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糖尿病與高血壓會影響視力嗎?

糖尿病與高血壓會影響視力嗎?

什麼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呢?它主要是因為長期高血糖造成視網膜血管壁的損害,可分為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和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分別的方式以是否發現視網膜新生血管為依據。而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因新生血管結構不穩定有可能發生玻璃體出血甚至視網膜剝離而造成失明。《視網膜黃斑部水腫》是使糖尿病患視力減退的重要原因,也是因血管壁的損害而使通透度增加造成液體外滲而引起黃斑部水腫。諾貝爾眼科醫師 劉淳熙表示,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與患病時間愈長、血糖及血壓控制不良為主,據統計,糖尿病患發病五年,約20%的病患發生程度不一的視網膜病變,十年後增為60%,二十年則約為90%,不可不慎。《預防勝於治療》長期穩定地控制血壓和血糖可降低視網膜病變發生率。定期追蹤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於檢查時發現高危險性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或明顯黃斑部水腫,可接受視網膜雷射治療以延緩新生血管的進展,降低視力惡化的風險。高血壓控制不好可能會引起腦中風,不僅會影響大腦,對於視神經延伸出來的視網膜也會造成類似的神經傷害,導致眼中風。《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表現為視網膜動脈功能性狹窄、這是因為長期的高血壓造成血管壁壓力增加,管壁肌肉肥厚增生、纖維化,使得血管壁逐漸硬化,動靜脈交會處之靜脈因動脈硬化之擠壓而產生相對的靜脈血流阻塞。而視網膜小動脈之硬化程度也會逐漸加重。更甚者,視網膜小動脈會出現局部的管徑收縮而形成生理性的動脈血流阻塞。血流阻塞之後就有可能出現微血管壁受損,視網膜出血,而造成缺血使得視網膜顏色呈現死灰,甚至黃斑部水腫,以及視神經水腫等現象,嚴重影響視力。所以高血壓性動脈硬化和視網膜病變,亦為反映高血壓嚴重程度和高血壓患病時間的重要指標。 劉醫師建議最好的治療方法還是控制血壓,例如衛生教育、控制體重、限制鹽分攝取量、運動、放鬆情緒以及調整生活方式,再配合藥物治療,以達到有效控制血壓。若出現視力模糊之症狀時,極可能已經發生視網膜嚴重病變,必須及早找眼科醫師檢查,必要時接受視網膜雷射治療。

認識治癒率高的甲狀腺癌

認識治癒率高的甲狀腺癌

惡性腫瘤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所有癌症裡甲狀腺癌算是癒後較良好的,若是早期發現並治療得當,其治癒率極高。每年大約10萬人中有3.2~7.4人得到甲狀腺癌,一般女性比男性多2到4倍,而台灣甲狀腺惡性腫瘤每年約有700~2000人的發生率,所幸現代醫療的進步、診斷技術的提昇,使得甲狀腺癌的痊癒率提高,死亡率下降。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蘇劍秋指出大多數甲狀腺惡性腫瘤症狀是以頸部前腫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腫塊生長速度過快,或是頸部淋巴腺腫大來表現,若是腫塊過硬或吞嚥時腫塊活動少或不動,那麼惡性的機會就比較大。一般甲狀腺腫瘤檢查可用抽血檢查甲狀腺荷爾蒙及甲狀腺功能是否正常或藉由甲狀腺超音波、甲狀腺核醫掃瞄、以及細針抽吸來分良、惡性。有些甲狀腺癌會和其他的甲狀腺疾病同時合併出現,而這樣會造成延遲治療的時機。最近幾週,有2位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患者同時發現有甲狀腺癌,然而這種比例並不高,約佔3%~10%左右;另有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有約4%~17%的機會合併有甲狀腺癌;橋本氏甲狀腺炎合併甲狀腺淋巴癌也有2%~4%;還有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也會有2%~11%的患者合併有甲狀腺癌,因此要特別小心的做好疾病的鑑別診斷。建議應至專科求診,安排適當的檢查,在下診斷前,一定要先能排除掉沒有惡性甲狀腺腫瘤的可能性,不要一直以為只是一般單純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甲狀腺良性腫瘤、甲狀腺發炎、或是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等等的良性甲狀腺疾病。若最後已經確定診斷為甲狀腺癌,那麼就需要手術治療。而甲狀腺癌的治療是以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為主,術後再輔以放射碘治療,追殺可能殘留或轉移的癌細胞,藉以提高甲狀腺癌的治癒率。最後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以維持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速率。大多數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經過適當的治療後可得到一般正常人的生活品質,而且預後良好,10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

聲音持續沙啞,小心是喉癌惹的禍!

聲音持續沙啞,小心是喉癌惹的禍!

「醫生我先生這兩個月來都聲音沙啞,吃藥也沒改善,是因為菸抽太多嗎?」男患者在喉閃頻攝影檢查下,清楚看到原本平滑的聲帶,出現了白色不規則的突起肉瘤,且不是常見的聲帶結節或瘜肉,而在內視鏡切片檢查下確定是早期喉癌。喉癌較常見於男性,吸菸與喝酒會增加罹患的機會,其可分成聲門癌、上聲門癌與下聲門癌,其中以聲門癌較常見,早期的症狀就是聲音沙啞,所以也較易被早期發現;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賴正軒表示,目前早期的聲門癌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治癒率可達八成以上,近來國內也有醫師使用雷射內視鏡手術將早期喉癌合併部分聲帶切除,亦可達到同樣的療效。至於上聲門癌與下聲門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大多只有輕微的喉嚨異物感或痰裡有血絲,等到出現聲音沙啞時多已是第三期以上;由於上聲門癌與下聲門癌及晚期的聲門癌,大多已侵犯鄰近的組織,同時頸部淋巴轉移機率亦較高,因此多採取部份或全喉切除手術合併頸部淋巴廓清手術,術後再加上輔助的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治癒率亦可達五成以上。有些患者會擔心喉嚨切掉後無法講話與進食?其實全喉切除手術的病人會做口咽與食道的接合手術,約術後兩週即可經口進食,且透過人工發聲器亦可說話無礙,當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常運動的人不會憂鬱

常運動的人不會憂鬱

青少年是國家中最活潑的一族群,這一群外表是那麼有活力,處處傳遞出生命力,但其內心在想什麼,他們又自覺沒人了解,這就造成了青少年藥物成癮的問題,而其他同僚間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一個原因,在此建議休閒活動的內涵中,須考量這個因素,在此提出「身心運動」的概念,這不僅只有運動的原素,更有人際互動等青少年必須要了解的事情。高雄立市凱旋醫院 簡政軒醫師提供以下幾項身心運動,多多鼓勵青少年的參與:1.) 攀岩活動─ 攀越巔峰,學習體驗:「攀岩」是一項自我挑戰的運動,順著攀岩的繩索,強調動作的精準、平衡及動作協調能力,而且動作模式是多樣化的。在心理層面更要懷抱著懼怕感的精神,挑戰自己、戰勝自己。另一方面「攀岩」強調的是自我的探索、互動和動作協調的功能,從學習及教育的角度看來,攀岩其實是相當適合一般人體驗人生、嘗試冒險的運動,對於青少年,更是提供體力及正向思考的運動。 2.) 馬術活動─ 馬背上的心靈熱身操:馬匹的背部運動像搖籃一樣舒服,這種感受可以幫助騎乘者找到心理上的平衡。馬匹的大小以及牠碩大的身軀,也會讓人有敬畏的感覺,能夠克服自己的恐懼感而學會控制那麼大的動物,甚至於與牠合作無間的經驗,都能帶給人莫大的自信心及成就感。 3.) 游泳活動─ 水中的運動治療:青少年有無比的體力,而游泳活動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因為在水中可以讓身體無限地舒坦、不用擔心運動傷害等問題,在水中肢體的伸展會令人肌肉放鬆、思考放空,不論你的游泳技巧如何,只要在水中活動一下,就是泡水或在水中玩耍,我們均有一股「放鬆後的舒服感」,對很多人來說,游泳活動其實是平價、方便又安全的身心運動。 4.) 戶外冒險挑戰活動─ 冒險是一種生活態度:「戶外冒險」對一般人而言是一種生長經驗,因為時代改變已經減少了現代青少年很多的童年幻想,而戶外冒險挑戰活動就具備了這些需求,更可以掠奪青少年的心,同時,其中更蘊釀著一股神奇的治癒力。常見活動後,參與者激動地流下眼淚,內心極其興奮、喜悅,在大自然中,充斥著挑戰自我的極限,從挑戰自我中發掘到自己個性上的軟弱、害怕,而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跨出第一步」是身心運動的精神,這些會讓人聯想起過去許多的生命經歷以及慣有的逃避態度,每次的挑戰對認識自我的確有很大的助益。青少年成長是需要陪伴的,而陪伴是鼓勵與獎勵,不是誘惑及成癮,身心運動帶來的自我肯定,是成長動力的來源,是遠離各項誘惑、成癮的生命處方。大部分的人經由運動發現自己體力變好了,而且也較能適應不同的人際社交環境。透過運動和參與的過程,讓人情緒安穩,思路清晰,這對社會或個人本身,都是非常有意義價值的。

愈嚴重的痘痘愈不能亂擠

愈嚴重的痘痘愈不能亂擠

俗稱青春痘的痤瘡發炎程度往往與個人體質有不同的變化,一般留下的色素沈著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淡化,但是當痘痘的發炎程度較劇烈,再加上人為處理不當,往往會形成凹陷性的疤痕,因此民眾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就是愈嚴重的痘痘愈不能隨便亂擠,最好配合醫師的處方用藥,降低皮脂腺的發炎程度,以免留下永久性的疤痕。臺安醫院皮膚科醫師 沈兆煇指出,很多人都會自行動手處理粉刺,然而處理粉刺過程不夠衛生,就會導致細菌感染,造成許多麻煩。至於化膿性的青春痘往往是為擠壓不當,引起更嚴重的發炎,這是因為皮脂腺的分泌物經由細菌分解成「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這就是引起痤瘡最基本的機轉,很多人誤以為擠痘痘是很正常的事,卻不知道擠青春痘除了會增加細菌感染的機率外,殘餘的「游離脂肪酸」因強力擠壓會往皮膚深部擴散,引起更嚴重潰爛,這樣一來,表皮就會下陷變成凹洞,但也有的傷口復原會形成硬塊突起,類似「蟹足腫」的變化。輕度的凹洞可以就由「高濃度果酸」改善,較深的凹洞可能需要雷射磨皮,但是一定要經過皮膚科醫師看診確認後,才有辦法進一步的解釋治療方向及過程。

談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急診

談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急診

阿光(15歲,國中畢業)因學測成績不理想,祇好去唸私立學校。最近三週來,經常亂發脾氣,情緒起伏不定。他曾突然拿刀切斷其左手食指,拿去要給妹妹吃。事後問其故,他說因妹妹不幫忙做家事,他要「感化」她。有時候,他感到腦內有一股力量,叫他去做某事。如不完成,即覺得很痛苦(被控制妄想)。在晚上閱讀時,偶而會看到一位迷人的仙女(視幻覺)在榕樹下彈琴,音調優美悠和(聽幻覺)。聞琴聲而前往,卻甚麼也找不到!日前,他又聽到腦內有聲音指責他。他受不了,竟然要燒炭自殺。幸好被家人發現,並送往急診室,被醫師診斷為「急性類精神分裂性精神病」,需作適當處置。急診患童大多由於病情危急、發病突然或因精神障礙必須及時進行危機處理。此類情況不僅關係著患童自身的安危,亦關係著家庭和社會的安全,故必須予以重視。常見的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急診有哪些?民眾應該要知道,以便防範於未然(見表)。急性精神病的症狀越小的兒童,精神病越少見;隨著年齡的增加,精神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兒童和青少年患急性類精神分裂性精神病時,常表現為激動,有時出現短暫的帶有衝動性的精神運動興奮,或出現令人感到意外的奇特行為如躲在床底下睡覺。幻聽多較原始,如看見各種色彩、鬼怪、禽獸、或其他可怕的形象,或聽到鬼怪或動物的叫聲,也可能聽到批評患者的言語聲。急性妄想多見於較大的兒童,迫害、關係、罪惡、誇大、慮病或被控制妄想均可出現,惟內容並無系統。兒童躁症可呈現出典型的三多,即興奮、話多、動作多,但也可表現為易激惹,以及各種行為障礙。重鬱症兒童的憂鬱情緒多不典型,除出現各種身體症狀如疼痛、噁心、遺尿等之外,也可呈現出行為問題如厭煩、逃學、離家出走、欺負弱小以及性濫交等。診斷兒童和青少年患急性精神障礙時,要作出確定診斷比較困難。功能性精神病可以急性發作,器質性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礙急性發作者更為常見。故首先要排除由器質性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礙。在兒童青少年患者中,首要排除下列疾病: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顱內高壓,如腦外傷或新生物。顱內感染,如病毒或細菌感染。腦血管疾病。藥物中毒或過量。對於上述疾病的鑑別,主要依靠病史、身體檢查和適當的實驗室檢查。若確定為功能性精神病,要鑑別是類精神分裂性精神病還是情感性精神病就更為困難。一般來講,在兒童青少年中,精神分裂症比情感性精神病更常見,而後者又以躁症較多。若臨床表現不典型暫不能做出確定診斷,可作出未分類急性與短暫性精神病,待觀察到足夠證據時再下較確定的診斷。至於是否要住院治療、急診觀察或轉門診追蹤,則端賴臨床醫師的專業判斷了。

氣喘不復發 夢想更靠近

氣喘不復發 夢想更靠近

台灣的氣喘兒愈來愈多,氣喘不但位居台北市死因的第十二位,根據台北市衛生局今年初針對北市國小一年級二萬四千四百五十八位學童進行氣喘暨過敏性疾病調查,發現北市國小一年級學童,竟有20%是氣喘高危險群,若推估全台,則有近兩百萬人患有氣喘!衛生局指出,若以誘發氣喘原因來看,最多的是感冒占64.5%,氣候改變占41.90%,吸入引起過敏的物質為24.30%,冷飲也是誘發原因占14.80%,劇烈運動占11.60%,情緒激動6.60%,藥物引發的比率則為0.70%。尤其是台灣每逢天氣轉換,天氣日夜溫差變化轉大,氣喘病患幾乎隨時都處在可能發作的陰影下。所以,氣喘病患雖然正常時看似與一般人無異,但氣喘病患非常清楚自己的生命有了很大的局限,台北陳先生就表示自己的生活要在安全範圍內,不能養寵物、家中不能鋪地毯,這些對平常人可能極為平常的夢想,卻是他一輩子都無法完成或者需要冒危險去嘗試的。所以,如果現在有一種聰明簡單的氣喘治療方式,可以讓氣喘病患不用擔心接觸到誘因就會氣喘發作而壞了興致,身為氣喘病患的你,會期待著什麼樣新的生活和新的精采經驗呢?中國時報、基隆市氣喘之友協會和優活健康網邀請有氣喘的您一來做個沒有氣喘的綺麗美夢!   即日起,請上www.azma.com.tw/pant  網站,找尋由中國時報、基隆市氣喘之友協會和優活健康網舉辦的「做一個沒有氣喘的美夢」時尚徵文活動,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綺麗美夢,還有獎金可以拿喔!!

胸悶、心絞痛心肌梗塞找上門?

胸悶、心絞痛心肌梗塞找上門?

準內政部長廖風德因急性心肌梗塞病逝,引起一陣嘩然,其實心血管疾病是累積而來的,早期出現的小症狀,例如血壓、體重上升,或是眩暈、心悸很容易被忽略,等到出現胸痛症狀才警覺健康狀況出問題了時,已對生命造成威脅! 《引發心肌梗塞的危檢因子》心肌梗塞是指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阻塞,使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液和氧氣中斷,造成心肌受損甚至壞死,使得心臟收縮功能變差,容易造成心臟衰竭之變化。由於國人飲食習慣改變、運動量減少,膽固醇、血壓、三酸甘油酯及體重均有增高的趨勢,一旦出現上述「四高」症狀,伴隨著脂肪肝或腰圍變粗,即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若再加上忙碌的工作、壓力大、抽菸、應酬喝酒或有家族病史,更容易引發心肌梗塞。根據聯安診所統計2007年13,000位受檢者的十大健康異常排行中發現,高達48.8%的受檢者有體重過重的現象;35.8%的人總膽固醇偏高;33.2%的人血壓偏高;20.5%的受檢者三酸甘油脂偏高,分居第3、5、6、9名,且男性的異常比遠高過女性,顯示男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對較高。過去一年接受64切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CTA)檢查的184位受檢者中,有高達一成(19位)受檢者血管阻塞比例超過60%,必須立即接受治療;八成的受檢者出現血管狹窄、血管壁上有斑塊及鈣化點等情況;完全沒有異狀者僅佔一成,顯示心血管健康狀態普遍不理想,若不及早診斷、治療,恐造成難以彌補的憾事。一位46歲的男性受檢者為例,平常自認健康沒有問題,但運動或爬樓梯時經常出現胸悶現象。在於聯安診所進行健診時,雖然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並未發現異常,醫師依據他的主訴,建議接受64切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CTA),結果發現心臟三條主要動脈阻塞兩條,由於評估較不適合心導管手術,最後以心臟繞道手術打通兩條阻塞的血管,才挽回健康。《定期檢查 解除致命危機》其實,心肌梗塞的發生並非無機可循,當出現胸悶、心絞痛、呼吸不順暢、上腹痛、下巴酸,合併冒冷汗、頭暈、噁心、左上臂麻木等症狀,即可能為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應掌握黃金救緩時間,立即送醫診斷、治療。納祖德醫師指出在飲食方面亦可多加注意,建議採低GI飲食法,注意少油、少鹽、低甜度,避免攝取過量的動物性脂肪,每日五蔬果再配合規律的運動,以落實平日的健康保養,並且養成每年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充份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態,一但發現警訊才能及早治療、遠離致命的危機。《心血管疾病的階段性檢查建議》「基礎版」心血管健診:了解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狀況,以及了解心臟收縮能力或是否缺氧。1.) 一般檢查—腰圍、體重、血壓2.) 體脂肪率/胸部x光/心血管病變危險因子血液檢查3.) 三酸甘油脂(TG)、總膽固醇(T-CHO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心臟血管疾病危險因子(T-chol/HDL)、高敏度C反應蛋白(HS-CRP)、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4.) 心電圖「進階版」心血管健診:若有心臟病家族史或是疑似胸悶痛等症狀出現時,建議進行進階版心血管檢查。1.) 心臟超音波2.) 頸動脈超音波3.) 運動心電圖4.) 24小時連續心電圖5.) 腦利納胜 pro BNP6.) 動脈硬化儀7.) 64切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8.) 腦神經血管磁振造影MRI/9.心血管鈣化分析「保養版」心血管健診:透過功能醫學深入了解有關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狀況。1.) 心血管系統健康評估2.) 氧化壓力分析3.) 全套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4.) 保健基因分析延伸閱讀: http://www.lianan.com.tw/2007/

牙周病及早治療,降低手術風險

牙周病及早治療,降低手術風險

根據調查,國人九成以上患有牙周病,但就診率偏低,主要原因除了不清楚、不了解牙周病的嚴重性之外,也有許多人因為被告知需要手術治療而心生畏懼,反而裹足不前。黃怡豪醫師表示,若牙周病及早治療,其實大部份的患者是不需要動手術的。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除了醫師在疾病初期提供治療之外,良好的口腔衛生教育及生活習慣也是控制牙周病重要的一環。黃醫師也補充說,國外有一篇學術報告指出,有牙周病的患者相對的在其他項的醫療支出也增加許多,這有可能是因為牙周病有可能是其他系統性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菌血症、心內膜炎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由於牙周病而產生許多併發症導致增加其他的醫療支出,這項報導也有可能使醫療保險業者重新評估牙周病對醫療險費率的影響。定期請牙醫師作牙周病篩檢,早期治療,並配合醫師指示的居家口腔照護及定期回診保養,相信可以讓您常保牙齦健康,並遠離牙周病手術的夢魘!

光照療法:一個初步的回顧

光照療法:一個初步的回顧

前言:光照療法的現況有關光照療法的醫學文獻,目前不斷累積當中,以醫學資料庫MedLine進行搜索,光照療法的文獻有435篇,其中研究光照療法對季節性憂鬱症,或一般憂鬱症療效的文章已達176篇之多,對於失智症患者的研究亦有21篇。光照治療同時也是美國睡眠醫學會在治療失眠問題的治療準則中的推薦療法之一。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早在19年前就撥下經費對光照療法進行一連串研究。在幾乎所有的精神醫學教科書中,光照療法也是列為治療季節性憂鬱症的首選療法。台灣最早在5年前由現任台北榮總精神部主任的蘇東平醫師由美國引進,目前有10家以上醫學中心及醫院精神部(如台北榮總,振興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已採用光照療法做為治療憂鬱症及失眠病患。在法國,國家保險已開始給付光照治療。光照療法的適應症範圍以較嚴格的標準檢視目前的醫學文獻所提出的証據,目前光照療法的適應症範圍為:效果最好,超過藥物(抗憂鬱劑),可當作主要治療方式:季節性憂鬱症。效果不錯,但沒有藥物(安眠藥)副作用,可當作安眠藥的替代治療方式:延遲型睡眠障礙,及早睡型睡眠障礙。可能有部份療效,建議當作輔助療法,(合併藥物使用):失智症患者的睡眠障礙及認知功改善,重度憂鬱症,暴食症,及廣泛性焦慮症。給一般人可能遇到的情況,非治療性使用:時差,及輪班工作引起之生理周期及睡眠問題。對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的研究1998年,在 Archive of General Psychiatry的專輯中共有三篇文章肯定了光照治療的效果,自此光照治療由另類治療轉而為正統醫療所接受。在安慰劑對照組的實驗中,光照治療對SAD(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有明顯的療效。另外,負離子亦有相同的功能。早上的光照治療,效果比傍晚的好。抗憂鬱劑被証明對憂鬱症有治療效果,然而,Meta-Analysis的結果顯示其治療效果和安慰劑差異並不大。因此,光照治療能証明效果勝過安慰劑,可說是意義非凡,因為,相較於抗憂鬱劑的副作用(如Serotonin Syndrome, Sexual dysfunction等),光照療法十分安全。在另一個五個醫學中心的聯合研究中,光照療法對SAD的治癒率為50% (n=20) 比 百憂解 的25%, (n=20)明顯有效 (P =.10),也勝過安慰劑的28% (n=32)。美國睡眠障礙協會的推薦美國睡眠障礙協會(American Sleep Disorders Association)推薦光照療法於以下的情況:1、和生理周期紊亂有關的睡眠障礙(circadian-related sleep disorders),老人及阿茲海默症(ag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時差(jet lag)以及輪班工作(shift work),相關研究也証實其療效。對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近年來的研究在有研究指出憂鬱症狀和光照不足有關,因此有學者開始以光照治療給一般憂鬱症使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精神醫學部的Dr. Kripke 在回顧文獻資料後認為,對非季節性憂鬱症的患者,光照治療在一個星期內就有12-35%的療效,因此他建議每個憂鬱症患者,在藥物之外,都應使用光照療法。另一個有趣的觀察結果是,嚴重憂鬱症的患者,如果住在陽光充足的病房中,住院日較短。2003年最新的研究,發表在「臨床精神醫學」指出,接受抗憂鬱劑治療的重度憂鬱症患者,當合併使用光照治療後,憂鬱症改善的程度比只吃抗憂鬱劑的患者來的更明顯,療效也出現的更快。睡眠障礙光照治療可以有效改善延後型睡眠障礙(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並提高白天的清醒程度,對日夜顛倒型睡眠的患者幫助很大。暴食症在對照組實驗中,對暴食症的患者,光照治療能有效的減輕其憂鬱的程度,以及暴食的頻率和嚴重度。經前症候群在對照組實驗中,光照治療也能改善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失智症及日落症候群(Sun Down syndrome)2001年維也納大學精神部証實,光照治療可有效改善失智症患者的智力。不論是中風或是阿滋海默症的患者,經由對照組研究發現,傍晚一次(5點到7點),給予3000照度的光照療法,能改善智力評估分數(MMSE)及睡眠狀態。光照療法的安全性2002的研究,光照治療因副作用少,病人順從性高,治療中止的情況較藥物少,因此,哈佛大學目前正進行光照治療對懷孕的憂鬱症婦女的研究。雖然缺乏精確的對照組研究,但光照治療卻早就被全世界使用在新生兒黃膽的治療上,可見其安全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