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戒癮新選擇──美沙冬維持療法

戒癮新選擇──美沙冬維持療法

毒品濫用及因毒品所衍生的各種犯罪問題,一直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政府也不斷的透過各種方法,從緝毒、拒毒、戒毒等不同的方向,企圖減低毒品濫用的流行。但近幾年,台灣靜脈注射毒品者感染愛滋的人數急速竄升,在2001年以前,台灣每年毒癮愛滋感染者尚不佔顯著比率,到了2004年,新增愛滋感染者有四成感染者為靜脈藥癮者,2005年當年新增感染者為靜脈毒癮使用者,佔篩選出的感染者六成。此現象若無法有效的防治,將一發不可收拾。在亞洲鄰近國家中,香港從1972年開始美沙冬替代療法,使得毒癮愛滋感染率控制在5%以內,而且參加美沙冬治療計畫之毒癮者,只有約0.2% 感染愛滋病毒。政府於94年12月6日通過「毒品病患愛滋減害試辦計畫」,推動「替代療法」嘗試採取替代性戒癮藥物,協助海洛因成癮患者脫離毒品與感染愛滋病的危險。◎什麼是替代療法戒癮治療最大的困難不在於急性戒斷期的處理,而在於後續的維持戒斷,且治療過程中流失率很高。許多成癮者曾多次戒治,一再復發;有動機,卻苦無適當的方法,多次戒治的失敗,使其對自己失去信心而想放棄。美國的Dole與Nyswander兩位醫師在1965年發展出「美沙冬維持療法」來協助海洛因成癮者戒毒的治療模式。經過40年的研究,證實此一療法可以提昇治療留存率、降低復發率,改善成癮者的社會功能,有效降低愛滋病的傳播,及減少與毒品相關之犯罪率,已成為歐美國家治療海洛因成癮者主要的方式。替代療法為減少毒品傷害之藥癮治療方法之一,所使用之替代藥品與所替代之毒品(如海洛因)有類似的藥理作用,具一些類似鴉片的性質,但有較長之作用期間,而能延遲戒斷癥狀產生,減低施用毒品之次數,較能避免因藥癮發作影響日常生活作息。吸毒者通常以注射或吸入方式施用毒品,而替代藥物通常為錠劑或口服液劑,可減少因注射所引起之疾病感染,如愛滋病、肝炎等。◎什麼是美沙冬美沙冬是一種合成類鴉片藥物,最初在一九四一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德國發展,作為止痛的藥物。美沙冬的作用類似麻醉藥品嗎啡,有止痛、鎮咳等作用,亦具有依賴性,戒斷癥狀與嗎啡相似,惟產生較慢,程度較輕,持續時間較長。一九六四年,美沙冬初次在紐約被用於海洛因成癮者的替代藥物,自此之後便成為全球最廣泛應用於治療海洛因成癮的藥物之一。◎美沙冬可能的副作用美沙冬在治療劑量下,依照醫療人員的指示服用,是相當安全的藥物。但在剛開始服用時仍會出現噁心、頭痛、昏眩、便秘、及腸胃道不適等副作用。美沙冬呼吸抑制的副作用稍大於嗎啡,鎮靜作用較小,施用過量時會抑制呼吸、心跳停止、肺水腫導致死亡。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的個案如果服用美沙冬後,又再使用海洛因,很可能因為藥物過量引發昏迷、意識障礙、呼吸困難、甚至致命的危險。◎有關美沙冬替代療法,成癮者及家屬關心的問題美沙冬替代療法,只是換一種毒品而已 ?由於社會大眾對成癮者的負性刻板印象,導致許多成癮者的家屬對參與替代療法有所懷疑。本院開辦美沙冬替代療法初期,多次遇到成癮者有動機想服用美沙冬,但家屬認為只不過是換一種毒品而已,責備成癮者自己沒有意志力才戒不掉毒品。美沙冬替代療法的最主要目的是減輕戒斷時的痛苦,減少繼續使用毒品及共用針頭的危險。讓成癮者能維持正常生活、工作,不會因停止吸毒所產生的戒斷作用,造成拚命想吸毒的衝動。每天來服藥很麻煩,能不能帶幾天份的藥量回家 ?美沙冬的藥效大約可維持一天,故接受替代療法的成癮者必須每天至門診服藥,且至少在一段時間內需要持續接受心理或社會復健方案;如此的不方便限制了個案的生活空間與型態,造成戒癮者在交通及生活上的負擔。但由於美沙冬本身仍然有成癮性,由戒癮個案帶回家服用可能造成藥物流入黑市,或因不當使用、誤食(常是小孩)導致生命危險。除非有更有效監控藥物使用的方法,目前仍無法讓戒癮者將美沙冬帶回家服用。藥物成癮是復發性極高的行為,成癮者常常是戒了又用,用了又戒。久而久之,成癮者會變得灰心、挫折,甚至宣佈放棄。替代療法可以讓成癮者逐漸脫離毒品的環境,讓生活逐漸回到正軌。對於曾經嘗試戒除毒品,但無法成功的成癮者,美沙冬替代療法是值得考慮的方法。

淺談青春痘的形成與治療

淺談青春痘的形成與治療

說起青春痘這個歷史悠久的病症,幾乎是人人都有過的困擾。事實上,雖然美其名叫「青春痘」,可是和青春卻沒有絕對的關係,成熟男女滿臉痘痘的大有人在,顯示其並非青春少男少女的專利,因而其學名為『痤瘡』。 大體說來,年屆卅仍滿臉痘花的人,都有幾個共同特性:生活及工作忙錄。睡眠時間短、作息無規律。皮膚容易泛油,且臉部清潔不完全。一、青春痘的形成初期的青春痘疤是粉紅色的,多數的青春痘修復之後,皮膚不會凹陷,亦不會留下明顯疤痕,僅是患處紅紅,大約二至三個月之後,可以完全恢復。但是許多人在青春痘形成期未善加照顧,不但用手亂摳,也忽略使用藥物消炎和保護皮膚的步驟,再加上皮膚本身比較敏感和體質影響,便會產生一些凹洞疤痕了。二、青春痘的瘡傷-痘疤長青春痘是正常現象,但若青春痘會引發後遺症,那就該小心注意了。常見的青春痘併發症有:痘疤:青春痘痊癒後在皮膚上留下凹凸洞,形成後難以恢復,除非早期治療或晚期磨皮才能修復。紅疹:俗稱『紅豆冰』,有時接近黑色。這類紅疹要修復,或等它自動消失很難,擦去疤藥膏或消炎膏效果不是很好,因為藥膏只浸潤在表面。三、青春痘疤的恢復青春痘若留下大量凹凸疤痕,可選擇利用鐳射磨皮來處理。因為凹凸疤痕及痘疤的處理目標是將凹凸落差平均化、模糊化,以恢復皮膚平滑,鐳射、電刀及冷凍療法均為點狀或直線的操作模式,若能視需要加入鐳射磨皮作輔助處理,則有更良好的加倍效果。四、青春痘與臉部的危險三角學生時代,上解剖課,教授問「危險三角」在哪裡?許多學生舉手,不約而同都指向會陰部。可能是大家直覺,以為會陰部最危險。事實上,臉部有個三角地帶,真的需要特別注意,醫學名稱『Danger triangle』。所謂危險三角意指雙眉間延伸到口角範圍,很容易因為細菌感染、化膿,而經由血管傳輸到腦部靜脈叢,導致腦膜感染病症。因此長青春痘時,如果長在眉間至口角的三角範圍內,若有化膿,應避免擠壓,宜以醫學無菌抽吸方法護理,以免引發三角危險。五、物理性水療預防青春痘惡化其實清除粉刺最溫和方法應是以物理性臉部水療配合鑽石微雕,先將粉刺、油脂、雜質溶解,再以負壓引流出來,儘量不要行穿刺破壞性質的擠壓。門診不少患者即是因不當擠壓而導致瘀血嚴重化膿及色素沈澱,若能及早採用物理性水療法,雖然無法控制身體新陳代謝而產生的粉刺或痤瘡,但對於預防惡化,增強療效預後極佳。

強迫性使用電腦-網路成癮

強迫性使用電腦-網路成癮

依據一項全國調查,台灣在學的國高中生約0.40%到1.06%曾使用過任一種成癮物質,高職生則有1.84%到2.85%曾使用,而在街頭訪談所得的青少年中曾使用過成癮物質比例則更高。高雄立市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黃蓉蓉醫師表示,青少年由於個性尚未成熟,因此容易因好奇或受引誘而開始嘗試成癮物質。(法務部的研究發現青少年使用毒品以好奇、模倣居首位,朋友引誘居次,喜歡使用後的感覺為第三,逃避挫折感佔第四位。)普遍先從煙、酒和檳榔入門,接著可能就是搖頭丸、K他命、安非他命等。青少年使用物質通常與家庭環境息息相關,家人可能有類似的惡習,或因家庭缺乏關懷,轉而認同同儕或受同儕誘惑而染上物質成癮。結果除影響身心健康以外,也可能因此衍生偏差行為與犯罪行為,因此,青少年物質使用問題其實相當值得社會重視。另外一個新興的成癮問題是網路成癮,黃醫師指出,網路成癮乃泛指所有與網路或電腦使用有關的病態、強迫性使用行為,這種使用行為的失控程度,已經造成社會、職業、家庭、人際功能的嚴重障礙。此乃網路普及後新出現的一種心理問題,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受到網路成癮的困擾,這已成為一個嚴重影響青少年發育與成長的心理行為障礙。「預防勝於治療」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醫學的金科玉律,也是處理青少年成癮問題之最佳準則。黃醫師呼籲各家長,要預防青少年的成癮問題於未然,須從個人、家庭、及社會三方面共同著手,包括以教育及輔導方式加強個人之健康信念、因應壓力的能力,和對藥物濫用之認知,而塑造美滿的家庭以及安和的社會,則有賴政府及全民的努力。對有藥物濫用者之診療,則須家人及師長提高警覺,以期早日發現,再施予藥物、心理治療,以及預防再度濫用之措施。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階段,它不僅是個人進入成年的過渡期,也是一個人尋求自我認同的主要階段,因此,一個人在這個時期所形成的價值觀及行為模式,都對未來的發展有深厚的影響。從健康促進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青少年階段正是建立正確健康行為模式的關鍵時期,也是行為養成的初期,因此若能針對誘發負向行為的因素,及早與以控制或改善,那麼個人不僅可享有健康之青少年期,甚至可以將身心健康延續至成年期或老年期。

親愛的,我只是睡著了!談猝睡症的典型症狀

親愛的,我只是睡著了!談猝睡症的典型症狀

你身邊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親人或朋友?日間精神不佳、總是昏昏欲睡、情緒激動時(尤其是在大笑時)會有突然跌倒或軟腳的現象產生、睡覺時有時會感覺被鬼壓床而動彈不得,有時還會看到一些周圍的人看不到的影像(事實上根本不存在),這種種的現象聽起來不由得讓人懷疑是不是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糾纏或控制著你的朋友或家人,以為這就是所謂的「卡到陰」,這時或許有人會想要借助一些民俗療法或宗教信仰的力量來幫助身邊的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其實這樣的人可能是罹患了一種盛行率不高的一種睡眠障礙疾病—猝睡症。猝睡症乃是一種神經方面的疾病,由於腦幹中睡眠清醒中樞功能出了問題,而產生過度嗜睡、猝倒、睡眠癱瘓及感覺鮮明的入眠期幻覺等四大主要的症狀。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睡眠中心醫師葉世彬指出:罹患猝睡症的病人,會在白天的日常生活中,在不適當的場所,例如在吃飯、開車或工作中突然睡著。因此可見到此類患者常有交通意外或工作意外的經驗。而猝睡症的猝倒現象,通常是由情緒上的刺激(如大笑、憤怒、興奮等)所誘發,有時還會伴有入眠期幻覺的發生,發作時病人會突然膝蓋無力而跌倒;或頸部突然失去肌肉張力而向後仰或向前低頭;或突然顏面肌肉張力喪失而變得面無表情,講話模糊不清。這三種臨床表現,是最常見到的猝倒症狀。發作時間通常少於一分鐘,而且意識清醒。猝睡症中的睡眠癱瘓,可在入睡時發作或在正要清醒時發作,症狀為患者意識清醒,但眼皮無法張開,四肢無法移動,持續時間約1到4分鐘。而入眠期的幻覺,乃是患者剛在入睡時,會看到不認識的人或事物,或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常伴隨著猝倒現象一起發生。約有85%的病人在猝睡症病發前,有一些明顯的誘發因子存在,例如嚴重的睡眠不足,睡眠清醒週期非常不規則,長久的晝夜輪班工作,及頭部傷害(例如頭部外傷、腦瘤及多發性硬化症)等。此病的盛行率約萬分之六,每個年齡層均可能發生,尤好發於十來歲的青少年,對於求學階段的學生影響甚大,並且男性比例稍多於女性。葉醫師建議:目前有許多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藥物,可用來控制猝睡症的四大主要症狀,另外根據個別患者調整進食、小睡及運動的時間,可設計符合患者所需的行為治療,使病人也可以有正常的生活品質。若病人家屬能更清楚的瞭解猝睡症,讓病人能夠及早得到適當的診斷與治療,才不致病急亂投醫,求神問卜卻花了許多冤枉錢並且也延誤了治療。

喝咖啡到底好不好?

喝咖啡到底好不好?

喝咖啡會利尿,使人脫水,所以喝下一杯咖啡的同時,必須補充兩杯水的份量,才不至於造成身體水分的流失。但是,有誰喝一杯咖啡會補喝兩杯水呢?大多數人以為喝咖啡也是在補充水分,殊不知咖啡喝越多,身體的水分流失得越多。自然醫學博士 陳俊旭表示,咖啡裡面含有大量咖啡因。咖啡因對人體產生的壞處,可用四個字來形容——「寅吃卯糧」,也就是這個月就吃下個月的糧食。雖然喝咖啡會很興奮、很有體力、很有精神,但這個精神卻是向明天借來的。等咖啡因的藥效過去之後,身體會更感疲乏。陳俊旭醫學博士認為,美國與台灣有很多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應該都和長期壓力與長期喝咖啡有關。精神不振的時候,喝咖啡的確可以刺激腎上腺素分泌、提升血糖、分解脂肪,但是日積月累下來,會形成焦慮、心悸、失眠、憂鬱、疲倦..等等問題,所建議民眾最好還是不要喝咖啡,尤其天黑以後千萬不要喝,以免失眠。少數敏感的人,甚至下午開始就不能喝。如果要提神,還有很多好方法,例如喝花旗參茶。如果有人就是喜歡咖啡的味道,一時戒不掉,陳俊旭醫學博士也建議,可以選用低咖啡因的咖啡。然而大部分低咖啡因咖啡是用化學溶劑,把咖啡豆裡的咖啡因萃取出來;由於化學溶劑可能殘留在咖啡裡,所以並不建議這種咖啡。比較好的方式是用水把咖啡因萃取出來,但是這種咖啡比較難買得到。此外,咖啡還有很多問題。例如,咖啡產地化肥與重金屬的污染、咖啡豆的烘培問題、即溶咖啡的仿冒問題..等等。很多人也許不曉得,許多即溶咖啡是用烤焦的綠豆粉、咖啡因與人工咖啡香精做出來的,咖啡因與咖啡香精可以在化工行買到,做出來的咖啡味道與顏色,與真品難以分辨。(本文部份擷取自『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一書)

孩子孤癖難溝通 可能罹患社交功能障礙疾病

孩子孤癖難溝通 可能罹患社交功能障礙疾病

阿仁(化名)現年9歲,國小三年級學生。他生性孤癖、不受教,不易與同儕一起玩,活動量特大且不顧危險,時常作弄女同學,令老師不知所措。他看到玩具小車,即把它反轉過來,不斷旋轉其輪子。有時候,他會莫名其妙地笑,惟不喜歡與人有視線的接觸。仁媽表示,他從小即愛發言,尤好罵人,是個無禮貌的孩子,但考試表現不錯,總在前面的三分之一。阿仁被醫師診斷為艾斯伯格症患童。高雄立市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何志培醫師指出,艾斯伯格症的患者,其人際社交能力非常貧乏,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互動,時常孤單離群,或呈現不合宜的人際行為,令人不知所措。此外,患者常固著於某些活動或興趣,總是花許多時間精力,不厭其煩卻樂此不疲,以致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功能。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分類,艾斯伯格症包括了兩大項與自閉症相同的缺陷:首先是社交互動損害,其次是行為興趣及活動的模式侷限重覆而刻板。惟無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且在認知發展、自我協助技能、適應行為及對環境的好奇心也沒有明顯遲緩。何志培醫師表示,若拿艾斯伯格症與自閉症的診斷標準做比較,即發現差別在於自閉症還有一項缺陷,也就是語言溝通的障礙。究竟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是程度上的差別,還是真的是兩種疾病,許多學者的說法也不一致。專家溫格觀察到艾斯伯格症患童的動作協調與平衡不佳。事實上,家長與老師亦發現許多此症患童的動作不靈活,使他們難以參與需要動作技能的遊戲競賽。遊戲競賽是孩子主要的社會性活動,在這領域的問題對他們在社會與語用的發展上有重大影響,已超越了動作協調的問題。此外,精細動作的困難也影響了許多的學校活動,例如書寫和美勞。治療方面,主要根據個別患童的適應功能程度。對於有嚴重社交功能障礙者,可使用結構式或半結構式的教育矯治,逐漸改善其不適當的行為、興趣和社交活動。

你我都可能遇到的病症-『退化性關節炎』

你我都可能遇到的病症-『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軟骨退化病變,好發於45歲以後的中老年人。此病症會讓關節內的軟骨漸漸磨損、軟骨厚度減少、失去彈性,當關節間隙變得狹窄,此時行走或運動時,產生的力量會直接作用到軟骨下方的骨頭,使骨頭變性、硬化、壞死,變成囊狀空洞,常併有發炎現象,稱為退化性關節炎。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 彭健豪醫師說明,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是疼痛、腫脹、畸形和功能障礙。關節疼痛或酸痛,晨起時會有僵硬感,看其外形會發現關節變形、變大、變粗,關節活動時會產生嘎啦的雜音,關節活動範圍受到限制;容易發生在常動關節,如手指關節,或載重關節,如頸椎關節、腰椎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此外,退化性關節炎依患病部位不同,會有一些特殊的症狀,如手指遠端指間關節變得粗大、疼痛,常被誤以為是痛風;若發生在頸椎則會形成骨刺,壓迫到神經根,出現肩膀痛及手指麻木疼痛,若是發生於腰椎所形成的骨刺,會壓迫坐骨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或產生間歇性跛行;髖關節炎的酸痛向上傳到腰部,常被誤認為有腰椎疾病。於平日生活保健方面,彭健豪醫師提出幾點提供民眾多留意:【運動】適當的運動可有效改善關節周圍肌肉肌腱的強度與柔軟度,減少關節的僵硬與疼痛,促進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加強肢體平衡及穩定度,如太極拳、瑜珈、慢走等運動較合宜。【注意正確的姿勢】為保護關節,避免蹲、跪或登山,以減少膝關節的負荷與磨損;提重物時保持背部直立,使用大關節作支撐,把重量分散在幾個關節;拿取低處的物品時,彎膝蓋和髖關節,盡量不要只彎腰。【適當的休息】避免長時間的站或走,活動後應適度休息。必要時應使用柺杖或助行器,分散關節負擔,減輕受損關節的壓力。應睡較堅實的床。彭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幾乎是每一個人都可能遇到的病症,有些人並沒有任何不適出現,有些人只有稍微不舒服,有些人病情卻漸漸加重,值得我們留意,因此,保持理想體重、適當運動保持肌腱和韌帶的彈性,以及特別注意活動時姿勢等,都是關節炎預防之道。若關節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就要就醫,及時治療,以免遺誤病情。

重新認識腸病毒

重新認識腸病毒

腸病毒是近三、四十年才被發現的病毒,其實,早在中古世紀就記載過與小兒麻痺病兆相關的資料,1908年分離出小兒麻痺病毒,1949年組織培養成功。1948年在紐約市科沙奇鎮(Coxsackie)的一位罹患“麻庳”病兆的病人身上分離出科沙奇病毒(因發現地得名)。伊科病毒(Echoviruses)則是指一些沒有特異性症狀,不明顯的感染之病毒群,echo是四個字的字頭語:E, enteric; C, cytopathic; H, human; O, orphan.。自1969年後發現之腸病毒不再特別命名,只以發現的次序以數字呈現,稱腸病毒68-71型。最近,又把A型肝炎歸列為腸病毒72型。時下所稱的腸病毒其實就是包括上述的病毒。腸病毒感染一般來說它是屬於比較良性的病毒性感染,讓大家色變的是71型病毒,因為這一型的腸病毒容易併發腦膜炎類之神經病變,威脅生命。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 賴秀澤醫師指出,腸病毒是由口糞或呼吸飛沫傳染。先在口咽部及部分腸道增生,經淋巴系統入血液,再漫延全身,包括皮膚,黏膜,心肌,肝臟,肺臟以及中樞神經。潛伏期約一至五天,在腸道增生的階段,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當病毒漫延並侵犯全身標的器官時,明顯的臨床症狀才會顯現出來。腸病毒在口咽腔黏膜可停留一至兩週,腸道中可停留6-8週,此期間內其飛沫或糞便都仍有感染力。賴秀澤醫師進一步詳細解釋:腸病毒的發燒症狀多呈雙峰式型態,先發燒1-2天,退燒2-3天後,再又發燒3-4天。因此,在退燒的2-3天中常被家長或醫師誤認病癒而疏於照顧,增加併發症機率。腸病毒患兒的家長應該不必慌張,要提高覺性,早期篩檢出重症傾向者,俾使獲適當處置,不擔誤治療才是要緊。簡單地說,當一個兒童罹患腸病毒感染,應隨時注意患兒的臨床表徵,如若出現驚嚇,顫抖或嘔吐;嗜睡或哭鬧不安;手腳鬆弛無力;意識木訥,呼吸急促,抽搐;諸徵狀就是表示病情惡化即將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期,必需緊急送醫治療。腸病毒的診斷通常是臨床診斷,不需做病毒培養。治療方面也只能採支持性療法,補充水分,足夠休息,密切監控病情變化。重症患兒採維持生命跡象策略,插管使用呼吸器,甚至可使愛克膜體外循環,幫助患兒度過生命的難關,等待恢復。預防腸病毒感染,勤洗手是不二法門。由於腸病毒血清分型多,其特異性抗體只能維持數月至數年,沒有辦法獲得終身免疫,除小兒麻痺外,目前尚無疫苗呈現。 賴醫師特別提供民眾一般之防範方法:1、增強個人免疫力;起居衣著,營養夠睡眠足。2、加強個人衛生,勤洗手。3、注意環境衛生;通風清潔,家長下班回家時,宜換妥居家服裝,洗手後才接觸孩子。4、避免進入公共場所或擁擠的地方。游泳池,公共浴池,擁擠且衛生差,環境污染處是容易傳染的場所。5、高危險群:3歲以下,要特別注意。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6、一旦被診斷是腸病毒感染,必須在家休息7天以上,避免疫情擴大。

為下一代預防先天性視網膜病變

為下一代預防先天性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變性屬於最常見的一類,約佔半數以上。發生在先天性缺乏維他命 A(會造成夜盲症 )或 B(會造成腳氣病)的人身上;會引起視網膜色素上皮、視網膜感覺細胞(包括有桿狀及錐狀細胞兩種)先天失調導致視網膜變性,即是俗稱的失養症。患者會有夜盲、視力不良、視野狹窄,甚至神經萎縮等症狀。  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張朝凱醫師指出,視網膜先天發育不良所造成原因有三項:一) 是最常見於早產兒,因為早產兒在保溫箱中吸收太多氧氣所致 。二) 是婦女在懷孕期受到有毒蛔毒感染也會引起這類疾病。三) 是染色體異常所致 ,一般最常見的是第十三對染色體變成三個所造成的。當懷疑患有先天性視網膜病變時,應儘早找眼科專科醫師詳細檢查,尤其是早產兒,或患者先天性夜盲症、腳氣症、失養症、血管病變者,更應該於出生後即帶至眼科檢查。只要孔瞳放大,利用眼底鏡或裂隙燈等儀器做視網膜檢查就能發現這些眼疾。如果要進步確認或了解疾病惡化的程度,可以做眼部超音波或腦部斷層檢查來輔助判斷。   是不是所有先天性視網膜病變都能治療?張朝凱醫師解釋,事實上,有時依病只有局部性的視網膜病變可以利用雷射、冷凍手術(例如:二氧化碳、氮氣或零下六十度的冷凍筆等 )將受感染的細胞或瘤去除以達到治療的目的。若是廣泛性的視網膜變性就真的無藥可救了,失明或視力不良是必然的結果。   民眾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尤其是先天性的疾病,首先了解是那些原因造成這些疾病,在事前先防範。張朝凱醫師表示,父母應於婚前做些遺傳基因的健康檢查,以優生學立場來看,當夫妻倆有這類遺傳基因存在時,是否要孕育下一代可能就要慎重考慮;或者懷孕期有些禁忌也要特別留心,像是不可亂服成藥或抽煙、喝酒等。另外,小孩如果不幸罹患這類疾病,父母要堅強接受,立即治療,讓復原機會升到最高,最重要的是治療後應定期回診檢查,以免其他病變或復發的產生,才能真正掌控疾病。

乳牙要抽神經!?──漫談乳牙的根管治療(上)

乳牙要抽神經!?──漫談乳牙的根管治療(上)

「小朋友的乳牙要抽神經!?怎麼這樣!沒聽他喊痛呀!能不能別抽?反正會換牙!小朋友受得了嗎?神經抽掉了將來恆牙會不會沒神經?治療完還要做牙套?」每當向家長說明小朋友的乳牙需要作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 時,總會有許多的驚異和問號。「抽神經」實在是個疼痛不討喜的字眼。但隨著社會變遷、食物精緻化與家長對孩子的重視日漸增加,乳牙根管治療在兒童牙科中佔有相當重的比例,充滿挑戰卻又無可迴避。正如兒童不是縮小的大人,乳牙也不只是比較小顆的牙齒。乳牙與恆牙有各自的牙胚、牙髓組織及型態,但又互相影響。乳牙的牙釉質及牙本質較薄、牙髓腔較大,當有齲齒發生時很容易影響到牙髓組織(俗稱『牙神經』)造成牙髓發炎,治療時則需要考慮對恆牙牙胚可能的影響,乳牙雖然只在口中使用一段時間,值得注意的程度卻一點不輸恆牙。當齲齒的細菌影響牙髓組織時,可能有不同的症狀,處理上也有不一樣的考量。◎可逆性牙髓炎:牙齒受到冷熱刺激時有短暫的刺痛感,刺激移除則疼痛馬上消失。這時若及早處理,牙髓組織仍有回覆健康的機會。但這段時間較短,小朋友又較不會表達,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持續定期帶孩子前往牙科做口腔檢查是必須的,即使他從不喊痛!◎不可逆急性牙髓炎:痛起來要人命的牙痛!牙齒受到冷熱刺激時會有嚴重刺痛的感覺,即使刺激移除,疼痛感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有時甚至沒任何刺激也會痛起來,尤其是躺臥著,頭部血流較增、牙髓充血明顯,往往在夜深人靜時讓孩子痛得哭天搶地、求助無門。非得根管治療囉!痛到這樣才處理,對大人或小孩都是件加倍辛苦的事啊。◎不可逆慢性牙髓炎:牙髓遭受細菌攻擊,一步步邁向死亡卻只有些微鈍鈍地、咬起來怪怪地不適感,小朋友有苦不會說,忍耐一下好像又沒事,其實牙齒已需要作根管治療,家長卻常不解怎會這樣?若這麼日復一日的拖延,某天牙齦上噗咚腫個小膿包,或整個臉腫得像小豬頭才趕緊就醫,恐怕已造成更多傷害了。◎根尖周圍膿瘍:牙齦上腫膿包,可能伴隨瘻管的發生而有膿流到口中,不一定很痛,但感染已擴散到齒槽骨,若不治療,乳牙下方的恆牙牙胚長期在感染的環境中生長,可能會造成恆牙鈣化不全或發育不良,將來恆牙不僅顏色、形狀不佳,萌出後也較易蛀牙。◎蜂窩性組織炎:感染急速擴散到頭頸部的軟組織間隙,造成顏面局部紅、熱、腫、痛,有時會伴隨發燒、倦怠等全身性症狀。輕微的,吃抗生素就能消腫;嚴重的,要住院觀察並以注射的方式施予抗生素。置之不理,甚至會有感染擴散至腦部或腫脹壓迫呼吸道等後果,實在不容輕忽!在急性感染緩解後,應盡早對感染源的牙齒進行治療,以免反覆腫脹,常常用抗生素壓抑症狀,恐怕會有抗藥性菌種的感染產生,問題更不容易解決,小朋友也會多吃很多苦頭。親愛的家長,請別再猶疑,與牙醫師有良好的溝通合作,才能盡早把齲齒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