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自閉兒上感覺統合課程 有效嗎?

自閉兒上感覺統合課程 有效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當接到自閉兒評估時,總會有媽媽問到「做感覺統合有沒有效?」這時我會先問兩個問題,一是「感覺統合指的是課程還是治療?」二是「怎麼會有這樣的疑問?」感覺統合指的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一項基礎能力,而這基礎能力的完整建立,代表大腦能夠有效處理環境中的各種訊息,好讓個體(兒童)能夠做出正確的反應與行為,小至能把水杯正確拿起來喝水,大至上課能專心聽講、回答。當孩子感覺統合發生了問題,也就是「感覺統合失調」,此時就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職能治療師來提供治療,才能幫助孩子改善問題與困擾。而坊間有許多感覺統合課程,它們與「治療」的不同在於,治療是根據每個孩子的需求訂定計畫並執行,就像是醫生必須「對症下藥」一樣。而「課程」則是有固定的進度、大綱、教案,就像是學校上課一樣,老師根據課綱進行教學。如果遇到有特別學不會的孩子,那就可能需要家教或補習,而這「家教」、「補習」在這裡就等同於「治療」了!很多自閉症家長遇到「感覺統合課程」就誤以為是「感覺統合治療」,所以就繳了費上課,結果發現沒有進步,就開始認為職能治療無效、感覺統合無效,導致職能治療師在進行治療時,有家長特別盯場,一但觸碰到「感覺統合」界線,家長就開始質疑治療師專業!除此之外,感覺統合理論中認為感覺統合能夠發展良好的第一條件就是「中樞神經功能的健全」,而目前醫學認為自閉兒是整個大腦出了狀況,所以中樞神經一定有了狀況,那麼感覺統合一定發展不好,治療也一定無效。這樣的論點導致有些人認為自閉症不需要接受感覺統合治療,而治療專家則從大腦發育的論點,認為只要繼續給予刺激,將有助於神經增生及連結,感覺自然能統合。曾有自閉症相關教育老師,為了推廣自己的理念與課程,大力鼓吹「感覺統合無用論」,認為科學認證少,是項偽科學。但從多年臨床經驗,我認為自閉症兒童可以多嘗試各種教育或治療,因為的確有些孩子接受感覺統合治療有效,有些則沒有。「自閉症研究」期刊在2019最新的研究中,有學者集結了2006年到2017年有關感覺統合與自閉症的研究,以美國特殊兒童委員會的實證醫學標準來探討。經過層層篩選與核對標準,結果發現,職能治療師所執行的感覺統合治療可作為4-12歲自閉兒治療選項之一,也就是證明了感覺統合治療對自閉症兒童是有療效的。期刊中也特別說明,有效的「感覺統合治療」指的是經過專業訓練的職能治療師所進行的療法,非一般從感覺統合理論所設計的遊戲或課程。感覺統合是兒童成長的發展項目,家長、老師、保母都可以幫助孩子感覺統合發展,但一旦發現感覺統合發展落後、失調,則需要尋找職能治療師協助,而非聽信一般課程宣傳而報課。如果真的不知道孩子是否感覺統合有問題,或者不知道是否需要感覺統合治療,那也可以尋找職能治療評估!這樣不僅降低家長焦慮、減少經濟負擔,重要的是,對於孩子才能有效率地提供協助!(文章授權提供/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

現切水果衛生恐有疑慮 糖精過量傷腎

現切水果衛生恐有疑慮 糖精過量傷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人工調味劑 「糖精」食用過量,常引起口乾、胃酸過多,導致腸胃道不舒服的情況。而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鹽為人工調味劑,又稱甜精,其甜度約為等量蔗糖的30~60倍左右,可提供食品的甜味,可使用於蜜餞、瓜子、碳酸飲料、代糖錠劑、粉末及特殊營養食品等,不過民眾如果長期食用,易增加腎功能負擔,不宜過量食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進行108年度市售即食截切水果抽驗專案,針對臺北市夜市及周邊現切水果業者進行抽驗,共計抽驗37件產品,檢驗項目為防腐劑、過氧化氫、二氧化硫、甜味劑(醋磺內酯鉀、環己基(代)磺醯胺酸、甘精、糖精),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臺北市衛生局呼籲相關業者應落實衛生自主管理,注意製售產品衛生如下:1.生鮮截切水果不得使用任何食品添加物,供應販售截切水果時,應以當季新鮮水果為宜。防止水果褐變之簡易方法,建議可浸泡於冰水或鹽水中,都具有良好效果。2.製作販賣場所應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3.製作截切即食水果清洗之水質,應符合飲用水標準。4.應有專用盛裝器具、截切水果的刀具及砧板,並隨時洗淨確實有效消毒。5.製作調理生食水果前後,人員要澈底洗淨雙手,避免交叉污染。6.盛裝販售之截切水果,貯放、運送及販售時,均應加蓋冷藏,以避免微生物孳生。7.妥善控制販售量,分段製作、縮短食物供食販售時間,切勿大量製作囤積貯放販售,以維持供食食物的新鮮與衛生。臺北市衛生局另提醒民眾購買或食用即食截切水果產品,應選擇商譽良好、販售場所整潔衛生的店家,所購買食物注意色澤及氣味是否正常,購買後應立即食用完畢,以避免細菌孳生。

腹脹排便放屁有困難!腸打結險穿孔

腹脹排便放屁有困難!腸打結險穿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80歲趙伯伯連續多天腹脹,連排便和放屁都有困難,家人緊急送醫檢查,發現老翁乙狀結腸竟嚴重扭轉,若不緊急處理,恐因腸子破掉致死,經緊急以大腸內視鏡將扭轉的腸子反轉,鼓脹大腸順利排氣後,再手術切除部分乙狀結腸,避免腸扭轉狀況復發。腸扭轉嚴重腹膜炎恐危及性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表示,腸扭轉雖然發生率不高,然而一旦發生,透過X光影像確診,乙狀結腸扭轉呈「咖啡豆」狀,必須立刻處置,萬一患者在家硬撐,或者輕忽症狀延誤治療,都可能因腸壁壞死導致腸穿孔,引發嚴重腹膜炎而危及性命。林敬淳醫師指出,腸扭轉好發於老年人及嬰幼兒、長期臥床、或長期服用藥物導致大腸蠕動變慢,皆容易發生扭轉,此時腸子中的空氣和內容物無法通過阻塞處,近端腸子會不斷脹大,出現腹脹、無法排便和放屁、甚至出現打嗝、噁心及嘔吐等症狀。腸扭轉為腹部急症 一旦確診須立即治療在大腸沒有壞死的情況下,通常會先以大腸內視鏡將扭結處打開,將腸子成功復位,並置留肛管於大腸內後,住院約數天觀察是否有復發跡象。發生過腸扭轉的患者,日後復發的機率高達40%-90%,千萬不可輕忽,通常會建議患者進一步接受預防性手術治療,切除過長的乙狀結腸以避免復發;林敬淳醫師提醒民眾,若有任何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建議至醫療院所尋求協助。

先心病占千分之八 篩檢助8萬童受惠

先心病占千分之八 篩檢助8萬童受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先天性心臟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心臟問題,發生率約占新生兒的千分之八,由於診斷及開刀技術進步,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童已經能在早期得到完全矯正,可以過正常的生活。衛生福利部數據,心臟疾病已是台灣致死率第二名主因,尤其107年致死成長率亦為第二高,每天有近60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先天性心臟病更是從兒童時期開始,成為威脅健康甚至生命的不定時炸彈。如新助心臟篩檢有成 超過8萬學童受惠「台灣先天性兒童心臟病」認知調查發現,近七成父母不瞭解學生心臟病篩檢的重要性,預防勝於治療,除挹注善款及志工,透過協助醫生到偏鄉校園進行篩檢,多年來已經累積篩檢人數超過8萬人次,發現需要協助轉診救助的學童約1,500位;心臟篩檢可以幫助兒童或家庭及早了解孩子心臟問題,把握治療時間,預防猝死悲劇發生。很多複雜性心臟病童,必須經歷過多次開刀,比其他同年齡小朋友更加辛苦,才能維持生活。臺大醫院小兒心臟科邱舜南教授也特別提醒,其實除了先天性心臟病小朋友容易有心律不整外,即使是結構正常的小朋友也可能有心律不整問題,輕則胸痛,頭暈,心悸,嚴重會暈厥甚至猝死。若是有上述症狀,我們建議小朋友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尤其有心律不整家族史, 甚至有年輕猝死家族史,或是運動時暈厥,更需盡快去醫院做詳細檢查,輕忽不得。守護心疼娃娃,倡議與持續推動醫療、篩檢防治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與如新善的力量慈善基金會,已攜手11年為先天性心臟病童建構健康的明天,透過持續提出「守護心疼娃娃」計畫,點亮更多先心病童的希望,讓更多先心病童家庭再展笑顏。

5歲即可做過敏原檢測 找出過敏因子

5歲即可做過敏原檢測 找出過敏因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責抵抗外來的侵犯,但若反應過當,就會因為過度敏感而造成過敏症狀。現今過敏的人口數較過去成長許多,與環境變遷有很大的關係,早期社會「垃圾吃、垃圾大」,現在的家長則時時需消毒,有時反而失去了鍛練孩子免疫力的機會。根據研究,過度消毒的行為,孩子反而容易抵抗力變弱。7歲小寶每天早上起床都猛打噴嚏,有時誇張的程度,可以擤掉家中半包衛生紙;11歲的阿順則是皮膚嚴重過敏,搔癢的程度,常常讓他晚上無法好好睡覺。過敏兒的比例,每年居高不下,看著孩子被過敏症狀所苦,家長心疼感受無以復加。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陳盈霖醫師表示,氣候變遷帶來高溫,使塵蟎更易孳生;空氣汙染加劇、大量食用加工食品、抗生素濫用等,都是造成如今過敏人口增加的潛在原因,以抗生素的使用來說,在正規的情況下使用,能克服細菌感染的危害,但如果濫用或依賴使用,則可能造成體內益菌叢被破壞,不利健全抵抗力。陳盈霖醫師提醒,要緩解過敏症狀,還是必須從日常生活做起,於飲食、運動調養身體,並輔以藥物治療方為上策,除了避免時時過於緊張的消毒環境,也要多接近大自然、多吃原型食物、注意保暖。必要時,建議可於醫療院所進行過敏原檢測,了解造成過敏的原因,若是對某食物過敏,就避免攝取,若是對難以避免的塵蟎或空氣污染原過敏,除了定期清潔家中寢具、善用除濕機之外,也建議可養成居家清洗鼻子的習慣,舒緩過敏症狀,增進鼻腔健康。過敏原檢測只需少量的血清檢體量,即可同時檢測45項本土過敏原,對比國外的過敏原檢測,增加了本土特有的物種,如:熱帶無爪蟎、小黑蚊與芋頭等,更貼進國人的檢測需求,且只要滿5歲即可接受檢測,有助國人釐清自己的過敏原因。以前述阿順的例子來說,經檢測推斷阿順應是對奶製品過敏,自從家長替他避開奶製品後,皮膚過敏的狀況已大幅改善,睡眠品質也逐漸穩定。

掌握居家安全123 守護長者的健康

掌握居家安全123 守護長者的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全國107年死因統計,跌倒(落)高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每十萬人25.7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曾跌倒佔15.5%;而長者跌倒地點在室內以臥室居冠,其次為客廳,第三名為浴室;室外跌倒地點則為街道或路上居冠,其次為公園或運動場。由於老化造成肌力與體力衰退,增加跌倒的風險,透過提升居家安全認知、改善居家環境、規律運動及使用輔具等多方面把關,有助於預防長者跌倒。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袁旅芳主任表示,為促進長者健康,提升居家安全認知、預防跌倒,針對衰弱前期及跌倒高風險族群,開設「居家安全很簡單-掌握123」課程,透過超慢跑、彈力帶及深蹲等多元運動方式提升肌力耐力,長者經過10週課程進行功能性體適能檢測,在30秒坐站(下肢肌力)、椅子坐立繞物(敏捷能力)、2分鐘抬膝(心肺耐力)、握力(上肢肌力)皆有顯著進步。課程同步導入居家環境檢測、輔具的運用,提升居家安全知能,更為長者設計「居家安全練習日誌」及建置行動學習line群組,分享居家環境改造成果,落實於日常生活。職能治療所施昱廷職能治療師表示,課程設計以居家安全、防跌為主軸,搭配123口訣,希望長輩能做到「每1天做2個居家檢查和3個運動」;也就是運用「居家環境檢核表」每天選擇兩處居家環境進行檢核,包括地板、燈光、樓梯、浴室、廚房、客廳、臥房等,透過自我檢視家中環境,營造生活環境安全來防跌保安。只要每天花10分鐘做3項肌力運動,包括深蹲、抬腿、踢腿、墊腳、翹腳趾、深蹲轉體、跨步、側身伸展、軀體扭轉等,提升柔軟度、平衡感與肌力,改善長輩步行能力,便能減少跌倒之發生。袁旅芳主任呼籲大家,安全是活躍老化的基石,而生活環境的安全在健康議題中往往是被忽視的,防跌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養成環境檢測、輔具應用及肌耐力訓練的優質習慣,強化長輩居家安全及生活安全的觀念,身體力行動起來,推動長期而持續的進步。

以為流行性感冒 5歲童患心肌炎猝死

以為流行性感冒 5歲童患心肌炎猝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流行性感冒是病毒造成的呼吸道疾病,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通常在7天內康復。流感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續發性的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另外也可能導致心肌炎、心包膜炎,或是神經系統併發症。台南一名5歲男童因發燒、嘔吐、腹痛等類似感冒與腸胃道疾病的症狀,有先到診所就醫,但半夜仍高燒不退,父母一開始先替孩子的肚子擦上藥膏,希望緩解腹痛,但因男童痛到睡不著,最後緊急送醫,沒想到在送往急診途中發生休克,強救無效死亡。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力瑋表示,懷疑是感冒病毒侵襲心臟,引發心肌炎;法醫相驗也認定與心臟有關。醫師提醒,心肌炎的症狀跟感冒很類似,臨床上不好分辨,現在正值流感季,大人小孩都要留意感冒症狀。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劉力瑋表示,心肌炎大人小孩都有可能得到,其疾病最可怕的地方,是症狀與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症狀很相似,常見會有發燒、咳嗽、喉嚨痛、嘔吐等症狀,臨床上很難一開始就被診斷出來。感染心肌炎的早期,會出現發燒、咳嗽、肌肉痠痛、腹瀉等呼吸道或腸胃道等感染症狀,可能出現心悸、胸痛、氣促、紫紺、浮腫。嚴重時會突發心律不整,就會造成腦缺氧昏迷,甚至猝死。因此當急性期恢復後,仍可能留下心室擴大合併收縮不良的擴張性心肌病變後遺症。劉力瑋提到,心肌炎發作的前兆,唯一一項與感冒最不同的,是患者可能會出現心律不整,但不是每位患者都能及時透過心電圖被發現,因此在目前的流感高峰期,家中有幼童的家長,務必多加留意孩子的身體症狀,一有異狀最好趕快就醫。醫師提醒,勤洗手與呼吸道衛生如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要掩口鼻,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染病在家休養,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飲食均衡、補充水分,適當運動及休息。有類似流感症狀儘速就醫。

洗髮精直接倒頭皮?正確洗髮應先稀釋

洗髮精直接倒頭皮?正確洗髮應先稀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一定會洗頭,但你知道洗髮精要怎麼挑選及使用呢?購買標示不完整或不適合自己的洗髮精,不但可能無法獲知產品資訊,也可能會造成頭髮越洗越油,髒污與油脂不但無法徹底清除,甚至引發一顆顆青春痘般的毛囊炎,導致頭皮屑增生,頭皮敏感泛紅,無形中造成掉髮而不自知。洗髮精又稱香波或洗髮露,能去除頭髮上灰塵、油脂及頭皮屑,並對頭髮表面進行調理以改善外觀。洗髮精中常見之成分包含界面活性劑、聚二甲基矽氧烷(Dimethicone)、調節劑及營養護理成分等。界面活性劑主要為去除油脂和附著異物,常見的有硫酸月桂酯鈉(Sodium lauryl sulfate)及聚氧乙烯月桂醚硫酸酯鈉(Sodium laureth sulfate)等;聚二甲基矽氧烷可使得頭髮順滑;調節劑則用於調節洗髮精pH值及黏度;營養護理成分常見為膠原蛋白、絲蛋白、維生素及植物提取物等。不過洗髮精與頭髮只有幾分鐘接觸,這些成分要達到宣稱的實際營養作用有限。洗髮正確步驟 保護你的秀髮在洗頭髮時不建議將洗髮精直接倒在頭皮上,亦不建議用指甲抓頭皮,避免頭皮受傷。正確之洗髮步驟為,先將頭髮用溫水(37℃左右)弄濕,將洗髮精倒在手上並加水稀釋後抹在頭髮上,再用指腹按摩頭皮數分鐘,隨後再用清水洗淨即可。吹頭髮時,吹風機應保持15-20公分之距離,並建議用溫冷風來吹,避免溫度過高的熱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您,在購買洗髮精前,要看清楚產品是否有完整化粧品標示項目,以確保自身權益。在季節轉換、頭皮出油量的季節,更要注意頭皮清潔,挑選功能簡單的洗髮精;飲食方面則不要太甜及過油,因這類食物可能會增加頭皮油脂分泌,造成毛囊阻塞及萎縮,如有不正常大量掉髮,則應就醫治療。民眾要減少掉髮,除了要挑選合適的洗髮精,生活作息要正常及不熬夜;平時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並避免太常熱吹及燙染頭髮。

睡錯搞出頸椎病!枕頭和床該怎麼挑?

睡錯搞出頸椎病!枕頭和床該怎麼挑?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睡覺時習慣採取什麼睡姿呢?我們常常會在媒體上看到有文章討論比較舒服或比較適合肩頸痠痛的睡姿,例如趴睡、大字睡等等各式各樣的說法。以我的臨床觀察,這些說法都有待商榷。我們的身體在睡覺時並非靜止不動的。我們會翻身,這表示身體正在尋找「當下時間點身體最舒服的姿勢」,身體會告訴我們,最好、最舒服、最輕鬆的姿勢,而且隨時會更動。並不是固定側睡、仰天長嘯還是趴著,也不是一整晚都是同樣的姿勢。人在睡覺中換姿勢,就是在解除前一個姿勢維持太久所造成的壓力。在睡眠過程,我們會翻身多少次?會有10 ∼ 100 次這麼多。這都在身體自動的、沒有意識的狀況之下自我的調節。所以當我們睡覺的時候刻意去維持某一個姿勢,這樣子反而睡得非常辛苦。當頸椎退化產生了頸椎病,身體也會找出當下最輕鬆的姿勢,減少肩頸肌肉痠痛和神經壓迫的不適。於是便產生以下各種情況:睡覺也能看出頸椎病 睡覺的時候會把手高舉(單手或雙手),會覺得比較舒服,好像投降的姿勢。 睡醒之後,頭沒有在枕頭上。 反覆性的落枕。 趴睡比較舒服。 睡覺越睡越累,背部還有點緊繃。 頻頻換枕頭,還是不舒服。 睡覺要較高的枕頭。 睡覺不使用枕頭。當我們發現自己出現以上徵兆,並且相當頻繁,就必須去檢查是否有頸椎病。例如起床後發現自已沒有睡在枕頭上。枕頭原本是用來支撐的頭部,維持最自然的姿勢。如果睡醒時頭不在枕頭上,這表示我們的身體感受到的最舒服姿勢並不需要枕頭,與理想睡姿不同,就可能代表我們的頸椎出現了問題。我應該要換怎樣的枕頭和床?我們一生中總是會碰到一、二次落枕,但是如果是「反覆性的落枕」就不一樣了。這並不是我們的睡姿不良,或是床不好、枕頭不適合,這是暗示我們頸椎有問題。這時候要做的事情,是先把頸椎顧好,而不是去換枕頭。買寢具時,大家都想到這個枕頭、這張床,到底有沒有適合自己呢?或者是說有沒有幫助到身體毛病?我在臨床上碰過許多病人,都覺得自己睡姿有問題。或是在發現自己有了頸椎病以後,花了非常多錢去買最棒的枕頭、最貴的床。我要先跟大家釐清這個觀念。枕頭的目的是什麼?一般人直接想到的作用就是「墊著頭」,其實不只,枕頭的作用是「支撐」+「 紓壓」。也就是在睡覺時,我們的脖子和頭,需要一個支撐,而且是一個很舒服的支撐。枕頭和床的目的,就是保持睡覺身體最自然的姿勢。讓頭不會過度前傾和後仰,意思是說我們的枕頭,是保持頸椎角度在最自然的角度,那也是最舒服的角度,這個時候身體才可以輕鬆輕鬆的入眠。而最自然的角度,在仰睡正躺枕頭後,頭部自然上抬15 度,同時臉部維持前傾5 度。側躺時,讓頭、頸、脊椎,維持一條水平的直線。能協助我們保持這樣的睡眠姿勢,就是最好的寢具,而不是多貴的床、多棒的枕頭。反之,不能維持這樣的姿勢,就可能讓頸椎病惡化。(本文摘自/不開刀,治頸椎:林頌凱醫師全方位剖析你的頸椎毛病,從根本解決肩頸痠痛麻/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有限公司 )

用語源加圖像 讓背單字更事半功倍!

用語源加圖像 讓背單字更事半功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想用話語來表達存在於世間或內心的東西,但有時可能會覺得「隔了一層」,有那種無論如何都無法用既有的言語來描述的情況。自從語言誕生後,人們為了縮小這層隔閡,花了很長的時間打造許多「新的字彙」。比方說日文當中的「引出」這個詞便是由「引」與「出」兩個詞組合而成,與其創造一個全新的字彙,將既有字彙加以組合是比較容易的。同樣地,即使是英文,也會不斷發展出新的字詞。英語是如何形成的?英語是以源自拉丁語的語言為中心,慢慢增加字彙。通常英語單字由幾個要素組成,包括放於前頭,表示方向或位置關係等的字首,表示字彙核心意義的字根,以及放在最後,表示詞性或附加功能的字尾。舉例來說,extract 由意味著「往外面」的字首ex,以及緊接在後、帶有「拉扯」之意的字根tract 組合而成。換句話說,因為tract 的意思是「拉」,ex的意思是「從裡面到外面」,因此extract 便是「取出、拔出」之意。同樣地,當表示「往裡面」,亦即「進入」之意的intro, 後面緊接著具「引導」之意的duce,組合起來的introduce 便是「引進」,若後面再加上表示「名詞」的字尾tion, 就成了名詞的introduction(引進、介紹)。如上述,英語也有宛如日語「引出」這種以既有字彙組出新字彙的例子。若我們回溯歷史,試著思考「語源」,就可以發現這樣的單字組合。這麼一來,英語單字的字母就不單純只是符號的排列,而是有意義的塊狀組合,過去讓人感到棘手的英語學習,也會變得更加輕鬆,這就是語源學習法。透過插圖,讓單字與心靈加以連結語言以文字的形式呈現,本是藉以表達心情的媒介,並非單純的符號。若只是單單將英語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會非常乏味,最好可以用「心」來感受,將乍看只像是符號的英語單字,與心靈相互連結。以「語源」來掌握字彙這件事,與其說是「背下符號」,倒不如說是「用心來了解意涵」。若想有效地讓字彙與心靈加以連結,就要透過「圖像」來學習。在本書中,我的工作就是盡可能以圖解的方法,將各個單字所象徵的含意,概念性地根據語源來清楚說明。而為了讓大家可以開心翻閱,我特別設計了貓和烏龜的角色,和過去那種有點難度的語源字典並不相同,必要的時候,請將情境替換成自己的生活來思考,或是參照插圖活動自己的身體,透過想像力和身體,一起感受英語單字,將它們深深刻畫在心中。比方說,很多人會把introduction 這個字翻譯成「介紹」來加以記憶。的確,「將人引導到裡面」,就是「介紹」的意思,不過,「將新的設備或規定引導到裡面」時,翻成「引進」則會比較自然。如果將introduce這個字分解成〈intro + duce〉,並以意象來感受、領會,不管是「介紹」還是「引進」都能運用自如。intro(往裡面)+ duce(引導)請利用這個方法,在大腦中將同義詞和多義詞劃分清楚。當然,藉此也可以增加許多相關字彙,即使是第一次看到的字,也可以猜測出它的意思。(本文摘自/字首&字根 連鎖記憶法,英文單字語源圖鑑/采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