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北市老人健康檢查 3/2開始現場預約

北市老人健康檢查 3/2開始現場預約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42,777名老人健康檢查服務,3月開始現場預約,4月增加電話預約服務,長者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查詢特約醫院。凡設籍於臺北市今年年滿65歲以上老人(民國33年12月31日前出生)或55歲以上之原住民(民國43年12月31日前出生),皆可參加,請北市長者多加利用,以保健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呼籲近年未曾接受老人健康檢查之長者,關注自身的健康,踴躍受檢。惟每位長者參加健康檢查次數以每年1次為限,若重複、超次或自行要求增加檢查項目者,其費用由受檢者自行負擔。衛生局提供A、B兩套健檢方案,供長者任選一套,但97年已選擇含腹部超音波(B套)方案之檢查者,今(98)年只能做A套,需間隔1年(即99年)才可再選擇B套。臺北市老人健康檢查服務,凡符合資格的長者(或委託代理人)可持健保卡與相關身分證件(原住民長者請加多攜帶戶口名簿或證明文件),至鄰近住家或方便就醫的臺北市老人健康檢查特約醫院,辦理現場預約登記。若要瞭解各特約醫院登記預約情形,可洽詢臺北市市民當家熱線(電話:1999轉9)、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各特約醫院(如表2)、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或上網參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資訊公告/老人健檢或各特約醫院網站,查詢各項老人健康檢查資訊。

春天讓你昏昏欲睡?中醫觀點:陽氣不足

春天讓你昏昏欲睡?中醫觀點:陽氣不足

隨著春天來到,白天慢慢延長,天氣漸漸轉暖,有些人反而會覺得早晨不易醒來。白天容易疲倦、頭昏、時時欲睡、食慾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明顯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然而各項檢查指標均無異常。這可能是由於氣溫逐漸回暖,身體會較鬆弛,加上皮膚表層血流增加,導致腦部血流量相對減少所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科中醫師黃伯瑜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這是由於秋冬寒氣損及人體陽氣,到了春天因為陽氣不足而導致上述症狀出現。黃伯瑜建議,應該盡量使睡眠時間規律,千萬不要想睡就一直睡。環境要常保持空氣流通,多到戶外活動,盡可能在早晨曬一小段時間陽光,並且養成固定運動習慣,這些都有助於全身氣血循環暢達。此外,利用工作空檔伸伸懶腰、搓搓臉、揉揉後頸部,或者喝一些花茶提神,也都有幫助。有些疾病像是過敏性鼻炎,在春天氣候變化大會較嚴重,患者常因為鼻塞、頭脹、頭昏而精神不濟,也會影響晚上睡眠品質,使白天又更容易打瞌睡,應該就醫規律治療才會改善。黃伯瑜說,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的人,由於血管壁彈性降低,流到大腦血流量減少,以致大腦相對缺氧,而會頻頻打哈欠使胸腔内壓力下降,好讓腦细胞供氧情況改善。因此頻打哈欠可能是腦部缺氧前兆,應就醫診治。上述情況還必須要排除睡眠障礙所引起的白天疲倦、頻打哈欠、打瞌睡等現象,像是睡眠剝奪,睡眠節律失調,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猝睡症等都可能有這些表現,應尋求睡眠門診專科醫師做詳細評估。

日本腦炎疫苗3/1起開打

日本腦炎疫苗3/1起開打

日本腦炎疫苗開打囉!本年度日本腦炎疫苗,自三月一日起開始接種,臺中市衛生局提醒,家中有出生年滿十五個月幼兒,及去年度完成二劑之幼兒,需再追加接種一劑,請家長速攜帶上述幼兒,至衛生所及合約醫療院所,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臺灣地區現行日本腦炎流行期在五至十月,因此預防接種時間,集中於每年三至五月,希望幼兒都能在流行期前完成接種,出生年滿十五個月幼兒接種第一劑,間隔二週接種第二劑,隔年再接種第三劑,國小一年級再追加一劑,以提升免疫力。日本腦炎是由三斑家蚊、環紋家蚊等病媒蚊傳播,病媒蚊易孳生於水田、灌溉溝渠、池塘、草地積水、大型容器等,其習性為屋外棲息,偶有發現於住宅內;夜間活動,吸血高峰期為黃昏時及黎明時分。衛生局提醒民眾,在流行期間,盡量避免於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在孳生地點附近活動,或應穿著長袖長褲、塗抹防蚊液以避免蚊蟲叮咬,也可降低感染的風險。感染日本腦炎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如發燒、頭痛、疲倦、咳嗽、噁心嘔吐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若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不清等腦炎症狀,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遺留智能、運動障礙、性格情緒及自律神經失調等後遺症。因此,衛生局鄭重呼籲有前述幼兒的家長,應儘速帶幼兒完成接種,以確保健康。另外,成人若欲施打日本腦炎疫苗,請自費並洽詢署立臺中醫院。臺中市衛生局諮詢專線04-23801151

爆麻疹疫情 儘速攜家中幼童前往接種疫苗

爆麻疹疫情 儘速攜家中幼童前往接種疫苗

今(98)年已有國內3位幼童在中國被感染麻疹,並於返臺住院時感染同病房兒童與護理人員,相關接觸者皆已由居住地衛生局積極健康監測中。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家中若有年滿1歲之幼兒尚未完成麻疹疫苗接種,應儘速完成;若未滿1歲則暫避免前往麻疹疫區,以保護幼童健康。衛生局表示臺北市96年、97年各確診1例麻疹個案,皆為自東南亞國家境外移入個案,98年截至2月24日並無麻疹個案確診,且北市醫院也無爆發院內感染情形。由於麻疹病毒仍廣泛存在於許多國家及地區,加上國際旅遊日益便利,市民務必提高警覺,如有疑似症狀出現時,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若遇衛生防疫人員進行健康監測追蹤時亦請務必配合。麻疹病毒係經空氣、飛沫或直接與病人鼻腔或咽喉分泌物接觸而感染之高傳染力疾病,潛伏期約10至14日,發疹前後4日具有傳染力,前驅症狀:高燒、鼻炎、結膜炎、咳嗽,以及發燒3至4日後口腔內頰側黏膜出現柯氏斑點(Koplik spots)。預防接種為防治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接種疫苗後,可以使95%以上的人獲得長期主動免疫,所以我國從民國67年開始將麻疹疫苗列入強制接種項目,衛生局再次提醒各位家長,家中如有出生滿12至15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兒童未完成疫苗接種者,應儘速帶至各大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以增加抵抗力並避免感染之威脅,北市合約醫療院所名單可至該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主題專區/預防注射/ 98年度預防注射合約醫療院所);另建議一般民眾欲前往流行地區如中國旅遊或暫時居留,而未接種過疫苗或未曾經感染過者,可考慮於出國前二週自費接種相關疫苗避免感染,臺北市有提供自費麻疹相關疫苗接種之醫院如下表,建議先電話確認後再前往。

治療膽結石 中西醫合併效果佳

治療膽結石 中西醫合併效果佳

膽結石是國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現代人飲食西化,高油高熱量食物攝取過多,使得膽固醇結石發生率增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消化內科主任吳炳燁表示,膽結石主要成分有以膽固醇為主的【膽固醇結石】,及以膽色素鈣為主的【膽色素結石】。前者與膽汁中膽固醇濃度過高有關,後者則與體質及溶血性貧血有關。歐美國家以膽固醇結石為主,發生率較高,東方人則是以色素結石較多,較易發生膽結石的族群包含女性、懷孕、肥胖、快速減肥、服用女性賀爾蒙、糖尿病患者。吳炳燁說,膽結石可以毫無症狀,病患常常是在體檢時意外發現。膽結石由於是可移動,當它往前滑動,阻擋膽囊出口時,會引起膽汁無法排出,此時就會有右上腹疼痛感,這種疼痛常發生在飯後或是夜間,疼痛程度會越來越強,持續1-2個小時後緩解。如果結石卡住出口時間太久,就會引起急性膽囊炎、甚至腹膜炎、胰臟炎等,危險性極高。若排出至腸道,有時卡住腸道也有可能引起腸阻塞。目前以腹部超音波檢查為主要診斷方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科醫師黃伯瑜指出,古代沒有超音波檢查,因此要從臨床表現來推論。古人觀察到有些人吃東西容易脹氣、胃口不好或消化不良、右上腹常感悶脹不適,嚴重時會疼痛。這些人多半是飲食不節制,或者常常生氣、情緒壓抑的人。因此中醫認為飲食不節、情志不暢會引起肝膽疏泄不利,脾胃運化失調,導致津液不正常運行而成濕濁,鬱久化熱,薰蒸煎熬而成膽石。黃伯瑜建議,患者飲食以清淡少油為主。對於已經併發急性膽囊炎或是反覆膽囊疼痛患者,應施行腹腔鏡手術進行膽囊切除術。藥物治療可以幫助因開刀風險過大無法開刀的患者、或是症狀輕微者。針對結石小於一公分、膽囊排空良好、且為膽固醇結石的患者,可以考慮以藥物治療,治療一至兩年,大約有三到四成患者膽結石可以溶解或排出。中醫治療原則是「疏肝利膽,健脾化濁,清熱活血」。黃伯瑜指出,其作用可能使膽管與膽囊平滑肌收縮穩定,使膽固醇與膽色素分泌正常,並且減輕局部發炎反應,因此同時併用中醫方藥與西藥利膽劑並不衝突,還可能有相輔相成之效,或是降低復發機會。一般會依據不同表現而選用柴胡舒肝散、加味逍遙散、龍膽瀉肝湯、大柴胡湯等複方,再加用雞內金、鬱金、金錢草等單方,經中醫師診斷後才能開立適當處方。由於膽結石時常會復發,患者仍應定期追蹤,透過中醫師與西醫師合作,從診斷、治療到追蹤,可以提供更為全面性的醫療服務。

癌症治療利器 重粒子放射醫療

癌症治療利器 重粒子放射醫療

儘管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已在去年10月宣佈放棄籌設斥資3億美元的重粒子治療癌症中心,但台灣醫界對於重粒子放射醫療議題依然高度關注,羅東博愛醫院邀請日本群馬大學專家學者及台灣放射腫瘤醫學界權威,於三月七日舉辦「中日重粒子放射治療研討會」,讓各界第一手瞭解「重粒子放射線」醫療科技。 日本群馬大學自西元2001年就開始提倡「重粒子放射」醫療,是日本最早使用「重粒子放射」治療裝置的大學。群馬大學的「重粒子放射醫療中心」包括有:縱深50×60公尺、高20公尺的「重粒子放射」裝置,3間治療室及周邊設備。 重粒子射線治療癌症的原理是利用碳元素或是氖元素的帶電粒子,經過儀器將其加速至接近光速後,再將具高能量的粒子,精確打在癌細胞之上。這樣的治療方式除了可精確的消滅腫瘤細胞外,對週遭正常組織的影響也相對較少。 根據群馬大學的研究顯示,重粒子射線治療對肝癌、早期肺癌、子宮頸癌及頭部腫瘤都有不錯療效,第一期肺癌或早期肝癌只要一至二次照射就可完成治療,攝護腺癌及骨軟部腫瘤雖要照射十六至二十次,大約只有X射線或質子線照射次數的一半。正因「重粒子放射線」擁有上述的優點,世界各國多派員至日本群馬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學習此技術。 由於台灣目前並無任何醫院能施作重粒子放射治療,群馬大學與羅東博愛醫院特別於今年三月七日舉辦「中日重粒子放射治療研討會」,由日本群馬大學校長鈴木守、副校長小澤瀞司、腫瘍放射線學教授中野隆史、大野達也準教授擔任講師。台灣地區放射腫瘤醫學界權威,如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理事長梁雲、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任益民、台北榮民總醫院癌病中心主任顏上惠、台中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林進清、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洪志宏等亦應邀與會。 群馬大學希望透過此次研討會將「重粒子放射線」醫療科技紹給台灣地區的醫療同業,更希望透過此次活動與台灣地區的醫院進行交流。‧研討會時間:2009.03.07(六) 13:00-17:00‧研討會主題:中日重粒子放射治療研討會‧研討會相關訊息請見:羅東博愛醫院網站 http://http://www.pohai.org.tw  請至網站首頁,進入『學術活動區後,點選『重粒子放射線癌症治療專區』觀看詳細內容。

老年人跌倒挫傷 千萬不要輕易推拿

老年人跌倒挫傷 千萬不要輕易推拿

一位78歲老太太,日前在家中的樓梯跌倒,造成右側臀部靠近大腿的位置疼痛,以為只是一般挫傷,於是到國術館接受推拿治療,推拿時突然覺得右邊的臀部一陣酸痛,之後便覺得右臀部無力,整個人無法行走。家人帶她到醫院急診,經過醫師的檢查及照X光,發現右邊髖部的股骨頸有骨折的現象,而且骨折位移厲害,必須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才能恢復行走。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骨科蔡忠慶醫師表示,老年人因為骨質流失,容易有骨質疏鬆的現象,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骨質會加速流失,骨頭比較脆弱,受到輕微的外力便容易造成骨折。老年人若是不慎跌倒造成髖部挫傷,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隨便推拿,以免骨折位移而加重傷勢。蔡忠慶醫師表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方式,須看它位移的程度與病患的年齡而採取不同的治療原則。一般而言,股骨頸骨折位移不明顯或沒有位移的,則可以採取以骨釘固定的手術方式。如果位移嚴重且病人年齡在60歲以上,則建議施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住院時間約七天左右,手術後兩、三天便可以下床練習走路,臥床的時間與恢復的時間都很短,因此發生其他併發症的機會也很小。如此,可以減少家屬照顧上的負擔,也可以維持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因此,如果有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千萬不要輕言放棄治療,因為即早治療,康復的機會是很大的。預防勝於治療,老年人由於老化的關係,大都會有骨質疏鬆症,適當的補充鈣質、維生素與蛋白質等營養素是必須的,此外適度的運動與散步可以維持體力與骨頭和肌肉的強度。女性停經之後則可能須要補充女性荷爾蒙,至於嚴重的骨質疏鬆症引起骨折,則或許要補充活性維生素D,或給予抑鈣激素以防止鈣質的迅速流失。

定期動脈硬化檢測 預防下肢動脈阻塞

定期動脈硬化檢測 預防下肢動脈阻塞

六十五歲的王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十年、伴有高血壓。每月抽一包菸的他,已有卅年菸齡,平日易有下肢冰冷及偶有夜間足部痙攣現象。最近走上坡路段或快步行走時,腿部有脹痛及不適感,休息時則稍為緩解。接受「動脈硬化檢測儀」的檢側後,發現有下肢動脈阻塞的情形,目前正規律的接受醫師治療中。下肢動脈阻塞的病因是下肢動脈硬化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讓血流無法傳送到足部,以致下肢缺氧。這種疾病不但會減低生活品質與造成殘障,更容易合併心血管疾病引發嚴重的健康威脅。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信揚指出:「超過一半以上的下肢動脈阻塞病患不會有症狀。」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都是下肢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每吸一根菸就減少七分鐘壽命,而且吸菸會導致第2型糖尿病、中風、周邊血管阻塞等疾病,根據統計,25%心臟病是吸菸造成,超過80%的下肢動脈疾病患者都有抽菸習慣或曾經抽菸。下肢動脈疾病患者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每年約有5~7%的患者發生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機率增加二至六倍;而且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患者同時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所以下肢動脈疾病患者即等同曾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或腦中風患者,因為再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相當高。遠離下肢動脈阻塞的威脅,除了平常保健,早期發現與治療也非常重要。下肢動脈疾病該如何預防呢?黃信揚醫師建議:「就是要嚴格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此外,患者也需禁止吸菸,當足部傷口潰瘍或間歇性跛行時,必須立即就醫。」有鑑於此,東基引進「動脈硬化檢測儀」,針對五十歲以上的糖尿病患或吸菸者,偵測下肢動脈阻塞及全身性動脈硬化的程度。只要掛家庭醫學科、內科門診,經醫師初步檢查後開立檢查單安排檢查時間。檢測時,護理人員會分別在受檢者的四肢綁上壓脈帶、胸口貼上監測器,費時十分鐘即完成檢測,接著再由醫師判讀報告上的數值資料,即可了解受檢者的心血管健康狀況。

改善腳後跟乾裂龜裂 「茄子蒂」最佳聖品

改善腳後跟乾裂龜裂 「茄子蒂」最佳聖品

大家應該聽過,「美女是從頭美到腳」這種說法吧!對於指甲、髮梢等身體末端部位也能善加保養的話,除了讓人覺得乾淨,對於整體的印象也會有加分的動作。相反的,即使塗抹高價的化妝品,穿著名牌服飾,如果不好好保養身體的末端部位,總會讓人覺得「沒有女人味」。例如,指甲油褪色剝落,或是頭髮分岔等,都會降低女性的魅力。不光是身體,包括鞋跟、鞋尖、襯衫的袖口等末端部位,也是很容易弄髒或磨損的。這些都是容易引起別人注意的部位。尤其對女性而言,最能表現「平日就有保養」的部位,應該就屬腳後跟吧!即使在冬天,一位擁有漂亮腳後跟的女性,也會讓人感覺她是相當具有美感的。腳後跟沒有皮脂腺,無法分泌皮脂,所以容易乾燥。而且,腳後跟必須承受全身的重量及衝擊,角質容易變厚。尤其是在乾燥的冬天,「穿絲襪時會被腳後跟勾住」、「腳後跟有角質化硬皮,不敢在別人面前脫鞋」等等,相信很多人都有上述的困擾。當皮膚出現乾燥,再變成皸裂現象時,即使用乳霜保養,好像也起不了作用。那是因為肌膚的表面仍留有舊角質,肌膚內部生成的新細胞無法到達表面。能夠解決這個困擾的,就是「茄子蒂」。通常都會被當做垃圾丟掉的茄子蒂,在丟掉之前拿來擦腳後跟的話,可以去除硬化的角質,使腳後跟的皮膚變得光滑柔軟。料理的時候如果有茄子蒂,不妨順便拿來擦擦腳後跟。如此一來,腳後跟也會光滑柔軟了。(本文擷取自『不吃藥的自然養生法』一書,由唐莊文化出版發行)好書推薦 》不吃藥的自然養生法

舌頭長皺紋?原來是唾液腺癌作怪!

舌頭長皺紋?原來是唾液腺癌作怪!

日前在門診發現一名七旬老翁,在早晨刷牙照鏡子時,發現一邊舌頭出現皺紋,但無異狀感,遂前來就診。經檢查發現,這名病患是因一邊的舌下神經麻痺,導致肌肉萎縮進而出現皺紋。再仔細檢查,竟是因為一邊的頷下腺唾液腺癌所致!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許明哲主任表示,舌頭出現皺紋其實是因為支配舌頭運動的舌下神經麻痺,進而導致舌頭肌肉萎縮所出現的現象,而一般舌下神經麻痺常是因為中風或腦瘤所致,但該名病患健康狀況良好,並沒有中風或腦瘤的症狀。故許主任臆測病患的舌下神經麻痺應是與鄰近的頷下腺唾液腺病變有關。經觸診發現,病患的頷下腺果然有硬化情形,因此馬上安排電腦斷層檢查,並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當中,赫然發現病患頷下腺不但有惡性腫瘤情形,且在其深部的舌下神經已受癌細胞侵犯,呈現腫脹情形,因此將腫瘤及舌下神經一併切除乾淨。目前該名病患在接受手術及放射線治療後,復原情況良好。許主任呼籲:惡性腫瘤常有侵犯神經的情況,因此若民眾出現不尋常的頭頸部神經症狀,如麻木感、疼痛、肌肉萎縮,或不明頸部硬塊時,務必儘早前往耳鼻喉科就診,接受醫師的專業檢查,找出病因,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