機再通知準備。 B)由於手術屬急診手術,尤其目前角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況下,病患要有隨時接受及做手術的心理準備。   眼角膜移植術如何施行:  A)首先將捐獻者之眼球於死後1-數小時內摘除(最久不可超過12小時)所使用器械及手術過程均需無菌。  B)捐獻者眼角膜除前述某些情形是不適合拿來做移植外,一般健康的角膜在手術前可用特殊儀器測量角膜內皮細胞數目,一般而言每立方毫米之內皮細胞數目需大於2000個以上才行。 C)至於接受移植者而言,若角膜病灶無表層血管浸潤或僅有少許者,其手術成功率可達90﹪。若有深層血管浸潤或合併有青光眼者,成功率減至60﹪。若角膜病灶因灼傷或極度血管浸潤或合併嚴重角膜炎,其成功率只有30﹪。  D)所以做角膜移植術前,需仔細檢查捐獻者以及接受者雙方眼角膜之情況,作為手術結果之預估。    眼角膜移植的成功率如何? 眼角膜移植成功與否端是接受移植者的角膜病情及捐獻者的角膜健康情況而定。

急性結膜炎

急性結膜炎

急性角結膜炎具有高度的傳染性,一般人誤以為只有頭一、二天才有傳染性,其實在兩星期內都有傳染力;其主要臨床症狀是眼內有異物感,眼瞼浮腫、性光、流淚,有一些黏稠的分泌物;病人先是一隻眼睛發作,然後傳到另一隻眼睛,或者兩眼同時發病,通常也有常伴有耳前淋巴腺腫,並會感到稍病,若小孩感染時,會有較明顯的全身性症狀,尤其家中有嬰兒時,要特別注意,因為嬰兒本身的免疫系統尚未健全,當感染到急性傳染性角結膜炎時,症狀會變得比較嚴重,除了發燒、淋巴腺腫痛外,也會有角膜表皮糜爛的機率發生。急性角結膜炎約有50%的患者可能發生角膜合併症(表層點狀角膜炎),因急性角結膜炎不只侵犯到結膜,還侵犯到角膜,使角膜有些點狀發炎,形成「表皮下混濁」,若靠近瞳孔,就會影響視力,導玫視力模糊,甚至引起角膜潰瘍,使病情惡化,若不及時診治,再遭到細菌感染,不但嚴重危害視力,甚至引起失明。此病常於春夏季流行,主要是因病毒感染引起。若家人罹患此病,宜獨自使用一套衛浴設備,避免傳染。流行期間,要隨時洗手並避免觸摸眼部。急性結膜炎常造成結膜表面破皮,點藥時常有疼痛感,是正常現象,請勿因痛而停藥。若有白色薄膜蓋在結膜表面即偽膜,必須儘早刮除,以免日後結疤造成後遺症。

淋病性結膜炎

淋病性結膜炎

淋病性結膜炎是一種急性化膿性結膜病,常在短期內引起角膜潰瘍合併角膜穿孔,以至造成失明。其多由奈瑟氏淋球菌引起。它可分為:成人淋病性膿漏眼、新生兒淋病性膿漏眼及轉移性淋病性膿漏眼。 成人淋病性膿漏眼多由淋病性尿道炎通過手或衣物將含淋菌的分泌物直接傳染到眼部,淋菌也可通過污染的毛巾等物品為媒介間接傳染,男性多見。其發展過程非常快速,在潛伏期(從感染到發病)有輕度的結膜充血水腫。   新生兒淋病性膿漏眼的發病原因是胎兒出生時被患淋病性尿道炎的母體分泌物污染,也有時被污染了淋菌的紗布、棉花等引起傳染,雙眼皆被侵犯。   轉移性淋病性膿漏眼的發病原因是淋球菌通過血液循環轉移到眼部,這類病人常合併有淋病性關節炎。 預防方法:  1) 淋病性結膜炎是接觸傳染性疾病,只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及洗手,可完全預防。  2) 如果一眼已發生淋病性結膜炎,應設法保護另一健康的眼睛避免其感染及避免傳染給他人。 3) 醫生及護士再處理淋病性結膜炎時,應戴保護眼鏡,以防分泌物濺入眼內。並在每次檢查或治療病人以後,必須注意消毒隔離,以防交叉感染。 4) 為了預防新生兒淋病性結膜炎,必須強調產前檢查,如發現孕婦有淋病感染時,必須盡早採取徹底治療。以患淋病的產婦應注意清潔,避免用不潔的手或毛巾為新生兒洗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