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黏稠破布子不易消化 胃囊裡滾成雞蛋大糞石

黏稠破布子不易消化 胃囊裡滾成雞蛋大糞石

破布子果皮富含黏性,卻不容易消化,這類黏稠性的物質一旦在胃囊裡與大量的高纖維食物黏結,容易愈滾愈大顆,無法消化,形成胃糞石。嘉義縣中埔鄉一名50多歲的S姓婦女日前因胃痛和腹部不適到聖馬爾定醫院就醫,腸胃肝膽科醫師羅清池透過胃鏡檢查,發現婦人的胃中有一顆5×6公分大的淡褐色胃糞石,經內視鏡手術切割後順利取出。羅清池醫師發現近日連續接獲胃糞石的病例,都是50、60歲以上的婦女。經追溯病人的飲食習慣,發現病人共同都有嗜食破布子的偏好,而目前正值破布子產季,病人也表示吃了很多、很多;原以為沒有大礙,卻因為不易消化而在胃裡滾成胃糞石。S姓婦人說,她從小到大都很喜歡吃破布子,還專挑破布子烹煮時,漂浮在湯面上的那一層厚厚的凝脂吃;大快朵頤之餘,也無暇去注意是否過量,直到胃痛就醫才知道大事不妙。另一例胃糞石的患者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同樣住在中埔的60多歲老婦人在7月中旬胃鏡檢查時,發現一6×4公分如橄欖狀的胃糞石。考慮到手術可能帶來不適,加上婦人年歲較長,家屬決定不開刀,返家改採多喝可樂的方式,藉由可樂的碳酸成分將胃糞石解構,成為較小的顆粒,排出腸胃道。4日後,該老婦人因急性腹痛到院急診,再經胃鏡檢查,發現胃糞石已由胃排出;進一步檢查得知胃糞石已下降到腸道,就卡在腸道徑最窄的迴盲瓣處;不得已,婦人最後還是接受開刀取出糞石,所幸開刀順利,並已在上周痊癒離院。羅醫師表示,由於胃部的空間較腸道大,因此多數的患者在胃糞石形成初期並不覺疼痛或不適,或在初期糞石不大的情形下,隨著糞便自行排出體外。而胃糞石多為較圓鈍之形狀,在胃裡滾來滾去,不太覺得疼痛;不像膽結石等呈不規則狀,容易因為結石移動造成疼痛。也因為如此,因胃糞石造成不適的個案,通常都是等到糞石已被養得相當大時才就醫。胃糞石形成的原因,除了飲食不當的因素外,消化系統功能不佳的人,也是高危險族群;羅醫師說,像是糖尿病友、胃偏癱,或者是牙齒咀嚼功能不佳的人,都應該要留心飲食的選擇。除了破布子外,柿子也屬黏性高和纖維多的食物,食用時應注意不宜過量。

蘋果腰危機!小腹凸出 老是被讓博愛座

蘋果腰危機!小腹凸出 老是被讓博愛座

上班族林小姐(化名)每次搭捷運都有人誤認她凸出的肚子而讓位,所以現在寧可忍受酷熱豔陽也要改騎機車通勤,就連走在路上也有人注視著她的「蘋果腰」身材,感覺十分困擾!除此之外,剛做完的員工健檢報告,也提醒她膽固醇數值過高,因此她開始遵從醫囑,展開運動及飲食並進的「蘋果腰」健康計劃。國外調查研究指出,男性腰圍 / 臀圍>0.95,女性腰圍 / 臀圍>0.8即可定義為「蘋果型」身材;同時,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江福田根據美國醫學期刊研究發現:「腰圍 / 臀圍>0.88,比腰圍 / 臀圍<0.72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為3.25倍之高。」由此可見,擁有「蘋果腰」除了會造成外貌上的困擾,更潛藏了另一層威脅。為了協助國人擁有健康的身體,營養師針對有「蘋果腰」身型的上班族,設計一套能降膽固醇且熱量較低的「植醇美腰餐」,其中在早餐及晚餐提及的所謂的「植醇」其實就是植物固醇,是一種天然植物可找到的微量元素,它可在腸道中與攝取食物中之動物性膽固醇競爭,減低膽固醇之吸收。目前市面上也已經有一些添加植醇的牛奶,同樣可達到相同攝取效果。營養師表示,此套餐點可幫助控制其血液中膽固醇指數,如果另一半也有蘋果腰的問題,夫妻倆可一起加入這個健康飲食行動彼此互相激勵,讓效果更顯著。因此建議和林小姐有同樣問題的民眾,飲食搭配上有氧運動,將可慢慢擺脫「蘋果腰」身材帶來健康的風險及外觀上的尷尬。此外,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江福田也建議國人在忙碌的工作中,應撥出每日30分鐘,每週至少3次的運動時間,再搭配健康均衡的飲食,早日脫離蘋果腰族群。■植醇美腰餐《約1,200大卡》1. 早餐(371大卡):植醇酪梨牛奶190 大卡(酪梨富含植醇,100克含約76.4毫克)、全麥吐司麵包2片181大卡。2. 午餐(436大卡):涼拌菠菜67大卡、香菇雞湯55大卡、飯2/3碗284大卡、芭樂1/2個30大卡。3. 晚餐(380大卡):添加「植醇」成份之牛奶1杯150大卡、蕃茄蔬菜雞肉意大利麵湯約230大卡。                          

慢飛天使-早期療育要趁早

慢飛天使-早期療育要趁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約6~8 %,以96年12月底臺北市0~6歲總人口數16萬3,067人,推估本市約有1萬3,000人疑似發展遲緩兒童,需及早進行評估與治療。早期療育介入的時間,決定發展遲緩兒童未來的恢復情形,專家認為3歲以前是黃金療育時期,療育成效是3歲以後的10倍。發展遲緩與發展障礙兒童,成長過程有別於一般兒童。若在發展方面有障礙,不論是動作慢、語言慢或學習慢;不管診斷是腦性麻痺、智障或聽障,皆對孩子有影響。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配合專業人員的治療,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共同成長,而不僅只是將孩子交給醫療人員,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療評估中心鄒國蘇主任共同呼籲:「父母擁有正確的觀念及配合的態度,是成功療育的必要條件」,並提供家長3點正確就醫觀念,讓父母有所依循:■正確就醫觀念一、選擇住家附近醫療機構接受療育,以減少孩童就醫往返時間。二、固定於一家醫療機構接受一個完整的療育計畫,以達療效。三、家長或照顧者須遵循治療師的指導在家中協助孩童復健,並將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於下次療育再與醫療團隊討論。為達早期療育醫療資源整合及跨區合作目的,衛生局積極與臺北縣政府衛生局規劃「縮短早期療育評估等待時間」合作方案。一年來雙方已有具體的合作成果包括完成轉介機制、提供北市縣轉介聯繫窗口、每月定期監測轄區醫院等待評估天數、規劃雙方資訊平台、提供民眾等待天數較少醫療單位的就醫資訊、辦理家長親職講座系列、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培訓課程等。衛生局今(97)年特別規劃「發展遲緩兒童家長親職講座」一系列課程,分別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療評估中心、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財團法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安醫院、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及財團法人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紀念醫院等5個單位辦理,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上衛生局網站查詢或電洽衛生局(電話:1999轉7085)與下列5個單位報名。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辦理「發展遲緩兒童家長親職講座」單位與報名專線一覽表】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療評估中心(02-27680802轉25,陳先生)2.臺北市立萬芳醫院(02-29307930轉1802,陳小姐)3.財團法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安醫院(02-27718151轉2595,周小姐)4.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02-28712121轉2940,羅小姐)5.財團法人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紀念醫院(02-25433535轉3051,楊小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療評估中心鄒國蘇主任親臨現場說明)

糖尿病藥物新知-認識DPP4!

糖尿病藥物新知-認識DPP4!

為了降低糖尿病對人類的威脅,很多藥廠、科學家或是醫師投擲了非常多的金錢與時間在研發新藥上。近幾年,一個有趣的新藥被發展出來了!這種藥的學名,叫做DPP4的抑制劑。DPP4是一種體內的酶,也就是酵素。它主要的作用是在分解體內的蛋白質!其中一種被DPP4分解的蛋白質叫做GLP─1,它是由腸道細胞分泌的賀爾蒙。翻譯成中文為「一號類昇糖素胜肽」。這種賀爾蒙的作用,對糖尿病的患者來說,是非常好的。GLP─1主要有四個不同作用方式去降血糖:1.刺激胰島素。因為胰島素的作用是降血糖,當胰島素上升了,血糖就會降下來。2.抑制昇糖素。顧名思義,昇糖素會讓血糖上升。當昇糖素變少,相對就會讓血糖下降。3.抑制胃排空。這樣一來,會比較沒有食慾,因此體重也會減輕。這點,跟其他糖尿病的藥物大大的不一樣。大部分的糖尿病藥物會讓體重增加!而增加的體重,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種負擔!4. GLP-1會讓胰島細胞重生。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就是因為胰島細胞數目減少且胰島素分泌減少,因此血糖才會增高的。若能讓胰島細胞再生,不啻為一種根本性治療糖尿病的方法!由以上四種的作用機轉,我們可以瞭解到,GLP-1是一個能夠降血糖的賀爾蒙!由於它的效果太短,只要一被釋放到血中,幾分鐘之內,就會被分解掉。所以不能當成藥物來使用!但是聰明的科學家就研究出很多好方法,延長GLP─1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將它的結構上加上一條尾巴。這是一種游離脂肪酸。因為分子結構比較大,因此可以讓GLP─1在注射後,延緩吸收,而且一天注射一次即可。此種藥物,已經在台灣衛生署審核當中,上市日期應該不遠了!但這種加了尾巴的GLP─1,必須要用注射的。對於怕注射的台灣人來說,民眾接受度仍待觀察!另外,科學家也發明了抑制DPP4的藥物。剛才有說到,因為DPP4會分解GLP─1,因此把DPP4抑制掉了之後,間接的,GLP─1的濃度會上升!DPP4的好處是可以用吃的!此種藥物,已經上市,但價格不斐,目前正在健保局審核藥價中,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也許很快的就可以用這種藥物作治療了!

盛夏消暑吃冰法,營養兼顧不發胖

盛夏消暑吃冰法,營養兼顧不發胖

炎炎夏日,民眾最常見的消暑方式,不外乎珍珠奶茶、各式茶飲等現搖冷飲,或是一盤充滿各式配料的剉冰;但這些冰品飲料雖能讓人透心涼,它所帶來的熱量卻可能危害健康,想要消暑又顧健康,就得注意一些小撇步。以一杯700CC的珍珠奶茶為例,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張智傑營養師表示,在甜度正常、珍珠份量不減少的情況下,熱量至少400大卡以上,喝下一杯相當於吃了一碗半的白飯。而過多的熱量攝取,不但會使體重增加,更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尤其對糖尿病患而言,冷飲冰品恐造成過多熱量和糖類的攝取,不利血糖調控。到底該如何選擇冰品,才能吃的營養健康?張智傑營養師提出以下原則可供參考:■冷飲類1. 盡量減少含糖量,避免選擇正常甜度的飲品,最好將甜度改為半糖、微糖,則熱量將能減少一半以上,且甜度降低,清涼止渴的效果更好。2. 盡量少在飲品中添加配料,尤其是高熱量的粉圓等,若需增進口感,建議可選擇仙草、愛玉、蒟蒻,以避免額外的熱量攝取。■剉冰類1. 避免選擇澱粉含量高的配料,如粉圓、芋圓、番薯圓、蜜紅豆、粉條等。2. 避免選用油脂含量高的配料,如巧克力醬、煉乳、花生等。3. 盡量減少糖水量,或以代糖取代糖水,而以檸檬汁增添風味也不錯。4. 配料最好選擇仙草、愛玉、蒟蒻、白木耳,這類食材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進腸胃蠕動,不但可預防便秘,更能增加飽足感,避免額外的熱量攝取,且有助於體內膽固醇的代謝排除。5. 建議搭配新鮮水果,如芒果、鳳梨、奇異果、西瓜、哈密瓜、荔枝等當季水果,有助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質,且有預防癌症的效果,但仍須注意水果份量,以免攝取過多熱量。總而言之,選擇夏日冷飲冰品時,只要把握住「少糖、少脂、高纖維」的原則,在享受口舌冰涼快感之餘,相信定能吃得營養、健康、無負擔。

推動鄰里公園禁菸,營造清新健康好環境

推動鄰里公園禁菸,營造清新健康好環境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市民健康,保障拒吸二手菸民眾權益,將依據98年1月11日起施行之菸害防制法修正條文,各級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禁菸場所之規定,研擬分階段公告室外禁菸場所,並規劃將以社區民眾及兒童休閒娛樂為主之鄰里公園為率先推動場所。為瞭解本市里長對鄰里公園禁菸政策的支持與看法,衛生局於6月16日至27日間就全市449位里長進行意見調查(有效問卷數為446份),受訪的里長以男性佔多數(佔81.1%);年齡以50~59歲為主(佔44.9%);教育程度以高中職者最多(佔45.1%);從未吸菸者佔52.0%,目前仍有吸菸者佔29.5%。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八成六以上里長,支持公告鄰里公園為禁菸場所,即使有吸菸習慣者,也有超過七成七的里長支持此政策,另外有七成以上的里長表示若該里之鄰里公園公告為禁菸場所,將會結合社區資源加強宣導並適時勸阻吸菸行為人,以落實營造室外無菸環境。受訪者之一的文山區試院里蘇文發里長更進一步表示,其本身原也是吸菸者,因有感吸菸對個人及家人健康的危害,已戒菸多時,並會適時向親友及里民宣導共同遠離菸品;同時也積極將里內「試院公園」建置為文山區第2個室外無菸環境示範點,並自組拒菸志工隊至公園內勸導吸菸者熄菸,也獲得里民正面的支持與肯定,然因目前並無任何法令規定公園為禁菸場所,故在勸阻吸菸行為人時往往遭到拒絕,蘇里長期望未來能將公園禁菸政策予以法制化,有明確的法令規定後,方能更加落實推動無菸環境,以提供里民健康、無菸害的休閒場所。 衛生局表示,現行菸害防制法雖未規範室外公共場所為禁菸場所,然為維護市民健康,提供民眾清新、無菸害的休憩空間,臺北市於95年起即積極規劃與營造無菸害的室外休閒環境,並結合相關局處及社區資源共同推動「無菸公園計畫」。目前已於十二行政區建置24個無菸公園示範點,其中包括19座鄰里公園、1座主題公園、2座廣場及動物園,並由各區組成之拒菸志工隊進行巡邏與柔性勸導,推動期間深受市民的支持與肯定;另依據98年1月11日起施行之菸害防制法修正條文,各級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禁菸場所之規定,衛生局將階段性公告室外禁菸之場所,期使公園禁菸政策得以法制化落實推動,目前規劃將先公告已建置之24個無菸公園示範點為禁菸場所,後續視推動狀況,另分階段公告其他鄰里公園為禁菸場所,期使民眾於本市363座鄰里公園進行休閒活動時,能免於遭受菸害,享有清新的空氣品質。吸菸有害健康,室內外公共場所禁菸已是全球趨勢,為營造清新健康無菸好環境,衛生局表示未來仍會全力結合社區、民間團體資源,聽取市民的需求與意見,持續推動菸害防制工作,以營造更多無菸環境,讓所有市民均能遠離菸害,並呼籲未來能有更多的市民共同響應支持推動,大家攜手共同為營造清新健康的環境來努力,讓臺北市越來越精彩,使所有市民都能深刻體驗健康美麗的臺北城。

泡湯療效多!貴妃出浴美麗秘方

泡湯療效多!貴妃出浴美麗秘方

近年來國內吹起了一股養生風潮,國人除了追求生活品質,更注重身體健康。因此“泡溫泉”成為養生休閒的熱門選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羅珮琳建議,正確泡湯方式應該從水溫較低的湯開始,每次不超過15分鐘,且水溫在30至40度之間,泡湯時可以適當補充水分。同時要注意,用餐後和喝過酒後,最好間隔半小時至1小時後再泡湯。羅珮琳醫師指出,近年來溫泉療效已被證實,泡湯除了可以改善循環、消除疲勞、對於肌肉筋膜痛、關節炎、神經病變等慢性疾病也有效果。尤其碳酸泉具有調整心腦血管功能,能改善高血壓、心臟病,還有美白及達到軟化肌膚功效,也被稱為美人湯。硫磺泉有消毒殺菌功效,還可軟化角質,自古就用來治療皮膚疾病。很多人都以為泡溫泉是起源於日本,但羅醫師解釋,早在1000年前的《山經注》就記載:“寇水……,其水溫熱若湯,能癒百疾,故世謂之溫泉焉”。《水經注》多次提到溫泉可以“治百病”,如“魯山皇女湯,可以熟米,飲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多麼自在,四十日後,身中百病癒”。古人從觀察中得知,飲用溫泉水或泡湯,是可以令人神清氣爽,且有治療疾病的效果。羅醫師表示,溫泉最佳代言人應該就是楊貴妃了,在白居易《長恨歌》中寫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楊貴妃白如羊脂玉的肌膚,也是拜經常泡溫泉所賜。秦始皇建“驪山湯”是為了治療皮膚外傷。雖然泡湯好處多多,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羅醫師強調,「急性發炎或急性感染症、傳染性皮膚病、糖尿病、孕婦、出血性疾病患者」是絕對不宜。泡溫泉易使血管擴張造成血壓不穩定,控制不佳的高血壓、心臟疾病、或曾經中風患者,泡湯前應先諮詢醫師,且泡湯時要小心,避免水溫過熱、浸泡過久,浸泡深度以低於心臟較適宜。且泡湯時最好與人結伴同行,不但增加泡湯樂趣,也能增加泡湯安全性。溫泉養生最重要就是要經常性、持續性泡湯才會看到療效,僅靠假日泡一兩次溫泉達到養生或美容目的是不切實際的,一定要長期堅持泡湯才會有養生效果。

輕輕一碰就骨折?小心骨鬆要你命!

輕輕一碰就骨折?小心骨鬆要你命!

前第一夫人日前意外骨折的新聞,引起許多民眾對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議題的重視。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文哲醫師表示,門診中經常遇到相似的案例,這幾天就有一位長期臥床的脊椎損傷患者,只因為看護進行例行性的搬動,就發生大腿骨折的意外。這種輕輕受到外力碰撞就導致骨折的案例在臨床上其實很常見,而最主要發生的原因,其實就是平常感覺不出來的「骨質疏鬆症」。陳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沉默殺手,經常導致髖部、脊椎等部位的骨折,而復原的時間及耗費的醫療支出更是無法想像。以髖關節骨折來說,每年就花掉健保巨額的經費,造成龐大的社會成本之餘也為患者家人帶來沉重的照護負擔。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約有高達20%會在骨折發生一年內死亡,超過40%必須長期仰賴他人生活。另外,曾經發生脊椎骨折的患者也要擔心第二次骨折的問題,據統計,脊椎骨折患者發生二次骨折的機率,比其它未曾發生過骨折的人高出4至5倍。若要有效預防骨鬆導致骨折的發生,持續接受藥物治療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國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僅有15%接受治療,國人對於骨質疏鬆症的危機意識可說是嚴重不足!其實,骨質疏鬆症只要按部就班治療是一種可控制的疾病,目前已有許多治療藥物供選擇,在主要的鼻噴、口服及針劑三大類型中,患者最常使用口服式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必須遵守諸多服用上的限制較不適合癱瘓、長期臥床,以及腸胃道不好的病人,或是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以及記憶力較差的老年人。因此,醫師往往會建議這類患者使用針劑式的藥物來治療骨鬆。陳醫師表示,不管選擇哪一種藥物,骨鬆的治療目標還是需要患者長時間的配合用藥才能達到明顯的效果,但陳醫師也表示,能達成這個目標的患者人數實在少之又少,患者一旦停止服藥,骨鬆就會持續惡化。陳醫師也透露,為了降低患者治療上的不方便,今年預期將會有一年只需施打一次的骨鬆藥物上市,屆時除了可以提供骨鬆患者一個更方便的選擇以外,也可以幫助改善患者中斷治療的問題。

鼓勵哺餵母乳 媽媽寶寶更健康

鼓勵哺餵母乳 媽媽寶寶更健康

母乳是給嬰幼兒最好的食物,能增進嬰幼兒與哺乳媽媽的健康。為響應8月1-7日國際母乳哺育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及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 共同呼籲所有市民,給予哺餵母乳媽媽更多支持,以達嬰兒哺育的黃金標準:「純母乳哺育6個月,之後添加適當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根據國民健康局宣導資料指出,與純母乳哺育的嬰兒相比,沒有哺育母乳的嬰幼兒,發生呼吸道感染、腹瀉及其他感染、肥胖、氣喘、兒童癌症、較低智商等情況的比率較高;未哺育母乳的母親除產後月經較早來、兩胎間隔較短外,罹患乳癌、卵巢癌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也較高,顯示哺育母乳能促進寶寶與媽媽的健康。然而許多嬰兒卻無法得到純母乳哺育,歸納可能原因為:1.母親、家庭和社會大眾不了解什麼是純母乳哺育、有什麼好處;不相信純母乳哺育六個月是可能的,也不相信媽媽會有足夠的奶水,甚至不知道添加的食物或液體會對嬰兒有害;2.媽媽在六個月前就需返回職場;3.商業廣告誤導大眾,認為母乳加配方奶甚至比純母乳好。依據衛生局的統計,在各界努力下,臺北市96年度住院期間母乳哺餵率提升至60.2%(90年度為34.8%)、產後1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為47.2%、產後2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為36.95%、產後6個月之純母乳哺餵率則降至25.4%、產後1年之純母乳哺餵率降到11.4%,顯示哺餵母乳媽媽回到社區或職場,持續哺餵純母乿的比率,隨著時間延長而明顯降低,哺餵母乳是不能只靠媽媽個人的決心與努力,即在家庭及社區中,需要強而有力的支持網絡,幫助媽媽延長哺餵母乳的時間。有完善的支持環境,是哺乳媽媽延長哺餵母乳時間的重要條件。北市衛生局由醫院、職場、社區及法案等方面著手,營造本市友善的哺乳環境,相關措施包括:一、醫院方面:輔導醫院參與認證,成為「母嬰親善醫院」,提供準媽媽選擇生產醫院之參考。至96年12月止臺北市共有19家醫院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認證,佔臺北市婦產科醫院之75%。及加強醫護人員繼續教育,於產前給予準媽媽相關衛教指導,幫助媽媽於產後順利進行母乳哺育。二、職場方面:輔導各機關、公司行號、公共場所設置母乳哺/集乳室, 建立職場友善哺乳環境,延長母乳哺育時間。三、社區方面:培訓母乳志工指導員,於社區中提供婦女母乳哺育相關諮詢服務,97年1-6月共服務10,820人次、母乳哺育追蹤17,819人次:建立母乳哺育諮詢專線服務,97年1-6月提供健康諮詢服務共計678人次;成立社區母乳哺育支持團體,藉由同儕團體力量支持與協助媽媽持續哺餵母乳。四、法案方面:制訂「臺北市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草案),維護哺乳媽媽於公共場所之哺乳權,本案已排入臺北市議會二讀審議。母乳是大自然賜給嬰兒最珍貴的禮物,在營養提供、疾病預防、智力提昇及健康促進各方面,母乳都是無可取代的。衛生局呼籲市民共同支持與響應,如果有母乳哺育相關問題皆可洽詢臺北市各區健康服務中心。

避免肌膚提前老化,艷夏出遊首重防曬

避免肌膚提前老化,艷夏出遊首重防曬

假日準備出遊嗎?但天氣艷陽高照,紫外線預報指數屢屢在危險級徘徊,想當個白皙亮麗的夏日美人,與其將希望寄託在美白產品和儀器上,還不如預防重於治療,先從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防曬工作做起。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皮膚科黃方怡醫師指出,其實防曬的目的不僅在防止曬黑或曬傷而已。研究指出,80%的皮膚老化都肇因於長時間的紫外線傷害,以致皮膚乾澀粗糙、失去彈性,形成皺紋、黑斑,甚至造成皮膚癌。因此想延緩老化、維持皮膚健康,務須做好防曬,黃醫師提供以下幾點「防曬基本原則」:一年四季、無論晴雨,都要防曬;每天使用防曬乳液、避免在紫外線最強的時段(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從事戶外活動;善用各種遮陽物品(帽子、陽傘、太陽眼鏡)。至於要如何選擇防曬乳液?黃方怡醫師建議,一般日常生活應使用防曬係數至少15(SPF15)的產品,皮膚白皙或有黑斑、雀斑的人,最好提高係數到30左右。防曬品應有良好附著力,防水、防汗。尤其假日從事游泳或戶外活動時,最好選擇有Water Proof或Water Resistant標示的防曬乳液,前者可在水中維持80分鐘,後者可維持約40分鐘。好的防曬乳液需兼具抗紫外線A及B的效果。SPF的數值只代表對中波紫外線B的防曬能力,而穿透力更強的長波紫外線A,才是皮膚老化的元兇,一般都以PA++或PA+++來標示防紫外線A的能力。此外,對於容易長粉刺、痘痘的人,要避免油膩、不透氣的產品,最好選擇註明non-comedogenic(不引發粉刺)的防曬品,才可放心使用!黃醫師指出,防曬是美白的第一要務,也是抗老化的重要工作,希望大家在享受陽光之餘,也能擁有健康美麗的肌膚。■使用防曬乳液小撇步1.需在外出前「十五分鐘」就須擦上。2.視活動狀況隨時補擦。早上擦一次防曬乳並不能保護一整天,最好在中午補擦一次,已經上妝的人,可使用含防曬成份的蜜粉來補妝,一舉兩得。若從事戶外活動,至少每兩個小時要補擦一次。3.從小防曬,學齡期的小朋友戶外活動多,紫外線的傷害最大,應從小使用防曬乳、遮陽品來保護稚嫩的皮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