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背痛腳麻 竟發現腎細胞癌轉移薦骨

背痛腳麻 竟發現腎細胞癌轉移薦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台中60歲許先生生活作息正常,也無任何慢性疾病,兩年前因右下背痛、右腿痠麻而至骨科就診,經核磁共振影像發現薦骨處有一顆超過6公分的腫瘤,切片證實為腎細胞癌第四期合併遠端轉移,腎臟本身也有一顆約2公分腫瘤,屬於重大疾病。因一線標靶藥物療效有限,合併免疫療法控制癌細胞擴散,經過1年半治療,腎臟腫瘤幾乎消失,再配合手術切除薦骨腫瘤,目前病情控制良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表示,面對晴天霹靂的消息,患者仍打起精神與醫師溝通,多次強調「相信醫師一定可以幫我」,從一開始對標靶藥物反應不佳,後來經調整用藥,合併免疫療法治療一年多後,位於薦骨的腫瘤萎縮,總算可以透過手術切除,而腎臟的惡性腫瘤也縮小許多,日前順利康復出院,但醫師仍提醒需定期追蹤,以避免癌症復發。腎細胞癌初期無任何症狀蕭子玄醫師介紹,腎細胞癌為腎臟實質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年齡為40歲至70歲,腎細胞癌初期通常無任何症狀,大多是因其他疾病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無意中發現,而腎細胞癌臨床症狀相當多變,當出現血尿、腹部腫塊、腰痠背痛、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時,代表腫瘤期別較晚,若有上述症狀千萬不可大意。蕭子玄醫師指出,腎細胞癌發生的原因尚未確定,通常與吸菸、肥胖、藥物濫用、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或接受過腎臟移植者、染色體異常,和環境及職業因素有關,通常腎細胞癌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因患者已是腎細胞癌第四期合併遠端轉移,故建議先透過標靶藥物治療。免疫療法加標靶治療 助降低副作用拉長存活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士芃則表示,免疫療法可搭配標靶療法治療癌症,藉由可辨識癌細胞並活化自體免疫細胞的特性,幫助病患徹底消滅癌細胞,對於癌友而言是一大福音。然而癌症免疫治療仍有可能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可能在身體各器官組織發生發炎反應,應及早留意免疫治療藥物不良反應,密切進行常規追蹤。

戴口罩眼鏡起霧好困擾 快用這招搞定

戴口罩眼鏡起霧好困擾 快用這招搞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延燒,有呼吸道症狀,或去醫院看病等特定時候,戴起口罩做好保護,但眼鏡卻起霧好惱人怎麼辦?為解決這一困擾,英國貝德福德醫院(Bedford Hospital)創傷和整形外科醫師Sheraz Shafi Malik和英國之心(HEFT)醫療體系創傷和整形外科醫師Shahbaz Shafi Malik在《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年報》撰文指出,善用肥皂水改變水滴表面張力,就可以減少鏡片起霧發生。用肥皂水沾眼鏡 秒搞定眼鏡起霧根據《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年報(Ann R Coll Surg Engl.)》的一篇文章,許多需要戴口罩的員工,往往因為戴口罩又戴眼鏡,造成眼鏡起霧,沒辦法好好工作困擾不已。Sheraz Shafi Malik和Shahbaz Shafi Malik撰文建議,可以在戴上口罩之前:(1)先用肥皂水清洗眼鏡的鏡片表面。(2)在大力甩乾多餘水分,然後,讓眼鏡自然通風乾燥,或者用衛生紙輕輕擦拭鏡片,留下一層肥皂水薄層。(3)這時再戴上口罩,鏡片就不容易起霧了。善用介面活性劑效應 水滴難凝聚,霧氣就不見了為何眼鏡會起霧,兩位醫師說明,是因為人體吐出的氣體,被口罩上方的空隙引導流向眼鏡,而呼氣中的水分溫度較高,碰到溫度較低的鏡片表面,遇冷凝結成小水滴,造成進入鏡片的光線折射,並大大遮蔽了穿透鏡片的光線,造成起霧的現象,使人看不清楚。而這些小水滴之所以可以在鏡片上形成,是因為水分子間本身表面張力凝聚再一起。因此,針對肥皂水預防鏡片起霧的原理,醫師解釋,肥皂水是一種介面活性劑,可以破壞水分子的表面張力,使水滴不容易形成,讓水擴散開來,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在鏡片表面留下一層肥皂水薄層,進而防止鏡片起霧。他們補充,這種界面活性劑效應廣泛應用在生活中,防止物體表面起霧。參考資料:1.Sheraz Shafi Malik and Shahbaz Shafi Malik, A simple method to prevent spectacle lenses misting up on wearing a face mask. Ann R Coll Surg Engl. 2011 Mar; 93(2): 168.doi: 10.1308/003588411X12851639107313b(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國二生驚長纖維腺瘤 醫籲少吃炸物

國二生驚長纖維腺瘤 醫籲少吃炸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A姓國二生,一個月前在洗澡時發現左乳房出現硬塊,媽媽非常緊張,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外科醫師古君平,經乳房超音波確認在左乳房下側出現邊緣形狀不規則的硬塊,大於2公分橢圓形的「纖維腺瘤」,可能有惡性的風險,和家屬討論後,考量到A姓生年紀輕,決定開刀以「乳房腫瘤摘除手術」早一點拿掉,確認不會變化成惡性腫瘤。A 姓生目前恢復狀況良好,開刀後並不會影響外觀和未來發育,只要一到兩年持續超音波追蹤即可。少吃油炸食物 以免刺激女性荷爾蒙古君平醫師表示,一般乳房纖維腺瘤好發在20到30多歲女性,這次發生在年僅14歲的國二生比較少見,年齡層有降低的趨勢,可能和飲食習慣和環境有關,建議少吃油炸食物,例如炸雞或是鹽酥雞等,因為比較早接觸油炸食物,女性荷爾蒙表現比較早就會比較旺盛,刺激乳房纖維腺瘤。乳房纖維瘤大多是良性 建議切片確診尤其,現在國中女生正值青春期非常重視自己的隱私,父母親可提醒女兒,在經期1~2週後可以自我觸診檢查,如果胸部出現像湯圓或貢丸圓圓的、鼓鼓的、移動式的硬塊,或乳房有分泌物,一定要儘速就醫,找出原因,但也不要恐慌,95%的乳房纖維瘤是良性的,如果影像出現不規則,建議切片確定診斷。飲食西化 罹癌年齡層年輕化古君平指出,預防乳癌的方法,除了避開高油脂飲食、控制體重也有助益,最重要的是女性應定期做乳癌檢查,乳癌高風險年齡層為45到69歲,政府也補助45歲以上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但因飲食西化,罹癌年齡層也有年輕化跡象,建議最好40歲之後每年檢查。

年後胖三斤 按穴位助瘦腰肚

年後胖三斤 按穴位助瘦腰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農曆新年與親戚好友團圓相聚,再加上假期放鬆,難免大吃大喝,生活作息不像平常上班時的規律,等到過完年後回到工作崗位,突然發現自己的身材走樣了,甚至肚子胖了一圈,衣服和褲子好像穿不下,這時候真的要買新衣新褲了。肥胖由於陽氣虛衰、痰濕偏盛安南醫院中醫部賴建銘醫師說,現代高熱量的飲食與靜式的生活型態,肥胖儼然成為「通病」,肥胖不只影響外貌和體型,而且還會影響自身的健康,例如:不孕症、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中醫認為肥胖,主要是由於「陽氣虛衰,痰濕偏盛」所導致,脂肪屬於「痰濕」的一種,藉由專業中醫師針對個人體質來辨證論治,利用中藥或針灸調養,確實能達到改善肥胖的體質而進一步健康減重。肥胖常見的三種體質1. 脾虛濕阻型:表現為食慾不佳,倦怠疲勞,四肢沉重,腸胃脹氣,大便軟黏,晨起時臉部及下半身水腫,體型以下半身肥胖為主等。可用健脾利濕、袪痰消脂來做調理。2. 氣血虛弱型:表現為肌肉鬆垮無力,全身均勻型肥胖,食量不多,吃得少卻容易胖,平時易感到疲倦,甚至頭暈心悸,手腳冰冷,稍微動一下就氣喘呼呼等。可用補養氣血來加強新陳代謝。3. 胃火旺盛型:表現為胃口好,食量大,暴飲暴食,消化快,吃完東西後容易餓,飲食不忌口,面部及皮膚容易出油,口渴,口臭,嘴破,宿便排不淨等。宜清胃熱、潤腸通便來調理。 針灸方面,賴建銘表示亦可選用一些穴位來調理,如:水分、大橫、天樞、關元、足三里、陰陵泉、內庭等穴來促進水分代謝、幫助腸胃運化,過年好好享瘦人生,過年後多運動促進新陳代謝生活作息規律勿熬夜飲食盡量避免辛辣炸烤和生冷食物。

用蘇打水洗髮比較滑順?當心傷皮脆髮

用蘇打水洗髮比較滑順?當心傷皮脆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聽說用蘇打水洗頭髮比較滑順?」為了減少使用化學物質,有人特地選擇poo-free的洗髮精,或改用蘇打水清洗頭部。對此,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提醒,萬一蘇打水調配不當,可能會傷害頭皮,還會讓髮質變得更脆弱喔!陳怡安醫師說明,頭部清潔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環,不但讓個人感到舒適度,也是社交禮儀的關鍵。由於一般洗髮精含有界面活性劑,利用親油端吸附油脂,親水端去接觸水分子,沖洗後達到清潔的目的,若選擇合適的產品,停留時間不要過長並經過徹底洗淨,通常不至於造成危害。雖然頭部清潔的重點是頭皮,但是頭髮的狀態反而是外型扮演的重要角色。通常日常頭部的清潔程序,可先從頭皮開始,稍做按摩後再順著髮絲去除髒污。使用洗髮精時,可依照產品特性與個人需求,均勻抹上。如果在意長髮的柔順感與光澤度,可以在較遠離頭皮的髮梢處,使用溫和的潤護髮產品。提到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秀髮滑順感,會因個人髮質上角質蛋白的差異,以及含水量不同受到影響,環境中乾濕度或酸鹼性的變化,也會造成電荷上的改變,讓頭髮變得毛燥。如果民眾自行調配蘇打水後,用來洗頭髮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蘇打水添加的碳酸氫鈉呈弱鹼性,萬一用量不當造成酸鹼中和的反應過度,可能會傷害頭皮的角質層,長期下來也容易讓頭髮脆弱而變得不滑順。若有頭皮或頭髮的問題,應該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的意見,以免出現發癢、疼痛或落髮等各種症狀,甚至惡化成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或毛囊炎而不自知。

疫苗佐劑已成熟?有助控制武漢肺炎

疫苗佐劑已成熟?有助控制武漢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前中研院院長、現任生策會會長翁啟惠提出,觀察目前趨勢,2019新型冠狀病毒未來或將演化成如同流感的季節性傳染病,並認為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疫苗。不過,研發疫苗首重抗原,後續可搭配的疫苗佐劑卻非一蹴可及,多掌握在各國大廠手中。所幸,昱厚生技開發的LTh(αK)黏膜佐劑技術平台,二期臨床試驗已證實安全和有效性,有望加速疫苗開發。昱厚生技總經理兼任研發長徐悠深博士表示,該佐劑不僅可加強疫苗免疫反應,且可製成鼻噴劑型疫苗,對於呼吸道黏膜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預期可提供更好的保護效果,只待各界開發出疫苗抗原,可馬上投入人體臨床試驗!疫苗研發費時 佐劑平台技術加速研發武漢肺炎讓全球聞之色變,專家指出美國國衛院的疫苗可能要等3年,針對疫苗開發難度,徐悠深博士表示,必須短期內製備出抗原,又製備出抗原不代表疫苗完成,還要經過動物實驗,才能進入人體一至三期臨床試驗,進而大規模接種,坦言需要很長的時間,三年已是保守估計。此外,抗原的產量是疫苗發展須考慮的瓶頸,有時製造的抗原會不夠,若有佐劑平台技術加入,可以減少抗原使用量,等量生產的抗原可以施打更多人。進一步而言,若是一般肌肉注射疫苗,無法在黏膜產生抗體,病毒還是會在黏膜處複製後進入血液,這時血液中的抗體才能發揮作用。而加入黏膜佐劑,可將疫苗製成噴鼻劑型,在黏膜組織誘導出抗體,只要病毒進入呼吸道,可以馬上中和,避免進一步感染,無論針對SARS、這次武漢肺炎病毒都能提供更好的保護效果。噴鼻式疫苗已成為現今疫苗發展的趨勢之一,2003年發現SARS病原體的香港大學傳染病權威袁國勇教授,日前也發布其團隊亦投入研製噴鼻式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疫苗分兩部分:抗原+佐劑 佐劑能增強抗原免疫反應徐悠深博士解釋,疫苗分成「抗原」和「佐劑」兩部分,抗原是病毒上面的蛋白質、醣類等,可以經由生技技術量產製成疫苗,接種進人體後可誘導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待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系統可快速啟動抵抗病毒,因此疫苗是預防傳染病的最好方法。然而,單獨使用抗原接種的免疫反應可能不穩定,尤其是新興傳染病,添加佐劑後,抗原免疫反應可以增強,例如佐劑會吸引免疫細胞吞噬抗原,進而將病毒抗原資訊帶回免疫系統,使身體產生更多有效抗體。LTh(αK)黏膜佐劑技術平台Ready 催生噴鼻型疫苗SARS之後,政府積極推動疫苗及佐劑之研究,徐博士經多年研發成功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將大腸桿菌的LT蛋白去毒,並保留其生物活性製成「疫苗黏膜佐劑LTh(αK)」。徐悠深博士提到,此佐劑加入季節性流感抗原,製成鼻噴劑型的流感疫苗,已在台灣完成臨床一、二期試驗,證實安全性,且能有效在呼吸道黏膜誘導產生很高的專一性抗體,結果發表國際期刊,規劃進入臨床三期。該佐劑技術平台如何加速疫苗開發?由於徐悠深博士解釋,沒有添加適當佐劑的疫苗,可能在後續臨床試驗容易因免疫效率難以掌握而失敗,因此,「只要武漢肺炎疫苗的抗原製備完成,就可添加LTh(αK)黏膜佐劑,增加試驗成功率,若情況緊急,可能從一期試驗進展至三期,通過後盡快接種高風險的族群。」由於因應流行性傳染病時,疫苗研發是不可或缺的,專家學者也體認到想要儘快找出疫苗,得預先開創所謂的「平台技術」,當傳染疫情爆發時,可按病毒的特異基因序列依已建立的平台技術,快速製成疫苗。抗原與佐劑平台技術因預防醫學的興起,吸引世界級科學家與藥廠致力投入,徐悠深博士說,在這2019冠狀病毒爆發的緊要關頭,昱厚生技的LTh(αK)佐劑平台技術已成熟並完成量產準備,願意與產學研各界積極合作新疫苗開發,盡早製作出有效疫苗,儘快解除國民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恐懼。(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反覆流鼻血近一個月 意外發現鼻咽癌

反覆流鼻血近一個月 意外發現鼻咽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反覆流鼻血近一個月的62歲男性,原以為經常挖鼻孔導致流鼻血,後來至醫院就診,經醫師執行鼻咽鏡檢查,後續經病理切片,以及影像醫學檢查確診為「鼻咽癌第三期」。鼻咽位於鼻腔的最後方,一般的檢查並不容易發現鼻咽癌,鼻咽癌的病人中5成會有頸部淋巴腺腫情形、單側耳朵悶塞感持續2週以上、中耳積液、鼻塞、鼻涕中帶有血絲或有複視等病症,平均發生年齡為40~50歲間,男性比率較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放射腫瘤科醫師洪文欣表示,病人過去有胃潰瘍及痛風病史,也無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等習慣。但檢測出曾感染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經頭頸癌團隊建議同步化學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為cisplatin三次療程,再加cisplatin及5-FU三次療程;同時放射治療為每周五次,為期35次,總劑量為70葛雷的療程。 圖為治療前的核磁共振影像,圖中顯示左側咽隱窩(fossa of Rosenmüller)長出一個約三公分大小的腫塊病灶。右圖為接受完同步化學放射治療後追蹤的核磁共振影像,圖中顯示腫瘤明顯縮小。病人順利完成整個療程,在放療期間發生照射患部皮膚發紅乾癢脫皮變黑,口水變少導致口乾,吞嚥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在放療結束一至二個月即逐漸改善。洪文欣指出,鼻咽癌主要好發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發病原因至今不明,在台灣本土研究中,吸菸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生率,另外兒童時期攝食亞硝酸鹽及亞硝胺(添加在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中,用來防止食物腐敗)也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生率。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與鼻咽癌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常見症狀為頸部腫塊、流鼻血、鼻塞、頭痛、複視(侵犯第六對顱神經),顏面的麻木感(侵犯第五對顱神經),以及聽力障礙、耳鳴、耳悶塞感。由於鼻咽癌對放射線及化學藥物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因此主要治療方式就是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化學治療皆以cisplatin(順鉑)為主,輔加5-FU(5-氟尿嘧啶)及paclitaxel(太平洋紫杉醇)或Docetaxel(歐洲紫杉醇)。放射治療則採用弧形調控放射治療(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及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可提供腫瘤均勻分佈的劑量並能減少正常組織的劑量,每次1.8至2.0Gy的分次劑量(dose fractionation),每週五次,在六至七星期內給予70-70.2Gy的總劑量。目前頭頸癌皆由多專科不同領域醫療團隊進行療護,達到最大的治療效益。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治療儀器,亦能提供最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提供各類癌症病人最佳的醫療服務。

中醫師教你日常保養法 提升免疫力

中醫師教你日常保養法 提升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一個月多以來,大家的情緒似乎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的緊繃,也跟著開始不安起來,開始全民搶口罩、乾洗手。其實除了戴口罩這些被動防護之外,有正確的防疫知識及健康的心態,更有助於自己及親友遠離疾病,也才不會被網路上眾多不一的訊息搞得人心惶惶。圓扶原中醫診所甄至翔醫師表示,台灣經過2003年的SARS的經驗,相信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的各級醫療院所,第一時間都會有完善的應變及後續的醫療診治。防疫的另一大重點,就是在自身的管理,預防的部分,例如:一、口罩不離身二、勤洗手、少以手觸口、鼻、眼三、人多之處少接近四、避免接觸、餵食或食用野生的禽鳥、動物五、手機清潔不可少另外,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建立、提升自己的免疫系統更是病毒不慎入侵時最好的防線。我會建議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一、均衡及多樣性飲食,尤其富含維生素C、E的蔬果,例如:芭樂、黃金奇異果、草莓、柳橙、花椰菜、亞麻籽油二、作息正常,不熬夜三、早晚注意保暖、減少受涼感冒四、維持適度運動,以不在室內多人群聚的場合及不過度流汗為主五、將黃耆、枸杞、紅棗(可斟酌添加二、三片白蔘)洗淨後,每次抓一小把泡置在保溫瓶中,靜置半小時後飲用,補氣養神提升平時的免疫力。一週建議飲用三次。最後也提醒大家,如果有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咳嗽、肩頸痠痛、無力及發燒,務必要就醫診治及篩檢,才可以有即時的醫療及防護。這種傳染性的肺炎,在中醫是屬於溫病、溫疫的範圍,中醫在診治上也有數百年的經驗,中西聯手把關,一定可以度過難關。(文章授權提供/扶原中醫體系)

隱適美與傳統矯正差異?牙套人須知

隱適美與傳統矯正差異?牙套人須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隱適美跟一般傳統矯正究竟有什麼不同?」艾康牙醫齒顎矯正專科醫師林泰興表示,10個患者裡面會有10個這麼問我,我想科技來自人性,這兩種矯正方式也是對應著需求不同的您而產生,所以並沒有誰比較好,而是哪一種比較適合!從外觀上來說,隱適美是近乎透明的隱形牙托,而傳統矯正器的材質可分為金屬和陶瓷,對於需要在配戴期間維持美觀的人,隱適美近乎隱形的特性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從功能上來說,隱適美矯正的是定量移動,我們的牙齒與牙齦中間有著牙周韌帶,每一副隱適美牙套預設只會移動0.25mm,幾乎不會引起疼痛。而傳統矯正則是屬於定力移動,利用不同大小鬆緊的橡皮筋,產生不同程度的拉力,將不齊的齒列狀況牽引為整齊的樣子。以維護清潔來說。隱適美因為能夠自由拆卸,可以依照一般刷牙方式來清潔,清潔過後再配戴上隱形牙套。傳統矯正因為裝置而在口腔內產生許多縫隙角落,容易造成卡住食物殘渣的可能性,因此也需要比平常更用心的在清潔牙齒上。該如何判斷您適合哪一種矯正?就需要由醫師來進行專業的診療了,矯正效果好不好更是取決於醫師的技術以及大家的配合,只要與醫師相互信任,就能創造出最自信的笑容!

走路時膝蓋疼痛卡卡 竟因半月板斷裂

走路時膝蓋疼痛卡卡 竟因半月板斷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50歲曾姓男子與一名60歲林姓婦人至骨科求診,兩人皆反應長期覺得膝蓋疼痛、腫脹及走路時膝蓋卡住的感覺,在醫師經膝關節鏡檢查,診斷為「半月板內側根部斷裂」,在安排由膝關節鏡修補破裂的半月板後,患者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大部分的人聽到「半月板受傷」都會聯想到與運動員或打籃球等劇烈運動後不慎受傷有關,而中老年人的膝蓋疼痛多聯想於退化性關節炎,醫師提醒,中老年人退化也會導致半月板磨損、破裂等問題。國軍台中總醫院骨科陳建甫醫師(現支援南投醫院)表示,半月板是弦月狀的軟骨組織,每邊膝蓋皆有兩個半月板,主要是功能是緩衝、避震以減緩膝關節負荷。半月板受損不易診斷,陳建甫醫師表示,由於半月板包覆在膝關節中,透過X光無法正確診斷半月板,需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或經膝關節鏡檢查,才能確定其受損情況。治療的部分多以手術為主,醫師會依患者個別狀況給予適合的手術治療,來修補、切除半月板,甚至安排人工關節置換術,來穩定膝蓋結構。膝關節退化酸痛是每個人一生都可能碰到的問題,老年膝蓋疼痛不一定都是退化性關節炎引起,出現疼痛感時也不要急著吃藥或花錢補充一堆營養品,最好尋求專科醫師診斷治療。要預防膝蓋受傷,在運動前需充分暖身、伸展,並且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避免衝擊性的運動,盡量避免從事爬山或長時間跑步等活動增加膝蓋負擔,平常可以多做抬腿動作加強肌耐力,游泳或水中行走也是不錯的選擇,或用溫熱水按摩膝蓋,減少膝蓋受傷的風險。陳建甫醫師也提醒民眾,當出現膝蓋疼痛、腫脹等不適症狀時,別自行判斷病情、服用止痛藥,這樣無法痊癒,且在未對症下藥的情況下,恐導致症狀惡化,建議應盡早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診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