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胃藥不捍”胃” 吃藥觀念要正確

胃藥不捍”胃” 吃藥觀念要正確

多數人認為西藥會傷胃,服藥時需配胃藥來保護,這是錯誤觀念或習慣。大部分制酸劑都是指示用藥,亦即有足夠安全性,民眾大多可以自行在藥局或藥房購買服用。但制酸劑仍是一種「藥」,如果長期拿來「配藥」吃,還是有副作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藥劑科主任王淑孟說,少數會傷胃藥品如阿斯匹靈、類固醇及非類固醇消炎劑等,但也不是所有服用這些藥的人都會受到影響,往往需長期服藥或患者本身原來就有胃部不適症狀,醫師才會斟酌情況開些胃藥或隨餐點服藥以降低刺激性,原則上能不吃就不要吃。王淑孟表示,胃藥包括有制酸劑、潰瘍癒合劑、抑制胃酸分泌製劑與抗胃部痙攣劑等等。一般所稱胃藥多是指制酸劑,劑型可分為胃乳、胃散、嚼片等三種型態,因劑型不同,吸收速度也有不同。其中以胃乳吸收速度最快,嚼片則最慢。注意胃乳服用前最好先搖勻,避免懸浮液因靜置,造成上下濃度不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胃藥包含的成份不同,有鋁鹽、鎂鹽、鈣鹽或鋁鎂混合製劑等,如胃酸過多而導致胃部不適或疼痛時。其可中和胃酸而緩解不適症狀,一般而言,制酸劑算是安全性高藥品,但若長期、高劑量服用或併服其他藥品時,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王淑孟說,胃酸是體內殺滅細菌第一道防線,長期服用胃藥,胃內酸鹼值持續升高,則可能因胃酸過低造成胃腸細菌過度生長。另外,即使是胃藥也可能對人體引起不良反應,如鎂鹽會產生緩瀉作用、鋁鹽易產生便秘現象。胃藥也會與一些藥品產生交互作用,如會影響某些藥品吸收,也會使某些腸溶錠提早在胃分解而失去作用等等。王淑孟提醒,如遵醫囑確實需要服用胃藥時,最好先服胃藥,約半小時至1小時後再服用其他藥品,另外,胃藥制酸劑一般體積較大,不苦,具芳香味,千萬不可勉強吞服,應將胃藥咬碎,才有助於迅速在胃部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某些藥品對胃產生刺激性傷害。在服藥期間若有明顯因服藥而引起的胃部不適時,應請教醫師或藥師。另外如就診1位醫師以上時,要注意胃藥是否重覆開立。

細嚼慢嚥 避免損傷食道、造成潰瘍

細嚼慢嚥 避免損傷食道、造成潰瘍

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近來有兩位病人因吞嚥不慎引發急性外因性食道潰瘍。一位病人是因為吞食抗青春痘藥丸,疑因吞嚥不當,藥丸「卡」在食道,藥雖溶解了但造成食道潰瘍;另一位病人是吞食咀嚼不完全的蝦仁,引發食道潰瘍。兩人都因疼痛劇烈而就醫治療。 食道潰瘍通常發生在比較大的年齡層,花蓮慈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陳健麟指出,通常是胃酸逆流引發食道發炎、潰瘍,但這兩位病人在就醫前,都是身體健康的年輕人,沒有胃食道逆流或其他胃腸、食道疾病病史。 陳健麟醫師說,食道最常發生潰瘍的位置通常在食道上三分之一的位置,約四至五公分,主動脈皺摺與氣管皺摺的位置附近,這是食道最狹窄的地方,吞食藥丸不慎或食物未經完全咀嚼,都可能造成這部位的食道受傷、發炎,甚至潰瘍。 食道發炎、潰瘍會有疼痛症狀,陳健麟醫師說,但這種疼痛又需要與感染症的病人做鑑別,例如糖尿病的病人很容易得到食道念珠菌感染,會造成食道疼痛,吞嚥困難,還有一些免疫缺乏症的病人會有一些病毒性發炎,像愛滋病的病人易罹患泡疹的食道炎,所以那些是需要做不同的鑑別診斷,都需藉由內視鏡檢查診斷,這些症狀也和胃食道逆流不一樣。 陳健麟指出,急性外因性食道潰瘍治療很容易,只要確定診斷後投藥治療一段時間內即可痊癒,而這兩例個案的病因均是因為吞嚥不慎引起。他建議,民眾平常服用藥物食要搭配開水,特別是吞食藥丸、膠囊,不要一次吞太多顆,最好一顆一顆吞食,且要配服足夠的開水。 平常飲食時,應避免狼吞虎嚥,陳健麟醫師說,細嚼慢嚥不僅有助於消化,同時也可避免食道在吞食咀嚼不完全的食物時損傷,引發發炎、潰瘍等症狀,造成疼痛、吞嚥困難。

簡約烹飪、品嚐食材原味 「野草」尚天然

簡約烹飪、品嚐食材原味 「野草」尚天然

「野草」是一家用最自然的烹飪方式呈現歐式鄉村料理的餐廳,我們用LOHAS的理念來經營「野草」,我們用自然簡約的烹飪方式來製作美味的料理。因此在「野草」,我們主張大部分的食材加工都自己做,醃鮭魚、高湯、佐料、烘焙、點心等都是我們用心親自製作的,我們盡量去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為了呈現食材最自然的一面,我們採用了簡約烹飪原理,除避免過度烹調所浪費的能源,相對的用自然的烹調方式,也能讓大家嚐到食材最原始的美味。★ 野草餐廳地址:台北市延吉街138巷3號電話:02-8771-5430營業時間:11:30~22:00(下午茶供應時間: 14:30~17:00)營業項目:歐式鄉村料理.歐式烘培.歐式早午餐.歐式下午茶網址: http://www.alohas2008.com

「2009英國春季教育展」3月7-11日巡迴台北、台中、高雄

「2009英國春季教育展」3月7-11日巡迴台北、台中、高雄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之下,要如何面對被淘汰的威脅、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這時進修充電、自我提升絕對是最好的選擇。英國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優良的生活環境,只需一年即可完成碩士學位規劃,加上英鎊對台幣的匯率屢創新低,現在正是去英國留學的最好時機!此外,從今年3月3日起,台灣護照持有人將可以訪客身份免簽證入境英國,最長不超過六個月,赴英國進修短期課程將更為便利!由英國文化協會舉辦的「2009年英國春季教育展」,即將於3月7–11日分別在台北、台中及高雄巡迴展出。現場展出內容涵蓋英語學習、中學、技職教育、大學先修、學士、碩士與博士等各類課程,提供給你第一手的英國學校及課程資訊,並有來自英國的名校代表親自與參觀者面對面諮詢,還有許多週邊服務如簽證諮詢、財務規劃、各種遊留學講座、校友經驗分享、英國留學書籍販售、IELTS國際英語測驗考試資訊及教材簡介、英語學習課程介紹等,一網打盡所有英國留遊學相關訊息,省去自己四處摸索找資料的大把時間。同時有機會抽中台北-倫敦來回機票、免費英語課程以及其他獎項!而大家最關心的台灣學生到英國留學的科系選擇,最熱門的科系依序為商業、語言、藝術與設計、教育。首選的商業領域包含商管、行銷及財經等科系,是對職涯發展最為實用有利的專業科目;其次著重語言能力的提升,許多人因此選擇攻讀翻譯、口譯與英語教學等課程。加上近年來,文化創意成為當紅的新興產業,藝術設計相關人才的需求大增,英國成為學子出國進修及取經的優先選擇。且英國嚴謹扎實且創意十足的教育風格,更是孕育專業教育者最佳的搖籃。此外,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宣佈從2009年3月3日起,台灣護照持有人將可以旅遊、探親、學生或商務訪客身份免簽證入境英國,最長不超過六個月,讓到英國進修短期課程更為便利!但須特別注意的是,不需要簽證的民眾在入境英國海關時,必須在隨身行李中攜帶相關證明文件,包括來回機票、財力證明、企業或贊助單位的信函、學校信函等以供英國移民署官員查驗。且台灣護照持有人若計劃在英國停留超過六個月或者就讀超過六個月以上的課程,則需依照既有規定在台灣申請簽證,不能以免簽證的方式進入英國之後再加簽。走一趟「2009年英國春季教育展」,一手掌握最新最完整的學校、課程及留學相關資訊,並有機會抽中台北─倫敦來回機票、免費英語課程以及其他獎項!更多訊息請瀏覽英國教育展官方網站 http://www.edukex.org.tw。上網註冊並可憑註冊號碼於展覽現場兌換2009年中文版留學英國指南(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2009英國春季教育展」展出時間及地點 3月7-8日1300 - 1800‧台北世貿一館2樓3月10日1700 - 2100‧台中逢甲大學體育館3月11日1700 - 2100‧高雄夢時代8樓

無痛腸胃鏡 深度睡眠中完成檢查

無痛腸胃鏡 深度睡眠中完成檢查

根據衛生署96年癌症統計,結腸直腸癌及胃癌分居第三及第五名,又因現代人生活步調緊張、飲食精緻化,罹患腸胃癌的族群年齡越來越低。臨床病例曾經有一位22歲的年輕男性,才感到身體不適就醫,就已經是晚期胃癌,癌細胞並且出現轉移。而要預防這一類疾病奪去生命的最佳方法,除了飲食注意之外,就只有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正值事業巔峰的韓國女星張真英,才剛拿下「青龍獎」以及「大韓民國電影獎」的最佳女主角,34歲的她,去年底也悄悄退出演藝圈,開始接受胃癌的治療。這個情況讓有關癌症的預防醫學,再度引起注意。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副院長曾碧娟表示,腸胃道健康的篩檢方式包括糞便淺血、上消化道攝影、腸胃內視鏡、正子攝影等,其中以腸胃內視鏡檢查的準確性最高,即使影像醫學也無法完全取代,但許多受檢者仍因害怕侵入性的腸胃鏡檢查,拒絕接受篩檢。曾碧娟指出,大多數的受檢者排斥腸胃鏡檢查,主要是害怕疼痛。為提高腸胃鏡的篩檢率,聯安於民國89年領先國內健診業界,首創無痛腸胃鏡服務,至今超過42,000位受檢者在無痛、舒適的過程中完成腸胃鏡檢查,有效降低受檢者的不安,並為953位受檢者早期發現腸道病變,協助轉診治療。為了讓無痛腸胃鏡成為聯安最大的賣點之一,曾碧娟表示,聯安去年特地延攬一個麻醉團隊,同時引進新式的短效安眠藥物,其特色在於會讓受檢者在深度睡眠的情況下,安全地完成檢查,服務滿意度達98%,且幾乎沒有暈吐等不適現象發生。為了力求低風險、高舒適的麻醉經驗,麻醉護理長王翠蘭表示,在進行無痛麻醉前,必須透過心電圖等檢查,先評估受檢者的健康狀況,再依據體型、生活習慣、個別需求等因素,專業評估、給予適量的麻醉藥劑,讓受檢者在深層睡眠中進行檢查,自然甦醒後繼續進行其他檢查。王翠蘭說:完整、清楚的溝通是創造美好麻醉經驗的不二法門,對於聯安而言,麻醉工作,從前端溝通及現場接觸時就開始了!初期的電話諮詢,告知受檢者接受腸胃鏡檢查的必要性;進到聯安後,由護理人員說明無痛麻醉的安全及舒適性,幫助受檢者安心;進入內視鏡室後,由麻醉護理長以「聊天、關心」的方式,鬆解受檢者緊張情緒,進而拉進距離、獲取受檢者的信任,在最放鬆、愉快的情境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進入睡眠狀態並完成檢查。王翠蘭說,每個環節的醫護人員善盡職責,才能幫助受檢者克服障礙,在最放鬆的情緒下,了解腸胃道的健康狀況。如此的服務,在去年12月為700位受檢者進行無痛腸胃鏡檢查,滿意度更達100%。受檢者趙先生表示,原本對腸胃鏡檢查是恐懼、排斥的,但在諮詢及護理人員說明下決定接受檢者,又透過麻醉團隊的說明了解檢查流程,最後在麻醉護理長的引導下,卸下防備想著自己近期美好的旅遊經驗,沒想到真的夢到在日本旅遊,醒來後心情很愉快,原本最不願面對的,反而成為當天最滿意的一項檢查。而長期服用安眠藥物幫助睡眠的受檢者王小姐則說:「我從來沒有這種深度睡眠的經驗,沒想到無痛腸胃鏡檢查可以這麼舒服,當時一度懷疑沒做檢查」。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副院長曾碧娟呼籲,定期的健康檢查是預防醫學最重要的基礎,新型麻醉已讓可受檢者克服種種生理、心理上的不適應,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腸胃鏡而逃避檢查,如此才能及早發現問題、提早治療。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focus/dr/index.asp?id=471&page=1

「口愛特攻隊」捍衛你的口腔健康

「口愛特攻隊」捍衛你的口腔健康

臺北市牙醫師公會指出,根據歷年文獻統計,80%以上的國人罹患牙周病;此外,高達三成以上的國人有敏感性牙齒的困擾,其中尤以25-45歲的人口為甚。然而,民眾卻常忽略口腔疾病發生的警訊,經常是等到牙痛了才就診,因而錯失口腔治療的黃金時機,導致齲齒、牙周病、敏感性牙齒甚至口腔癌等口腔疾病的惡化。           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96年臺北市男性十大癌症死亡原因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排名第7位,而死亡人數達117人,每十萬人中就有9.14個死於口腔癌,90﹪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聯合醫院牙科主任陳立愷指出嚼檳榔的後遺症包括牙齦腫大、牙齒動搖、白斑、紅斑、黏膜潰瘍、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及口腔癌。有嚼食檳榔及抽菸、喝酒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   為展現服務臺北市市民之決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市立聯合醫院、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特與臺北市牙醫師公會合辦「口愛特攻隊-掃除疾病全面到位」的社區巡迴口腔健檢活動,號召公會的專業牙醫師們化被動為主動,於2月至5月間,在臺北市各行政區舉辦8場免費的口腔健檢服務,期能直接深入社區,積極為民眾口腔健康把關。衛生局邱局長表示,口腔保健是市府衛生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此次活動設定為深入社區進行主動篩檢,就是希望能儘早為民眾發現牙周病、敏感性牙齒甚至口腔癌的罹患可能,達到預防醫學的功效。首場活動從市府開跑,先針對市府員工進行包含口腔健檢的整合性預防保健服務,不但是體恤市府員工的健康,更希望由市府員工們起帶頭作用,為市民做最好的示範。此外,在活動現場還安排有牙醫學系學生組成的口衛隊志工教導民眾正確的潔牙方法、精彩的口腔保健宣導互動劇、和多項精美的贈品,希望能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提升民眾對口腔保健的重視,進而增進臺北市民的口腔健康,帶領大家都成為笑口常開的「口愛一族」!

多餵母乳可改善嬰幼兒便祕

多餵母乳可改善嬰幼兒便祕

便祕其實不是一種病,但卻是一種長期困擾,孩童時期的便祕,若沒有處理好,將會延伸到成人期。有不少成人,長期為便祕所困擾,甚至引起痔瘡,對日常生活影響甚大。而在幼兒時期,其實這種解便問題也並不少見,據統計可能有百分之五到十的孩童有便祕的問題,而這種問題的發生,最早可以從出生後沒多久就開始。臺安醫院小兒科 - 卓瑩祥醫師指出,常見的情況是,才剛出生的新生兒,突然有好幾天沒有解出大便,雖然孩子食慾仍然正常,也沒有腹脹的情形,焦急的母親仍將小孩帶到醫院請醫生幫忙檢查和處理。更常見的是,孩子原來大便都很正常,但是到了五、六個月大以後,大便變得很硬,一顆顆狀如羊屎,每次要解大便時總是很費力,好不容易將硬大便排出來後,肛門口卻裂傷流血了,看得媽媽好心疼,也只好求助醫生。 所謂便祕,定義上是解大便次數太少或大便的本質太硬,不過其中以大便的本質較為重要,排便的頻率比較不必太在意。所以上述的兩種情況,後者是真正的便祕,前者則嚴格而言並不算真正的便祕。不過理論上太久不排便時,堆積在腸子中的糞便會變粗變硬,最後還是有可能便祕。卓瑩祥醫師表示,如果一個嬰兒超過三天以上未解便時,可以用肛溫表刺激嬰兒的肛門以幫助大便解出;再不成的話也可以考慮用市面上買得到的甘油球來灌腸。灌腸本身並不會使便祕變成習慣性,不過如果太常需要用灌腸來幫助排便,則需要檢查一下孩子有沒有甚麼特殊的問題。 對於一個有便祕問題的孩子的處理,首先需要檢查看看有沒有「器官上」的問題。所謂器官上的問題,包括肛門的構造有沒有異常?肛門擴約肌有沒有太緊?有沒有巨腸症?(就是直腸不蠕動,使得上游大腸中的糞便下不來、堆積,而使大腸變得很大很粗)有沒有新陳代謝問題,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者是否有脊髓神經的疾病等。如果有任何一種這些問題,當然得針對這些問題去治療,便祕才有可能徹底改善。而如果沒有這些問題,也就可以歸類為所謂的「功能性」便祕,也就是說有便祕的「體質」。對於體質,當然我們是沒有辦法可以改變它,但是卻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善一下症狀。 卓瑩祥醫師說,首先對於新生兒期就有便祕的,可以考慮換一種牌子的奶粉吃,因為一個小孩吃不同廠牌的奶粉,大便的性狀會有所不同。不成功的話,則可以考慮餵他一點葡萄糖水或早期便開始加嬰兒麥粉或米粉至牛奶中,或者將奶沖得濃一點也可能會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吃母乳的嬰兒,大便通常較稀較常解,所以少有便祕的情形,怕孩子便祕的話應多餵母乳。 大一點幼兒,通常如果副食品吃得不夠的話,比較會有便祕的情況,因此如果有便祕的話,應該多讓他吃副食品,尤其是富含纖維質的蔬菜和水果類(蘋果除外)。黑棗汁(Prune juice) 是含纖維質最高的食品,可多嚐試。對於三、四歲以上的孩童,卓瑩祥醫師建議,最好訓練固定排便的習慣,每天可找出一到兩次的時間,讓他很舒服的坐馬桶十五到二十分鐘,但切忌強迫與指責,否則會有反效果。至於所有方式都試過,無法辦到或成效不佳時,則只好使用灌腸或口服軟便劑,不過這終究是較不合自然的方法,也不適宜長期使用,因此還是以飲食療法比較好。 便祕其實不是一種病,但是卻是一種長期困擾。本來排便是一種舒暢的解放感,但是弄不好則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孩童時期的便祕若沒處理好則會延伸到成人期,那可真是苦不堪言了。

如廁起身 啪!腰椎間盤突出!!

如廁起身 啪!腰椎間盤突出!!

30歲原本從事汽車修理的翁先生(化名),為了替前女友還債,改從事日薪較高的鋪路工程,才做了幾天,某日如廁要起身時突然下背劇痛,讓他騰空維持原姿勢10分鐘才能直立,本來以為只是扭傷的他不以為意,直到一週後坐立難安、下肢強烈痠麻痛才肯就醫,經影像檢查發現翁先生的腰椎第四、五節及薦椎椎間盤有二處突出,由於脊椎神經受到嚴重壓迫,必須開刀切除椎間盤及增生組織,經萬芳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洪國盛施以內視鏡手術後,翁先生在開刀房即可自行從手術台下床,因為內視鏡手術的傷口只有一公分,患者隔天即可出院回家休養。萬芳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洪國盛表示,脊椎的功能主要是負責支撐軀幹,而椎間盤則如避震器般,負責緩衝姿勢改變或瞬間施力對脊椎所造成的衝擊,除了意外創傷以外,腰椎滑脫的主因可分為退化性及峽部裂兩大類,而椎間盤的位移大多是因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脊椎受力不均及退化所造成,當椎間盤移位,身體為了避免脊椎互相磨損,韌帶會自行增厚,並增生異骨以減少摩擦力(俗稱骨刺),當新生組織壓迫到神經,造成脊椎狹窄時,患者會因壓迫而有不同程度痠、麻、痛等症狀。近年由於神經醫學的進步,脊椎滑脫或椎間盤突出的手術已可使用內視鏡方式,經由患者的側腹部開一個約1cm的傷口,便可至患部進行神經減壓、異骨增生的移除,由於傷口小,患者的疼痛因而減少,也使復原時間可縮短至三天以內,一般來說,患者於術後當天即可自行下床,是目前最新且對預後生活品質較好的選擇洪國盛主任表示,常有患者因脊椎疼痛而至一般診所進行自費雷射或冷熱凝療法進行治療,雖然可以達到暫時止痛效果,但可能維持不到幾個月症狀就會再度復發,且脊椎滑脫或椎間盤的病變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建議患者在肢體出現異常痠麻疼痛時應至醫院進行影像檢查,早期發現並加以治療。

預防顱內動脈瘤 不容忽視的警訊:雷擊性頭痛

預防顱內動脈瘤 不容忽視的警訊:雷擊性頭痛

陳先生(化名)今年剛滿60歲,從事營建業,微胖的身材加上平時煙不離手,有高血壓也已經好幾年,但他總蠻不在乎,藥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吃。不過最近他覺得身體好像有點不對,常常頭痛,普那疼吞了好幾盒也沒有效。下午在工地跟工人吵架後突然覺得看東西都很模糊接著就是一陣嚴重的眩暈與意識恍惚,到了急診室打了止暈針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經過神內醫師的會診,發現他有複視與講話結巴的情形,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才發現有蛛網膜下出血,住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後顱窩長了一顆不小的動脈瘤。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表示,高血壓、高血酯,高血糖等「三高」絕對是顱內動脈瘤的危險因子,而這些危險因子都跟肥胖與抽菸有相當程度的關係。當然,一下子要把菸癮戒除或減肥都是困難而且不切實際的想法。劉議謙醫師說,用藥物先將這些會讓血管硬化的危險因子控制下來才是合理且該做的事。但是藥要越用越少,身體要越來越健康,減肥與戒菸仍應該當成長遠的目標。新發生的頭痛常常都是身體出問題的一項警訊,以老陳這個例子來說,逐漸變大的動脈瘤在突然破裂前就有「警告性滲漏」(warning leak),而其表現就是平常不為大家注意的頭痛,如果老陳願意投資一個下午的時間找神經科醫師談談,也許就可以省下後面一長串的住院與家人的擔心!動脈瘤的破裂與突然的血壓變化或情緒起伏最為相關,所以「三高」的患者或年紀稍長的長輩們冬天外出可要多注意保暖與克制情緒,在很多例子中常常也都是找不到上述兩個原因,但動脈瘤仍然無情的破裂,所以追根究底來說控制危險因子還是最重要的事。劉議謙醫師指出,「雷擊性頭痛」是動脈瘤破裂最為人所知也最常見的症狀,但是意識變化與局部神經學缺損也是可能症狀之一,如果沒經過專業的神經科醫師會診此類症狀幾乎很難被發覺,但沒處理的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會造成破裂,到時可能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健康的身體與平時的保養息息相關,平時多花一點時間量血壓,定時與您的醫師聊聊,也許你就可以跟這個可怕的殺手說掰掰。

建立永續的創意城市

建立永續的創意城市

《低碳、慢活、遊淡水—環保藝術嘉年華》種子培育行動開跑淡水一直是每個人的相本中不可抹滅的記憶,也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歡聚集的地方,絕佳的地理位置與人文涵養,讓淡水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城鎮,也急需在保存文化資源與開發觀光之間取得平衡。英國文化協會在2009年與台北縣政府、淡水鎮公所合作,發展出名為《低碳、慢活、遊淡水—環保藝術嘉年華》活動,與淡水地方文化節、縣府的低碳博覽會結合,於今年九月在淡水當地展開嘉年華慶祝活動。在九月的嘉年華活動之前,特別邀請了來自英國利物浦、長期於世界各地從事社區嘉年華的藝術團體布魯哈哈 (Brouhaha International)來台,在淡水國小舉行為期三天的嘉年華種子培育工作坊,與淡水當地藝術家、住民與學校團體一同討論,如何於今年二月到九月之間發展出具有淡水當地特色的展演內容,並在九月進行讓人驚艷的嘉年華活動呈現。英國文化協會處長鄺舒嵐表示:「淡水是ㄧ個人文薈萃、極富特色的城鎮。過去我們談了許多創意城市的條件與理論,現在我們要付諸行動,一個好玩、色彩繽紛的嘉年華,最能展現淡水豐富的創造活力,讓淡水成為一個永續的創意城市!」淡水鎮公所自2006年起便開始發展藝術家、學校與社區三方面共同配合,期望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激發居民與學童的創造力,舉辦了淡水兒童藝術嘉年華與踩街活動,引起廣大迴響。淡水鎮鎮長蔡葉偉表示:「我們一直在思考淡水所擁有不可被取代的特色是什麼?要透過什麼樣的機制來匯整現有的豐富資源?很高興能夠與英國文化協會合作,借鏡英國藝術家以嘉年華的方式,整合現有的人力與資源,找出呈現淡水多元性的獨特方法。」《低碳、慢活、遊淡水—環保藝術嘉年華》種子培育工作坊為期三天,淡水當地的參與成員包括淡水的國中小學、社區大學、個人藝術家以及藝術團體如身聲劇場、金枝演社、竹圍工作室等。工作坊將歸納出幾項重要的主題,在淡水當地藝術家與團體的帶領下,從今年二月到九月之間與淡水居民與學校持續發展嘉年華的展演內容,並完整紀錄發展過程,定期舉辦各團體之間的發表及觀摩,準備在今年九月呈現一場熱鬧非凡、多彩繽紛的嘉年華!請大家拭目以待。【備註1】英國藝術家介紹:布魯哈哈Brouhaha International 成立於1991年,Brouhaha是在英國利物浦的嘉年華團隊,擅長透過藝術的形式如身體的律動、音樂的表現、服裝與人偶的製作、遊行空間與展演的規劃,幫助社群找到發聲的方法,凝聚社區的意識與認同。Brouhaha每年夏天都會帶領利物浦來自不同種族、國家的社區民眾舉行嘉年華踩街遊行;更在2008利物浦歐洲文化首都的活動中,擴大舉辦嘉年華遊行,邀集歐洲城市及不同社群的領導者舉辦一場嘉年華國際研討會,探討嘉年華與社區藝術、社區營造所扮演的重要地位。Brouhaha也積極地參與國際性活動, 與70個國家共同製作嘉年華表演,並參與17個重要的國際嘉年華藝術節與大型街頭表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