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染髮前先做皮膚測試

染髮前先做皮膚測試

隨著染髮風氣日漸盛行,坊間染髮產品也大行其道,媒體報導因染髮而導致頭部皮膚傷害等問題時有所聞。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不少產品紛紛標榜「百分百純天然」、「洗頭兼染髮」等噱頭,以吸引消費者目光,但實際上卻可能擅自添加化學性染劑或宣稱誇大不實。衛生局提醒消費者,為維護自己的消費安全及權益,在購買時應當睜大眼睛看仔細,慎選信譽良好的廠商及標示完整的產品,切勿購買來源不明的染髮劑,且使用前應先詳閱外盒或說明書上注意事項,並先做皮膚測試,倘頭部、頸部或臉部有發腫、受傷或皮膚疾病,及使用過程中有出現過敏或發炎等異常現象則不要使用。衛生局為提供安全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97年間陸續於美容美髮材料行、美髮店、藥粧店及拍賣網站等處查獲疑涉違規染髮劑共33件,結果在染髮劑產品標示不符規定的有23件,不合格率69.7%(23/33),另具有許可證之產品送品質檢驗計12件,結果不符規定有2件,不合格率16.7%(2/12)。    分析標示檢查不合格原因,以產品外包裝標示與許可證查驗登記資料不符最多(11件),其次為未申請含藥化粧品許可證(4件),另有標示不全、許可證字號誤植及產品標示貼錯等各種違規情形。此外,對領有許可證之染髮劑送品質檢驗不合格部分,也分別發現查驗登記處方有對氨基酚( p-Aminophenol )成分,卻未能檢出該成分及檢出與查驗登記處方成分對苯二胺( p-Phenylenediamine )不符之產品。所有抽檢不合格之產品中屬臺北市業者的有7件(30.4%),外縣市業者所販售的有16件(61.5%),皆已依法處辦。衛生局表示,消費者如對產品許可證字號真假有疑慮可上行政院衛生署網站( http://203.65.100.151/DO8180.asp )查詢,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 撥打1999熱線,以市話費率計算,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 )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以上訊息刊登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

染髮劑使用前之注意事項

染髮劑使用前之注意事項

◆ 染髮者應遵照下列注意事項以策安全(一)除非必要,應儘量避免染髮。(二)染髮後請使用大量水沖洗頭皮。(三)染髮時應戴手套。(四)使用前請詳閱盒內說明書。(五)絕對不可以同時混合使用不同廠牌之染髮劑,因為這麼作可能會造成無法預知之傷害。◆ 使用前之注意事項一、染髮前必需先作皮膚測試    1. 將手腕內側或耳朵後面用肥皂清洗,後以脫脂棉輕拭。    2. 然後根據染髮劑之使用方法,混合測試液數滴。    3. 取測試液數滴,塗抹於清洗之皮膚,其大小如十元硬幣,使其自  然乾燥,在48小時內不得觸摸。    4. 皮膚測試之48小時內如有皮膚騷癢、紅腫或異常刺激等現象發生,應立刻用水清洗,且不得進行染髮。在48小時後,確定測試部位之皮膚無任何異常現象發生,方可開始進行染髮。二、有下列情況者不得染髮    1. 皮膚測試後,發紅起水泡。    2. 頭部、頸部、臉部有發腫、受傷或皮膚疾病    3. 可能懷孕或確知已懷孕婦女    4. 婦女每月生理期、產後、病中或病後回復期等特殊情況三、具有特異體質、腎臟疾患或曾患有血液病之患者,使用前應先向專科醫師洽詢◆ 染髮時操作上之注意事項一、洗髮時應避免藥液或洗髮液流入眼睛,萬一不小心流入眼中,應立刻以水或溫水沖洗,並迅速去看眼科醫師,絕不得自行使用眼藥。二、染髮時應儘量避免染髮液沾到頭部或頸部皮膚,該部位若不慎沾到染髮液,請立刻用水洗淨。三、染髮劑不得使用於染眉毛、睫毛、鬍子或身體其他部位之毛髮。四、剛修臉或剃臉後,不得染髮。五、每次用後均應徹底洗手。◆ 其他注意事項一、染髮後若有發腫等異常現象發生,應立刻洽詢皮膚科醫師,且不得用手觸摸該等部位。二、染髮一星期前後不得進行冷燙。三、本產品應放置於孩童伸手不及之場所儲存。四、該儲存場所應避免高溫及日光直射。

遺傳性大腸直腸癌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

遺傳性大腸直腸癌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

50歲彭先生(化名),健康狀況良好,未曾有任何身體不適,只是偶爾大便後有出血情形。至直腸肛門外科門診檢查後,確定罹患了痔瘡,但經詢問家族史後,發現姊姊、爸爸及叔叔都罹患大腸直腸癌,因為有這樣的癌症家族史,故安排大腸鏡檢查。大腸鏡發現一個1公分大的直腸瘜肉,切除後發現為惡性腫瘤,所幸進一步手術後並無發生癌細胞轉移,屬於第一期的早期直腸癌,手術治癒率可超過九成。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直腸肛門外科沈名吟醫師表示,像這樣有家族遺傳性大腸直腸癌的案例,在最近二個月的門診就見過三例。沈名吟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絕大多數的病患是偶發的,與老化、飲食習慣不良、高脂低纖飲食,缺乏運動有關。上述這些危險因子與宿主間交互作用的最終結果,會使細胞的基因發生變化,包括缺失、突變等,而失去正常功能,進而產生癌症。就年齡而言,90%以上的結腸直腸癌患者都在50歲以上。少部份的大腸直腸癌具有家族遺傳傾向,佔所有大腸直腸癌的10%左右。一般而言,這類病人出現癌症的年齡平均為45歲,雖然這些家屬中並非全部產生癌症,但如果遺傳到此類癌症基因的話,估計其終身發生大腸直腸癌的機會為80%,遠高於一般人。沈名吟醫師建議,家族如有罹患大腸直腸癌之病史,而且有成員於很年輕就罹患大腸直腸癌,應定期至醫院作檢查。二位(或以上)第一等親家屬或一位小於60歲的第一等親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個人在40歲以前應接受一次大腸鏡檢,以後則每五年檢查一次。其他等親之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者,可考慮50歲以前接受篩檢。家族性大腸瘜肉症(FAP)的家屬,10~12歲開始,每1~2年應接受內視鏡篩檢。若屬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HNPCC),建議家族中之親屬21歲以後,應每年作大腸鏡檢查。必要時也可以安排基因測試,以發現早期癌,早期接受治療,以增加治癒率。

奧比斯委任新總裁 邁向新光明

奧比斯委任新總裁 邁向新光明

國際奧比斯宣布,正式委任愛德華‧柯儒能(Edward (Ned) Cloonan)出任總裁一職。國際奧比斯主席艾拔奎治(A. L. Ueltschi)指出:「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柯儒能加入奧比斯,尤其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正在重整旗下的救盲專案,使其能更有效地運作。柯儒能擁有30年管理和國際經驗,正是帶領奧比斯發展的合適人選。我們深信由他出任總裁,定能引領奧比斯向更光明的未來邁進。」柯儒能(Edward (Ned) Cloonan)加入奧比斯前,於美國國際集團(AIG)擔任企業及國際事務副總裁一職,專責開發並執行業務發展,以及策略性的企業捐款。他協助美國國際集團擴展全球業務,於開發市場策略上擔任領導角色,成功地打開了中國、印度和越南等新興市場,而這些國家皆為奧比斯重點工作領域。柯儒能本身亦是多個重要美國組織成員,其中包括外交委員會、美洲委員會、美洲協會、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和美越貿易委員會。「過去二十多年,奧比斯在預防盲疾方面一直不斷進步。」柯儒能說。「我非常期待帶領奧比斯繼續發展,並在策略關係上進一步加強,因為這是奧比斯最重要資產之一。能夠加入奧比斯,我實感榮幸!」【關於國際奧比斯】國際奧比斯是一非營利志願機構,肩負全球救盲使命。奧比斯透過提供醫療設備和技術,以及培訓眼科醫護人員,協助落後國家制訂長遠的救盲計劃,解決可避免的失明問題。我們積極提升各地眼科醫護人員的技術水準,期待受助地區的醫療夥伴能夠自行營運,為人們提供可負擔、方便及持續的優質眼科服務。想進一步認識奧比斯的工作,請瀏覽 http://www.orbis.org.tw。

運動促健康 暖身不足變傷身

運動促健康 暖身不足變傷身

在現今生活步調緊湊的社會環境,每個人都背負著相當的壓力,而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身體健康、減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率外,也可以適當紓解心理的壓力。天主教聖功醫院復健科黃建銘主任醫師指出,運動一般可分成接觸性運動,如:足球、籃球、冰上曲棍球、美式足球、橄欖球等,和非接觸性運動如:游泳、羽球、網球、高爾夫球、自行車、跑步、舉重等,但不論從事何種型態的運動,專業運動員或是一般民眾,在運動過程中都可能造成受傷,這些統稱為運動傷害。造成運動傷害發生的原因包括周遭的溫度、運動的環境不良、設備器材不足、肢體碰撞、參與者的技術與體能等,而發生的傷害可分成急性與慢性,急性包括有皮膚擦傷或撕裂傷、挫傷、骨折、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而慢性則多與運動份量過重(時間太長或太劇烈)或不當技術造成組織負荷過重有關,如網球肘、髕肌腱炎。為了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黃建銘醫師提醒,在從事運動前一定要有足夠的暖身與肢體伸展、適當補充水分與保暖、穿著合適的裝備、運動的時間與強度宜循序漸進,不可因一時興起而從事時間過長或過度劇烈的活動,若感覺身體不適需立刻停止運動,不可逞強,從事運動最好能結伴同行,可彼此照應及相互鼓勵,當運動傷害發生時,需立即停止運動,將患部抬高、局部壓迫及冰敷,以減少患部腫脹及進一步的傷害,並確保傷者處在安全的環境,再進一步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常憋尿 當心排尿肌肉鬆弛

常憋尿 當心排尿肌肉鬆弛

憋尿是人人都有的經驗,偶爾事情一忙或一時找不到廁所時往往則要訓練自己的忍功,由於短暫的憋尿並不會對身體造成立即性傷害,大家往往不會特別在意,但您可知道,長時間的憋尿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光田醫院泌尿科嚴允和醫師表示,尤其女性最好不要養成憋尿的習慣,由於女性尿道的生理構造較短,如果長期間憋尿容易導致細菌感染,此外,曾有尿路感染病史者,特別是腎臟病、膀胱機能障礙、糖尿病或結石病史的民眾也應避免憋尿以免造成舊疾復發。嚴允和醫師進一步表示,當膀胱內累積到200cc的尿液時,開始會有尿意感,此時若沒有小解,膀胱還是有儲存的空間,但是持續累積到500-600cc時,膀胱就會出現過度的膨脹,並使控制排尿的肌肉因過度膨脹而鬆弛。對於不常憋尿的人來說,這些肌肉會很快恢復彈性,但是若常常強迫性憋尿,這些肌肉會變得鬆弛,日後很容易有頻尿、尿失禁的困擾。當你憋了一段時間的尿之後,除了應儘快將膀胱排空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補充大量的水份,強迫自己多解幾次尿,嚴允和指出,這對膀胱來說有沖洗的作用,亦可避免膀胱內係菌的增生。但若有解小便困難、頻尿但每次解不多的困擾、同時在解尿過程中會有疼痛與灼熱感等症狀時,就應懷疑是否尿路已經受到感染,此時就應立即就醫避免愈拖愈麻煩。其實只要一遇到任何膀胱或尿道有不適的現象,在就醫前都可以採取多喝水的方法。因為加速尿液排泄,是解決所有泌尿道問題最好的方法,可以有效減緩病情,千萬不要因為怕痛或是怕上廁所而不喝水。此外,維持尿路通暢的不二法門仍是多喝水與勤上廁所,一般而言,每天的建議量約要2000-3000cc才夠。

健康樂活從「早餐」開始

健康樂活從「早餐」開始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也是最常被忽略的一餐。一日之始,早餐可提供身體所需的熱量和營養素,並有利於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呼籲民眾:「健康就從早餐開始」,並教導民眾如何吃得『方便』,但不『隨便』,促進健康又樂活。根據歐美的調查指出,年輕族群吃早餐的比率有逐漸降低的趨勢,尢其是青少年更為嚴重。歐美許多研究指出,不吃早餐者所攝取的微量營養素較吃早餐者低,且不足的攝取量無法由其他餐次補足。另外,有很多女性為控制體重而不吃早餐,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吃早餐有利於體重的控制,且青春期時較少吃早餐者,其成年時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會較高。雖然吃早餐者會增加每天熱量的攝取,但卻比較不易有體重過重的情形,早餐是成長中的孩童及青少年營養素重要來源,除可減少飢餓感、提供大腦利用的葡萄糖外,也可能改變神經傳遞物質的濃度,讓思考變得更敏銳,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學校成績表現、改善情緒及學校中的問題行為。營養師建議健康的早餐原則應包括:(1)均衡各類食物,例如:全穀雜糧類、蔬果類、提供蛋白質的奶、蛋、豆、魚、肉類等,以獲得足夠的營養素。(2)要吃得營養豐富,但不要吃得過飽。(3)注意控制熱量攝取,早餐的熱量約佔總熱量的1/5~1/3 (以成年男性一天2000大卡計算,早餐約為400~660大卡)。(4)避免選擇太油、太甜的食品。在繁忙的都會生活型態下,要一早起來製備早餐,確實很不容易,且家人的口味喜好也多不同,購買市售早餐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要如何吃到健康的早餐呢?前天適逢2月22日營養師節,衛生局與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特別針對十種市售常見的早餐組合,教導民眾如何吃得『方便』但不『隨便』。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將十種市售常見的早餐組合予以營養分析、評量,利用校園營養教育使用的『均衡拼圖』,讓組合早餐呈現是否完整,若是各類食物分布不完整,『均衡拼圖』就會有缺損。例如,在早餐店購買百匯三明治,若搭配100%柳橙汁,因為含有全穀雜糧、適量蛋白質(乳製品或肉類1-2份)、蔬菜水果類(純果汁及生菜)、少鹽(沒有使用高鹽調味料)、低糖(5-10公克糖)、健康油(使用不含反式脂肪酸之健康植物油),這樣『均衡拼圖』就能達到完整,推薦指數達4顆星。十組早餐組合還包括:夏威夷可麗捲搭配拿鐵咖啡,糙米燕麥飯套餐、燒餅油條、蘿蔔糕等中、西式早餐,民眾可以至衛生局網站(網址 http://www.health.gov.tw/)主題專區項下『健康飲食:天天五蔬果新食尚運動』查覽。衛生局與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指出民眾可配合自己的方便與喜好,選擇健康指數較高的早餐組合,並參考營養師的叮嚀提醒,適度的調整早餐內容或在一日中其他餐次補強,讓全家人每天都有好的開始,健康幸福又樂活。

違規市售化粧品 將近五成誇大療效

違規市售化粧品 將近五成誇大療效

市面上的化粧美容保養產品五花八門,宣稱可以「活化細胞、促進膠原增生」、「美白、隔離紫外線的侵害」、「消炎鎮靜、抗紅」等看似效果極佳、聳動誘人的廣告宣稱,真的能讓消費者在使用後,達到名符其實的美麗效果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保障市民消費權益,公布97年下半年度化粧品標示稽查結果,總計檢查6,686件產品,違規107件。不符規定產品中以「誇大療效」者最多,高達42件(39.3%),其次「標示不全與誇大療效」產品有33件(30.8%),另單純產品標示不全有27件(25.2%),其他違規者5件。以上違規之產品屬臺北市業者販售的有49件(45.8%),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已依法處分,其餘屬外縣市業者販售的有58件,已移請當地衛生機關依權責辦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之規定,化粧品外盒包裝及容器均需顯著標示「產品名稱」,而產品同時具外盒包裝及容器時,應標示「製造廠名稱、地址(國產者)」、「進口商名稱、地址(輸入者)」、「內容物淨重或容量」、「用途」、「用法」、「批號或出廠日期」、「全成分」、「保存方法及保存期限(經指定公告者)」、「許可證字號(含藥化粧品者)」等九項於外盒包裝上,若無外盒包裝者,則應標示於容器上。衛生局強調,化粧品係指施於人體外部,以潤澤髮膚、刺激嗅覺、掩飾體臭或修飾容貌之物品,不得有涉及誇張、不實及療效之宣稱,化粧品之標示如涉及上述宣稱,違者將依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6條之規定,爰依同條例第28條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鍰;其妨害衛生之物品沒入銷燬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提醒民眾,為維護自己的消費安全及權益,應慎選來源清楚、標示完整的產品,對促銷宣稱神奇、快速有療效之產品不要輕信,以免花錢又傷身,消費者如有疑問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撥打1999熱線以市話費率計費,外縣市民眾撥打02-27208889)轉7105,將有專人為您服務。以上訊息刊登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 http://www.health.gov.tw )。

菸害防治法施行 董氏提出八點聲明

菸害防治法施行 董氏提出八點聲明

菸防制法新制自元月11日正式上路已滿6週,除了主管機關執法有些慌亂,媒體報導亦接連出現部分迷思,因而造成部分民眾無所適從,為此,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特別針對新法施行6週以來的誤解與混淆,提出八點聲明,希望社會大眾不再以訛傳訛。第一,部分民眾或媒體認為室內禁菸的規定,侵犯了吸菸者的人權,因此頗有怨言。然而,吸菸者的人權固然必須受到尊重,但任何自由權利的行使,均應以不侵害他人之合法權利為前提。室內禁菸,事實上並非吸菸者吸菸權利的剝奪,而僅是權利行使地點的合理限制,目的在避免吸菸行為侵害他人同樣受到憲法保護的健康權。在台灣之前,全球已有68個講究人權的國家或地區率先實施「室內公共及工作場所全面禁菸」,台灣的室內禁菸規定並非特例或惡法。第二,我國現行菸害防制法,主要是在推動「室內無菸」的基本原則,對於室外空間而言,除極少數的場所外(例如大專院校、圖書館、博物館等所在之室外場所),絕大部分的戶外空間(例如騎樓、馬路等),均非現行菸害防制法的禁止吸菸範圍。因此,不會有戶外熄菸筒不可以放置的限制,更不會有熄菸筒距離門口幾公尺才合法的問題!第三,世界衛生組織的「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明訂「室內公共及室內工作場所全面禁菸」,但我國因立法院利益折衝的結果,訂出了一些例外不禁菸的室內場所,如「晚上9點以後開始營業且18歲以上始能進入之酒吧、視聽歌唱場所」。從立法意旨來看,立法者放寬的是夜間才營業、成年人才能進出的酒吧與視聽歌唱場所,因此,「餐廳」不管是幾點開始營業都要禁菸,更不是9點以後可以開放吸菸,而24小時營業的視聽歌唱場所也應依法禁菸。第四,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之法律,均賦予場所負責人應勸阻違規吸菸者的權利與義務,若場所負責人未執行違規勸阻之責任,將處違規吸菸者兩倍的罰金;但台灣的菸害防制法並沒有對於「勸阻無效的場所負責人要罰款」的規定,週刊的說法與報導係是無中生有。第五,我國菸害防制法禁止的是菸品的廣告、促銷及贊助,這主要是為避免兒童及青少年吸菸率持續上升。因此,在網路上介紹菸品種類、刊出菸品品牌照片甚或販賣菸品,當然也就屬於違法行為;但若討論目的不是在進行菸品的廣告促銷,菸害防制法當然不該也不會予以禁止或處罰。日前媒體報導使網友誤以為在部落格「談論菸」將觸法受罰,實與法律規定及主管機關的解釋不符。第六,關乎全民健康的菸害防制法案之落實,除了主管機關嚴謹執法,民眾的配合及協助也是關鍵之一,以拍照檢舉來迫使人民遵守法律,董氏基金會實不樂見,但畢竟執法機關人力有限,若沒有社會大眾發揮道德勇氣來協助督促,新法實恐難以落實。部分人士質疑此對隱私權或肖像權有所侵害,但就如同政府為交通安全設置測速速照相器、民間為環境安全設置監視錄影器一樣,為確保公共健康而進行採證行為,當無不法侵害權利問題。第七,亂丟菸蒂,是道德教育問題,不是室內禁菸造成的。台灣長期以來,不管是騎樓的盆栽內、馬路邊、水溝蓋旁、地下水道內…亂丟垃圾與菸蒂是許多國人的不良習慣之一,此次菸害防制法的施行,只是更凸顯這個問題而已。當我們大家每天在路上都可以看到有駕駛人從車中丟出菸蒂,卻指稱室內禁菸,是造成滿街菸蒂的原因,不但是欲加之罪,更是本末倒置。台灣吸菸者每一年約產生480億支的菸蒂,董氏基金會除籲請吸菸者勿隨手亂丟菸蒂外,也期待政府能有效適當的設置公共垃圾桶、箱,使所有國人都能更便利的愛護我們的環境。  第八,董氏基金會要再次強調,推動以價制量的菸害防制政策,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對抗菸害利器,我們當然會責無旁貸的予以支持,但菸品健康福利捐既為政府納入國庫的稅捐,自須經過嚴謹的立法程序進行運用與分配,例如其中90%即係依法用於全民健康保險,而其餘10%則用於衛生保健、菸害防制及社會福利等,董氏基金會從未期待從中獲取任何挹注。菸害防制法是在對抗菸商,維護公益,而不是在懲罰或譴責吸菸者,解吸菸場所的限制,對吸菸者或非吸菸者都可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便與不快,董氏基金會希望大家能夠理解,只有不在室內公共或工作場所吸菸,大家才有可能開始建構一個更乾淨、更健康的環境,董氏基金會也特別對所有社會大眾的諒解與配合,表達最誠摯的謝意。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focus.asp?sid=8&id=405

走出情緒低潮 心病需要心藥醫

走出情緒低潮 心病需要心藥醫

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都是用在處理有精神或心理困擾的人,但是該選擇哪一種治療呢?哪一種又較有效呢?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人會不會變的傻傻的?這是很多人常有的疑問。其實兩種方式都是有效的,也沒有好壞之分,只看用在什麼問題與階段而已。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精神科 - 譚利光臨床心理師指出,在某些已被研究證實是我們的大腦功能出現變化的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的治療上就必須以藥物治療為優先,因為只有藥物能穩定住失去平衡的大腦功能。此外,如果自己感覺到相當痛苦、症狀非常嚴重、或者情緒不穩定到無法自我控制,這時也會建議服用藥物,可以較快的讓症狀紓解,降低自己不舒服的感受。藥物治療的缺點是無法解開內在困擾的心理問題。所謂心病需要心藥醫,心藥指的就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可以幫助面對眼前的煩惱,解開心結。心理治療是透過與個案談話、溝通的方式來進行,一起為個案的改變作努力。臨床心理師譚利光指出,在這個過程中,運用的是心理學研究證實有效的方式,來安排改變方式與步驟。常用的治療學派包含了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動力心理治療等。我們會依據求助者困擾問題的本質,經過雙方溝通討論後,擬定有計劃的協助程序。 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有時會碰到困境而一時走不出來。求助的管道有很多,心理治療是其中的一種選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畢竟,找一個完全不認識、立場客觀的第三者、又能為個案保守談話機密的心理師吐露心事是不用背負任何壓力與包袱的。如果遇到了不容易解決難題,建議您考慮尋求心理治療的幫忙,找一位您所信任的臨床心理師好好談一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