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適度運動、健康飲食

預防冠狀動脈心臟病:適度運動、健康飲食

近一、二十年來,由於國人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壽命延長,飲食文化改變,動輒大魚大肉,造成國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機會大幅提高,醫院心臟內科門診中,每天都有大量病患接受治療與追蹤。衛生署統計每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臟相關疾病更是高居第三名,可見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施奕仲表示,冠狀動脈心臟病危險因子包括:性別年齡、抽菸與否、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症、是否有早發性家族心臟病史。另外,生活型態與生活壓力大小、是否有規律運動、是否體重過胖等等,也與其關係密切。常見症狀像是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等,甚是於肩頸痠痛、胸背疼痛、上臂發麻、上腹疼痛等也可能是其臨床表現,但仍然有相當數量病人在急性心臟病發前,並無任何症狀,值得格外小心。施奕仲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病檢查,常見如靜式心電圖、運動心電圖、或者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掃描。這些檢查間接地偵測出心肌缺氧現象之後,再進一步安排心導管冠狀動脈血管攝影檢查是否有血管狹窄病兆,之後依據不同情況選擇適合治療,如氣球擴張術、支架置放術、塗藥支架置放…等,甚至是轉介心臟外科接受心臟繞道手術。在診斷工具上,這一兩年來,國內引進非侵入性多層列電腦斷層設備,可以精準探查心臟冠狀動脈健康情況,估計自身血管年齡,一些非典型胸痛與中高危險群無症狀病人,可以早期發現冠狀動脈血管問題,積極接受預防性處置,降低急性病發猝死風險,進而達到極高預防效益。X光電腦斷層輻射暴露問題,經醫師評估後,也都控制在安全且合理劑量內。至於哪些人適合接受64列心臟電腦斷層攝影呢?一、經心臟內科醫師評估屬不典型胸痛病人,卻又無法完全排除冠心症患者。二、具有危險因子而沒有胸痛的病人,經心臟科醫師評估屬於中度以上心血管風險族群。這裡所謂中度風險代表未來十年心臟病發風險大於10%以上者,即平均每年大於1%以上者。這樣的評估均可在心臟內科門診中完成。施奕仲最後強調,規律生活、適度運動、健康飲食,正是預防心血管疾病不二法門。而積極控制好自身血壓、血糖、血脂,更是不可少的預防手段。

搶救猝死 全民學習CPR

搶救猝死 全民學習CPR

針對台東縣議員施向青二日在縣議會問政突然心肌梗塞,急救後宣告不治的消息,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胡勝川指出,遇到發生心肌梗塞的病人,當下除了立刻給病人做心肺復甦術,並能在五分鐘內給病人電擊、八分鐘內給病人高級心臟救命術,則急救仍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 胡勝川說,現在的急診醫學對於因心肌梗塞造成的猝死之急救是很有效的,如果看到一個人倒地不起,能立刻打電話一一九、立刻給病人做心肺復甦術、五分鐘內給病人電擊、八分鐘內給病人高級心臟救命術,則急救成功率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前面三件事情是任何目擊者都可以做,而第四項高級心臟救命術則是專業人員才會做的。 如果急救時間提早到倒地的一、二分鐘內,則光是前三項就可將病人救回來,特別是施作高品質心肺復甦術,就是以每分鐘一百下的速率按摩心臟,並且每按摩三十下,人工呼吸二次,最重要的是按摩速率得維持,且按摩要夠深到胸廓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按摩時間要夠長,亦即在救護車抵達前,有足夠的人力持續做心肺復甦術。 胡勝川建議,一、每一位國民都應學習心肺復甦術,尤其是有高危險因子的家屬更要學習,特別是配偶。所謂高危險因子包括:曾經中風、心肌梗塞、心絞痛、猝死被救活者。二、有高危險因子的人出門,一定要帶手機,以防萬一;最好不要單獨一人外出。三、看到有人倒地,馬上進行「叫叫ABC」的動作,亦即叫病人看有無反應、再請旁人去打一一九、如無脈搏無呼吸馬上進行心肺復甦術就要從呼吸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環(Circulation)等三方面,按照步驟做處置。四、如附近有自動體外電擊器,馬上請人去取來給病人裝上。 胡勝川認為,猝倒的病人大多是因為心室纖維顫動造成,若台東縣議會有配置自動體外電擊器,配合高品質心肺復甦術,將有助於搶救生命的效能與效率。遇特別是電擊器是救命的機器,因此建議政府應在遊憩區廣設公共電話亭,供民眾呼叫一一九;並在公共場所、遊憩區、國際機場、越洋航線的越洋航線的飛機上配置自動體外電擊器。同樣的,一般公司機關若有配置自動體外電擊器更能以備不時之需,投入搶救生命行列。 花蓮慈院在每年九月、十月、十一月間有開辦高品質心肺復甦術研習課程,只需要利用四小時的研習、演練,通過測試者還可獲發急救訓練證明卡,除了提供院內醫護、同仁研習,屆時更歡迎社區鄉親報名。

慶祝婦女節!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

慶祝婦女節!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

3月8日婦女節將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精心策劃於98年3月6日(星期五)上午8時至11時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6個院區(忠孝院區、和平院區、中興院區、陽明院區、松德院區、婦幼院區)及松山門診部舉辦『慶祝婦女節---三癌三高免費篩檢大放送』活動,請民眾把握難得機會,踴躍參加篩檢。◆ 癌症連續26年為10大死因之首聞癌色變,惡性腫瘤已持續蟬聯臺北市主要死因首位26年。96年癌症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地區女性乳癌、口腔癌及子宮頸癌分別位居國人主要癌症死因之第4位、第6位及第8位。上述3項癌症均具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等特性。此外,依據本市96年底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占死因之第2、3、4、11位,共有4,030人死亡,約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7.82%。此類慢性疾病透過定期篩檢,可達到預防保健效果。因此,加強民眾癌症及慢性病防治,是極重要的醫療與公共衛生課題。歡迎本市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相關訊息請參閱附件或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http://www.health.gov.tw/ 或洽詢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

管理電子菸 籲請衛生機關立即採取行動!

管理電子菸 籲請衛生機關立即採取行動!

近日媒體報導有關電子菸的訊息,董氏基金會亦接獲不少民眾檢舉,在夜市和西門町等青少年經常出入之地點,有業者當街兜售電子菸;董氏基金會鄭重建請衛生主管機關正視電子菸問題的嚴重性,儘速依照菸害防制法和藥事法予以管制,莫讓電子菸成為一般大眾及青少年尼古丁成癮的傳輸工具!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市售的電子菸含有液態尼古丁,吸入時會產生煙霧,而根據菸害防制法第二條的規定:「菸品是指全部或部分以菸草或其代用品作為原料,製成可供吸用、嚼用、含用、聞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之紙菸、菸絲、雪茄及其他菸品。」電子菸的特性無論是原料或使用方式,完全符合「菸品」定義,自應屬於菸害防制法的規範範圍,主管機關對其製造、輸入、販售、包裝、標示、廣告以及吸食行為,皆應如同其他菸品一般的進行管理。其次,業者宣稱電子菸含有尼古丁,但無焦油,具有幫助戒菸的效果,這已符合藥事法第六條「使用於診斷、治療、減輕或預防人類疾病之藥品」的定義,可視同藥品加以規範,無論是製造、輸入、販售或廣告等行為,皆應遵守藥事法之規定,業者未經核准就輸入,是屬於偽藥,可處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即使從輕認定,不把電子菸視為藥品,那麼它宣稱具有戒菸效能的行為,也明顯違反藥事法第六十九條「非本法所稱之藥物,不得為醫療效能之標示或宣傳」的規定,最高可罰2500萬元,而且產品應沒入銷燬。目前市面上販售電子菸之業者,並不具有合法藥廠資格,電子菸外包裝也未加註衛生機關核准字號,這種情況下還宣稱可用以戒菸,很難不令人聯想業者嘗試規避法令規範、伺機銷售的企圖。臺灣健康醫院學會理事長邱淑媞指出,電子菸事實上是尼古丁輸送工具,同樣具有菸品的成癮性,過量吸入甚至有中毒死亡之虞,如不予以管理,讓兒童和青少年可以輕易取得,或是讓吸菸者誤以為安全而使用過量,其後果令人堪憂!針對電子菸近日的猖獗,香港衛生署已開始研究電子菸的尼古丁含量,甚至考慮比照大麻、古柯鹼、可待因等毒品的銷售供應規範,管制等級比一般藥品更高!因此,臺灣健康醫院學會與董氏基金會鄭重呼籲台灣衛生主管機關,應立即採取行動,禁止電子菸之不法促銷廣告並予以管制,遏止業者的不法銷售行為,不要讓臺灣民眾淪為二等公民!此外,菸害防制法新制實施將屆兩個月,在進行「菸害防制法新制上路1000大企業調查」後,結果顯示私人職場的室內禁菸措施已大幅改善,但仍有5.1%不合格率,衛生機關應加強執法取締,確保無菸職場的落實。與新制上路前的調查比較發現,1000大企業的室內禁菸規定及設置不合格率,包括未張貼禁菸標示、設置室內吸菸室(區)及在禁菸室內擺放菸灰缸(筒)或打火機等,由44.4%下降至5.1%。此等明顯改善固然可喜,但依此比率推算,台灣現有超過百萬家合法立案之公司行號,仍有約6萬家公司未符合法令規定!而室內禁菸的情形,以樓梯間禁菸為例,新法上路後,違規企業即由原先之16.8%下降至1.5%,顯示政府與民間對職場禁菸的宣導已初步奏效。董氏基金會也將同步於WHO在3月8日於孟買舉行的「第十四屆世界菸草或健康大會」中發表該調查結果,讓國際人士了解台灣2009年菸害防制新法上路後,室內工作場所的禁菸成果。前往焦點企劃 》戒菸及早‧生命美好

天冷皮膚易乾癢 保暖、保濕不可少

天冷皮膚易乾癢 保暖、保濕不可少

天氣轉冷,皮膚容易乾燥,一不注意就出現「乾燥性皮膚炎」,俗稱「冬季濕疹」,常發生在下肢,且以老年人最常見;尤其因為天冷,許多人洗澡水溫過高或沐浴時間過久,加上電毯、暖氣的使用,都可能讓乾癢的情形加重。要改善乾癢皮膚,永和耕莘醫院皮膚科-李德萱主治醫師建議,可改用清潔力較溫和的沐浴乳,適度的水溫,盡量不要泡澡;另外,早晚使用凡士林、乳液等保濕劑,可減緩乾燥的情形,若已出現紅癢的皮疹,則應儘早就醫。除了下肢,臉部也是皮膚炎好發的部位,這在嬰幼兒及女性較為常見。嬰幼兒因皮膚發育較不完整,曝露在乾冷的環境時,臉上容易產生紅及脫皮的現象,可以塗抹乳液或戴口罩,來避免這些問題。至於女性的臉部保養,也應有所調整,尤其具敏感性膚質的人,李德萱醫師表示,清潔及卸妝用品應改用較溫和的,且最好降低去角質產品的使用頻率,含果酸、水楊酸等成分的保養品,應視皮膚狀況,調整使用次數。而正在擦青春痘外用藥的人,也要當心藥品的刺激性可能因皮膚乾燥而變強,須視膚質狀況調整用藥。此外,許多人喜歡在天冷時泡溫泉祛寒,除須注意浸泡時間不可太久,已免皮膚乾癢外,溫泉或SPA的水質也要格外留心,否則可能感染綠膿桿菌,引發毛囊炎。一般而言,這種病會在泡湯後兩天出現,身上有多處紅癢的丘疹或膿皰,易被當成蚊蟲叮咬,建議泡湯後立刻用自來水沖洗身體,以減少感染機會。李德萱醫師指出,除了常見皮膚乾癢的問題,寒流來襲又濕又冷的天氣下,還要注意「凍瘡」的產生。凍瘡好發在手指及腳趾處,形成痛癢、形狀不規則的紅腫,嚴重時會有水泡、膿皰或潰瘍的傷口。值得注意的是,凍瘡未必是老年人、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病人的專利,根據以往經驗,不乏健康年輕人有此問題,且多數並非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所造成,而是手腳未做好保暖防護所致。李德萱醫師建議低溫時,除了身上衣物要足夠保暖外,別忘了戴手套、穿襪子來保護手腳,若仍出現皮膚症狀,宜及早就醫。

貴婦級月子調養,讓您產後更亮麗!

貴婦級月子調養,讓您產後更亮麗!

產後30-40天,是身體修復能力最旺盛的黃金調養期!這段時間只要透過適當藥膳及正確作息,不僅可以幫助內臟收縮,而且還能將身體的老廢細胞全面汰舊換新;媽咪們只要把握產後這段時間做好月子,不僅可以補足生產時流失的元氣,甚至還能夠改善原本孕前的不良體質。因此老一輩的人才會說:坐好月子,就能改變人生!uho優活健康網此次特別籌辦「預約幸福饗宴」活動,希望號召所有懷孕媽咪們,藉由簡單的小測驗,建立正確的坐月子觀點。只要完成測驗的民眾,就有機會獲得多項優質好禮!獲得頭獎的媽咪將可免費享用三十天、價值六萬元的坐月子餐點!在享用餐期間將有個人專屬的調養師可供諮詢,教導產後綁腹帶、餵母乳等事宜,同時還提供中醫師親自到府把脈,讓產後媽媽能放心、無虞的調養身心,享受貴婦級的坐月子方式,針對產後媽媽的體質及宿疾,調配個人專屬的中藥湯。活動只到98年3月16日止,快上uho優活健康網預約您的專屬幸福吧!火速前往活動網址:http://www.uho.com.tw/event/misscare/index.asp

去除老廢角質 讓美麗從基礎保養吸收

去除老廢角質 讓美麗從基礎保養吸收

許多患者拿著周年慶血拼來的高價保養品來門診,疑惑的問:「這是最貴的產品怎麼還會過敏呢?」、「最近皮膚脫皮,一直補水都沒效耶」…等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皮膚科 - 王國憲醫師表示,想改善皮膚或增進皮膚健康光采,不僅是塗抹保養品,也同時要從基礎保養做起,才能由內而外改善,徹底增進皮膚健康,並預防各種問題發生。這一季乾燥冷鋒面報到後,過敏與乾燥搔癢的患者遽增,加上使用電暖氣讓已經乾燥的肌膚雪上加霜,這時塗抹保養品最好能含保濕成分,塗抹最佳時機是在洗完臉後,當臉上含水量教高時就塗,這樣更能有效鎖住水分子當保濕乳液等保養品都不能改善時,應盡快請教專業皮膚科醫師,切莫讓乾燥上身引發皺紋。如何正確有效而且經濟的保養肌膚,在這節約新時代,修好這堂「美麗經濟學」是值得的。首先『將皮膚老廢角質來個年終大掃除!!』。王國憲醫師指出,現在藉由專業醫學美容中心操作的乳酸換膚與檸檬酸換膚,藉由剝落的過程去除粗糙及損傷的表層,同時去除斑點,定期換膚就是為肌膚定期去除老廢角質,角質健康塗抹保養品才能吸收。再者『維他命C抗氧美白,直達真皮層!!』王國憲醫師解釋,採用脈衝式離子美白導入儀,使高濃度維他命C直達真皮層,使其更深入肌膚內層作用,以避免角質層阻礙保養品的吸收,達到淡化黑斑、細紋,消除皮膚色素沉澱、抗老化除皺、回復肌膚彈力光澤的效果。其次『肌膚衡濕保水由裡到外!!』將肌膚保濕鎖水之玻尿酸,以超音波導入,利用其微細的機械震動作用,調節細胞膜的通透性,幫助玻尿酸導入,另外,超音波震動所產生的熱能,也能促進血管擴張,增加表皮下皮膚的吸收,由裡面補足水分,讓您肌膚保水衡濕。讓新春擁有潤澤亮麗的好氣色,唯有裡外兼顧,才能重現自然美麗膚色!!

青年彎腰就下背痛 原來是”椎間盤突出”

青年彎腰就下背痛 原來是”椎間盤突出”

一位國中女生在體檢時被認為有脊椎側彎的可能性,媽媽帶她到小兒骨科門診檢查,檢查時發現彎腰下背會痛,左下肢後側大腿及小腿也會痛。追蹤其病史,發現三個月前因滑直排輪跌倒後,彎腰時就會下背痛,透過進一步的核磁共振檢查證實是”椎間盤突出”。於是限制女學生做運動,並接受復健治療,症狀逐漸改善。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骨科葉敏南醫師表示,青少年的椎間盤突出比成年人少,但是並不少見,多半是外傷或反覆的過度訓練所造成的。青少年的椎間盤突出在並非少見,只是常被忽略。常被延遲三個月至半年才診斷出來。可能原因是外傷或反覆的過度訓練傷害造成的。葉敏南醫師指出,下背痛或下肢放射痛是常見的症狀,而且病患可能無法彎腰。85﹪以上的病患都可以保守性治療,即限制運動,復健治療即可。只有少數須要手術治療。青少年的背痛,最常見的還是肌肉過度使用引起的拉傷。通常都可以追溯到是因運動傷害所引起,治療的方法可以先冰敷、後熱敷,嚴重者再輔以藥物治療,限制運動或暫停訓練計畫。其他如先天性的椎弓解離、脊椎椎間盤炎、白血病等,也會有背痛的症狀。葉敏南醫師表示,腰酸背痛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劇烈的運動,過度的訓練都是造成青少年腰酸背痛的原因,葉敏南醫師提醒家長及青少年,運動要適度,若經適當的休息後仍未改善腰酸背痛,就要找小兒骨科醫師協助。

排便不正常,可能為大腸癌前兆

排便不正常,可能為大腸癌前兆

您有便秘、大便解不乾淨、大便變細或一天跑好幾次廁所的情形嗎?千萬別輕忽這些問題,這些都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根據衛生署統計,大腸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三名,其發生率為第四名,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是若等到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及常有解便不完全感時,大腸癌往往已進行至二、三期以上,反之如果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則五年存活率最高可達九成。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醫師指出,大腸癌高危險群多為家族有癌症病史及曾患有大腸息肉者。根據聯安診所從96年至97年接受腸鏡篩檢的19,077位受檢者當中,有7934位篩檢出有腸息肉,其中10位確定罹患腸癌,最年輕者為48歲,其中僅有2位有癌症家族病史。在這10位罹大腸癌病患當中,糞便潛血檢查反應皆呈現陽性,但CEA﹝癌性胚胎抗原﹞指數偏高者卻只有2位。由此可知,並非沒有腸癌家族史者即沒有癌患腸癌的危險,且要有效篩檢出大腸癌,單看一項檢查結果是不足的,必須接受糞便潛血及腸鏡等完整且專業的各項腸癌相關檢查,才能有效早期發現大腸癌。目前國民健康局提供50至69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但篩檢率未達10%,同時0與1期的早期個案也未達2成,低於美國癌症委員會癌症資料庫(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公布的28%,由此數據可知,民眾對大腸癌篩檢的觀念仍需加強。鄭乃源醫師表示,大腸鏡檢查是最直接的大腸癌篩檢方式,但許多民眾對於大腸鏡檢查認識不足,多因怕痛、無安全感及擔心有危險性,而心生恐懼。根據聯安診所16年來的健康檢查經驗,的確有很多民眾因為對於腸鏡檢查有不當的誤解,而心生恐懼,甚至在健診時表示要自動放棄這項篩檢。其實只要對大腸鏡篩檢有正確的認識與瞭解,大腸鏡檢查安全性高且有其必要性。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醫療設備的發達,如果害怕因腸鏡檢查所產生的不適感,民眾在健康檢查時可選擇無痛腸胃鏡篩檢。鄭乃源醫師表示,無痛腸胃鏡在國外已行之多年,而聯安於民國89年領先國內健診業界率先引進,至今已有超過42,000位受檢者接受無痛腸胃鏡檢查服務,其方式主要是在檢查前給予受檢者一些短效安眠麻醉藥物,幫助受檢者在深度睡眠中完成無痛腸胃鏡檢查,全程約15分鐘,在聯安的服務滿意度超過九成。現代人生活壓力及飲食精緻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大腸癌患者人數逐年激增,鄭乃源醫師建議,民眾除了平日注意飲食、增加纖維攝取外,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四十歲以上步入中年者,由於已進入癌症的好發年齡,建議至少做一次完整的全大腸鏡檢查,並養成每年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並注意本身排便習慣,如篩檢出大腸癌要積極面對治療,早期發現治癒率高。前往焦點企劃 》預防醫學院

正確醫療照護 破解糖尿病四大疑問

正確醫療照護 破解糖尿病四大疑問

隨著人口的老化,過量及精緻化飲食和缺少運動的生活型態的盛行,近年來糖尿病的盛行率不斷地攀升,為現代人重大文明病之一。目前糖尿病人估計佔全台人口5%,即全台灣約有100萬人罹患糖尿病。由於糖尿病並不僅是尿中帶糖而已,它會造成全身血管和神經病變,嚴重威脅個人、家庭健康和幸福,也對健保財務造成雪上加霜效應。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 家庭醫學科 - 許維邦主任指出,糖尿病的診斷絶不是靠驗尿,而是必須抽血檢驗。若空腹血糖≧126毫克/百毫升,或任何時間血糖≧200毫克/百毫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順便提醒大家,尿酸的檢驗也是抽血而不是驗尿。以下幾個是糖尿病友常見問題,許主任也藉此提出解答!Q1.糖尿病最好不要吃西藥或注射胰島素,否則容易需要洗腎﹖許維邦主任表示,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因為糖尿病本身會造成腎病變,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更是尿毒症元兇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檢驗尿蛋白,以儘早發現腎病變並提早因應。台灣洗腎病患高居全球第一,而糖尿病患就佔了其中1/3。Q2.山藥是藥,糖尿病患無妨多多食用﹖這也是不正確的觀念。許維邦主任說,山藥、玉米、馬鈴薯、蕃薯和芋頭其主要成分皆為澱粉,並非藥物,因此不鼔勵毫無節制,大量食用。但仍可按照營養師建議,參考食物代換表,適量食用。Q3.糖尿病治療以藥物為主,飲食、運動應付應付即可﹖糖尿病治療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三大支柱,缺一不可。飲食控制學習並非遙不可及,只要願意和衛教營養師真誠溝通虛心請益,結合理論和實務,並獲得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一定有辦法理出客制化的個人飲食模式,而且幾乎可以按照份量合理進食大多數水果,更可參加宴席。Q4.有偏方可治癒糖尿病嗎?除了少數因為過度肥胖、缺乏運動所誘發糖尿病,有可能因為減重和適當運動而回歸不須使用藥物治療之外,許維邦主任指出,目前絶對沒有任何藥物可治癒糖尿病。糖尿病是21世紀的文明病,嚴重地威脅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和幸福。雖然無法痊癒,但只要我們能夠早期診斷、勇於面對,並接受專業的現代醫療照護和家人的協助,則你的人生依然是彩色的。

Menu