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春雨很『濕』意,居家安全別大意

春雨很『濕』意,居家安全別大意

綿綿春雨下個不停,為多雨的蘭陽增添了一股詩意。同時,也為宜蘭民眾帶來揮不去的『濕意』。乍雨還晴,陽光露臉,空氣中保含的水氣,讓居家環境好像泡在水裡一樣,牆面、地板、窗戶上凝結了一層水霧,更甚著,延著牆面流下一道小河流似的水珠。衣服與棉被摸起來也又冰又冷。羅東博愛醫院提醒民眾,在這樣高溫高溼氣候條件下,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同時,也要預防家中的老人家因地板濕滑而跌倒。 急診日前就接到好幾起因地板濕滑而跌倒骨折而前來求診的病患。羅東博愛醫院復健技術科副主任張文欽表示:老人家本來就是跌倒的高危險群。而因為反潮導致濕滑的地板,更容易讓肌力、反應力與平衡能力都衰退的老人家跌跤。 張文欽物理治療師說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5年的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的老人有20%曾有跌倒過的經驗,其中更有44.4%發生在自宅內。因此,為了避免家中濕滑導致的跌倒事件,除了利用除濕機保持家中的乾燥及地板乾爽外,防滑的地材或塗料、地墊及扶手也都可以減少跌倒的事件發生;此外,保持室內的充足照明與擺設整齊更是防止跌倒的不二法門;另外,可依家中老人家的需求,在醫師及物理治療師的評估建議下,給予適當的步行輔具,增進步行的穩定與省力。 除了要小心跌倒的問題外,黴菌、細菌與塵蹣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之下會快速增殖。羅東博愛醫院皮膚科張景皓主任表示,這種又濕又熱的天氣,很容易讓溼疹、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病情惡化;胯下、臉部也容易因為黴菌、細菌的滋生而長癬;香港腳的問題,也容易在這個季節惡化。張景皓醫生提醒民眾,在面對皮膚的症狀時,除了要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外,別忘了打開家中的除濕機與空氣清淨機,降低空氣中的濕度;枕頭套與被褥也要經常換洗,以免細菌的滋生,才是治本之道。

抗暑中醫DIY

抗暑中醫DIY

預防中暑首先要重視生活起居,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可稍作午休,平日養成體育鍛練的好習慣,多飲白開水、適當補充營養,室內要通風良好、隔熱遮蔭,即使外出也要作好衣帽防護、避免高溫曝曬。其次要重視夏日的飲食,避免肥甘厚味、暴飲暴食及恣食生冷,如此容易造成腸胃功能的損傷,進而加重暑濕的症狀。《DIY抗暑粥》組成:薏仁、新鮮蓮子肉、新鮮山藥、紅棗、小米、綠豆、白米依個人喜好,加入新鮮荷葉湯(新鮮荷葉1張或乾荷葉1/3張事先煎湯備用),熬煮成粥《DIY抗暑茶》組成:金銀花1錢  菊花3錢  山楂5分  兌入2包綠茶  加入700c.c熱水沖服新店耕莘醫院中醫部醫師 黃慧君表示,一般民眾常常使用刮痧來治療輕度的中暑,刮痧其實類似按摩的作用,它是利用水牛角製成的刮痧板來刺激皮膚,使得皮下充血、毛細孔擴張,以便讓體內暑熱穢濁濕氣由裏出表,如此經絡氣血得以暢通,進而調節身體五臟六腑的功能。刮痧前,刮板及所刮部位的皮膚要注意消毒,小兒或體瘦者,因為皮膚柔嫩需特別注意輕刮,或隔著薄衣來刮。刮完痧後1小時內,不要洗冷水澡,最好馬上休息,避免吹風、流汗,且多補充水分,配合抗暑飲食,以助清熱解暑。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痧,再次刮痧的時間需間隔3-7天,以個人皮膚上痧退為標準。刮痧療法的禁忌有,年老、久病體弱或過度疲勞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心血管疾患,糖尿病患者,皮膚有傷口者,皮膚容易過敏者,骨折處、局部組織腫脹處,饑餓或剛吃飽者均要慎刮、禁刮。

小切口雙眼皮成形併抽脂手術

小切口雙眼皮成形併抽脂手術

在台灣40%的人是單眼皮,如何變成電眼型男型女,就要慎選適合您個人需要與條件的整形方式。光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 吳文宏指出,傳統的雙眼皮整形技術有“縫合法”及“手術法”兩種:1.) 縫合法:要在上眼皮切3個針孔,再使用8字縫合法,由眼皮縫向結膜,再由結膜縫回眼皮,最後打結在皮下。優點是7天內即可消腫恢復自然,且手術時間短;缺點是無法拿掉多於皮膚與脂肪,兩年內有20%的人會鬆脫變回單眼皮。 2.) 手術法:指在上眼皮上方切開一道雙眼皮切口,撥開眼輪匝肌,再把眼輪匝肌深部之“提上眼瞼肌膜”與“真皮”縫合沾黏在一起至少3點。優點是可以根據個人眼睛周圍條件做大幅修正,並造成永久的雙眼皮;缺點是需要30天以上才會消腫回復自然。為了要達到使所有受術者都擁有高度滿意,因此採取小切口雙眼皮成形術合併抽脂手術,此手術方法是在上眼皮切3個各2mm的小切口,經由小切口撥開眼輪匝肌,抽取出脂肪,並將“提上眼瞼肌膜”和“真皮”縫合在一起,皮膚小切口無須縫合,也不必拆線。優點是可兼具縫合法與手術法的優點,且7天內可消腫恢復自然,且兩年內鬆脫的比率小於1%,讓您輕鬆就能擁有人見人愛的迷人電眼。

鼾聲隆隆,真的無所謂嗎?

鼾聲隆隆,真的無所謂嗎?

最近美國統計有55%的成人會有打鼾的現象,25%則為經常性打鼾,男性及體重過重者易發生問題性打鼾且隨著年齡而加重。人們會打鼾乃從小就有的現象,兒童的鼾聲是由於扁桃腺及腺樣體肥大產生呼吸道部分阻塞而造成,隨著年齡長大,扁桃腺及腺樣體會逐漸縮小,要是不造成睡眠呼吸中止,尚不致造成大問題。然而成人的呼吸道卻因為口腔、舌頭及咽喉的肌肉鬆弛而發生阻塞,尤其在夜間熟睡時肌肉最鬆弛,上呼吸道也產生嚴重的阻塞,當呼氣時,氣體無處可走,於是由口腔或鼻腔擠出,使軟顎、舌根部及懸雍垂產生劇烈的振動,鼾聲於焉產生,輕者產生睡眠呼吸障礙,嚴重者即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據統計約有20%至40%打鼾的成年人同時也會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彰化基督教醫院睡眠醫學中心醫師 溫永頌指出打鼾程度可分四級: 第一級為只靠在臉旁可聽到鼾聲,第二級為在臥房內可聽到鼾聲,第三級為在臥房外且房門打開的情況下可聽到鼾聲,第四級為在臥房外且房門關閉的情況下可聽到鼾聲;由此可知您對家人困擾的程度。打鼾是常見的睡眠疾病,輕者就如同得個感冒一樣無關痛癢,嚴重者則會導致身體嚴重之心血管疾病、日常生活障礙、工作不順遂及婚姻生活不協調等種種後遺症,故不能以等閒視之;如長期發生此問題,不論本人或伴侶都應一起到睡眠醫學專門醫師門診共同治療,以得到「無聲勝有聲」的高品質睡眠。

白內障產生的原因跟年紀有關嗎?

白內障產生的原因跟年紀有關嗎?

白內障的產生的確與年紀有密切關係。據統計,六十五歲到七十四歲人口有一半的人出現白內障,七十五歲以上者更高達七成有白內障。白內障可說是銀髮族最容易面臨的視力問題。所謂白內障,指的是眼球中的水晶體由清澈變為混濁,且逐漸硬化的過程。水晶體在眼睛的屈光系統中,如同照相機的鏡頭般可以調節光線,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一旦水晶體變混濁,光線無法完全穿透,視覺就會變模糊。白內障的症狀不痛也不癢,但會感覺視力持續減退,重新配眼鏡也無法矯正,眼前景物彷彿隔了一層「毛玻璃」。白內障的治療方式,仍是以手術為一有效的方法。由於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手術方式、儀器及材質的不斷改進,白內障手術已不再是高風險的手術,以目前普通使用的「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來說,傷口大約只有0.3公分,使用超音波乳化術將混濁水晶體震碎後再吸出,然後放入軟式人工水晶體即可。因傷口小,二至三天就可恢復正常生活。至於開刀的時機,由於現在手術進步,只要視力減退到影響日常生活,即可考慮開刀治療,不需等到白內障熟了才開刀。本文擷取自 『眼睛保健聖經』一書,由圓神出版社發行

香港腳治療新藥 只要擦一次就好!

香港腳治療新藥 只要擦一次就好!

5月~9月是台灣地區感染香港腳的高峰期,據統計約有15%的民眾有香港腳的困擾,而65%的患者每年復發超過4次。病患一再復發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未完成完整的香港腳用藥療程。88%的香港腳治療藥物必須完成28天療程,但依據病患用藥調查,僅有13%病患完成28天療程。為了協助病患解決無法完成用藥療程的問題,藥廠推出創新劑型的香港腳治療藥物,讓本來需要連續28天的療程時間,縮短為僅需擦藥1次,即可有效殺死黴菌。 成大醫院皮膚光療科主任許明隆醫師表示,病患錯誤的用藥觀念和用藥行為是導致香港腳無法根治的主要原因,香港腳治療有三大要點:正確診斷對症下藥:患者最好能由醫師確認是否罹患香港腳或其他皮膚疾病,確認症狀後才能針對患者的狀況提供最適當的治療計畫。 遵從醫師指示完成完整的用藥療程:目前的香港腳藥物有88%需要連續使用28天以上,大多數病患未按照醫師指示完成用藥療程,除了因症狀解決就忘記擦藥外,患者還會因為症狀減輕或消失,就自行停藥。 治療香港腳必須雙腳同時治療:近八成以上的患者兩腳都有黴菌感染的現象,但大部分的患者常只針對病灶的位置作塗藥,正確的方式應該雙腳都要塗藥治療。 許醫師進一步表示,許多病患忽視久治不癒而導致黴菌引發其他疾病的後果,事實上有14%的香港腳病患同時感染一個以上的黴菌疾病,包括體癬、股癬等等。病患無法完成香港腳治療療程,導致疾病的復發率高,以致於患者對於香港腳的根治,逐漸失去治療信心,甚至有一位外科醫師同事,因長年飽受香港腳之苦,早已對於香港腳已失去治療信心。此外,研究數據也顯示,病患罹病越久,對於治療的期望越低。病患總認為溼熱氣候加上長時間密不通風的包鞋,甚至是家庭成員間的交叉傳染才是導致無法根治的主因,忽略了香港腳正確的用藥療程才是導致香港腳治癒的關鍵。 台大醫院皮膚部廖怡華醫師亦說明,目前處方的藥物需要連續用藥28天,但依據醫師的研判,只有38%的病患能持續治療達28天以上。針對大多數病患無法完成用藥療程,廖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全新的香港腳治療藥物,採用治療效果極佳的Terbinafine成分,並結合創新的護膜液劑型,只要擦1次即可有效殺死黴菌。廖醫師建議,對於無法完成完整用藥療程或是無法長期擦藥的病患,可採取用藥次數少的新藥物,同樣可達到香港腳的治療效果。

NONO與張君雅小妹妹,向菸說NO!NO!

NONO與張君雅小妹妹,向菸說NO!NO!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各縣市衛生局、董氏基金會共同舉辦的2008「戒菸就贏比賽」,即將進入最後報名階段,不吸菸藝人NONO、童星張君雅小妹妹今日挺身催票,呼籲不管是吸菸或不吸菸的民眾,5月1日前兩人一組、快上「華文戒菸網」報名比賽,5月2日至29日一口菸都不抽,就有機會把最高獎金60萬元帶回家;兩人同時自告奮勇、擔任吸菸親友的「不吸菸見證人」,希望將拒菸精神推己及人,助人戒菸成功!好奇寶寶張君雅小妹妹不斷詢問NONO大哥,究竟如何抗拒演藝圈菸的誘惑,最想拉哪個藝人戒菸?NONO則一臉自信表示自己不吸菸,只要有人在他面前吸菸,他會巧妙避開,當然只要一有機會,也都會勸身邊的親友戒菸,因為吸菸傷身,二手菸更會危害周遭人士的健康;NONO更認為,進入演藝圈以來第一次覺得自己的藝名這麼有意義,因為「NONO」,就是代表了向菸說NO!NO!他也自願擔任「不吸菸見證人」,幫助在車商從事業務工作的好友報名參賽,希望剛做爸爸的好友為了妻兒,能夠發憤戒菸,也可以讓口氣更加清新、生意滾滾而來。張君雅小妹妹愛吃美食不愛菸,特地以「戒菸就贏」新造型出場,自願擔任舅舅的不吸菸見證人,要在舅舅菸癮發作的時候,教舅舅做「戒菸四招」,請舅舅深呼吸15次、喝一杯冷水、肢體大伸展、刷牙或洗臉,希望最疼愛自己的舅舅可以努力戒菸、健健康康;更希望可以抽中捷安特腳踏車,要舅舅常常帶自己出去玩。義工李明依則說,無論是以藝人、或是以媽媽的立場,都希望能早日實現無菸的環境,讓人安心工作,讓孩子健康成長;2008「戒菸就贏比賽」是可以一次幫助最多人戒菸的成人戒菸計畫,希望民眾把握最後一周的報名期間,一舉戒菸成功,為自己贏得健康、以及獲得獎金或獎品的機會,也為創造無菸健康環境貢獻心力。國民健康局衛生教育中心研究員馮宗蟻表示,希望能有更多藝人響應2008「戒菸就贏比賽」,發揮自身影響力,鼓勵演藝圈吸菸的朋友一起參賽。董氏基金會董事姚思遠呼籲,2008「戒菸就贏比賽」是屬於吸菸者和不吸菸者共同的兩年一次「戒菸嘉年華會」!特別感謝  輝瑞大藥廠為鼓勵警察同仁踴躍戒菸,提供「警員戒菸成功加碼獎金」新台幣10萬元一組,希望勞苦功高的警察朋友,擔任人民褓母之餘也要照顧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趕緊報名參賽,戒菸成功除了有機會獲得「尼古清」贊助的60萬元獎金一組、6萬元獎金六組或「馬英九民間之友會」贊助的市價2萬元捷安特腳踏車2部三組,還有10萬元特別獎金可以帶回家!姚思遠強調,至4月23日中午,已有5500參賽組報名2008「戒菸就贏比賽」;今年已是台灣第四次舉辦「戒菸就贏比賽」,董氏基金會一定會善盡職責,遵照國際比賽規定,針對戒菸成功得獎候選組進行訪視和所有相關檢測,將獎金或獎品送到確實因參加2008「戒菸就贏比賽」而成功戒菸的參賽組;希望想戒菸、以及有心助人戒菸的朋友,都能把握住當下熱烈的戒菸風潮,戒菸成功機會將大大提升。

外用類固醇50年的功與過

外用類固醇50年的功與過

外用皮質類固醇有主要五種活性:1.抗發炎,2.抗搔癢,3.抗增生作用,4.血管收縮,5. 免疫抑制。蔡呈芳 醫師指出在強度增強下,其抗增生的作用則引起皮膚萎縮,而大範圍使用下產生全身性吸收,會出現內分泌失調,及骨質疏鬆。因此類固醇的濫用似乎成了眾矢之的,民眾甚至醫師都產生了所謂類固醇恐懼症,因此近二年來當新的非類固醇外用免疫調節劑,也就是所謂TIM上市後(如普特皮、醫立妥),類固醇似乎逐漸失去競爭力。TIM不會有皮膚萎縮的問題,也因為分子較大及脂溶特性,全身性吸收少,然而TIM卻有著更強的免疫抑制功能,一但吸收後對局部免疫力,甚至全身免疫力的長期影響其實都還難以察覺。為了抑制目前對TIM的使用狂熱,因此美國FDA也接受小兒科醫師的建議,提醒消費者這些TIM有著潛在致癌的可能性。其實仔細審視美國FDA所公佈的資料,TIM臨床正常使用下致癌的證據薄弱,然而就另一方面來看,外用類固醇使用超過50年以來,這方面的安全性反而更高。而且挾著類固醇半世紀來研究的優勢,新的一波類固醇風潮其實也在逐漸成形因此,目前新發展的類固醇已不再單以強度為唯一考量,而走向低全身性吸收,或是吸收後會迅速分解,或是只消炎而不會引起皮膚萎縮等方向。例如研發中的選擇性糖化皮質皮質醇受體促進劑(SEGRAs),就是以選擇性的消炎而不會引起皮膚萎縮及血糖升高。又如硝化類固醇,消炎力是prednisolone的10倍,可持續釋出氧化氮,不會活化噬骨細胞而導致骨質流失。還有微脂囊包裹的長效類固醇,可選擇性進入發炎部位。此外還有細胞膜類固醇受體的發現,讓類固醇的作用更具選擇性。藥就是毒,只要是能夠治療疾病,就可能會影響正常生理功能,不論是中藥、西藥、甚至是健康食品,乃至一般食品。民眾在接受各式各樣的醫療訊息時,也應該與您的醫師做進一步的討論,尊重專業的建議,才能真正成為醫療資訊普及的受益者。

「壓」出活「力」避免「憂鬱」

「壓」出活「力」避免「憂鬱」

現代生活中快速增加的需求製造,有如電腦中央處理器令人咋舌的倍數進化般,強迫我們在壓力反應中的戰鬥或逃離兩難情境下,勢必得作出最迅速但不見得最恰當的選擇。所以何妨再重新回到原點,跳出壓力陷阱,將自己站在更有利的制高點來冷靜思考呢?是否你我都有類似經驗,當遇到工作、課業或人際的困難時,心裏定是忐忑不安,充滿著緊張不舒服的感覺,產生「不妙!非加油不可」的壓力,於是不得不專注,並嚐試瞭解和處理;然而在不知不覺中,赫然發現這些擾人的難題,卻都已經迎刃而解!這當下的成功與成就,可說是在壓力下激發潛力,逼出能力所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吧!如此說來,一昧地扭轉先前「不良壓力」而成為完全「承受壓力」,是否就能開發出人類百分百的腦力和體力呢?答案亦是否定的,委曲是無法求全,壓抑也不能成就圓滿,重要是認識自己壓力的類型和強度外,同時也要避開不必要的壓力來源。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醫師 許正典表示,除了積極培養自己的抗壓能力,也要努力鍛練成熟彈性的人格,最要緊的則是時時保有正面且樂觀的健康思考模式,如此才能不斷創造沒有壓力的意識及充滿幹勁的心態。正如壓力大師賽勒博士所言:「壓力是人生的香料」,沒有了壓力,可能就無法享受在辛苦播種後,累累果實收割的散播芬芳。有人當壓力是毒藥,退縮排斥或過勞耗竭;有人當壓力是春藥,縱情酒色或玩物喪志;有人則當壓力是良藥,把「吃苦作吃補」,轉變想法並積極挑戰。壓力的真正面目,其實在幫助每個人去發掘內在生生不息的能量與活力。

雙眼沒事,為何老是淚汪汪?

雙眼沒事,為何老是淚汪汪?

您明明沒有哭,為何會淚汪汪呢?其實我們正常人無時無刻都在分泌淚液,而多餘的淚液會隨著眼內眥上、下兩個小洞,會合之後經由鼻淚囊,最後由鼻淚管排出至鼻腔中。簡單的說,當這個天然的通道被不明原因堵塞後,淚液就無法排出,因而會溢出眼眶之外,雙眼沒事也變成”淚汪汪”,涕泗縱橫。鼻淚系統堵塞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例如鼻淚囊反覆發炎導致纖維化;或是鼻部外傷導致鼻淚系統受傷;嚴重的鼻竇炎等,也有可能造成逆行性的感染;少見的原因,還包括有腫瘤壓迫、或因開刀造成的醫源性傷害。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沈炳宏表示傳統的處理方式,不外乎是從外側顏面部近眼內眥的地方切開,之後進行清創與擴張鼻淚系統。此種手術方法雖然較為直接,但鼻旁顏面的部位難免會產生手術後留下的傷疤,從長期的復原率統計來看,也未盡理想。現在隨著高科技儀器-鼻竇內視鏡的進步,鼻竇內視鏡的應用不再只是局限於處理慢性鼻竇炎了。經由內視鏡與動力器械的搭配,不但可以將患部完整地暴露出來,而且可以做的更加精細,健康的組織可獲得更多的保存,這對長期癒後來說,顯得非常重要。內視鏡鼻淚囊減壓手術,整體說來,手術的過程非常簡單,約莫半小時即可完成。術後會置入支撐的軟管,因此,病患不太會覺得太過於不舒服。支撐物約放置一個月即可移除,大部分的患者,此時大多可以完全痊癒了。如果您還因淚眼汪汪造成生活上的不便與感到困擾,建議您不妨盡快到醫院求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