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壓力的因應

壓力的因應

伴隨著壓力所產生的情緒上及身體上的壓迫狀態是不舒服的,所以人們總會試圖去做些什麼,以期降低壓力;至於如何因應及減輕壓力,可透過以下方法來達成:一、降低可能的壓力源:我們可以在某種程度內,對於壓力的衝搫產生「免疫」效果。「預防勝於治療」,預防是面對壓力的第一道防線,以下這些方法是可以幫助我們預防及因應壓力。促進社會支持:人不可能獨立於社會而生活,當我們面對壓力時,我們會尋求別人的協助與安慰。每個人能承受的壓力有一定的程度,如果都是一個人獨自承當,很容易產生一些壓力反應,更嚴重者會有瀕臨崩潰之虞;若能適時尋求協助及支持,則較能分散壓力,進而幫助自己渡過難關。改善個人控制力及堅忍度:當生活變得有壓力時,缺乏強烈自我控制感的人,往往會覺得無助,且害怕他們的努力會導致失敗。如何提昇個人的控制力?這個過程可以從小就開始提供一個具刺激挑戰性的環境,訓練孩子的個人控制力及堅忍度,使他們具備處理壓力的因應策略。組織個人世界,使它變得更好:當我們做任何事感到來不及或者相信當天並沒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工作,就經常感受到壓力。透過「時間管理」可以更有效的運用自己的時間,減少時間的浪費及可能發生的壓力源。運動以增加體能:增加身體體能可以保護人們免於壓力對健康所產生的傷害性效果。運動後,可以增加個人的理智功能及個人控制力,以降低焦慮、憂鬱、敵意及緊張。壓力事件的準備:從交通阻塞身陷車陣,到開始上學或幼稚園、工作負荷過重、結婚或離婚及遭逢巨變災禍等,藉由對這些事件的準備,經常可以降低壓力發生的可能。二、降低壓力反應:壓力管理當壓力真的已經發生時,有些方法是可以降低壓力的反應效果,我們把這些方法稱為壓力管理。(一)藥物治療:是一個快而且直接的降低壓力支應的方法。傳統常見的藥物有BZD及阻斷劑,主要是用來降低生理上的焦慮感。BZD是由中樞神經作用,減弱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傳導;阻斷劑則是經由輕緩心跳速率,達到降低壓力的反應效果。另有一種新型的抗焦慮劑,雖然作用時間效慢 (需經過兩星期到一個月時間調整劑量),但較少副作用,可提供另一種選擇。(二)行為認知治療:透過行為的改變及思考歷程的改變,可以協助我們因應壓力。肌肉放鬆及敏感遞減法:漸近式肌肉放鬆生物回饋示範法認知/行為取向多元取向治療(三)冥想及催眠我們生活裡的各種活動與變化是個人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平時多多觀察自己,了解自己,認識壓力的反應效果,減少壓力來源,進而運用壓力來鞭策自己,不斷求新求變,如此一來,您就是駕馭壓力的高手。萬一遭遇自己無法承受的壓力,儘快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可減輕壓力造成的衝擊,重回積極進取的人生。

老年人的憂鬱症

老年人的憂鬱症

根據國外統計,在社區以及護理之家的老年憂鬱症,大約有15%。年紀大並非危險因子,當老年人較孤單,或合併有其他內科的慢性病,有較大的機率會得到老年憂鬱症。而且像這類較晚發生的憂鬱症,如果沒有好好治療,可能會很容易復發。筆者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科內診的調查研究,發現將近30%的病人有憂鬱症,平均年齡約為62歲,若只統計老年人(65歲以上),則比率更高。因此,老年憂鬱症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憂鬱症的主要症狀包括失去活力、缺乏幹勁、注意力無法集中、睡眠障礙、特別是易早醒及睡眠片斷、食慾變差、體重變輕及身體症狀。老年憂鬱症比一般年輕人的憂鬱症更容易出現身體症狀,往往被誤以為是生理問題,而做了許多不必要的檢查,不僅浪費醫療資源,並且延誤病情,徒增病人的痛苦。老年憂鬱症也常常會有憂鬱心情、慮病、低自信心、無助無望感、自責等症狀,嚴重者更會有妄想或自殺想法。老年憂鬱症也會造成認知功能障礙,因此也常被誤認為是痴呆症,加上癡呆症的病人大約有25~30%會有憂鬱症,更增加了診斷的困難度。有些身體疾病以及藥物也會引起憂鬱症,因此在評估老年憂鬱症時,必須是全面且詳細的。老年憂鬱症的治療,主要仍以藥物為主,目前常用的抗憂鬱藥物由於副作用少,服用方便,往往皆有不錯的療效。老年人由於缺乏成就感、自我價值感低,加上子女無法長期陪伴,會有「空巢期症候群」,容易造成憂鬱症。除了藥物治療外,家人的關心與陪伴,更能增加治療的效果;盡量參加一些社區活動,貢獻一己的經驗及力量,也是治療憂鬱症的重要方法。憂鬱症本身雖不至於造成立即的生命危險,但是病人的生活品質卻受到極大的影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治療老年憂鬱症的不二法門,要成為快樂的銀髮族不是難事。

注意兒童心智,完善成長人生

注意兒童心智,完善成長人生

就人生各個階段而言,兒童期是生理、心理迅速發展的階段,是一個從「生物人」向「社會人」轉化的時期。專科醫師提醒,除了身體的發育外,日常還需要注意兒童精神心理的需求,使其在思想行為方面逐步成熟。在當今講究競爭力的時代,父母有時會將日常生活上的壓力或因困頓所產生的挫折感,投射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龍的心態有時候反而會帶給孩子不必要的壓力,壓抑孩童身心成長。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 劉宜釗建議身為父母應注意下列三點:第一,注意兒童天生氣質的不同,尊重個別性:兒童的氣質就如同大人的個性表現,並無所謂的好壞之分,較強調的是與父母親適不適合,在臨床上兒童氣質量表可用來判斷兒童氣質,從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孩子對新事物表現出來的反應)、適應度、情緒本質、反應強度、反應閾、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等九個層面來瞭解一個小孩的氣質。第二,留意兒童認知智力發展,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並能瞭解孩童能力的極限:一般而言,學校或醫院所作的智力測驗是按年齡的不同,使用一些標準化的問題,要求兒童以語言、文字或操作等方式來作答,所測量的是一般的學習能力,雖然無法完全測量到其他能力的特質,但能提供家長對孩童能力的基本瞭解,家長若能調整心態,勿有太多超過能力的要求,相信不但可減少兒童的挫折感,也可增進親子關係。第三,注重興趣的培養,可從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上作適當引導:現代小朋友容易從很小便開始接觸電視與電腦,當孩子養成看電視或電腦的習慣時,會減少與他人互動的機會,父母親也變得較不需要注意孩子。應當藉著與兒童一同活動,去幫助孩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觀察鼓勵孩童的興趣,進而調整兒童的心性成長,完善其未來的人生。兒童是家庭的寶,也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唯有透過家庭、社會、政府三方的資源整合,才能培育出健全的人才,為國家的成長發展貢獻心力,然而這需要從關懷兒童的日常心智教育做起。

防曬品防曬係數如何選擇?

防曬品防曬係數如何選擇?

選擇廣效的防曬品也就是兼顧防禦紫外線光A光和紫外線B光的防曬產品,根據膚色選擇適合自己的的防曬係數SPF和PA值。為恭紀念醫院皮膚科醫師 賴義傑指出膚色越白的人,皮膚中的麥拉寧色素越少,對紫外線的抵抗能力也就越差,應該選用越高係數的產品。皮膚科醫師將所有的人種分為六種膚色,從第一型到第六型;第一型為白人,接下來數字越大,膚色越黑,到第六型為黑人。如果是皮膚及油膩或是青春痘患者,應該要選擇擦起來清爽不具黏膩感的防曬品;容易長痘痘的人應該要注意產品上有無標示non-comedogenic(不會造成粉刺)這個英文字。如果乾性膚質,則可以將防曬品 一瓶兩用,選擇適當滋潤度的防曬品,既防曬又保濕。防曬品若發生過敏反應,多半是由其中的化學性防曬成份所引起,特別是早期的PABA。今日的防曬品因為成份的更新,發生過敏的機會已經大大降低。但是若過去使用防曬品有過敏經驗的人,可以選購純物理性的防曬成份為主成份的產品,這樣子應該可以確保過敏不再發生。

三條冠狀動脈全都塞!大甲男子幸早求醫,撿回一命

三條冠狀動脈全都塞!大甲男子幸早求醫,撿回一命

準內政部長廖風德猝死事件讓全國民眾為痛失英才而遺憾,事後才透露出廖原已有三條血管阻塞,遺憾的是還來不及接受治療即離開人世。沙鹿光田醫院近來亦接獲一59歲李姓男子,差點因爲3條冠狀動脈全部阻塞而送命,所幸在心臟血管團隊的全力搶救下,撿回一命,如今恢復健康的他,已經開始計畫要出國旅遊,到處趴趴走。李先生表示,因為年輕時工作繁忙,飲食習慣較差,所以有高血壓、高血脂、膽固醇過高的「三高」問題,退休後,他開始重視養生,習慣每天早上打太極拳,有空時還會出國旅遊,形跡遍佈全球。樂於享受生活、體驗人生的他,還常受邀到各處演講,談自己在國外旅遊的種種見聞。日前,在公園打太極拳時,突然一股莫名的胸悶、胸痛湧上來,簡直讓他喘不過氣,李先生以為血氣不順,便去游泳池用SPA水柱沖身體,但胸口的悶痛絲毫未緩解。心知不妙的他求診於光田綜合醫院,經心臟內科夏治平主任詳細檢查後,竟發現李先生的三條冠狀動脈已全部阻塞,情況十分危急。夏治平主任表示,人體冠狀動脈一共有3條,大部分患者都只有1到2條冠狀動脈阻塞,像李先生這樣3條全塞住的個案較少,危險性高,治癒的困難度也高。所幸在施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將阻塞的冠狀動脈打通,李先生已渡過危險期,重獲健康。李先生笑著表示,自己從鬼門關前走一遭,幸賴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團隊的專業,讓他現在又能出國旅遊了。未來也會謹守醫師的叮嚀,隨時注意身體狀況,按時服藥,並以清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來保持健康。夏治平主任提醒民眾,預防冠狀動脈疾病的不二法門,就是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除平時多攝取高纖低膽固醇的食物外,烹飪時應以低油、低鹽為原則。若家族成員中有人罹患相關疾病,或本身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肥胖、糖尿病等問題,都應特別小心冠狀動脈方面的疾病,維持良好的運動與飲食習慣,並定期健康檢查。即使曾有冠狀動脈阻塞病史的民眾,也別因「心病」對運動卻步,因為適度的運動能有效避免病情復發。一旦發覺胸口悶、痛,呼吸困難且倦怠無力的狀況,則須儘快在親友的陪同下就醫,以免耽誤寶貴的治療時間,危及生命。

從B型肝炎看預防肝癌

從B型肝炎看預防肝癌

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刊出,病人血中B肝病毒量介於每毫升一 千個(十的四次方)及一萬個(十的五次方)以上時,未來肝癌危險性是病毒量低於每毫升一千個的兩倍以上。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 醫師群表示研究中則發現,這類對象未來發生肝癌的危險更高達六倍以上;肝病研究學術團體考慮,最好是在病人病毒量超過每毫升一千個以上,即開始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提早抗癌。

「傾聽」本就是帖良藥

「傾聽」本就是帖良藥

隔壁的已婚同事常抱怨同住的婆婆有多難相處,未婚的妳實在很難了解,也不太幫的上忙,偏偏她又懷孕,很不想聽又怕她會得憂鬱症;為情所困的死黨的情人是個爛人,幫忙出分手的主意,誰知道沒多久又復合了,搞的自己兩面不是人。新店耕莘醫院心理師 劉南琦表示有時我們一頭熱的傾聽,並設法幫助別人(可能也是被迫),把自己搞的很累,到頭來卻讓自己陷入困境,所謂「事倍功半」。心理學家馮畢爾森Van Bilsen提出名為「可倫坡技巧」的使用,可以幫助我們輕輕鬆鬆遠離外來的情緒風暴,又可以達到助人效果。1.) 示弱有時也不錯:例如「我不是你,你的問題其實我不太懂…」,可以讓自己處在比較客觀的立場,避免自己亂給意見;甚至「我忘了你上次說什麼」,假裝自己記性不好,其實是幫他把問題重整、回顧一次,有些問題再整理過後,似乎就不會那麼嚴重了。2.) 不勉強自己給意見:說「我不知道該怎麼幫你」並不丟臉,相反的表示妳很認真的思索幫他的可能性,他自然會找到屬於合適他的解決方法。這招對於態度強勢、掌控性強的友人最管用,因為他們並不要什麼好答案,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答案就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當你示弱的兩手一攤,一付「人生就是如此」的態度,可以提供更多的想像空間。讓自己看起來無能,或真的是無能為力,並不會折損助人的熱情,當個乖巧的聽眾就是最好的幫助。

保養品功能知多少?

保養品功能知多少?

每種保養品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在過去年代,保養品的功能只有保濕,許多人使用凡士林、嬰兒油、橄欖油、VITE油、綿羊油等保濕性較強的保養品,但是,這類油性產品用多了或是用得不巧,易長些粉刺,而且對皮膚的除皺抗老並沒有幫助。甚至以前流行用磨砂膏,以物理性的方式摩擦去除臉上老舊角質,長期使用下來,雖可以去角質,卻發現易對皮膚產生傷害。另外強調美白的處方藥,像苯二酚就具備有好的美白效果,可以達到讓皮膚暗沉黑斑變淡的成效,但是,仍有刺激性及光敏感性的副作用,一旦碰上陽光還易造成色素沈澱,極需小心使用。臺安醫院皮膚科醫師 沈兆煇指出雷射手術,果酸換膚及左旋維他命C,是最近15年研發出有效的抗老化和輔助美白的方法,只是在對肌膚的刺激性與品質的穩定性上還有待改良,才能達到每個人都適用以及零刺激性的功效。對愈來愈多的愛美人士,會想透過雷射手術達到美容和除皺效果,然而事實上,雷射最佳治療的成效其限於雀斑、曬斑、老人斑、胎記、黑痣及刺青,經過雷射手術後就可立竿見影。黑斑(肝斑)用雷射治療則無效!而且,雷射後一定要做保養工作,這包括不要曬到陽光、要擦美白又沒有刺激性的保養品,像Kinetin(凱因庭),左旋維他命C、A醛就是很好的選擇。而且做過雷射手術後,最好是避免旅行,因為在長途旅行中所受紫外線的總量,可能等於坐室內的紫外線強度一年所曝曬的量,而且,在高空飛行時,因為沒有雲層的遮蔽,所以飛機內部的紫外線強度可能高於平地的十至二十倍。而紫外線對皮膚的影響包括:曬傷、提早老化、產生斑點及皺紋、日光性皮膚炎以及皮膚癌。因此除了臉部、唇部、耳朵、手、腳等暴露在衣物覆蓋的部位之外,最好記得配戴抗UV的太陽眼鏡才能達到全方位防曬。

90%肺癌患者與吸菸有關

90%肺癌患者與吸菸有關

國民健康局91年台灣地區國民健康促進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中發現︰15歲以上男性目前每天或幾乎每天吸菸者佔43.6%,15歲以上女性則佔4.3%。93年中華民國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也統計發現︰未成年的青少年或青少女的吸菸率為11.3% 及3.2%。目前全球每年約有400萬人死於菸害,台灣則每年約有六千人死於肺癌。流行病學估計,到2030年每年約有1000萬人死於菸害,遠超過愛滋病、肺結核、車禍、自殺等。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也指出, 90~95%的男性肺癌患者與70~75%的女性肺癌患者與吸菸有關。新店耕莘醫院家醫科醫師 廖俊凱表示戒菸將能改善肺功能、減輕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減低罹患癌症的危險性、降低消化性潰瘍發作的機會以及節省大筆買菸錢,並減少醫療支出,實是好處多多。過去,醫療院所多以開設戒菸門診與戒菸班的方式,提供已有戒菸意願的吸菸者戒菸諮詢與衛教,較少採取主動方式引導門診吸菸病患戒菸。吸菸病患若經由醫師建議與警告,可將每年的戒菸率由1%增高為3%,若再帶回戒菸手冊,可提高至7~12%。而第一次心肌梗塞的病患若只接受尋常照護,約有35%會戒菸,若經由醫師勸告,會有約50%的病患戒菸。而產前門診中,約有20~30%孕婦會戒菸,有時醫師也會搭配尼古丁替代療法(戒菸貼片)、戒菸口服藥物。戒除菸癮除了吸菸者自身的自制力外,還需要周邊支持團體(家庭、朋友、醫療機構…等)的正確引導,現在可資協助戒除吸菸惡習的方式非常多,只要有毅力與恆心,一定可以完美戒菸。

呼吸道狹窄的另類療法

呼吸道狹窄的另類療法

發生呼吸道狹窄的病因很多,常見的病因包括:原發性或續發性惡性腫瘤、氣管插管後的傷害及氣切手術後的併發症等。肺癌、食道癌、甲狀腺癌等惡性腫瘤侵犯氣管,造成呼吸道阻塞或狹窄是常見的,這類病患飽受呼吸困難窘迫,隨時瀕臨生命威脅之苦。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黃志仁指出對於可切除的病灶,在病患身體狀況良好下,仍可以外科手術切除狹窄的病灶,及重建呼吸道手術為優先的治療方法,然而臨床上可以發現很多呼吸道狹窄的病患,因無法切除惡性腫瘤或因病患身體不適合麻醉,無法承受手術的風險等情況下,可使用呼吸道支架經由硬式支氣管鏡置入來緩解或改善呼吸的窘迫,可達八、九成以上成功率的治療結果。目前經常使用呼吸道支架的種類有「杜蒙氏矽質支架」及「金屬質艾佛士支架」,各有其優缺點;呼吸道支架的選用需考慮其適應症,及操作硬式支氣管鏡的熟悉度,再經由經驗豐富的醫師來執行支架置入術,置入後經短時間(約二至三天)的觀察即可完成整個治療過程。對於惡性腫瘤侵犯氣管引起呼吸道狹窄的病患,支架置入術是種另類治療方法,不但可延長病患存活期,且大幅提昇病患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